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5-24 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指导思想】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教学的过程性、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创新实践平台的设计,正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这样一个弥足珍贵的空间。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小课堂、大社会”的特色,我们给创新平台活动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综合应用、自主探究的平台。第二,获取新知识 ,拓展能力的平台。第三,创新实践,活动体验的平台。活动围绕的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更好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设计思路及活动过程

  【整体思路】

  《循环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这一实践活动不是一堂课能解决的课题,加之初三实际教学中又不可能占用太多课堂时间,所以我们把整个活动设计分为四个有机统一、互相呼应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准备——自主发现 目的:走进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二阶段:课堂展示——互动交流 目的:合作研究—— 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反思体验 目的:自由论坛——大珠小珠落玉盘

  第四阶段:回归生活——指导践行 目的:我在行动——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了使活动资源共享,使活动可持续开展下去,能够让校园效应和社会影响更深更广,我们和学生一起创设了一个无限的交流与分享、探究与创新空间——济南外国语学校《循环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专题网页。

  下面让我们按照活动的四个阶段,分别进入网页相对应的“热点视窗”、“ 互动舞台”、“自由论坛”、“无限空间”这四个板块,给大家说明我们的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板块一:热点视窗(课前准备:走进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件展示:生活长镜头:十五班的马晓阳和王晓月两位同学走上泉城路,运用家用摄像机记录下了济南市街头缺少垃圾箱,尤其少分类垃圾箱的现状,孩子的内心深受触动,她们说:“活动前从没有想过循环利用资源和自己联系这么密切”,本次活动使她们懂得垃圾也是“财富”。

  设计意图:本着“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理念,课前教师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大舞台,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情境中,培养观察、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积极情感体验。或走进图书馆、阅览室,上网冲浪搜集资料;或走上街头或深入工厂、企业、社区,运用拍照、DV、采访调查、观察实地等手段,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这里的资料主要是学生随时提供,老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主要是全面观察,辩证地看待社会现象。课件展示:济南垃圾处理系统。

  生活处处皆学问,当我们把探究的乐趣交给学生,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生动、灵动 ,通过“热点视窗”把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引进了课堂。

  板块二:互动舞台(课堂展示:合作研究 ——此时无声胜有声)

  课件展示:在探讨循环经济的概念时,艾迪同学设计了动漫作品“让循环经济圆起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简单明了,栩栩如生;二班和十五班的组合“水精灵家族”,设计了别具一格的FLASH,用形象的动画向同学们演示了水的循环利用的可能和设想;七班同学组成了“纸的旅行”,探讨了纸的循环利用的有效方案;“东游记”小组设计了“秸秆-——看我七十二变”,“三国演义”小组设计了“塑料是把双刃剑”等充满哲辩与童趣的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各小组有不同的见解与收获,也存在一定的困惑,老师给同学提供了在课堂上汇报自主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的这一合作研究的环节。这一过程教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真实感受,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构思和设计充分地展现自我,通过学生的多媒体作品,一幕幕再现生活中的情境,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通过教学互动,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创新灵感,让每一个同学都投入到这次充满创新乐趣的活动中来,使课的展开真正能成为影响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和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空间,成为学生生命灵动和个性张扬的舞台。教师则追求一种“润物无声”的意境。

  板块三:自由论坛(课后拓展:自由论坛——大珠小珠落玉盘|)

  课件展示:在接下来的“自由论坛”中,大家纷纷畅谈在工农业生产中,在日常生活中,各个行业、各个班级、各个家庭中各种浪费现象和行为,纷纷出谋划策循环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的饿办法,学生家长给我们送来了专题讲座,我们的学生也敢当专家走上讲坛。 “思维对对碰”,更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学生与专家对话,同学与同学面对面,创造了许多意外和惊喜。

  设计意图: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连续性、系统性的教学,通过学生活动的渐进发展和积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反思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研究的学习,梳理学生提出的深层次问题,为学生进一步创新实践提供理论帮助,进一步激发创新实践的兴趣。

