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争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1被崛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碧寤岣盖姿档幕暗暮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1、小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说说写写你自己的故事。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而三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语言重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探究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创新教育中所说的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本课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通过课堂上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重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小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通过调查报告形式结合学生探究,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的内涵。从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点。
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五、说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调查事件——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是我们生活的故事,所以上课伊始,就跟同学说: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通过调查处理,今天你们也帮老师处理一件争吵事件,行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三年级孩子的好奇,探究的欲望。
调查争吵事件。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作业,本身就是很有创造性。通过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课堂自主探索的主题。采用多次调查的形式,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和进步。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我的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也看到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重点:理解父亲的两句话对我的帮助,同时感悟父亲第三句话对我今后的影响。知道是我的父亲教育了我当好一个好孩子应如何去面对自己。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
重点句:我觉得很不安……不该那样做(我很后悔)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看出克莱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该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我又记起父亲……的话来。
克莱谛不时……而是悲哀。他又说……“我也等着你!”
可我心里……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戒尺!
……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后悔、难过、得意的语调读我对争吵后的感受和和好后的高兴,用不是滋味的语气读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我报复克莱谛后的感受。
在学生探究体验,我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结合自身进行现身说法,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首先判断父亲的话,对我来说是合理的吗?
2、再结合父亲前2句话的理解,感悟父亲话的内涵。
六、教学简案
一谈话引入
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通过调查处理,今天你们也帮老师处理一件争吵事件,行吗?
二学习1—4自然段,初步感受人物特点
1、课件出示:我和克莱谛争吵动画 老师配读课文1—4自然段
2、请你说说你对事件的看法?
3、出示调查表
调查时间 调查人:
调查对象
事件原因
争吵中的人物
表现(关键词)
你的看法
要求:仔细阅读课文1—4自然段,以小组为合作团体,快速完成表格。
4、反馈交流(选一份)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他们的情况了解比较深刻,那么他们争吵过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和好如初)
三探究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主问题:那争吵之后是什么使他们又和好了呢?
1、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要着重研究什么?有该怎么研究?
(着重研究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怎么做?克莱谛是怎么说的?怎么想?怎么做?)
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我和克莱谛的表现。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合作伙伴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3、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重点句:我觉得很不安……不该那样做(我很后悔)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看出克莱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该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我又记起父亲……的话来。
克莱谛不时……而是悲哀。他又说……“我也等着你!”
可我心里……只要防御就是了”
……
(从中进行朗读训练,并做到适时的评价)
4、出示调查表
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
四圆满结局,感情升华
过渡:当我的父亲知道了这件事,是怎么样的态度呢?
出示:既然你错了,就应该……戒尺!
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为什么?
五小结本课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小小的船》是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文中写了—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
二、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像……”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四、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学难点:
借助画面,通过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为难点。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遮屏)
小朋友,你们喜欢晴朗的夜空吗?那你们知道夜空有什么呢?你们喜欢月亮吗?你们看,今天老师把月亮带进了教室。(播放课件)这是什么样的月亮?弯弯的月儿像什么?你们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坐上去呢?今天,我们就把它当成小小的船,一起来学习第7课《小小的船》(出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设置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到诗文的意境。
第二步:理解课文、阅读课文
1、自由读: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自找学习伙伴,同桌读、组成小组读。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同学和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朗读:(批注)
这篇韵文用不少叠词描写形状和色彩。朗读时,可先读好有修饰的词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进而读好诗句,读好韵文。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韵文描绘的画面,脑中的画面丰满生动起来,月儿的可爱、想象的美妙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指导朗读:(批注)
低年级学生容易唱读,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顿挫舒缓的节奏。让学生读中体会。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个别读、分组读、评比读。听听谁读得最美。
