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6-10 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知识内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而对于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该如何做呢?因而必须要全都是小数或全都是分数这样才能进行计算。这节课就在这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总结并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这样就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习题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极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规律。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②使学生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能力目标:

  在学生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过程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

  二、说学情: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观图设疑,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总结规律,形成概念,知识运用”等环节,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1.通过请同学回答说出九大行星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来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数学问题;

  2.结合课堂操练,逐步把握知识的本质,形成认知结构,总结规律。

  四、说教法:

  1、观图设疑,提出问题

  幻灯片显示出九大行星,请学生说出有哪九大行星?并提出:已知水星、冥王星、月球的直径分别是地球直径的 ,问如何比较它们直径的大小并指出哪个行星是最大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他们就能积极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2、出示课题,自主探究

  例1把下列分数化成有限小数,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将其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学生完成后,在视频台上展示部分学生写的作业,然后教师请学生看自己的作业的对错,纠正并提问:

  (1)把分数化成小数,其结果有几种情况?(启发学生说出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

  (2)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适时指导。)

  3、总结规律、形成概念

  通过学生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请同学们再看一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启发学生从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着手。 最后总结出: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素因数2和5,再无其它素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否则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题2,请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说说你是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的? 0.06,0.4,1.8,2.45,1.465, 归纳:(学生为主,教师点拨)

  1、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2、小数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常用的因数是2和5。 对于小数如何化成分数的题目,课前了解到学生在小学时已学过把小数如何化成分数的方法,因而以学生练习为主,加以操练并巩固,有错误的及时纠正。

  4、学会运用,巩固新知

  例题3,将 ,0.5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今天学过的内容如何应用,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好还是把分数化成小数比较大小好呢?最后回到今天刚开始的问题能解决吗?哪个行星的直径最大?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大小,开拓学生的思路。

  反馈练习:

  1、将下列小数化成分数:0.48、1.05、3.24 2、将下列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将其保留三位小数)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以及总结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学会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为以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作准备.本课首先从问有哪九大行星入手并从数据中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并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为出发点,调动学过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亲自参与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推理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讨论,从中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最简分数的特点的规律,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多个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比较问题。

  在学生参与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推理过程,掌握了互化的方法后,重点放在总结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上,学生通过练习,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说课稿 篇2

  说课的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P68-69)

  [说教材]

  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也是认识100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作好准备。所以对数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今后数的认识有很大影响。

  教材安排了四个例题,两课时来达成“认识11~20各数”这一目标,第一课时学习数数、读数和数序与大小;第二课时学习写数和认识数位顺序,教材提供的素材是一幅生活情景图,一位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和树,让学生在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教材在“课堂活动”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和数数活动,让学生借助直观进一步了解11~20各数的组成。

  [说学生]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将认数范围从10以内扩大到20以内,10以内的数的概念和认数的方法都将成为本单元的认知基础,且在生活中孩子对11~20各数时有接触,基本上都认识11~20各数,对于数数、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和大小这些内容,他们并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说明,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重点。

  [说教学目标]

  [课标]指出学生通过教学学习,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针对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情况,我设立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捆小棒、摆小棒等实践活动,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认读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成。

  2、通过“尺子图”使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推理能力,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情感目标:运用生活化事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数数、读数和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建立以一代十的表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说教法和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以情境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生活,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热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

  二、操作实践法,以实践促思维。

  借助直观形象,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动”促“思”,形成“1个十和几个一合成十几”的概念。在活动中,不仅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而且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合作探究法,以合作促理解。

  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小组中交流摆法,互相启发,使认识得到深化,知识得到巩固,也能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助力。

  四、以练习促发展。

  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感知、理解、掌握、运用。

  [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橡皮筋。课前布置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11~20各数。

  [说教学程序]

  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首先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教师引出学生说的三句话:①我们教室门前种了6棵树。②我已经得了9颗五角星了。③我们这一组有8个人。然后提问:你也能像他们一样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然后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能用一个数字来说一句话。这个过程从“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很自然地过渡到“用主题图中的数说一句话”。这样,引入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数的认识,引起学生认数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数水平,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第二环节)实践操作,认识11~20各数。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这个过程我是通过捆→拆→捆→说等几个环节来完成的,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含义,正确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对“10个一是一个十”的理解,而且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认识11~20各数

  这个过程我是先示范,拿出12根小棒,问学生知道是几根小棒?接着我把10根捆一捆和两根,问:现在你“一眼”能看出是几根吗?为什么?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十几的数可以先摆一捆,然后再摆几根。学生可以模仿在小组里摆其他十几的数。其中11的教学作为教学重点,花大手笔展开探究对其余各数的认识就穿插在几次操作和交流中展开。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十几的组成,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十几的大小和顺序。让学生思考“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出20根小棒得出2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是20”,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加深对“10个一是一个十”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扎实的基础。最后通过“握手、拍手”的游戏和“草莓图”先让学生猜,再把10个圈起来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个,进一步巩固了以“十”为单位的应用。