  板块四:无限空间(活动体验:正在行动——千树万树梨花开 )

  课件展示:我是节约小能手:十五班的马晓阳和王晓月等同学开始探究家里各种生活垃圾、学校各班级垃圾的丰富成分,给全校师生发了一份倡议书“变废为宝,垃圾制造”,并自发用纸盒子在班里、家里设计了多格垃圾箱。如今学生们富有创新意识的探究在继续,创造出的惊喜也还在延续。我们先后开展了“巧手扮我家”、“变废为宝小制作”、“争当环保小卫士”“为绿色奥运出谋划策”等活动,注重与生活实践接通,为学生行为践履提供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表现平台。

  设计意图:回归生活,学以致用。创新实践平台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我们提倡这样的口号: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满意的微笑被每一个孩子分享。我们始终追求学生的自由选择和主动参与,强调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出谋划策,追求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学习过程的连续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感受到实践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感受到自身价值与劳动的价值。大大促进学生的道德生活不断充盈,使他们变得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创造力,越来越有责任感。

  此次创新实践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收获了很多意外的惊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

  三、反思启示及教育效果

  要妙趣横生, 重预设生成;要自主创造,重评价诱导;要回归生活,重指导饯行。

  创新实践平台是能“焕发生命活力”的沃土。要让学生在这“方寸”之地吸取到足够的营养,尽情展现个性魅力,教师必须下足“工夫”。这“工夫”要求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写备课思路,既课前预设;还要求教师有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花,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有一个交流和争辩的机会,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既课堂生成。特别是教师恰如其分的激励评价会让学生感到亲切和温暖,唤醒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发现学生心灵的火花,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中都能书写出自信而辉煌的乐章。

  有的同学提出想研究的课题,我就鼓励他亲自动手,并且随时提供帮助;有的学生喜欢在课后告诉我很多方面的知识,我就及时表扬并鼓励走上论坛;也有的同学设计出现问题,甚至失败,我就肯定他们对活动的参与,并引导他们另辟蹊径;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从不忽视,尤其是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我会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肯定性、协商性或矫正性评价。例如:在课堂展示“纸的旅行”作品时,一个调皮的学生钟源,竟然从办公室的废纸篓里,把老师扔掉的一张只写了几个字的打印纸摆到了讲台,我当时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了高度评价,真诚地对他说:“你的发现对我震撼太大了!”并鼓励同学们课后继续搜索与发现:“聚焦老师办公室的节约”。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分别从办公室到食堂,从宿舍到厕所等角度深入调查了解问题,提了几十条建议,我敏锐地捕捉到这里边有效的信息,分别用“你真会观察生活”;“你说的很有道理,老师非常佩服你能辩证地看待‘开发与节约’的问题”;“你的想法使我对做环境友好使者有了新的思索”;“你的建议对我们构建节约型校园太有价值了”等作出及时评价。即使学生回答有偏颇的时候,我也先肯定其中合理成分,再从价值观上,看问题的角度、方法上等启发引领学生。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才学生独特的感悟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思维火花得到绽放,活动始终充满了勃勃的生命活力。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引之得当”“引之有法”“引之得益”,学生才会有所建构,有所发展,也才会真正回归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做法,自觉行动。

说课稿 篇2

  本节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课本第77页。在学习本知识之前,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几个几、几的几倍。掌握了乘法口诀,因此,本节课新的地方是:当每一份的个数相同时,可利用乘法分配律合起来算,渗透乘法分配律的思想。但本节课又不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从教材的意图来看,本节课应该更多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进一步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5个3加3个3等于8个3的算理,充分体验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故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情景,提出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养成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并形成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教学重点:在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思想。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并能很好地与课题联系起来,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1、在解决问题情景中,计算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一开始,我以圣诞节引入,请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的?

