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

2021-06-13 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材简析。

  《两只鸟蛋》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教学这一课,根据新课标对一年级阅读课的要求,针对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听、唱"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背的过程中,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在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为使学生在这节课上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我把教学的重点确定为两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难点确定为“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四、教法、学法。

  这节课,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有: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学法: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等多种识字方法、朗读法、合作交流。运用这些教法、学法,希望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诵读儿歌,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把爱鸟护鸟的情感植根于学生心中。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自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准备设计以下几个大的环节,并简要做以分析。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由课件展示鸟儿欢快的在树梢欢唱,推进到树上鸟巢中的两只鸟蛋,自然而然地引出今天要讲的故事。

  2、出示课题《两只鸟蛋》。

  这一环节,亲切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3、齐读课题,用一句话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两只鸟蛋》这首儿歌,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如果把语文课比作一个气球的话,我希望学生在整节语文课上的感觉是学习的劲头越来越高涨,学习渐入佳境,犹如给气球充气一般。而不是开始鼓胀得很,却渐渐撒气,上到最后,就只等着下课铃声响起。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我们一直在进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实验,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求学生在学新课之前把课文读通读顺,课堂上就不再给学生练读的时间了,而是直接检查,纠正学生的字音,然后集中精力进行识字。

  接下来,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12个生字。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生字都以一个小鸟蛋做背景。整个识字的过程我准备分以下几步进行:

  1、读卡片上的生字,如果有不认识的从文中画出来,并练习读一读。(这个环节是希望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2、同桌练习,合作学习。(这个环节就是避免个别学生的个别字出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检查反馈。教师任意点生字卡片,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4、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归类,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例如:

  (1)提手旁:捧、抬、投,单人旁:仿、佛。

  (2)熟字换偏旁:拂——佛,经——轻,惊——凉。

  (3)加一加:取,连。

  (4)熟字去偏旁:响——向。

  5、组词大赛。

  给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组词,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那位同学说的词语比较新颖,就把卡片作为奖品送给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之后,学生不仅能够熟练认读这些生字,对识字方法的掌握也更加熟练,识字能力也在逐渐增强。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为了使整节课不出现脱节的现象,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老师把12只鸟蛋送到了你们的手中,你们看,诗歌中的鸟蛋是什么样的呀?快点打开课本,读一读,找一找。”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想通过创设情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喜欢阅读,而且能读得有滋有味。

  1、(出示第一小节)自由练读。

  2、你把这小小的、凉凉的鸟蛋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3、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回到文中去,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鸟蛋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为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去感受那小小的、凉凉、好玩的鸟蛋,使他们能自然地流露出对鸟蛋的喜爱之情。

  4、在学生读好第一小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这样过渡:“咦,好孩子,你怎么把鸟蛋拿在手里玩呀?你可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她会怎么样啊?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说“很着急”、“他在焦急的寻找孩子”,也有可能学生说“焦急不安”,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妈妈找不到孩子时那份心理,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读第二小节。在此基础上,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师:好孩子,你不知道掏鸟蛋玩不对,妈妈不怪你。现在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

  6、(出示第三小节)指导练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小心、捧、连忙、轻轻”这些词语。为使学生更有兴趣,可采用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的形式,例如:师读第二小节,生读第三小节;女生读读第二小节,男生读第三小节。

  7、鸟蛋回到了妈妈的身旁,(出示第四小节)师范读,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8、生练读。

  9、多美的诗歌呀,带给了我们这么丰富的想象,现在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请你们再用心地读一读这首诗。

  10、比赛读、背。

  (四)拓展积累。

  在语文课上,我希望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是不留痕迹、润物无声的,所以在学生美美地读完了这首诗歌之后,我给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面有高高的、绿绿的大树、蓝蓝的天空、红红的太阳、弯弯的小路、清清的河水等。让学生练习说话,通过这样的一个说话练习,达到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目的。为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用课件出示:

  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小路长长的,长长的小路,杨树高高的,高高的杨树,天空蓝蓝的,蓝蓝的天空,河水清清的,清清的河水,

  在学生感悟的过程中,为拓展学生的思维,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按这样的形式说说我们身边的事物,如“头发黑黑的”“尺子长长的”“黑板宽宽的”……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从而达到开发语文课堂资源,积累词语的目的。

