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1
一、说教学理念
根据教材的特点,其字里行间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审美资源。因此,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我把引导学生审美作为重点,把这节语文课上成一堂美的欣赏课。“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这就是我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我的想法是:
1、落实“读”——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2、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为学生创设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丰富情感,陶冶情操。
二、说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教学目标: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读通、读顺、读美课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感悟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培养语感。
3、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
●教学重点
通过落实“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整堂课中,力求做到:
(课件显示:过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参与;
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
疑难——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究;
朗读——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评价;
诗歌——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感悟。)
三、说教学过程
1、读出诗歌的形,披文入境发现美(课件显示)
“读出形”即让学生通过读,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描绘的形象,发现诗歌的美。这个环节通过3步来实施:
●“猜谜激趣,读题质疑”;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观画说景,感自然美”。
上课一开始,我用了一首优美的关于“画”的谜语诗。(课件演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学习、探究。
接着,让学生通过三次自读(课件显示:一读,自主解决课题质疑;二读,自主合作学习生字;三读,合作探究新的质疑),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
利用课件“活化”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课件演示:车窗外不断变换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再结合诗歌中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在头脑中唤起诗歌描绘的形象,读出诗歌的“形”。
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初步读懂诗歌。
2、读出诗歌的情,情理交融欣赏美
“读出情”即引导学生读出语言蕴涵的情感,由发现美进而到欣赏美,提高了审美的层次。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
●首先,让学生“尽情品读,赏自然美”。即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中写景的六个句子。(课件演示)通过对比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等方式,(课件出示:品读:对比读、自主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获得美的享受。
●紧接着,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内化文本,说自然美”。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动的画中还会有什么美景?二年级学生的生活感受毕竟有限,我用课件出示田野、果园图,(课件出示:田野、果园图)指导他们模仿课文的句子进行描绘,让“大家都来说流动的画”。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进行口语训练。
●“略读课文,悟人文美”。通过“三读三说”学习诗歌的第二小节,(出示课件:三读三说——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分角色读,说说没读懂什么;集体读,说自己的感想。)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感悟到诗歌中蕴藏的人文美,懂得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此时,学生的理解已经层层深入,能明确地领悟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蕴美了。
3、读出诗歌的神,导之以行创造美
这个环节里,我再次借助多媒体,通过两个方面和学生一起来感受、学习,引导学生读出语言包含的精髓和言外之意,达到审美的更高境界。
●“广泛阅读,拓展知识”。(出示课件:模拟网站)我试着让学生自主上网,广泛阅读课外资料,更多地了解祖国的壮美山河。通过泛读拓展,“读出神”。
●“感官阅读,延伸情感”。让学生通过课件“饱览祖国美丽河山”,(课件演示:一张中国地图,图上演示从长沙出发的铁轨图,链接著名风景点的美景)又一次让学生从感官上来“阅读“祖国的画,延伸情感。从课内知识自然地拓展到课外生活,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来创造美!
在迷人的风景中,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戛然而止,“课已尽而意无穷”。
总之,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主完成对诗歌的探究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力求在诗歌的教学上有所创新,“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生动有趣的。这首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一下几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盏、慌”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诗歌内容,知道一些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由于这是一首诗歌,我把教学教学重难点定为: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一些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说教法:
1、引导先学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课前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学指南的要求,先学课文,完成一些相对应教简单的练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式解决问题。
2、“以读代讲”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指名读、自由读、范读、小组赛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积累语言。
