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2021-09-26 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这次执教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首先,我想说明一下我的想法:对于选读课文的处理,我有两种方法——一是将课文安排在相应的单元主体课文学习之后,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来学习。二是作为期末复习的阅读训练来学习。前者,通常是结合主体课文的语言特点或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比较着学习,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为阅读训练材料的学习,我通常让学生自己在读课文前,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或兴趣提二到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今天,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在第六主题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是写景文、口语交际和习作的也是写景文,而本课无论从语言特点,还是表达方法上,都是孩子们模仿写作的范本。

  下面,我就简单地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环节和说教学反思,来阐述我的设计与想法。

  说教材:

  《五花山》是我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这是一篇写景文章,文章描写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季不同的颜色变化,语言优美,适宜学生积累、适宜学生在品读优美语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受五花山那五彩斑斓的美,从而让学生心中升起对美的喜爱与向往。

  三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学习目标是:“初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开始学习略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词句、精彩片段”“乐于与别人交流读后感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

  2、读懂课文的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五花山的美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结合自身语言积累,发挥想象进行小练笔:写一写五花山冬天的景色。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五花山的美丽。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小练笔。

  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说教法、学法:

  写景文章重在品味语言美,体验自然美,教师富有启发性、韵味性的引导可谓是整堂课的生命线。我设计的教法:变序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学法有:以读为主,听、说、读、写相结合。

  即聚焦关键词朗读品悟、读好关键词,想象朗读,借助关键词,积累语言,最后,在朗读积累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表达。

  说教学环节:

  一、游戏导入走近五花山

  通过填数字、填颜色词、填形容词、填动词等完成成语填空:()山()水,以“游山玩水”引出五花山。

  二、初读课文走进五花山

  1、激励学生带着质疑自主读文,理清文络。

  2、利用质疑,变序教学。具体方法是:引读课文,了解得名原因;抓关键词,体会“五颜六色”。

  三、抓重点段赏读五花山

  此环节设计以下落点,并通过多元朗读、配画美读等方法实施教学:

  落点一:聚焦“五颜六色”,欣赏五花山。第一步是默读课文,寻找中心句;第二步借助中心句,反复引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表达美,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落点二:聚焦春夏“绿”,欣赏五花山。这一落点的实施,主要运用对比读法、配画美读法。

  四、妙笔生花描写五花山

  通过展示五花山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积累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先说后写,进行小练笔,写写五花山冬天的景象。

  说教学反思:

  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虽然力争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都能得到相应训练,但还是疏漏不少:

  1、说的训练不够。在第四自然段的朗读品悟中,分号作用的复习与“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的说话训练还是被忘掉。

  2、读的层面不够。尽管努力关注全面,还是受时间的限制,没能给更多的孩子展示读的机会。

  3、教学预设不够。由于课前对学情的估计不足,在有的朗读感悟环节时间,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所以时间有所拖延。导致最后,原本预设可以有一到两名学生的练笔能当堂展示而未果。抑或是,原本就该把小练笔直接安排在课后练习当中。

  总之,诸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说教材简析:

  《走马灯的奥秘》是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的是茅以升小时候对家里的两盏走马灯发生兴趣,自己动脑动手弄懂走马灯为什么会转和怎样转得快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茅以升爷爷少年时就很会观察,并且喜欢在观察中思考、探求科学的道理。

  说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宵、盏、悬、旋、蜡、烛、串、幼;要求会写的字有:奥、秘、形、堂、引、转、旋、插、蜡、烛、投、串、幼。

  说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说教学难点:

  对走马灯的构造及原理有一定的认识。

  说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在导入新课时,我借助轻松谈话、形象、生动的课件,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3、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本堂的教学中,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一)元宵夜看花灯是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呢?今天老师也带大家看看花灯!(出示幻灯片)谁能说说你刚才看见了什么?

  (二)刚才同学们都说有走马灯,那走马灯到底是一盏什么样的灯会这么神奇,这么惹人喜爱呢?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走马灯很感兴趣,有一个人对走马灯也很感兴趣,简直入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本课的主人公——茅以升。(出示图片,介绍茅以升)

  设计意图:兴趣能够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最好状态。通过提问,图片交流,使学生进入学习意境,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有的同学说这不就是一盏普普通通的灯吗?对!就是这样一盏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对少年时代的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通过他的表现我们将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课文《走马灯的奥秘》。(板书:走马灯的奥秘)

  (一)检测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

  (二)指名读生字。

  (三)齐读。

  (四)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元宵节的时间是?