  设计一连串的问题情景,蕴含了对学生而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即如何计算几个几加几个几,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2、在自主探究算法中,充分体验理解算法的算理。

  所以在探究算法的时候,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中,我也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帮助学生把思考的过程通过板书展示出来,但当学生表述不完整或错误时,及时给予帮助或纠正。让学生在群体中呈现自己的算法,从中使学生体会到算法多样化,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3、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在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的过程中,我提供了三个类似的情景

  5盘青苹果 3盘红苹果 每盘3个

  5盘青苹果 3盘红苹果 每盘2个

  5盘青苹果 3盘红苹果 每盘4个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加了体验的机会,也在脑海中对解决这个简单的生活问题的数学模式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记。如果说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还是解决生活问题的话,我接着引导学生观察3个算式,比较等式两边,什么不同,什么相同?通过板书整理,有意识的在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搭建起了桥梁。

  4、认知构建体现算法优化过程中。从刚几个情景问题中,学生能出不体会到算法多样化中存在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有没有普遍性呢?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题。

  3盘青苹果 每盘4个

  2盘红苹果 每盘3个

  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从而理解,当每份的个数相同时,才有5个3加3个3等于8个3这样的规律。

  5、在学生掌握了以上知识后,我又设计了书上题2这类的题目,从倍的关系上学生再一次体会乘法分配率的思想。

  6、练习巩固

  在练习中,我先设计了让学生直接计算结果,通过比较体会左右两边在计算过程的不同和结果的相同,体验到选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计算更

  快速。而接着两题的设计,便是今天所学内容的应用及拓展。探究感悟几个几加几个几等于几个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经历从生活问题――数学模型建构过程构建认知,也让学生从知道――体验――理解,经历具体――抽象――构建的过程。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本课是湘版美术四年级下册内容,本课题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与创造,运用描绘、设计、制作等多种造型活动,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平面迷宫,借以释放学生对奥秘领域的好奇之心、探索之愿。

  二、 说教学目标

  1、能大胆想像与创造,注意设计与功用的关系,运用多轴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迷宫。

  2、收集有关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三、说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过程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体验迷宫——了解迷宫——分析方法——设计制作——评析作品。

  教师通过做游戏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兴趣,又通过说故事让学生了解迷宫的由来,感受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说说设计一个平面迷宫需要具备哪些部分,通过多媒体辅助观看多幅作品,请学生说说都喜欢哪一张,为什么?使学生从认识迷宫过渡到分析迷宫,激发学生设计兴趣。在如何处理通路、障碍物、背景等处理方法上会面临一些困难,运用挂图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设计才能更美观,它的步骤怎样?

  最后请画好的学生上前展示,其他同学说说都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喜欢?请同学把自己设计的迷宫与同学或家人一起玩一玩。

  一、体验迷宫的玩法

  1.教师在一分钟之内试玩迷宫图,请学生监督计时,每隔lO秒报时一次。

  2.学生试玩迷宫游戏:全体学生同时打开封好的信封,拿出迷宫格局图,同桌合作一起走迷宫。

  3.请走得最快的同桌上来演示走法。

  二、了解迷宫的相关知识

  1.迷宫的含义:这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

 2.介绍传说中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

说课稿 篇4

  郑老师执教的《排列》,整节课郑老师都为学生创设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情感。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获得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得到应用,让学生在动眼、动脑、动口的活动中,了解简单的排列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机。

  1、导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从学生熟悉的班长和值日班长的照相现象引入课题,既渗透了简单的数学思想,又为下面学习新知作铺垫,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时,能让学生实际操作,感受,对比,寻找方法,由浅入深,便于理解。如:用1.2.3你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再通过对比,展开讨论,交流,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有序性,渗透有序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

  3、教师能用亲切、生动平等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用耐心和诚心引导学生参与参与教学过程。

