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

2021-06-25 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处理

  《外国散文两篇》选自高一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是自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我觉得这两篇外国散文情感丰富,文质精美,艺术性很强,适合引导学生精读。如果仅仅拘泥于教材单元教学要点,从"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层面上去让学生自读,是不能充分发挥这两篇美文的熏陶作用的。因此,在处理教材时,我把本课当作讲读课文来教学,安排2课时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

  本着"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我在备课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领悟"美"的内涵,体味文中深厚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哲理。

  2。学习散文寓情于景和运用对比增强表达效果的写法。

  3。初步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

  其中,目标1属情感目标,目标2,3属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我认为,制定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本课,我力图贯彻"四主三性"的教学思想,"四主"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创新为主旨;"三性"就是教学思想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我力争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让学生诵读全文,品味文中写景精美,情感浓烈的语句;对于重点句段,我让学生质疑,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创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我又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机进行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如两篇散文的比较鉴赏),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

  《世间最美的坟墓》,《冬天之美》,都提到了"美"。教学本课,我就把探讨什么是"美"作为切入点,让学生领悟"美"的内涵,然后,再通过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范读,更有学生的诵读,在诵读中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师生的共同质疑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鉴赏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两篇散文读完后,我还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两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加以比较,培养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最后,我又出示了两篇与课文有关的课外,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时,一般情况下,教师总是在学生读课文前先介绍作者茨威格,接着再介绍托尔斯泰。我想,把对托尔斯泰的介绍放到读了课文之后,学生对坟墓的"朴素"和"美"有了感知时再进行,效果可能会更好。

  五。说辅助

  教学本课时,我用P5

语文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 教材地位及作用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学会读书5中的第5篇课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

  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②在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初三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三、说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营造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

  ③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赏析本文的美。

  四、说学法

  ①一字以蔽之——“读”。〈〈岳阳楼记〉〉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

  ②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三课时)

  (一)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岳阳楼的文化资料(名联和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新课学习

  1、齐读课文,为找寻本文美点做准备。

  2、小组交流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赏析本文。

  文章句式美、景美、情美、表达美、修辞美、思想美……

  3、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角度组内进行赏析交流,为展示做准备。4、展示交流结果。

  A、句式美

  ----本文骈散结合,文中描写登上岳阳楼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几段话,几乎都是四字句,大多用的是同韵字,既整齐又押韵,如同诗歌,琅琅上口,具有语言的音乐美。其他地方则长短句交错运用,短到一个字,长到九个字,参差错落,读来抑扬顿挫。全篇亦骈亦散,独具一格。

  纵观全文,四字骈句占了文章的大半山河,尽铺张之能事。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等。作者把丰富的思想内含熔铸到骈散结合的句式中,让文字简洁凝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意境优美、意趣无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

  B欣赏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色。

  作者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这主要在于景物的选择和气势的渲染。-----作者用白描手法,粗笔勾勒出登楼远眺的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幅图景大气磅礴,雄伟壮观,放眼望去,只见洞庭湖水波澜壮阔,无边无际,连莽莽群山,滚滚长江,也被洞庭所吞噬,那早晚的阴晴变化,更是神秘莫测:或是阳光灿烂,或是暮色苍茫,或是暮霭朦胧,或是云霞满天。浩渺的水势,万千的气象,这就是作者登楼所见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美。

  ----作者用“若夫”开篇,工笔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暗淡的图景,天阴沉,浪浑黄,山模糊,路渺茫,大地晦瞑,星月无光,多么暗淡,多么凄凉!更有甚者,阴风怒号,密雨潇潇,浊浪似万马奔空,樯楫如朽木断裂,傍晚时分,天色更加昏暗,老虎厉声吼叫,猿猴尖声哀鸣,这一切,又多么恐怖,多么阴森!真是:骚人迁客下潇湘,霪雨连绵夜不光;浊浪排空风怒吼,猿声凄厉断人肠。

  ------同样工笔描绘,

  20xx/9/14 8:34:35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明艳的图景:碧空如洗,波平浪静,天光水色,交相辉映;堪销魂,天上鸟儿飞,水中鱼儿游,洲上草青青,恬适的景致多么静穆,多么宜人!夜幕降临,长烟散尽,随着夜色加深,天上一轮皓月,水里一块璧玉,人间天上相映成趣,最荡目,湖水粼粼,波光流金,最驰怀,渔舟唱晚,歌声流韵。这一切又多么惬意,多么怡神!真是:云散雾消天放晴,沙鸥去后夜来临;一轮玉镜落湖海,上下天光一样明。