  2、走马灯的样子是什么?

  3、茅以升入迷地看着走马灯,他提出了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解疑合探。

  1、谁能说说走马灯悬挂的位置是哪里?

  2、课文在介绍走马灯的位置时用了这两个词语(“悬”和“挂”)。你知道“悬”和“挂”的意思吗?它们有哪些不同呢?(出示幻灯片)悬:吊在空中,挂在天花板,没有碰到四周。挂: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物体附着在高处或连到另一个物体上。(利用教室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悬和挂的不同。)如:教室中间悬着的吊扇和教室四壁的壁扇等。

  3、说说走马灯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出示幻灯片)

  (二)茅以升如此清楚走马灯的构造,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1、指名回答。(出示幻灯片)

  2、哪几个词语可以感受出茅以升观察的很认真呢?(板书1善于观察:仰 目不转睛 盯)

  3、理解“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体会盯着”一词的好处。(表现了茅以升观察得非常专心)

  4、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茅以升的认真观察。过渡:茅以升小时候不但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还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呢?

  (三)仔细读读课文,茅以升入迷地看着走马灯,提出了哪些问题?

  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提问。

  2、幻灯片出示。

  3、从刚刚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茅以升不光爱观察,还爱什么呢?(板书2:勤于思考:问 又提问)

  (四)茅以升只是提出这几个问题而已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一连串”“争着”“挤”等词语写出了茅以升想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的迫切心情,也说明了茅以升很会动脑筋,提出的问题很多。

  (五)在“怎么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慢呢?”中省略号表示什么?体会此处省略号的用法。

  (六)茅以升发现问题后是怎样做的?找出本段描写茅以升的动词。(出示幻灯片)从这些动词中,你又觉得茅以升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3:勇于探索取 吹 又拿 点燃)

  小结:茅以升真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呀!

  (七)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茅以升为什么会特别高兴呢?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设计意图:

  《少年王勃》是国标本第六册的一篇人物故事。课文报告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课文的第三、四天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表现了王勃的文思迅速与才气横溢。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让我们的每一堂课更真实、更踏实、更有用是我们当前语文课所最求的目的,因此我在计划本堂课的教学时,从教学目的的有用性、教学要领的有用性和教学布局的有用性三方面来确保讲堂教学的有用性,在教学中我计划了以下关键: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美”

  在复习检查词语后,我直奔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这一段写了江上迷人的秋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教学更为扎实、更为有效,在学习这段时,我没有做过多的分析与指导,我尽量创设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机会,我们都知道,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加深感悟,升华情感,深入体验,积累内化。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反复朗读感悟,如:抓住“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壮美,在朗读时还与旧知作比较,读读第2课中的有关句子,能够通过与前知的呼应加深形象;抓住“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感悟秋之宁静、秋之深远,在我和学生共同创设的这种情感氛围中,学生会用心地去读,自然而然达到了吟背的境界。其实,读好这段话,也为下文学诗句作好铺垫。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

  在熟读成诵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我适时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学生把这一诗句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对照读,自己体会读懂了什么?由于对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对诗句的理解没作过多的分析,学生能自己读懂了,在读懂的同时,体会到了诗句的凝练。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好诗句,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扣词扣句,体会王勃的“奇”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奇”的词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等,我抓住这些词一遍遍地朗读、一次次地体会,学生通过与文本、作者、教师的对话,解读出文本的意义,即王勃的奇。同时与第二自然段其他客人的表现进行对比,从侧面更加感悟出王勃的奇。在学生读第四自然最后一句时,我抓住都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以及说的话进行演读,在演读中感悟出王勃的奇!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王勃才华横溢,我设计了一个练说题:假如你是都督邀请的其中的一位客人,你会怎么做?怎么说?为了让学生说得充分,我不但提供了句式,还提供了一些表现王勃“奇”的成语,这些成语很多是练习3中的,通过想象练说,学生不但会运用这些成语,提高了说话能力,而且被王勃的“奇”深深地折服,使王勃的“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四、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在竣事新课时,我保举学生读一读王勃写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目标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感悟王勃确实是个奇才!诗写得那么好。二是让学生用本日所学的要领积聚运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后,部署了两项作业题,第一题是课文后训练1的内容,使课后作业真正落到实处,第二题保举读少年奇才的故事,为学生读课外书指明偏向,造就他们的阅读兴趣。

