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2022-08-27 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身边的数据。

  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你还记得哪些有关数的知识?能大声的说给同学们听吗?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更大这样的数,你瞧:(多媒体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数据,你呢?(请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展示。)

  二、认识计数单位“万”

  1、故事竞猜:课件出示故事画面

  森林里小猪、小熊、小猴比赛数数,大象当裁判。它们从989开始数,比比谁先数到5000。

  小熊是这样数的:989、990、991、992、993……

  小猪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1010、1020、1030、1040……

  小猴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2000、3000……

  (1)小朋友你猜猜谁先数到5000?为什么?数数都可以怎样数?

  (2)你能像小猴这样继续数下去吗?试试看。

  (3)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师生一起边数边拨,当拨到9000时,问:再拨1000是多少?怎样拨珠?

  小结:10个1000是10000,这就用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万”(板书:万),他所在的位置是什么?你能联系前面的知识说说吗?

  (4)今天学了“万”你觉得应该怎样补充数位顺序表?

  (5)读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

  2、感知“一万”。

  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用过“万”这个计数单位吗?你们觉得万这个计数单位大不大呢?你知道“一万”究竟有多少吗?我们来看看吧。

  A、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军。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25圈)(课件二)

  B、 我们学校有多少人?(1036)想象一下,一万人大约有多少?(10个我们学校这么多人。)(课件三)

  C、 一张纸非常薄,10张纸叠起来大约厚1毫米。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厚呢?(1米)(课件四)

  D、 如果每秒数一个数,连续不停的数,数到一万,大约需要多长时间?(3小时,就是同学们从上早自习起到第三节课下课那么长的时间。)(课件五)

  3、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刚才听你们读起这些数时都那么流利,真不错。那你们是怎么读的呢?

  (1)认、读、写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师一次在计数器上拨出3个百、6个十和5个一。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再在千位上拨上2个千。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千位上的“2”读作“二千”,百上的“3读作“三百”,十位上的“6”读作“六十”,个位上的“5”读作“五”。)学生齐读一遍。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并讲解:千位上写2,百位上写3,十位上写6,个位上写5。)

  练习:师在每个数位上再添一个珠。问: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3个千、4个百、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试读写,一生汇报,一生板演。

  (2)认、读、写万以内中间有0的数。

  A、去掉百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7个十、6个一)。

  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你能读出它是多少吗?(强调:百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读作“零”。)你能写出来吗?(一生板演)

  B、去掉十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6个一)。

  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应该怎样读?

  学生试读,指名汇报,强调: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

  练习:师写出6003,让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和读法。

  独立练习P17第2题(强调:末尾的0不读)

  问:像这样的万以内的数,你们在生活中遇见过吗?把你们收集到的数据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读一读。

  请几生汇报:1202,6078,2002,6008,2260,2200,2000。读一读

  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三、练一练。

  1、P18D3

  2、发散练习:按要求写数。

  (1)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

  (2)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

  (3)4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4)1个万、6个千、4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5)写一个比 3205 小的四位数。

  (6)写一个比 9080 大的四位数。

  (7)写一个最接近 10000 的四位数。

  (8)写一个比 7839 小 2000 的数。

  (9)写一个比 6045 大 5 的数。

  (10)组数游戏:请你用0、6、0、1组成四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2

  一、教学内容

  《小小商店》(教材第14、1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

  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①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②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③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④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交流各自的发现,为信科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咋们注意看第一幅情境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生:1架玩具飞机12元,1辆玩具坦克9元,一共就是12+9=21(元)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真棒!

  2、师:看第二幅情境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

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生:1盒水彩笔15元,那么20—15=5(元),应该找回5元。

  3、师:说得真好!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在组织汇报。学生所选物品只要是两样且总价没有超过30元都可以,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4、师: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张2元,他可以怎么付钱?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即使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两种:

  ①3张1元和1张2元,正好是花皮球的价钱5元。

  ②我可以付1张1元和2张2元,也正好是5元。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说得很好。

  5、师: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就是计算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用减法计算,72—68=4(元)。

  师:思路很清楚,说得非常正确,真棒!继续努力哦!

