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秋天说课稿

2022-10-28 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秋天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秋天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文抓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秋景图,展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课文内容。

  二、说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件、卡片、图片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说教法

  从本课课文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图文结合、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在生字学习中,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识记。在学生识记生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创设情景,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程序,主要设置六个环节。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季美景的图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应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地位。

  1、请大家打开课文,认识自然段。

  2、播放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准字音。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品读学习第一自然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环节设计,在随文识字中,将识字教学置于一定的课文情境中,通过字理识字、加一加、文字与图片联系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过程中落实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的插图,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积累丰富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四)、拓展练习

  1.巩固生字:大雁南飞

  2.我会说:用“秋天来了,天气凉了”说句子。

  通过生字认记练习和句式练习说话,巩固生字的认记,练习说完整的话,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感受秋天的多样性。

  (五)、引导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板书引领,指导学生背诵。

  3.请个别学生展示。用填空形式练习背诵。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落实本课的目标,力求背诵在课堂上进行。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文的内容理解、生活体验,再现图片,抓关键词引导学生背诵。

  (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五、说板书设计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板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本课我抓住了景物的“关键词”,用粘贴画有形有字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力求言简意赅,对教材的内容概括得精炼、正确、有趣味性。

  部编版秋天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单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

  1、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质疑法、诵读法。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4、说学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引——读——品——写”进行教学。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读、品”环节;在“写”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入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很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和无尽甜蜜的思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读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学生齐读)

  2、录音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给出诵读方案,学生分组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①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②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归结出诗文的感情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诗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配乐录音),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研

  找出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的语感训练,让学生养成发现美的习惯。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从各个方面比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的各种方法技能,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更丰富的学习经验。

  (六)布置作业:

  1、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洞察力,及时练习写作是对学习的知识加以运用。

  (七)板书设计:

  简明扼要、突出主题,使学生一看就懂。

  部编版秋天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 、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前几篇文章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春》的语言美、《济南的冬天》的空灵美,《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这首诗,既可以巩固前几篇文章引领着学生寻找美、 发现美 、感受美的任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现代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它现代诗歌铺平道路

  2、 教学目标说明

  1)、知识与技能: 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做到熟读成诵。

  2) 、过程与方法 : 以自主 合作 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诵读改写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3)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感悟秋天 赞美秋天 热爱秋天。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3 、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二、 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我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城镇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秋天》所表达的丰收的喜悦与我们城市学生的生活很难贴近,但我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很多学生在图画音乐方面不仅有兴趣,而且还很有特长,因此我只需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 ,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这样必定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高涨,收到好的效果。

  三、 教法

  1、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诵读法

  3、启发式教学法

  四、学法指导

  1 、诵读品味法

  2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章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诗歌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五、 教学程序

  1、过程总体框架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按教师活动分六步:

  引导入境(2分钟)

  品味秋天(12分钟)

  描绘秋天(15分钟)

  歌颂秋天(10分钟)

  归纳方法(4分钟)

  布置作业(2分钟)

  2、教学环节设计

  (一) 创设情境 感受美

  创设优美、 宁静的气氛,使学生置身于秋的意境中,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 探讨问题 发现美

  环节一 品秋

  1 、㈠初读

  1 教师表情范读。

  2学生揣摩默读。

  3小组合作自读。

  4教师指导点读。

  ㈡品读

  找出你认为最优美的诗句。说一说它美在何处,并按你的理解读一读。

  本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及时鼓励肯定学生,指导学生对诗的语言做出正确的理解,以达到学生品味诗文的目的。

  环节二 绘秋

  ㈢研读

  1、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为不同画面命上有诗意的名字。再想一想这幅画面上有些什么,那些诗句能表现这些画面,把这些诗句轻声地读出来。

  3、教师出示一幅能表现第二幅场景的画(出示第二幅画)请大家与书上的插图比较一下,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幅。并为自己喜欢的诗节配画。

  描绘秋天这一环节,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丰富了想象能力,使阅读进入一个创造性的高度。

  环节三 颂秋

  ㈣诵读

  1、选择你配画的诗节有感情诵读。

  2、伴随《秋日的私语》的钢琴曲,用优美的语言,解说自己描绘的画面。

  这一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自主意识,有利于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秋的意境中,感悟诗人赞秋、颂秋的喜悦之情。

  (三)归纳方法寻找美

  1、 学生依据本节的学习过程,归纳赏诗的方法

  2 、教师课件展示赏诗方法。

  Ⅰ.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Ⅱ.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Ⅲ.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此环节的设计实现了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使学生形成了品评其他现代诗歌的能力。

  (四) 培养创新 表达美

  课件出示作业:

  1、课外收集描绘秋天的诗文。

  2、喜欢写作的同学将诗歌改写成散文。

  3、喜欢音乐的同学为这首诗歌配置背景音乐并有感情地朗颂。

  布置此项作业能使学生更好的发挥其特长和主观能动性,这也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教学模式与策略的说明