  最后我想说的是:计划的有用,讲堂实行的有用,课后牢固的有用才是我们语文教学有用性的保障。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还需要老师们因材施教。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1、以点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金吉娅那一颗金子般的心灵。

  2、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设计理念: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5、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五、教学流程:

  (一)收集课外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同时教师在黑板画一棵圣诞树。然后引导学生从预习中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教师在圣诞树上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洋娃娃、笑脸、棒棒糖”。用小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接着引出课题,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并请他们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以后发现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人物情感。 请同学们读课文,发现妈妈心情变化。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自己或小组合作体会: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谁?他们的心情各是怎样的?

  2、小组内部交流,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3、组长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兄弟姐妹的心情(高兴)。

  (2)汇报表现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怀疑—感动、高兴)。

  (3)学生体会那个收到礼物的小女孩的心情,自己以小女孩的身份向金吉娅说自己想要说的话。

  教师相机进行词句训练(重点理解“沉默不语”和“兴高采烈”)和朗读指导。

  (四)品读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图和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文,同时辅助说一说,演一演,找一找,议一议,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1、看课文插图,想象金吉娅和援助中心的阿姨会说些什么,同桌的伙伴一起说一说。

  2、品读金吉娅的话。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金吉娅说的话,再用心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再读金吉娅的话,边读边想,哪些地方使自己感动,同桌的学习伙伴一起交流。接着全班交流阅读感受,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让学生再次看图,想想自己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4、通过体会“紧紧地拥抱”和朗读最后一段,感受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爱心高兴、激动的心情。

  5、理解“如愿以偿”

  (五)想象写话,拓展升华情感。

  1、小女孩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想给金吉亚姐姐写几句心里话,你能帮助她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象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a、播放音乐,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他们都是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拓展活动、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课,19《蚂蚁》20《他们都是鸟》21《猫和兔》22《多样的动物》。生命世界是儿童怀有浓厚兴趣的神秘世界,花草树木,虫鸟鱼兽,随同着他们的童年生活。儿童对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发生神秘感,而科学课则要使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从对生命现象和事物外表的认识逐步发展到对生命实质的认识。通过学习同学对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更多体验,可以更好地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做准备。《他们都是鸟》一课,借助对常见鸟的观察,归纳鸟类的一起特征;是由同类动物中的不同动物个体开始,由个别特征到一般特征构建的,结构清晰。用情景、问题、观察、研究等环节连接在一起,落实了探究目标的基本要素。另外,教材还采用前易后难的出现方式,内含了启发同学运用迁移的理念进行迁移学习方式的构建。

  课程规范中明确要求:“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理解生命的实质。形成一些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点。”依照这个思路以同学对常见动物已有的认识为基础,让同学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收获的乐趣。设计了用眼睛去观察动物的特征、认识周围常见的小动物、了解各种不同动物的特征以和特殊的哺乳动物和鸟,掌握鸟类的基本特征。前后照应为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复杂关系,拓展对生命实质的认识,对生物进化的理解,对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等问题的探究奠定基础。

  本课分析:鸟是人类的朋友,为了能与它们和谐相处,就必需科学地认识他们。同时通过对鸟的探究,能够进一步培养同学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使同学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渗透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本课三维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鸟的一起特征。

  2、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

  3、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知道鸟的一起特征。

  重点难点: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鸟的一起特征。

  准备:1、课件:视频图片。2、鸟类标本。

  二 教学方法:

  科学课程以培养小同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议让同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发展他们对科学实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战略。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观察——探究——研讨——拓展---制作”的教学方法。

  探究过程是知道同学自主探究,自身发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采用的方法,方式要围绕同学的探究来做,让同学多方面发展,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 学法指导:

  《课标》中明确提出“科学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同学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说明探究不只是教学方式,还意味着探究是同学主要的学习方式。根据《科学课标》的要求和本课特点,主要以同学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同学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协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四 教学过程:

  根据同学特点,结合教材。本课我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导入——观察——探究——研讨交流——制作——拓展。下面我就着6个环节来说说我的设计思路。

  1、导入:出示视频,各种各样的鸟,让同学整体感知鸟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这样可以用直观的方法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为下面的观察探究打下基础,同时感知认识动物的乐趣。

  2、观察探究:让我们一起观察鸟的标本,看一看鸟类有那些一起特点?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可以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或把蚂蚁放到昆虫盒进行观察。同学开始观察,老师提示同学观察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鸟进行观察?使同学观察更有针对性,并让同学和时记录观察结果。为确保归纳的科学性,表格中的空白局部应尽可能多一些,启发同学观察更多的鸟,为归纳做准备。在观察的基础上,提示同学依照归纳蚂蚁特征的方法归纳鸟的一起特征:身体外表有羽毛的卵生动物,一般都是鸟。

  3、认识各种各样的鸟。出示课件。展示了许多鸟,其目的第一是让同学认识更多种类的鸟;第二是提示同学,通过对不同种类的鸟的观察,认识他们的特征,为归纳鸟的一起特征做准备。并在做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进而归纳鸟的一起特征。

  五、维护鸟类活动:

  出示被人类破坏的鸟窝,和鸟类现在住的地方(走廊的顶灯里面)。鸟类捕获害虫等等。问同学: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引入维护鸟类教育。目的是让同学意思到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与鸟类和谐相处。在让小组讨论:你们准备怎么维护鸟类。目的是让让同学知道鸟是自然界的一员,他们有自身的自由,我们应该把自由还给他们,协助他们找到适合自身生存的生活空间。现在鸟类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居住的环境受到了破坏,要留住我们的朋友,首先要从维护他们的栖息环境入手。人和动物一样都是自然界的一员,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另外,书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资料卡,目的是丰富和加深同学对维护我国鸟类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了解目前存在的破坏鸟类资源的问题和我国在拯救维护鸟类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采取的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升同学自觉保护鸟类的意识。

  六、拓展活动:在家可以饲养小鸡、鸽子、小鸭等,认真观察他们,看还能观察到你在课堂上没有学习到的东西。这样可以让同学在课下学到很多知识,比方可以知道它们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等等,丰富对鸟类的认识。

  七评价:在这节结束时我设计了一项自我评价的内容,这样是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主要评价形式,培养同学能够正确评价自身认识自我发展,这也是科学素养的内容。

  以上是我对《他们都是鸟》一课的教学设想,整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以同学主动探究为主进行,体现了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雪儿》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我”为受伤的雪儿疗伤并且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飞上蓝天的事情,表现了我对鸟类的爱护,也流露了我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腿跌伤在家,向往到外面去活动。第二,三自然段写我照料受伤的小白鸽并且希望它快点好起来。第四,五自然段写白鸽展开双翅飞上蓝天,我的心情十分快慰。

  本文以我与白鸽的相伴到别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爸爸捡回一只受伤的小白鸽,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了悲伤。小白鸽的狼狈与哀伤让我一下子产生了怜悯之情。相似的遭遇,相似的期盼,使得我似乎理解雪儿的心思,天天和它看蓝天白云,盼望雪儿早日康复,早日重返蓝天。爸爸的介绍让我懂得雪儿是蓝天信使,我让雪儿重返蓝天的愿望更迫切了。终于,雪儿展翅飞上了蓝天。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尽管多日相处结下深厚的友谊,我对雪儿有很多眷恋与不舍,但看到雪儿终于返回蓝天,我十分快慰。在我的眼里,雪儿翱翔于蓝天的样子是那么美丽。我的感情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发展而变化,纯真的感情,善良的心灵真挚动人。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我拟定一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认识不写。

  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感悟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关键词句的品味,朗读等品味我和雪儿之前的深情,发挥想象,想象我和雪儿之间在分别时的话,体会我们的深情。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让学生对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

  在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思路,脉络要清楚。

  然后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语。完成描红习字测,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1.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三组词语,这三组词语之间都有规律,指名学生起来读词语,从内容上熟悉,从内容上导入跟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让学生在总体上有个印象。

