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2021-07-20 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三个儿子》是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我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略读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性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标: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这篇课文的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教学中应极力避免灌输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说教式做法,也不应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在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引领学生与课文进行真实的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发现,进而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启发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1、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我主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此环节教学中,同学们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体会。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母亲总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她们情愿负重,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的道理。

  2、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3、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4、活读延伸

  学生在以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将变得水到渠成。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在此间,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而后,再让学生完成弹性作业:回家后,认真地完成一件家务事,把做的、想的写下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并以此带动形成家庭"亲情高潮"。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在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激励性语言的评价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在课堂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想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7课《两只小狮子》。《两只小狮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地位和本领能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的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通过一勤一懒两只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表现形式以对话为主。

  2、学习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认识,特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趣的激发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力求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1个会认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感悟、互动探究,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3)情感态度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明白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生活的道理。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尤其是对一年级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狮子勤学苦练,懒狮子懒洋洋的什么也不干,体会妈妈对他的教育。

  二、说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朗读主线”的原则,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法则以诵读、发现、感悟、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感受乐趣——研读课文、体验乐趣——拓展思维、升华乐趣——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激趣导入、感受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重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于是,上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学生感受乐趣。

  首先我一边用课件演示一列火车驶入大森林,一边高兴地说:“小朋友,咱们一起坐上火车去大森林里玩玩吧!”接下来出示狮子妈妈一家人的图片,说:“瞧,谁来欢迎我们了,咱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狮子妈妈家做客,好吗?”这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内容。

  (二)研读课文、体验乐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及本课重难点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块“研读课文、体验乐趣”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取名字,初读感悟→说理由,深入研读→猜心理,感情朗读

  1.取名字,初读感悟。

  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读感悟之中去,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帮助狮子妈妈解除烦恼——给小狮子取名字,并要求取名字的理由得从课文中找。因为学生要给小狮子取名字,那就得读书,还得读出小狮子的特点,使名字能自圆其说。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中去了。然后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要求小组长注意检查生字的读音,再交流讨论一个最好的名字,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们所取的名字一定会是五花八门的,但不管学生怎么说,只要是能自圆其说,我都会予以肯定、鼓励,以激励他们的发现。因为学生能取什么样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2.说理由,深入研读。

  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也就是一定要探究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如何。接下来说理由这一环节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我将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点句让学生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例如要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狮子勤学苦练,我就先让取“勤勤”这个名字的同学说理由,学生为了说服自己的理由,那就得再读书,从书中找词语找句子。他们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只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这句话,于是课件出示这句话。再紧紧抓住“刻苦”一词,让学生展开讨论:

  1)说说勤勤刻苦练那些功?

  当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来表演一下,学生一定非常踊跃。接下来我又问:

  2)勤勤一天到晚地这么练会遇到哪些困难?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它的脚会蹭破皮,会流血,那天体育课,我跑步时就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还流了血,疼死我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勤勤会累得满头大汗,可能会累趴在地上其不来。”……于是我告诉学生,它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仍然坚持练习,这就是刻苦啊!这样学生通过将心比心的体验,感悟了狮子的生命成长是一个刻苦的成长过程。当学生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地生成了情感,这时让学生带着情感读,一定能读得声情并茂,要比老师先讲解怎么读要好得多。

  3.猜心理,感情朗读

  至于文中的懒狮子,虽然学生能很容易地从文中找到说明其懒的理由的句子,但要达到理解感悟的目的并不容易。为突破这一难点,同时结合本文是以对话为主的特点,我特意设计了“猜心理”这一教学环节来知道学生朗读感悟。

  首先让学生自读对话,猜猜小树和懒狮子它们心里想什么,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然后指名猜,想猜哪句就猜哪句。充分肯定学生多元化的理解。接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体验、演动作、扮角色,再通过师生对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懒狮子的惰性及依赖心理,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最后出示小树和懒狮子对话的动画课件,加深理解和感悟。

  (三)拓展思维、升华乐趣

  每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育学生如何看待生活,是做一个勤奋的人还是懒惰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块“拓展思维、升华乐趣”中设计了“劝狮子”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劝劝懒狮子,就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舞台。