  6、师: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后,请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不同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并组织交流想法及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提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共需要多少钱?用加法

  应找回多少钱?用减法

  如何付钱?凑钱数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利率调整的原因,知道如何是收益最大;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

  3:情感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深化百分数的意义和运用,掌握百分数问题的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强调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自己或小组到家附近的银行做调查、网上调查。

  教学用具:多媒体、堂上小组汇总用纸:

  本课总的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中,只要让数学扎根于生活这个肥沃的土壤,注意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选择那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能激发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内容,才是生动的最具创造性的素材。学生才会觉得自己的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开拓意识也才真正体现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新授课:

  一:复习引入

  1:跟着学校的吉祥物晶晶和灵灵来到中国银行,让孩子自己发现看到什么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说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利息是计算方法?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利息”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可以说“利息”也是我们生财之道。但是不一样的理财方式,带来的效益是不同的,那怎么样理财才能给我们带来尽可能多的回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生活与百分数》的联系。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调查最新的利率,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

  1:自己或小组为单位,汇报家附近银行最新的利率、国债和理财产品。

  (给一个调查表学生自己填写,并用于小组讨论与汇总)

  2:汇报完后与课本11页的利率表进行对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

  (学生自己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3:提出问题,你知道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吗?

  (学生根据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再汇报)

  综合网络的结果,调整理利率的原因大体如下:

  A:宏观调控经济发展规划。如:为了限制房地产过热,可以调高利息。

  B:抑制通货膨胀,调高利率,引导储蓄,减少市场上资金的流动。

  C:控制外汇汇率及外汇储备,调高利率,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增加有利于人民币的升值。

  活动(二)利用调查的利率来给李阿姨设计收益最大的储蓄方法

  我们从宏观上了解到利率也是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从而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实际需求。我们应该选取怎么样的理财方式,也要慎重选择。请根据屏幕的利率表,帮助李阿姨算一算。李阿姨准备给儿子存2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如果你们是李阿姨的理财团队,你们会给李阿姨多少种储蓄方法?你怎么说服李阿姨用你们的方法?并告诫李阿姨如何选择理财?

  1:带着以上的问题,让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方法?

  3:各小组补充?

  4:开始计算

  5:小组汇报你选用了那种方法,并把答案算出来。(温馨提示:理财产品有很多种,越高回报率的产品存在的风险越大)(同时板书)

  6:学生自己看结果选取最优方案(尝试成功的喜悦)

  7:总结:确定储蓄原则:

  能定期不活期,

  能长期不短期,

  能国债不储蓄。

  8: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老师有1万元钱,有两种理财 方式:一种是买3年期国债,年利率4.5%;另一种是买银行1年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4.3%,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3年后,哪种理财方式收益更大?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活动(三)了解千分数、万分数。

  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百分数,但你知道吗?除了百分数还有千分数、万分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6页,自己阅读学习。

  1:交流感知;练习本自己写千分号、万分号!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看自己能写多少个千分数和万分数!

  2:尝试让孩子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千分数、万分数(自己准备好PPT展示)

  三:本课小结

  让孩子自己说说自己本课的收获,并回家分享给爸妈知道,自己的理财经验。

  四:拓展练习:

  结合自己调查的利率表,给自己的压岁钱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供自己六年后上大学用,并算出到期后的本息,明天汇报!

  板书设计:

  生活与百分数

  整存整取 国债 理财产品

  A:1+1+1+1+1+1 A:1+1+1+1+1+1 A:一次6年

  B:2+2+2 B:3+3

  C:3+3

  确定储蓄原则

  能定期不活期 能长期不短期 能国债不储蓄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利率,能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会合理理财,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概念,能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利率有关知识:税收的种类,应纳税额,税率。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积攒一些零用钱,我们积攒的暂时不用的零用钱,会怎么处理呢?学生回答,由学生的回答引出“储蓄”。

  3。谁存过钱?怎么存的?将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呢?讨论利息的情况。

  4。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关储蓄方面的知识,探讨利率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探究

  1。自读教材11页例4上面的部分内容:

  学习要求:理清以下问题

  (1)存款有哪几种方式?

  (2)什么是本金?