  《秋天》是一首现代诗,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同时我又以诗——画——颂为学习线索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希望在环环相扣而又螺旋上升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流水线作业,创造出一种既有语言美,又有图画、音乐美的氛围,使整堂课具有诗情画意,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之美,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之下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熏陶渐染之中获得审美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部编版秋天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秋天》是人教版-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写物”为主题展开。《秋天》是一篇散文,主要写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写作特点”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课文含义,提炼作者表达的情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由于本课主要描写秋天,体现作者对秋天喜爱的情感。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体会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因为低年段的语文教学要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读正确就是能读准字音,读出轻声、儿化等。读流利就是不单字读,要努力做到连词读,不丢字、添字,能正确停顿等。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课文单元,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提醒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要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课后生字提示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秋树片等”。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课件,教师请学生先自由读在分组读。课件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拓展延伸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好心,提取学生兴趣,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看看秋天都变化了些什么,分组讨论交流等等之类。

  环节5课后作业

  小练笔:写一写美丽的夏天

  好处:巩固知识点,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部编版秋天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第一课时,本单元根据秋天的季节特点,围绕《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开展欣赏,唱歌,打击乐合奏, 等丰富的教学活动,集中体现文化艺术多元化的特点,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感受,而且能够从音乐与相关文化艺术的共性和个性特点的对比中,了解其学科特征及相关关系。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音乐的对比,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2、引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能够熟练掌握歌曲中典型的节奏型打法,并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创编打击乐合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歌曲《西风的话》的学习和演唱,增强对歌唱艺术的兴趣。

  2、在反复聆听、歌唱《西风的话》的过程中,唤起学生对音乐、对大自然秋天、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

  四、说教法

  (1)本课始终把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学科综合”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秋天”为主线,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秋天,描绘秋天,唱响秋天,表现秋天。

  (3)本课充分渗透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知识的尺度,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连贯的知识。欣赏时,可运用讲授法,介绍作者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标题的由来,变奏曲式及音乐主题等。这些内容都将对学生理解把握整部作品起到引导、启发和铺垫的作用,许多难点要点在欣赏中就会迎刃而解。

  2、听唱法

  在学唱歌曲时,我采用听唱法教学。先听几遍录音机示范唱,再听老师示范唱、教唱、随琴唱,从而让他们掌握旋律、节奏、时值等乐理知识。

  3、视唱法

  在视唱训练中,我采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试着唱唱,在他们唱得不够准的情况下,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他们真正掌握节拍等乐理知识。

  4、比较法

  通过两种不同节奏的演唱方法,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音乐作品加以对比,从而了解不同的演唱节奏所表现的情绪特点。它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

  5、引导创编法

  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创编音乐节奏进行小组练习并合作表演。

  五、说学法

  1.情境法

  “情境法”教学,这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欣赏能力。

  2.体验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声音的艺术、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在听了一支美妙的乐曲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温柔,生活多么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体验法就是教师培养学生有敏锐的音乐听觉并巧妙地引导他们参与到音乐中去的教学方法;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体验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动身、动曲,还可以动口唱、动手演奏。

  六、教学准备

  1.音乐课本

  2.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响板、木鱼、碰铃等。 3.教学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 欣赏教学

  1.创设情境,提问导入

  2.听乐赏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到秋天,大家能够想到什么,自由讲一讲。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秋天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通过以上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的主题词。 如“金色”“收获”“红叶”“谷穗”“登高”“旷远”“赏荷”“狩猎”“载歌载舞”“凋零”“萧瑟”等。

  (二) 唱歌教学

  1.介绍黄自和《西风的话》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人。我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西风的话》黄自的这首儿童抒情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 当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传唱,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2.教唱《西风的话》

  ①教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这首抒情歌曲。 设问:该曲寄予了作曲家对青少年怎样的殷切期望?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光明的憧憬。

  ②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力度记号的表情作用是怎样的?该曲歌词含蓄、深邃,情景交融;曲调婉转、典雅,抒情柔美。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规整的乐句构成。虽然四乐句采用了相同的节奏,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第一乐句先扬后仰,奠定了全曲舒展、宽广的风格;第二乐句曲调渐强,与第一乐句形成对比;第三乐句在高音曲展开,完成了曲意的转折,是全曲力度最强的乐句;结束句渐强渐慢的处理,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

  ③唱歌教学中贯穿本节课相关音乐知识的讲授。四四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指挥示意图;简谱中音符的唱名和音名;歌曲的旋律线;歌曲演唱的强弱关系等。

  (三)实践创编

  通过对乐谱的试唱练习,找出典型节奏型,并进行节奏型创编,并分小组合作练习以达到分角色进行打击乐表演。

  (四)作业设置

  1.画出你心中的秋

  2.有感情演唱《西风的话》

  3.分小组练习给《西风的话》编配打击乐节奏型,并能够熟练配乐。

  部编版秋天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常听老师们说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常常是瞪着题目,咬着笔头,冥思苦想,也不知该写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是因为学生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积累生活素材,缺少组织语言的能力,心有千言却难以下笔。

