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狼》,下面我从八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敬请各位指教!
一、说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制约教学行为。在《狼》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秉持以下教学理念:
1、多读多诵,丰富文言积累。文言教学,诵读为本。通过诵读,让学生感悟文本、积累语言,做到文言并重。在本课教学中,“读”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2、培养文言文的自读能力。语文新课标指出,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机械地串讲、死记硬背的做法,指导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3、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切实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说教材
《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这一单元以“动物”为主题,所选课文不仅反映了人类对动物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存轨迹。《狼》写的是一位屠夫与两只狼之间的一场生死较量。文笔简练,语言典范,寓意深刻,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文言文很好的凭借。
三、说目标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文言文。学习本文,需要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文言语感,并积累一批新的文言词句,而且还要从故事中读出自己的感悟,做出积极的评价。基于以上教学理念和我对教材教学价值的解读,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自己解决生字难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2)通过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认识狼的本性,分析屠夫形象。
(3)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屠夫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感受曲折的情节,揣摩简洁生动的语言。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阐释自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和感受。
五、说学情
初中生的注意力较难长时间集中,对文言文艰涩难懂有些畏惧,但这篇课文是一篇短小精悍、扣人心弦的小故事,字词较易理解,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我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点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增进他们的学习信心。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设想: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我采用激趣法、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引申--拓展法。
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朗读为主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加以点拨和指导。
(1)在诵读基础上,自主疏通课文时,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难词、难句,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加以点拔,从中悟出规律方法。
(2)针对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方面的疑难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的目的。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本着朗读为主的原则,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时,先对狼既残酷又灵慧的神秘性进行虚实结合的描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再出示狼追击猎物的视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狼的形象,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环节二:诵读课文,感知文意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通过诵读,让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进而感知文意,是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分三步完成:
①听学生读课文,相机正其读音和句读。
这一步,教师没有“先入为主”式的范读,而是让学生原生态的先读课文,这样可以发现学生在基本字词方面的不足,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及时对学生字音和句读不正确的地方予以纠正。
②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
我认为,没有一定的文言词句知识的积累,学生是不可能形成较高的文言阅读能力的。由于古、今汉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学习文言文,疏通文意必不可少。本文的课下注解很详细,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自主疏通文意。个人无法理解的,做好标记,然后在课堂上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并对本文的多义词(如“意”“敌”)、通假字(如“止”)、古今异义词(如“顾”)、词类活用(如“犬”“洞”)作了归纳和整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理清故事情节,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出示学生讨论视频)
③口诵心惟,想象屠夫遇狼的情景,抓关键词分析屠夫的人物形象。
这一步首先是引导学生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读出形象,读出感受,边读边想象屠夫遇狼的情景,使学生从心理上真正走进文本。
紧接着教师提问:面对狼的“缀行甚远”,屠夫的心理有些什么变化?面对狼的步步紧逼,屠夫怎么做?从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的想法和做法?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最后按照“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我”,描述屠夫的心理变化(要求:在原文基础上,大胆发挥想象,细致描摹屠夫的心理过程,写成文字,全班交流)。
环节三:变换角度,评演故事
为了突出狼这一主角,我要求学生从狼的角度来评
演故事,并设计了以下问题:
狼的动作、神态有什么变化?它在想些什么?找出最能表现狼的本性的词语读一读,品一品,通过品析文中生动、凝练的文言词语,充分认识狼的贪婪、狡诈。然后尝试表演两狼“对话”。(出示学生表演视频)
环节四: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由于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已经对狼的贪婪、凶狠、狡诈和屠夫的机智勇敢有了充分感受,所以这时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文章寓意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反复地朗读,学生已经对文本相当的熟悉了,于是我要求学生试背全文,然后指名朗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通过抓住“矣”“而”“哉”“耳”这几个文言虚词,体味文言文语言含蓄、深刻的特点,领悟本文主旨。
教师提问:作者想通过《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学生情绪高涨,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顺势帮助学生整合本节内容。(出示视频)
环节五:联系实际,拓展迁移
学习是为了生活,这个奇异的故事令人深思。面对困境我们该怎么办?我设置了以下拓展训练:
据媒体报道,14岁的汕头市浮东小学六年级学生黄俊杰,在颅脑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浴血百米路,只身勇追偷车贼最终不支倒地。经过医生全力抢救,黄俊杰昏迷多时后苏醒。少年浴血擒贼的事迹一时间在当地广为传颂,人们在赞赏少年勇气可嘉的同时,围绕评价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讨论也热烈展开。结合屠夫智斗两狼的故事,谈谈你的看法。