  首先让学生讨论:你觉得懒懒这样想对吗?它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会有好的生活吗?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它这样下去会饿死的。”有的学生会说:“懒懒可能会被猎人捉住的。”然后我自然而然地引入:这可糟了,你想劝劝懒懒吗?学生的情感被拨动起来了,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它说。学生畅所欲言后,用课件演示狮子妈妈劝懒狮子的动画,再齐读妈妈的话,体会妈妈对它的教育。最后总结全文,告诉学生这个故事不只教育这只懒狮子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其实也在教育我们小朋友,你们从小也要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四)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和余音饶梁的“终曲”,这种精彩的“终曲”不但可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而且能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设计了一个延伸性和开放性很强的练习:

  1.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2.编故事,以“懒懒的变化”为主题,形式可多样:讲故事、演小品剧、画连环画等。

  因为演课本剧、编故事、演小品、画连环画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任选其一,不仅给学生留下了创作的空间,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四、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了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总之,本堂课的设计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体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并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新的课程观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新选入的一篇阅读课文,是一篇很有趣的儿童故事。是一篇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好课例。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读中感悟,体验情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发展,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基础,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还指出,语文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理解内容,从而确定了本课的重点目标、难点目标。

  四、教材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标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如下:

  因为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所以我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知识,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悟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的策略及运用的分析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图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更动态化,形象化,更好地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服务。

  (1)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设计了四个大的环节。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生动的情景导入,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易学。引入新课,我采用直接板书“风”。然后问:谁会唱与风有关的歌?谁会背与风有关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紫鸢。)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的声音)通过生动的情景设计,唱、背、听,多角度的感受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相机提出:风还能画出来吗?很自然得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画风。(画风)

  (2)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是一大重点,必须做好识字、写字这一工作,为以后的学习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本课认读的7个生字多是姓名用字,写的'12个字也有规律的特点,识字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三个孩子的图片及名字,(课件)让学生喊他们的名字,再开火车读字卡,(宋、涛、陈、丹、赵、艺、显),并口头组词,找朋友,(找朋友宋、丹、显、陈、艺、赵、涛文、波、英、微、明、浪、静)设计不同的识字环节,生动地让学生对认的字进行了很好的掌握。对写的字,抓住有特点的艺、丝两个字进行重点教学,老师认真示范书写。引导学生掌握规律,掌握四个上下结构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已经进入二年级的下期,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自主地对剩下的7个生字进行学习,掌握写字的要领。教师及时得给予反馈、评价。

  (3)各种形式的读,质疑的设置,多媒体的运用,不外乎都是服务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对语文的阅读提出了很多要求,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堂课的设计就会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悟内容,理解课文。因此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2、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3、默读课文,勾出文中三个孩子画风的句子4、个别扮演角色读5、小组分工读6、全班分工分角色读)教师重视引导学生怎样去读,特别在其中设计了借助插图,给画配上文中的文字,进行图文对话,(三幅孩子画风的图)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又理解了朗读的内容,应用图文联系的方法,取得了图文互补的效果。也激起了孩子朗读的兴趣,从而达到朗读的目的。

  语文教学中,设疑是学生求学的重要途径。问题的设置要注重巧妙和整合。抓住本篇课文培养学生联想力,创造力的生长点,精辟的提问:你喜欢三个孩子吗?为什么?(你喜欢三个孩子吗?为什么?)让学生在回答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尊重学生,课堂的设计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让他们的主动性,互动性,得以充分的体现,在合作中发扬他们的个性。形象思维的载体把语言文字变成了生动的画面,极好地创设了情境,理解了课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现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4)为了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合作画风。(1小练笔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都来说说。2、小画展请把你自己的奇思妙想绘出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实践。利用动口说,动手画的环节,在说中训练语言,画中培养创新能力,创造了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法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5)学习了课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实际上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6)一堂课的灵魂在于板书,我的、板书力求做到简洁、实用。设计如下:

  (画风)

  艺丝

  六、思想总结

  以上设计,我注意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图文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语言的艺术”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杨氏之子》,我将从以下方面阐述对这节课的思考。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课文行文简洁,不足百字,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文章内容特点、学生情况和课程标准提出的总目标,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