  针对这种现状,我以《美丽的秋天》作文训练为例,试着用八个字来指导学生作文:观察 积累 模仿 创新,根据教材的编写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引导学生模仿范文写作,学会积累语言,学习多种写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适当展开联想。

  3、学会留心观察事物,真情流露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课标中指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对于小学生来说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认为让学生真情流露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这篇作文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达到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光靠老师用语言来描述是不能很好的展现出来的,所以我将结合本课的教学流程,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使学生在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习作。

  二、说学法

  我采用自主学习法,创一个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学写真话,造一个畅谈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

  三、结合学情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针对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四、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布置,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首先要有话可说。如何提供学生写作的素材呢,课前我布置了学生们观察家乡的秋景,有意识地指导他们要观察秋天的田野、花园、树林、果园等地方,为写作做准备。这个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积累写作素材。

  (二)指导说话

  指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色有条理有层次地说给同学们听,听的同学可以做一些补充。老师适时地点拨。指导学生尽可能说得生动。

  (三)幻灯出示描写秋天的词语、句子、古诗,供学生选用

  (投影)描写秋天的词语:秋高气爽 橙黄橘绿 天高云淡 果实累累 落叶纷纷 五谷丰登 金秋时节 金风送爽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

  描写秋天的优美句子:

  1、秋天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人间。

  2、 风,轻轻地,温和地吹着,是美丽的秋姑娘姗姗而来。

  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 《 菊花》

  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词句诗的优美,感受秋天的美丽,为学生的写作积累好词句。

  (四)范文引路,明确写法

  投影出《春在哪里》范文。

  1.学生自主阅读 。

  2、分析指导《春在哪里》这篇文章的结构、写法。归纳总结出,《春在哪里》的写作结构是总分总,先总写了春天的美丽,接着具体描写了春在天空 、小溪、花园等地方,最后又赞美春天。这篇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层次非常清楚。

  3、通过分析范文,学习模仿,结合课前学生的说话,列出《美丽的秋天》的写作提纲

  4、展示提纲

  总 秋天的美丽

  秋在田野里 稻田

  秋在花园里 菊花

  美丽的秋天 分 秋在树林里 黄树叶 枫树叶

  秋在果园里 苹果 梨 枣子

  总 秋的美丽 赞美秋天

  这个环节意在指导学生模仿,从而创新,写出好文章。

  (五)展示图片,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指导重点部分写作。

  文章的提纲出来了,骨架有了,接下来就是丰富文章内容,尽量使文章有血有肉。

  首先我会把秋在果园作为重点部分进行指导。

  1、播放秋天的果园课件,让学生对秋天的果园有个感官的认识。(播放课件)

  2、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鸟的天堂》中有段描写: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些都是对群鸟的描写,属于面。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近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这是对点的描写。“点”指是对具体事物详细的描写,“面”指的是对事物概括性的描写。

  3、指导学生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对秋天的果园进行描写。“面”:秋天的果园里,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映入眼帘的是各色的果子,成熟的果子散发出的芬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点”枣树 上挂满了枣子,红彤彤的,像一颗颗红色的玛瑙。苹果树上长满了苹果,红扑扑的,像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蛋。 梨树上结满了梨子,黄澄澄的,像一盏盏黄色的小灯笼。

  接下来我会简单指导描写秋在田野秋在树林秋在花园

  1、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

  2、适时指导学生描写不同的地点要抓住不同的景物。如描写秋在田野,我们可以抓住稻田进行描写。描写秋在树林,我们抓住树林里的树叶,最有代表性的是黄叶纷飞,枫叶似火。描写秋在花园,我们抓秋天最漂亮的花-----菊花,指导学生抓住菊花的颜色和形状进行描写。

  3、指导组织语言,使文章丰富流畅。尽可能地用上各种修辞,如稻子颗颗饱满,谦逊地低着头,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收割。稻田里的稻子金灿灿的,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地的金子。黄叶子像只只蝴蝶翩翩起舞。红树叶像少女羞红的脸。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

  (六)学生进行写作。师巡视,适时指导。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部编版秋天说课稿 篇7

  一、说设计思路

  秋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那千姿百态的菊花,圆圆的苹果,黄橙橙的柿子,金黄的稻田,雪白的棉花?这些美丽的景色都可以引发幼儿对秋天的无限兴趣和热爱。《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散文诗《美丽的秋天》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丰收的、美丽的秋景图。这幅秋景图正好契合了幼儿的心理,不仅能使幼儿结合生活引发无尽的联想,同时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情,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散文诗欣赏活动——《美丽的秋天》。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课题,并通过描述秋天、激发兴趣——生成作品、感受语言——朗诵作品、体会语言——创编作品、体验快乐等环节充分感受作品的语言美,进一步丰富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结合散文诗的内容和幼儿的身心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

  1、充分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并学会用文学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2、带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3、体验秋天的美,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重、难点