3、“举一反三”法。针对本课特点,二、三、四、五节的结构都是一样的。我首先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节,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4、“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三、说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结合我校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先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自主学习,读中感悟,这体现了先学后教的要求。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堂课的开始,为了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创设中,应该做到新颖,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新的情境,从而产生好奇心,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教学开始,我首先创设情境,提出了两个问题:如果你在大街上迷路了,你会怎么做?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又会怎么做?这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区分在不同的地点迷了路要用不同的方法。然后我顺势导入课文: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有什么办法分辨方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老师范读一遍,让学生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如字音、节奏等。接着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按着老师的方法读诗歌,然后把本课的生字读一遍。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生字和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3)自主学习,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种情况下寻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由于第三、四、五节的结构都与第二节相似,所以我首先让学生读读第二节,通过朗读、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紧接着学习生字“忠”,然后进行词语积累,引导说话,除了“忠实的向导”还可以“忠实的……”。接下来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同时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稠”和“稀”的意思。
(4)多种形式朗读,突出重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的诗歌,语言清新秀丽,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5)游戏巩固,指导书写
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对课文有个总体的认识,我设计了游戏“喜羊羊回家”,
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检测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顺其自然地过度到指导书写。
五、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寓学于乐。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兴趣十足。
2、朗读感悟,积累语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3、自主实践,发展能力。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激励赞赏,体验快乐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3
一、教材简析
“人生多少哲理,尽在寓言中”。著名作家严文井老先生对寓言曾做过绝妙的比喻,他说:“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而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组教材正是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一专题选编了两则流传千古的寓言。《守株待兔》便是其中一篇,情节简单却促人深思,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解读文本,品味语言;建构文本,增加积累;超越文本,凸显主题。”从而发展语言,提高思维。
三、学法思考
本课以“读、悟、议”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中品味语言,体会寓意,训练思维,受到感染熏陶。
四、教法选择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拟以“读-悟-议-读”为本课主要教学方法,读是发现的开始,悟是思索的结晶,议是智慧的碰撞,读后有悟,悟后生议,议后促读,方能读出语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
五、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及本班学情,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六个生字,理解“守株待兔、乐滋滋、露出来”,初步掌握字理识字、归类识字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带“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这四个词语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因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便抱有的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理解寓意。
学习难点:理解寓意并结合生活实际深化主题,学会正确、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抓住重点词句,以多形式的朗读,结合生活实际深化理解,突破重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
六、教学流程:
拟用以下教学板块来实现我的教学构想:看图猜寓言,增加积累——找准切入,质疑导读——品析赏读,领悟寓意——链接生活,升华——主题。
第一大板块:课前测试,增加积累: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本设计利用课前五分钟出示几则寓言的插图让学生看图猜故事,再利用适当的点评拓宽对寓言的了解。这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既激发了孩子们对寓言的兴趣,又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同时又顺理成章地揭示课题,引出新授内容。
第二大板块:找准切入,质疑导读:
1、揭示课题,引导质疑:学贵有疑,疑则进矣!”当学生猜出《守株待兔》这一名称后,顺势板书课题,并抓住“守”字进行写字教学,(提醒注意宝盖写得稍大,“寸”的一横不能超过宝盖头两边。)再引导学生围绕“守”字质疑,“守”什么?为何“守”?怎样“守”?既抓住了本课中心,围绕此字展开质疑,辐射全篇,牵一发而动全身。
2、初读感知,随文正音:然后引导学生合作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其余听读随文正音,比如利用故事法区别“窜”和“串”的读音。
第三大板块:品析赏读,领悟寓意:
一、多维思考“为何守”,感知“偶然得兔”的侥幸:
本则寓言故事语言浅显,加之二年级学生已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因而单刀直入让学生带着第一个问题深入文本,用喜欢的方法自读课文,再引导学生谈感悟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学生可通过破解课题得知之所以“守株”是因为想“得兔”;观察插图可发现种田人之所以坐在树桩边,是因为希望兔子还会来撞在树桩上;深入阅读文本会证实种田人确实从树桩边捡了一只野兔。但真的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吗?结合“忽然”、“窜”、“撞”等关键词深入感悟,再利用课件演示帮助理解“窜”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明白兔子撞在树桩上是一件及其偶然的事。(师板书:偶然得兔)
二、深层探究“守什么”,体会“不劳而获”的虚幻:
那么这个种田人守的仅仅是兔吗?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孩子们抓住“没花一点力气,白捡、又肥又大、乐滋滋”等关键词语,再结合插图中种田人的神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后得知:他守的绝不仅仅是兔!又肥又大的野兔可饱肚,可保暖。他可以不再经受田间劳作的艰辛,也可以不再经受庄稼从种到收的漫长等待。他守在树桩旁,分明就是守的三餐温饱啊!一句话,他想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劳就可以收获,用一个词叫“不劳而获”。(顺势板书“不劳而获”)最后让学生比较“乐滋滋”和“乐悠悠”,再带着感悟读出种田人垂涎欲滴,仿佛口水都流出来了的情态,读出他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侥幸心理。
三、重点感悟“怎样守”,体验“一无所获”的可悲:
1、读议结合,品味感悟:
引导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他是怎样守的?(如:从“整天”一词分析,这个人从早到晚什么事儿也不干,他在“专心致志”地守,“一天一天过去了”说明他在日复一日地守,“野兔没再来,庄稼全完了”说明他在执迷不悟地守。)学生说出什么?就引导他们用自己个性化的阅读来读出自己的体会。再通过解析“男”和“获”,“田力男田力男,田间出力好儿男”,可这个男子既不想下田出力,也不愿带犬打猎,什么也不干,这样守下去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板书“获”,边讲解边擦去“获”的部件,引导学生顺势说出“一无所获”,师就势板书。)
