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说课稿

2022-11-10 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狼》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狼》说课稿1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谱写成的交响童话。这是一部“听音乐,讲故事”的古典音乐作品。故事讲诉了淘气的小彼得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制伏了大灰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了解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内容。

  2. 能听辩交响童话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

  3.通过音乐听赏活动感受交响童话的魅力。

  教学重点: 能听辩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各角色的主题音乐。

  教学难点:能听辩出演奏各角色的乐器。听出不同的乐器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和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彼得与狼》交响童话动画片段(无声)

  2.播放《彼得与狼》交响童话动画片段,让学生对比。

  3.师:音乐让童话故事更生动有趣并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今天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走进音乐童话《彼得与狼》。

  二、 音乐听赏、

  1.师:《彼得与狼》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是一部交响童话,它是用音乐来讲故事的童话。老师今天要在我们班招聘优秀的演员,一起参加交响童话的音乐活动。

  2. 请看招聘大闯关

  第一关:听音乐记角色

  (1)彼得是个勇敢的少先队员(播放彼得的主题音乐)

  (2) 小鸟、鸭子和猫是彼得的好朋友(播放小鸟、鸭子、猫的主题音乐)

  (3)彼得的爷爷是个老猎手,他有点唠唠叨叨(播放爷爷的主题音乐)

  (4)彼得和爷爷住的森林里,有一只凶猛的大灰狼!(播放狼的主题音乐)

  (5)森林远处传来猎人的枪声,原来猎人来了。(播放猎人的枪声,猎人行进音乐)

  (6)看看谁最快记住了这些角色的主题音乐?(教师播放某主题,请学生说出角色。给最快记住主题音乐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二关:听主题记乐器

  (1)你能听出演奏这些角色的乐器分别是什么吗?(先请学生说,再出示角色和对应的乐器)

  (2)分别播放各个角色的主题音乐,让学生竞猜演奏乐器。(给反应快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三关:完整聆听

  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走出了家门,出家门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让音乐告诉你们吧。

  第四关:唱彼得的主题音乐

  (1)教师用钢琴弹奏,学生跟唱彼得的主题音乐旋律。

  (2)学生根据音乐自编彼得的动作,边唱边表现彼得的形象动作。

  (给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五关:听音乐进行角色表演。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创编动作进行角色表演。(给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三、 视听结合

  1.欣赏音乐动画《彼得与狼》,了解《彼得与狼》的故事。

  2.出示角色、乐器的连线题。学生完成

  3.作曲家简介:普罗科菲耶夫是苏联著名作曲家,创作了7部协奏曲、7部交响曲、9部奏鸣曲。他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的作品不少是为儿童创作的。如歌剧音乐《灰姑娘》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等都是享誉世界乐坛的。

  4. 优秀演员颁奖仪式。

  四、课堂小结

  《彼得与狼》是有标题的交响童话,他给人们的启示是:团结就是力量,机智勇敢就能够战胜凶恶的敌人。

《狼》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彼得与狼》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七单元的欣赏内容,这个单元只有这一首欣赏曲目,是对曾经音乐欣赏中学习的各种西洋管弦乐音乐知识的一个汇总,也是基于学生长期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个整体呈现,可见其重要性。这首乐曲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西方古典音乐和管弦乐队,特地采用了童话故事这种轻松直观的方式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是一部典型的“听音乐,识乐器,讲故事,乐表演”的古典音乐作品。通过对这首乐曲的欣赏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西洋管弦音乐的认识理解,为今后在这方面的欣赏上提供更好的保证。

  二、学情分析:

  在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能根据音乐,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音乐感受力和理解力较强的学生还能在音乐欣赏中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

  三、教学目标:

  《彼得与狼》是一首构思巧妙细致的管弦音乐,因此在本节新授课上,针对学生第一次聆听,布置以下三点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加深对西洋管弦乐队中每一种乐器音色的聆听掌握,进而进一步掌握各种乐器所代表的不同音乐角色以及各种角色所表现的性格特征,并且能在视听过程中能很好的掌握故事的情节主线,并能随音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精彩的故事拓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视听教学、教师的指导讲解、赏析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由讨论等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等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通过欣赏《彼得与狼》,懂的正义始终能战胜邪恶的意义,教育学生面对凶恶的坏人,团结起来机智勇敢的去斗争就能胜利,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善于动脑的良好意志品质以及树立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理解音乐作品,熟练掌握每一种西洋管弦乐队乐器的音色,掌握各种乐器所代表的不同角色以及各种角色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由于欣赏的音乐作品采用的是一首无人声对白的动画音乐,因此在“讲故事”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的有限,所以说能随音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精彩的故事拓展,将故事讲的绘声绘色就变的尤为重要。

  五、说教法:

  《彼得与狼》是一首交响童话欣赏音乐,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视听教学,能更好、更直观地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多媒体课件视听教学显的尤为重要,再配合教师引导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的融洽交流中愉快的进行教学。

  六、说学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视听教学,使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聆听音乐的结合,增强一定的直观性和趣味性,通过大胆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聆听——讨论分析——总结”等活动,特别是通过学生自由讨论总结出对交响童话的理解,培养其自主学习总结的能力。

  3、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注重优生的带头作用,加强对后进生的优化教育,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理念,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1、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小学阶段,欣赏了不少的西洋管弦乐曲,你还能记住都听过哪些乐曲吗?”(生自由回答)“那你能举出在西洋管弦乐队中都有哪些乐器吗?”(指生答)“既然大家都对这些乐器这么有印象,那么老师今天就带同学们一起再对这些乐器进行一个音响回顾。”让学生听比较熟悉的乐器音色片段,片段中要含有小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圆号、大管、定音鼓的演奏,直接点出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方面。在播放音乐片段的同时教师逐一讲解这些乐器的音色特征及表现的情绪特征。如长笛音色明亮,适合表现轻巧、欢快的情绪;双簧管音色柔和柔软,适合表现忧郁抒情的情绪;单簧管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音色纯净、清澈优美,表现机灵的情绪;大管音色阴沉庄严,适合比现缓慢的情绪;圆号声音浑厚,适合表现阴森可怕的情绪;定音鼓音色丰满,其滚奏模仿效果逼真,作为色彩性打击乐器。通过细致的讲述使学生对西洋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他们对乐器音色分辨能力,为下面的听赏做好准备。

  2、新课讲解

  (1)展示多媒体影像课件,在观看聆听中教师简述故事,并提出问题: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乐器的演奏,分别是哪些乐器?

  因为在导课过程中学生对管弦乐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设计此环节是加深对乐器的听辨能力。通过课件中故事、音乐的融合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乐曲,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情感的带动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通过情景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问题的提出能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不忘寻找答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并检阅对乐曲的理解程度。

  (2)根据教师讲授的故事,让学生绘制简单的人物出场顺序。

  此环节是考察学生视听结果的一个方面,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故事经过是沿角色出现的先后来发展的。

  (3)小组合作学习,分辨乐器所代表的角色及各种角色所代表的性格特征。

  此环节是第(1)和第(2)环节的一个延展,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通过对角色与乐器的搭配分析,对角色性格特征的掌握会更清晰。特别是让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乐器的音色特征及情绪特征,结合对乐曲的理解,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各种乐器所代表的不同角色,以及各种角色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乐器音色的分辨能力及对音乐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学生总结出以后,师生再共同梳理一遍,着重通过教师的讲解重新感受不同乐器所代表的不同角色,使学生加深印象。

  3、学生音乐活动

  (1)讲一讲。

  根据音乐,鼓励学生自我展开想象进行故事的创编和拓展,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鼓励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提高对乐曲情节的掌握。

  (2)谈一谈。

  学生分组讨论,“交响童话”到底是怎样的意思?提高学生对这首乐曲的整体认识,并加深对这种形式音乐的理解。

  (3)复听《彼得与狼》乐曲一遍。

  让学生再次仔细的聆听乐曲(没有动画的乐曲),感受乐曲所带来的独特感受,融入乐曲中,展开想象,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并能通过这个童话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团结起来,机智勇敢的去战斗,就会战胜凶恶的敌人。但是面对当今社会对野生动物的虐杀,我们更应该对野生动物进行积极的保护。

  4、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对本课时的学习欣赏内容进行回顾并做总结。

  5、布置作业,为下一节课的分段欣赏、“演一演”做铺垫。

  (1)把所学的这首交响童话讲给低年级的同学听,也可以讲给父母家人听。使学生通过讲授故事更深刻的理解乐曲,同时提高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为更好的分段欣赏做准备。

  (2)演一演

  根据音乐及故事情节,学生自由组合搭配来表演这个童话故事。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同时能大胆发挥想象,通过动作使其更深刻的理解乐曲,使其与乐曲的情节相融合,更深刻的体味乐曲内涵。

  这就是我对《彼得与狼》第一课时的教学安排,请各位领导、老师能对我的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狼》说课稿3

  第一课时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狼和鹿》这是一篇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

  课文富自然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着重体现“碰撞”二字。

  首先,在启发谈话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看到狼和鹿,你们会联想到哪些词语或成语?学生在词语交流中不难发现人们对这两种动物的态度。然后学生通过默读找出作者的观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不由让人情不自禁地发问: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

  接着,在初读课文后,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你有没有新的看法?