  3)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4)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5)抓住重点词,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聪明机智。

  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

  三、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文言文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读写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讲课文之前,我先以上一单元日积月累里的古文诗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提问,我说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再让学习展示这样的语言自己还积累了哪些,“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等等,一下子点燃了同学们的上课热情,孩子们说了很多我预设之外的文言文诗句,这样我很自然的过渡:像刚才大家说的这些语言都是出自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们理解“杨氏之子”。我是这样做的:问学生“贵姓”,教孩子们用“免贵姓什么”来回答,再追问大家:“那他是?”同学们便饶有兴趣的回答“李氏之子”或者“何氏之女”了。引导学生很好的理解并且运用了这个知识,学习效果很好。

  起初,我设计的先让孩子们自由读,然后指名读,再针对问题来重点指导。王恩瑞王主任看了我的设计,提出来,这是学生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有必要教师先泛读、随之领读,再让孩子们练读。我马上调整了我的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在课堂上指出“读”就是学好文言文的诀窍。

  (三)根据注释,疏通全文。

  本课只有五句话。学习第一句话,同学们翻译起来很简单,“梁国姓杨的人家有个孩子,九岁了,非常聪明。”我问“哪个字意为非常”,孩子们轻易说出“甚”,我举例子,那么咱们班的小磊很可爱,可以说成?淼淼读书声音很动听,可是说?星辰长得非常非常帅,可以说?这样,“甚可爱,甚动听,甚帅”孩子们理解的很好,也会用了,而且课堂气氛很欢乐。随之着重理解通假字“惠”,同智慧的“慧”,这里其实不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通假字,我们在此处复习了《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亡赖”的“亡”,和日积月累中“路曼曼其修远兮”的“曼”,既回顾了旧知,又加深了对通假字的认识。

  第二句重点理解“诣”字,诣多指拜访尊敬的人或长辈,可见这杨氏非同一般,是孔君平尊敬的一个人,而且杨、孔两家交往甚密,不然怎会“乃呼几出?”这个小孩怎么会知道来人姓孔?既然如此,就不能理解为孔君平是以杨梅取笑杨氏子,而是开个玩笑,“考考”他,是不是“甚聪惠”。

  第三句当孩子们翻译出是“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时,我提问:“文中并没有写出是谁为谁端出水果啊”“为设果”中并没有指明,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然提出是根据上一句话得知的,这时点拨学生: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表达的时候跟我们现代文可不一样,像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指导学生注在文中)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补充。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在用,叫(板书:联系上下文)。

  第四句和第五句我们要重点品读,尤其要体会语言的巧妙。孔君平以姓氏做文章和杨氏子开玩笑,小家伙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机智地作以回答,我利用板书,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了两人对话的弦外之音。同时,又着重体会了“未闻”和“夫子”两个词语的使用,反应出杨氏子不但机智,还很礼貌,真不简单啊!我设计了两组读,分别由我来说上句:“此是君家果”学生分别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再译成现代文来说一遍,很明显地体会出加上“未闻”,语气是多么的委婉。再说“夫子”,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夫子’?

  师:如果来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张君平、李君平,还能称夫子么?(不一定)如果来的是阿姨呢?(不能,因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老师可以称为——夫子吗?

  师:如果来的是一个小男孩呢?(不行,因为夫子指的是大人。)

  师: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龄比较大的男士。

  师:如果来的是一个没有文化、目不识丁的老农,我们可以称他为夫子么?(不行)

  师: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可以称为夫子。比如孔子我们就称为──(生齐: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我借当时正好校长和几位老师在场,顺势提问,比如你们的苗校长,可以称为——苗夫子,张校长可以成为---张夫子。何老师呢?张老师呢?学生马上反应说“不行,夫子是指男的!”可见,称孔君平为“夫子”是多么的得体啊。

  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

  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补全板书:甚聪慧

  此处,我做了一个这样的设计,拓展孩子们的思路,非常有意思。

  我问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

  生: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未闻黄莺是夫子家鸟。……

  又问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它的姓,你会说一句吗?孩子们反应很快,不逊于杨氏之子啊!这是我补拍的片段,不过再现了课堂真实的场景。