2、创造性朗读,提升情感:
在学生初步感受到“一无所获”的结局后,引导学生先以儿女、朋友、过路人的身份对第三自然段进行改换人称阅读,(如:从此爹爹(叔父)丢下了锄头……我们的田里……”、“从此我的这个朋友丢下了锄头……他的田里……”“从此这个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的田里……”)如此充满创造性和个性化的练读,再加上老师入情入境的范读,使学生的心灵一次次经历情感的冲击。
3、角色体验,自悟寓意:
此时此刻,学生的身心已经全然与文本融为一体。再引导学生围绕这一“守”字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想对种田人说的话。有了深厚的情感蓄势,学生的情感之门便如决堤之江,一泻千里。他们或声泪俱下、或苦口婆心、或据理规劝,或大加贬斥……从而成功地完成了课后“泡泡语”中“我想对种田人说”这一语言训练要求,本则寓言的寓意也在角色表演不说自明了。
第四大板块、链接生活,升华主题:
如果说刚才的各环节朗读品味是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个性化、创造性阅读是对文本进行合情合理的建构,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让学生超越文本走向生活,联系身边此类事例加深感悟。在这一环节中,师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再用上“只有……才能……”说出自己的启示,谈谈该怎样做事,再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做人,并对学生的精要之语进行板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于对寓意的表层理解,而是对生活、对他人、对自己的做事为人产生深入思考,使寓言的主题理解得以升华。
最后以教师简洁有力的小结收束全课:不去幻想不劳而获,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我们学这则寓言获得的启示,也是我对你们最大的愿望。希望大家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在课余时间读更多的寓言明更多的道理,成为一个充满智慧、品德高尚的人,这是我们所有人对你们的美好祝愿。下课!
总之,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就是本设计的最大追求!
七、说教学手段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好课何需穿花衣,因此本课课件运用极其简单,只用几张图片启思导学,不让太多的课件占用学生阅读感悟的时间,不愿花哨的演示限制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
综上所述,本设计以“读”为主线,抓住“守”字巧妙切入,辐射全篇,引导学生调动思维深入文本。在入情入境的朗读感悟中,从解读文本到建构文本再到超越文本,学生从品味语言到明确寓意再到做事为人的思考,一声声叩问拨动儿童思维之弦,一层层思索敲开儿童的心灵之门,将一颗求真、向善、爱美的种子悄悄地根植于孩子幼小的心田。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4
一、 说教材
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课文具有以下特色:
(1)抓住特征,绘形绘色。作者抓住秋天里天空一望无边、白云变幻无穷的形态特点,以及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点,绘形绘色。
(2)情景兼备,真切细腻。本文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备,真切细腻。写秋景处处关情,字里行间流淌着喜悦;写秋游处处涉景,由远而近,由景及人,丝丝入扣。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意境优美生动。
(3)句式整齐,富有节律。第二、第三、四自然段多有短句排列,句式整齐,简约灵动,富有节律,是朗读背诵的好文章。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掌握“郊”、“凉”两个生字,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背诵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如何在美读课文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流利正确地说话。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海南,对秋天这个季节的景物特征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因而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运用了自制的大幅挂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空间距离,时空差异,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秋天景物有一个深刻认识。
2、以读代讲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文语言文字生动优美,让学生通过多种读的方式(如: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深入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以受到美的熏陶。 3、情境教学法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力量,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在本节课一开始就运用了师生拍手齐诵儿歌《秋天到》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我还让学生动手把秋天的美景画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让学生在画画中深刻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
4、游戏教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除了在以上环节中运用画画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设计了“摘苹果”竞赛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并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画画——练练——说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陶冶情操。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这节课我们还是去郊外秋游。请大家打开课文。
课本上有一幅非常美丽的秋景图,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教师相机出示图画。)
二、进入情境,美读课文
(配乐)呀,这儿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想和老师一起到郊外游玩的小朋友,请站起来和老师一起走吧!
请同学们继续自由地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一会儿告诉老师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美?(生自由读课文)
(随机教学)
1、让学生在读、评、画、议中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景。
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采用多种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评: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画:给学生一幅轮廓图,让学生给各种景物涂上颜色。抓住“颜色美”这一特点,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的美。
议:让学生自由走动交流、展示自己的画。
2、让让学生在玩、读、评中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郊外秋游的快乐。
玩:让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切身体会快乐的感觉,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朗读课文。
(读、评的方式同上。)
三、做“摘苹果”的游戏,进行说话、识字训练。
1、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得可真棒,秋姑娘可高兴了,她给大家送来了一棵苹果树。呀!满树的苹果又大又红,你们想摘吗?可是,秋姑娘说了,你们要回答出她的问题才能摘。
2、 出示问题:
①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②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③“郊”怎样读?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你会写吗?
