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放松的心情说说死亡

2021-06-14 说说

  看到永恒与死亡这两个词,就自然的生出相背的感觉来,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永生的眷恋,两种鲜明的感情色彩裹挟着人们的意识,趋与避自然形成并显现!对于永恒,人们追逐却永远难以实现,当然在精神的层面或者说在以某种普世的传播方式上是可以实现的,然而永恒是多久?可见这必然的是个伪命题了!于是乎不可见、非预见、无未知!人们正真,时时刻刻要面对,和正在面对的即为死亡了!心理学大师亚隆提出了两个明确的概念,来帮助我们理解死亡这个现实:第一、觉察死亡作为一种“边界处境”可能使我们的生命观发生彻底的转变;第二、死亡是焦虑的基本来源,是恐惧的心理根源!

  时光一刻不停

  什么是“边界处境”呢?所谓“边界处境”是指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到的一种紧急的状况,迫使我们面对自己存在的非一般“处境”。亚隆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去面对这种状况,那么这种“边界处境”本身就具备着一种力量,能够改变我们对生命的看法,能够促使我们完全、真正地投入现实的生活。

  在现实中总会遇到死亡,听到死亡。这总会让我们有所触动!曾经于娟让无数人深刻的反思,生命、生活、意义……她出生于1978年,生前是上海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于娟被确诊患有乳腺癌,在她收到“死亡”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她开始记录下癌症治疗中的点点滴滴,并开始反思和回忆自己的生活。她在书中写道这样一段话:“世上的很多事情,经历之前你会认为非常可怕惊骇,而确确实实落在你的头上,需要你迎头赶上,你会知道,万事无非如此。世上万事并不可怕,你认为可怕的次数多了,也就成了可怕。对过程的定见,需要智慧;对必来的世事人情,则需要勇气。”于娟《此生未完成》书的封皮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乳腺癌让于娟体验到了自己生命的“边界处境”,她必须直面自己当前所处的紧急状态,在这种“边界处境”之下,她意识到她能真正生活的,只有当下。生命永恒的时态是当下,而非未来。死亡作为一种催化剂,推动她实现了一种更高的存在状态:从想知道事物是如何运作的,到想知道事物的本质是什么样的。在情感上人们不能坦然的接受死亡!然而死亡的必然性却促使人们深刻的反思!

  黑暗中的炫彩

  死亡作为“边界处境”存在的本身,这种从理解中所涌现的能力感是普遍存在的,也同样发生于我们的基本存在处境方面:每个人都在面对宇宙的冷漠,每个人本质上都是无助而孤独的,当我们开始了解这样的事实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反而感觉到了比之前更少的无价值感、更少的无助和更少的孤单。

  死亡同样提醒着我们生命无法拖延。对生命的无法拖延性的觉知,同样促使着个体的改变,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具体存在,也是走向死亡的'存在。对死亡的焦虑迫使人们思考存在的本质。而人只有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才能最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当我们深深地觉察和体验到我们生命的有限性时,我们会恢复人的真实存在,从而获得自由,进行选择,这就是“向死而生”。我们会发现我们更容易做出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也会拥有更强的动力去探寻我们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死亡提醒着我们生命无法拖延,但它也提醒着我们,我们还有时间生活。当一个人收到来自“死亡”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知道自己还有多久就要去那里报道,在这种“边界处境”下,人能够体验到生命象征着的可能性中的可能,死亡象征着的可能中的不可能,这会激发生命的改变,促使人们在不可能中最大限度的寻求可能。

  承认个体对死亡的觉察能够催生每个人成长和改变的过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觉察到了死亡,你是否经历过死亡?事实是,虽然我们都没有亲身死过,但此刻我们每一个人都正在经历和体验死亡。因为死亡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趟旅程,从出生那天起,我们就出发了。

  死亡是无处不在的,死亡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也许会让人们比先前更为丰富的方式来认识并欣赏时间和生命,从对事物运作方式的探究,转化为对事物本质的认知。

  生命、生活

  第二个帮助我们理解死亡这个现实的是,死亡恐惧,是我们人类焦虑的基本来源。也就是说,死亡恐惧出现于生命的早期,它在塑造人类性格结构过程会中持续的发挥着作用,死亡焦虑通过隐藏和伪装,转化成各种症状,它正是我们所体验到的诸多困扰、压力和内心冲突的源泉。

  我们把焦虑归因于特定的对象或者处境时,焦虑试图变为恐惧,恐惧某一个特定的对象,继而发展出一个系统化的方法来克服这种恐惧。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罗洛·梅认为,焦虑与恐惧的不同之处在于,恐惧并没有直接威胁到人的基本价值,而焦虑危机的是人格的核心。我们或许体验过死亡的边缘,但我们谁都没有亲身死过。在这样一种我们都没有死过的我们必须牢记,死亡焦虑虽然普遍存在着,存在于我们生命中的最深层,但却受到了严重的压抑,很少被完整的体验。这种对死亡的遮蔽不仅仅是来源于个体层面,也来源于整个人类习俗和文明发展的层面。当今人们谈论死亡或濒死时所用的语言,你很可能发现这些语言都是含蓄的。“死亡”这个词常常是避讳的,我们经常用的表述是“去世”“走了”。我们会发现,委婉语和隐喻组成了大多数的“死亡的表达方式”,这些委婉的语言巧妙地掩盖了因死亡引发的恐惧。

  我们每个人在不知不觉中都好像把每一天变成了一种“绝对主义”,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每天我们对周边的人们说:“再见,明天见”当我们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其实我们在不自觉中隐藏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明天早上我们有可能就不再相见了;当我们道别之后,可能我们没有下一次见面的机会。那些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出现的人们,真的还有机会再见?或许,上一次你和某一个人的道别,就是你们此生的最后一次见面,生活中这并非偶然……

  毫无疑问,恒古不变的真的永恒就是死亡!坦然的接受并且面对,生命自有其活着的意义,生活在行进的过程中处处展现着价值!向死而生,生出丰富,丰盈!生出价值,意义!生出安然,恬淡!生出美丽人生!

【用放松的心情说说死亡】相关文章:

放松心情的说说09-15

春游心情放松说说03-10

放松自己心情的说说05-02

放松心情的说说12篇09-16

放松一下心情的说说精选06-08

放松心情心静的说说(精选50句)04-25

描写心情放松语录10-29

放松心情的语录04-15

放松心情句子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