  (3)什么是利息?

  (4)什么是利率?

  (5)怎样计算利息?

  学生自学教材,学习后汇报。教师结合学生汇报,考查学生对利息的理解,对利息公式的理解。

  检测:

  (1)结合20xx年10月利率表,说说各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是多少?

  (2)整存整取一年的年利率是1。50%,表示什么意思?

  2。学以致用,教学例4:

  (1)出示例4。

  (2)读题思考: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取回哪些钱?包括几部分?

  (3)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知道是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

  (4)归纳整理汇报:实际取回的钱数=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学生计算过程,避免丢落项和计算不准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1)学生读题,分析题目,比例此题与例4的不同:本金不同,存期不同,利率不同。计算方法相同吗?

  (2)学生运用公式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先让学生观察存款凭证,从中能获取哪些信息?本金、利率、时间各是多少?再根据利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3。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2题。

  (1)妈妈需要慎重选择吗?怎么办?

  (2)第一种方式的时间,利率是多少?第二种呢?

  (3)分别计算后比较并做出决定。学生独立解答。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这样做出选择,选择时需要用心地算一算,算的过程不要怕麻烦,按照时间和方法一步一步地去想,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懂得储蓄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在银行存款的方式很多种,如活期、整存争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我们还知道了计算利息的方法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计算时遇到步骤比较的计算时,要一步一步认真计算,有耐心,保证计算结果正确。

  板书设计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时间)

  例4 5000 ×(1+3。75%×2)

  =5000×1。075

  =5375(元)

  答: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5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左右手的作用、左右同桌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左右。

  学情分析: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左右两个方位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苹果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学习内容:

  左右

  学习目标: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学习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学习难点:

  “左右”的相对性。

  学习准备:

  课件,水果卡片

  学习过程:

  一、认识左右——谜语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这里有一个谜语,等谜语说完了大家一起说出答案好不好?

  生:手

  师:真聪明,答对的举手,你刚刚举的是哪只手?

  生:左手/右手

  师:除了左手和右手,你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生:左腿右腿,左肩右肩,左脚右......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游戏激趣,区分左右

  1、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左手可以做什么?右手可以做什么?

  生:左手拿碗,右手写字......

  师:观察真仔细。

  2、猜一猜

  师:说说你的好朋友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让大家猜猜你的朋友他是谁。

  生:我的好朋友左边是。。。,右边是......  生:他的朋友是......

  3、摆一摆

  师:先摆一个苹果,苹果的右边摆一个桃子,苹果的左边摆一个葡萄。

  (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摆)

  3、做一做

  师:全体起立,凳子放到桌子下面,我们一起做《左右操》

  三、走进生活,运用左右

  1。师: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2。生活中的交通标志

  四、实题演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看到同学们有所收获,老师也非常开心。

  板书设计

  左、右

  《左、右》评课稿

  苏老师这节数学课,是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精心设计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会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猜谜语,课伊时,趣味就生。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说一说、猜一猜、摆一摆、做一做,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苏老师的这节课做到了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如让学生找自身的左和右,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左右操》……。这种“感受”是一种直接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学会生存所必备的本领。

  3、巧设活动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情景化。苏老师充分利用这一标准。如:苏老师组织学生寻找身体上的左右,使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还通过让学生用“左右”介绍你身边的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运用水果卡片进行操作活动,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的摆放顺序,每种物品的位置,这样学生就能够用语言描述出这些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情感体验积极,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节课的最后还渗透上下楼梯交通安全等教育。

  整节课苏老师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较好地体现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也有点不成熟的看法:在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环节上再多花点时间进一步去让学生体会突破难点,左右不是固定的,让学生明白目标变了,左右也就不一样了,在这方面没加强学生的理解。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利率的概念,掌握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利率的详细讲解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认识到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习惯独以及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率与本金、利息、时间的关系;利率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者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二、新课引入

  1、概念理解

  老师:同学们是不是都见过银行卡呢?为什么我们要选择把钱存入银行呢?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使钱更加安全,还能增加一些收入。

  在银行的存款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根据国家发展规律的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20xx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如下表:

  2、例题详讲

  例:20xx年8月,王奶奶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存两年,问到期时可以取回多少钱?