  C、修辞美

  ----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 “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5、拓展

  其实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来写天下,有一种超脱的济世情怀。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国,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

  ----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学生1: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学生2: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

  学生3: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学生4: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三)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范老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继承并发扬“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格。

  (四)布置作业

  请大家以“读范仲淹名言有感”为题,把范仲淹的这句名言带给你的感受写下来。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

  骈散结合、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忧)(不以物喜 )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乐)( 不以己悲)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0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个摆书摊的残疾青年以一句“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善意谎言实现了一个极其喜欢看书但又没有能力看成书的孩子愿望的感人故事。文章文字朴实无华,却处处蕴含着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作者“我”对残疾青年万分感激之情。

  用“别饿坏了那匹马”做题目,至少有两层主要意思:一是这是文中残疾青年一句善良的谎言。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我才会心安理得地去读青年的书;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故事才会显得如此的动人;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青年的形象才会如此高大。二是“我”就是一匹“饿坏了的马”,青年知道,后来我自己也知道。

  说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读句子中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在朗读中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说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说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说教学:

  1、注意导读的引入。

  每个人都不希望被欺骗,谎言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可是有些谎言却是善良的,给人带来真诚和温暖。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关心和温暖。一起来学习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

  2、设计好细读的问题

  学生读了课文后,读出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我顺势提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中发现蛛丝马迹,会发现摊主的心思,找找看,同时写上自己的体会”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划出相关句子,词语。(略读课文要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但并不是说,有时间给孩子就行了,老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

  3、感情朗读,情理交融

  文章很长,我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青年品质的语句来读读,在读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理解。

  4、安排课外拓展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朗读,当一切真相大白时,两位主人公心灵相通了,学生也与文中的主人公心灵相通了,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口语交际:

  课文几次提到的马,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可是我们仔细想想,这匹马似乎又是存在的。对追求知识如饥似渴的我,就是那匹饥饿的马,为了不让我“饿”坏,残疾青年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我”感觉到了关心和温暖。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5、安排小练笔,填补文中空白。

  “我”在看到那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时,会有什么表情,心里会想些什么,他又会怎么做?请你写下来。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6个字。掌握“浇水、施肥、翻、挑”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让学生能够懂得只有靠自己辛勤劳动,才有收获,从而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4、充分利用文本及阅读资料进行交流,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真正感悟热爱劳动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教学重点

  在具体语言环境下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运用恰当的语气朗读两只小兔子所说的话。针对教学重点首先我将采用小组汇报朗读生生评价的教学方法。其次运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可以利用看图、看多媒体画面或做动作来理解“翻、浇、挑”等字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难点我是这样突破的: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提问、答疑,让学生抓住小白兔和小灰兔三次不同的表现,进行对比观察和对比阅读,在质疑与答疑的过程中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做法不同,所以收获不同,从而懂得“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分为两课时,根据生本教育理念,我在第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我设置的课前研究是:

  1、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交流。

  3、搜集有关兔子的故事、童话、成语或相关图文资料。

  围绕课前研究我设计了课前活动、小组汇报朗读、质疑解疑的环节。

  课前活动:交流关于兔子的有趣的故事或成语等。为学生创设情境,烘托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我会利用电脑出示两只可爱小兔子的动画,给学生以形象感受,唤起学生热情,设悬念两只小兔子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这样便于把学生带入有声有色的生活情境,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学生自读、小组互读、汇报朗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知文意。力求做到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停顿正确、像平时说话一样不拉长音。进而通过生生评议相互指出优缺点,随后再读课文争取读的更好。接下来我将适时追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顺势进入质疑环节: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别的同学来帮你解答。

  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可以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质疑解疑的环节有利于活跃孩子们的思维,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3、多元形式、趣味识字

  通过学生自读、小老师领读的方式熟悉生词,男女生比赛、开火车拼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重点指导易读错的生字。去拼音由学生介绍识字方法,最后通过踩地雷、同桌对对碰等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4、指导辨析、书写生字。