④“凉”怎样读?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你会写吗?
四、整体感知,深化主题
1、再读课文。
2、秋天的景色美吗?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一下秋天吗?
(学生思考,发言。)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我选我》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王宁小朋友自己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说明了一个人要自信,要敢于表现自己。
我选我,这是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本身。
对这件事,同学们有个认识过程。大家都愣住了,就说明了这一点。但从教室里响起的一片掌声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王宁此举的认同和拥护。我选我,体现了王宁真心诚意地为同学服务,因而受到大家的拥戴。
结合本课的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节。
4、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人民服务。
这一课时的重点是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体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这节课我准备了课件、课文录音,来增强教学效果。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是揭题质疑。出示课文插图,我设计的导语是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即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副图画,大家想看吗?你知道图上的这位穿红色上衣的小男孩是谁吗?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接着质疑:大家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就纷纷发表意见。
然后让同学们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二是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是让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篇,其次是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最后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加深对生字词的认识,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环节三是指导书写生字。这是教学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说出他记住了哪个生字,他愿意和哪个生字宝宝交朋友,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来提醒大家要注意生字的读音、写法等。在此基础上,我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员.最后让学生描给,临写生字。在学生描红的过程中播放儿童音乐,这样给课堂带来了活跃地气氛。
环节四是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认识了生字后,请数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我要求其它学生认真听,然后给读课文的学生作出评价。在学生反复读文本后,学生说说自己读文本后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板书。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五是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反复读这一自然段,在此基础上,问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
环节六是总结课文。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我将这样总结课文:这篇课文写了王宁小朋友自己选自己做劳动委员,说明了一个人要自信,要敢于表现自己。
环节七是完成练习。出示课件,这一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知识点,让学生学会说一句话,同时让学生知道谁是什么?、什么是谁?这样一个句式。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接下来我将从单元内容,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与重点以及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下的教学建议等几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单元内容
本单元以“童心”为主题,编排了体裁多样的四篇文章”,有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故事,内容富有童心童趣,四篇课文都是第一人称来写的,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但想象的角度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统编教材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线独立编排了习作单元,其中三年级侧重观察和想象,四年级要求把事情写清楚,按顺序写景物,五年级要求写说明性文章,描写人物,六年级要求围绕中心意思写,表达真情实感,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习作单元,而一二年级的写话能力的培养即为三年级习作打基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下来,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教材在四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相关栏目中都对此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
(一)通过对课后习题的梳理中我们也发现,课文的编排上对课后习题的处理上每篇精读课文都安排了两道课后习题,每道课后习题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课后习题的第一个侧重点指向阅读方法,也就是说在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的侧重点在哪里?比如说《彩色的梦》是指导学生如何边读边想象,《枫树上的喜鹊》要求学生进行默读,根据课程标准对低年段学生默读能力的要求,该学段还处于默读的学习、培养阶段,不做太高拔高要求,引导学生在默读时逐步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课后习题第二个侧重点指向写话练习,《彩色的梦》引导学生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到“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再到《枫树上的喜鹊》课后习题中“用上下面的词语编故事”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先说后写,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
(二)除此之外,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模块中,通过学生自主练读,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会仿照例句,用固定词语说句子。“写话”学习模块编排了与习作有关的四幅图,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把小动物们一天的经历写下来,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写话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富有童心,充满幻想和想象,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接触过与想象有关的课文和相关语文要素的学习,第一次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次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从“展开想象”到“想象画面”,二年级学生对于想象是有充分认识的,本单元是“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是在前面已经初步学习的基础上的再深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是学习的重点。
三、单元教学目标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学段学生阅读和写作上的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以及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我将每一个的具体目标制定如下:《彩色的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照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枫树上的喜鹊》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情景展开想象,借助课文句式写话,《沙滩上的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学过的词语编故事,《我是一只小虫子》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学生交流。从刚才的的课程目标可以看出,教学目标要求一篇比一篇高,后一篇课文目标达成是在前一篇课文目标达成基础之上,课文学习和任务编排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四、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下的教学建议
我校以“和合课堂”为抓手,以现代化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希沃白板5为载体,通过“和思先修—合境激趣—合作探究—和融延伸—和美评价”的和合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在这样和融的氛围中得到充分的成长。课下通过微信群,钉钉群下发先修学习单,学习提纲,学生自主完成,达成信息输入、汇总、提炼。利用希沃白板,图片视频相结合,激发求知好奇心,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汇报,锻炼说话写话能力,课后多元评价,例如《沙滩上的通话》学生可通过绘画《沙滩上的通话》、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这个故事等将录制的小视频发送到钉钉班级圈来展示课堂收获,这样既提高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写话、想象的能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聆听。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云房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此外,天空中还有小鸟的欢快飞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教育。