  4、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评价鼓励,充分体现了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调控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我能行,我最棒”比如当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时,郑老师能够鼓励学生“不着急,你能行”

  5、最后让表现好的学生排列照相,使学生感受到排列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同时又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我觉得这两节课上的都很精彩,教学效果都很好。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七课《蜗牛的奖杯》。

  一、说教材:

  《蜗牛的奖杯》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只能在地上爬行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这篇课文内容长短适中,但层次清楚,内容通俗易懂,童趣性强,与课文相配的两幅插图中蜗牛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朗读,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

  二、学生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领悟了发现文本背后寓意的方法,但二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认知特点和整体语文素养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时仍更多地关注于课文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忽视形象的寓意和文本的内涵。学生中也有成绩好,骄傲自满的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正好可以对他们进行一次思想教育。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我对本课教材的理解,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

  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部分生字,能正确读、规范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认识、学写偏旁“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长句子,初知课文大意。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课题。

  1、(板书:蜗牛)指读“蜗牛”,同学们对蜗牛了解吗?生交流

  2、师:小朋友比较熟悉现在的蜗牛的样子,传说过去的蜗牛是有翅膀的,并且还得了一 个冠军奖杯呢。边说边完整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蜗牛的奖杯,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奖”,读准三拼音,教师再讲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边范写“奖”字,边说记忆方法:这个字,上面是“将军”的“将”的变形,下面是个“大”字。古代的大将军打了胜仗,皇帝会送给他一个大大的奖赏。学生书空。

  3、然后鼓励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教师趁势引导:

  1、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读书要求:

  第一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第二遍,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第三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长句子。

  给足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后

  3、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部分词语,多种形式读。

  (2)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简单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3)指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课件出示部分长句子指导朗读。

  (4)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将轻松的课堂氛围还给学生,让不同能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乐于交流)。

  4、学生按要求再读课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思考:

  (1)、蜗牛以前是什么样子的?用横线划出来。

  (2)、后来蜗牛变成什么样子了?用波浪线划出来。

  (3)、蜗牛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用括号标出来。

  教师巡视,全班交流,订正。再读一读这些句子。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此反复诵读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自主探究,识写结合。

  1、课件出示本课部分教师课前在田字格中写好的生字,自主识记。

  2、认识新部首“支”,范写“翅” 。注意强调“支”成为部首后最后一笔“捺”的变化。(多媒体演示写法),学生描红。认识多音字“强”,练习用“强”字组词。

  3、指导学习难写好的“蜜”。指导笔顺。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4、交流其他生字的字形特点(形声字)后在书上描红、临写。

  四、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才知道,原来蜗牛背上的壳竟是多年前它参加飞行比赛时得的奖杯,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期待下节课的学习。

  今天我主要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先说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继续学习本课生字“蜻 蜓 蜂”,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有力、自由、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等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以及“……”的用法来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蜗牛身上硬壳的由来,明白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阻碍自己前进的道理。

  说教学重点、难点:

  综上所述,借助看图,引导想象,紧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进行对话,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阻碍自己前进”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这两句话中“唯恐”和“生怕”虽然是近义词,但担心、害怕的程度不同,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体会,因此领悟、体会这两个词在句中的意思,让学生初步感受母语的丰富多彩成了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法上我会充分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创设多种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抓住课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自由交流,从而突破重难点。

  2、学法

  针对学情,在教学时我将指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图片,展开想象,反复朗读等多种手段领悟文章内涵。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主要通过巩固复习;读中感悟,学习课文;创设情境,理解寓意和学写生字,讨论延伸,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设想如下:

  第一环节:巩固复习

  1、首先我引导学生复习认读课文中的“自由地飞翔、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等由生字组成的新词。选择其中一两个词说一句话。观察这些词之间的联系,简单地说说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再现课文内容,为继续学习课文作准备。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提供一两则填空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说话难度,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心。