  (四)指导背诵。(机动)

  (五)阅读链接、好书推荐

  回顾方法:推荐阅读《世说新语》。你会发现学习文言文很有意思。

  六、说板书:

  这样的板书设计,内容精当简约,点明“读”的重要。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是从“孔、杨”两姓上做文章,引发出欢乐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孩聪惠,表现在反应快,会听、会说,突出了文章重点。副板书当中学习方法的归纳更是简明、实用。

  总之,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读中解,读中品,最后熟读成诵,既使学生读懂了课文,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玲玲的画》。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从而反映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9《掌声》这篇课文。

  设计理念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不仅包含了字词句篇的掌握和揣摩,也包括了感知与理解文本所蕴藏的人文精神。这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应该注重语文学习过程中母语的学习,引导学生感知丰富多彩的祖国语言文字。从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间的互动与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人文情感。

  一、说教材

  《掌声》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生动地叙述了身患残疾的小女孩英子有一次不得不在全班同学的目光中上台讲演讲,但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从忧郁自卑走向开朗乐观的一个感人故事。课文以小英从自卑到乐观的情感变化以及同学们的掌声两条主线贯穿全文,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信任与关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文章的语言朴实,却深入地刻画了人物的动作、心理,让人领悟到那份真爱,令人十分感动。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①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1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文章的重点词语。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并掌握以掌声以及英子的情感变化为主线的写作手法。

  2.过程目标:运用朗读、讨论、对比等方式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抓住重点词语以及人物的语言、心理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目标:理解爱的力量,懂得鼓励需要鼓励的人、关爱需要关爱的人,深出自己的友爱之手;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理解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爱。

  本节课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内容:掌握字词,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内容:通过朗读、讨论、提问等方式体会小英情感变化及其原因,理解同学间的关爱,获得情感共鸣,提升情感认知。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从“英子的变化”切入,通过英子的变化产生了疑问,进而延伸到掌声。教学过程由“走近英子,了解英子”——感悟掌声——升华掌声——课外拓展”的环节组成,突出了掌声。

  (二)说学法

  学生在思考、朗读、阅读、小组交流中体会掌声,体会情感,内化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直切主题

  师:昨天老师读了《爱的小诗》这首诗歌,被它深深地打动了。现在,你们谁愿意来读一读呢?(生读) 读得真好,读出了感情,大家能给他一个鼓励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来赞扬他(全体鼓掌)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这样包含着鼓励与赞赏的掌声对我们来说,是很多的。今天,让我们走进《掌声》这篇文章,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 把握字词,做好铺垫。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音。

  2、 全班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划出来。(2)带着问题读课文:文章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初步感知,设置悬念

  1、 全班集体朗读课文。要求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2、 文中通过哪几部分棉写了故事的发展变化?要求学生在书本上划分并回答。(讲故事前——讲故事时——讲故事后——几年后)(板书)

  3、 理解课文,语言训练。小组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复述各段落的主要情节,串接成文章的主要内容。

  4、 设置疑问:在故事中,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学生回去思考。

  三,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1、 写课后的生字词并掌握下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谈话导入

  1、 听写文中生字词,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英子的故事,也看到了英子身上的变化。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英子,更全面地去了解她。

  二、走近英子,了解英子

  1、提问学生: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英子以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英子后来又变得怎样了?(学生回答)接下来学习第一和第四自然段,理解重点词“默默、总是、早早地、最后一个、忧郁”。

  2、学生自主疑问:是什么让英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英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在英子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感悟掌声,理解课文

  1、 出示句子: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提问:“终于”表明了什么?