  根据活动内容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我把“带领孩子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体验散文诗作品的语言美”作为活动重点;把“充分理解散文诗内容,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作为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家长带领幼儿了解秋天的“花园”“果园”“田园”。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秋天美景图片),菊花、苹果、柿子等实物若干。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结合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画,吸引幼儿,展现出秋天的生动图景,唤起幼儿对秋天的兴趣。

  2、谈话法:设置问题,引导幼儿通过思考、答问等方法来充分地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六、说活动过程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孩子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环节一:用优美如诗的语言导入

  “秋天到了,菊花开了,酸酸甜甜的果实挂满枝头,金黄的稻田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这一切告诉我们——秋天来了。今天,老师就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篇优美的散文诗——《美丽的秋天》。”这样优美的语言可以给幼儿营造一个优美的意境,从而引出本次活动内容。

  环节二:尝试描述秋天,激发对语言运用的兴趣。

  导入课题后,为了激发孩子们对语言运用的兴趣,也为了考察孩子们在生活中的语言积累,我结合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提出问题:“孩子们,老师前几天让大家仔细观察秋天的景色,大家都观察了吗?谁来给老师说一说你眼里的秋天都有什么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这一环节,通过对生活经验的描述逐步向本次活动的中心内容——散文诗《美丽秋天》靠近。

  环节三:生成散文诗,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

  通过上一个环节,孩子们对秋天的兴趣已经被激发起来,孩子们也愿意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秋天,但让孩子们分门别类地观察秋天,用文学的眼光看待秋天的景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结合秋天的花园、果园、田园的图片,我分层次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孩子们分别观察秋天的花园、果园、田园,并引导他们用散文诗中的词句描绘秋天。我说:

  “刚才小朋友们都讲了自己看到的秋天,讲得非常好,接下来老师让大家看几张美丽的图片。”教师逐一播放花园、果园、田园的图片,提出启发性问题:“这些都是秋天的景物,他们分别长在什么地方?它们美吗?我们能用优美的词句描绘它们吗?”等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时候,我再次播放花园的图片,让孩子们作进一步的思考:“花园里的菊花是怎样开放的?都有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菊花?”这样,在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引出“菊花向着太阳开放。金灿灿、红彤彤、千姿百态,放出阵阵清香”这样的语句,引导孩子们体会这样描写菊花的好处。

  播放果园的图片时,我结合散文诗内容问孩子们:“果园里的苹果、柿子是什么颜色?像什么?我们怎样形容它们?”依次引导孩子们学习散文诗的语言:“圆圆的苹果笑红了脸,黄澄澄的柿子就像灯笼挂满枝头。”播放田园图片时,也用类似的方法引出散文诗的第三段内容:“秋天的田园更加好看,稻田一片金黄,棉田一片雪白,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色。”

  这样,在老师设计的问题中,孩子们已经初步感受了散文诗内容和语言,自然生成了散文诗全文。

  环节四:朗诵散文诗,体会作品的语言美

  “带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是我的活动目标之一,也是我设计的活动重点,为了突出活动重点,我将采用教师范读、孩子们跟读、听磁带读等方式加深孩子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我首先示范朗诵作品:

  秋天的花园特别好看,菊花向着太阳开放。金灿灿、红彤彤、千姿百态,发出阵阵清香。

  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在听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然后播放课件,配上优美的音乐,带领幼儿一起朗诵散文诗。朗诵时提醒孩子们注意体会作品中的优美词句,引导幼儿慢慢地加入感情,逐渐进入散文诗营造的优美意境。

  环节五:把创编融进歌曲,体验创编的快乐

  为了使创编更有吸引力和艺术性,我手拿两束菊花扮演菊花仙子说:“孩子们,我是菊花仙子。今天是我们的秋天大联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看看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风景吧。”接着,我播放多媒体课件《秋天的天空》,在让孩子们尝试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美丽的天空后,我带领孩子们唱着我创编的歌曲: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在蓝蓝的天空里,阵阵风儿吹呀,朵朵白云飘,秋天的天空多美丽。呖呖呖呖?秋天在蓝蓝的天空里,秋天的天空多美丽。”与孩子们载歌载舞,把活动引入高潮。

  七、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了,但孩子的学习不能就此结束。我会鼓励孩子们说:“孩子们,老师把秋天的天空编成了一首美丽的歌。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秋天还有什么地方很美,把它写成优美的诗或编成美丽的歌唱给大家听,好吗?”

  部编版秋天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秋天到》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描写秋天美景特点的诗歌。作者用简洁明快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八月、九月、十月的特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学习本诗目的之一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孩子们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情感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从天气、物候几方面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知识目标:学会7个生字及新词,认识9个字。

  3、能力目标:

  ⑴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能够仿照课文中的一些句式,写一写秋天的其他景物。

  ⑶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形式。

  ⑷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秋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秋天。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秋天是天气转凉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季节。

  难点:“转”“黄”的写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秋天景象的图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1)谈话法:提起话题,引起思考,激发兴趣。

  (2)创设情景法:创设秋景,调动学习热情。

  (3)复习法:复习旧知识,强化巩固。

  (4)启发诱导:多角度发问,撞击思维火花。

  (5)指导朗读:指导读通读顺,渐次达到读出感情。

  2、学法:

  (1)观察了解法:了解四季变化,了解秋季的特点。

  (2)资料收集法:收集关于秋天的资料,了解秋天的特点。

  (3)课文阅读法。

  (4)读音识字、对比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教师:四季的脚步走得飞快。转眼间,秋天到了。(板书课题———秋天到)你的周围有什么变化吗?

