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教材说明: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1课《回声》。主要讲一只小青蛙的叫声引来了另一只“小青蛙”,还调皮地学他说话。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声波做比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声的道理。这篇科学童话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物理现象——;回声,捧读本文,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增加了学生对大自然现象了解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有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关键:
熟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板书课题)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那么回声到底是什么声音?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读了课文后就能知道了。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好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然后指名读,随时纠正错字。
2、检查认字情况。(课件演示)
呱呱哩一圈圈波纹碰到返回来
(1)带拼音读词语,重点强调“哩”和“波”的读音,“哩”是语气词,读轻声,“波”的韵母是ō,不要读成ē。
(2)去掉拼音读词语,注意带点的字。
(3)去掉熟字读生字。
(4)交流识记方法。
(5)用生字组词。
(识字教学本节课的重点之一,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脑课件的演示,注意生字的音形义教学,突出了教学重点,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三、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看书上的图边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看屏幕,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像什么?文中的那一段描写了这座小桥的样子?(第一自然段)请你读一读这一段。(通过这样的设计,对学生进行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桥洞下的小青蛙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小青蛙的心情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是怎么说的呢?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呢?我们来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1)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听到的?读这一段应该用怎样的语气?(高兴、欢快)谁来读一读这一段?
(2)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感到怎样?(奇怪)
此时的小青蛙也和你一样。谁来读第三自然段?小青蛙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奇怪)
妈妈的话呢?(亲切)
4、面对小青蛙提出的问题,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看屏幕说一说。朗读第四段,找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跳、捡、扔)
青蛙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1)学生边读边把妈妈说的话划出来。
屏幕出示妈妈的话,找学生读一读。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它的话应该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2)读了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碰
波纹 ))))))))))) 河岸
荡回来
碰
叫声)))))))))))石壁
(回声)返回来
(4)让学生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小青蛙明白了什么,心情怎样?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它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稍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
教师板书:回声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回声,这一部分的内容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各种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多读中悟情。同时抓住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等,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顽皮的小青蛙明白了这件事之后,又去干什么呢?齐读最后一段。
6、分角色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味欣赏。
1.你学了课文,懂得了什么?
2.说说还在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设计:
31、回声
碰
波纹 ))))))))))) 河岸
荡回来
碰
叫声)))))))))))石壁
(回声)返回来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说一段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清,一段话的先后顺序,按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情况是本问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我利用笔记本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流程。
1、图片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我用主人公小马的图片来提问,让学生马上进入角色。
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里我安排了一次听课文录音,“听说读写”最首要的是听,学生学会听是非常重要的。边听边思考:故事里都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听完之后和同桌讨论。在这里安排讨论是因为问题较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农村的学生较少用到讨论,还不太习惯这种学习方法,所以简单的问题他们比较会发表想法。
在讨论结束后,我安排他们自由读课文,朗读时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几次来到河边?小马过去了吗?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知道故事情节。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几次来到河边。接着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第一自然段主要训练用用“什么地方”“住着”“谁”说一句话。第二自然段主要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来朗读小马的话。三至五自然段对话较多,我注意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去读不同“人物”的话。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课件展示事物,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第七段主要是小马与老马之间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觉,。第八段主要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在细读课文时,我主要用不同朗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等。
4、课堂小结,突出主题。
四、说板书。