  老师分析:王奶奶到期取钱时除了本金,还应该加上得到的利息,就是王奶奶可取回的钱。

  解:小明的解法:5000 x 3.75% x 2=375(元)5000 + 375 = 5375(元)

  小丽的解法:5000 x (1+3.75%x2)= 5000 x (1+7.5%)=5000x1.075=5375(元)

  答: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下面同学们分组讨论小明与小丽解答方法的不同点,说出他们列出的式子的意义。

  小明的解法:先算出利息,再加上本金就是取回的钱。

  小丽的解法:用本金与单位一加上利息率和时间的乘积相乘,就能得出直接得出可取回的钱。

  3、即时练习

  20xx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5年,年利率为4.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解:8000 x 5x 4.75%=1900(元)8000+1900=9900(元)

  答:到期时张爷爷可得到1900元的利息,一共能取回9900元。

  拓展延伸

  妈妈有1万元钱,有两种理财方式:一种是买3年期国债,年利率4.5%;另一种是买银行1年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4.3%,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3年后,哪种理财方式收益更大?

  解:第一种方式收益:10000 x 4.5% x 3 = 1350(元)

  第二种方式收益:第一年利息10000 x 4.3%=430(元)

  第二年利息(10000+430)x 4. 3%=448.49(元)

  第三年利息(10000+430+448.49)x 4. 3%≈467.8(元)

  总收益430+448.49+467.8=1346.29(元)

  1346.29<1350

  答:三年后,买3年期国债收益更大。

  课外任务

  去附近的银行调查最新的利率,并与本节课的利率表进行对比,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

  本课小结

  1、利率的概念和意义。

  2、利率有关问题的解答。

  3、根据利率的有关概念建立合理的理财方案。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生活技能。

  教学重点:

  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

  如何有序的整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师:同学们,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刚学习的第二单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谁能说一说第二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学生说板书。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及相应关键词。

  课题:位置与方向的整理与复习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分析问题:

  A岛在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千米;

  B岛在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千米。

  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出示问题:海军的潜水艇现在在A处。请在平面图上确定船只的位置。

  在我潜水艇西偏北35°方向上,约1500米处发现一艘船只。

  3、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出示问题:小强看小林在( ),小林看小强在( )。

  A、北偏东50° B、东偏北50° C、西偏南40°

  4、描述路线图,绘制路线图。

  出示问题:沙漠驱车越野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A、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B、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C、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1)点1的西北方是 ,终点在起点的 方向,点2在起点的 方向。

  (2)说出具体路线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车站

  1、填一填。

  (1)以车站为观测点,学校的位置是( )偏( )( )度,距离车站( )米。

  (2)银行的位置是( )偏( )( )度,距离车站( )米。

  (3)邮局的位置是( )偏( )( )度,距离车站( )米。

  2、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建筑物的位置。(用1厘米代表100米)

  百货大楼

  (1)超市在百货大楼的正北方向 方向200米处。

  (2)医院在百货大楼的南偏西30度方向250米处。

  (3)书店在百货大楼的东偏北40度方向150米处

  (4)小萍家在百货大楼北偏西45度方向200米处。

  (5)小梅家在百货大楼东偏南20度方向100米处。

  3、看图完成问题。

  (1)体育场在广场的 偏 的方向上,距离约是 米;广场在体育场的 偏 的方向上。

  (2)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请写下来。

  4、师:用你喜欢的游乐项目设计一个“开心游乐园”好吗?并描述各个游乐项目的位置。相信你一定是个富有创意的设计师。

  (1)学生自己创设。

  (2)汇报交流:学生作品展示。

  四、小结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谁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8

  教学内容: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7题,“拓展与实践”,“评价反思”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熟练地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各是什么?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小结,板书关系.

  2、基本练习:

  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圆柱体木料、圆柱体与正方体有那些相等的关系?如果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木料、正方体木料和圆锥体木料又有那些相等的关系?

  通过上述两题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与底面直径相等高相等之间的区别。

  3、公式推导的深化理解。

  (1)提问:在圆柱体的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相比是如何变化的?如果圆柱体的高为4分米、拼成长方体以后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导:回忆推导过程,有什么收获?