  (三)弄清11~20各数顺序和大小。

  1、出示尺子图让学生观察思考:从尺子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2、然后让学生从几数和几;

  3、通过“对口令”方式弄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4、“估数”游戏在老师的逐步的引导下最终猜出数;

  5、做P82第2题从1连到20,连成“兔子图”;

  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谁大谁小这样一个概念,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

  三、(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小动物交朋友”:每个小动物都带来了问题要你们来帮忙。

  基于学生年龄小的特点,以及在后半节课学生注意力下降等因素,巩固练习我是以小朋友感兴趣的小动物来呈现的。通过有趣的小动物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兴奋,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一次巩固了十几的数的组成,巩固计数单位“十”,同时还巩固了11~20各数的排列顺序。

  四、(第四环节)找生活中的数。

  老师先出示有数的生活中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这样让学生找身边的数,使学生学会用数去观察事物,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五、(第五环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纵观全课,本课设计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从学生用数说一句话入手,通过摆小棒、捆小棒,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动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样化,使他们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以训练,还经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身边十几的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这节课教师突出体现了: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培养了数感。

  用活动的形式,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清晰可见、易于接受。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数学很有趣味、很有劲头、也很轻松。

  用活动的形式,使合作有了可能、交流显得真实、情感得以融洽。

  用活动的形式,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教师更注重点拨、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说板书]

  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10个1是十”,“二个十是20”突出本课重难点。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可爱的“小老鼠”》是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这一课是让学生学会鼠标的5种基本操作(指向、单击、双击、拖动、单击右键),学会正确的启动电脑和关闭电脑。从本课的知识点来看,相对比较简单,但从本课在教材的地位来看,这一课是为后面学习的内容做铺垫,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所以必须把这一课的知识掌握好。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A、认识形状各异的鼠标。

  B、学会使用鼠标。

  C、学会正确的启动电脑和关闭电脑。

  过程与方法:正确掌握启动电脑和关闭电脑的操作方法,学会使用鼠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运用鼠标的能力、探索自学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大胆尝试的良好习惯;发展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正确启动电脑和关闭电脑及使用鼠标。

  难点:学会熟练使用鼠标。

  2、说学情

  虽然鼠标的操作比较简单,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从来没有使用过电脑的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要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对于少数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要指导他们熟练掌握,并鼓励他们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鼠标的样子和启动计算机后看到的大量新鲜的内容所吸引和分散,从而影响到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教师一定要做学生完成任务的促进者。

  二、说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演示讲授鼠标的硬件结构及相关基本知识,演示鼠标的基本操作。

  2、讲练结合法。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的、透彻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3、游戏练习法。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心强,往往坐不住,对于单调的练习容易感到厌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鼠标的几种使用方法,操作性较强,所以我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尝试操作法”与“协作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学会开机。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电脑,知道它有好多好玩的功能,同学们都想玩电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么玩电脑,好吗?

  教师:要玩电脑首先要把电脑开起来,怎么开呢?有同学知道吗?结合课本图片介绍开机操作。哪位同学能说说教师刚才是怎样开机的?[学生操作开机,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可能有会电脑的同学,通过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可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为下面的演示教学做准备。】

  过渡:电脑打开了,我们靠谁来帮我们传达命令?(鼠标)

  2、认识鼠标。

  [课件出示各种鼠标图片。]鼠标有很多种类型,分为两键鼠标和三键鼠标;光电鼠标和机械鼠标;有线鼠标和无线鼠标;普通鼠标和其他鼠标(如手指鼠标)等。提问:我们用的是哪里种鼠标?(普通的有线光电鼠标)

  让学生观察鼠标的外观。并提出疑问:“鼠标为什么叫鼠标”,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它长得象个小老鼠,因而得名鼠标。师小结:鼠标上有两只耳朵,左边耳朵我们把它叫鼠标的左键,右边耳朵我们把它叫鼠标的右键,中间为滚轮。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对鼠标的感性认识,为鼠标的握法奠定感性认识基础。】

  3、握好鼠标

  (1)教师讲解示范。(2)学生自己体验。教师巡回检查,对错误的姿势加以纠正。

  师:你看到屏幕上的小箭头了吗?移动鼠标,小箭头就跟着动。你往哪个方向走,它也往哪个方向走,鼠标动的越快,小箭头就动的越快,原来啊,鼠标就是控制屏幕上这个小箭头的工具啊。

  [学生尝试鼠标的移动,同桌互相帮助纠正。]

  这个小箭头叫做鼠标指针,控制住它,你就能控制电脑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它有不同的形状。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鼠标指针。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以后鼠标在软件中的使用有一个初步印象。】

  4、操作鼠标

  (1)单击

  鼠标两键的用法很简单,只是动动手指头的工夫。先握好鼠标,然后将食指按一下鼠标左键,再抬起,同时可以听到鼠标“咔哒”一声,这样就完成了一次鼠标的按键。这个动作也叫“单击”。

  [师演示单击“我的电脑图标”,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双击

  用食指快速连续按两下鼠标的左键(0.5秒内),这项操作就叫鼠标的“双击”。(双击—打开选定的对象)

  [教师演示双击打开我的电脑,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这种观察与实践并举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5、练一练

  师:电脑里有个“纸牌”的小游戏,我们可以用它来玩玩游戏吧。这个“纸牌”的小游戏可以用鼠标操作,我们用它来练鼠标的操作。

  操作步骤:

  点击鼠标左键→选择程序→再选择游戏→最后单击“纸牌”就可以了。教师讲解操作纸牌游戏的方法,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练习鼠标的游戏,让学生综合练习鼠标的几种操作,简单又有趣,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鼠标的使用。 】

  6、提问:当我们玩累了,想关闭电脑了,直接的就按关机按钮就可以了?

