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2021-06-27 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第三册教材第二单元第10~11页内容。 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有趣的工具。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具有数数技能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应切实学好。教材创设数松果的现实情境,通过轻松的、自然地情景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学习活动,主动探索、体会5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教材设计的5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丰富多彩,既有学生喜欢的游戏,也有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解决。

  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的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形象与逐步归纳相结合来组织教学。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比较熟悉。

  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含义,感知口诀的基本特征。

  2、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灵活运用5的乘法口诀。

  3、体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乘法算式,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好处。

  4、在经历编、记、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本班学生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但由于5的乘法口诀是编制口诀的第一课时,还应当做新授课。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难点是: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无论是教师的积极引导,还是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呈现,在教学中我都在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教学情景,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知识,并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打电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十册P132页的教学内容。本堂课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 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优化”、“化归”的思想。

  【教学重点】寻找打电话以及类似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设想】

  1.合理使用教材,遵循课本教材。

  合理使用教材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教材采用通知15人来探究方案和规律,这个数据太大,难度较大,从几次试教证明教学效果不好,本教学设计改用从通知7个人比较简单的数据入手,更符合学生知识储备水平和可接受水平,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发展。

  2.在“比较”中“优化”规律。

  本课时在寻找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过程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差异,设计的方案也不同,如有“逐个通知”的方案,有“分组通知”的方案,当然也会出现“所有人不空闲”的方案。通过对这三种方案的展示点评与纵向比较,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体验到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思想。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要通知500个人需要的时间?”这个问题,让学生对发现的规律进行横向比较,从而体验到翻倍这一规律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在比较中优化了规律。

  3.在“游戏”中体验规律的存在。

  本节课,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我特意在二个地方设计了“游戏”这一环节。首先是在课前谈话过程中,和学生一起玩“找朋友”这个游戏,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另一方面可以初步渗透“打电话”的规律,为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服务。其次是在理解最优打电话的方案的时候,通过表演这个方案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个最优方案的形成过程,主要是照顾到班级后20%学生对这个方案的理解。

  4.多样练习,渗透“化归”思想。

  所谓“化归”,可以理解为转化和归结的意思,一般我们都理解为“转化”思想。理论上理解为“化归”方法是指数学家们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能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最终获得原问题的解答的一种手段和方法,简单地说,化归就是问题的规范化、模式化。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打电话”展开,探究“打电话”过程中的最优化方案及随之而产生的规律。像这样的规律不仅蕴藏在“打电话”这一事件中,其实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有这一规律的存在,“打电话”只是这些事件的缩影。因此,在练习中,我呈现的是有关植物生长方面的练习和实际生活中“找朋友”这一游戏的练习,将这两个事件中蕴藏的规律转化到“打电话”这一事件上,让学生运用已经知道的规律使问题得到解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课的开始,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想办法通知7个人,,这是个紧急通知,怎么办?学生会考虑到许多现代通讯技术进行通知,这时教师就提出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进行通知,而且每分钟可通知1人,一共需要几分钟呢?怎样通知呢?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设计电话通知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考虑到让学生理解这个内容本身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书本的例题做了适当的修改,将15人,改成了7人,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二、探究活动,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展示自己设计方案的同时,与其他同学的方案进行比较,让他们从逐一通知到分组通知的比较中感受到方案的优化过程,从而擦出智慧的火花,由此而猜想“要通知到这7个人,时间最少要几分钟呢?怎样设计呢?”帮助学生找到最优的通知方案,一方面通过游戏理解这个方案的优化所在,另一方面为班级后20%学生理解这个方案服务。

  三、探索规律,应用规律

探索这个最优方案中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我首先以游戏做铺垫,通过“如果再多给你1分钟,最多会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呢?”让学生产生猜想,在图示和游戏的基础上学生会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方案中规律的存在。其次,让学生在表格中发现规律。学生在以前已经

  接触过找规律这个知识点,并且也有了找规律的一些技能,因此,他们凭借已有知识会发现表格中所蕴藏的规律。再次,通过归纳、优化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每一次通知到的人数是前一次人数的翻倍!

  在应用规律的时候,我通过设计基本练习、重点练习、拓展练习等几种形式的练习,既深化了知识,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第一小节的授课内容,本节课承接了分数的意义等知识,又为今后学习,单位名称的转化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所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体会量与率的区别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小节的目标有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发现,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三、课前准备

  本课材的内容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是将1个物体平均分,来体会除法算式与分数的商的结果之间的联系。

  第二部分:是将3个物体来平均分,来体会每份的多少?它的商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本节的升华,总结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归纳字母表示关系式。

  第四部分:是教学有关单位名称之间的转化。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而本节的难点是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它具体表示的意义,也就是通过分数与除法之间各部分关系的教学,实际上要将分数的意义在学生的感性认识上进行一次升华。本节课我采取利用具体实物,图形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采取在大量的数活动和数学信息中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的进行中,要充分创设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设计生动有趣,富有个性的数学活动,在学习中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实实在在的学好基础知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营造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材料准备:一米长的绳子一条,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大小相同的圆纸片,水彩笔、直尺等文具。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军营》的主题确立课。下面我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时长、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几方面开展我的说课。