八、说教学检测与学生反馈
教学检测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落实的主要依据。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一组练习。通过检测发现,学生掌握情况良好。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想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老套子,贯彻“以读为主,文言并重”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整堂课的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对学生的评价,将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重在鼓励,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也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朗读的指导如何更高效一些,怎样使课堂时间安排更科学合理些,这些问题都有待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努力。通过本课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潜力无限,反思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和主角。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下册第31课《地球爷爷的手》。本课主要以成熟的桃子自己落地,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地心引力。”
教学程序我分为4个环节:
1、导入新课,2、学习生字、词语,3、分析课文,解决疑问,4、课内扩展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手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手的用处。从而引出地球爷爷的手。由手引出地球爷爷的手,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二、学习生字、词语
通过昨天的预习和在课文中的识字,让学生看大屏幕找小老师教教大家,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再通过生字来组词,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并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中的关键词。
三、分析课文,解决疑问
同学们生字和词语都掌握的较好,让学生自由读,谁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读给老师和同学听,给同学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读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地球爷爷的手指的是什么?你是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的?是谁说的话?指导地球爷爷说的话。(用粗重、缓慢的语气读)指导读出感情。然后又我问:“地球爷爷的手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我说:“地球爷爷的手真的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吗?课文中的谁看到了?”从这个问题导入童话故事的开始,在童话故事中,主要是让同学们读好三个小动物之间的对话语气。
猴爸爸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小猴子高兴的语气,特别是读好小猴子的请求语气,这一点教师要范读。在对话中引导孩子融入角色,读懂故事。讲到小兔子说的:“是呀,地球爷爷怎么帮忙啊?” —让学生看地球的图片,然后用磁铁吸引铁钉,来与地心引力相比较。形象直观,又有利于低年级理解地心引力这一抽象概念。解决开始的疑问,看来地球爷爷真的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我又问:“你还能举出地球爷爷是有手的例子吗?”同学们举了好多例子……让孩子们举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对地球的奥秘产生兴趣。
四、课内扩展
1、举例太空中的宇航员失去重量漂浮在空中,强调地心引力对我们的作用太大了。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呢?让学生说说怎样保护地球,从而树立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2、英国科学家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了地心引力。
3、读关于“地心引力”的儿歌。
课内扩展是让同学们知道地心引力对整个地球的重要性。
五、说板书
《地球爷爷的手》是本课的课题,地心引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来是地心引力的作用,省略号说明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多。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本课的教学中结合课文中的小动物主人公,结合生活常识,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感悟,读懂故事,事实证明不仅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确实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地心引力。
说课稿 篇3
问题探究:
1、文章一开始连用“天下事……”两个设问句,有何作用?(为什么从天下事写起?
2、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道理?
3、开头提到僧的贫富有何作用?你有何启示?
4、何恃而往?一句有何作用?
5、交待“一瓶一钵足矣”表现了什么?
6、“蜀僧”的故事似乎与为学没有直接关系,选取这一事例有何作用?
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用了反问句有何作用?
8、是故一句是文章的结论,有何作用?
9、天下事是不是没有难易分别?你学后有什么感受?
学:人之为学 学之
者:学之,则难者亦易 富者有惭色
用:屏弃用而不用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
古今义:
吾资之昏: 蜀之鄙有二僧
越明年: 顾不如蜀 鄙之僧哉
西蜀之去南海 贫者语于富者
词类活用: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特殊句式:
倒装句:
子何恃而往:
何如
语于富者
判断句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几者也
省略句
以告富者
《为学》导学案
一、给下列加黑字的注音 ( 10 )
不逮人 迄乎成 昏与庸 屏弃 蜀之鄙
何恃饭钵 惭色 语于富者 僧人 久而不怠
二、了解下边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13)
1、下边句中加黑的词,有的意义跟现代汉词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在括号里加以说明。
蜀之鄙有二僧( ) 贫者语于富者曰( ) 子何恃而住( ) 顾不如蜀鄙之僧( )
2、“者”在文言中相当于“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等。试解释下边句子中的“者”字。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 富者有惭色( ) 能者为师( ) 普通劳动者
( )
3、“乎”、“矣”、“也”、“焉”、“哉”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说明加点词所表达的语气A、天下事有难易乎( )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C、吾数年来欲舟而下,犹未能也( ) D、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 )
E、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三、解释词语(39)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2、屏弃而不用( ) ( )
3、岂有常哉( ) 4、犹未能也( )
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6、蜀之鄙( )
7、买舟而下( ) 8、越明年( )
9、贫者语于富者( )( ) 10、吾资之昏,不逮人也资: 逮:______
11、旦旦而学之 旦旦: 学:_____12、. 久而不怠焉久: 怠:________
13、 迄乎成 迄: 成:______14、 吾资之聪,倍人也 聪:_______倍:________
15、屏弃而不用 屏:____屏弃:_____
16、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道:_____ 卒:________传:________ 17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然则:________ 常:________
18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____ 何如:____19 子何恃而往子: 恃:________.