课文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以小鸟的目光来观察空中的景色,符合儿童心态,体现了童话特点。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很受学生喜爱,有利于指导学生在朗读、观察、想象、美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阅读的乐趣和美的熏陶。
二、说目标
根据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描写云房子的各种形状的句子朗读课文,感受天空中云朵千姿百态。
4、了解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观察、爱想象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以读感悟,抓住描写云房子的各种形状的句子,感受天中空云朵的千姿百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情境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因素。给学生创设一个与课文相符的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发展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唤醒学生真挚的情感。依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整堂课设计成学生跟随小鸟飞上蓝天,去欣赏云房子,动手去造云房子的过程,在蓝天上遨游,在白云间穿梭,使文字还原为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玩耍中观察、表达、想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2、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以画深悟,以说练写,做到读与写的结合,语文课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插上翅膀飞向蓝天,动手画自己所希望的云房子,赏一赏,用优美的语言赞一赞。音乐、画面、语言给学生一种愉悦的感受,从而激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指导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朗读。《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朗读,表达了他对课文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尊重学生的感悟,相机点评促使学生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五、说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片。
学生:画纸、黑色画笔,生字卡。
六、说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后学习课文,分为五部分进行。
1、渲染气氛,渐入情境
(1)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云,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云呢?答案就在第一段中,请你读一读,想一想。(伴随轻松愉快的音乐,课件出示“蓝天白云”画面)
(2)这时谁也来凑热闹了?小鸟们说――(学生自由说,抓住“哇,这么多白云!”进行朗读指导,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有不同的读法。)
这一环节通过配乐动画的出示,创造了与课文相通的具体可感的生动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受,得到属于自己的真实感悟。
2、诵读课文,激情升华
(1)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后,同桌互读,互相说说小鸟造了哪些云房子?互相画画。同桌派一名拿着画说说小鸟造了哪些房子。
(2)出示描写五种云房子的词语,学生谈自己喜欢的云房子,抓住机会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允许有不同读法)
(3)你能把这五种有趣、可爱、漂亮的云房子背出来吗?学生看着画面背课文。
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留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读自悟,通过朗读体会云房子的美。在学生朗读感悟的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引导学生用心聆听同伴的朗读,并学会赞美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3、画画说说,积累迁移
(1)小鸟还会造出怎样的云房子呢?下面就请你们也当当可爱的小鸟来造造自己心目中的云房子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起画笔画云房子,向同组小朋友介绍云房子,把云房子贴上黑板。)
画一画,贴一贴,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2)想象说话。(出示:云房子真呀!有的像____,有的像____,还有的像____。按此句式练说自己造的云房子。)
句式迁移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规范的书面语言进入学生的口语,就会自然的同化、改造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4、展开想象,自由朗读
(1)这么多云房子,勤劳的小鸟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哪几段写小鸟开心的心情?跟伙伴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读出快乐的语气。
(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老师发现小朋友们不仅读得好,有的小朋友还能背呢!你行吗?
背诵是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小的激将法,充分利用低年级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促使学生很快记忆、背诵课文。
5、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拿出自己准备的生字卡,组词读读。
(2)与你的生字朋友说说自己的发现(识记字形的方法)。
(3)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共享。
(4)自己练习写好生字。
重视交流过程比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要。分享学习成果,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俗话说,一个苹果两人分,一人一半;一个人智慧众人分享,会变成多个智慧。互相欣赏,这对欣赏者和被欣赏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快乐。
七、说板书
22、云房子
有的像,有的像,
有,有,也有。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骆驼和羊》是人教版第三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谁也不服谁,因而争论不休,最后只好找老牛评理的故事。童话是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教学这类课文,我觉得学生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只要让学生多读,有感情的朗读,就会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理解老牛的话,明白其中的道理是课文的重点;能说出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是课文的难点。
因此,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本课重点是借助汉语拼音,正确的读出“俩、盛、输、跪、模、扒”等字的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理解老牛的话,懂得要正确对待自己和正确对待别人。
二、设计理念:
我觉得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本课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和亲自实践的机会,力求做到生生和作,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设计:
1、 结合课文朗读让学生自己学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感知生字的字音,然后通过检查朗读生字和朗读课文,强化生字读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或动作表演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茂盛”通过看图理解,“大模大样”结合动作理解,“评理”联系上下文理解。
2、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以自读字悟为主线理解课文内容。在备课时我把心思“我怎么让学生主动来学”上,注重课堂的动态形成。我安排了以下三个环节: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精度重点端再精读重点段,突出理解的重点,即老牛的话。学生反复朗读老牛的话,理解骆驼和羊的长处、短处各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再特定的情况下,长处能成为短处,短处也可能成为长处。再通读全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体会里面所包含的哲理。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阶段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就应把“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朗读的乐趣”作为起步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下,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愿望。我这样导入新课:自然界中许多动物,他们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发生矛盾。这一天,骆驼和羊碰到一起,他们就吵起来。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请同学们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作文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教师借助各种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激发主动读书的愿望。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就能主动地获得知识。在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读,激起他们互不服气的心理,分角色朗读,读出双方的不服气。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和学生互相读,激发读的高潮,在有趣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兴趣。