  2、展示:师生展示收集的关于秋天的景象的图片、资料,学生说说秋天的特点,教师总结。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个字的读音应该注意,给大家提个醒。

  3、把你读的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4、同桌互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抽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三)正音,自主学习课文生字。

  (1)课堂内交流生字学习情况,抽学生教读、教学生书空,教师指导,板书重点。

  易错音的字:多音字:“转”zhuan(转凉、转换、转化)zhuan(转动、转圈)

  三拼音字:转、凉、爽、霜、降、香、黄、

  后鼻音字:丰v去掉两点的规律:菊

  易错形的字:转排(注意笔顺)

  (2)课堂组词(开火车形式进行),说结构、偏旁,教师简要板书。

  (3)学生自由书空学习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巩固。

  (四)再读课文思考:秋天什么时候到?哪几个月是秋天?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

  2、给课文生字组词

  3、熟读课文

  “转”zhuan(转凉、转换、转化)zhuan(转动、转圈)

  三拼音字:转、凉、爽、霜、降、香、黄、

  后鼻音字:丰v去掉两点的规律:菊

  易错形的字:转排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认课文生字,听写部分生词。

  2、秋天什么时候到?哪几个月是秋天?秋天有哪些特点?

  板书:八月——秋天到九月——秋收忙十月——寒霜降

  (二)学习新课

  1、抽生读课文第一节

  (1)读懂了些什么?重点说天气变化(天转凉、风变爽);有关蟋蟀秋天活动的知识。

  (2)你还知道秋天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吗?还有其他的一些动物他们在秋天干什么呢?

  (3)你喜欢秋天这样的天气吗?谁来读出喜爱的感情来。教师通过让学生体会重读部分表现特点的词语的方法读出感情。

  2、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呢?看书上插图,学生回答。齐读课文第二节,思考:

  (1)“秋收”什么意思?农民伯伯秋天都收了些什么呢?

  (2)“田野翻金浪”指的是什么?

  (3)农民伯伯丰收了,他们心情怎样?谁来读出这种心情?指导朗读,着重从快慢、轻重上进行指导。

  3、自由读课文第三节,大雁排成行,去干什么呢?想象大雁飞行的动作和变换的队形,请几名学生到前面来表演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后,知道了些什么?你喜欢上秋天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如:画一画秋天的景物;写一些关于秋天的句子;读一读描写秋天的文章。

  (四)扩展性练习

  1、练习对对子,体会诗歌严整的格律。

  (1)老师举例:天对风,凉对爽。

  (2)老师出对子,学生抢答。

  鱼虾对()枫叶对()肥对()

  蟋蟀对()田野对()红对()

  2、练习续编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课文

  2、画一幅秋天的画或者抄一段描写秋天的文章,

  3、课外阅读推荐《同步阅读》中的《秋天到》。

  八月——秋天到(天转凉风变爽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鱼虾肥瓜果香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枫叶红菊花黄大雁排成行)

  六、说教学反思

  1、学生预习指导粗放,效果不尽如人意。

  2、布置观察、了解四季,感受秋天,泛泛而过,要从气候、色彩、动物、植物等几个方面指导,加强针对性。

  3、画秋天、写秋景、阅读秋天文章,要分散进行,贪多会造成消化不良。

  部编版秋天说课稿 篇9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属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是以亲情为主题的,一个“情”贯穿文章的始终。《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瘫痪时的几件小事,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七年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及时的给学生作一次爱的洗礼。同时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与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在感恩中理解爱,在感动中树立“好好儿活”的信念。

  二、教法与学法

  根据以上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认为这种情感浓重的作品应该重在阅读与感悟。本课的教学我综合运用了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咀嚼语言,感悟真情。在整体阅读中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同时也灵活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教学目标

  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赏析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伟大、无私的母爱。

  2、合作交流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感恩情怀。

  3、积极思考,探寻“好好儿活”的含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由此确定本课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教学难点为:学习作品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设计的教学时间是两个课时,今天我所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作家,课文所写内容属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在介绍作者的同时也就交待了课文的创作背景。因此我就设计了通过介绍作者来导入新课的方式。在中国的文坛上,有一位“硬汉”作家,他的名字叫史铁生。他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史铁生,从他所写的这篇文章《秋天的怀念》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全文,整体把握

  1、我准备了本篇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先让学生听朗读录音,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2、提出问题,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后回答。因为本篇课文作者是以“看菊花”为线索来写,我在本课时也是以作者三看菊花为线索来分析文章内容与作者感情的,因此我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