20吾一瓶一钵足矣 足:________21、富者有惭色 惭色:________
22、. 西蜀之去南海 去:________23、 自败者也 败:________
24、 自力者也 力:________25、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____
26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学:___
四、翻译句子(20)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4、子何恃而往? 5、 吾一瓶一钵足矣。
6、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7、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于庸也。
8、吾资之聪,倍人也 9. 自力者也
10、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五、原文填空(18)
1、文章借蜀鄙之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为学要具备两个条件: 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二僧的物质条件截然不同。
3、.二僧对话中,富者两次说“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只强调,
“______________”则不但表明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而且表明他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高:“_______________”表明贫者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明写贫者的行动,他终于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了成功:“_________________”表明富者的物质条件准备永无完备之日,“____________________”则暗写富者到底没能去南海。
5、讲蜀郡二僧的故事,目的是要阐明学习方面的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
5、《为学》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原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四川人。本文通过的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从而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学》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的: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认知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那么面对困难,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吧。
二、引导学生读课前“阅读提示”及书下注释①,了解如下内容:
①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本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勉励他的子侄们努力学习的。示:给??看。
②作者的简单情况。
三、读文体会
1、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生字词看注释或查字典。
2、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读一听,互相纠正错误。
3、三读,订正读音。
出示需注意的字,集体订正。不逮人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屏弃而不用蜀之鄙子何恃而往
4、学生再次放声读。提示:读准字音。
5、指导朗读,读顺句子,读好停顿
出示下列语句,要求学生读出其中的停顿。然后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多字、不错字。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6、读、译课文
两人小组互说互订正,存疑。
读、集体读并讨论
全班齐读。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老师适当点拨。 说出下列语句的意思和加点词的意思。
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b、吾欲之南海,何如?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也能从语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她的一些可贵品质,如刚毅、淡泊名利等,但是学生的理解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研读课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特别是对她高远的追求,人生意义的发现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到她的内在美,从心灵深处敬重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怀着对居里夫人无限的敬意朗读课文,读出对她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目标,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重点: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新课标中高年级的阅读要求,我主要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展示一些广为人知的科学家图片,让学生自由抢答科学家的名字和贡献,展示最后一张图片—居里夫人,导入今天的课题,学生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写的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二、走进文本,解读美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设计中,我以人为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既是提问者,又是答疑者,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流露情感,发展语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设计教学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在交流中创新思维,让他们自主发现、自主实践,激发了探求知识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这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美丽”的多层内涵。要求学生先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的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然后对重点语句进行品析,领会居里夫人的精神魅力,加深对“美丽”的理解。这一步骤锻炼了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居里夫人的美丽重点在“内在美”,即:执著追求,献身科学,淡泊名利,懂得“美丽”的具体表现。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更清楚的感受“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时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的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接着通过学生对重点句段的朗读品味,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审美能力,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崇高的人格魅力;然后抓住居里夫人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排比句研读,感受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最后找出体现淡泊名利的句子,让学生感受这种在名利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
三、回归整体,升华美丽
最后,从理解课题进一步提升对美丽的认识。回归整体,让学生自己试着整合知识:“虽然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貌已悄悄消退,但她的美丽却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因为她的美丽在于___,还在于___,更在于___。
这是美丽的人生境界,这更是美丽的科学精神。”这样的知识构架,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索: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已成为人类永恒的美丽,不仅会流传至今,而且会继续流传下去。
四、回归整体,升华美丽
语文教学还应重视学生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感想和感悟,并引导学生说出来,写下来。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延伸美丽这一环节,布置的课后作业是:
(1)、把这份美丽真诚传递给别人,将居里夫人的故事复述给自己的亲人朋友。
( 2)、继续发现美丽,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位科学家。这样的作业设计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为科学献身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解读:
《与象共舞》是一篇略读课文,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作者用“与象共舞”为题,体现了泰国人与大象和谐共处,关系十分密切,大象给泰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本文被编排在五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此外,作为本册最后一个单元的选文,对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句等,要加以复习与巩固。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它的选编要求和学生的情况,特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理解课题的深意,渗透环境保护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3.领悟课文先概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目标,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大象的特点,以及大象与人的亲密关系;难点是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在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触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有了新课程的明确指导,也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决定采用以“朗读感悟”为主,“情境表演”和“对比阅读”为辅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朗读感悟”即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赏读描写大象的外表、神态、动作以及性格、善于表演等的句段,了解大象的特点,感悟它与人的密切关系。在弄懂课文内容的同时,能自己悟出一些有关于事物表达的方法,同时受到热爱动物与热爱生活的相关教育。教师引导讨论交流,适时点拨小结。
“情境表演”旨在创设情境,始终使学生置身于万象之邦人象共处的情境中,以游客或导游的身份,感受这种和谐美好欢乐的氛围。同时也为学生创设出表达自身感悟和情感的情境。
课堂上还将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在写法上的异同,通过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逐步达成共识。
五、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我们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读题质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我们选择了创设情境式导入法。
1.谈话: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特别的朋友,它是谁呢?(播放大象影像)在你心目中,象是怎样的动物?在我们国家的南面,有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 ──泰国。泰国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到泰国,“与象共舞”。
2.板书课题,边写边提醒学生注意“象”的“舞”的写法。
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叫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
这样,凭借影像和教师语言的描绘,去展现人象共处的场景或奉象为神的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给学生一种直观感,透过眼睛、心灵缝合时空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异国风光的好奇,激发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而结合课题,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心存疑问,在渴望探究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带着针对课题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通过读书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2.出示“齐齐乐”反馈互动教学软件按点一:
以下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尴尬 彬彬有礼 气氛
A、gān gà bīng bīng yǒu lǐ qì fēn
B、gāng gà bīn bīn yǒu lǐ qì fèn
C、gān gà bīn bīn yǒu lǐ qì fēn
尝试用一个按点,突破多个难读字的读音,提高学习效率。
3.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认读:
熟视无睹 以一当十 以一抵百 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
悠闲 感染 松弛 按摩 尴尬 绅士 气氛 芭堤雅
4、交流一下:通过读书,你们读懂了“什么叫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了吗?初步感知“共舞”意思和人象和谐共处。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扫除课文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为深入理解课文提供条件。
三)、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本文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起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之效。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引导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解决问题: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讨论——感悟” 展开教学,悟出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首先抛出问题: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和谐)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这也是课文的重点)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时,要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
然后随机引导讨论交流品读重点句段的体会和感悟。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想象自己身处这种和谐之境时的感受,补白文本的空白处,感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先概述后具体描述的写法,归纳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的阅读方法;随机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以多种形式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汇报交流,随机指导:
1.第二自然段。
“象是泰国的国宝。这个国家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
如果你读的这段文字用本段的一句话来概括的话,你会选择哪一句?
小结揭示写作方法:先概述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2.第一自然段。
生汇报第一自然段,抓重点词“熟视无睹”“悠闲沉着”“不慌不忙”体会幷读出大象的悠闲沉着、人象二者的和谐。
3.第三自然段:
“在泰国,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近距离看大象,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我起初那么紧张,为什么一下子放松了?联系上、下句解答:
“起初我有些紧张,但看到周围那些平静坦然的泰国人,神经也就松弛了。”
“在很近的距离看大象,我发现,象的表情非常平静。那对眼睛相对它的大脑袋,显得极小,目光却晶莹温和。和这样的目光相对,你紧张心情自然就会松弛下来。”
这温和的目光里仿佛在说些什么?
师:是呀,近距离看象,它是那么平静、温和。看到这样的大象,你还会害怕吗?就像作者所写的:在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间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对泰国大象的喜爱之情)
4.第四自然段:
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a、会 ——会——会
b、大象为人做按摩。如果这时你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会害怕吗?为什么?
引导从“慢慢地、小心翼翼、寻找、伸出、轻轻抚弄”感受人与大象相互信赖。点评学法:抓关键词品读。
c、与人开玩笑。
我看到一头象用鼻子把一位女士的皮鞋悠然而去,把那位躺在地上的女士急得哇哇乱叫。此时,这头大象心里在想();当大象用鼻子挥舞完皮鞋,才不慌不忙地回到那位女士的身边,把皮鞋还了她。如果大象会说话,当他面对受到惊吓的女士行屈膝礼时,他会说()
师:如果你读的这段文字用本段的一句话来概括的话,你会选择哪一句?
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5.第五自然段:
看大象跳舞
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出人与象的和谐友好。看到这令人难以忘怀的场面,此时,你也正在与大象跳舞的人群中,你会想此什么?会说些什么?