结合插图,教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品读精彩段落。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能够轻而易举读出骆驼吃围墙上的树叶的轻松,但对羊吃围墙上树叶的着急和吃力可能读不准。我引导学生先看图,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看图,之后边读课文边做羊吃树叶的动作,然后在课文中找出羊吃树叶的动词,最后读羊吃树叶的句子。这样,学生朗读时注意“抬”、“扒”、“伸”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就能体现出羊吃树叶的着急和吃力。
四、说板书:
我让学生通过总结课文学习的收获来进行板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9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的主题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脑筋”这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人物的心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满意(画好作品)——着急(弄脏作品)——更满意(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再通过三幅画,理清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更满意”的情感变化。从而形成了“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表演,并在表演中去体会玲玲的“满意”;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拓展,联系生活,重视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节课中,在理解端详一词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在生活中,同学们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否像玲玲一样动脑筋思考,将坏事变成好事呢?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自由交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
四、教学反思
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整个教学过程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不足。如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过于严重,牵引的痕迹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课堂评价语言也比较苍白,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课堂评价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将成为我今后教学工作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后》,本课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中一首优美的叙事诗。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这首诗主要描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景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细细咀嚼、品味,就会感到其中更深遂丰富的内涵。这首诗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在这首诗中,冰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欢乐图。她寓情于景,寓理于境,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了一个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的生动欢快的.艺术境界。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会认绿线中的4个二类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孩子们在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体验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按照老师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体会小哥哥、小妹妹的愉悦心情,读出感情。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表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法,在教学中让识字、理解与想象、朗读、表演互相穿插,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学习氛围,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四、教学分析:
由于本文语言浅显,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还应多读课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就是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读课文。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识字、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1、出示[夏天景色]: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广场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我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以及对课文的一个初步了解。
2、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进行一个简短的小结: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孩子们踩水玩耍的情景,觉得非常有趣,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第二步: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儿歌,自学不认识的字。
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和其他采取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启示,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更适合自己。
2、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给大家讲讲吧!
[操作方式]找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讲给大家听,教师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生词,点同学读,纠正字音,指出要注意的地方。相机点拨,有重点地指导几个比较难认的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想锻炼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步:勇闯三关,朗读课文。
1、勇闯朗读第一关,朗读要求:正确
学生活动:自由参赛朗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读得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朗读,自由的朗读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
[操作方式]学生互评时的标准围绕“准确”展开:读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落字。
2、再闯第二关,朗读要求:流利
喜欢读这首儿歌吗?为什么喜欢呀?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更喜欢了。
屏幕出示儿歌,学生跟着读,老师也跟着读。
[操作方式]一节一节的出现,如果一遍读的不熟练,就再读一遍,第二遍要求大声朗读。
四步:运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1、课文都读熟了,想想都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畅所欲言的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快乐”。
2、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小节,就把这一节好好地读一读吧!
3、在学生读完后,教师和学生重点交流:
(一)首先感受小哥哥玩水的快乐。
1、这时,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请大家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2小节,看看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哥哥”。
2、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这节内容我想让同学们来演一演,要想演的好,就一定得把这节内容读熟,而且,还要想一想可以怎么演?下面我们再好好读几遍,好吗?
3、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上台表演。表演完后,请学生评一评,你觉得他们哪儿演得最有趣?
4、你们能把这种有趣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习读,点学生读,最后男生一齐读。
5、读完后,教师相机采访表演的孩子:“小哥哥,你刚才滑了一跤,觉得怎么样?心里怎么想的?”学生肯定会说玩水玩得非常高兴。
6、这时,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觉得奇怪,滑了一跤的小男孩,一边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一边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再次体验孩子们的快乐。
7、在学生谈完体会后,把2、3小节连起来读,通过表情朗读来体验小哥哥的快乐。
(二)接着再来体会小妹妹的快乐。
1、小哥哥玩得这么开心,大家看(出示课件),小妹妹也不甘示弱,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4小节,其他学生思考:小妹妹在干什么?在想什么?
2、小妹妹在跑的时候,有几个动作写得特别传神,仔细在文中找,你发现了吗?