  文中几次提到了秋天里去看菊花?简要叙述。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第一次(第1段):母亲是怎么说的?“我”什么态度?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母亲: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我”:“不,

  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第二次(第3段):

  母亲:“北海的菊花开了,

  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我”:“什么时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这一个问题,只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不做过多的分析。通过以上三看菊花的叙述,学生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本文主要内容情节与作者的感情变化,下面就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三个教学环节,也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环节。

  (三)三看菊花见真情

  三看菊花是本文的叙事线索也是感情线索,但在具体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研读赏析时是各有侧重的,以避免授课方式重复给学生带来的疲劳感。对第一次看菊花,侧重于从母亲与“我”的言行描写的对比中,发现母亲关爱儿子的深情,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1、一看菊花,对比之处见真情

  问题:第一次看菊花时,“我”是什么样的表现?有怎样的情绪与心态?母亲是什么样的表现?她为什么想让“我”去看菊花呢?

  “我”:情绪上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四周的墙壁。

  心态上悲观绝望:“不,

  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眼边儿红红的;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好好儿活;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母亲不愿看到儿子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她想让儿子走出去,走出这个压抑的空间,走出心理上阴影。

  总结:母亲生病,默默承受——儿子生病,脾气暴躁

  母亲生病,儿子毫不知情——儿子生病

  ,母亲默默鼓励

  通过这样一个直观的对比,让学生明白:母亲在自身患病的情况下,对儿子的暴怒无常依然能够理解并宽容,并坚强地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她对病痛的艰难忍受,对儿子的宽容理解、坚强鼓励,都源于她对儿子的爱,

  这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2、二看菊花,细微之处见真情

  第二次看菊花,我侧重于从细节描写方面来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明白母亲的爱不仅是伟大的、无私的,也是最细腻的。

  问题:从本段中找一找,你能从哪些地方发现母亲爱得细心,爱得细腻?

  学生在浏览、讨论后,会指出以下细节描写的地方,然后师生共同明确: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

  怕儿子看到窗外萧瑟的秋天景色而触景伤情。

  (2)“她忽然不说了……比我还敏感”。

  由于儿子瘫痪,怕“跑”“踩”一类的字眼勾起儿子伤心。

  总结:这是一位心细如发的母亲,疼爱而又理解儿子,她在乎儿子的感受胜过她自己,这样的母爱是细腻的。

  (3)这样的一位细心的母亲,怎么会让“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呢?

  讨论后明确:这样一位细心的母亲,爱花的母亲,她怎么会漠视花的死去呢?她定然是有心无力。母亲病得那样厉害,

  还要为儿子日夜操劳,她柔弱的肩膀实在无力承受这么多啊!可她还是将自己的病痛隐瞒,唯恐自己的病情会给儿子的心理再加上了一丁点儿的负担,这一切,只因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啊!

  3、三看菊花,“生”之后悟真情

  第三次看菊花,侧重于从文章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生活态度的变化,对应教学目标设计中“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第三次看菊花时,母亲已经去世,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仔细阅读最后一段,与第1段相比较,说说作者的生活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什么促使了这种变化?

  第一次时,作者情绪上暴怒无常,心态上悲观绝望,可以从动作与语言的描写中看出来。例如:

  “望着望着天上……四周的墙壁。”“我狠命地捶打……我可活什么劲儿!”

  第三次时,“黄色的花淡雅……好好儿活”,对花的描写,暗示“我”走出了心理低谷,重新捡拾起了生活的信心,决定与妹妹一起“好好儿活”。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是母爱促使了这一转变。

  4、感悟作者的愧疚之情

  找出文中写母亲病痛的句子或表现“我”愧疚的句子,大家讨论一下:

  示例:

  A、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睡不了觉。

  B、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已经病成那样。

  “我”在生病时只顾自己的感受,忽略了母亲的身体状况;母亲却忍受着病痛与心痛鼓励儿子,这怎能不让“我”感到愧疚与自责呢?正是这种愧疚与自责,带给“我”心灵的震颤与反省,让“我”彻底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看到了自己以前的任性与懦弱,也获得了重新生活的动力与信心。

  (四)总结

  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

  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位伟大无私的、坚强的母亲对儿子理解、宽容与关爱,也深情地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愧疚与怀念。

  (五)作业

  推荐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怀念。

  六、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一看菊花

  二看菊花

  三看菊花

  “我”:

  “不,

  我不去”

  “什么时候”

  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母亲:

  听说北海……去走走

  北海的……去看看吧

  母爱:

  伟大、无私、细腻

  “我”:怀念愧疚

  部编版秋天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写景散文,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先写秋天的到来,再写秋天缤纷的色彩和丰收的景象,然后描绘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当作一个个美丽的珍珠,巧妙地串联起来,构成一条亮丽的珍珠项链,映出了金秋时节美丽、丰收、欢乐的景象。全文按照描写顺序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秋天的颜色;第二部分描写了秋天的气味;第三部分则写了秋天里的各种声音。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第三组课文的设计专题是描绘孩子们心中的秋天。《秋天的雨》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是本组精读重点课文。课文文质优美,将秋天的美好描写得淋漓尽致,是学生积累语言和练习写作的一篇好教材。