  学生先小组说说,然后交流一下。

  当全班交流后,教师讲解并操作示范,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鼠标,学会了鼠标左键的三种基本操作方法。此外我们还会用到单击右键、拖动等操作。同学们都很认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正确地利用鼠标学好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为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说板书:

  可爱的“小老鼠”

  开机:显示器 主机;

  类型

  指针(光标)

  操作:握法、移动、单击、双击

  关机:开始 关闭计算机 关闭 显示器

  [设计理念:板书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我的板书简单明了,为学生整理、记忆所学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说课稿 篇4

  教学特色

  本次活动《魔法绳》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尝试玩普通的绳子,发展跑、跳、钻、爬等动作,并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玩绳子带来的乐趣,促进身心和谐地发展。同时,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老师让孩子们边玩边动脑筋思考。在活动中作了示范的孩子,会在成人的称赞中、小伙伴的羡慕和钦佩中逐渐形成肯定"自我"的概念,从而促使他们建立较强的信心,能不依靠他人帮助而独立尝试新的活动,行为积极主动,经常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即在活动中的主体精神。在本次活动中,老师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越过障碍物,让他们体会到,只要动脑筋,便会有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游戏环节中培养幼儿勇敢沉着、胆大心细和意志坚强的品质,使他们学会相信自己,做一个自信、勇敢的人,这将对孩子终身有益。而在课堂中精炼、明确的语言,也让小朋友快速地融入到了游戏有趣的气氛当中。

  设计思路

  《魔法绳》选自整合课程中的主题活动《惊奇一线》里的一节健康课。绳子是我们周围很普通又很有用的东西,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一次玩绳子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对手上的跳绳产生了好奇,他们不仅关注绳子的玩法,更对绳子的种类和材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如何引导孩子从认识各种绳子到了解各种绳子在生活中的用途,从而更好的利用绳子来开展各种游戏呢?我创编并组织了这次关于绳子的游戏活动。此次活动引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究、快乐学习。

  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和他们接受能力快创造力强的特点,结合我对新《纲要》和《指南》的理解,从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我制定了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1、幼儿在玩绳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绳子的用途和特点并发展幼儿的平衡力。

  2、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创造绳子的各种玩法。

  3、使幼儿乐意和同伴一起开展创造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探索绳的各种玩法,使幼儿更加的了解绳子会变形的特点。(让幼儿在玩绳子的过程中,能更加地知道原来徐了可以跳舞、走钢丝、还可以变出这么多的小花样,让他们在探索中和玩的过程学的更多。)

  活动难点

  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出尝试用绳子在地上围出各种形状"直线、数字、独木桥、"(鼓励幼儿大胆地使用绳子来尝试摆出各种各样的形状,通过小组共同探索新游戏、制定游戏规则、小组竞赛等活动,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孩子的锻炼合作的能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本活动始终围绕绳子,通过"个别体验、合作探索、分析记录、评价反馈、集体竞赛"这一主线,对幼儿进行教学。具体教法如下:主题教学法 整个活动都围绕有魔法的绳子进行。游戏化教学 游戏的方式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区别对待法《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竞赛激励法 最后的集体竞赛活动算是本次活动的小**,他帮助幼儿巩固前面的活动内容,加强游戏规则。在活动中,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趣的气氛和愉快的体验中参与活动,努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指导幼儿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幼儿都受益,让每个幼儿都发展。

  二、学法

  本活动我参考了《纲要》的一些知识:

  1、自主学习。在个人探索时,不要求幼儿的游戏多么新颖独特,只要会玩绳子,喜欢玩就可以。

  2、合作学习 。在多人游戏时,同伴间相互合作探索、交流。从而培养了合作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在多人组合玩游戏环节,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学习,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4、探究式学习。在制定游戏规则和记录环节,都是让幼儿通过探究"这样的游戏需要什么样的游戏规则?

  5、评价式学习。每个环节中的交流、展示、评价,都有利于幼儿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体验成功。儿童

  说活动准备

  1、大头绳(人手一条)

  2、跳绳两条

  3、欢快音乐

  4、小红花(当小礼物送给幼儿)

  说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森林探险好吗?(好)那我们一拿出两只小拳头,开火车去吧!(在软跑地胶两圈)哇!我们终于来到了森林,现在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找一的小点点站好,快那个小朋友的速度比喜洋洋更快,哇,好棒喔!那我们一起来做做热身运动去森林探险!(播放音乐请幼儿一起跟着老师做热身)

  二、导入部分

  师:今天森林里面的国王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礼物,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请你们先闭上眼睛,然后一起数一、二、三后,睁开眼睛看看国王给你们的是什么。(哇!好多绳子)出示"大头绳",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魔法绳"。

  师:那你们知道魔法绳有什么玩法吗?(钓鱼、走平衡木)魔法绳除了可以钓鱼、走平衡木之外,还有哪些新奇、有趣的玩法呢?

