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家园 》说课稿

2022-12-26 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丽的家园 》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的家园 》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美丽的家园——画图的使用》是湖北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windows98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信息意识,让信息意识内化为每个学生自身的习惯和行为方式。教材编排思想是通过创作一幅实际的电子图画作品,让学生掌握画图工具中喷枪、文字等工具在画图中的使用,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步骤。

  (二)教学重点:

  我结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画图程序中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对图画作品丰富内涵的理解的体现。

  (三)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我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了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一个个具体的任务,通过阅读课本、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节的课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画图程序中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图画作品丰富内涵的理解的体现。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注重体现了以下三个教学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2。体现了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三大学科的整合;3。贯穿了学生探究和乐学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激情引趣、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发现新知——成果展示、总结拓展这三个主要环节。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第一个环节的设计,教师首先示了几幅主题为《美丽家园》的电子图画作品,让学生尽情的欣赏,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当学生们对刚欣赏的作品产生兴趣后,我便鼓励他们亲自尝试一下这样漂亮的画是怎样一步一步用计算机程序完成的,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了任务,也顺利的切入到本课主题: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本环节以完成三个具体的任务而展开教学:

  第一个任务: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带着好奇心,通过对课本内容的阅读,掌握了画图的基本知识,有利于他们在后面的创作过程中就不会盲目地尝试,也认识到了利用电脑画画简单易学,接下来就请学生大显身手、施展才华,在画图程序中,创作出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

  第二个任务:相互探讨、创作作品

  学生在优美悦耳的音乐声中,开始了自己的创作,让学生把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提出来,和同学一起探讨共同研究。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也对学生的画图方法进行了仔细观察,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学生在探讨、尝试、摸索中学到了新知。

  对画画还比较生疏的同学进行了鼓励和指导,告诉他们工具的使用是熟能生巧,但画的质量重在创意。对画得不错的同学指点他们从多种途径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画,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创意倍出的效果,并给学生以自我展示的机会——当当小老师,演示并介绍自己的画法,因为计算机的学习重在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达到目标,因而在学生创作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占主体地位,教师只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有利于程度不同的学生按各自能力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效果。

  第三个任务是:观摩协作、互评互学

  请已经完成作品的同学大胆地走出自己的座位,去观摩其他同学的作品,虚心向画得好的同学求教,引导学生从技法的运用,构图是否合理,作品内涵等几方面展开互评,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肯定性的评价,并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使学习不仅尝到了创作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动眼观察、虚心好学的习惯、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

  (三)成果展示、总结拓展

  在最后的成果展示、总结拓展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中收集了几幅不同层次的作品进行了展示,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创作成果。并提出了希望,让学生又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快乐,然后向他们介绍了在下次的画图中即将学到的图像翻转、图形复制等新的知识,激发了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和持续创作的欲望。

  四、教后感悟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亲自尝试,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也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为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美丽的家园 》说课稿2

  一、我的解读(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可爱的地球》中的第一课时——《美丽家园》。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解读。(出示课件)《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此为基础,认识地球,感知地球,理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从而真正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教材在第一部分安排了从太空看地球,把理论性的地球知识有机地融会贯通与富有“童心”“童趣”的儿童文化中,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根据教材的定位、特点及我们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我所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出示课件)

  2、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从航天英雄杨利伟与我校杨利伟中队的特殊关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培养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行为与习惯目标: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大小、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状况,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3、重点和难点:

  (出示课件)在这个课时中认识地球、感知地球、热爱地球是重点。唤起呵护地球的意识是难点。

  4、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和资料收集)

  为了较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出示课件);

  (1)和学生一起收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部分资料、图片;

  (2)并把我校的杨利伟中队收到的有杨利伟亲笔签名的书籍、书信、合影等;

  (3)以及宇宙中的地球图片做成课件。

  (4)为海边看船的这个对比实践演示活动准备了地球仪和小纸船。

  二、我的理念(说教法学法)

  (出示课件)庄子倡导“无为”,是“无背道之行,顺自然而为”,按事物发展规律因势利导。教育中渗透“无为”之道,便形成了一种思想和方法─无为教育。无为教育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品德教学,诠释了新的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今人类已经认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以科学理性地态度关爱周围的世界,爱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认识地球是理解“地球是人类家园”、热爱地球的前提。我在设计《美丽家园》一课预案时根据教学的需要,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入手,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创设了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活动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的亲身实践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

  三、我的预案(说过程)

  接下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教学预案(出示课件)

  (一)生活导入,和风细雨潜入夜。

  新课程标准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运用课件展现了我们学校杨利伟中队收到的有杨利伟亲笔签名的书籍,还有杨利伟给队员们的书信和与队员们的合影。学生身临其境,唤起了孩子们对航天、宇宙探索的激情,然后展现杨利伟在太空的图片,(出示课件)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引出课题:《美丽家园》,并进行板书:(出示课件)(美丽家园地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状态,并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顺势而上,进入

  (二)自主探究,看看、说说、做做。

  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内容,认识地球和感知地球。在认识地球的过程中,我运用古今对比和课件辅助教学,水到渠成,突破重点,使孩子们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认识到了在太空中的地球面貌,是一个球体。古时候人们一直有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之说;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卫星、宇宙飞船来观望地球,了解地球的形状,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能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于是我们悄无声息,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感知地球的过程中去,在这个内容中我设计了实践操作和自主讨论,同时提出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并提供实践操作所需要的地球仪和小纸船。

  实践操作5分钟:全班分8个小组进行对比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进行以下两个内容并在表格中作记录。(出示课件)