  这是学生看法与作者观点发生的碰撞。学生在一次比一次深刻的“碰撞”中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新课标中强调: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种凭借。如何凭借教材这一媒介来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老师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是学生发展思维,实践语言文字的一个重要阵地。碰撞的过程是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这样的“碰撞”中,也许有错误,也许有争论,但这却是学生的独特体验,这正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机。

  除此之外,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还注意了词语的理解,积累,应用,包括写字的指导,因为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的训练还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就是我执教《狼和鹿》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时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第二课时

  如果说在执教《狼和鹿》这篇课文时我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体现“碰撞”二字,那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了力求体现“发现”二字。

  怎么发现?

  (一)在朗读感悟中发现

  森林一片葱绿多么美丽而一片枯黄又多么会令人心痛!这是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的,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发现了森林面貌的巨大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二)在“比较”中发现

  鹿的数量迅速发生变化,由4000只一下子增加到十万只,而两年后又聚减到8000只。学生在前后对照的读书中,比较这些数字,发现了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链的关系。

  (三)在语言实践中发现

  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让学生从狼、鹿和人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复述这个故事,复述要以第一人称进行,加上自己的想法。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数量,发现了人们当初犯下的错误:貌似护鹿,实在害鹿。狼看上去在害鹿,其实也保护了鹿和森林。

  (四)在拓展阅读中发现

  课后的作业是让学生读一个故事《猎狗和狼》,用故事中的道理来深层感悟课文中的道理:为什么说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

  拓展的文章补充了课文中没说出来的道理:鹿没有了天敌,安逸的状态让它们的生存能力衰退,这也是鹿毁灭自己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感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语文教育有三个离不开:道德、情感、智慧。没有道德的语文教育是危险的,没有情感的语文教育是苍白的,没有智慧的语文教育是缺乏创造力的。学生在不断的发现中体验情感,培养情操,生成智慧,从小小的课堂走向广阔的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初步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朋友。 映示狼和鹿

  小朋友,看到它们,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呢?

  你们说的这些词语,其实表明了人们的态度。人们喜欢谁?讨厌谁?

  这两种动物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中,作者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是什么看法?打开书,默读课文,把表达作者看法的句子划下来。

  ·映示句子: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谁来读一读?

  ·你能读懂吗,在这两句话中,谁是“功臣”?谁是“祸首”?

  “功臣”是什么意思?狼是功臣,这是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从哪个词看出?(居然)能读出这种语气来吗?

  “祸首”又是什么意思?鹿在什么样情况下成为祸首?“一旦”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

  ·为什么这样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请轻轻读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流利。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谁来读给大家听,你喜欢读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2、评价:读得太好了,很流利,其他同学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听得也很认真。

  3、学习词语。

  课文中有一些词语,谁来读一读。

  葱绿 提防 传染 血泊 贪婪

  青烟袅袅 哀嚎 凯巴伯森林 蔓延 糟蹋

  ·这里有两个多音字,注意读音。

  ·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有关内容吗?

  4、作者认为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回,我们先自己读读,想想,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你们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呆会儿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同学做汇报员。

  5、小组合作学习。

  6、学生交流(充分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可引导他们从课文中找依据。

  7、小结:老师要对你们竖起大拇指,我觉得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你们用心地读书,积极动脑发现问题,这样的读书,才会有收获!

  三、学习生字:

  讨论我们告一段落,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现在,我们来把课后的生字读一读、写一写。

  映示生字:

  读一读(组组词)

  闹:可以组哪些词?书上说的是闹什么?闹是什么意思呢?

  写一写: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上一节课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大家根据作者的观点,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不管怎么样,大家都谈到了狼、鹿和森林之间的关系,谈到了狼、鹿、森林的变化。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森林的变化:

  1、出示填空:

  ①100多年前,凯巴伯森林 , 。……后来,整个森林像 一样, , 。

  读一读书上写森林变化的内容,做做填空。

  2、请学生填空。

  3、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4、学生朗读。

  5、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好象看到了凯巴伯森林到处是葱绿的树木,小鸟在唱歌,小鹿在散步,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6、看到这样生机勃勃的美景,我们真想来诵读一番,来,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小节读一读。

  7、后来凯巴伯森林变了样,我们看书中是怎样写的。(指名读)

  8、你为什么这样读?……师:这个填空写的是凯巴伯森林的变化。我们都喜欢充满生命的绿色,喜欢生机勃勃的森林,不喜欢这样萧条、荒芜的情景。

  9、那么这中间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谁来补充呢?书上是怎么写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小节,第三小节)

  10、师:其实同学们读了两种原因,人的原因和鹿的原因。请男同学来读人的原因,女同学来读鹿造成的原因。

  11、人们本来是出于善意来捕杀狼,可是狼被捕杀后,鹿的生存状态怎样呢?请你们读读课文,像刚才那样,读读前面,找找后面。前后对照起来读。

  ②出示填空:

  凯巴伯森林原来生活着大约 只鹿,狼在被杀了之后,鹿的总数超过了 只,到了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 只病鹿。

  12、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我们填的都是数字。看了这一组数字,你想说什么?

  13、这些数字多有说服力!从这些数字背后,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狼和鹿数量的变化与森林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出示填空:狼( ),鹿( ),森林( )。

  板书:狼(吃)鹿 狼(保护)森林 鹿(破坏)森林

  这正是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链,一旦食物链被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随着打破。

  14、这样的结局是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我们一起读文章最后一节。

  (1)自己读读,说说为什么狼是“功臣”?用书上的语言。

  (2)为什么说鹿是“祸首”?

  (3)上节课上,有的同学说人才是真正的“祸首”,这种说法也很有道理,作者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4)对呀,故事发生在100多年前,人们当时根本没有想到狼和鹿与森林之间的关系。

  (5)如果人们早一点想到……(引读最后一节)

  二、复述课文:

  1、今天我们的课堂好像再现了凯巴伯森林毁灭的一幕。你愿意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师:复述课文不是把原文背下来,我们要用自己的话来说,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老师提供你三个角色(1)狼(2)鹿(3)人,你愿意从哪个角度来说就从哪个角度来说。

  2、先自己练一练。

  3、交流。

  4、评价:讲得太好了,很有创造性。听了你们讲的故事,我们仿佛听见了惨遭捕杀的狼的哀号,看到了鹿的加速灭亡,看到了森林被破坏的荒凉情景。

  三、拓展:

  1、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猎狗和狼》,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呢?(学生自读、交流)

  2、我们再来想想课文,没有了狼——鹿的天敌,鹿为什么反而在减少呢?

  刚才文章说的道理能不能给你启示?

