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中的《圆锥的认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及学情分析
圆锥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两者在很多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了圆柱的知识后再认识圆锥问题不大。学生好奇心很强,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合作交流中进行学习,提高了课堂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明确圆锥侧面展开图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锥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感受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的高,明确圆锥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体会旋转直角三角形的边所成立体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模型,刻度尺,平板,剪刀,直角三角形,木棒,胶带。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通过看、摸、想、剪、量、转等实际操作掌握圆锥特征。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当堂检测。下面说一说这样设计的意图。
情境导入:由圆柱变换成圆锥,并举例生活中圆锥形的物体来感知圆锥的形态,使学生激起认识圆锥的欲望。
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感知圆锥的组成要素及特征。
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剪一剪、量一量、转一转的实际操作掌握圆锥侧面展开图特点,深刻体会到圆锥的高定义和明确以直角三角形的边为轴旋转所成立体图形的半径和高。
课堂小结:通过填表课堂提问和回顾旧知相结合的方式切身感受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当堂检测:通过习题检测学生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
四、板书设计
板书上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使学生清楚的掌握本节课知识。
以上是我对《圆锥的认识》的说课内容。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2
【教学内容】
圆锥的认识。(教材第31~32页例1及教材第35页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它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通过观察圆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物抽象到几何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及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圆柱纸筒,布,圆锥形的实物,圆锥模型,木板,多媒体课件,米(或沙子),三角板,长方形,半圆形硬纸片。
【情景导入】
“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一个圆柱,用这个圆柱外壳套住一个圆锥。
教师:这是一个圆柱,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2.教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遮住(边说边演示)。如果这个圆柱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到圆心时,那么圆柱将变成怎样的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学生回答。
3.教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
教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
教师:像你们说的一样吗?
学生回答。
4.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新课讲授】
1.初步感知。
电脑出示圆锥实物图。
教师:观察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教师利用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移走实物的模样,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这样的图形叫圆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你们知道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2.认识圆锥及各部分的名称。
(1)引导学生认真对照图形和模型观察。
请一名学生上台指出哪是圆锥的底面,哪是圆锥的侧面。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锥的底面和侧面,大家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同桌之间共同探讨。
①圆锥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的?
②用手摸一摸圆锥的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③用手摸一摸圆锥的顶点,你有什么感觉?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然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小结: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的,有一个侧面,它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
(2)怎样画圆锥的平面图呢?
示范:先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是虚线,然后画出它的底面,底面要画成椭圆的,最后标出顶点、底面、圆心、底面半径r。(师在黑板上画出来)
学生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
(3)认识圆锥的高。
师:圆锥的高在哪里?圆锥的高有几条?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然后全班讨论。
教师:圆锥的高就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师在黑板上画出来)
那么它有几条高一看就知道了。(1条)
(4)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圆锥的.里面,我们不能直接测量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课件演示测量过程,教师叙述:
①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②用一块木板水平的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同桌相互配合,动手测量手中圆锥的高。
教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有其它的方法吗?
教师:如果是圆锥形的沙堆和粮堆,又怎样测量它的高呢?(学生合作实验,并相互交流)
(5)大家喜欢制作玩具吗?下面我们一起制作一个玩具,好吗?拿出你准备的三角形、长方形硬纸片,快速转动,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演示,小组内互相演示)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2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1、2题。
答案:
1.做一做:提示:亲自动手测量出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
2.第1题:蒙古包由圆柱和圆锥组成;墨水瓶由2个长方体和1个圆柱组成;建筑物由圆柱、圆锥、长方体组成。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再加以小结。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能用工具测量圆锥的高。
3、学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4、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一定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圆锥、做圆锥的材料、直角三角形,粘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的特征课件出示圆柱图,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特征,谁来说说圆柱的特征。(同时课件出示圆柱的特征)。(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特征的认识,为探究圆锥的特征做铺垫)
二、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陀螺图片。
师:你们都认识这个玩具吗?
生:认识。
师:是什么玩具?
生:陀螺。
师:喜欢玩吗?