  二、实践应用

  1、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合理搭配。

  (1)一个圆柱体的罐头盒外面贴商标纸,求商标纸的面积是求什么?你还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地方是求物体的侧面积的?

  (2)要做一个圆柱底面油桶现在已经有了一块长25.12分米,宽5分米的铁皮,现在要给它配上合适的底和盖,需要边长几分米的正方形几块?做成的圆柱体的容积是多少?

  2、先实际测量,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

  分小组测量并计算。

  (1)每组先出示一个茶杯,量出有关的数据,算出茶杯的容积。

  (2)给每组提供一个土豆,利用刚才的茶杯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出土豆的体积。

  3、解决问题。

  讨论解决第6题。

  根据学生的解答教师质疑:

  除了题目中画图的摆的方法外有没有其它方法?你能算一算其他方法摆时纸箱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题目中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用的硬纸板最少?

  学生交流

  讨论解决第7题。

  评议、交流

  4、完成探索与实践

  探讨、交流

  三、小结

  你有何收获?评价反思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9

  学习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体会相对性。

  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空间概念。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探究案

  一、自学释疑

  结合身边的实物,找到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左右?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右手

  同学们我们发言时,举的是那只手,请你举起来。这只手就是右手。

  探究点二、做动作记右手,

  根据老师的指令,来左动作。

  (1)用你的右手轻轻拍一下桌子。

  (2)伸出你的右手与相邻的两个同学握握手。

  (3)模仿老师行队礼。

  探究点三、认识左手

  同学们我们发言时,举的是那只手,这只手就是右手。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

  伸出你的左手与相邻的两个同学握握手。

  探究点四、区分左右手

  (1)想一想,平时我们用右手做什么?

  (2)想一想,平时我们用左手做什么?

  (3)再说一说,两只小手可以做什么?

  (4)跟老师说儿歌:

  我伸出左手去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探究点五、区分左右面

  (1)听口令做动作: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怕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2)找邻居:坐在你左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握握手。坐在你右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招招手。

  (3)整理书桌:请把铅笔盒摆在书桌的上面。数学书放在书桌的左面。

  (4)小游戏:请大家起立,站到书桌的右侧。

  (5)按要求摆一摆:香蕉摆在西瓜的右边。菠萝摆在西瓜的左边。桃子摆在香蕉的右边。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左右,通常我们回答问题时举起来的手,是我们的右手,这一方向就是我们的右方。另一只手的方向就是我们的左方。

  放学后请仔细观察,看看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它?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随堂检测

  1、按要求,说一说。

  (1)蚂蚁怎么走才能到南瓜处。

  (2)蚂蚁怎么走才能吃到苹果。

  (3)你能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来回答吗?

  2、说一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3、指一指,他们应该靠哪边行走呢?

  我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一、复小结引出新课,表示位置的时候,区域小,没有参照点时可以用数对表示,比如第一小题。区域大有参照点时要用方向表示,如第二问,可是在学校西北方向的建筑还有很多,比如水泵厂家属楼,锦山市民广场,西府加油站等等,怎样能更具体的表示出旗医院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新课探究

  1、出示课本情境图,说一说图中讲述的是什么事?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1:A市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怎样确定?(学生先说,说的不准确不完整。师:说的有道理,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A市东偏南30°是以A市为顶点,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南旋转30°的过程。)

  预设2:在图中怎样画东偏南30°?(这个问题稍后解决)

  预设3:是以谁为参照点的东偏南30°。(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不错)

  预设4:台风中心在哪个大的区域内?(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及周边”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你的想法与老师的不谋而合)

  预设5:能不能说南偏东?(你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新,能不能这样说?“能”谁知道用“南偏东”应该如何表示?学生先叙述)(说的不错,看来用图结合着说会更好。课件展示:南偏东60°,南偏东60°是以A市为顶点,以正南方向为起始边,向东旋转60°的过程。与东偏南30°,他们表示的是同一条射线。因此东偏南30°亦可以表示为南偏东60°。那么北偏西20°,还可以表示为什么?生说“西偏北70°”像这样你还能举个例子吗?)(同学们真厉害,能够举一反三,老师也要向你学小结:怎样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先画出4个方向的方位图;再画出方向,标出度数;用一条

  线段表示一定的距离,标出图上的距离;标出各个名称。

  想一想: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哪几点?方向、距离

  二、巩固练独立完成课本20页的“做一做”,再在小组里交流。

  想一想: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哪几点?方向、距离

  四、我的收获与思考

  五、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具体位置:方向、距离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1

  第一课时 东南西北

  第二课时 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运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制作方向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资助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方向?