  (没有了狼,鹿减少了生存危机,不用奔跑,体力下降,……)

  3、你们看,你们从课内走到课外,不仅理解了课文中说的道理,还悟出了课文中没说出来的道理,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作业:

  学习了《狼和鹿》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请联系生活实际,把学了课文后的感想写出来。

  第一课时

  狼是凶残的,鹿是温和的,这两种生性截然相反的动物,在人们的印象中早有定论,然而《狼和鹿》这篇课文的作者却将狼作为“功臣”,鹿作为“大坏蛋”来描写,初读课文,确实让人难以接受。教者在第一教时中就利用这一矛盾设计教法。

  一、设置悬念,激情引趣。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揭示“狼和鹿”这个课题后,教者首先提问,看到它们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学生说出的描写狼和鹿的词语、成语是截然相反的一贬一褒,而读过课文后,作者的观点又怎样?作为歌颂的“功臣”却是狼,作为遣责的“祸首”却又是鹿,那又为什么?这一悬念的设置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急于去书中找答案。

  二、尊重个性,指导朗读。

  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文本,教师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时,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你喜欢读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时在理解“功臣”和“祸首”意思的基础上找出叙述作者观点的句子,为下一环引导学生的看法与作者的看法发生思维碰撞作准备,这就做到了读既有明确要求又尊重个性。

  三、尊重主体,各抒己见。

  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一点在这一堂课上有充分的体现,当学生读了课文后,教者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与课文作者不同的意见,究竟谁是功臣,谁是祸首,学生读后众说纷纭,有人意见与作者相同,说狼是功臣,鹿是祸首,也有同学的意思与作者相悖,说鹿是功臣,狼是祸首,更有同学认为狼和鹿都不是祸首,祸首应是人,因为狼是死在人的枪口下的,学生的思维与文本,与作者,相互之间产生了碰撞,正如教者所说这样的碰撞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但这却是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做到了尊重主体,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二课时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新闻记者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狼和鹿》第二教时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者利用文本,引导探究,拓展思维,学有所得的理念,但整堂课自始至终教师都没有放弃主导作用。

  一、在尊重“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阅读教学是有一定目标、指向的阅读活动,不是无目的的消遣性阅读,需要教师的引导。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放弃主导作用,而“主导”的形式又不是教师的泛泛而谈,而是用几道与文本内容紧密联系的填空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练有所得。如从第一道填空题中学生发现了由于对狼的捕杀而造成森林遭到破坏,而破坏森林的“祸首”是谁?学生又从第二道填空题鹿的数量的增加以及最后的减少中发现是“鹿”。鹿不仅破坏了森林,也殃及到自己,第三道填空题让学生明确了狼和鹿数量的变化与森林的命运之间密切的关系,从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明确自然界的生物总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必须保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拓展思维,促进表达,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建构。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检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在《狼和鹿》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者在引导学生潜心读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复述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加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再现凯巴伯森林毁灭的一幕,因此,在复述中有的学生从“狼”的身份复述,有的学生以“鹿”的身份复述,有的学生以“猎人”的身份复述,这就充分运用了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技术让学生阅读课文后对所理解的内容进行回味和再思考,并用自己的经验和积累形成新的观点,对阅读内容进行评判,达到深层次辨析阅读材料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

  三、适当延伸,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在这堂课的最后一环,教者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得的方法,扩读了《猎狗和狼》这篇文章,从课内走到课外,并以此作为课文的补充,这正如新课标中指出的“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狼》说课稿4

  关于教材:

  1、教学课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狼》

  3、教学目标:

  1、 根据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准确、形象诵读课文,把握其故事情节。

  2、 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 积累成语。

  4、教学重点:

  1、 注重朗读,紧扣情节,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 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5、教学内容:

  1、 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2、 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 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

  的不同表现。

  4、 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5、 拓展:积累与狼有关的成语;进行课文写作上的评价。

  关于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关于教具:投影资料:《狼》故事情节投影胶片。蒲松龄介绍投影。问题设置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作家作品资料。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 ,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4、 收集有关“狼”字的成语。

  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针对这篇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听读——讲故事——朗读——自读——个别朗读)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大局地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小局的字词,学生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的难关。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程序:

  (一)、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教师范读,力求引入情景。

  2、学生讲故事,带入情景。同时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增强形象感。并归纳故事情节。

  3、集体朗读,再次体会故事情节。

  4、自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找出疑难,落实字句,共同探讨。

  5、个别朗读,读出情景。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设计四个问题,分别围绕:故事发生的客观条件;人狼搏斗的主观行为;人狼各自机智的体现;以及了解课文的中心。

  (三)、延伸拓展

  1、拓展知识面,检阅学生搜集有关“狼”的成语的情况,并造出相关的句子。

  2、拓展能力,评价式阅读。让学生各抒己见,用 “……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 的句式谈谈感想。

  (四)、朗读结束,加深印象

  (五)、作业巩固,深化新知

  教学设计(略)

  可视文字材料:

  故事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时间:傍晚 形势紧急 “屠大窘”

  地点:途中 麦场

  客观条件:

  力量:悬殊

  物资:“担中肉尽”(伏笔) 天时地利

  人 狼

  投以骨,复投之,直至骨尽 并驱如故

  主观行为:

  顾野有麦场,奔倚积薪下,弛担持刀 前后夹击,欲置人于死地。

《狼》说课稿5

  教材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课文所在单元的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鹿。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

  十一册的学生在第九册的时候学过《蛇与庄稼》,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深刻的枯燥的道理不感兴趣。

  学习目标:

  一、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一为“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根据文本,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二为“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三、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设计理念及做法:

  一、以本为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注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这一特点。本篇文章分为两部分,1至6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叙了一个故事,7至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揭示了一些道理。第二部分的道理比较深奥、枯燥。怎样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并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呢?怎样让深奥的道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化难为易呢?在故事部分做文章,通过对故事的细细体会、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故事与道理浑然一体,深刻的道理就蕴涵在浅显的故事中。故事部分品读到位了,道理自然也就懂得了。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花较多的时间重点品读故事部分的三个文段:

  ①“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再现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与后文破坏后的环境形成对比,感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②“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感受狼的无可奈何和猎人的冷酷无情;

  ③“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鹿的命运和整个大自然的命运,从而认识到罗斯福总统决定的严重错误,意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道理不需要分析,不需要讲解,更不需要灌输,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是水到渠成。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搭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让学生有多个层面的收获;努力做到有整体的把握,有清晰的脉络,也有细节的精彩。一篇较长的文章如何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呢?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这一组数字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所以,我作了如下设计:

  ①将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找出来;

  ②4000只鹿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

  ③为什么鹿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十万只?

  ④后来鹿怎么又只剩下不到8000只了呢?

  ⑤老师深情描述:4000——10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课件出现,配上让人震撼的声音)为什么?为什么美丽和谐的自然会变成这样?你想说点什么吗?这几个数字像一条线将一粒粒珍珠(故事与道理;美丽和谐的自然与杀狼后环境的破坏)串联起来,使文章脉络清楚,学习起来思路清晰。

  三、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语文真正地向思维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个性开放。读书,不仅要读进去,使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语言的、思想的、写法的),还要读出来,在书中读到自己,向个性开放;读到生活,向生活开放;读书,不仅是接纳,是吸取,更是思考,是创新,在接纳吸取中拓展思维的广度,在思考创新中深化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向思维开放。所以,我做了如下尝试:

  ①补白:如果狼会说话,在中弹倒地的那一刹那,它会说什么呢?培养学生感受文本的敏锐度和想象能力;

  ②生活中还有这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事物吗?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思维;

  ③我是老师小帮手:“我现在遇到了一个麻烦:由于事情很多,对班上的情况不能全面、及时地了解,于是在班上设立了值日班长一职,主要负责向老师报告学生的纪律情况,如:谁丢纸屑啦,谁骂人啦,谁抄别值日班长一职撤了?你们帮我出出主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狼》说课稿6

  一、教学分析

  1 、分析教材

  课文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

  2、分析学生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在五年级的时候学过《蛇与庄稼》,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思维逐渐达到了抽象概括的水平,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觉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b、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适时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完成听、说、读、写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四、教学过程

  设疑导课,激趣学文——以词串文,明事激情——解析关系,领悟道理——延趣拓展,升华主旨

  (一)设疑导课,激趣学文

  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的直观视觉入手,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呈现出鹿和狼的画面,请学生分别谈谈对鹿、狼的印象。然后总结学生的发言,并设置疑问,“罗斯福也是这样认为的,为此凯巴伯森林险些遭受灭顶之灾,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为下一环节的自学做好了准备。