4、范读课文:(媒体链接)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学生就能以情悟情,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评价。
5、学生单独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第三步:练习:(批注)
检验学生对课文掌握的程度。
1、填空:
弯弯的( )
闪闪的( )
( )的船
( )的天
2、弯弯的月亮像______ 。(批注)
蓝蓝的天空像______ 。
闪闪的星星像______ 。
—————像——— 。
“我会说”的练习,通过把句子补充完整,发挥学生的想象,学习打比方的说法。如“弯弯的月亮”可从形状上想象,像镰刀、像香蕉、像小船。本题可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进行,鼓励和肯定合理的想象,鼓励与别的同学想的说的不一样。在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后,可提供一些形象鲜明的事物(如,西瓜、云朵、柳枝等),让学生自由想象,用“像”说话。生:圆圆的太阳像个大火球。
第四步:背诵表演(媒体链接)
画美,歌更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通过这首歌曲,出示静中有动的图画情境,将小朋友们带入了优美的意境中,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轻声哼唱《小小的船》这首歌,并自配简单的动作。先自由演读,再个别演读、最后全班演读。更好的表达诗的意境,
第五步:拓展延伸(聚光灯)
1、假如你是飞行员,驾驶着宇宙飞船飞上太空,你会看到什么呢?请同学们慢慢地闭上眼,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已经飞上蓝天,看,蓝蓝的天空许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睛。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2、想象作画,趣中求新
我会画:把你看到或想象到的星空画下来。
夜空多美呀!你想把它画下来吗?先说说你想画什么(小组交流。)(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太空,幻想着邀游蓝天的情景,联系诗歌内容,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自己看到的太空美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歌,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进行了美的创新)
3、展示学生作品,评价。给学生以自信,展示的机会。
小结: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大家向课本、同学和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在生活中,到处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在大自然中,到处蕴藏着科学的奥秘。我们应从小热爱科学,长大后不断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奥秘。
这样不失时机地总结和拓展知识,也拓展学生的思维,强调了新课标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感受、情感,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引路人。
教学板书:
7、小小的船
弯弯的
小小的
闪闪的
蓝蓝的 ——— 像———
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学生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对春天已经有了较丰富的体验,应通过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如诗般的意境及春天带给人的快乐。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短小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兴趣。
本课的目标设为:
(1)正确认读“村、居、醉、烟、童、散、忙”7个生字,会写“忙”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个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
三项目标中,我把正确认读7个生字作为学习重点,因为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难点为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这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汉字不久,就让他们感悟语言之美,会有一定难度。
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习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本班学生不善于举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不举手。
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忙”字。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二、说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合作交流、朗读体验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主要通过以下六个方面来说明
一、激情引入
首先采用提问式,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直接导入课题《村居》,随机认识“村、居”这两个字。
【设计意图】用一两句话说说发现的春天,无形中训练了一年级学生的口头作文。通过动情的语言,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天图片,学生于自然之中进入情境,产生学习兴趣,由此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
首先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音,为下面学生自由读古诗做了铺垫,同桌互相认读生字、朗读古诗。其次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字词,认读生字利用各种方法,在学习字词的时候,巧妙的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引出诗句,进行朗读。这样由字到词到句就简单多了。
【教学意图:通过对生字的认读,引导学生结合字形、借助图片等方式了解意思,不但为感知诗意做好充分的铺垫,又渗透了古诗语言的简练。】
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
首先想象着春天美丽的景色进行朗读,其次划分节奏指导朗读,在读通顺、读出节奏感之后再进行联系生活,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就是引导背诵。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朗读,逐步使学生体会七言诗二、二、三的停顿,同时体会古诗诵读时声断气不断的感觉,从而做到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在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再读出自己的体验、感情,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把你搜集到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然后进行小结,《村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还有很多 诗人曾经赞美过美丽的春姑娘呢!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积累朗读,使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学会积累。】
五、指导书写
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只有一个“忙”字。先读拼音,数数有几画,观察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指导竖心旁的写法,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扩词,课堂展评。
六、当堂检测
出示生字进行认读。
说反思:
在课前预习中已经安安排学生对生字进行圈画,在这节课来看,学生圈画的效果不是很好,预习没有到位。预想的是对课堂上生字的认读打下了基础,实际效果不是很好,以后还有强化预习。
在朗读古诗时,拂堤杨柳中拂堤字音学生读错的比较多,这时候我只是领读了几遍,而没有单独拿出来再强调一遍。在单独出示诗句的时候,还是不能脱离拼音。
在习惯养成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在课堂上学生的坐姿、举手、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前半节课表现较好,而写字的正确姿势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习惯养成不能单单看这一节课的表现,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另外需要加以关注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写了《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等古典散文的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从一个中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单元持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用认读、译读、思读、悟读四种方式教学,让学生掌握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握文章的内容。