生:喜欢。
2.师:老师小时候也喜欢玩,玩具好玩,尽量不玩,学习重要,前途更重要。今天我们以数学的眼光来对待陀螺形状的物体也许会有更大的发现。
3.师:课件出示课本图片。咱们观察图片上的这些物体有像陀螺形状的吗?生:有。
4.师:谁来说说看。请同学上来指出来。好,你的慧眼真厉害,一眼就看出来了。(掌声送给他。)
5.师: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击语音播放任务这些物体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6.生:都是圆锥体。(点击语音播放这些物体都是圆锥体)
7.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圆锥的认识”同时出示课件,板书课题。(在认识圆锥前,通过陀螺引入圆锥,让学生的思维产生迁移新知,为了让学生思考)。
8.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同时出示课件和语音播放。
9.师:我们对圆锥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家都知道,认识一个图形,我们得先研究它的特征。你觉得要研究圆锥的哪些特征?圆柱体研究的是底面、侧面、高、还有侧面的展开图。圆锥体你认为要研究它的什么呢?高、侧面、展开图。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研究它的特征呢?(观察、操作、交流)
10.师:好,大家就拿出准备好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交流一下圆锥有哪些特征。同时课件出示研究的任务语音同时播放。
11.师:好,同学们有发现吗?有发现,那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12.师:谁愿意上来交流一下你的发现。请同学上来交流。
13.师:说得好吗?说得非常非常的好。
14.师:那老师顺便问一下,你是怎么发现的?(可能学生会说,预习的)预习也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掌声再次送给他。
15.出示圆锥课件语音播放。圆锥有一个顶点,来摸摸看。一个底面,一个曲面是侧面。(教师在课件上指,学生集体拿圆锥摸)(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使得学生把知识学的活学得牢。这样可以培养实践和探索的能力)。
16.师:我们对圆锥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圆锥吗?为什么?
17.师:好,我们认识了圆锥的特征,你能找找圆锥的特征吗?
18.师:咱们对圆锥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圆锥的高是定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的高我们从表面上看得出来吗?那你能量出圆锥的高吗?试试看。
19.师:课件出示播放语音。(让我们一起测量圆锥的高)
20.师:测量好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高度是多少?看老师的测量方法,检验一下咱们刚才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同时语音播放测量方法。
21.经过刚才交流发现,你可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底面半径和高。)(在测量圆锥的高时,只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任务,让学生学会真正的探索,恰当的的给学生检查验证自己的对错,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2.师:老师再来考考你,你能用老师准备好的材料做一个圆锥吗?(语音播放)
23.师:做好了吗?谁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24.师:你有想法吗?(用扇形做圆锥的侧面,用数学的语言来说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通过让学生做圆锥,从而进一步认识圆锥的特征。)
25.师:还想继续挑战吗?
26.师:长方形以长或宽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
27.师:假如老师给你一个直角三角形硬纸,你能用这张直角三角形硬纸做运动,转出一个什么图形呢?试试看,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28.师:旋转出来的圆锥与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呢?
29.师:还可以怎么运动?(课件演示)
30.你做直角三角形旋转运动时,你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31.师:只能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才能转出一个圆锥。不能以斜边为轴。(通过动手转动直角三角形产生新的图形,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2.师:还想继续挑战吗?
三、练习
1、找一找,哪些是圆锥。
2、判断(考考你(对的打√错的打×)
(1)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2)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3)圆锥从正面或侧面看,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3、下面图形以红色线为轴快速旋转后会形成什么图形?连一连四、师: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一定不小吧?请说说你的收获。(出示课件同时语音播放)板书设计圆锥的认识圆锥的特征一个顶点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高: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底面:是一个圆五、教学反思:
1.这节课,我从常见常玩的陀螺引入到圆锥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并且与生活密切联系。
2.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发表见解,在互相交流中激发思维。
3.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参与,个个动手。研究圆锥的特征和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是多样的,认知的结果是鲜活的。让学生感受到应该用发散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4
一、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49~50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使同学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使同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
◆提高同学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笼统概括和逻辑推断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使同学获得胜利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同学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圆锥体积方法和推导过程。
四、教具准备:
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和容器若干套;水、沙、米、橡皮泥;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情景渗透转化
上课伊始,师:你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多媒体屏幕显示画面)
2、圆锥实物揭示课题
①教师出示一筒米,师:将这筒米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
(同学猜测后教师演示)
②揭题:圆锥的体积
③师:在这堂课上,你希望学到哪些知识呢?