略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采蘑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20课的内容。这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引人思考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灰兔和白兔一起去采蘑菇。太阳快下山时,白兔的篮子渐渐满了,而灰兔的篮子还是空空的。原来灰兔放弃了那不起眼的小蘑菇,最终便失去了那满满的一篮子蘑菇。
课文语言简洁流畅,并配有精美的插图,巧妙地将深奥的哲理寓于生动、形象地故事中,从而使小学生明白做事应该从小事做起,才会有收获。
说目标:
新课标指出要全面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单元教材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通过各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过程: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我采用了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表演等形式。运用多媒体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沟通交往、多向互动,是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过程。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发现、创造,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本节课中我手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上课刚开始,我先用生动的故事唤起学生的兴趣,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勾画出来学生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理解的词语。同时引入竞争机制:男女生赛读词语,轮流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三、合作探究,感悟内涵
出示自学指导,学生依据自学指导分小组合作探究:灰兔是怎么采到蘑菇的,白兔又是怎样采到蘑菇的?灰兔为什么笑了?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不屑”、“看不上眼”、“都不放过”等词语的意思。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动脑,深入理解课文内涵。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在小组内交流以后,集体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四、拓展迁移,明白事理
分角色学生带头饰表演课本剧。以演助读,在表演中理解词语,通过灰兔和白兔的对话,体会它们不同的心理,在表演中理解白兔所说的话,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 , 力图 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为了直观、系统地体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20 采蘑菇
灰兔 空 不屑 看不上眼
白兔 满 都不放过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我今天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玲玲的画》。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从而反映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
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1.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童话,文字浅显,内容生动,十分适合学生阅读。本课描写了一只波斯猫,从来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于是决定去问问人家。他去问了燕子、蜜蜂、小花猫,结果还是没有找到快乐。课文通过波斯猫和燕子、蜜蜂和小花猫的对话,告诉小朋友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快乐。
本文共有9个生字,在字音要注意读准前后鼻音,“绵”要读准在生字和词语中不同的读音;这9个字字形上并不复杂对学生来讲,不难掌握。要书写的四个字在字形结构上也较为简单,三个左右结构的字要学生能摆好左右部分所占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个独体字要学生注意在横、竖中线上明显位置的关键笔画。
2.说学情
学生已进入二年级上的学习阶段,已有了一定的识字量, 也有了初步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生字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教学中,老师可以分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了,有些生字放手让学生自学,而不必个个生字面面俱到,要各有侧重点。
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有趣生动的童话故事,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地阅读,在阅读中促进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悟出其中的道理。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详见[教学设计及说明]部分。
目标之一知识点的落实。课文中的“绵、炸、夹”三个生字在字音上容易出错,要重点给予指导,特别是 “绵”字在“软绵绵”中的发音——第一声,读生字时是第二声,学习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读让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读准“温、糖、整、叹”等字的前、后鼻音,不断巩固拼音的学习。在书写方面,描摹四个生字“决、温、夹、叹”,并明确三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摆好左右部分所占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个独体字要学生注意在横、竖中线上明显位置的关键笔画。课堂上,老师在强调正确书写姿势的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地书写,先描,后写。老师要提醒学生把字写端正、匀称。
目标之二是朗读能力点的落实。现在学生已经明确了对课文朗读的要求首先是做到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在这一课中,要求学生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读出燕子、蜜蜂、小花猫和波斯猫的不同语气,体会它们各自的感情。
目标之三是情感目标与语言活动结合的落实。通过“想想如何劝说波斯猫,让它变得快乐”这一说话训练,使品德教育与语言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快乐的道理。
4.说教法与学法
在课堂中,教师担当多种角色,而在学生的眼里首先应该是一位有向心力的益友。这两者的关系决定着整个教学。教法与学法是不可分的,在本课时里,确定的方法是:由扶到放,主动学习,体验感悟,师生同乐。
生字教学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有体验、动作演示,音近字比较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与能力。
朗读教学则注重学生的感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感悟来读出不同的语气。朗读形式多样,有教师范读、引读,学生同桌读,请好朋友读,男女生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感受读朗读的快乐。
5.说实施
根据教学设计,将教学分为四个环节在课堂中实施。
A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课的开头,通过媒体出示波斯猫的可爱照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认识波斯猫,了解波斯猫的特点,对波斯猫充满喜爱之情。接着教师用“可是,这只波斯猫感到生活中没有快乐,那是怎么一回事”过渡句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课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B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以后,我就让学生自主读,“披文入情”领略的语言美。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阅读“披文入情”,所以我先让学生听同学朗读课文,同时提出要求:边听边思考填空,这样能养成一边仔细听一边思考的习惯,并对课文内容椰油一个整体的了解。