  一、活动背景

  1、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步入少年时代,对未来充满了幻想。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特别享受父母关爱。因此,利用他们对军人的崇拜之情,带他们走进军营,参观营地,亲身体验军人生活,感悟军人气质,对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磨练坚强的意志,有很重要的作用。

  2、今年的7.28洪水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伤痛,前来救援的65331部队曾经就驻扎在我们操场上,也让我们的孩子近距离领略了军人的风采,对军营的生活更加好奇。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军人紧张而有序的生活,体会人民卫士的艰辛,感受生活的安定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热爱解放军之情。

  2、体验军队严格的纪律,严谨的工作作风、优良的生活作风,以提高学生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了解有关军事、国防的知识。

  4、使学生学有榜样,奋发向上,形成心有祖国、心有集体、心有他人的思想感情。

  5、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重点、难点

  1、保证学生活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及团体协作能力。

  四、活动时长

  8课时

  五、活动前的准备

  1.与驻军单位沟通;

  2.准备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

  3.设计采访卡和各种活动记录表;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礼貌教育。

  六、活动流程(主题确立课)

  1、导入

  播放7.28军营抗洪视频以及军营驻扎在我校的照片,创设情境导入。7.28是真实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灾难,学生感触较深,同时抗灾过程中也有很多同学接触到了我们可爱的人民子弟兵,学生谈论热情高涨,由学生观后感引导至本课主题生成。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主题分解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关于军营的问题。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展示,合并筛选。

  (3)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请知道的同学给予解答。

  (4)学生进行讨论对各问题进行归类分组,确立子课题。

  陆军概况

  我国军人总数?

  女军人数量?

  部队分布地区?

  主要职责?

  当兵的条件?

  军人的生活

  军人伙食?

  军人一定要穿军装吗?

  军人的工资有多少?

  军人的假期有多少?

  军人的工作

  军人一天的工作时间也是8小时吗?

  训练时间有多少?

  所有军人都会打枪吗?

  军人如何升职?

  军人的学习

  军人需要学习吗?

  军人都学些什么?

  军人有考试吗?

  3、规划活动小组

  (1)学生自由选择喜欢探究的方向。投其所好,提高学生探究热情。

  (2)但如果出现某组成员数量偏差较大时,教师适当地采用鼓励的方法给予调整。达到人数平衡,确保各组活动顺利进行。

  4、成立活动小组

  (1)由活动小组内所有成员商议确定小组名称,推选小组长,以及确定本组口号。增加新成立活动组成员间的互动。

  (2)各小组汇报展示自己的组名及口号。增强小组凝聚力,培养小组荣誉感。为各小组团体协作探究做好铺垫。

  5、总结

  (1)对本节课学生仍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

  (2)教师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3)鼓励学生课外进行收集整理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及资料的保存。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个内容。小数除法是继整数除法、分数除法之后数的除法的又一次扩展,分为一个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两种情况。“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它是综合性最强的计算,包含了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试商的方法,还有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商末尾有零的除法,为以后的小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出问题,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将新知转化为旧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二、说学情。

  小数除法是小学数与代数当中的一个重难点。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是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一内容学习比较困难。但是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数的运算方法,特别是这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运算,对除法的运算法则和小数点的移动规则已基本掌握,对商不变的性质也有所了解。这些都为小数除法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前几个课时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将更有利于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经历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运用竖式进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法,而且为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2)观察发现法。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其与新知识的不同之处,进而因出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3)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来解决问题,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4)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说学法。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明确应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七、说教学过程。

  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分为六个环节

  1、导入。

  这节课我采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导入,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法,而且为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

  2、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我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编中国结),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抛出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从这些数学信息当中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总共可以做多少个中国结?”,要求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或现实出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置这个情景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备感熟悉和亲切,并产生要解决问题的热情和冲动,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3、合作探讨,发现算理,归纳方法。

  当学生列出“7.65÷0.85”这个算式时,学生发现这个式子是新知识,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将设问引导学生把这个新知转换成旧知,并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利用换单位将除数转化成整数来算。

  (2)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来进行计算。之前的复习导入为这里的学习埋下伏笔,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这个方法,所以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目的是为了把除数0.85转化成整数,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相同的倍数,目的是为了不改变原题的商。在学生理解算理后,我将向学生讲解竖式的书写格式并且引导学生照样试一试把竖式补充完整,使学生不仅明白转化过程;又掌握了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算理及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避免了灌输式的教学,在探究新知时,先给学生提供思维方向,即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然后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联系旧知,适时点拨,不断尝试不同的数学活动,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算法多样化中细细体会这一数学思想,从而总结归纳出计算方法:一看、二移、三算。