  出示“拉、把、给”,说说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字书写,最后展评并修改。“拉、把”二字,要注意指导学生写好提手旁:(1)横要往右上斜;(2)竖钩要写在横的右半部分;(3)提的倾斜度要大一点,不要写平。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让他们自主发现字的结构和注意点,从而更好地把握汉字间架结构的书写。另外,我还将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做到“眼离本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一寸”,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板书设计(设计得怎样更精妙)

  小白兔 小灰兔

  要菜子 送白菜

  种菜 吃菜

  送菜 要菜

  好的板书是文章结构的减缩。这样设计板书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付出劳动才有收获。

  下面我来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

  课前活动:你在生活中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吗?请你跟大家分享你的小故事,说说你都会做哪些事。学生自由讲述。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辛勤劳动是一项美好的品质,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小白兔和小灰兔》。

  2、快乐复习、回顾字词

  (1)快帮小兔找到它们要吃的蘑菇。

  (2)快来帮小兔把山上的词语读准,他就能顺利回家了。

  挑担子 浇水 翻松 饿了 时候 施肥

  用开火车以及七色花扩词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词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紧接着教师设问:大家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学生自由回答顺势进入故事情境。

  3、划分角色、表演朗读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分配角色练习朗读,然后佩戴动物头饰上台进行表演朗读,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价。

  通过让学生表演、观看、做出评议,谈自己的体会,在形象接触中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更好地体会并学习小白兔的优秀品质。

  4、小组研学、精读感悟

  师交付学习任务:你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为什么?

  引导学生画出文中相关句子,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重点突出小白兔和小灰兔不一样的做法和收获;在谈到小白兔动作的词语如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等词时课件展示小白兔种菜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小白兔的辛勤和小灰兔的懒惰。揭示本课道理:只有自己付出劳动才会有收获。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

  5、指导写字、交流评价

  出示“活、种、吃”,说说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字书写,最后展评并修改。强调本课要写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应该写得左窄右宽。

  6、链接阅读、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选择本课同步阅读中自己喜欢的文章读一读,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分享阅读感受。

  7、板书设计

  ( 勤劳 )的小白兔

  ( 懒惰 )的小灰兔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语文说课稿 篇5

尊崇的老师:

  你好!我是来自古板头中学的吴璇,我本次说课的课题是《致女儿的信》。我的说课有八个内容: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预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致女儿的信》一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自读课文,作者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针对“爱情”这一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没有回避,没有敷衍,更没有说教,而是用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信中主要谈了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联系,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该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从而启发和培养了女儿正确的爱情观,这篇课文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话题“爱情”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但还未必真正懂得爱情。学生如果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可由于中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上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一方面使得情感内敛的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有人指点迷津。而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因此,要对学生多加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放下包袱,轻松参与到讨论中来。

  三、教学方法:

  首先利用多媒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和.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调动最适宜的教学资源,增大教学的容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运用对话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提出阅读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再与组内同学交流思考结果,对于疑难之处教师要加以点拨引导。同时围绕本文涉及的话题“爱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早恋”这一讨论的话题,通过讨论,使学生的思想、观点在对话中迸溅出“火花”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积累“忐忑、繁衍”等词语和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②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这个民间故事的巧妙构思 ,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 学习联系西方文化背景在语境中领会语句含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②通过搜集有关“爱情”的诗词、名言警句和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受到启发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①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和运用故事阐述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②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③了解爱情的真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

  ①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②了解爱情的真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六、课前预备:

  1、搜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材料,同时搜集有关爱情的诗词、名言警句及感人的故事。

  2、掌握本课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3、读课文,思考:上帝在创造了人后,几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4、读文时,找出含义深刻的语句或本人不理解的语句。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莎士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们想知道的。当你遇到这样的疑惑时,你会问你的父母吗?(不会)可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代我们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她的父亲是如何回答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写给女儿的这封信。(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关于作者,你知道哪些?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在这里,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文学常识进行交流,实现材料共享。)

  2、利用屏幕显示本文的生字、词,找学生读并要求在练习本上写出加点字的读音,然后对正,再交流释义遇见困难的生词。

  3、读文反馈:(用屏幕显示思考题,找生回答)

  (1)故事中的上帝在在创造了人后,几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2)你认为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利用这一环节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长此以往促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这里的第二个思考题,学生回答起来可能困难,由此导入下一环节。)

  (三)读文感知,把握大意:

  要求边读边完成下列要求:

  1、“我”为什么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你能为大家概述这个充满诗意的故事吗?