C再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在这个环节中,分两步走。第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2—4小节,先自读课文相关小节,根据要求划出主要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意思,用自己的感悟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在学生掌握了这个学法后,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里学习5—10 小节,读懂课文。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法上 “引导”、“启发”上下功夫,施教主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
D展开想象拓展练习。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理解后,我就启发学生想像:“波斯猫听了你们的话后,会怎么想?怎么做?最后它到底有没有找到快乐呢”?请小朋友续编故事,我们来一个“小小故事会”。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思品学科的联系。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提意见的优秀品质。
下面,我就粗略地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
一、识字教学:趣有法,法有趣
识字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读课文,我让学生圈出自己不认识或读不准的生字,因为目标明确,学生乐于做。接着,请学生小组内交流学习,“看看怎样和这些字宝宝交上朋友”,学生兴致高,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仅仅依靠兴趣是不够的,识字教学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这一课中,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很有代表性,学生容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和创造识字规律。看看怎样和这些字宝宝交上朋友的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认“戴”字,学生不光能读这个音,还能说“戴帽子”戴手套”“戴领巾”等等,老师鼓励大家边做动作边说词,真是学得既轻松又牢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用这种做动作识字的办法又解决了 “抹”“翘”“拱”等几个字。老师给学生赞赏,学生就会给老师惊喜,孩子们在高涨的热情中不断发现各种识字的好办法,如“驱”“墨”是由原来认识的两个字加起来组成的,“蝇”是由原来学过的“绳”字换偏旁得来的,“惭”和“愧”连在一起是一种感受,不一而举。
二、课文学习:读中品,品中读
让学生读书,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书,这一点老师容易做到。但是,要学生愿意读、善于读、读后有收获,却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的。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的具体指导是:
1、教学生赏析。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条重要途径是指导精读。
对于关键词句,要赏析,要学会咬文嚼字,不能一目十行或囫囵吞枣似的阅读。课文中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里的“一……就……” 就值得品味,去掉这两个字念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会在仔细比较、反复吟诵中有所感悟。还有“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这句,先突破两个重点词“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请学生结合绘画经验上黑板演示,是很直观和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在理解了这两个词之后,再抓住“一会儿……一会儿……”完整、连贯地体会这句话,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应该会更鲜活。我认为,学生只有深刻地体会了课文,才会深刻地朗读课文;否则,朗读只会是浮在表面和流于形式的。
2、教学生思考。不伴随智力活动的阅读是肤浅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可以是学生主动质疑,可以是教师巧妙提问。但是前者要适当取舍,后者要精心设计。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后再读课文,我的提问是:“课文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问题既有统领性,又有发散性。它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将搜集的信息加以概括和提炼,同时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身上谈开去,不受拘束和限制。学生这时你一言、我一语的感受,由浅入深的评价,都是积极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当牧童说戴嵩的画画错了,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我请学生看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图中哪位是大画家戴嵩吗?”学生无不兴奋,我让他们指出来,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表现得更踊跃,有的说从站的位置判断出来的,有的说从脸上的表情看出来的,闪现的是不同的智慧。戴嵩的话蕴含的信息很多,我于是发问:“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分别抠住“小兄弟”“很愿意”“请你”谈体会,真真切切的感受使他们的阅读有了相当的深度。
3、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有如临其境的情境,学生的体会才不会抽象模糊。
带着真切感受去读书,情感自然会飞扬。首先,注意让学生完整地把握故事情节。课初通读课文并说印象,起到了这个作用。课中尽管有几处语段赏析,但我不忘连缀起来阅读,使故事情节不割裂,大体分为两部分学习:一是戴嵩作好画,人们纷纷夸赞;二是牧童指错误,戴嵩虚心请教并接受。其次,注意揣摩人物。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画家戴嵩和小牧童,他们各有特点,在朗读中我让学生仔细体会他们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甚至猜度他们的心理。对课文内容有了理解后,我还请学生扮这两个角色,演故事的后一部分。我相信,只有让人物形象鲜活在孩子的眼前,才能把人物品质烙印在孩子的心上。
4、搜集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服务教学。
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与故事人物的距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一是来自中央电教管的资源库里戴嵩的画,齐白石和徐悲鸿的作品;二是从台节目里积累的图片 (如电子课本中的课文情景图);三是从互联网下载的真实斗牛图片以及李苦禅的画等。
课初观看戴嵩的《三牛图》、《归牧图》,既是学习欣赏,又是亲切导入;围观者纷纷夸赞,牧童说戴嵩的画画错了,是教学要突破的一个重点——到底错在哪里?这时候,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斗牛图片,学生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文字的理解就迎刃而解;最后,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图画大师的名作,是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无形熏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习课文过程中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查找资料的兴趣。
5.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会写6个字,并且做到端正、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整体会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四、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了解:大禹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是谁?