  (五)指导书写。

  这个环节,我想重点指导学生写好三个字——“听、连、定”,“听”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好“口字旁”所在的位置及大小;“连”重点指导学生带有“走之旁”的汉字的书写规则,以及“走之旁”的书写;“定”这个字则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宝字盖”与下半部分的搭配。

  当然,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写字能力,我们没有必要都手把手的去教学,这个环节的教学,我把握了两个原则:1、扶放结合,举一反三。让学生先描红,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写好这些汉字的技巧。范写与练写相结合,例如:指导写“听”,练写“唱”。2、鼓励原则,只要是学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认真书写,我在巡视的过程中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写好汉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七、板书设计:

  9、两只鸟蛋

  “我” 取—————— 送

  鸟妈妈 焦急不安———— 欢唱

语文说课稿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b,p,m,f个声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单韵母的拼音。

  3.学会音节的四声,要求带调拼读音节。

  重点难点:

  1.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2.练习带调拼读音节。

  教具准备:

  1.b,p,m,f四个声母的教学挂图。

  2.h,p,m,f四个声母卡片。(写在四线格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认读六个单韵母。

  2.指名抽读带调的单韵母。

  3.听音抽取自制的小卡片。

  二、导入揭题。

  汉字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声母,还要学习声母和韵母的拼读方法。声母一共23个,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四个声母。

  三、学习声母b,p,m,f 。

  (一)学习声母b 。

  1.出示教学挂图第一幅问:图上画着谁她在干什么(图上画着一个小女孩在听广播)

  2.出示声母卡片b,告诉学生"b"的音就是把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就行了。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启发记忆字形。

  把b与收音机重叠,问:b的一竖像收音机的什么东西(像收音机的电线。)b的半圆像收音机的哪一部分(像收音机的机体),学生回答后,教读顺口溜:b b b,听广播。

  5.指导书写。

  ①出示声母卡片b,让学生观察它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②指导写声母b,先写丨,后写半圆,两笔写成。竖要从上格的中间起笔,右半圆

  写在中格,要写得饱满,即触着第二,三条线。

  (二)学习声母p 。

  1.出示教学挂图第二幅图问: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在泼水)

  2.出示声母卡片p,告诉学生泼水的"泼"读的轻短些,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二个声母p的读音。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区别b与p的发音。

  a)教师示范(拿纸放在嘴边)启发学生注意,b)老师发b的音时纸会怎样(纸不c)动)发p的音时纸会怎样(纸会动)

  d)学生自己练习发b,p的音。

  5.启发学生的记忆字形。

  把p字与图中的盆重叠,问:声母p像什么引导学生观察p的一竖像一盆水泼出去时,水顺盆边往下流,所以这一竖是向下的,右半圆像个盆。学生回答后结合顺口溜记忆字形:p,p,p把水泼。

  6.指导书写。

  ①出示声母卡片b和p,让学生比较它们在四线格里的异同点。(都有一竖和一个半圆形,b的一竖向上,p的一竖向下,半圆形都写在中格)

  ②指导写声母p.先写|,后写半圆,两笔写成。竖要从第二条起笔,写到第三格的中间,右半圆写在中格,也要写得饱满,即触着第二,三条线。

  (三)学习声母m 。

  1. 出示教学图片第三幅问: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两个小朋友在玩"摸人"的游戏,一个孩子躲在门后,另一个孩子朝两扇门摸去。启发学生把"摸"读得轻些短些就是声母m的音。

  2.出示声母m卡片,齐读,个别读并正音。

  3.启发记忆字形。

  出示教学图片和声母m,问:m像什么!(像两扇门)学生回答后结合顺口溜记忆字形:两个门洞m m m 。

  4.指导书写。

  出示声母m卡片,让学生观察后说出m字有三笔都写在中格上。先写一竖,接着写两笔左弯竖。

  (四)学习声母f 。

  1. 示教学图片第四幅,问: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托着的是什么(老爷爷手里托着工艺品佛像)启发学生把佛像的"佛"读得轻些短些就是声母f的音。

  2.出示声母卡片f. 老师示范发音,提醒注意老师的牙齿和嘴唇。(发音时上牙齿轻轻地放在下唇上,猛放开就是f的音。)