(3)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并把握其词义。如:郭、夫、委、去、域、兵革、亲戚等。
(4)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这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
(2)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创设问题情景。
(3)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1、 教材在本单元的所在位置及教学目的
第六单元是文言文单元,前两课讲读课文《劝学》和《师说》都是论证学习的,是讲读课文,这篇文章是课内自读课文。《问说》和《师说》的体裁都是“说”。学习这几篇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特别是这篇课文对指导学生勤学好问有积极的意义。在写作方法上这几课都有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掌握正反论证、比喻论证,掌握若干活用词。这一篇古文虽说写于晚清,但是桐城派古文章多艰深,篇幅长,生字多。因此,要求学生加强预习,在课前掌握生字生词。
二、说教法
既然是自读课文,可以从知识迁移方面考虑,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教师在指导时,仍要重视诵读,使学生读出语感,和《劝学》、《师说》加以比较,进一步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朗读法DD粗知课文了解内容。
讨论法DD深入理解掌握意义
比较法DD区分异同认识特点
练习法DD实践归纳掌握字词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这一课,遇到的典故多,对此通读,知其大意即可应结合实际理解问与学的关系,重在诵读,归纳比较。配以练习,突破难点。除了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还应对常用字文言实词进行归纳整理。
四、说教学程序:
1、布置预习,朗读课文。结合预习提示和注解,粗知课文大意。划分段落层次,找出论点论据。
2、 导入新课,由《师说》从师而问引入《问说》由劝学即劝问引入《问说》,并指明《师说》《问说》同属“说”,一种议论文体裁。
3、 引导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第一段的内容要点是“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是推论。第二段论证“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破其疑”“求一得”“资切磋”这三个作用概括出“好问则裕”。第三段古人“虚中不断完善”“三代以下有学无问”第四段今人不好问的原因表现和危害,“为害于心术者大”。第五段今人不善问的表现。第六段从反面论证问与学相辅而行的关系。第七段总括全文。
4、 引导学生比较《师说》《问说》的相同处。
题目都有说,《师说》《问说》
都劝人们要虚心学习,要向各种人学习。
都反复运用对比的方法。
都是内容质朴,多排偶句,整散结合。
比较不同点
《师说》强调从师的重要性,学必有师,《问说》强调问的重要性,学必好问。《师说》对比对象繁多,参比内容单一。都是“不耻相师”与“耻学与师”。《问说》对比对象单一但对比内容繁多。
5、 归纳词的活用。
6、 学生提问教师解疑。
7、 总结学习要勤学好问,要掌握正反对比论证.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组教材的一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着“家庭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旨在教育学生孝敬长辈、关爱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这篇课文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文中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诵课文,难点是在交流感悟中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及课文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知(知识)目标:
⑴ 认识“胖”等13个生字,会写“看”等6个生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⑴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⑵ 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⑶ 初步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懂得要孝敬长辈,主动帮长辈做事,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以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说教学流程
1、活动激趣,导入新课:
⑴ 看手:
请学生伸出小手,看看谁的手是胖乎乎的。
⑵ 画手:
请学生上台,把手压在黑板上用粉笔画轮廓。
⑶ 夸手:
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夸夸自己的小手。
⑷ 揭示课题,学习“胖”字。
⑸ 扣题目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在无意中转入正题;扣题目质疑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⑴ 听课文范读:
边听边想刚才提出来的问题。
⑵ 自由读课文: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⑶ 指名说说: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⑷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要求:
读准字音,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可以结合组词、扩词、造句。
⑸ 检查学习情况:
①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② 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③ 出示单个生字,认读。
④ 交流识字反法,老师相机重点指导:
读准“拖”、“帮”等字的读音。
认清“墙、替、鞋“等字的字形。
⑹ 做游戏巩固识字。
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这一课主要写战争年代,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战后,长大成人的孤女专程前来中国看望将军,不忘将军救命之恩。这件事成为中日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从中我们可以感受聂荣臻将军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情怀。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写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第二、三自然写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两个日本孤女。第四、五自然段,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驻地。第六自然段,写由亲友抚养大的日本孤女专程来中国看望并感谢聂将军。文章语言朴实,内容真切感人。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聂将军照顾两个日本小姑娘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他的崇高形象。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文内容,从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出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 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宽广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难点是体会聂将军说的话,进而让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将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法。
1、采用品读感悟法,以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为切入点,抓住形象具体的感人细节,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反复品读感悟,体会语言表达的特点,感悟人物形象,体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学习写法。
2、根据本课教材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多渠道接受信息。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细细揣摩,想法设法创设相应的情境,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为基本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采用以下两种学法:
1、质疑探究法。围绕:“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进行提问,然后抓住描写聂将军的细节,让学生主动探究。借肋文中的插图提问:从图上你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再进一步交流对描写聂将军音容举止的重点语句的探究,体会到聂将军非常细心,从而体会聂将军的“菩萨”心肠。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以读代讲,练习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部分的概括、揣摩、想象、诵读等方法,深入人物的内心,感受聂将军的品质。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掌握从读到思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说教学
流程设计及其理论依据总的设计意图:设问入手,深入全文,抓重点句体悟人物精神,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佳境。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独创思维,形成自己****的见解,进而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
(一)谈话复习导入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对聂将军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日本人民的眼中聂将军是个怎样的人呢?(师板书:活菩萨 中日友谊的使者)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样设计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这样的设计是运用旧知引入新知,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1、在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一问题,默读课文,进行圈画批注,然后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
2、小组内讨论、交流,体会聂将军的高尚品质。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整体把握文本命脉,给学生创设了****思维和与别人交流合作的空间,也就是给学生留了准备的空间。这是教学****的体现,学生读、思、议,教师参与引导、点拨,师生共同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谈自己的观点,以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对人物的感悟。
3、全班汇报交流:随学生的交流而灵活探究,学生说到那个问题,老师就引导来学习这一处。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以读代讲,练习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文字投影。出示聂将军说的那段话:“他对战士们说:“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1)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虽然……但……一定要……决不能……”等词句,反复朗读体会聂将军宽广的胸怀。
(2)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想想聂将军说这句话时会怎么说。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这段话。设计意图:读书的实质是让学生借助文本同文章的主人公的情感碰撞,并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让学生通过文字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与之同思想,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并让学生借助想象的创新,带着情感去读书,会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无穷魅力。出示聂将军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子:“聂将军先抱起不满周岁的小妹妹,看到她的伤口包扎得很好,便马上让警卫员去老乡家给她找吃的。然后,又慈善地拉过那个大一些的女孩,亲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
(1)汇报勾画出聂将军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语句诵读体验,指导学生细读体会:“马上让……然后,又……拉到怀里……一口一口……喂”等重点词句,感受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厚襟怀。
(2)借肋文中的插图,提问:从图上你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再进一步交流对描写聂将军音容举止的重点语句的探究,体会到聂将军非常细心,从而体会聂将军的“菩萨”心肠。
(3)读出聂将军的和蔼可亲。 设计意图:这一段是聂将军关心照料日本小姑娘的具体描写,并且配上了画面,聂将军的音容举止跃然画上、文字里。图是文的映现,文是图的延伸,引导学生将图文结合起来,诵读体验,具体感受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厚襟怀。出示聂将军的亲笔信:“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1)从聂将军的信中,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至仁至义”“ 有始有终”看出聂将军的真诚、友善、具有国际主义精神。从这句话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2)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真诚、友善、奋斗到底的决心)
(3)总结:从刚才所读所品的语句看,聂将军确实是一位活菩萨,是至仁至义、心胸宽广、心肠慈善的好将军。因为聂将军的亲笔信,语言凝练,含义深刻,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将二自然段聂将军对战士们说的话与信中内容联系起来,反复朗读体会,领悟聂将军恩怨分明,为民族的生存与人类和平抗战到底的决心。感受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从而理解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培养了学生精读深思的良好习惯。
过渡:40年后,已成为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专程从日本来到中国看望她的救命恩人聂将军,见面的情景十分感人。你能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吗? 升华人物的品格:文中没有提及感恩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美惠子及家人的谢恩画面,说一说,议一议,加深对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的体会。这样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情表达对课文人物的理解与把握,再现文章的故事结局,有利于学生想象、表情达意,内化文中人物形象,同时也使人物的精神得到升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情感。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宽广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使我们感受到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也使我们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五、作业设置,拓展练习
1、关注中日两国的交往历程,通过搜集资料,讨论聂将军善待日本人民的现实意义。
2、想象美穗子和聂将军40年后重逢的情景,把它写下来。利用课文为我们提供的机会,进行写话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促使学生有感而发,完成读写结合的迁移。
六、说书设计
7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活菩萨 恩怨分明 慈善心肠 中日友谊的使者 宽厚襟怀 至仁至义好的板书,能生动地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的处理,清晰地展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文章结构层次。我的板书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题,抓住文章的要领,突出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觉,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洞悉文章概貌。
语文说课稿 篇8
李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丰实,教学目标落实,简约、朴实中彰显浓浓的语文味。下面,我主要讲两点。
一、简约的课堂——彰显高效性
首先,我觉得这是一堂简约的课堂,在简约中彰显高效性。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用语简要,教学板块简洁。李老师针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紧紧把握略读课文教学本色,引导学生抓住导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辐射全文,培养了学生的自读感悟能力;重点感悟时追求“精”,如5—7自然段是文章的精彩之处、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李老师就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引导从文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简约”之上体现了“丰满”,达到了“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效果。