  学生回答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两个辨认方向的方法你们还记得吗?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来用这两种方法辨别一下方向。

  (指名活动)

  二、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方向与位置的其他知识,辨认方向。

  (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的情境图,分别看一看体育馆在学校的__面,商场在学校的__面,医院在学校的__面,邮局在学校的__面。

  (指名回答)

  师:图书馆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

  学生:北面

  师:刚才说了体育馆在学校的北面,那描述的时候该怎么区分一下呢?其实只用东南西北来描述方向是不够的,还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也可以用来描述方向。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出示方向板

  找出八个方向点,将北方向给出,让学生写出剩下的七个方向。

  再次给出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剩余的四个建筑物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通过例题讲解确定观测点,让学生知道方向具有相对性,确定方向时,首先要找准以谁为观测点,再根据观测点判断方向。

  师:现在以自己为观测点,找一找自己的东西南北都是谁,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三、巩固提高

  练一练第一题 指名回答

  第二题,第三题 学生做,指名汇报

  四、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下课后自己制作一个方向板到操场上看一看,记录校园各个方向有什么,下课找同学汇报。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2

  教学目的: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7的组成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四、作业

  48页第1题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第25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系统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要求每分钟完成8-10题。

  5、完成练习六第1题,夺红旗比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6、完成练习六第2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运用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掌握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的特点。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4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能灵活选择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理解感悟质数、合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

  师:上课前老师给大家送来了礼物!(出示百宝箱)大家想要吗?

  生:想。

  师:可是这个百宝箱安装的是密码锁,没有密码就打不开,你们能根据提示猜出密码打开百宝箱吗?

  师: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它的第一位既是6的因数又是6的倍数,第二位是最小的质数,第三位是最小的合数。

  生: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师:质数和合数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质数与合数)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准备题:

  1.找出下面每组数中的质数。

  (1)19 、29、 39、 49;(2)5、 15、 25、 35。

  2.用“O”圈出表中所有的质数,用“△”圈出表中所有的偶数。

  21 22 23 24 25 26 37 3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师:上节课我们刚刚学完了因数与倍数。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质数与合数,以便于我们区分这些数。

  师:因数是指一个数的约数,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没有倍数就不存在因数,没有因数也不存在倍数。而质数与合数是建立在因数的基础上,如果一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那么它就叫做质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的本身外还有其它的因数,这个数就叫做合数。

  师:同学们一定要区分它们的概念。我们一起来判断题目中这些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师:19的因数有哪些?

  生:1和19

  师:那么它是什么数?

  生:质数。

  师:很好,回答的很好。这位同学上课肯定很认真听讲。

  师:那49的因数有哪些?

  生:1、49、7

  师:那么它是什么数?

  生:合数。

  师:嗯,那同学们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吗?

  生:会了。

  师:请大家自觉完成这些准备题。(核对答案)

  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生:2是质数但不是奇数,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展示例1

  例1:请在□内填入适当的质数。

  33=□×□ 28=□×□×□

  52=□×□×□ 63=□×□×□

  20xx=□+□ 61=□+□

  39=□+□ 18=□+□+□

  师:请大家想想以下几题该怎么思考?

  生:先根据乘法口诀把这几个数分拆开,再判断是不是质数,不是质数再分拆成质数。

  师:你的这个方法真不错,大家可以试试。

  (核对答案)

  33=3×11 28=2×2×7

  52=2×2×13 63=3×3×7

  20xx=1999+2 61=59+2

  39=37+2 18=2+5+11

  三、思维拓展(知识模型的运用)

  展示例2

  例2:两个质数的和是40,求这两个质数的乘积最大是多少?