  师:现在老师请你们去探索一下绳子有什么好玩的游戏,(请小朋友分成5个五个当小组去探索)

  幼儿自由玩绳个体和合作探索绳子的玩法:

  (给每位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法。组织幼儿一起练习。(鼓励幼儿介绍不同的玩法,或一种方式多种玩法。) 请幼儿进一步熟练自己玩过的绳子游戏。引导幼儿尝试新玩法。老师及时发现幼儿新奇的玩法并给予肯定,鼓励幼儿互相学习。

  如:1、绳子变"独木桥":把绳子直直的摆在地上,让幼儿踩在绳子上面打开双手,小脚脚跟并脚跟地在绳子上面来回走。

  2、绳子变"数字":老师<好朋友>叫口令,请小朋友在地面上摆出老师<好朋友>叫的数字宝

  宝("7""6""9"...),看哪组的小朋友摆的数字宝宝最快。

  3、绳子变"木马":把绳子放在裤子下面用两只小手把绳子的前后抓住,骑小马,跳起来。

  三、游戏部分

  师:哇!刚刚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绳子的玩法,好厉害!可是森林国王他一点都不开心喔!因为森林里面的坏人把他的森林用绳子破坏了,他想请小朋友帮一帮他把森林抢回来,因为坏人设计了很多关卡,请小朋友们以探险的形式去帮他,好吗?(好)

  游戏一:穿越丛林

  师:我们来到森林了,你们看那是什么?(绳子做成"蛇")由配班老师拿"蛇"的一头贴着地面晃动,吸引幼儿注意力。老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大胆跳过"蛇"(绳子),进行游戏2-3遍。(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两两相对,手执"蛇"的一头晃动,另一组幼儿穿越丛林,(跳过绳子)不能被绊倒。老师向幼儿介绍规则后,游戏3次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增加游戏难度,把"蛇"的一头系在椅子上,老师(小朋友)拿着另一头,不断变化"蛇"的高度,幼儿想办法穿过(爬、钻、跳跃等)。

  游戏二:过小河:

  师:刚刚"小朋友真勇敢,都勇敢地穿过了森林。现在有一条小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怎样过河呢?"用两条"跳绳"(出示跳绳)定出"小河"两岸,向幼儿介绍玩法并示范,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幼儿排成一排并立定跳过"小河",不能掉进小河,反复玩几次。增加难度,加宽小河,有助跑、跨跳的方法过"小河"。

  游戏三:搭楼梯:

  师:刚刚小朋友好棒喔,既然能勇敢地过了小河,但是坏人们在森林里盖了很多围墙,需要小朋友"搭楼梯"过这栋围墙,现在请小朋友分成两组(男一排,女一排)排好队,把大头绳拉直平放在地上,(到配班老师那里排好队)扮小白兔竖起小耳朵放在耳边,双脚并拢跳过楼梯,男女比赛,看那组小朋友比兔妈妈还快。

  四、结束部分

  师:哇!森林国王好开心喔,因为小朋友帮他打败了坏人,把森林王国抢回来了,所以他想送给小朋友一份礼物(出示小红花)刚刚小朋友很累啦,(听音乐)帮自己的小手和小脚按摩按摩吧,现在我们把这件好事去告诉爸爸妈妈吧,Let's go。退场。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哦,十分钟》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七册教材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一首不带再现的二段曲式的大调歌曲,歌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欢乐心情。 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歌曲《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第一乐段为方整性结构,包括4个乐句。前两个乐句具有典型的“起承转合”的特征,后两个乐句分别是前两个乐句的局部重复,构成平行乐段。该乐段的节奏紧凑,曲调轻快活泼,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 第二乐段为非方整性结构,包括三个乐句,第一句与第二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三度、四度的跳进。第三乐句有两种不同形式:第一遍结束时,是第二乐句下三度自由模进的节奏变化。第二遍结束时,是第三乐句的局部重复。此乐段音调转为舒展,“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视唱、演唱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班中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班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 ,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

  堂上积极提倡和推行各种形式的教学理念,相信能在发扬个性 ,分享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教学目标: 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哦,十分钟》。通过聆听歌曲,引导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歌曲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甜美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O X X节奏的掌握及歌曲的视唱练习。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具学具准备: 钢琴、教材、打击乐、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制定,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导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范唱,引领学生分析歌曲、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观察、体验、模仿等方法掌握学习歌曲。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聆听音乐《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设计意图:通过有意识的安排师生间的互动,让教学气氛活跃起来,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歌曲教学。初听歌曲,感受旋律。请你说一说歌曲的速度?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分析出音乐要素。 欢快的朗读歌词,掌握难点。按节奏朗读歌词。讲解节奏难点:O X X 加上旋律进行视唱。加上歌词演唱歌曲中的难点乐句。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视唱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比较直观的掌握带休止的切分音的节奏型。