  1、模拟“海边看船”,小组中一位同学将地球仪放到大家视线远处呈平视,由另一位同学将纸船沿地球仪表面推行,小组同学将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如果有同学在海边亲身看过,也可以结合交流一下。

  2、“桌面行船”,小组同学将视线与课桌平行,把纸船在课桌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什么变化,记录下来。

  3、讨论,做完这两个实验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在海边看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的现象可以推定——地球是一个球体。并板书:(形状——球体)

  知道了地球的形状,那它到底有多大呢?我引导学生经过一些数据的计算,使孩子们比较清晰地感知了地球的大小。(板书:大小——赤道40000千米)再引申到地球仪的学习,通过比较,知道了地球仪和地球的真实面貌之间的差别。

  当我们说到太空的时候,不得不说到一个伟大的人物——世界上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他是如何描述在太空看到的地球的呢?这时我请孩子们阅读教材中加加林的话,(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水球”。)配合内容我制作了课件。(出示课件)为什么是“水球”?并板书:(出示课件)(蔚蓝色水球)继而从地球仪上学习七大洲、四大洋以及海陆分布状况。

  随着活动的进展,在自主讨论中孩子们体会到人类认识自己居住的这个星球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和艰苦的过程。我们的地球是如此美丽,但很脆弱,它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在此,我适当进行点拨、提示,激发孩子们继续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三)遨游太空,畅谈收获,侧耳倾听花开的声音。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这种形成与内部的品质更为有效与持久。在结束的时候,(出示课件)我再次用课件展现了太空、地球的场景,并邀请孩子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看看我们美丽的家园,然后用文字书信的形式描述给家人听。反映的内容是地球的形状、特点,宇宙中其他的星球等,可以运用一些太空的知识进行畅想。在春风润物细无声中巩固了重点,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地方实际、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适宜的活动情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活动形式和内容,通过恰当的手段,努力提高实效性。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体验中实现。体验会将感悟内化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信念等。

《美丽的家园 》说课稿3

  教材分析:

  此活动来源于生活,每个孩子都有过许多如帮妈妈分东西得分类经验,在生活中经常对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分类。我们通过模拟生活中的事情进行二级分类活动,既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又能丰富生活经验。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目标定位:

  本主题网络《我们身边的房子》的发展目标是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参与活动时能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寻找,搜集资料,并学习交往、合作、分享。在主题目标的向导作用下,制定了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1能将统一集合中的物体依据不同的特征进行二级分类及简单的统计方法;

  2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和多围度思考,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观察、合作、想象、动手、绘画能力。

  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整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景中,特做如下准备:

  1、 活动前期准备

  a、 家长工作

  b、 收集资料

  c、 环境创设――主题墙、幼儿操作台

  d、物质准备――各种实物、卡片等操作材料

  2、活动中的准备:图书、操做材料、剪刀、粘贴用品、纸、彩色笔等便于设计记录卡的工具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

  教法分析: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本次活动的教法有:

  1、 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

  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互动个过程中探索学习。本次活动以操作活动贯穿,从一级分类到二级分类,再自己设计统计表记录卡等。

  2、 情景法:指教师通过谈话、创设环境,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之间互帮互助,教师对幼儿的赏识激励,使幼儿对此活动有了健康和谐的理解和体验。

  3、 互动法:让每个幼儿互动起来,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交往能力。

  学法分析:

  幼儿是学习得主体,他让幼儿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探究活动,选择方法时很重要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我再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再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1、 观察法――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与材料的观察、分析,提高幼儿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2、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材料,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及思维的灵活性。

  3、 小组合作法――在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发挥自己的独特的才华,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发挥群体力量,增强幼儿的团体精神,使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共同提高。

  活动流程分析:

  (一)激发兴趣

  (二)共同探索操作

  (三)交流经验

  (四)活动延伸互相分享

《美丽的家园 》说课稿4

  情况分析:本次开展的活动主题是“美丽的家园”,家园杜宇小朋友来说并不陌生,先欣赏歌曲,让幼儿了解大自然就是我们美丽的家,我们美丽的家园里有哪些景色,再通过刮画来表现出家园的美丽。本次活动的难点就在于,幼儿对刮画技法的掌握,处理好粗细线条的排列及画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教育目标:1知道大自然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2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3感受刮画作品的形式美,提高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1范例一张

  2刮画纸若干

  3特制刮画笔若干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次活动中我重点采用情景导入法和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通过视频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启发提问法”,引导幼儿思考,最后采用“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手段,我把它放在最后,主要是体现“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

  学法:主要以“示范讲解法”为重点,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如何掌握刮画技法,正确运用,然后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作画空间,在基本了解家园景色的前提下,幼儿独立思考完成作品。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大自然是我美丽的家》

  ——小朋友,你们好!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1蓝蓝的天空 2自由飞翔的小鸟 3美丽的鲜花)

  ——大自然就是我们美丽的家

  2我们的家园真美,老师把刚才的歌曲制成了一幅美丽的家园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漂亮吗?(欣赏范画)

  ——这幅画是什么画呀?

  示范讲解:它有一种专用的纸叫刮画纸,它还需要一支神奇的魔笔。他能刮破黑夜,刮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教师讲解边出示画纸现场作画)

  ——我们的家园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现在请小朋友拿我送给你们的魔笔画画咱们美丽的家园。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相关推荐

【《美丽的家园 》说课稿】相关文章:

美丽的家园说课稿11-27

美丽的家园说课稿4篇11-27

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家园 》说课稿07-12

美丽的家园08-05

美丽的家园01-16

美丽家园02-05

我的家园说课稿10-20

蘑菇家园说课稿07-07

小康家园说课稿06-10

《美好的家园》说课稿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