  (提示:复述时应抓住关键词语:上帝、三次、人间、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勃然大怒、怒不可遏、伫立离去)

  3、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去表现呢?在这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4、现在你明白“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了吗?

  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先抛出这些要求,然后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文思考,坚持以读为本的策略,让学生在自读自思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故事的寓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四)读后交流,合作探究:

  1、学生组内交流思考结果。

  2、班内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点拨疑难之处。

  (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本人的心得,并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体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间的对话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

  (五)品味语言:

  学生齐读结果的两段。

  师:这几句话道出了爱情的真谛,其实文中还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值得品味。请再读课文,找出这样的语句并揣摩其含义,也可以提出本人不理解的语句,与组内的同学交流。然后班内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提示:结合“研讨与练习二”进行。)

  (通过品味关键语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爱情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拓展延伸:

  1、交流学生搜集到的歌咏爱情的诗词和名言警句。

  (通过这一环节,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加深对爱情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爱情是如此的美好,那么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请大家就早恋现象谈谈本人的认识。

  (在此引入对“早恋”的探讨,引导学生走好青春的第一步,别走入“早恋”的误区,从而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七)小结:

  师:爱情是美好的,可中学生不是恋爱的季节,过早的摘取恋爱的果实,品尝到的不是爱情的甜蜜,而是酸涩。正象文中所说的: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送给大家一句话:把握应有的爱是幸福的,放弃不应有的爱是轻松的。(屏幕显示)

  课程进行到此,你应该对爱情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那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爱情呢?请表达出本人的看法。

  (利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爱情的认识。)

  (八)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爱情的诗词、名言和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把本人对爱情的认识写在日记中。

  (为了让学生将课堂的学习热情保留到课后,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设计此作业。)

  八.板书设计:

  (本着简洁、直观、醒目的原则,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友情

  爱情=忠诚 心灵的追念

  (时间的考验)(死亡的考验)

  (利用这一等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爱情的真谛;利用这一不等式引导学生走出早恋的误区。)

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 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三单 元第一篇是有道理的,由《春 》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

  C、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 抓住“春天”的特点。

  2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诗 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

  B、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C、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 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 (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41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说课后记:

  写完本说课稿,我再回忆以往教《 春》的 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个个问题简单的提问。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听得容易累,老师教的更累。那是因为没有把学生 当成“学习的主人”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但这次,我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围绕着 新课程所倡导的来实施,那就是: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 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 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要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

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主要通过描写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四十几岁的男人家破人亡,内心受到巨大创伤,再现战争的残酷.本专题要求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探讨,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能说出战争对人类的摧残,从而正视战争,珍视和平.

  二、说学生

  1.学生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有一定认识.

  2.学生以前接触过小说,但对小说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强.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并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并结合本课自身特点,我想本课可以有很多目标:如(1)把握小说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3)探究人物内心;(4)揣摩人物语言;(5)鉴赏细节描写……

  但本课的目标是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生成,可能是我预想中的2个或3个,也可能不在我的预想内.总之,我的想法核心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去充分体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让他们得到成功的快乐,并在这种体验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法学法

  1,课前要求:通读全文,把握情节

  依据: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

  2,课堂中:师生共同确立本课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体验学习过程

  依据:充分调动学生,在交流,合作,互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依据:本文篇幅较长,只有了解了故事情节,才能完成课堂中的合作,讨论,互动活动;同时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有利于为学生减负,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2.导入课文

  采用"移情法",观看图片使学生对战争有了一定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小说情景中.

  具体操作:人们都说"水火无情",但我还想跟同学说战争也同样是无情的,请大家跟我一起看几组镜头.(播放)镜头里的画面可以说让我们触目惊心,战争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的灾难.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肖洛霍夫一起走进一个在战争中饱经灾难的人的内心世界.

  3.交流读后感受

  在请学生谈自己读后感受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思考对题目的理解以及小说在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地方.