  3.学生挨次序仿读,老师逐个正音。

  4.启发记忆字形。

  出示卡片f问:这个声音像老爷爷手里的什么(拐杖)回答后结合顺口溜记忆字形:一根拐杖f f f 。

  5. 指导书写。

  ①观察声母t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②指导写f.分两笔写,第一笔占中上格,一横写在第二线上。

  四、巩固练习。

  1.听顺口溜录音。

  顺口溜:b b b听广播,p p p把水泼,两个门洞m m m,一根拐杖f f f;b p m f我会读,b p m f我会记。

  老师领读两遍,然后一边拍手一边齐读。

  2.抽读b p m f四个声母的卡片。

  3.猜字母游戏。

  ①像一根拐杖的声母怎么读(f)

  ②一竖在上,右下半圆像收音机,是什么声母(b)

  ③一竖在下,右上半圆像个盆,是什么声母(p)

  ④两个门洞是什么声母(m)

  五。指导读书。

  【教学回顾】

  能掌握b p m f的发音,会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复习巩固声母b,p,m,f 。

  2 学习声母b,p,m,f与单韵母的拼音。4

  教学准备:

  1 声母b,p,m,f卡片和a,i,u三个单韵母的卡片。

  2 单韵母a四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b,p,m,f四个声母的卡片和ɑ,i,u三个单韵母的卡片。

  2.听音抽取卡片o(火柴盒里的卡片)

  3.抽读带调的单韵母卡片。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学习拼音。声母和韵母交朋友,拼成一个新的音就叫拼音。

  三、学习声母b,p,m,f和单韵母ɑ,i,u相拼。

  1.出示课文中拼音:老师示范拼读:b ɑ>bɑ。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边读边教拼音口诀:前者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3.教bɑ的四声。

  ①出示音节b ā7>bā7 b>b b ǎ2>bǎ2 b>b和四幅插图,学生试读,老师正音。

  ②拼读看图说词。

  bā7 八个的"八",b拔草的"拔"。

  bǎ2 打靶的"靶",b爸爸的"爸"。

  4.出示下列音节,训练拼读。

  b b

  p u p i

  m m

  f

  四、指导读书。

  1.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老师巡回检查。(要求用手指读。)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全班齐读。

语文说课稿 篇3

  《小母鸡种稻子》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主要是描写小母鸡想种稻子,它分别去邀请小鸭、小猫、和小猪一起种稻子。可是小鸭、小猫、和小猪没有答应小母鸡的邀请,小母鸡只好自己种稻子,在稻子熟了后,小母鸡把种好的稻子打成米送给这3个小动物的故事。培养学生们爱劳动的精神。

  我上的是课文的第一课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教学依旧是最主要的,所以在课文导入和小母鸡打完招呼以后,在进行课题讲解时,就对 “母”字的笔顺和写法进行了渗透识字教学。板书完课题后请学生读课题,用了指名读和全班齐读的方法。课文的题目中“种”是多音字,我采取的是随机教学。问学生这个字咱们以前学过念什么?生回答“zhǒng”然后我又说“这个字在这篇课文里面念什么?”大家都一起说念做“zhng”。这样多音字的教学就在课题时候进行渗透识字也利于学生们的掌握。

  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初读时借助拼音这个老朋友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这篇课文比较长,所以学生们在读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第一步的要求读准字音。在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我出示了词语卡片,让学生们从课文长的句子转到词语,一点一点的读好这样才能读好课文。在读词语时,我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平舌音,后鼻音,轻声,特别是注意提醒学生们注意词儿词儿连着读。我采用的方式是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的方法。一年级的孩子很小,而且也是初次接受这样长的课文,很容易出现唱读的现象,所以对于学生在读词时的要求一定要明确要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但是学生在读的时候,有的学生加上了手势,这点应该改进。学生学习完拼音这么长的时间了,对于音调的把握已经很好,现在就可以放手让他们直接读了,而不再需要加上手势识记音调。词语读完了,我就把课文里面要求要认识的生字拿出来给学生读。从句子到词语再到字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落实我的教学计划。在初读完成后让学生数数课文的自然段,请4人起来读,然后请同学们评读。这一步的教学让学生们加深了对于自然段的学习。先是直接找自然段然后是请4名同学读,加深他们对于自然段的理解,也渗透自然段的教学。在学生读的时候,我对于学生听的要求是在听读时小手指也是指着书的,让他们养成听读的习惯。在学生进行评读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先肯定其他同学的优点再指出他的不足。这样对于学生们在心理上的接受是认同的,也告诉学生们我们发现别人的不足的同时也要发现别人的优点。