2.生字卡片。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大禹)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禹是谁吗?(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并进行概括提炼。)
2.(板书:治水)“治水”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2课,看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读),有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助你。读完课文把生字画下来,再读一读。
2.小组同学在一起读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可指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和同桌交流。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治水?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为什么要治水?(第一自然段)
(1)播放录像资料:洪水泛滥的景象。
看完这段录像你的心情怎样?读一读“无家可归”这个词。
(2)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3)朗读第一自然段。
2.大家都渴望安定的生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参加治理洪水的人多不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体会“成千上万”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
3.课件出示句子:“他们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你有什么感受?
4.大禹就是这成千上万人的首领,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做出标记。
5.集体交流,读中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1)“……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
他的心里在想什么?读一读“牵动”这个词。身边的人见到这种情景会对他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
(2)“他毅然转过身……”
请学生做一做“毅然转过身”的动作,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语,再读句子。
(3)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重点词语:牵动、望了望、毅然,帮助学生体会大禹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5)“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但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
①第二次路过家门,大禹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不进去?
②第三次路过家门,身边的人又会说什么?大禹怎样做?
③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父亲,他会怎样问妈妈?
妈妈又会怎样回答他?(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从孩子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6.经过十三年的苦干,河道疏通了,河水被制伏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
大禹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久远了,但是他治水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你们最想对大禹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大禹的精神是人们所敬佩的,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五)作业设计。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你还知道上古时代哪些部落首领的事迹?可以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家可归安定
不辞辛劳
日夜苦干
三过家门而不入敬业世代相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做猜字游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做到有感情。
(二)词语积累。
学习课文后,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读或背给大家听。本课四个字的词语较多,要注意积累。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抢读生字。
2.独立识记。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四)指导书写。
1.本课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重点指导。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左窄右宽:治洪淹但代
左宽右窄:引
3.教师范写。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集”本上。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第四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文中列举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详略皆有。纷纭的说法,大胆的推测引发了学生对恐龙灭绝这个谜的探索。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说法的合理性。教学时,结合低年级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语文“以读导读”为课堂的主要模式。读中,要把课文读懂、读通,理解课文的意思;读中要积累、感悟,内化课文的知识,读中,要思考质疑,提高认识水平。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恐龙灭绝这个谜有探索的强烈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合作学习、体味过程。
二说重难点
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本课时是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会写“迷”字。理解并积累“躲避”“耐不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恐龙灭绝的5种说法。能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有对恐龙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传授学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朗读,课堂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根据自己的经验积极参与交流、归纳、激活学生内在动因,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教学中并辅以“情景教学法”。
课堂上用音乐渲染,为学生创设情景,学生很快便能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本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会学。总之,我在尽量地尝试着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复习字词,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读中促悟,悟中积累——激发兴趣,指导写字——回归主体,升华情感——课外链接,拓展视野。
1复习字词,激趣导入
课堂伊始,我指导学生从字词入手,温故而知新。复习环节中我将字词的认读和为词语选择正确读音一同复习。使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得到巩固,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恐龙片段的播放更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恐龙灭绝原因的欲望,从而直接进入主题教学。
2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光知道这5种说法是不够的,因为由此并不能了解恐龙灭绝的奥秘。从而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就是通过读书来解决问题。
3读中促悟,悟中积累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读中积累词语,并进行了隐形的字词复习,从而也了解了恐龙灭绝之谜。
故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前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已有一定感受与体会。“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些呢?”培养学生对恐龙灭绝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愿望。
4激发兴趣,指导写字
此环节中,让学生质疑恐龙灭绝的说法,自己谈谈对恐龙灭绝的说法中有哪些不让人信服的地方。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相互质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记住生字“谜”。
5课外链接,拓展视野
课堂40分钟的教学,并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恐龙的奥秘。故此,在最后这一环节中,我给学生提供了3条线索。分别是:推荐书籍、参观恐龙馆和介绍网址。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来选择,从而引导了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
四说板书
板书的设计主要突出了恐龙灭绝的5种说法以上,“谜”字的加入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也就是直接揭示了教学重点,在难点上也有所含义的体现。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