  下课 的铃| 声0 | 送来 十分| 钟0 | 来吧| 来吧 | 大家 来轻| 松— | 让那 疲劳的 | 眼睛 | 看看 蓝| 天0 | 让那 紧张的 | 大脑 | 吹进 清| 风 — |

  下课 的铃 |声0 | 送来 十分 |钟0 | 来吧|来吧 | 大家 来活 |动 — | 让那 握笔的 |手 指 | 摸摸 皮 |球 0 | 让那 快活的 |叫 喊 | 冲出 喉 |咙 — |

  踢毽子: X X | X X | ta ta ta ta 跳 绳: X X X X | X X X X | ti ti ti ti ti ti ti ti 投篮球: X 0 | X 0 | ta 空 ta 空 溜溜球: 0 X X | 0 X X |

  复听歌曲,熟悉旋律。 请你说一说歌曲两个乐段所表达的情绪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优美抒情。 请你说一说歌曲两个乐段的演唱方法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非连音唱法。

  第二乐段是连音唱法。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音乐,使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更进一步的认知,而且对于歌曲的演唱方法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视唱练习。学生跟钢琴视唱旋律。 分组练习。全体视唱。

  歌曲学习。学生跟钢琴轻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指导并进行范唱。全体学生演唱歌曲。歌曲处理。 速度。情绪。声音。

  歌曲拓展。歌词创编。 创编第一乐段的歌词并演唱。 节奏创编。 利用打击乐来为歌曲进行伴奏。 欣赏歌曲《哦,十分钟》。 设计意图: 通过打击乐器的练习反馈,检验学生是否把音乐知识转化为实践表演能力。

  总结评价。学生谈知识的收获及情感的体验。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性的评价。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谢 谢!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小学音乐教材第7册,第4课,歌曲《哦,十分钟》,这首歌是一首2/4拍,两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从音乐形式和知识深浅来讲,整堂课属于音乐中级水平,首先在本堂课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需要学生掌握

  1、 歌曲的学唱

  2、 带休止符切分音节奏的学习

  通过这两个基本的要求,再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 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歌曲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甜美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掌握2/4拍的指挥图示。教学难点:带休止符切分音节奏的掌握及歌曲的视唱练习。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同学,因为是借班上课我和他们从未谋面,我不了解他们的视唱、演唱和分析歌曲的能力,因此,我打算采用教授,讨论、听唱、视唱等多种教学方式同时相结合,将我的课堂顺序设计为以下4个步骤:

  一、首先是体态律动,在我们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可以留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用自己的身体去表达,这种动作的表达不在于有多美丽或是技术上达到多高难度,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及创造能力,更主要的是我也想借助于此拉近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二、 第二个环节,我没有直接导入课题,而是利用谈话引出个小游戏,边听音乐边做游戏这样孩子们已在不知不觉当中感受到了要学习的歌曲。为接下来的歌曲教学做好铺垫,另外,因为这首歌是2/4拍子的,我从开始的律动到最后,一直没有向孩子们说明什么事2/4拍,什么事以四分音符未一拍,每小节有2拍这些枯燥的乐理知识,但是却让他们从头到尾都感受到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我想对于后者孩子们更乐于接受后者吧。在课题导入之后,我会再次让学生来听歌曲范唱,接下来我会把准备好的歌谱贴在黑板上,在聆听以后让他们自己说出歌曲的情绪。

  三、 第三个环节,

  1、 读歌词: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按节奏读一读歌词,然后学生自己读。通过读歌词找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带休止切分音节奏的学习。

  2、 唱旋律:利用各种形式的演唱让孩子通过这些形式来改善孩子们的演唱疲劳,并更有兴趣吧歌曲唱准,另外在这一环节中我预设了切分音这个教学难点,因为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这都算是一个小小的门槛,我不行啊这他们能唱的多完美,只要能在我的努力下孩子们能有较之前的进步或者只是多了一点点的了解我都认为在这一点上也算是个小小的成功,毕竟学的开心,循序渐进才是最重要的。

  四、 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加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我会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根据歌曲的节奏,情绪等要素去玩转手中的“秘密武器”,通过3-5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分组表演,最后学生们一起随着音乐演奏,也可以一边和着音乐演唱。

  这样在音乐声当中,在四个教学环节实施完毕之后,我的本堂音乐课就轻松的完成了。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常见传染病预防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四,属于健康知识领域。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际交往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更加的关注人际交往,培养了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关人际交往的一些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人际交往的掌握,学生能够增强与他人交往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展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进一步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热爱自然、热爱健康。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教材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了解人际交往的方法。