  在讲解课文时,我和学生们说,咱们一起去看看小母鸡是怎么邀请小鸭的吧。请大家自由的朗读第一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一年级的学生太小还不是会归纳,所以用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说说他们读了什么,从而从故事的文本和情景进入课文激起兴趣。学生读完书后,回答的是,小母鸡想邀请小鸭种稻子,小鸭不愿意。然后我就接着问那谁来当当小母鸡邀请小鸭去中稻子呢?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主要的是2个人物的对话,而对话又是一个很不好讲解的地方,所以先让学生直接读。我就指名学生读读小母鸡的话。当学生读完了以后,我进行评读“你是一只非常有礼貌的小母鸡,可是老师还想听听一只很有热情的小母鸡,谁再来试试?”评读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首先得让学生理解文本在把对文本中理解的读出来,而当学生没有完全理解透彻的时候老师的评读是很重要的,是一个帮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的一个途径,所以当我说了这样的评读以后,有的学生就能理解小母鸡说的话是有礼貌的,是很热情的。在后来的评读中,我说“小母鸡很有礼貌,也很热情,哪谁能把这个2个都读给大家听听?”学生马上就能理解小母鸡的形象就能读出来了。小母鸡在问小鸭时说“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这句话中的愿意是一个重点,我就让学生用“愿意”口头造句。理解“愿意”这个词的意思,也渗透问句的教学和朗读指导。但是我并没有做到的就是没有让学生回答问句,这样我训练的效果就只达到一半。应该是像课文一样进行对话的训练,这样才能达到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效果。生读出了小母鸡的礼貌和热情。那么这个时候就该讲讲小鸭的人物了。我用了一个过度的语句是“那小鸭到底答应了小母鸡的热情的邀请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同学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小鸭没有答应小母鸡的邀请,于是我接着问你时知道的呢?学生把课文里面的小鸭说的话读了一次然后就说我是从课文里面知道的。语文的教学里面很大的一部分都是进行的阅读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们从课文里面找问题的答案时很有必要的。从最基本的文本入手,一点一点的积累,这样对于今后在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很好的铺垫。后来我请学生们读一读小鸭的话,学生们一下子就知道了小鸭是一个不喜欢劳动、怕辛苦的小鸭,所以这个的从理解文本到朗读时很有成效的。接着我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把直接当做小鸭或者时小母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训练他们语文的阅读。在分角色朗读完后,我紧接着就是进行的表演朗读让学生们真正的从文本进入到情景里面。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动作。学生已经完全沉溺在这篇课文里面,也明白了这篇课文的大致思想感情和内容了。对话的环节处理的较好,就是在这段的结尾的时候处理的不够好,“小母鸡只好自己种稻子”这句话中的“只好”没有处理好,这样就对小母鸡的形象和小鸭的形象没有起到很大的区分,学生知道小母鸡很勤劳,知道小鸭怕辛苦,但是没有很明显的区分。所以这个地方的处理没有到位。在整个学习完这段以后还是需要整合和回归中心的,所以全班齐读了第一个自然段,时队这段的一个归纳。最后我给课文留下了一个小问题,目的时承上启下的作用。“那小猫、小猪答应了小母鸡的邀请吗,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这样给学生一个兴趣,一个思考,方便以后的学习。

  最后写字的环节是一年级的学生必须要求的。在学习写字之前读读田字格中的字,把学生从课文带回生字的教学是一个缓冲,一个阶梯。由于在板书课题时已经教授了“母”字的笔顺,所以在这里我采用的是学生说我写,这样直观的看了怎么写也复习了笔顺。在写以前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怎么写才能写的漂亮。学生很快就观察出横在横中线,两个点在竖中线,然后学生说笔顺我写,师生共同完成“母”的教学。然后让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一个母字,学生也从书空母字到了练写,加深对于比顺和字形摆放的印象。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语文说课稿 篇4

  《穷人》是统编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乐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写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旨在让学生懂得写文章要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这不仅决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也为我对本课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 下面我就从怎样导入课文、教学构思、怎样结束课文三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学生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全文教学完毕,在此解决第一段设下的疑问:为什么这间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使学生认识到,是因为主妇桑娜的勤劳能干,更主要的是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还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温情!