  补充:学生在交流感受时可能会谈到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太悲惨了,也可能谈到小说情节波澜起伏,还可能谈到有关小说题目的问题等等,总之,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本课需要探讨的问题.在这里,我只能根据对学情的分析,假想可能呈现的课堂.

  4.探讨问题

  (一)(1) 索科洛夫在战争中经历了怎样的遭遇

  依据: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把握小说情节,为交流互动作铺垫.

  (1) 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遭遇

  (2) 通过什么方式表现这个主题

  (二)如学生在交流中对小说题目有相关阐述,可以引入探讨

  (1)题目"一个人的遭遇"中"一个人"是谁

  依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比较索科洛夫和凡尼亚两人遭遇的异同.

  依据:联系角度,比较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培养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体系的分析能力.

  说明:鼓励学生深入分析,积极参与

  (相同:家人死于战争,无家可归,心灵遭受巨大创伤……

  不同:索——死去的是妻子,儿女,凡——死去的是父母;索——四十几岁有劳动能力,凡——幼小的孩子无劳动能力;索——知道家人已亡,家在哪里,凡——不确切知道家人已亡,不知道家在哪里,苦苦找寻父亲,认为还活着的;索——可暂居在朋友那里,凡——流落街头;索——深感战争的残酷,凡——不明确战争的残酷,把索误认作自己的父亲,很开心……)

  (3)谁的遭遇更悲惨

  通过比较分析,很多学生会认为凡尼亚的遭遇更悲惨,战争中幼小的孩子遭遇着家破人亡,流落街头的命运,却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不幸,这也是这篇小说能让人泪雨纷飞的原因之一吧.

  (4)"一个人"指的是谁 为什么不是一个人

  这时回到原问题,"一个人"指谁 学生可能根据凡尼亚在战争中的遭遇更悲惨些,认为"一个人"应指凡尼亚.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并不需要明确的答案,更不能限制学生思维,只需让学生认识到尽管题目是"一个人的遭遇",但作者却选取了两个人的遭遇来反映战争的残酷.这就体现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选取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来刻画,用两个不同家庭的悲惨遭遇,从不同角度展示战争给苏联千千万万这样的家庭带来了灾难,给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人的心灵带来了创伤,善良的人们谁不为之泣下,谁不会控诉战争呢 到此达到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境界.

  (5)比较迁移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索科洛夫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主人公的遭遇有什么不同,由此加深学生对小说人物典型意义的理解.

  补充说明,当然,如果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生成不是以上两个目标,就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总之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服务于学生.

  5.课堂小结

  本课为生成性课堂,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围绕学生活动效果进行小结.按照课堂设想,可小结如下:通过我们思考,合作,探讨,在互动中感知了小说情节,领悟了小说主题,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进行了很好的探究.

  6.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进一步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创作三条以上反对战争的标语,要求:文字简明,有艺术性.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学分析

  《地球爷爷的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1课。课文以童话故事形式,通过熟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朗读,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2、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处理

  由于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活泼、好动,他们对科普读物十分感兴趣,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喜欢朗读。由于年龄特点,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结合低年级学习特点,我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围绕“学习主题构建”的理念,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设计理念:

  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最好的教学是“启发”,教师课堂教学一大任务是启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旨在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课件,适合低段孩子的游戏和竞争方式,用兴趣引路,创设让孩子在自主、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自由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围绕“学习主题构建”的理念来预设本课的学习目标。

  4、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情感态度。

  5、课前准备:

  课件、磁铁、回型针、小铁钉、纸飞机。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第三章的“知识链”的观点告诉我们:教学的重点要注重与展开那些方法让学生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既从强调内容转变为强调过程。知识系统则由直接接受转化为由学习主体通过活动体验、实践感悟得到建构。据此本课拟以自主、民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活动体验中建构知识。让他们在自主、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自读自悟,主动去获取知识。

  三、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玩纸飞机,在学习新课前让学生玩纸飞机,并要他们观察纸飞机最终是怎么样的,而纸飞机必然落下这一现象,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课程改革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分3步走,

  1、带着要求读,学习目的性明确,有利学生养成多读多写多思考的好习惯。

  2、演示生字课件,直观、形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用演一演,比一比,送“桃子”的方法加深对生字词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读中生疑、读中感悟。

  猴爸爸还没有动手,树上的桃子,为什么会掉小来?