小结:我们通过读书,体会出人与象的和谐融洽,相互信任。让我们一起再与象共舞吧!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
以上重点句段,学生说到哪,教师就引到哪,随机感悟人象共舞的美好境界和作者先概述后具体描述的写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1)象是泰国的国宝。
(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
(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
(四)、总结拓展,感悟内化:
1.回顾课题,总结升华
课题“与象共舞”仅仅是指人和大象一起跳舞吗?借此引发学生的深思,感悟人与象和谐共处的境界是多么美好,令人愉悦。
2、对比阅读,感悟写法
学到这里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喜欢作者笔下的人与象吗?作者是怎么让我们喜欢上的呢?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这处?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运用了先概述再分述的方法将大象的外表、作用、与人关系等特点融合在段落中,将思想感情融入到对物的描写之中。
3、情境表演,内化语言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与收集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泰国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任选一个方面或结合全文讲述均可),注意模仿课文先概述再分述的表达方法。这种在情境中复述课文的方式,旨在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内化文本,超越文本,重塑文本,同时,也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选择2-3个小导游在全班交流,设置“齐齐乐”反馈互动教学软件按点:最佳导游我选你——1、2、3。这样要求其他学生带目标倾听,边听边想边评价,培养听的能力;听后说说自己把选票投给1号、2号或3号小导游的原因,培养说的能力,同时启迪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
六、板书设计
27与象共舞
人 象
相互信任
和谐共处
板书设计用四段弧线将四部分文字连接成一个椭圆形,力求简明扼要揭示文章主旨:在泰国,人与象的关系已密不可分,共同打造了独特的“万象之国”的风情文化,以及人象共依共存的生态圈。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一下册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重点是小说的学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很多同学在学习小说时兴趣很大,但是兴趣点集中在故事情节。因此,在小说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
《祝福》是一篇典型的传统小说,它是大文豪鲁迅先生写于1924年2月的一篇思想内涵深沉博大、艺术形式已臻完美的传世名作。无论是情节,人物还是环境,在这篇文章中都有非常形象生动的描写。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学会分析小说三要素,品味语言,提高小说的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的释义及注音;明白《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塑造、小说环境、悲剧原因等课文重点。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分析小说三要素方法鉴赏小说,提高小说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写作主题,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到封建思想与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2、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与小说主题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因此,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认为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既要学会独立思考,又要学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我的具体方法是: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整理答案
3、点拨法:通过点拨,拓展思路
4、归纳总结法:根据大家的集思广益,得出问题答案
五、说学法
我认为做一百道题不如掌握一个方法。对于学习,掌握学法尤为重要。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是
1、讨论法(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2、质疑法(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3、让学生养成分段、做笔记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播放电影《祥林嫂》中主人公初到鲁镇和其悲惨结局的片段,激发大家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对文中重点词语进行注音与释义。
3、对鲁迅及其作品进行介绍。
4、挑选几位同学说出故事梗概。要求:a)能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b)能够从具体细节分析、不带个人感情。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对文章进行分段,得出本文线索提纲:
序幕: 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5、布置学生课后细读课文,注意主要人物的语言、肖像、对话描写、环境描写;为第二课时的人物分析,环境分析作预习。
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和分析小说环境的方法。
1、以祥林嫂为主,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 “我”等其他人物的分析,结合练习3的分析句段进行。主要采用教师提示、提问、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
要求:a)、人物分析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一定要引导学生在仔细品味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b)、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通过情节(特别是细节描写)完成的。c)、小说环境也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刻画的。
示范分析肖像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问: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现在我们就在文中找眼睛。看谁最厉害,能够找全,分析全。
肖像描写:找眼睛 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 (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4、环境分析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 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性和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② 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A、 (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鲁镇做工。B、 (新年刚过),被婆婆卖到贺家坳。C、(春天)(过年时) 阿毛被吃。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有什么含义?
b)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c)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第三课时(讨论课)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理解作品的主题, 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
1、讨论(先分小组讨论、再师生交流)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这样安排有什么含
义?
小结: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
b)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小结: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死刚好发生在宝玉娶宝钗之时呢?
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c)“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提示: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2、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即“三要素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七、布置作业
1、在小说中的人物中选择一个做性格分析。(300字左右)
2、展开联想,假如祥林嫂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八、说板书
环境分析: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 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性和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② 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祥林嫂悲剧:
九、说教学反思
在小说的教学中涉及的一个问题是学生课后看什么小说。很多人认为看小说会影响学习,在学习了鉴赏小说之后,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
1:看什么小说: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的小说作品。如:《狂人日记》、《高老头》、《呼啸山庄》等。
2:怎么看小说:带着鉴赏的眼光去看,虽然学生现在的水平不高,但是不断积累实践才会进步。另外,选择合理时间,不耽误正常学习。
【【热门】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