  这一环节教学使学生深刻地领会了全文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和写作特色,并强化了重点训练项目。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头昏脑胀感受文中核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行文思路和独具匠心的写作特色。

  三、结束课文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四、板书设计

  穷人;

  等待丈夫:温暖而舒适的家——(勤劳);

  探望生病的邻居;

  抱回孤儿:抱回可怜的孩子——(善良);

  忐忑不安的心情。

  丈夫归来:严肃-忧虑-能熬过去 (关心他人)

语文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学情分析: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体现了合作式学习,学生对故事的复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组的形式进行;三是倡导了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表现课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 教学目标:

  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①少年讲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请大家边听边看边想,能不能也讲讲这个故事,最好有所创新。(学生听故事录音、看多媒体演示。) ②同桌讲讲这一故事。指名讲这一故事,组织评议。

  2、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①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②(出示“蝉、螳螂、黄雀……祸患呢!”)指名读。围绕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要提?

  ③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先结合课文,根据表格提示自学,再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

  蝉

  螳螂

  黄雀

  ④指名交流(边说边操作演示多媒体)。

  ⑤“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们可能是怎样想的呢?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练读“蝉、螳螂……祸患呢!” ⑥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a理解:“恍然大悟”;“乘虚而入”,蝉、螳螂、黄雀,分别乘什么“虚”?其他诸候国乘什么“虚”?“不堪设想”,蝉、螳螂、黄雀分别有什么“不堪设想”的后果?b引读:所以,吴王打消了……) 3、理解“方法”,体会特点。

  对4-12节,大家通过提出问题、结合课文研究问题,读懂了。请默读第3节,想想看什么问题要提?

  像刚才那样,同桌商量商量,能解决这些问题吗?(随机点拨,“毫不介意”,他“介意”的是什么?)

  练读第3节。

  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少年?吴王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4、选择方式,表现课文。

  你们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现课文的内容,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分小组准备后(分角色读,表演,画示意图等)组织交流、评议。

  三、布置作业

  将《螳螂捕蝉》这一故事讲给家人或低年级同学听。

  板书设计:

  蝉 ← 蟑螂 ← 黄雀←少年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语文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1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师说》是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为师。表现了他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的用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关于考纲

  据《大纲》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要求:

  ①理解(能力层级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

  (四)关于学情

  高一(9)、(10)两班均为实验班,语文基础较扎实。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掌握、积累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②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有感情地、用多种语气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难点)

  ②培养学生自读注释、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三)德育目标

  ①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②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三、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①诵读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②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我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③提问法

  这是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老师质疑。

  ④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我设计了一套课堂巩固练习,重点巩固课文重要词语,当堂“消化”。

  (三)教法

  ①点拨法

  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方法,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归纳法

  从高一上学期开始,我一直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例如《师说》第一课时讲解重要实、虚词,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传”“师”“道”等实词义项及“之”“其”“所以”等虚词用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总体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教学整体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质疑师生互动;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精练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师说》一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理清思路,积累实虚词;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实、虚词,分析论证结构。

  (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及解题(2分钟)

  学生齐读注释①;补充作者相关内容及文学常识(屏幕展示)

  2、整体把握(共21分钟)

  ①教师配乐示范朗诵(4分钟)

  ②难读、异读字读音点拨指正(屏幕展示)(1分钟)

  ③教师诵读指导(2分钟)

  ④学生自由朗读(4分钟)

  ⑤个别学生示范朗读(4分钟)

  ⑥齐读(4分钟)

  ⑦理清全文思路(板书)(2分钟)

  3、着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钟)

  ①一学生示范朗读,其余学生看注释疏通文意(2分钟)

  ②学生质疑,教师点拔,师生互动(6分钟)

  ③师生归纳重点词语、句式(3分钟)

  ④学生试背诵第一段(2分钟)

  4、课内巩固练习(共4分钟)

  出题(屏幕展示)

  5、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师说韩愈

  为师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一段从师必要:“不从师,惑终不解”