  (二)、以词串文,明事激情

  新课程理念提出,阅读课堂教学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常规教学中,按段落顺序了解具体事例,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此课文一至六自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1、以词串文,质疑自学

  学生在初读文本之后,结合课文主要内容,围绕找出的形容鹿的重点词“宠儿、罪魁祸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自主探究学习课文1—6自然段,解答提出的四个关键问题,使学习过程充分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扶放结合,汇报成果

  在课件的辅助下,我提出“你们都找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解答,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根据不同问题,我又借助课件,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1)以说促悟,认识鹿群幸福生活的得来。通过学生独立的概括,让学生明白“宠儿”的幸福生活是以牺牲狼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2)以读促情,让学生感受鹿群幸福自由的生活。借助课件,把音乐之美与语言文字之美融为一体,在优美欢快的乐曲中通过范读、自读、指读等多种方式朗读第4自然段,帮助学生感悟文本。

  (3)以图促讲,体会森林的巨大变化。借助课件出示的森林前后的对比图,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

  (4)以文促思,理解“宠儿”成为“罪魁祸首”的原因。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从鹿群变化的数字中,体会到过多的鹿给森林带来的严重灾害,为情感的升华做好铺垫。

  (三)、解析关系,领悟道理

  常规教学只能依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抽象领悟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借助课件选择不同方式分组合作学习课文七、八、九自然段,用图示说明的小组以关系图解释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文字说明的小组配以“食物链”的视频解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领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我以天平体现的生物界的客观规律作为总结,加深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明白罗斯福作出这一错误决策的根本原因。同时借助课件创设的情境片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置身于故事当中,体会鹿、狼,人们不同的感受,激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延趣拓展,深化中心

  通过让学生为凯巴伯森林想办法这一拓展,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又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同时以,“你还知道那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情吗?”为冲击,整合课内外资源,为课后作业的较好完成创造条件。

  五、布置作业,迁移提高

  学生从文中领悟到了根据具体事例概括说明道理的方法,设计利用收集的资料写一封呼吁人类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的倡议书的作业,说写结合有助于实现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学生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

  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勾勒出新颖有趣的天平图形,以此体现文中阐明的生物间的客观规律,既简单明了,又紧扣中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深化中心的目的。

  板书设计:

  六、教学媒体的运用和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下,抽象的道理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性化,在课件的展示中形象化:舒缓悠扬的音乐,直观明了的图示,详细生动的视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乐于接受,易于解答;教师便于引导,胜于讲解。尤其在选择一种角色谈感受的情境创设中,学生发言踊跃,感受深刻,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

  课例的创新点: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一改以往的讲授式教学,在教学媒体的辅助下,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主,通过重点词语统领全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问题情境中合作探究文中揭示的道理,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教师教学工作的又一个起点。在我的这堂课当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诚恳地希望能够得到各位专家的批评指正,使我今后的教学生涯更成熟,

《狼》说课稿7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老师今天从童话王国里请来了两位朋友。大家掌声欢迎他们。(贴图)

  2、谁来告诉我,在你的印象中狼和羊的本性是什麽?

  小结:

  大家都说的非常好,狡猾、凶残的狼,善良、温顺的羊,它们会发生什麽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请大家翻开书本132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字,做到不加字、不丢字,遇到不懂的字音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并多读几遍。

  过渡:

  同学们读的很认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宝宝你会读吗?

  2、检查字音

  【词语】(请大家看大屏幕、先自己读读,待会请你来读。)谁来读,其它同学竖起耳朵倾听,待会请你做小老师来评评他读的怎麽样?【谁来评评?】你能比他读得好吗?请你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

  小结并过渡:

  哇,真棒!我们不仅会认词语宝宝,还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评价,这是会学习的表现。除了这些我们还要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过渡:

  请同学们挺直腰板、拿好书快速地数数狼和羊进行了多少对话?(指名回答)同意吗?

  三、默读课文

  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6自然段,画出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想想狼是怎样找碴儿的?说说你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指名汇报

  过渡:

  同学们,学得那么起劲。老师真高兴!谁来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一读?(指名读)狼为什么要这么说?它说得对吗?

  【没错,狼的无理取闹就叫找碴儿,也是找借口】那应怎样读这句话。

  【指导读】〖范读过渡:小羊不会把水弄脏的理由是什么?它当时的心情怎样?应怎样来读这句话。这句话说狼站在什么地方?水是怎么流的?

  【上游在哪个位置?】我们再把狼和羊的第一次对话读一读,谁愿意来读狼说的话,羊说的话?

  【注意读出狼和羊的语气,其他同学读旁白】狼还找了什么借口?小羊是怎么说的?

  【谁来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五、师生合作读三次对话(男女)

  过渡:

  大家能读出狼和羊各自的语气,那能不能加上动作演一演它们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分小组合作练习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并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愉快,演得最逼真!

  六、演一演(小组练习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

  指2个小组上台演,齐评议

  小结过渡:

  大家真不简单,詹老师为你高兴。你们不仅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达,还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表演!可是可爱的小羊糟了(请看大屏幕:演示狼扑向小羊)

  七、延伸拓展

  过渡:

  可怜的小羊怎样才能逃出狼口呢?请聪明的你帮小羊想个好办法,怎样才不会被狼吃了?

  【谁来说】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麽话想对狼或小羊说的?

  八、总结、布置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倾听了狼和小羊的故事,掌握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詹老师为你们高兴!也代表狼谢谢你们为他提出了那么多善意的忠告,代表小羊谢谢你们为它想了这麽多的好办法。

《狼》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狼是小朋友们熟悉的故事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小红帽》、《三只羊》《喜洋洋和灰太狼》等,在孩子们心中是一个凶恶、狡猾的坏家伙,绘本《狼大叔的红焖鸡》讲述母鸡和小鸡用友善的态度让一只凶恶的狼感到幸福、温暖、快乐,并改变了自己不好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将大坏蛋变成大好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忘一些调皮捣蛋的小伙伴,让小朋友对他们产生刻板印象,看不起他们,不愿意与他们玩,或者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而这个绘本故事能改变孩子的一些看法。另外该绘本故事内容有趣,画面能对孩子产生悬念,激起学习的兴趣,激发孩子思考和说的愿望,对大班幼儿观察、分析、想象、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选择了这个绘本教学的内容。但此绘本内容比较多,我将分两教时开展教学,本活动是《狼大叔的红焖鸡》的第一教时,主要是让孩子体验狼的凶恶和狡猾。

  二、说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教学目标,以及我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我制定以下的三条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让幼儿展开想象,能根据画面讲述自己对画面内容的理解,创编故事,培养幼儿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学习词语“蹑手蹑脚”。

  3、能从狼的行为分析狼的本性特点。

  三、说准备:

  在这个活动中我准备了课件,在知识方面主要丰富孩子关于狼的认识,以及厨师这个职业身份的认识。

  四、说教法

  五、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讨论法、提问法、表演法、分析法。观察法主要是引导小朋友自己来观察画面,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如对封面的观察以及对其他封面的观察。提问法的运用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的提问如:“你能从狼的身上发现什么秘密吗?”“看到这在你的心里会产生什么疑惑呢?”。猜想式的提问如:“看了封面,猜猜看,这样的一只狼遇上一只母鸡,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表演法主要运用在对“蹑手蹑脚”这个词语的理解,通过自身的表演能让幼儿更加深刻地了解“蹑手蹑脚”这个词语的含义。讨论的方法,重要给予了更多小朋友说的机会。

  六、说过程

  在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引导幼儿看封面,猜想故事情节。

  1、今天,咱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本有关狼的故事书,书名叫《狼大叔的红焖鸡》。请小朋友来猜猜什么叫“红焖鸡”呢?

  1、我们首先来看看它的封面,看,封面上画了些什么?你能从狼的身上发现什么秘密吗?

  2、看了封面,猜猜看,这样的一只狼遇上一只母鸡,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先讨论再回答)

  二、看绘本讲故事

  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故事吧。

  翻开图1:

  师:从前,有一只狼,他喜欢各种各样的美食。除了吃,他再没有其他的爱好了。他总是吃完了这顿饭,马上开始想,下一顿吃什么呢?