  4、巩固练习。

  例题讲解之后,我将安排学生做练习题,并及时纠正。以此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巩固强化算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5、达标测评。

  由基础训练和拓展应用两部分组成,全体学生必须完成基础训练部分,优生完成拓展应用。

  当堂测评。

  6、结课。

  在将要结束课时我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进行总结和互相补充,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接着问学生你还有疑问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全面的了解了学情。

  八、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突出重难点,能够对学生理解知识有一点的强化作用。因此,我设计的板书为在黑板中央出示课题,下方出示“7.65÷0.85”这个算式,在这个算式的下面为计算这个算式的竖式。

  九、说教学得失。

  一堂好的课不在于设计的多么新颖另类,而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能够掌握知识。我设计的这堂课虽然不够新颖,但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新观念。

  通过教学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都能正确的掌握除数是小数计算方法。

  2、做到了迁移、类比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新知。

  有以下两方面没有做好:

  1、在教学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掌握度估计过高,导致课堂松懈。

  2、应该注意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辅助学生学习,使所有学生学有所获。

  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有些紧张。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册 p50

  2、教材分析: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了整数的四则计算,了解了自然数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约数和倍数的学习,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质数、合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作好铺垫,也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掌握整除的意义,理解约数和倍数的含义,学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分析,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判断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4、

  重点:理解整除、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整除的意义。

  关键: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整除的特征。相互依存的理解。

  二、说教法

  1、通过直观分析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整除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 、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参与学习过程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口、动脑,以及采用判断、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的学习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讨论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目的地观察、思考、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揭示课题与学习目标

  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约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学习要求大家做到:

  ①掌握整除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理解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②学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约数或倍数。

  [开门见山将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发挥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复习铺垫:复习自然数、整数。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是自然数,你能举例子吗?它的单位是什么?

  [数的整除的生长点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所以学生必须理清数的概念。]

  (三)学习新知

  A、初步感知整除

  1、口算(小黑板出示)

  15÷5= 1.5÷5= 24÷4= 3.6÷0.9=

  16÷3= 80÷20= 6÷5= 23÷7=

  [将课本中的题组适作改变,为紧接着的概括整除概念提供更丰富的感性材料。]

  2、学习整除的意义

  ①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汇报各组的分组依据,引导得出:按商的情况:除尽、除不尽可以分成两组。

  15÷5=3 1.5÷5=0.3 16÷3=5……1 80÷20=4

  24÷4=6 3.6÷0.9=4 23÷7=3……2 6÷5=1.2

  ②学生继续自由讨论,对第一组除尽进行分组,汇报分组依据,引导得出:

  a.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

  b.被除数、除数、商不都是整数。

  [学生自由发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起到了促进作用。]

  更多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说课发挥....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一、教材说明

  众数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和平均数、中位数的基础上,根据《课标》对小学数学内容新的要求,而安排的一种新的统计量的学习。它在统计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二、学情分析

  众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前面几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的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已经能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和统计图、表的观察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另外,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这些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本课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让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众数的实际意义。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区别。

  3、认识众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区别。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实际生活的情景中、数学的活动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并且结合本校的科研课题,更好的体现生命化课堂的特点,提高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参与统计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理解众数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使教师转变角色,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课题进行进一步说明。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在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这一教学理念,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五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认识众数

  首先让学生看两则公司的招聘广告(出示),然后引出一个人想应聘,但不知该选择哪一家?让学生分组讨论一起来帮帮他。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同学们纷纷出谋划策的同时,教师出示两份公司员工工资表,(出示)再让学生们帮忙选择?并谈谈理由?我想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试着用平均数、中位数等统计量来找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板书(平均数——整体水平;中位数——一般水平)教师适时鼓励并引出课题——众数(集中情况)

  第二环节:依据情境,理解众数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分两个小环节完成,先是出例1(出示)让学生试着来选择合适的身高,让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个统计量再次进行讨论,然后得出众数的选择——整齐美观。

  为说明一组数据中众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设计了“找众数”环节:(出示)选择了两班同学英语听写竞赛的成绩,其中第一组是有两个众数的,第二组是没有众数的。这样学生对众数就会有进一步的理解了。

  【第三环节:在分析比较中体验,应用众数

  1、分析三个统计量的特点。

  下列几种情况一般使用什么统计量?

  (1)五年(1)班有50人,五(2)班有45人,要比较两个班的学习成绩,应该选取。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

  (2)在演讲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

  (3)要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应该选取。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

  2.123页,做一做。通过对五年一班同学视力统计表的分析和对问题的解答在生活中应用众数。

  第四环节:回归生活,体验应用

  出示生活中的数学,有关均码的介绍,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浓厚兴趣。

  第五环节: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谈谈这堂课的收获,加深整堂课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众数

  众数(集中情况)

  平均数(整体情况)

  中位数(一般情况)

【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相关文章:

1.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2.【推荐】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3.有关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4.有关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5.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集锦5篇

6.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

7.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8.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下一篇: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