  3、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扇、枚、邮”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体会课文中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5)积累好词佳句,仿写一段话。

  4、教学重、难点

  《秋天的雨》一文语言生动优美,洋溢着浪漫的童真,童趣,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教学的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天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秋天的雨》篇幅短小,描写生动,文笔优美,很适合学生朗读品味。因此,我主要以朗读组织教学,通过分层次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披文—-入情—-入境”,领略秋天的美好,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使之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此外,我还适时运用迁移规律、读写结合法,布置学生仿写一段话,训练学生写作。

  三、说学法

  时下正值金秋时节,对于“秋”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教学时我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在此基础上鼓励质疑,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对象产生兴趣,才能认真、自主地学习。交流探讨是互学阶段“善学者,借人之长以补己之短”的重要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达到解疑的目的。朗读感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我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趣导学

  导入语①:秋风拂面,秋雨清凉,送来了美丽的秋天。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谁能说说你眼中的秋天呢?(学生自由发言。)

  导入语②:我们海南地处亚热带,四季并不特别分明,北方四季落差较大,春天,万物复苏,莺歌燕语;夏日,骄阳似火,大地如荼;冬天,北风呼啸,千里冰封;秋天,秋风送爽,秋雨清凉。大家想不想去感受一下北方的秋天呢?

  [课伊始,情即生。教师用导语激趣导入,引起学生已有的形象认知,激发学生了解北方秋天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

  (二)播放录音,初读感知

  1、 播放朗读录音。

  2、播放音乐《秋日私语》。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时教师播放音乐,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每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学习。在自学阶段,学生容易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为感情朗读打下基础,为理解语句作好铺垫。]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感受秋雨的神奇,并交流神奇在哪里。

  2、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多人次分层次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体验秋天颜色多,秋天颜色美,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丰收喜悦。

  [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交流体验,让其在合作、探究的课堂实践中,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使学生体验自学的成就,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开诗歌朗诵会。

  要求:把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2、出示秋景挂图。

  要求: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秋天的美丽画面。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教学直观性的特点,能提高学生对北方秋天的形象认识,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诵读,变读为述,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韵律美,还可以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

  (五)小 结

  这么多的色彩在同一个季节出现,真是五彩缤纷热闹非凡啊!所以说“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六)课外扩展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写一段话。

  [ 教师运用迁移规律、读写结合法,指导学生把积累的词语和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具体习作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板书设计

  部编版秋天说课稿 篇11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秋雨作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为我们展现出一个美丽、丰硕又充满欢乐的美好季节,确属一篇文质兼美而又充满童真童趣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课文特点,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好词佳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学文,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词章优美,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和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的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朗读,重视教学中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为此,我把朗读作为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活动,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在“读”和“悟”中感受语言之美,表达之妙;在“读”和“悟”中提高自己,形成能力。

  四、教学设计

  我是按以下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的。

  一、激起兴趣,导入课题;

  二、赏析词句,感悟文本;

  (一)渲染情景,导入课题

  走进文本课的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我们学过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谁能说几个?秋雨是温柔的,是缠绵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快乐的课堂,去触摸一下秋天的雨。”我开始勾起学生的旧知激发说的欲望,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犹如构建了一个引力强劲的情感磁场,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阅读兴趣。

  (二)赏析词句,感悟文本《语文课程标准》

  强调以读为本,但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为读书而读书,每一次的读都应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读全文:“同学们,课文把秋天的雨比作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你们知道大门里藏着什么吗?”这样的问题设计既避免了学生读书的盲目性,又能让学生在探究中把读书的目标完成。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边读边想。他们纷纷举起小手,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有的说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有的说秋天的雨藏着好闻的味道;有的说秋天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等等。我对孩子们的回答都给以肯定并加以整合。这样,孩子们对课文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后,我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我说:“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哪位同学来读读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呢?”学生们表现得特别积极,把一个个优美的句子找了出来,读得有滋有味。如“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孩子们有的说好凉快啊,有的说我好像看到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天上飞下来。孩子们一句句充满童真的话语体现了他们对秋天独特的感受。而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词句,我也并不越俎代庖,以讲代悟,而是借助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由学生自己体悟,以此突破难点。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我先让学生试着说说五彩缤纷是什么样的,然后出示菊花、枫叶、桃子、稻谷等各种颜色的图片,让各种色彩组合在一起,五彩缤纷的词义就不喻而明了。再如“梨香香的,波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勾住”一词,我出示硕果累累的丰收图,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就在果园里。当学生沉浸在浓郁的果香中,我问“你们这时候最想做的是什么呢?”学生说“美美地吃上一顿”。我相机点拨,“看来你们都被水果的香味勾住了”这样,学生就从“勾住”一词中体会到果香的浓郁。孩子们畅谈了自己的读书感受后,我又让他们反复朗读,读出美,读出喜悦。引导学生沉入到词句中,在品读、玩索中感受秋天的迷人和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更感受作者表达方法的巧妙。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我深深地体会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给与学生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三)激发创造,超越文本