  1、:看看狼的餐桌上都有些什么?有,有,还有,真是,(引导小朋友学习词语“丰盛”。看来这只狼是一位美食专家呢?

  2、你猜这只狼下一顿会想到吃什么美食呢?

  翻开图2:

  1、有一天,狼大叔突然很想吃红焖鸡。一整天,他都在森林里走来走去,想找一只肥嫩的母鸡。最后,他终于发现了一只鸡。

  2、仔细看看图,狼大叔心情怎样?会想什么呢?

  3、看看狼是怎么想的,出示:“啊,这只鸡红烧正合适。”他想。

  请小朋友来学说这句话。

  他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接着看

  翻开图3:

  1、狼大叔在干什么呢?

  2、他是怎么走路的?请几位小朋友来学一学狼大叔走路时的样子。

  3、狼大叔蹑手蹑脚地跟在母鸡后面,越靠越近。你知道蹑手蹑脚是什么意思吗?

  4、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5、当他正要伸手去抓他的猎物的时候……大家猜猜,会发生什么事呢?…

  (先讨论再回答)

  翻开图4:

  1、你看到狼大叔是怎么做的呢?

  2、看到这在你的心里会产生什么疑惑呢?

  3、猜猜狼大叔为什么又不抓老母鸡了呢?

  4、原来他有了另外一个主意。 “如果有什么办法能让这只鸡再胖一点,”他想,“我就能多吃几口肉喽……”于是……

  5、猜猜狼大叔会想个什么办法,让母鸡变胖点呢?

  翻开图5:

  师:狼大叔跑回家,冲进厨房准备,准备……

  这里用了两个字“跑”“冲”,你觉得狼大叔的此刻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小朋友看,狼大叔准备要干什么了?

  翻开图6、7、8:

  1、看狼大叔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他准备干什么去?

  2、教师:狼大叔做了一百个香喷喷的煎饼,在那天深夜把煎饼悄悄地放在母机家的走廊上,“快吃吧,快吃吧,我可爱的母鸡,长得肥肥又胖胖,让我痛痛快快地吃一场!”他小声念叨着。

  3、从狼大叔小声的念叨声中发现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急切)让我们一起来用急切的语调一起来念一念。

  4、一起讲述狼大叔送甜甜圈和送大蛋糕的部分。

  三、分析狼的本性特点

  读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狼?

  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的开课活动和评课活动后,让我对绘本教学的教学方法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感觉,在这个活动中,我根据画面的内容以及画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猜想式提问:“看了封面,猜猜看,这样的一只狼遇上一只母鸡,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有一天,狼大叔突然很想吃红焖鸡。一整天,他都在森林里走来走去,想找一只肥嫩的母鸡。最后,他终于发现了一只鸡。

  此刻狼大叔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什么呢?当他正要伸手去抓他的猎物的时候……大家猜猜,会发生什么事呢?猜猜狼大叔会想个什么办法,让母鸡变胖点呢?除此对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启发式提问。对于这样的提问方式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孩子思考和说的愿望,因此课堂中,小朋友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猜测想象,积极地回答问题。

  但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1、“红焖鸡”的“焖”自己在读的时候把音调读成了第四声,使一些小朋友对“红焖鸡”的意思还是不理解。

  2、在提问方面的组织不够精练。提问的问题太多。

  3、对于每一幅画中隐含的教育点要有取舍,不能面面俱到。

《狼》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八单元后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课文所在单元的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鹿。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二、学情分析:

  十一册的学生在第九册的时候学过《蛇与庄稼》,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深刻的枯燥的道理不感兴趣。

  三、学习目标:

  (一)、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一为“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根据文本,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二为“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三)、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四、设计理念及做法:

  (一)、以本为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注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这一特点。本篇文章分为两部分,1至6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叙了一个故事,7至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揭示了一些道理。第二部分的道理比较深奥、枯燥。怎样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并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呢?怎样让深奥的道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化难为易呢?在故事部分做文章,通过对故事的细细体会、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故事与道理浑然一体,深刻的道理就蕴涵在浅显的故事中。故事部分品读到位了,道理自然也就懂得了。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花较多的时间重点品读故事部分的三个文段:①“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再现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与后文破坏后的环境形成对比,感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②“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感受狼的无可奈何和猎人的冷酷无情;③“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鹿的命运和整个大自然的命运,从而认识到罗斯福总统决定的严重错误,意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道理不需要分析,不需要讲解,更不需要灌输,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是水到渠成。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搭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让学生有多个层面的收获;努力做到有整体的把握,有清晰的脉络,也有细节的精彩。一篇较长的文章如何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呢?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这一组数字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所以,我作了如下设计:①将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找出来;②4000只鹿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③为什么鹿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十万只?④后来鹿怎么又只剩下不到8000只了呢?⑤老师深情描述:4000——10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课件出现,配上让人震撼的声音)为什么?为什么美丽和谐的自然会变成这样?你想说点什么吗?这几个数字像一条线将一粒粒珍珠(故事与道理;美丽和谐的自然与杀狼后环境的破坏)串联起来,使文章脉络清楚,学习起来思路清晰。

  (三)、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语文真正地向思维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个性开放。读书,不仅要读进去,使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语言的、思想的、写法的),还要读出来,在书中读到自己,向个性开放;读到生活,向生活开放;读书,不仅是接纳,是吸取,更是思考,是创新,在接纳吸取中拓展思维的广度,在思考创新中深化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向思维开放。所以,我做了如下尝试:①补白:如果狼会说话,在中弹倒地的那一刹那,它会说什么呢?培养学生感受文本的敏锐度和想象能力;②生活中还有这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事物吗?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思维;③我是老师小帮手:“我现在遇到了一个麻烦:由于事情很多,对班上的情况不能全面、及时地了解,于是在班上设立了‘值日班长’一职,主要负责向老师报告学生的纪律情况,如:谁丢纸屑啦,谁骂人啦,谁抄别人的作业啦。时间久了,大家就对‘值日班长’群起而攻之,骂他是‘马屁精’、‘小报告司令’等。我正在犹豫,该不该把‘值日班长’一职撤了?你们帮我出出主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五、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3.指名复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故事。

  四、重点讨论

  1.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完全消灭凶残的狼?再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2.学习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什么叫制约?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没有了危害鹿群的狼后,森林中的鹿就增多了,大量的鹿群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鹿群也大量死亡,疾病流行,鹿群数量骤减……)

  找到描写这些情景的段落,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描述一下吗?见到此景,你想说什么?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小结,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写完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自学,采用不同的形式汇报自学的成果。

  2、在汇报自学成果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以及学生自编课本剧。

  教学方法:

  自学汇报。

  教学手段:

  通过学生自学汇报达到口语交际以及演课本剧。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同学们前段时间已经对《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进行了自学,并且作了充分的准备,现在你们已经自由的组合成了四个组,那么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派代表回答)

  (生汇报:有的组通过朗读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有的组通过与别的组合作表演童话剧的形式汇报成果。)

  3、老师相信每个组的同学都作了精心的准备,那么对于朗读得好的同学,我们今天将评选出今日朗读之星,对于表演得棒的同学,我们今天将评出表演之星,并且还有环保小卫士奖,最佳组织奖。

  面对这么多的奖品等着你们来拿,你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4、有没有信心?(有)用声音来告诉大家,准备好了吗?那么哪个组先来汇报?

  二、朗读:

  1、我们首先请第三组的同学。

  (我们这组采用朗读的形式来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

  2、第三组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的听,仔细的听,当好评委,听听他们哪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读得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读?

  3、第三组汇报。

  4、第三组精彩的朗读深深的感染了我们每个人,我们将在第三组评选出今日的朗读之星。

  学生(第四组):老师。

  师:你有什么事?