  师:怎样才使乘积最大?

  生:和一定时,差越小积越大。

  师:你的记性真好!请大家尽量把40拆成很接近的两个质数的和

  (学生尝试,核对答案)

  因为40=17+23

  所以它们的积是:17×23=391

  师:完成后请大家记得验证是否满足既是质数又是乘积最大这两个条件。

  展示例3

  例3:你知道它们各是多少吗?

  师: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有关质数和合数的基本知识,请大家运用刚才的所学完成例题3。

  (学生汇报答案,阐述理由)

  10=3+7 21=3×7质数:3质数:7

  24=11+13 143=11×13质数:11质数:13

  最小的合数是4,最小的质数是2

  展示例4

  例4:有三张卡片分别标上数字1、3、7,从中抽出一张、两张、三张,分别组成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其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师:这道题目的综合性很强,请大家认真读题再思考如何下手?

  生1:分类列举

  一位数:1、3、7

  两位数:13、17、31、37、71、73

  三位数:137、173、317、371、731、713

  再找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就可以了。

  生2: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核对答案)

  质数:3、7、13、17、31、37、71、73、137、173、317

  四、融会贯通(知识模型的拓展)

  展示例5

  例5:用10以内的质数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能同时被3、5整除,求这个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师:1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

  生:2、3、5、7。

  师:用2、3、5、7这四个数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能同时被3、5整除,你们会吗?

  生:会,先从5的倍数特征下手,末尾只能填5。

  师:说的真不错,你活学活用的能力很厉害。大家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做做这个题目。

  (核对答案)最大值:735最小值:225

  师:因为题目本身并没有说明数字是否可以重复,所以大家做题,还是要考虑数字可以重复的情况。如果题目明确要求数字不能重复呢?那么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生:最大值还是735,最小值是375。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最后,回到情景体验,让同学们说出百宝箱的密码:624)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5

  难点名称

  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让学生综合运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使学生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入地认识,经历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解题过程中对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熟练度有较高的要求。“商场促销”虽对学生来说都不陌生,但学生购买促销商品的经验还不足,对各促销方式的实质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复习整理、引导分析、巩固练习,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反思总结体会各促销方式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7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重点理解答五折的意思)

  2.指名学生回答

  700×50%=350(元)

  答:五折之后这条裙子350元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下面我们来看例题

  (1)课件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读完这段话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小明提出了这样两个:

  ①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②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题目给出的数学信息中,哪些是关键呢?

  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

  打五折它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那么每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快来思考一下吧!

  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的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2)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列式:230×50%=115(元)

  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2个100,然后从总价中减去2个50元。

  列式:230-50×2=130(元)230-50×2=130(元)

  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打五折的方式更省钱。

  (3)你还有疑问吗?

  ①满100元减50元,少了50元,也是打五折,怎么优惠的结果不一样呢?

  原来打五折就是无论标价是多少,实际售价都是原价的50%。“而满100元减50元”就只能是原价中满了100元的部分能优惠50元,能打五折,而不满100元的部分就没有折扣了。

  ②什么情况下两种优惠会一样呢?

  如果商品的售价刚好是整百元的时候,两种优惠结果是一样的。

  (4)回顾与反思

  看起来每满100元减50元不如打五折优惠。如果总价能凑成整百多一点就相差不多了。

  以后我要陪妈妈购物,帮妈妈算账。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4.巩固练习: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按“每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

  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A商场:120-40=80(元)

  B商场:120×60%=72(元)

  80>72

  答在A商场买应付80元,在B商场买应付72元,选择B商场更省钱。

  四、小结

  1.在购物时,可以运用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对商家的优惠方式进行分析对比,从而选出实惠、省钱的方案。

  2.商家的促销方式:“打几折”,“每满100元返50元礼券”,“每满100元减50元”,“买五件送一件”都转化为百分数的知识来理解。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08-26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设计08-14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设计08-26

小学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04-09

第二单元练习课数学教案07-23

第二单元教案07-23

小学数学第二单元试题05-01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11-23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07-23

语文第二单元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