3、在学生找出动词以后,请同桌两个同学一个人旁白一个人表演小妹妹,学生自由表演完以后,教师请一位学生演一演小妹妹,教师相机采访小妹妹:小妹妹,你一边跑一边在想什么呀?学生肯定会回答:我也想痛痛快快地摔一跤。这时,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小妹妹为什么也想摔一跤呢?
4、你曾经有过小妹妹这样的想法吗?你们能把小妹妹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学生自由读完后,点多个学生读,然后全班女生齐读。
[设计意图]我主要是想通过小组表演,同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五步:朗读第三关,要求:有感情朗读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儿歌。
其他同学评价老师的朗读。
2、学生活动:每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3、附加关:背诵
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设计意图]是学生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第六步:总结全文。
1、现在咱们把课文连起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谁最能读出孩子们的快乐?
2、在学生读完后,进行一个拓展练习:下雨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让学生自由发言:如捉鱼虾,打伞在雨中跑来跑去,看美丽的彩虹等等。
第七步:指导写字。
写字一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一直非常注重对学生写字的指导,希望通过两年的练习,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能写出一手漂亮的铅笔字。因为有了一年级写字的基础,所以在二年级我主要采用的是“半扶半放”的方法。
首先请学生观察一下田字格中的生字,哪个字最难写,最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
学生提出最难写的“劲”、“妹”、“粗”,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的写法,指导学生在书上描红。
第八步:实践作业。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呢?
回家后有声有色的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许他们会有一些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板书设计:
一群孩子
雨后---快乐小哥哥
小妹妹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11
【说教材】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该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课文生动有趣,富有动作性,激发儿童进入角色,动手动口。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仔细观察,起行合理想象。
【说学情】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识知规律,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和言语交际经验。通过情境导读,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教师抓朗读训练时,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自己的主导作用不但发挥在知识的传授中,而且发挥在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上,并采用多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在读中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动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悟意。
【说教学过程】
在学习1—2自然段时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老鹰和小鹰的话多读一读,结合板画,让学生看到小鹰已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引导学生想小鹰这时会怎么想呢。再结合文字“高兴”、“喊”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出来,体会小鹰自以为飞到了大树的上面,飞行的本领就已经学会了,自然地读出它此时的高兴、满足的心情。这时候,老鹰是怎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老鹰不满意。学生通过读,指出“摇摇头”,“还不算”,明白老鹰希望小鹰飞得更高。老师用亲切的语言点出母亲对孩子的爱。鼓励学生读出亲切、和谒的语气。孩子是最喜欢动起来的,通过看板书,从自己编动作到指名学生上台表演,鼓动其他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让这一段的教学“活”起来。这一阶段的教学利用文中重点词,让学生的读读、演演来调动他们全员参与,从动口、动手、动脑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教学中的读、说、演正渗透着学法的指导,为结构相似的三、四自然段的教学作好铺垫。半扶半放引着学生学习第三、四自然段。通过看投影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让学生自己去读三、四自然段,小鹰和老鹰又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读。最后,我设计了“小鹰已经飞了两次,这时它又会怎么想呢?”让学生在众说纷纭中,将自己的想法与小朋友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学习五、六自然段时,教师适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读一读,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疑问是智者的明灯。此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既是文章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学生心中的疑窦。学生读中生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抓住时机,巧设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小鹰第一次学飞,好不容易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翅膀酸酸的,妈妈不满意,它只好再花点力气。”学生加大了动作的力度,终于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好累呀,想要飞得更高,你会怎么做?学生通过表演,悟出“鼓起劲”与“拼命飞”的含义,这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爬上山顶”,“游到对岸”,“爬灯塔”,“跑了好几圈”都会急促地喘气。学生的话语闪烁着个性与创新的光彩,而且还情不自禁地喘起气来。这时,老师巧妙地过渡,指导学生朗读“急促地喘着气”这句话,使感情朗读有了扎实的基础,这里用调动生活经验的手段,使整个课堂沉浸在美育气氛中,读文、体情统一于一体。接着引读第六自然段,最后,为了发散学生思维,设计“孩子,你往上看!老鹰是想告诉小鹰什么?”“小鹰看到比它飞得还要高的鹰会怎么想,怎么做呢?”驱逐学生的想象,达到悟理的目的。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利用板画,让学生看清楚小鹰三次飞行的高度。本课时的设计,意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利用媒体再现情境,渲染气氛,在情境中感情朗读,大胆质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说明
《水乡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1课。本课是一首诗歌,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三小节,分别写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二)学习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识字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写好“荡”、“船”、“飘”、“装”。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水乡美景,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起学生共鸣,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荷花贴画
(四)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两课时
二、说教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奇异的东西所吸引。根据孩子这些年龄特点和教材自身的特点,这一课我主要运用课件及荷花贴画进行辅助教学。在教学中运用闯关游戏、多种形式的朗读等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最后进行迁移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闯关摘荷花的游戏,寓教于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通过学生自读自评、加动作读、师生比赛读、以唱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最后的迁移运用更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四、说教学程序
(一)旧知引路,激趣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觉得似曾相识,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上课伊始,我为学生们描述了江南的美,再让学生背诵学过的《识字1》,勾起学生对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回忆。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诗歌——《水乡歌》。小朋友们请准备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回到那个美丽的地方!