  生:我觉得我们这组比他们读得更好。

  师:第四组的同学已经向第三组的同学发起了挑战,我们来看看这两组同学中哪组的朗读之星产生得更多!听众当好评委哦!有请第四组的同学。

  由本组代表组织本次汇报。

  (老师参与学生中,精彩的自发鼓掌)

  评价:

  1、三组四组的朗读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评委们,朗读之星就要产生了。

  学生自由评。

  2、同学们,其实第三、四组的同学朗读得都很棒,不过××同学特别突出,我们推选××同学为朗读之星,你们同意吗?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同学比××同学朗读得好,读出了……,我觉得朗……发给她。

  3、那么有请××同学上台,老师给你们颁发朗读之星的奖品!(鼓掌鼓励)希望你们以后朗读得更好。

  4、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今天的朗读之星,希望我们班上的朗读之星越来越多。

  童话剧:

  1、一、二组的同学,三、四组的同学通过自己精彩的朗读,捧走了今天的朗读之星,那么你们愿意通过自己的表演赢得表演之星吗?朗读组的同学可要当好评委哦!他们哪些同学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同学表演得不够好,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表演?那么,一、二组的同学上吧!

  (教师到座位上,适时参评鼓掌)

  2、同学们你们觉得一、二组的同学表演得怎样?(好)(掌声)好在哪里?

  3、我们的表演之星即将产生!

  4、经过同学和老师的意见,我们今天将评选出××同学为最佳组织奖,××同学为今日表演之星,并且我们还要评选出贾婷同学为今日朗读之星。

  5、看来我们的同学不仅会表演,而且还会欣赏,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著名的主持人、著名的演员、著名的导演都会在我们班上诞生。

  三、感悟:

  1、三、四组绘声绘色的朗读,一、二组深情并茂的表演,我们听了看了,在同学们的内心一定产生了许多的想法,你们下去也收集了许多的资料,那么请同学们自由而大声的交流,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谈谈你的感悟,你的联想,你的收获。

  (评出环保卫士)

  (发环保小卫士奖)

  2、同学们的感悟、联想、收获还有很多,下来的时候我们再交流。

  3、同学们收集整理了许多的资料,采用了不同的形式,汇报了你们的学习成果,你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在座的热烈掌声,在同学们内心深处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他做起,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这一刻起,你们就是环保的小卫士,让我们共同努力,与动物和平相处,让它们成为我们永远的朋友——我们共同的家园。

《狼》说课稿10

  一、关于教材:

  (一)、教学课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狼》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朗诵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4、理解句意、文意。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于斗争、善于斗争日意识,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三)、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四)、教学难点

  1、理解句意、文意。

  2、理解的写作目的。

  二、教学内容:

  1、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

  2、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的不同表现。

  4、探究:人物形象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三、关于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讲授法、演示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四、关于教具::《狼》朗读。蒲松龄介绍。问题设置。剧情动画。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带“狼”字的成语谚语或故事。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 ,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七、教学思路:

  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针对这篇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自读——听读——研读————口述)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整体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字词句的解释,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次播放视频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次播放动画故事是让学生展开想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为了更进一步强调深化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课文的改写作充分的准备,这是课堂气氛的高潮。第三次播放歌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这节课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对课文内容作一个总结。

  八、资源的及使用目的:

  1、:中国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下载、自制

  2、使用目的:体现新课改理念,图文并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

  九、具体程序:

  (一)导入:

  1、欣赏有关狼的图片。

  2、任务:

  (1)收集你知道的有关带“狼”字的成语、谚语。

  (2)把你知道的有关狼的故事说给你的父母听。

  (3) 说一说你心目中狼的形象。(出示)

  要求:前两个课下完成,第三个当堂完成。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培养我们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并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培养我们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的意识。

  (三)狼话题的研讨

  1、课文内容的研讨。

  (1)简单回忆作者的有关情况。(出示蒲松龄画像)

  先出示画像,后学生简单作解释。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语气,停顿。

  (3)播放录音,让学生对比,加深理解。(出示远教资源视频)

  听一听课文的节奏,语气,并请同学们用“ 狼”概括课文各段的内容。

  (4)小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停顿)

  板书 :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5)自主口译课文。

  (6)提问质疑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请求同学帮助解决,老师可略作归纳。(教师完成指导)

  (7)口述课文内容,具体落实字、词、句的解释。

  (8)评一评一

  补白式对话

  从 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 的狼。

  从 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 的屠夫。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提示:对待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胜利。(答案不求一致,尽量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对狼的研讨

  (1)辩一辩

  先回忆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关爱动物),提示本文是不是和它相矛盾。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出示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说一说你的理解。

  (四)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播放一首与狼的关的歌曲。

  板书 狼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狼 : 狡诈、贪婪

  屠户 : 机智、勇敢

《狼》说课稿11

  说教材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第十课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课文通过狼和小羊的神态、对话揭示了角色的本质,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明白对像狼一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应该以智取胜。

  重点难点

  1、朗读、理解课文。

  2、理解狼的三次借口都是在“故意找碴儿”。

  3、分角色读课文

  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生动,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寓意,因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悟理的教学方法。

  一、读中品味词句,了解角色性格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词语。在理解“找碴儿”这个词语时,我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和语言环境中理解“找碴儿”这一词语的意思。既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渗透其中,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在理解“上游,下游,倒流”这些词语时,我让学生上台贴图片,把狼和小羊送到小溪边来理解,并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要这么贴。体现了新课程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文的重点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抓住这个重点设计提问:狼为了吃小羊一共找了几次“碴儿”?学生回答三次。围绕三次“找碴儿”进行本节课的教学。通过狼三次找碴儿的神态各是怎样的?抓住“气冲冲、大声、喊道”等词进行分析,刻画狼的凶恶。狼的三次说话中抓住“坏家伙、背地里”等词句进行讲解,来理解狼凶恶,蛮不讲理的性格。抓住“吃了一惊、温和、可怜”等词细细品味,了解小羊善良的性格。为下一步弄懂课文寓意打好基础。特别是在教学小羊第二次反驳狼说的话时,我通过分析理解,让学生体会出小羊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害怕、委屈、难过等。接着我又把这几个词语加到课文中去引读“可怜的小羊害怕的喊道。可怜的小羊委屈的喊道。可怜的小羊难过的喊道。”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小羊的心情。因为新课程提倡个性化的朗读,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读出学生自己心里的感受。

  二、表演激趣本课具有极强的戏剧冲突

  故事形象生动,文中角色性格鲜明,非常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在学完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同桌之间分角色表演,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基础上选出一组上台表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更透彻,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参与性。

  三、展开讨论,课外拓展,安全教育

  1、设计问题:小羊跟狼一次又一次讲道理,为什么狼还往小羊身上扑去?小羊该怎样做才不会被狼吃掉呢?假如你是小羊,你遇到了这只狼,你会和它讲道理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对付它?学生会回答:“因为狼的本性是凶恶的,所以跟它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该想办法叫猎人来打死它。”“小羊用石头砸死它。”“小羊叫狼去小溪洗手,然后把它推进小溪,自己再逃走。”等等。

  2、课外拓展,联系生活,安全教育:对于蛮不讲理的坏人是无理可讲的,只有通过用智慧才能战胜他。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假如遇到了像狼一样的坏人该怎样做,如果有时间可假拟事件进行讨论,如何保护好自己。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他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四、最后,让学生续编故事

  小羊的命运到底会怎么样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狼把小羊吃了,有的说小羊想办法逃走了等。孩子的思维永远是超乎我们的想象的,不管他们如何回答都是经过思考后说出来的,都应该给予鼓励。

  不足之处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本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批评指正,谢谢!

《狼》说课稿12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会认3个生字,会用“是……不是……”说一句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想干坏事,总是能找到借口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善于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精神和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坏人坏事的憎恶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狼的三次借口为什么都是在“故意找茬”。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小黑板、放大的插图或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题目是《狼和小羊》。(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读准每个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看看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字音识记效果。

  3.指名分段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五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多读几遍。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狼找了几次碴儿?

  为什么说它是故意找碴儿?

  2.指名读全文。

  3.理解课文。

  (1)

  狼第一次找的什么碴儿?

  读读第二自然段。

  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

  读读第三自然段小羊说的话。

  出示放大插图,让学生观察清楚所在的位置,帮助学生理解:溪水并不属于谁专有,小羊先到,狼又在它的上游,即使小羊把水弄脏,根本流不到狼那里去。可见狼是故意找碴儿。

  (2)狼第二次找小羊什么碴儿?

  读读第四自然段。

  为什么说狼又是故意在找碴儿?

  读渎第五自然段小羊说的话。

  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去年小羊还没有生下来,怎么能在背地里说狼的坏话呢?