  难点:于异性交往的方法。

  二、说学情

  初中的学生对体育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开始具有独特见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已经对社会交往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在人际交往等方面还有所不足。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将首先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人际交往进行分析、将人际交往原则进行概括。针对本节课的难点,也即是异性交往的方法,我将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通过观察及交流感受等活动,更能加深了解。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针对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心里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式上我采用讲授法、引导法等相结合的教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四、学习方法

  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学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课程的内容而定。通过对课程内容及学情的分析,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学法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与合作交流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在课堂的开始,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今天的课题。同学们大家知道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其中社会适应是什么?通过提问建立关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

  (二)讲授新知、增强理解

  1、分析教材

  展示人际交往原则的表格,引导学生找出原则,通过对人际交往结构的探讨与分析达到对意志的认识与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异性交往的原则,得出团队交往、交往有度、自尊自爱、保持独立的异性交往原则。

  最后,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忆的方式,师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学会与他人交往

  交往原则

  异性交往原则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见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二、设计理念和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有自读、精思。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精读课文。

  2、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三、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比较乖巧、懂事。但班里优生较少,中间学生居多。这些学生比较懒惰,不善于思考。每次上课,当我提出问题时,总是那几个喜欢动脑举手发言的学生回答。《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而且文中对于我的感悟,写得比较含蓄。班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过程

  (一)、概括课文内容

  先让学生朗读全文,找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四个词(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板书。让学生根据这四个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内容。)

  (二)、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认识王大伯。

  学生通过朗读第一节,找出关键词(远近闻名、总是、大、甜),感受到王大伯是种桃能手。这样设计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2、学习第二三小节,体会“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的过程。

  1)、第二三小节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二三节,找一找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看到了什么?并用一句话概括这番情景。看到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读一读“我”问王大伯的话,理解当时“我”的心情。朗读时,要注意读好几个语气词,读好两个问号。

  2)、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理解王大伯的话:“你别看这跟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是重点。让学生反复读这段话后,小组讨论:什么叫“疯长”?纸条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扣准了“疯长”这个字眼,学生对“剪枝的学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3)、我接着提问:听了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我相信什么?怀疑什么?老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再次联系文本。

  3、学习第四节,这一节写得春天的桃园,写得很美。这一节,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4、学习第五节,感受我“又惊又喜”的心理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当我看到这一切是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是什么?此时的我,明白了什么?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句。因为这一句与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相呼应,验证了王大伯的话有道理。让学生明白剪枝里头真有大学问!

  三、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1、在学生了解了作者从冬季进入桃园的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惊又喜,终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话以后,请学生再读课文,再次感受。

  2、读了课文,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什么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感情升华,使学生内心感悟得到深层次的内化。

  3、全文总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处处留心生活,善于观察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成为生活中有学问的人。

  四、拓展延伸

  1、读完全文,思考:我从王大伯的话里悟出什么道理?学习了这篇课文后联系自己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多”不一定比“少”好。

  2、联系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可以向自己的父母、亲戚、邻居了解)

说课稿 篇8

  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 那是没有未来的。 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 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 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希望同学们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 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 在做人做事方面 顺应自然,胸怀博大,宽以待人, 承担起宏伟的历史任务。

  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就人教版第8册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进行说课。下面我将紧扣略读课文的特点准备从教材、设计理念、教学程序、课堂特点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了两则科普小短文,再次激发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打扫”森林》讲述的是林务官的一纸命令给森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人类的老师》介绍了科学家们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运用于发明创造。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以及生物的特性,从中受到启发,才能科学、有效利用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这两篇虽然都是说明文,但在语言特点上有所不同,《“打扫”森林》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人类的老师》则平实简明。

  2、学情分析: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热爱自然的情绪上涨,初步学会理性的思考。以文本为例,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因此,本课是学生自主运用对话文本的方法,在读中感悟,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3、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课文特点,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点,以新课标阐述的理念为背景,预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A.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全文。

  B.运用前两篇概括内容的方法,概括本课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

  C.抓住重点语句的学习,加深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对仿生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4、教学重难点;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迁移学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而深层次地领悟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5、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仿生学的相关信息等

  第二方面、说设计理念与总体教学思路

  1、以上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制定是贯彻了以下教学理念。

  识字 借助拼音,降低要求

  略读课文中的字词教学不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字词朗读不作检查;字词理解不作重点;字词赏析不作要求。

  应用 以点带面,迁移运用

  略读课文教学要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

  粗略 抓大放小,有所侧重

  略读课文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教案《《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大胆取舍,突出重点,有所失而有所得,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5

  自主 放手阅读,体现个性

  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评价,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2、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总体思路: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朗读提示,把握目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课题入手,解决难点

  五、总结收获,练习写作

  六、布置作业,积累沉淀

  第三方面、教学程序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到实处,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共分几大板块。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加强单元整组教学的意识,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写法的作用。】

  二、朗读提示,把握目标

  浏览“阅读提示”,概括这节课的任务,(内容 启发 积累)交流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的要求和方法,这样的方法更有实效性。】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借助拼音读通全文,发现本课在形式上的特点。

  2、浏览全文,完成第一个任务:短文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如何将一篇长长的文章浓缩为精炼的几句话?】