  2、 对,她内心挣扎了很久,她并不想上台讲故事,但新来的老师不知道她的情况,要求全班同学都要上台讲故事。当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时,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1) 师鼓励学生自主发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有问题想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生问:为什么她把头低下去了呢?)谁能告诉老师?(生答)

  (2) 上去还是不上去呢?英子耳旁有两个声音在嚷嚷:一个在说上去吧,另一个则说不要上去。你们认为英子该上去还是不上去呢?教师要求男女生组成两只小小的辩论队,男生是正方(上去),女生是反方(不上去)。开始辩论,各自说说上去与不上去的理由。

  3、 师:大家各有各的道理,都说得很不错。(1)英子是怎么表现的?谁来找找这句话并读出来,要有感情地读出来。出示句子:英子犹豫了一会。。。

  (2)再次提问朗读,要求读出犹豫的心情。

  (3)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英子为什么犹豫呢?(不自信、怕人嘲笑。。)

  对,英子很不自信,她没有勇气,心里很矛盾,所以她犹豫了很久,大家试试一个成语来表达英子的矛盾,这个成语是(生答:犹豫不决)回答得真不错,英子太犹豫不决了,她的动作是慢吞吞的。

  4、出示句子: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

  (1)师:看,同学们饱含着鼓励的目光;听,多么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她很感动,老师看到了,你们也看到了。如果此时你是英子,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如果你是班上的同学,你又想说什么?现在请你们来扮演英子和班级同学,先想想看要说什么。(生:。。。师旁白:英子热泪盈眶地说。。)

  (2)提出问题:多么感人的场面啊!听了英子和同学们真实的感人的话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的鼓励)同学们用什么来鼓励英子?(掌声)那么,这掌声代表了什么?(鼓励、敬佩。。)生答,师相机板书。

  4、 学生齐读:“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热烈的掌声。”

  提问:这次的掌声又包含了什么呢?

  讨论:英子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对于对待象英子这样的人,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训练语言:老师代表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并向大家说声:谢谢!谢谢大家对我的信任与鼓励!你们想对英子说些什么吗?把老师当作英子,对着英子说出来吧。

  四、升华掌声,掌声传递爱

  1、出示句子:“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学生质疑: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这里的“一摇一晃”跟前面的“一摇一晃”有什么不同?英子的情绪又有什么不同?(生答:由忧郁到激动)是什么使英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呢?(掌声)

  3、 白了是什么使英子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了吗?(掌声)英子在这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信任、鼓励、赞扬、爱。。)。从这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课外拓展,爱的升华

  师: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几年后,英子给我来信,信中说道:(齐读)我永远不会….

  提问:从英子的来信中你们明白了什么?(生答)对,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信,骨气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昂起我们的头来。下面请读课外文章《昂起头来真美》。

  小组讨论:1、什么事情让珍妮发生了变化?

  2、老师的那句话:“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让珍妮感受到了什么?

  3、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英子在掌声中感受到了爱,其实,不单单掌声可以让人感受到爱,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方法去鼓励别人、关心别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说预设】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

  1~2课时。

  【说程序】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

  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⑵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①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②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⑶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⑷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⑴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⑵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⑶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阮恒献血事的神情、动作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既要抓住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又要让学生“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课堂上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育思想,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圈画、思考、讨论、汇报。表演……加上足够的时间保证,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广阔的空间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要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主要还得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我们常说的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也是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在引导学生抓住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时,我以课后思考题3为切入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抓住关键词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法来体会阮恒的心理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学法迁移,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重点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汇报交流时,才会争先恐后,一个个思维的火花才会在课堂上闪光。

  (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激发创新欲望。

  一节阅读课教学是否成功,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体验,是否有创新的欲望。占有大量的表象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首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通过深入的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然后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通过鼓励和诱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比如,让学生通过读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内心的想法时,我引导学生画、读、演示来表示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词句,通过对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质疑,来了解他内心变化过程,从而体会阮恒对朋友的真诚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感悟才会深刻。要让学生能够从阮恒一次又一次的掩饰自已的害怕中,看出他心里虽然非常害怕抽血会死去,但是他为了让他的朋友能快点输到血而活下去,他强忍着这种痛苦,坚持为小女孩输血。同时,他又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很害怕,因为如果医生知道他很害怕,就不会给他抽血,他的朋友就会因为不能及时输到血而死去。让学生有了深刻的体会后,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阮恒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已生命的思想品质。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再次想象阮恒心里是怎样想的,医生会怎样安慰他,他会怎样说。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挥想象,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课后我还安排了一个写对话的小练笔。把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写成一段话。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阮恒当时的内心思想,同时也能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地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才能有所收获。

