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6-05 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对学生进行的是道德教育。是在学生学了责任的含义、产生及身份不同责任不同等内容的基础上,来学习分析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不承担责任的后果。为下一节学习打下基础。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现实生活中影响学生承担责任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影响一切向“钱”看,使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变得模糊,更谈不上责任感。二是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比例的增多。这些不利的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学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心里冲突和精神危机,使他们丧失了应有的责任心。三是受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独立能力太差,责任意识欠缺。因此,就需要帮助学生认识承担责任的必要性,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身边大量承担责任事例的讨论与分析突破教学难点。

  二、 学生状况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大多数在家娇生惯养,他们独立能力太差,责任意识欠缺。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由于初中生认识水平有限,社会实践少,运用能力较差,因此通过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用书本知识分析社会热点现象使教学适应目前社会的变化。情景教学法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枯燥的理论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集思广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情景,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法大家一起合作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责任面前学会正确地选择,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能力目标

  提高负责任的能力,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为自己负责,为别人负责,为社会负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感悟认识能力,能够辩证地看待责任,积极地面对责任。

  3、知识目标

  明确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知道承担责任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时也会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带来许多好处。

  知道不承担责任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 。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调查很自然地引出责任,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

  (二)共同探讨:承担责任的意义与代价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分析法”来进行新授知识的教学)

  活动一内容:视频播放《一节课》。

  学生分组讨论:1、为什么李明老是完成不了作业?

  2、为什么张华努力学习,还竞选班长?

  3、李明不完成作业,结果如何?

  设计的意图:视频播放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承担责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同时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不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一定的后果,学生通过讨,知道承担责任不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会获得一定的回报。在此,可以让同学们列举一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由此产生的意义。起到对知识和情感的提升作用,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间穿插最美教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另外再通过视频《陕西延安“8.26”特大交通事故8人被刑拘》,使学生更加明白不承担责任的后果有时是非常巨大的。

  六、课堂小结

  设计的目的:从负责任的意义及代价到不负责任的后果的比较中再来认识,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得出行为启示:“一个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归结到本课的落脚点,实现教育目的。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运用直观式,这样看起来条理清晰,思路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容易知道本课的基本知识,便于今后复习、掌握。

说课稿 篇2

  我准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对本课时教学进行系统设计,重视教学过程,努力把教学内容、设计理论和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定位融为一体,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最好的发展。教学设计的内容是灵活多变的,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可视课堂教学情况的变化而做出修正。

  一、激情导入新课

  教师注意激发学生情感,感染学生,以情入课,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用亲切的语气和学生进行交谈: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疑问,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俐略的伟大成就,就是从敢于提出疑问开始的。有哪位同学知道有关伽俐略的故事?请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语: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伽俐略年轻时代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分自然段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以课文为出发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可用启发性语言鼓励学生,如:这位同学读得好极了!谁能和他读得一样好?你的声音真好听!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2、自由读课文,用铅笔标记出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尝试独立阅读理解。

  3、质疑问难,集体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尝试,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对问题尝试解决。这既是学生应具有的品质,又是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学生要提高就需要学习,学会质疑,学会创造,而这个创造学习的过程恰恰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探索,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不管学生提什么问题,也不管学生想回答谁提的问题,只要愿意回答,也不需要举手,直接站起来说就行。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提出的有的问题可以直接解决,如理解字词方面;有些问题要在讲读课文过程中解决。如:

  (1)伽俐略提出疑问的根据是什么?

  (2)伽俐略是怎样想人们证明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是错的?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3)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还有的问题当堂解决不了,如:亚里士多德是怎样的人?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工具书或上网查询,或向亲朋好友咨询,学生从这里学到一个学习方法:课内没有的知识要到课外去找,主动去解决问题。

  三、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多媒体出示重点句: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1、提问:读了这几句话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教师参与讨论。再集体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这种多向动态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精心组织指导,讲究指导的内容、时机和方式。集体讨论时,教师板书:如果那么两个不同的结论怎么解释?

  2、伽俐略用什么方法向人们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是错的?人们在他实验前有什么表现?

  找出有关语句。学生自学,小组内解决问题。教师尽量少讲,甚至不讲,哪怕学生表达得不很准确。也不要再去从头到位的讲,只做引导启发即可。教师要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实验时的情景怎样呢?自己找出有关内容。

  请学生模仿伽俐略上讲台表演。学生手拿铁球,踩在板凳上大声朗诵:伽俐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同时按照要求去做,全体学生也会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时,课堂气氛必然会活跃起来。教师相机引导:人们除了欢呼以外,会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这样打开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成为他们想象的场所,教师注意引导和鼓励,使课堂气氛再一次活跃起来,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激情四溢。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发展。

  4、多媒体出示句子: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讨论。

  正是教师正确的指导,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远远胜过了教师课堂上的千言万语。对学生来说,收获尽在过程中。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我选择的活动是《麻雀妈妈》,它是属于社会领域范畴,幼儿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再从中班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看: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与他人的情绪,初步学会同情和关心他人。我选择这一活动主要是考虑现在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同情心和关心他人的情感意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只有父母和长辈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他们很少会想到要去关心和爱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以此作为活动设计的依据,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父母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懂得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很辛苦,我们要爱爸爸妈妈。

  2、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感情。

  重点、难点:让幼儿初步了解父母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感情。

  二、说教法:

  为了增强本次活动的效果。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活动第一环节,我以木偶熊猫记者的情境表演引出课题,使幼儿迅速地集中起来、并将问题自然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主动讨论的积极性,为第二个环节作铺垫,然后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设计幼儿拿出照片互相说一说在你小时侯父母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让每个幼儿有大胆讲述的机会,这里我考虑让每个幼儿都真正参与到讨论,而不局限于部分幼儿参与,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因为社会情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只有让幼儿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幼儿的.社会情感就能深化,有了社会情感,社会认知才能转化为社会行为,那么这种行为需要在日常的各项活动中逐步加入深化。最后我还是一熊猫记者的身份结束游戏。

  三、说幼儿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主要以形象直观的演示教具,浅显易懂的儿歌形式,通过移情法让幼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进行讲述。在讲述中,使幼儿逐步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

  教案:麻雀妈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懂得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很辛苦,我们要爱爸爸妈妈。

  2、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准备:木偶熊猫一个,麻雀妈妈,幼儿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以熊猫记者的采访形式引出课题。

  (1)出示熊猫木偶,把幼儿带入情景之中。

  小朋友们好!我是熊猫记者,今天我要到森林里去采访。咦!我怎么听到有哭声呀?

  (2)请幼儿看“麻雀妈妈”熊猫记者问:“麻雀妈妈。你为什么怎么伤心呀?”唉!我真的很伤心,你听我慢慢地说吧(麻雀妈妈念儿歌)

  二、以熊猫记者的口吻。调动幼儿讨论的积极性。

  提问:(1)小朋友,你们说说麻雀妈妈为什么伤心?

  (2)麻雀妈妈为了小麻雀的成长做了哪些事?

  (3)小麻雀长大以后又是怎样对待妈妈的?

  (4)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麻雀妈妈为了小麻雀的成长很辛苦。可是,小麻雀长大后却再也不回来看妈妈,小麻雀这样是不对的。

  那么,我们小朋友小的时候也像小麻雀一样,自己不会吃饭,不会穿衣,不会走路,那么你们是怎样长大的?

  三、激发幼儿关心妈妈的情感。

  (1)引导幼儿看照片,互相述说父母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

  (2)爸爸妈妈这样关心我们,我们长大后应该怎样对待爸爸妈妈呢?

  四、以熊猫记者的口吻小结。

  小朋友讨论得太好了,我也懂得了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很辛苦,我也要爱爸爸妈妈,我一定要找到小麻雀,把小朋友的话告诉它,等它改正了以后,我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朋友,好吗?再见。

  附儿歌:麻雀妈妈

  小麻雀,叫喳喳。

  妈妈叼虫喂养大。

  等到翅膀一长硬。

  扑棱扑棱全飞了。

  妈妈偷偷流眼泪。

  谁也不来看望它。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网球发球技术

  一、本课的指导思想: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授课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的基本技能外,还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

  二、教材分析:本次课的教材主要内容是《 网球发球技术 》选自初中《网球》七—九年全一册教材内容。(教材特点) 它既能发展学生的 运动 能力,又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所以这一运动,特别受学生欢迎。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农村初中三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为15岁谁左右,正处于青春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因此对本科表消除较强的求知欲。但由于他们的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并极易扩散,所以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改版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比较好,同学间的团结互助,班集体初步形成,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平时、好动,心理素质较好。但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现象。 根据上面的分析,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生基本了解网球发球的步骤和基本动作,培养良好的个人素养。

  2、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初步掌握发球的基本动作。

  3、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从而能够继续参加锻炼。 本次课的重点:引拍击球的动作衔接 难点:掌握抛球稳定,抓住击球时机最高点击球

  四、教法学法的运用

  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能力。

  2、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炼适度的语言讲解,是学生获得正确的额动作概念,以优美的动作示范,有利于学生模仿正确的动作技术。

  3、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的

  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法:采用示范教学,配合师生互动演示,这样能能够体现内容的直观性,学生领会意图快,容易接受。

  2、分组练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多次反复的联系,达到熟练程度。 3、组织小组间比赛。增强竞争性和娱乐性气氛。

  学法指导:本课我认为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课的学法中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对比,师生讨论,探究、观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运动中得到锻炼,获得快乐。

  五、教学过程:根据认知事物的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将本课分为四部分 (一)开始部分分为来两个内容:安排时间12分。一是常规内容。二是准备部分,包括热身操和游戏。这样安排一是旨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网球活动寓于游戏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习动机。二是使学生的生理机能活动能力从相对较低水平逐渐调动起来,为人体进入活动状态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并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基本部分:安排时间30分,第一个内容是学生探究阶段,时间安排14分。为了学生自主解决这节课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习。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第二个内容是学习《网球发球技术》时间安排16分 教师完整动作示范,精炼讲解动作要领 师生分析、互评、归纳总结动作要领 指导纠正动作

  (三)最后结束部分配用轻音乐进行放松,时间安排5分。组织:学生站成四列横队。教师提示放松部位,颈、肩、腰、臂等部位放松。要求学生在放松时做到轻松、快乐,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进行美的教育同时,又一次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之后,作课堂小结,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达到鼓励学生和继续提高的目的。然后布置器材回收,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爱护集体财产的习惯。最后师生道别,再次拉近师生距离,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六、预计效果:学生能在教室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完成率在85%左右能基本掌握正确动作要领。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最高心率为15—160次/分,平均心率达120—130次/分。课堂效果较好。 七、器材:网球60个、拍子20

【有关说课稿范文锦集四篇】相关文章:

1.范进中举说课稿

2.有关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3.有关生物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4.有关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5.有关说课稿范文锦集四篇

6.有关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

7.有关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8.有关音乐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

9.有关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上一篇:生物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