  从《自然之道》的内容的概括找到启发,套用格式: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简单地说,它讲的就是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人(破坏)自然,这个启示是种“警示”

  同样,《人类的老师》可以参考之前学习的《蝙蝠与雷达》概括内容的方法:

  从__________________得到启发,解决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简单地说,它讲的又是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人(利用)自然,这个启示是种“启发”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概括文章内容有点困难,借助已经学过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把文章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提炼为“破坏”与“利用”,把启示解读为“启发”与“警示”,这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本质的理解。】

  四、课题入手,解决难点

  1、读小标题,提出困惑。学生能自己解的小问题先解决,留下大问题一起探讨。

  【设计意图:文章的题目就是学习的切入点,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就是阅读文本的兴趣。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深究,对简单的问题可以粗略带过,抓住那关键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问题加以研究,把时间用到刀刃上。】

  2、圈圈重要的字、词,画画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帮助自己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教会阅读方法,尝试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对文本的解读才会更加深刻。

  3、交流时:用图示法理清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理解生态失衡的内在原因是领会启示的关键。用图示法将长篇大论的文字提炼为几个关键词,再画上箭头就能清楚地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其中蕴含的道理就一目了然了,深入浅出。】

  五、总结收获,练习写作

  1、谈谈从一篇短文中获得的启发,也可以谈谈整篇文章获得的启发。

  2、归纳本单元表达启示的思路:故事+分析,问题+动物优点+效果,以及用设问句连接故事与分析,问题与动物优点,承前启后,过渡自然的方法。在交流搜集到的仿生学资料后,仿照《人类的老师》写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梳理,教会学生写作表达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将从精读课文所学到的“法”有用“法”之处,做到有机会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积累沉淀

  七、板书:

  12*大自然的启示 内容 启发 积累

  “打扫”森林 破坏 警示 故事+分析

  人 自然 人类的老师 利用 启发 问题+动物优点+效果

  这是我简明精要的板书,既有内容的提炼,又有方法的引导。

  第四部分 主要特点

  我崇尚的是简约的语文课堂,将略读课文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自由地、主动地感知文本,凸显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扎扎实实地从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练习与运用开展教学互动,努力实践语文教育的“三实”——朴实、真实、落实。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认识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后续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圆柱和圆锥的重要基础,对于丰富“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价值,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教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3、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5、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圆规、圆形纸片、直尺、剪刀等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法:

  1、实验操作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2、探究尝试法: 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探索发现法: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手段将直观演示、学生的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激发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的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我们的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我遵循学生“初步感知——形成概念——灵活应用”的认知发展规律,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精心设计生活情境;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实际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学习活动中,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课件)

  1、让学生从生活事物中找到圆。揭示今天要学的图形——圆。(适时板书:认识圆)

  2、投影展示各种类型的车辆,让学生观察各种车的车轮形状。然后提问:“这些车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车轴都装在车轮的什么位置上?让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观察讨论的基础上,感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现实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的,而且车轴都装在圆的中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我们熟悉的自行车的车轮,好吗?

  1.做车轮(画圆)

  师:要做车轮,首先要做什么?(画圆)

  学生小组合作,任选工具画圆,再把圆剪下来。

  师:你是怎样画这个圆的? 学生介绍不同的画圆方法。

  师:你觉得用哪一种方法画圆比较简便?(用圆规)

  师:你是怎样用圆规来画圆的?你认为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介绍圆规的结构及画法,重点指导学生按要求画圆。(课件出示圆的画法图)

  2.安车轴(认识圆心)

  师:车轴安装的地方我们把它看作一个点,那么车轴应装在哪里呢? 学生动手装车轴。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

  不是圆规画圆的,怎样找车轴?学生介绍方法(多次对折后折痕相交的一点)

  师小结,屏幕显示:圆心O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3、装钢丝(认识半经): 学生装钢丝

  投影出学生所画的钢丝,问:你是怎样安装这些钢丝的?它们都是怎样的线段?(课件出示半径图)

  师小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这样的线段你能画几条?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半经r。 学生判断(出示课件)

  问:你现在明白车轴为什么装在圆的中心了吗?(回应了引入的问题)

  4、认识直径:

  (1)用学生剪出来的圆进行对折,让学生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从而懂得: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课件出示直径图)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能否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吗?

  (3)汇报:同一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直经d 学生判断(出示课件)

  5、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通过设计车轮,知道了圆内各部分的名称,那么你们还可以发现直径和半径之间什么关系吗?

  学生小组讨论 (可以让学生在圆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

  出示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d=2r或r= d(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做车轮、安车轴、装钢丝”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变被动地“学数学” 为主动地“做数学”。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和发展。)

  (三)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1、 第88页第一题。(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再说说一些物体的哪一部分是圆。)2、 填表。(让学生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r(米)

  (1)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灵活应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把学生探索的阵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主动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又设计了以下练习题:

  1、脑筋乐园: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50米的圆吗?

  2、(1)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并写出来。

  为什么井盖也得做成圆形的?