  地球爷爷的手是怎样的?

  这些都是学生的疑问所在。我让学生自己到书中去找答案,在读中感悟。一年级的小学生很难建立“地心引力”的概念的,再通过小铁钉靠近磁铁这一形象的演示,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直观而形象的感受到了“引力”。

  (四)、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为了架设生活和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探究视角指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问题:

  1、你还能举例说出地球有“手”的例子吗?(要求学生从我们自己身边说起,联系生活感受,畅所欲言。)

  2、出示句式,学着样子说说 :地球爷爷的手能(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3想象说话: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世界会怎么样的?

  (五)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通过比一比发现异同。让学生自己说说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在观察中掌握识字的技巧。

  (六)、作业设计(选一道你喜欢的作业完成)

  1、读一读:努力将课文读得更好,朗读给全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找一找:课后收集关于地球知识的资料,带到学校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

  3、试一试:一大一小的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

  这样设计作业显得比较灵活,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把生活带进课堂。

  七、板书设计

  31、地球爷爷的手

  桃子

  落

  地心引力

  这样设计目的.是体现了课文的核心,桃子落地是因为地心引力。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爱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怎样使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是我一直探索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我将沿着这个方向锲而不舍的奋斗。

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解读教材:(即说教材)

  第一课时重点扫除阅读障碍,读准读通,整体感知文本“美”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读、说写等拓展性的言语实践中,发展语言。

  4.理解感情…….

  二.理念指引(即说教法、说学法)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法为:突破重点,击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句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课标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与上述教法相配合,要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默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分句,段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提高兴趣的效果。

  1.情境创设: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吉林大力提倡情境教学,即是以生动形象的场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内容及课堂气氛作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意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和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其特点是形真、情深、意远。

  2.自主品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语文课堂应是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是一个宽松而又和谐的课堂,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和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投入,是谓“教学相长”。在本节课中,师生、生生都很大程度地进行了互动.

  设计思路:

  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目标为纲,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从学生对刘的“求贤若渴”等的体验中提炼出“诚”这条主线,在初读课文中发现成,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成,表达成,通过引入《出师表》这一拓展资料,让学生感悟猪这一人所后来回味到留的成,最后让学生与刘对话,从而来赞美成,升华成。

  设计理念:《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三.教学设想(即说教学程度)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过渡语}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 6 个环节:

  一、紧扣“诚意”,质疑导读

  1、题质疑,初知大意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2、重点质疑,读中感悟

  教师小结: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入手分析,还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等方面来理解。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3、赏读复述,内化语言

  (设计点评:教师运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不仅避免了烦琐的情节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五、说板书。

  这次的板书我要求学生自己填写,已达到创新。{自填板书,别具一格}

语文说课稿 篇10

  教材简析:

  《蚂蚁和蝈蝈》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从而告诉人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传神,是一篇寓趣味与教育意义于一体的好教材。

  本课目标预设:

  1、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写3个生字。(冬 洞 冷)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

  3、练习表演故事,深化理解,积累语言,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本课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和表演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2、指导学生学写3个生字。

  3、懂得课文寓意,并能从故事中有所感悟,帮助学生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趋向。

  说教法、设计理念

  新课标关于一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要达成此目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比较,从读中体会,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深刻寓意,又要结合表演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文本语言的活泼生动,懂得道理,获得启发,让阅读变得有声有色,趣味盎然。

  说学法:边读边想象,进行各种角色体验,感悟任务特点,在有情有趣的阅读与体验中自主领会故事寓意,深化理解文本。

  补充说明:

  第一课时的课题导入,以贴图和猜谜的形式,富有童趣地引入新课。初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理解的能力,做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标,并能在随文学习中认识巩固生字、新词,完成4个生字的书写指导。

  说设计思路,教学流程:

  1、从复习谈话入手,简单回顾上节课的词语和课文内容;创设“小小童话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伊始,我先请小朋友跟着板贴写写两种小昆虫的名字,打打招呼,读读课题。在复习完词语后,能用其中一些词语讲讲故事的大意。“小小童话剧”的提出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阅读期待,营造良好的氛围,也为课后要求排演课本剧进行铺垫。

