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说课稿 我爱这土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在座的前辈进行交流。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位于语文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一下我的教学设想。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首诗歌,关于诗歌课标有如下要求
1、课标理念: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单元要求: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特点:以巧妙的抒情方式和富有深刻含义的语言抒发诗中强烈的爱国情感。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新课改的理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把握巧妙的抒情方式。
3、通过朗读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4、体味诗中强烈的爱国情感。
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从而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4、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水平
本诗是初中生接触的第一首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文体知识了解不多,对诗歌的欣赏能力还不高。同时本诗的写作年代距今较远,今天的学生很难理解诗人那种特殊情感。
(2)教师课前预判
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主题,指导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5、说重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6、说难点
结合本诗写作背景,把握诗歌的形象,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根据新课标对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依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上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二、说教法
关于教法,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所以我认为教师应当选择适当的教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作者的情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于是我选择的教法是:
1、诵读法
2、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同时新课标也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于是我为学生设计以下学习方法:
1、朗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欣赏感悟法
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方面的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参照教学重、难点,我将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播放日军侵华的片断。
同学们,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不爱自己的土地,当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们土地的时候,诗人艾青拿起笔来投身抗战的洪流,写下了《我爱这土地》一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歌,感受诗人艾青的拳拳爱国之情。
这里用音像资料,以强烈的视听效果,渲染气氛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形象感受本诗的写作背景。
二、资料助读
我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作者和背景资料,这样做是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交流后,我用多媒体打出了作者和背景的重要资料,让学生加深印象,有助于学生尽快理解诗歌。
本诗是初中生接触的第一首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文体知识了解不多,因此我介绍了现代诗歌的有关知识。
现代诗
又称"新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诗歌阅读方法:一朗读,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二感知,看标题,找主旨句,不忘背景
三品味,析形象,品语言,悟内涵
本堂课我就以这三个步骤指导学生欣赏本诗,让学生学会阅读欣赏诗歌的方法。
第三环节:我首先进行了朗读指导
幻:朗读指导一读,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1、阅读书后《诗歌的节奏》,指导学生把握诗歌节奏的规律。
节奏:有规律的停顿
重读:能鲜明表达诗人情感的`词
感情:
2、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重音,试着说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节奏:有规律的停顿
重读:能鲜明表达诗人情感的词
感情:悲怆、深沉
3、学生自荐朗读诗歌,让学生点评。
4、这首诗歌的节奏和重音不易把握,特别是这几句要重点指导:
重读:能鲜明表达诗人情感的词因此,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意象应重读。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接下来,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第四环节整体感知,把握感情
诗歌阅读方法
二感知,看标题,找主旨句,不忘背景
让学生默读诗歌,看标题,勾画出最能表现诗人感情的句子也就是本诗的主旨句,结合背景,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指导学生方法后学生会很快找到主旨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五环节:研习诗歌,欣赏品味
三品味,析形象,品语言,悟内涵
结合本诗的特点,我采用了点拨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析形象,品语言,悟内涵。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是怎样抒发爱国情感的。
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1、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板书;鸟
我
(引导学生了解本诗的艺术特色;巧妙的抒情方式,即把我比作一只生死眷恋土地的鸟,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2、诗中的鸟儿,歌唱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深刻含义?板书歌唱土地
(意象就是作者诗中借助抒发情感的形象,我为什么没有直接问意象呢,因为七年级学生很难理解什么叫意象,这时我让一名学生扮演小鸟有有感情朗读,找歌唱的事物,学生会很快地找到这首诗抒发情感的形象即土地、河流、风、黎明,这样下一步分析意象的象征含义就水到渠成了。
我让学生看书后练习一有关象征知识,由于象征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又初次接触,我先举出生活中有象征意义的实例来点拨学生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加深理解。
蜡烛-——奉献精神
莲花——高洁
同学还可以说出蜜蜂老黄牛春蚕松树等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去探讨本诗形象蕴含的象征意义。
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本诗中这些事物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象征意义。这时我板书了土地的象征意义,这也是本诗所抒发的感情。
我用化深奥为浅显的方式,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幻:意象
象征含义
土地、
河流、
风、
黎明
4、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品味,析形象,品语言,悟内涵
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要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本课的语言凝练含蓄富有感情,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并朗读感受最深的语言,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可能会找出嘶哑、悲愤、激怒、深沉等词语
我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背景来品析这些词语是怎样表达作者的的爱国情感的。
如果学生回答不明确,我会以嘶哑为例来点拨,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嘶哑”表达出“鸟儿”歌唱不已,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不会停止对祖国的爱的表达。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
最后请学生小结本诗的写作特点
1、意象内涵丰富
2、抒情方式巧妙
第六环节: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结合书后附文,与课文比较二者抒发感情的异同。
学生朗读,小组讨论交流。
1、用刚学过的欣赏诗歌的方法,进行能力迁移,让学生初步把握《中国的土地》抒发的思想感情,
2、通过多角度比较两篇诗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同样
的意象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抒发不同的情感。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提高诗歌阅读能力。
第七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再次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回味本诗蕴含的爱国情感。
最后我在《黄河大合唱》的背景音乐中,(打画面;抗战——抗战——奥运北京喜)
我充满激情地结束本文:同学们,艾青这首诗唤起了我们的民族情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也许我们今后再也不会面临诗人所面临的民族苦难了,但那种民族的忧患意识,民族的自豪感,振兴民族的希望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同学们,展现民族精神的奥运会即将举行,假如你是一只鸟,联
系即将举行的奥运会,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课文写一首诗。目的是练习仿写,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导!
谢谢大家
附1: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象征含义象征意象
祖国大地土地
反抗精神河流
风
解放区黎明
设计意图:内容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既体现了课文重点内容,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附2:教后反思:
教授这堂《我爱这土地》,感受颇多。
一是让初涉诗歌的七年级学生,了解并运用了有关诗歌的基本知识。作为工具性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在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学会阅读名篇佳作的方法。本课就以《我爱这土地》一文为例,让学生了解并运用了阅读诗歌的方法。
(一)朗读,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二)感知,看标题,找主旨句,不忘背景
(三)品味,析形象,品语言,悟内涵
二是让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在朗诵环节中,在反复听读、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阅读诗歌节奏和重音的方法,更在朗读中,体会到了诗歌字里行间所散发出来浓郁的诗歌氛围,感受以了在短短的几行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一腔浓浓的爱国热忱。这是一般文学体裁所无法比拟的。
三、在课堂教学中参透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这意味着“人文精神”将会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标准》在字里行间有意突出了“人文”一词,给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
何为“人文精神”?通过学习《标准》,我认为语文课中的“人文精神”,是教材中那闪烁着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是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人格、权力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我爱这土地》中所洋溢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可以说就是一种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发展人,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在本节课中尊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这也是语文课堂中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这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逐步的渗透人文精神,把这作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强调学生的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培养学生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说课稿 我爱这土地】相关文章:
1.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4.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5.我爱这土地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