  择师标准:“无贵贱、无长少,道所存,师所存”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二段对其子——于其身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医、师、工——士大夫“智不能及”

  三段:师生,师道关系

  四段:写作缘由

  高中语文说课稿《师说》

语文说课稿 篇7

  语文说课稿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优秀的语文说课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优秀的语文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必修课本的最后一个问题探讨专题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专题有两个功能:一是对前面20个人文话题的自然升华,由对“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若干具体问题的思考,生发为对人之所以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问题的追问;二是这些文本本身对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引领功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丰富的课程价值。第一板块的两篇课文都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富有哲理思辩的文章。《兰亭集序》作为一篇书序,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作者的生死观,虽然有人生无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但一反魏晋时期流行的消极虚妄的人生态度,暗含把握当下人生,不宜空谈玄理的真实乐观的态度。我想教学时应从文本出发,牢牢抓住文章的核心观点,注意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文章蕴含的思想内涵挖掘出来,使文中包含的人生境界深深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作品展现的诗意的人生境界,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山水审美情怀和他们精神超越的优美姿态。

  所以,根据该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

  能力目标: 1.理清课文内容层次

  2.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情感目标: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二、说教法

  对于文言文教学,我曾经以教师讲解为主,不重视学生诵读,因为文言文有讲头,其中的实词、虚词、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讲出很多“东西”来。但这种做法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本身,他们喜欢的只是其中的所谓文化。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在教学中感到了一种“舍本逐末”的尴尬。于是我参照新课标精神尝试改变文言文教学思路,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诵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我把自己的思考设计为“文言文五步诵读法”: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懂句意,三读读出情感,四读品味评价,五读回味理解。《兰亭集序》的教学,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的,但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为了清楚的体现我的“文言五步诵读法”,我把两个课时放在一个整体中)

  1、诵读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每一遍诵读都有任务。通过诵读,使学生身临历史情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产生心灵之间的感染与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

  2、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 能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本文中,我主要点拨的是难句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精心运筹下,以小组或集体的组织形式,围绕某一教学要点或专题,展开议论甚至争辩,从而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具准备

  课件:王羲之生平简况、王羲之兰亭集序书帖影印、兰亭集序录音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古人对生死进行的哲理思考引出王羲之对生死的感悟。

  (二)作者、作品以及文体简介

  结合课下注解①了解作者后欣赏插图,再在幻灯上出示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书法“飘若游云,矫如惊龙”的特点,同时简介文章体裁特点,扩充学生的相关知识,完成知识目标中对序文特点的了解。

  (三)五步诵读

  1、第一遍诵读:听录音范读,小声跟读,完成以下任务。

  (1)、边听边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读错误。

  (2)、勾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读完后讨论。

  (3)、 给生字词注音。

  2、第二遍诵读:自由诵读,完成以下任务

  (1)、同学指出文中不解的字、词、句。

  (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字、词、句问题。(幻灯片展示字词句)

  3、第三遍诵读:配乐集体朗读(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情感)

  要求从每一段中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4、第四遍诵读:学生代表有感情朗读

  学生代表带着感情诵读,在朗读中分别体现出欢乐、痛苦、悲伤的感情。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1)第一段中,作者的乐因何而生?

  (2)第二段中,作者的痛缘何而来?

  (3) 第三段中,作者的悲由何而发?

  5、第五遍诵读:学生再次齐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讨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1)、作者由乐转痛有无道理?

  (2)、作者的悲哀之情是否是消极悲观?

  (3)请大家来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五)小结

  《兰亭集序》历来被誉为书、文兼美的艺术珍品。作者一扫风靡流行的骈偶时尚,以清新自然的散体笔法记述了那次在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雅集盛会;并触景生情,临境兴叹;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与眷恋,对人生价值的感悟与自然真谛的追问,坦诚且酣畅地倾诉于人性觉醒的启示录中。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这篇佳作,仍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一曲生命之歌的巨大魅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洁美观,概括性强,故将板书设计为: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乐——时、地、人、物、事

  ↓

  痛——生命短暂、人生易老

  ↓

  悲——亘古不变的规律

【关于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

2.关于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

3.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4.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5.关于语文说课稿初中模板集锦九篇

6.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

7.关于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8.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

上一篇:小学音乐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