(生自主回答,确立学习目标)
师:好,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直观引入直觉猜测
①教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
②引导同学观察,并考虑:你觉得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
③教师鼓励同学大胆猜测。
2、实验探索发现规律
(1)小组讨论填写资料单,有顺序地领取资料
领料单
圆柱体容器
圆锥体容器
实验资料
1号
2号
3号
1号
2号
3号
水
沙
米
(2)小组合作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实验方法
发现结果
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结论:
(3)汇报结果,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单。
(4)组际交流,得出结论:
结论1: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2: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3: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3、电脑演示实验验证
①多媒体屏幕显示:
②照以上图示,橡皮泥做一做实验,进行验证。
师:你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4、启发引导推导公式
实验结果同样标明:圆锥的体积V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根据计算公式:V=1/3sh
5、简单应用尝试解答
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运用拓展
1、基本练习
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
2、综合性练习
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油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存整千克)
3、实践性练习
师:请你们将做实验时装在圆柱容器里的沙(或米)倒出,堆成一个圆锥形沙(米)堆,小组合作丈量计算它的体积。
4、开放性练习
一段圆柱形钢材,底面直径10厘米,高是15厘米,把它加工成一个圆锥零件。根据以上条件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得出哪些数学结论?(可小组讨论)
(四)整理归纳,回顾体验
1、上了这些课,你有什么收获?(互说中系统整理)
2、用什么方法获取的?哪组表示最棒?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有什么问题?
(五)开放时空,延伸课堂
我们学校目前下在搞基建,操场上有好几堆圆锥形的沙堆,课余时间,各小组可以丈量计算这些沙堆的体积。注意平安噢!老师预祝你们胜利!
五、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一改以前教师演示或在教师指令下实验的做法;采取提供同学资料和机会,引导同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示在:
(1)密切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富有儿童情趣。同学从熟悉的经典历史故事《曹操称象》中,理解了“大象”转化为“石头”的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渗透转化的方法,为新知识作好铺垫和准备。又从刨铅笔直观引入,引发同学大胆猜测,同学的主动性,探究性得到培养。实验中的米、沙、水;最后,习题中又回归生活,延伸了课堂。
(2)致力于改变同学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在同学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和动手操作上,经过同学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解决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中,启发同学提问,猜测,动手丈量,注重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体验到了胜利的快乐。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5
教材分析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即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圆锥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判断推理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对过去学生试卷的分析,在计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的变形题中,错误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清,因此教学中对于算理的推导要特别注意。
教法建议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圆锥的认识,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时首先需要复习已学的圆柱体的特征,然后结合实物,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测操作,利用课件演示测量过程,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教学圆锥的体积,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时可以按照“演示:利用课件演示圆锥体的形成;猜想:你觉得圆锥的体积和什么立体图形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操作:通过实验(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备等底等高条件的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验证:进行基本计算”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学中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想尝试与创新,自主探究,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圆柱体,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2、什么叫圆柱的高,并在实物或几何图形中指出。
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几何体——圆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圆锥体吗?
2、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体,那么你们知道圆锥体是怎样形成的吗?(课件演示:圆锥的形成)下载
3、圆锥的认识(课件演示:圆锥体的认识)
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侧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测量圆锥的高(课件演示:测量圆锥体的高1或2)下载
(1)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
5、圆锥侧面的展开图(继续演示课件:圆锥体的认识)下载
(1)想象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三、随堂练习
1、说出圆锥的特征。
2、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3、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区别?