二、朴实的课堂——彰显语文味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内容——“写什么”,还应该关注其形式——“怎么写”。关注文章语言表达的学习,既“得意”又“得言”这是本堂课的一抹亮色。
如本文5—7自然段的语言比较有特色,蕴含了“怎样写”的范例,作者的遣词造句的方法是学生模仿和待以迁移的对象。李老师充分地捕捉到了教材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语言文字训练:
1、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的表达形式。李老师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并要求学生找出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句子,想象作者是怎样将自己欣赏到的画面写具体的。这个环节,李老师先引导学生明白文章事从哪些方面来写画作的,巧妙地帮助学生梳理了作者的“文路”,这里可见李老师对教材的理解非常地深入。然后,李老师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看到画像时想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做批注,并交流感悟,从中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作者采用“边看边想的方法把画面写具体”的写作方法。这个板块的教学牢牢地抓住了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表达进行了探寻。这样闪烁着教学智慧之光的言语训练无疑是丰厚扎实的。
2、引导学生体会词语表达的精妙。作者推敲锤炼过后的文章,当然值得学生咀嚼品味。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捕捉文章中“”舒畅温柔和“略含哀伤”、“十分亲切”和“几分矜持”这几组词语引导学生去品味,体会它们在表达中心时的作用及表达的精妙,体会语言的魅力。
3、课外延伸进行仿写训练。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作者在观察画作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于是李老师引导学生课后观察达芬奇的肖像进行仿写,这个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了语文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总而言之,我觉得这是一堂深刻、有情趣的语文课。本堂课关注了“语言文字”这片肥沃的土地,让语文课尽显语文味。蒙娜丽莎的笑容给学生留下了永恒的美丽,而李老师的课给我们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永恒的美丽!
语文说课稿 篇9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课文《美丽的小路》。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思路:第一是教材分析,第二是教学目标,
第三是教学环节。
【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美丽的小路》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鸭先生小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诉小朋友要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才有美好的生活。本文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小动物的语言、动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戏剧化的效果,非常适合分角色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
这堂课我想让学生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其中如何抓住描写“美丽小路”的失与回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颇为为难的地方。通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采用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展示鸭先生小屋前那条美丽的小路(课文图)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它美
吗?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先试着说说这儿美丽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介绍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接下来,是识字教学环节,这是本课的重点。因为文中的生字较多,我主要利用课文的学习,分散到两课时或三课时中识字。识字方法可以多
样化,让学生选择自己有效的方法识字。我打算选用以下的方法:
1、可以让学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多读几次,读准字音。
2、还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教大家认字。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识字量不太均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识字量大的孩子充当小老师,不再觉得识字枯燥无趣,识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认读,也不至于丧失信心。这样充分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自愿学习。
3、根据反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容易读错的生字。如:“净、生”等。
4、进行识字方法指导。可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字,例如:争取的争加两点水变成了干净的净。汽车的车加上两只的两变成了车辆
的辆。形近字比较法识字,如:堆积的堆和推开的推,千篇一律的千和干净的干。反义词比较法识字,如:后和先,快和慢。同音字比较法
识字,如:九个的九和永久的久,母鸡的鸡和积极的积。
5、通过识字游戏巩固汉字。游戏能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巩固生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最后,再把生字放回文中来读。让孩子在语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朗读课文,促进感悟
接着进入朗读课文,促进感悟的环节。这是学生本课学习中的难点。在童话、故事等内容中,不仅蕴涵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而且
还为学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提供了机会。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朗读。
1、比较读:
老师范读“我会读”里的句子,学生注意听,比较带有问号、句号、感叹号的句子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然后学生练读,体会这三种
句子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例如:文中有许多让小朋友感兴趣的角色,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训练朗读,体会每个动物的不同特点以及说话的语气。兔姑娘和鸭
先生看到美丽的小路时发出感叹:“啊,多美的小路啊!”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看到一件美丽的物品时是怎样的心情,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从而来体会文中的感情。
3、表演读:
在理解了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将课文的5~8自然段来演一演。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剧组,先分小组演,再在全班抽小组进行比赛,
评出表演最成功的同学颁发“最佳表演奖”。课本内容的表演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得到施展。我觉得这也是对语文内容最好的诠释,更是学生个人情感最好的渲泄。
四、指导写字
在指导写字的这个环节中,我觉得重点指导的是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例如:明字和净字要注意写得左窄右宽。“起”字和“赶
”字的走字旁,笔画要伸长略平些,注意要写得外大里小,捺是平捺,要拖住干字和己字。
五、欣赏、拓展
在欣赏、拓展环节中,我安排一个说话训练,让孩子们想象说话。出示多媒体课件,启发想象。几个小朋友在美丽的小路上,一个老爷
爷正和他们高兴的说着什么?可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话,更鼓励说出与课文不同的句子,鼓励说出跟别人说的不同的句子。这样拓展了学生
的思维空间,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课外作业
(点课件)最后,我结合课文,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
如何为学校“美容”?