  可见狼在故意找碴儿。

  (3)读第六自然段。

  讲:第三次狼不再“争辩”。因为它自知理亏,不管小羊说过它的坏话没有,它最终还是暴露出它凶残的本性,龇着牙逼近小羊,往小羊身上扑去。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应该用什么样的浯气读的对话。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后,老师告诉学生:狼十分凶恶,读狼说的话,声调可适当高些,速度适当快些,表现出它气冲冲、蛮不讲理的样子。小羊温和、善良,读小羊说的话,声调可适当弱些、低些。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狼扑向小羊,可能有几种结果?

  先说一说,再写出一种。

  小结:读了这篇寓言故事,我们知道了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想干坏事,总是能找到借口的。

  第二课时

  一、识字、写字

  1.出示生词卡片。读一读带点的字,再读读词语。

  狼

  弄脏

  背地里

  可怜

  争辩

  2.出示小黑板。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带点的字怎样记。

  庄一脏

  粮——狼

  辨——辩

  冷——怜

  “脏、背”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狼、怜、辩、扑”用熟字换一部分的方法记。

  3.出示生字卡片(狼、溪、脏、怜、争、辩、扑),再说一说字形怎样记,并组成词语。

  4.书写练习。

  重点指导:“辩”。

  其他生字,认真观察范字,照范字临写。

  5.听写生字新词。

  —、读一读,用带点的词说句子。

  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

  开始,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是……不是……”说句子。

  如:苹果是蔬菜吗?(苹果是水果,不是蔬菜。)

  这个小轮船模型是哥哥做的吗?

  (这个小轮船模型是我做的,不是哥哥做的。)之后,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用“是……不是……”练习说句子。

  幼儿园狼和小羊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2、能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小时候,我们都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谁能告诉我,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板书:狼)谁能告诉老师,羊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板书:羊)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温顺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 (板书:和)结果怎样?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学习课文

  1、课件演示,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初步熟悉课文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简单说说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狼到底想干什么?(板书:想吃)狼想吃小羊,想到怎样的程度呢?课文第二节有个词儿,谁能找出来?能换成别的词吗?就是说,还可以说成怎样想吃小羊?

  狼这么想吃小羊,他会怎样想呢?狼心里是这样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样呢?课件演示。从狼的样子和它心里想的,说明狼非常想吃小羊。狼是个专做坏事、非常残忍的家伙,他打算怎么吃小羊呢?

  3、小声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什么叫找碴儿?故意找碴儿是什么意思?这说明狼是很狡猾、很阴险的,谁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一读?(注意读出狼说话的语气)

  狼第一次找碴儿后,小羊说了几句话?第一句是什么意思?(反问句)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读三自然段,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课件出示当时的情况,让学生观察清楚羊所在的位置,让学生理解:狼在上游,即使小羊把水弄脏也根本流不到狼那儿去;而且,小羊先到,狼后到,可见狼是故意找碴儿。

  指导朗读。

  4、狼第二次找的什么碴儿?读读第四自然段。狼对小羊的谈话有道理吗?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读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几个关键字理解:去年、听说等,而且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

  5、读第六段,思考:为什么狼不再争辩了?狼说不过小羊,毫无道理,但它还是龇着牙逼近小羊,要吃掉小羊,说明了什么?练习朗读,注意读出狼蛮横不讲理的语气。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我应该有什么样的语气去读狼和小羊的对话。

  2、具体指导,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分组练习)

  3、找出读得较好的同学,上台表演。

  四、小羊将得很好,让狼得不到半点便宜,但狼还是要吃小羊,这说明了什么道理?今后我们遇到像狼这样的坏人,光向他讲道理行吗?(板书: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五、作业

  狼扑向小羊,要吃它,小羊甘心情愿让它吃吗?结果怎样,你能不能接着往下说一说,给故事编一个结尾,好么?编好后,再试着写下来。

《狼》说课稿13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计

  《狼》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因此要求学习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鲜明,言之有理。

  作为一篇自读文言文,《狼》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是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的好文章。新课标对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理解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根据以上两点,我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 学习掌握文言字词,熟读背诵文章。

  2、 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3、 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由于本文篇幅很短,层次清晰,书上注释较具体,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文言作品,因此能借助注释初步读懂文意。但文中文言现象丰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都有出现,因此,落实字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新课标明确“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确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为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说起学生学习文言文,老师们共同的体会是1、底子薄,功夫浅,阅读存在困难。2、兴趣不够。

  三、说教法学法

  在“以师生互动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放手让学生去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本文时,采用的方法有: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千法,朗读文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章,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其重要。

  对字词的疏通,我采用的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采用了讨论法。比如“屠夫的神情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一问题上,可以让四人小组先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同学的成果,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拓宽学生的思路。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比如看图片、看动画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融入情景之中。

  四、说教学过程

  程序一 课前预习

  1、 朗读课文3次,做到通顺流利

  2、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字词。遇到难词难句,摘录在《文言文学习本》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程序二 课堂教学

  一、开门见山,切入课文(2分钟)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学习,节约时间完成其他环节的教学。因为是第二次接触蒲松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回顾别人对蒲松龄的评价,然后引导说:“蒲松龄‘刺贪刺谑入木三分,写妖写鬼胜人一筹’,那么他是怎么刻画狼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

  二、自学成果展示

  对学生评价的改变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肯定学生,让他们获得收获的喜悦,能引起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1、 展示你的声音——小组流水读比赛(7分钟)

  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准备小组流水读比赛;

  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小组同学一次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

  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这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方法,强化学生朗读,朗读以致成诵,是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的重要途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学生比较天真的特点,朗读竞赛的形式效果较为显著。同学们都精心准备,投入朗读;注意倾听,随时随处准备找到其他同学朗读的错误。通过熟读,学生文言文语感明显增强,渐渐体会到古文的句读方法和句子停顿的规律,并逐步意识到朗读对古文学习的重要意义。

  2、 提出你的问题——难词难句交流(8分钟)

  ①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互相质疑,互相解答;

  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加以分工归类,进一步落实字词。

  钱梦龙先生说过“文言文中的古代书面语,对于本国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母语,而不是外国语。这个认识对文言文教学中选择什么方法,关系很大。”也就是说,当你认识到文言文是一种母语,现代汉语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两者有不可割断的血缘关系的时候,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点拨和方法指导上。这一环节,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指导学生。

  猜读法。联系上下文,推测该词在文中的意思,预习时,该法尤其适用。

  立体读书法。即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看课文注释,如果注释没有的,就要查工具书或者资料。本文生字较多,该法值得运用。

  对照归类法。迁移知识,温故知新。重点对一词多义(如:止、敌、意、其等字)、古今异义(如:股)、词类活用(洞、隧、犬)和通假字进行对照归类,让学生积累文言文词汇。

  三、创造性复述故事(18分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激活课堂,以学生的“思”与“说”代替老师的讲。因此,我设计创造性复述故事。

  (一) QQ表情我来选

  1、 用一句话话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窘狼――杀狼。

  2、 在概括故事内容的时候,学生找到了不少表现屠夫心理的词语如“惧”“窘”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整个故事中,屠夫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果外化为表情,屠夫的表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3、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可以连带发现本文的一个写作特色:写狼必写人,写人必写狼,两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层次。这时老师抛出第三个问题圈出描写狼的动作、神态的字词,想一想狼有什么特点。

  教师这时,可以指导“分层背诵法”,以便学生记忆。所谓分层背诵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意见,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

  4、然后教师出示QQ表情,说:刚才已经请同学们在脑海里想象了屠夫表情,现在大家选择一下,你觉得哪些表情头像适合屠夫,请大家选择之后,按你自己的想法组合头像,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需要说明的是,我为什么会把QQ表情头像带入课堂。①出人意料,给学生惊喜。学生对QQ表情头像很熟悉,这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娱乐表达方式,与学习没有联系。今天一下子讲它们引入课堂,让他们喜出望外,引起强烈的学习兴趣。②文学原来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一种无限调和的符号,用图像将文字具体化,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无限开放,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狼眼”看世界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在整个过程中,其中的一条狼就用这只眼睛来看屠夫,请学生思考:

  1、 狼的眼神发生了哪些变化?