  2、借助文本和图片等多种媒体手段,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体验,通过朗读、表演、说话等多种方式与文中人物进行深入对话,感受蚂蚁的勤劳与蝈蝈的懒惰。

  (1)具体在学习第一段的时候,我让学生注意句子中表示动作的字词,如“背”,“拉”,让学生学一学,做一做,并引导他们进行角色体验,“哟,小蚂蚁只有米粒那么大小,却要去搬比它身体还大的东西,你看了感觉怎么样啊?”让学生想象去说,去表达。然后,我邀请两对同桌来做做搬粮食的动作,另一对同桌来读读这些句子,并煽动其余学生: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小蚂蚁加加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中体会蚂蚁般粮食的辛苦。在结合插图,从蚂蚁头上的汗,“你看,这只蚂蚁出汗了,这只蚂蚁出汗了,这只蚂蚁也出汗了。”来理解词语“满头大汗”。在想象说话中,请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想象:小蚂蚁除了“背”和“拉”,还回怎样来般粮食?你觉得它们怎么样?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进行这样的角色体验,朗读体验,想象体验,能让学生通过“演、读、想”等生动有趣的形式,感受蚂蚁的勤劳与辛苦。同时针对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能有更直接更形象的感受与体会,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情感铺垫。

  (2)教学第二段时,对比着蚂蚁的勤劳,蝈蝈又在干什么呢?自然引出本段第2句话,并且就“躲”字请学生说说“小朋友,你在什么时候会做‘躲’这个动作啊?”“那蝈蝈“躲”到大树下,是怕什么呀?”再进行句式间的对比,体会蝈蝈的“自由自在”,并请学生演演“自由自在”的蝈蝈是怎样的。在表演和朗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样的一群蝈蝈又让你觉得怎样?在说与对比的过程中体会一个是很“勤劳”,一个却“只会享受”这样的反差。在解读本段第1句话的时候,让学生想象:蝈蝈会笑蚂蚁什么?那小朋友是不是和蝈蝈一样,觉得蚂蚁很傻呢?把你的想法说给蝈蝈听?用小朋友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想,自然地引出所揭示的寓意,再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三段时,通过一些声音文件,让学生做做冬天寒冷的样子,而此时,蚂蚁和蝈蝈又过得怎样呢?还是结合插图和一些句式训练,让学生在边读、边看、边想的过程中体会蚂蚁此时的幸福与快乐,在演一演的过程中感受蚂蚁日子过得是如此的舒服。想象体验是在学生表演时趁势问话:“小蚂蚁,你们这么高兴地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呀?”结合学生的回答,再指导学生读出蚂蚁的幸福与快乐。蝈蝈部分的学习也是图画与句式的结合,再让学生想象体验:“蝈蝈啊,现在的你们,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呢?你有什么话想对蚂蚁说吗?”指导朗读体会此时蝈蝈的无奈与后悔。

  3、结合板书总结明理,并在拓展想象中升华内化。

  通过回顾板书,总结明理课文与续编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把一些零碎的、肤浅的感知进行整合提升,揭示故事寓意,再通过拓展延伸部分:蝈蝈好不容易熬过了漫长的冬天,又聚在一起开会了,它们会计划些什么?商量些什么?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充盈课文内涵,进而建构起自身对课文寓意的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趋向,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4、 在指导书写生字环节,结合课文内容,自然引出生字,重温重点文句,巧妙口令记忆。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结合课文内容,回顾课文重点,巧妙口令记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生字,为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奠定基础,并通过说说,议议,想想等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在引导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5、 星级作业,课内知识巩固,课外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练习。

  星级作业的设计,能针对班内不同学习层次需要的学生以更多学习的空间。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对三星的作业更感兴趣,喜欢通过不同的形式,向老师,向同学展示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各种表现能力,同时也便于老师发现与挖掘孩子的学习潜力。坚持为班内学生设计有意义的星级作业,能持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积极性,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学习经验,促使学生在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对文本更深入地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说板书设计: (贴图)蚂蚁 和 蝈蝈(贴图)

  勤劳 懒惰

  夏天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舒舒服服 又冷又饿

  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相关文章:

1.【实用】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2.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3.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4.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5.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6.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7.【实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8.【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下一篇:小学语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