这样既拓展了语文课程资源,把净化校园、环保知识收集宣传引入语文学习的园地,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给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展示的舞台。
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s版)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习作的不同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是作者感受爱的经历的记叙和描绘。在表达方式上,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叙事生动,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感情真挚,是一篇读了使人易于理解、易受感染的好文章。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含义。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
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情感目标: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懂得表扬和批评都是爱,让学生正确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3)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通过课堂自学,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渗透以下几个理念:
1、以读为本,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
全课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整体感知时的浏览,突破难点部分的细读,升华情感处的引读等等,以读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绘声绘色地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融为一体。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内因”起主导作用,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投入,语文素养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辩论的环节,通过对“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哪一种更好?”的辩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而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为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热烈后气氛中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力求做到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使他们在快乐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达激情,在创造中增长智慧,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立足课内,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这篇课文中的事情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极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多处设计“假如你是巴迪,你的心情怎样”“假如你是巴迪,你会怎么说”等问题,把教材放到生活中,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在课外延伸中,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父母对自己的爱让教材走进生活,使学生理解爱,明白鼓励和警告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4、注重语言积累。
“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积方法,打基础,激兴趣,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因此,在本节课结束时,我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这本书,让学生课后阅读,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开放性、自主性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可贵的尊重。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悟”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爱”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这篇课文中,我先让学生谈谈:在他们的生活中谁的爱最使他们难忘?为什么?让学生重温那温暖的记忆,从中感受“爱”。
(二)交流品读,感知“爱”
1、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由于课文1-14自然段语言比较平实,贴近儿童生活,易于理解。于是,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试着把母亲和父亲评价这首诗的具体语句找出来,并谈谈巴迪的表现。为了使学生融情入境,我指名学生模仿母亲或父亲的语气、语调,有感情地读出他们的评价,并相机引导学生想一想:假如你是巴迪的母亲(或父亲),你为什么给巴迪这样的评价?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的理解,我让学生讨论:你比较赞同母亲的评价?还是赞同父亲的评价?为什么?在充分的讨论中,他们形成了各自的观点,于是,我又趁热打铁,举行“小小辩论会”(正方:赞同母亲的评价。反方:赞同父亲的评价)。这样,既让学生对父母两种不同评价有了充分的理解,又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接下来,我又抓住描写巴迪感受的句子“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看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使学生在习作中养成遣词造句反复推敲的好习惯。
2、设想情境,加深理解
为了巩固加深学生对不同形式爱的理解,我让学生设想情境:后来,巴迪成为世界著名的剧作家,假设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他感慨万分,那么你觉得巴迪会感谢谁呢?为什么?
3、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听录音范读16、17自然段,边听边思考:你觉得哪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划出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读、找、品、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中,我着重讲解了“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的理解。
4、联系生活,感悟“爱”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们知道了巴迪把这样一句话送给了自己的父母,是因为他懂得爱了,这时,我就相机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你父母又是如何爱你的?你能够理解吗?
学生在畅谈中,再次感悟父母的“爱”,于是,我让学生把刚才那句话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并引导:
(1)这句话你还想对谁说?为什么?
(2)对给过你爱的人,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3)你想用什么方式回报他们吗?
就在这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爱的认识、理解,并学会感恩、回报。最后,我还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学生,使他们的感情得到升华:
阳光是幸福的起点
风雨是成长的伙伴
快乐地享受阳光
勇敢地接受风雨
学会理解,懂得感恩
让我们在温柔的呵护中成长
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五、作业快乐屋
1、诵:喜欢诵读的你,请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吧。
2、作:心灵手巧的你,请把你学后的感受也用格言或小诗的形式写下来,并制成小卡片送给爱你的人。
3、写:热爱写作的你,也写一写你所感受到的爱吧。
4、集:懂得收集的你,请把自己觉得课文中精彩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写在《我的采集本》里。
【【推荐】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十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