  【说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3.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应选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出现文本,让他们乐于接受。师描述: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笔,他用神笔画了一头大黄牛,帮助农民耕地,画了一架大水车,帮助乡亲们灌溉农田,还用神笔惩罚了那个贪官。“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1、过渡:“有了神笔多好啊,能为乡亲们做那么多的事情,有个小女孩也想像马良一样,有一枝神笔,并把她的美好心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假如》。”(出示课题的课件)师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2、齐读课题(带着深情的祝愿读)。

  二、听读课文,训练说话

  1、师配乐朗诵全诗新课标注重培养孩子听的能力,而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经典,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粹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反馈。“你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三、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过渡:“你也想学着老师的样子和着音乐动情地朗诵这首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好这首诗歌。要想读好这首诗,首先要把它读通顺,读正确,现在就请你翻到108页,开始读吧!”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组“红红的太阳、好吃的谷粒、健康的身体,这三个词语为一组,语调都较高昂。

  (2)寒冷的北风、遥远的地方、不幸的朋友,这三个词语为第二组。

  (3)先发现,指出这些都是带”的“的词组;指导朗读(引: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把这类词读好的小秘密,就是把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都读重一点,的字读轻一点,这样就好听了)。

  3.出示词组”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指导朗读。过渡:”读得真不错,相信你们也能把这些词语读好。“指名读,(缩用动作加以理解,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指导朗读)指导好词语的朗读,将奠定后来课文朗读的基调。

  四、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教学第一段

  过渡:”我用马良的神笔让窗前的小树不再……缩……我还用马良的神笔让树上的小鸟不再……苦……

  2.师:“多美好的心愿啊,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个愿望,(一边说一边出示第一节),自己试着读一读,请一个小朋友读,(相机出现分隔线)

  3.生读,师相机指导,请生学习老师吸气的方法,并不是很夸张的吸气,而是稍作停顿。

  4.过渡:”就这么一个红红的太阳,能给小树带来什么呢?“生交流。

  5.师生配合读。过渡:”是的,红红的太阳就像一件温暖的衣服,让小树不会在……生: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点红重读的词,如果我们不只注意有节奏的朗读,还注意这些词,你一定读得更动听,齐读

  6.指导有表情地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本环节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展示读、评读、激读、赛读的方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过程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过程。阅读亦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1、有节奏地读

  2、有节奏又有重音地读

  3、带上表情美美地读。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二)教学第二段

  1.过渡:“学会了这一段的朗读,你一定也能读好第二个愿望,拿出笔,边读边学着老师的样儿,在停顿的地方划上斜线,在一些能更好的帮助你朗读的词语下面加上小点。

  2.检查:找一个做范本,展示台展示,现在请你根据你做的读书记号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相信其他的小朋友也学会了这种朗读诗歌的方法,生范读3.生练读,课件出示分隔线及重点词语。当学生在第一段学习中,看了老师的方法后,已基本掌握,因此,第二段的教学可以放一手扶一手,让学生将方法迁移,去自读自悟。

  (三)教学第三段

  1.出示第三段,请生读。

  2.其他小朋友都是小评委,听完后帮他点评,读完第一句,请生评价: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或哪些地方还能怎样读的更好,评完后接着读第二句,读完后,再评。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教师已放手,而采取合作探究这一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学生不仅有所发现,而且,合作精神、协作能力都有所提高。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才不会让他出现走神的机会,在听的过程中让每个孩子都担任评委的角色,既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对他的检测,检测他对上面所学的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四)连读全文

  五、拓展,说话

  师:”故事还没完呢,那么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还想干些什么呢?“练习说话。

  2.师巡视,找出说的较好的几位,请上讲台,把他们说的连成一首新的《假如》。将朗读与写话相结合,让感悟的情感及时留于笔端,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自然流淌,此时,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在本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就此一节适时点拨引导,而后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小组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情感,发展语言。

【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相关文章:

1.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2.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9篇

3.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八篇

4.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6篇

5.有关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

6.有关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7.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

8.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上一篇:中长跑优秀说课稿 下一篇:中班语言优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