  人们在围观的时,为什么会自然地围成圆形?

  (2)搜集有关圆的资料。贴到教室的数学角上,大家共享。

  3、画出各种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组合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设计意图)将学生探索的阵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主动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把本句提前,这里删去,这样显得更连贯)

  (五)全课总结

  1、让学生谈收获,进行自我评价。

  2、我对整节课进行知识要点归纳和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这样总结,我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个性发展。即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收获)(我认为蓝色字那句可删去)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让学生一目了然,既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出了教学难点,有利于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老师们:数学的魅力在于生活,数学的生命在于探索。让我们一起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姿态和冲劲,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魅力和胆色,在新课程改革的里程上再写新篇。

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说明

  《看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第一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以儿歌的形式表现“爱学习”的主题,用第一人称写“我们”一家人都在看书的情景,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学会学习、培养朗读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设计思路及程序

  首先,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倡导三维目标的达成,即通过学习活动,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发展。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一)通过“送生字宝宝回家”、“生字宝宝交朋友”、“叫出生字宝宝的名字”等多种充满童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情景中逐步学会认识生字的方法,并且通过学习,会认“本、像、着、最、狗、叫、猫、又”8个生字,会写“又、本、手、书”4个字以及词语。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背诵课文。

  (三)通过走进文本,理解内容,欣赏文本中的人物,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爱看书的情感和习惯。

  其次,内化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行为。

  根据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我设置以下教学程序:

  1、猜猜看,导入新课

  我先请同学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做什么?

  (设置这个环节让学生来猜测老师的生活,不但能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接近师生间的距离,使课堂氛围更为融洽。)

  在学生一翻胡猜乱想之后,老师明确吿诉学生,老师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看书”。并由此揭示课题。

  (我以“老师最喜欢看书”这件事作为导入新课的切入口,是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具有特别强的向师性这一心理特点,以教师的行为习惯暗示学生,无形中起到榜样的作用,而老师的这种榜样示范又与文本直接相关,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文本。)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是新课的开始,应设置巧妙的导语,才能更好把学生引进文本,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设置如下导语:)

  “其实,不仅老师喜欢看书,有一位小朋友和他的爸爸妈妈也很喜欢看书。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好吗?”

  导语之后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读完课文进一步提出要求说:“小朋友和他的爸爸妈妈是多么喜欢看书呀!你们也来读一读,学学他们看书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或齐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识字是低年段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仅要保证学生一定的识字量,还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我主要采用生动形象的学习方式,如“送生字宝宝回家”、“生字宝宝交朋友”、“叫出生字宝宝的名字”等各种趣味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氛围中找生字,划词语、读字音、学写字。)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向学生提建议说:“爱看书的小朋友为我们带来8个生字宝宝,你们能不能把它们送回家,在课文中圈出生字宝宝。”

  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圈生字。

  (这样让学生先从文中圈出生字,可以培养学生读文认字的学习习惯,防止出现只会念儿歌不会认汉字的不良现象。)

  学生圈出生字以后,把生字放在同桌或前后桌的学习小组中自学,比比看,谁能又快又准地叫出生字宝宝的名字,就是读出、读准字音。

  (学生在半个学期之后已经基本掌握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把读准字音这项任务放到学习小组中进行,既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学习习惯,又能逐步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习惯。)

  在小组里自学以后,也必须进行检查、反馈、指导,以保证发音的准确无误。我采用“开火车”、随机抽读、竞读、猜读、游戏等各种形式反复读,直到不看拼音也能认读出生字。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学习汉字也是这样,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因此,在认准生字以后,我又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回到具体的语境中,以“生字宝宝交朋友”等各种有趣的方式,让学生读读词语、读读句子。并且在学生认准生字的基础上学写字。)

  4、诵读课文,感悟内容

  (整体感知、读中感悟,是新课程大背景下,语文教学所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鉴于本课优美的语言文字和学生感悟能力的水平,我主要以读为主,借助图画、动作,帮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演一演、做一做中体验学习乐趣。)

  我先请学生观察图画,在看图的基础上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小朋友和他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看书的?让学生在看图和读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从文中知道了什么,并结合学生的感悟、体会,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捧”这个动作,让学生也来捧一捧,使他们在捧着书的过程中体验到书的珍贵,激发热爱书本的情感。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人手捧一本书,像捧着三只大蝴蝶。”这句话,力求在读的过程中诱发学生共鸣,激起他们对书本的热爱之情。通过比较爸爸、妈妈和我看的书不一样,以及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厚”“大”“花花绿绿”的意思。围绕“我的书最好看”这一句,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为什么我的书最好看,想象我的书还会有哪些故事,借助这些话题引导学生再次进入文本,扩大想象空间,发展口语能力。

  5、拓展延伸,建立图书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提高阅读量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以学习这篇课文为契机,组织学生建设班级图书角,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书可读,读到好书,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热门】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2.【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3.【热门】说课稿集锦十篇

4.【热门】说课稿模板十篇

5.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6.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7.【热门】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

8.【热门】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上一篇:小学语文说课稿 下一篇:小班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