  2.出示关于雪儿的照片,让学生在图片层次了解雪儿,引入雪儿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蓝天信使,然后通过抓住重点词语,“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能够飞越千山万水,蓝天信使”体会雪儿的品格,并且这里发挥想象,雪儿会遇到哪些困难,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接着让学生 试着用“我是一只信鸽,我.......我......”这样的句式来说话。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从图片和文字内容层面了解了雪儿,感知这一形象。

  3.通过对雪儿来我家之前和来我家之后对比,凸显我和这只信鸽的相似之处,让学生体会我对它的怜悯同情之情。然后让学生试着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我和爸爸是怎么对待雪儿的,通过抓住敷了药,取名,洗澡等体会我和爸爸对它的爱心关心,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体会感悟这种感情。接着向学生提问,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我和爸爸对雪儿关心,爱心。师生交流总结为两点:1 我对雪儿说把自己的家当成是它的家。2 我天天和雪儿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从这里两处体会我和爸爸对雪儿的关心爱心,这里还可以启发学生我和雪儿在看蓝天时分别会想写什么?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然后通过指导朗读来感悟我对雪儿的关心和爱心,和雪儿之间的深情。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先打出幻灯片1)

  大家好。我是安达市第六中学语文教师范伟华,说课的题目是《松鼠》。

  (打出幻灯片2)爱默生说:“思想是行动的种子。”有怎样的教学思想就有怎样的教学实践。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科学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位居单元之首,是教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起提纲挈领的作用。(着眼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心理特点,把握教材,运用教材, 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整体感知、阅读赏析,掌握抓住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观察所得。前者为教学重点,后者为教学难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简单说明文的能力,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观察所得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树立科学求实的价值观。

  二. 说学法与教法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作者思有路,缘路识斯真。”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结合教学目标,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1. 说学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先整体感知--再阅读赏析--后迁移训练。阅读赏析环节,我采用导读引路法,重点赏析第二段,导读点拨第三段,放手自学四、五段,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即学习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为了分散难点,每一段文字的阅读,都辅之相应内容的幻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观察到内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细致观察是准确说明事物的基础,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揭示被说明事物特征的关键所在。

  2.说教法:

  由讲读到导读再到自学,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帮助老师改错误,动手帮助小松鼠搭窝,编写小松鼠儿歌等教学过程和方法。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十多幅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幻灯片,放映松鼠的录像,迁移训练中放映长颈鹿的录像,这样更有助于生动,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有助于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程序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这样一首儿歌,“小白兔,白又

  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这首儿歌从兔子的外形、习性等方面进行描述,语言生动、形象。你想学习这种抓住特征描述事的方法吗?

  根据初一学生的活泼,喜欢新奇事物的特点,采用儿歌导入法。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后面编写小松鼠的儿歌作铺垫。)

  2.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

  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从小受教会

  教育,爱好自然科学。用40年时间著成36卷《自然史》。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2课《槐乡五月》。

  课文以生动优美的笔调描绘了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生动地展现了槐乡孩子纯真可爱、热情好客的特点。文中长短句的交错,叠词、拟声词的恰当运用,使文章琅琅上口,字里行间充满着生活情趣。

  课文语句优美,对我任教班级的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语句中蕴涵的意境,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文中所描写的槐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课文10个生字,认识绿线内10个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槐乡五月优美的景色,体会槐乡孩子纯朴可爱、天真烂漫的特 点,培养审美情趣。

  我设想通过两课时与学生共同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打算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首先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正音“浸和襟”、“醇和陈”,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熏醉、大大咧咧”等词语,比如“熏醉”这个词,根据我以往的经验,学生对这个词的意思很难有真切的体会,因此,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读前面的有关词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感悟到槐花香味的浓烈,令人陶醉,同时,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初步感知槐乡花的美,槐乡孩子的可爱。