  如果说由悟到说是口语能力的训练,那么由说到演就是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到了小动物们准备过冬的忙碌情景,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就要过冬了,小动物们这时候可忙了,你们知道他们在忙什么吗?”当学生把课文中的内容说出来后,我紧跟着抛出另一个问题:“秋雨阿姨要把这些消息告诉这么多小动物,真是辛苦,哪位同学来帮帮我们的秋雨阿姨呢?小动物们又是怎样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极浓,这时我让他们分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表演,然后推选一组到班上表演。

  孩子天真的模仿和精彩的表演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时我趁热打铁,抓住他们的兴趣高潮,把开放式作业投影出来:

  1、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并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用你手中的画笔为喜欢的课文内容设计一幅图画。

  3、用你积累下的好词、好句描写自己心中的秋天。

  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来完成,既尊重学生的意愿,又照顾了学生的差异,再次为他们搭建自由的舞台。

  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努力使三维目标得到有效落实,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部编版秋天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一个“情”字贯穿文章的始终。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恋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爱无私的母亲是怎样强忍病痛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佳作。这种对亲情的感悟和回忆。让人倍感亲切,又意味深长。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爱为主题”,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目标:

  1、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2、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人生思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通过生活中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几件小事,甚至只是几个“悄悄地”细微动作,“好好儿活”这样朴素话语来表现深沉无私的母爱,感人至深。从爱母的思绪中沉淀出对生命的理解。根据这个思路,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走进秋天——读出味道

  走出怀念——读出思考

  教学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本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感受母爱的细微,感悟人间真情,给学生一次爱的洗礼。同时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母爱的主题并不难,但如何是学生抛开给母爱贴上“无私”“伟大”的固定标签,去切实分辨出母爱的细微不同,去掂量出母爱的沉重分量。并从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出心底的感恩情怀呢?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精1神成长,进而思考自身的人生之路呢?希望借这篇深厚而美好的文章唤醒孩子们的爱的敏锐,激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而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品析法、教师点拨。

  (二)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所采取的研究态度。”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兴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根据以上依据,我采用的学法有:朗读法、反复揣摩、合作探究、谈论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新课导入,创设怀念情节。初读课文——感受“儿子”痛苦;细读课文——感受“母爱”内涵;研读课文——体悟“母爱”思绪;布置作业——笔尖诉心生情。

  (一)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导入情节的创设,是兴趣激发的一个重点,也是创设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会用一个故事引入: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故事。

  然后我会总结: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默默的。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题《秋天的怀恋》,也来感受一下浓浓的母爱。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将导学案上的重点字音及成语解释在书上进行勾画和补充。进一步熟悉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这篇文章的重点在品味语言,感受母爱,让学生体会母爱。

  (三)、走进秋天的故事——小组合作探究。

  (1)创设怀念情节。

  1、简单介绍作者后出示一段《合欢树》中跟母亲有关的文字,引“苦”这一课堂组织的线索。

  2、读课题。“秋天”“怀念”预设:这秋天的景,人,事,沉淀为了一种情愫,就是秋天的怀恋。

  (2)初读课文——感受“儿子”痛苦;

  1、板书:我俩——好好儿活,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出示课件:是啊,我可活着什么劲?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课件:扩充句子训练)

  (此设计关注了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并可让高层次的同学发挥想象,目的是给予不同的学生愉悦的课堂)

  (3)细读课文——感受“母爱”的内涵

  面对这样的儿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母亲是怎么做的呢?读读课文谈一谈。

  1、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由作者眼中的菊花引出我的经历

  2、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此设计让学生多读书,谈感受,语言与思维,朗读与感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一次一次的读,一波一波地把感情催过来,既培养朗读能力,又让学生强力的感受要“好好儿活”努力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

  (4)、研读课文——体悟“母爱”思绪;

  1、回过头来看看课题。这《秋天的怀念》,怀念的究竟是什么?再写北海的菊花有何含义?

  (此设计对课题的理解至此又更进一层。把“怀念”和“好好儿活”联系起来,把主题和课题自然联系起来)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在讲完课文后,放一段《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加深对母爱的深入理解。

  五、布置作业——笔尖诉心生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总结本堂课所学,同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的作业布置是:请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封信。

  六、板书设计:

  板书能帮助学生更清晰、更明了地理清课文的层次,概括出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我将设计如下:

  秋天的怀念

  娘俩

  (苦)我俩

  好好儿活

  我们

【部编版秋天说课稿】相关文章:

部编版秋天的雨说课稿04-10

秋天的雨部编版说课稿(通用8篇)09-30

《匆匆》说课稿(部编版《匆匆》说课稿)08-05

部编版《静夜思》说课稿09-14

部编版《找春天》说课稿04-08

部编版《小马过河》说课稿04-26

部编版《彩色的梦》说课稿04-26

部编版动物儿歌说课稿06-12

部编版《田忌赛马》说课稿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