这样的导入,即复习旧知而提出新课题,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愉快的享受。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寓识字教学于玩乐之中。
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池塘边的小青蛙送来了许多荷花,要得到荷花就得答对小青蛙的问题。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为了得到美丽的荷花,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这个闯关游戏中来。
按照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我按顺序出示了带有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带有生字的词条,引导学生开火车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读、当小老师带读,通过多种活泼有趣的读,使学生掌握了生字的读音。
《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根据《课标》要求,我设计了“生字宝宝找朋友”这一游戏,让学生帮助荷花贴画背后的生字部件寻找朋友,组成这一课的生字,并向大家介绍这个生字。这样,在游戏中学生学到了记忆生字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在游戏中还渗透着互相帮助的思想。
最后再让学生跟着课件书空,在课本上描红。做到了《课标》要求的“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三)感情诵读,感悟诗句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一小节来朗读,并让学生间互相评价,重视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的评价。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导”的工作,采用加动作进行朗读、师生比赛读、唱歌促读、师生齐读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阅读,愿意阅读。
此外,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是本篇课文的一大特色。根据《课标》第一学段中对阅读的要求:“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每小节都有的一个相同的句子,即问句,让学生练习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感悟,把握了问句所表达的疑问语气。
(四)迁移运用,综合提高
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在教学的最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海南美丽的风光,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再模仿课文说说“海南什么多?”并动手写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渗透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13
一、本课的设计思路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学生对花木兰有一些了解,但不多。要让学生通过本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悟到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目标,老师作了以下设计:
1、抓住“紧急”、“焦急万分”让学生感悟木兰的尊老爱幼、为国为家。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围绕“花木兰为什么去从军”看图、范读、思考、朗读、感悟。在理解了木兰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拓展“说服了家人”的具体内容,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及插图可得出,家人包括:父亲、母亲、弟弟。他们都不同意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要想说明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那就得先设置一个场景,家人们是怎样阻止的,要根据人物的身份,想象出适合特点的语言,这样,一场劝阻的口语交际就这样开始了。
母亲劝阻时,(木兰回答):妈妈,我从小练功习武,身体强壮,在不怕他们。您就放心吧!
父亲劝阻时,(木兰回答)父亲,您可是咱们家的主心骨,您一定会健康常寿,我去替您从军,说不定还能立下战功呢!
弟弟劝阻说,(木兰回答)弟弟,你在家要好好照顾父亲、母亲,我走了,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你了,你要做个懂事的孩子。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了思维能力。
2、抓住表示动作的重点词感受木兰的威武形象。
抽象的字符是很难让二年级学生感受到木兰的英勇形象,在教学中,老师凭借多媒体播放可视、可听的形象画面,带给学生视听感官上的冲击,激起学生无限的思想情感和想象,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人物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渐渐丰满起来,学生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最后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
3、结合插图、角色想象,体会人们对木兰的钦佩之情。
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仍以课文插图引路,结合“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将士,会对木兰说什么?”(将士:怎么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个女的?我们竟然没发现!)体会人们的惊讶和对木兰的钦佩之情。
这样,通过在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本课的不足
这节的紧凑度还不够,老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这个教学环节还可以紧凑些,不要让学生讲得太多了,应该在读中悟。还有第二自然段教学中,老师提的一个问题:“木兰是个女子,她要不要去从军呢?”学生回答的范围太广了,而且会乱,就没办法把第二自然段的前半部分讲到位。以后还学会再适当的加快些节奏。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14
【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说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
(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
(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小池》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题的研究思路、新课标的精神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字义。
2、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默写古诗,既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3、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词。
难点: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默写古诗。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意义;并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2)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3)运用纵横,默写古诗
(4)归纳总结,补充拓展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11-02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2-28
小学二年级语文《程门立雪》说课稿12-20
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01-12
人教版小学语文《桥》说课稿12-23
苏教版小学语文《绝句》说课稿11-30
小学语文热门课程说课稿11-03
小学语文完整的说课稿11-03
小学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说课稿12-17
小学语文《咏柳》说课稿及资料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