  以上是我对第一课时的简要设想,下面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思路。

  第二课时,我主要采用3个环节进行教学,1、品味探究,体会槐花之美;2、入境体验,领悟槐乡孩子的内在美;3、拓展延伸,内化表达槐乡美。

  一、品味探究,体会槐花之美

  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已初步感受了槐乡优美的景色。第二课时,上课伊始,我播放多媒体课件,呈现五月槐花盛开的美景,(图景由远到近,由全景到特写)然后请学生谈谈看到的景象,接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四人一组讨论,你认为槐花美在哪里,讨论后进行集体交流。在交流中,孩子会谈到多种感受。比如,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我是从“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中的“白茫茫”感受到槐花的美丽的。也有的学生可能说:“我是从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句话体会到的,当学生说到这句话的时侯,我首先表扬学生会读书,找得好,接着鼓励学生继续细细地读课文,找找有关表示槐花动态的词,引导学生想象“槐花抱在一起是怎样的情景,槐花挂满枝头有时怎样的情景呢?”之后,我又播放课件,展示槐花像玉雕的圆球,进一步帮助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槐花的美;接着通过感情朗读再现情景,增强感悟。

  就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捕捉语文信息,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接着,我以“槐花开满了各个地方,你闻到香味了吗?”为过渡,引导学生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读后请学生以“我闻到了槐花的香味,因为———”开头练习说话,如:“我闻到了槐花的香味,因为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我闻到了槐花的香味,因为桌上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春香、浓香……”这样结合具体的语词,通过学生创造性的表达,再配以师生合作赏读使学生充分感受槐花遍地、槐香飘散的令人神往的美景。

  二、入境体验,领悟槐乡孩子的内在美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的知觉、情感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我与学生轻松谈话:“假如你来到槐乡,你会看到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你觉得最有意思的镜头来说说”,然后请学生自由品味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同桌先进行交流,我在学生中间巡回指导,作适当点拨,再组织集体交流。这里我主要引导学生进入槐乡,去体会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感受槐乡孩子天真烂漫、充满情趣的童年生活。比如,有的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说:“我来到了槐乡,看到了一位小朋友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我就抓住“熏醉”这个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槐花的浓烈香味,同时结合“傻乎乎、卧”这些词,引导学生品读、想象、表演,体会槐乡孩子天真可爱、充满情趣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感情朗读再现情景,加深体验。当然,针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其他语句都表现了槐乡孩子纯真可爱的特点,(板书:纯朴可爱)学生可能还会说:“我来到了槐乡,好客的槐乡孩子会把我拉到家中,请我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

  “我来到了槐乡,看到槐乡孩子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槐花……”等等。

  在学生思维火花不断碰撞的过程中,我引读课文最后一段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拓展延伸,内化表达槐乡美

  当孩子们对槐乡美景流连忘返,为槐乡风情所陶醉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策划一个槐花节,鼓励学生写写邀请函,设计广告词会欢迎标语,也可以介绍槐乡风情等等,这样,巩固和提升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语文能力。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意义所在,也是新课程理念的突出体现。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初步的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不断的调整和改动,不足之处,恳请评为老师批评指导。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开启》讲述了一位妇女在一列南下的火车上,用巧妙的方法教会了一个不知如何开启易拉罐的农村青年的故事。这位妇女用自己的细心与善良维护了这位男青年的自尊心,令男青年至今感动不已。本文故事虽小,但情深意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有了大量的识字量,已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掌握了识字的方法。但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识字教学要与低年级有所区别,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加强形近字的辨析,读准音近字、多音字。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应逐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关注、思维的训练以及朗读的训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识字上。生字的学习主要是以自主识字为主。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所创设的情境。而在这一点上,教师要设定能引领全文的问题,或部分关键词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1、在阅读中认识8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并积累词语若干。

  本文的生字并不难学难记,本课需在阅读中认识生字“倚、厢、奢、侈、饮、罐、颠、嘭”8个生字,其中“倚、厢、侈、饮”4个字的字形结构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可放手让学生学习识记。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如“罐”字的笔画较多,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会了不少方法,本课主要采用了在课文所提供的语言环境中自然理解的方法。

  目标二: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这位妇女的方法巧妙在哪里?”等句子的含义。

  朗读应贯穿全文教学。让学生通过自读初步感知课文,男女生分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眼读课文。在交流品读中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以读促感,以感促读,在朗读中促进学生感悟、体验语言文字,积累语言素材。

  本课教学应紧扣语言文字设计各教学环节,运用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词品句,在反复的朗读中体验、感悟,养成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的良好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能力。

【实用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九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语文说课稿集合五篇

2.【实用】语文说课稿集合9篇

3.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4.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5.实用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七篇

6.【实用】小学语文说课稿集合九篇

7.【实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8.实用的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下一篇:三年级语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