五、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是《人教版》内容第十二册4143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学习圆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锥体,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是从观察入手,到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圆锥体的有关概念,体积计算公式从实践中认识,然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演示,使学生认识圆锥体,掌握它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
2.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严谨、仔细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
(1)认识直圆锥并掌握它的一些特征。
(2)圆锥体的体积计算。
2.难点:
(1)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解答有关直圆锥体实物体
积。
3.关键:要充分应用直观教具和电脑,进行演示和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直观操作,突破难点。
在这节课中,充分运用实物让学生认识直圆锥,通过圆锥体的点,线,面,认识圆锥体的底和高。发挥学生四人小组的作用,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懂得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取感性知识,使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加深对直圆锥及体积的认识。
2.运用电脑课件的动感突出重点。
圆锥体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圆锥体,把生活中
的锥形物体放在屏幕上(如小麦堆,漏斗等),运用电脑闪动形式认识圆锥体的底面,侧面,顶点,高。认识圆锥体积的大小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重引导学生去探索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电脑屏幕显示操作推导过程,把静态转化为动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觉到知觉进行顺利的过渡。
3.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
维和创新意识。
在认识圆锥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认识圆锥体的特征。在认识圆锥体的体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综合、归纳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在充分认识了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练习,启发学生做一些有创新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悬念引入。
首先让学生回忆近来学习了什么立体图形(圆柱体),在电脑屏幕上展示圆
柱体和圆锥体的实物,让学生认识圆柱体,说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然后提问:屏幕上还有一些什么图形呢?(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圆锥体,另一方面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探究新知。
1.圆锥的认识。
(1)圆锥的组成。
①面。圆锥有几个面?哪两个面?[教师板书:圆锥有两个面(一个侧面,一个底面)。]
②棱。提问:圆锥有几条棱?是什么样的一条棱?[教师板书:圆锥有一条棱(一条封闭的曲线)。]
③顶点。提问:圆锥有没有顶点?有几个顶点?[教师板书:圆锥一个顶点。]
④高。提问:圆锥的高在哪里?教师出示圆锥教具(电脑显示),把它一分为二,让学生观察,得出高的概念。[教师板书: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旁边(手示圆锥侧面)这个长度是不是圆锥的高?圆锥有几条高?(一条高)
(2)圆锥的特征。
①一个底面是圆形。
②一个侧面展开图是扇形。(通过电脑演示得到。)
(3)指导学生看圆锥立体图。
2.圆锥体积公式推导。
(1)电脑出示木制圆柱体铅笔,用卷笔刀将前段削成圆锥后提问:削后的这一段是什么物体?这个圆锥是由什么物体削成的?这个圆锥体和原来这段圆柱体底面积和高有什么联系?两个体积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发表意见)
(2)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玻璃容器和圆锥体玻璃容器。
①教师演示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并板书:等底等高。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将圆锥体容器里面装满黄沙后,往圆柱容器里面倒,连续倒三次,圆柱体容器刚好倒满。
②指导学生四人小组做倒沙子实验。
四人小组组长演示,其余同学观察,发现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提问:把圆锥里装满的黄沙倒入圆柱里后,沙占圆柱容积的多少?这样倒了几次后,才装满圆柱容器?这实验说明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教师板书;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教师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提问:圆锥体积是这个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4)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圆柱体积公式:V=Sh,那么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公式应是什么?
(教师板书:V=1/3Sh。)
提问:这个公式里,Sh是求什么?为什么要乘以1/3?要求圆锥的体积应该知道什么条件?
3、公式应用。
(1)出示例1一个圆锥体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V=1/3Sh板书后提问:1912是求什么?
=1/31912如果不乘以1/3是求什么?
=76(立方厘米)
答:(略)
(2)如果题目不告诉底面积,而是告诉底面半径是3厘米,怎样求圆锥体积。
学生练习,教师讲评(略)。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巩固练习。
1、求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积30平方厘米,高5厘米。
(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3分米。
(3)底面直径12厘米,高是10厘米。
(4)底面周长31.4厘米,高6厘米。
2、
4
求下面各物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12
9
5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题:把一个体积是60立方厘米的圆柱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是多少?削去的体积是多少?
通过讨论,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圆锥体,掌握了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解答有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
圆锥的组成:计算方法:
面:(两个面)棱:(一条棱)圆柱体积公式:v=sh
顶点:(一个顶点)高:(一条)圆锥体积公式:v=1/3sh
例1一个圆锥体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
求这圆椎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略)
这板书简明扼要符合大纲要求,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突出了本节课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展现出承上启下、循序渐近的过程,围绕着圆锥体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概括出了明确的中心。
五.几点说明。
根据直观性原则,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归纳、小结,认识圆锥体和体积计算公式。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运用所学的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循序渐近地布置一些练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相关文章: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08-26
《圆锥认识》说课稿08-05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06-11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通用09-30
《圆锥的认识》数学说课稿07-22
小学数学圆锥的认识说课稿范文06-11
认识圆柱和圆锥说课稿范文通用10-08
圆锥的认识课件03-30
《圆锥的认识》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