  2、 这些变化背后的狼在想什么?

  (三)实践

  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一些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来展开想象。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风声的描写。

  步骤:1、小组讨论,选择角度,试着复述;

  3、 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准备了一个视频动画,根据学生的需要,他们复述故事时可以播放,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讲。

  四、多角度谈启发(3分钟)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句子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学习本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地谈启发,来实践单元要求。

  1、 从原文角度谈启发;

  2、 从屠夫的角度谈启发;

  3、 从狼的角度谈启发;

  五、网络共读,辩思狼性(2分钟)

  “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是本单元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篇文章的狼表现了狼狡诈的一面,其实现在的人类逐步认识到了狼的另一面,比如母爱、多情、凶猛等。那么人类一直对狼采取敌对态度对吗?人与动物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课后看一些文章后,再说说你的看法。”

  由于网络是当今知识、信息最为丰富最为新潮的传媒,而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信息的收集者和利用者,熟练使用网络是必须的一门技能。

  推荐学生网上阅读以下文章:

  1、《狼耶,人耶,本性耶,变性耶——解读<与狼共度>》中国网――文化星期五

  2、《狼图腾》——天涯在线书库

  3、贾平凹《怀念狼》——子午书院

  4、 毕淑敏《母狼的智慧》——岳麓书院

  5、《读者》20xx年第8期《狼的另一面》

  说课总结:

  本课的设计,以新课标为依据,充分贯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理念,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为学生的发展锐意创新。

  “新”在学生大权在握。要学什么,怎么学,由学生说了算,活跃在舞台上的是学生,教师要做的是方法指导、准备多媒体创设条件等服务工作。也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新”在寓教于乐,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QQ表情头像和狼眼的引入,将娱乐与学习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喜出望外,溢于言表。

  “新”在形式活泼,张扬个性。创造性复述故事和多角度谈启发,让学生饱尝个性的甜头,越是有独到的想法,越能得到鼓励和肯定。而网络共读更是让学生以满怀的柔情和敏锐的目关看待人与动物的关系,认真思考人与动物该如何相处。

《狼》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3、知道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我首先展示鹿和狼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对它们的印象。接着设置悬念:本文作者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读读画出描写作者观点的句子。

  (二)抓住难点,设计思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句:“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1、我首先提问:为什么称凶残的狼为“功臣”,可爱的鹿为“祸首”呢?让学生明白狼和鹿和森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我继续用问题导读:为什么称凶残的狼为“功臣”,可爱的鹿为“祸首”呢?展开自学,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这就激发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第四自然段乃至全文,并进行合作探究。

  (三)把握重点,对比体悟

  根据板书设计围绕三者关系展开教学,

  1、鹿群及狼的变化:

  (1)指名读所画鹿群在人们捕杀狼前后变化的的句子

  (2)抓住相关的数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并出示图片创设情景,通过读、说加深体会。

  2、森林的变化,也用通过上述鲜明对比,想象、看图、品读方法同样理解。

  3、学生理解以上两者的变化之大都是因为人们捕杀了狼的缘故。由此更深入理解三者的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让学生运用简单的词语和箭头绘制三者关系图,增强直观性。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学到这里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2、看到凯巴伯森林中的荒凉你心痛吗?想关注一下它现在的样子吗?出示指读

  3、想象一下现在你到凯巴伯森林中去,你会看到什么景象呢?

  (3)布置作业:

  复述课文,尽量用上书本中的好词句和数据说明。

《狼》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节活动——《大狼喝粥》选自小班上册第五主题《我的动物朋友》中次主题三《能干的小动物》。

  依据:

  《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指出:3岁幼儿对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都很感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愿意模仿各种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进行自我表现。新《纲要》提出:“要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能够用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强调:幼儿阶段的艺术活动是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行为,而使他们融合在一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元素就是节奏,所以节奏是最容易引起儿童兴趣和感觉的音乐要素,同样也是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与起点。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音乐教育体系都高度重视儿童节奏感的培养。《幼儿音乐能力发展规律》一书明确表示幼儿必须在运动中感觉和学习音乐,在模仿中进入学习。

  学情分析:

  小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是直接和表面的,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理解力和表现力都比较弱,他们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看、喜欢听、喜欢学、喜欢动,哪怕仅仅是一粒石子、一阵雨声或是摔一个跟头都会牵引他的好奇心、注意力,并乐意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熟悉的动作、声音与节奏。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能够很容易地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进入情境,展开学习,这也正是他们所喜爱的。

  教材分析:

  《大狼喝粥》这个活动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短短的一则故事,蕴含了不同类型的音乐节奏。所以我尝试以语言节奏、身体节奏和乐器节奏为主轴,设置了大狼肚子饿要喝粥的情境线。由大狼的碗——引发兴趣;讲故事——初步感知节奏;大狼肚子饿张大嘴巴要喝粥——用身体乐器进一步感知三种节奏;“特别”的铃鼓“大碗”导出乐器——试玩铃鼓碗进行控制乐器不随意发出声音的训练;肚子又咕咕叫了——引导幼儿用铃鼓碗随故事内容打出相应的节奏。情景线鲜明,主轴线清晰。在此基础上,又运用自制动画配合直观形象的图谱,让幼儿在故事中体会不同的音乐节奏,刺激幼儿对节奏进行感受与表现。怎样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提供最为高效的帮助?我改变了原教材的故事顺序,采用了由浅入深的方式展开,又将“端起碗、快快喝”这一能令幼儿手舞足蹈的环节设置在最后进行。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愉快、轻松、自然的状态,从而为幼儿良好节奏感的形成奠定基础。

  活动难点:

  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控制铃鼓不随意发出声音、根据故事内容敲击不同的音乐节奏,对他们而言都是一种挑战,这也是本节活动组织的难点。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我用生动的语言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在树林中发现了一只小动物的碗,吸引幼儿去观察碗中的图片,令他们有了发现后的成就感。再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如何喝粥,有意识地根据他们的回答渗透出本节课的语言节奏,再抛出问题“大狼怎样喝粥”激趣切入主题。

  二、基本部分:

  开始运用语言节奏:首先通过三个非常吸引幼儿眼球的故事片段引出三种很有规律的节奏类型,在教师有意识的语言节奏和直观形象的图谱引导下,幼儿模仿表演大狼去不同地方喝不同粥的动作。教师引导幼儿一边喊着为大狼加油一边表演,培养幼儿的语言节奏感,再通过幼儿自己做、一起做、师幼分组做的形式,不断引导幼儿自主感知、探索出适合的快慢强弱节奏,品味表演的快乐,获得通过声音、动作表现事物、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其次是身体节奏:足够的重复练习有助于幼儿形成记忆和经验,但是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又很容易被新的刺激所吸引,所以在这一环节我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设置了“大狼肚子饿了,嘴巴张得好大,需要喝粥”的故事情境,引导幼儿尝试运用身体乐器打击节奏,并通过加糖以及由幼儿随意往米粥中添加调料(加肉、加辣椒面等)的趣味形式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玩中学、趣中练,使得巩固练习同样生动有趣,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打出了节奏,提高了幼儿的音乐能力。

  最后是乐器演奏:运用试玩铃鼓“大碗”、饿了用大碗喝粥的游戏感受玩打击乐器的快乐。这个练习更多的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的,幼儿要逐步学会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能够注意别人的语言与手势,并尽力与之一致。教师用夸张的体态语来引导幼儿保护铃鼓“大碗”、控制乐器不随意发出声音,并随着故事表现不同的音乐节奏,这些游戏无形中都培养了幼儿的意志品质。

  三、结束部分:

  延续上面的故事情境,大狼喝粥喝得很饱,铃鼓此时摇身一变,扣在肚子上成了大狼喝饱后鼓鼓的大肚皮,踏着音乐,大狼和狼宝宝去树林散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

  本节课一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 《狼》说课稿】相关文章:

《狼》说课稿12-31

狼的说课稿01-28

《狼》说课稿08-16

《狼》的说课稿10-27

《狼》说课稿11-10

课文《狼》说课稿07-04

课文狼说课稿06-11

课文狼说课稿07-02

《狼》说课稿范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