  第二环节: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读读悟悟,体会以前蜗牛翅膀的有力

  教学一开始,我就出示几张对比鲜明的蜗牛图,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激起探究欲望。提问:你见过的蜗牛是这个样子的吗?看到这两种不同的蜗牛,你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进行交流)随后,我放手让学生自读一、二两自然段,我适时点拨学生抓住“有力、自由地飞翔”体会以前的蜗牛翅膀有力,飞行自如。考虑到学生对于“遥遥领先”一词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我紧扣“遥遥领先”这个词,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法再现比赛场景,让学生反复读句子,借助“甩下、所有”理解“遥遥领先”就是所有这些参加飞行比赛的对手都被蜗牛超过了,而且被甩得很远。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找出带有“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课件中用红色突出)的句子好好读一读。教师趁势说:这下,老师明白了,蜗牛在飞行比赛中得到奖杯是因为:引读第一自然段“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顺势板书: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它的对手就这么几个吗?还有谁也会来参加比赛?师点拨:难怪文中用的是“……”(课件提示参赛小动物和省略号),我们读到这儿时要稍微停顿一下(指导读好省略号)。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蜗牛凭着出色的飞行本领获得了冠军,还得到了让人羡慕不已的奖杯呢!(课件出示奖杯)小朋友,假如你就是那只获胜的蜗牛,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那高高的领奖台上,手捧着金光闪闪的奖杯,你最想说什么?教师扮演记者,学生扮演小蜗牛,想象练习说话。(课件演示:采访图片!)想象中,培养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过渡:获得冠军的小蜗牛,后来有什么样的表现呢?结果又如何?巧妙地激起孩子们学习探究第三自然段的欲望。

  2、读读品品,感悟得奖后蜗牛的得意

  第三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及难点所在。教学时,首先,我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弄清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事?找到反应蜗牛得到奖杯以后的表现的词语,此时(板书:得意洋洋)指导读出这种得意洋洋的感觉。紧接着,以“得意洋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找描写蜗牛得意洋洋的句子:(课件出示:“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成天的意思,(利用换词理解的方法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用已会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教师再次质疑:老师纳闷了,这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它究竟想干吗呢?它一定会背着奖杯到处炫耀吧!它会怎么跟别人说呢?此环节引导学生想象蜗牛成天背着奖杯碰到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到蜗牛从此不思进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炫耀自己,把荣誉看得很重的心态。在教学中,我预计“唯恐、生怕”这两个词文言色彩较浓,学生的理解不到位,因此,我和学生交叉读这两句话,并为“唯恐、生怕”找找近义词,初步感知蜗牛内心担心、害怕的心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蜗牛对于“别人不知道自己是飞行冠军”和“奖杯被别人偷去”这两件事更担心哪件事。学生在交流中不仅能体会到语意大体相同而选用不同的词语表达,能使文章意思更显得准确鲜明,使蜗牛对奖杯、荣誉看重的心态更深地烙在学生脑海中,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蜗牛既得意又担心的心情就水到渠成了。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到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阻碍自己前进。

  3、读读想想,领悟蜗牛翅膀退化的原因。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了蜗牛因不再练习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飞不动了。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组织交流感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天长日久、退化、勉强”等词语。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理解“退化”一词时会有困难,因此,我让学生再读第三段,了解蜗牛翅膀退化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退化一词。从而体会蜗牛不思进取,结果沉重的奖杯变成坚硬的外壳,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板书:坚硬的外壳、慢慢地爬行)。

  第三环节:创设情境,理解寓意

  在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利用媒体出示蜗牛以前和现在样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观察想象蜗牛现在的心情。接着创设情境:看着现在的自己想到以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此时,如果你是蜗牛会说怎么想呢?转换角色思考: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先交流,然后写在书上。或用填空说话的方式降低想象说话的难度,让更多的孩子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通过说话的过程提高认识,深化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出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名言。让学生齐读,进一步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第四环节:学写生字

  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确实需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起点不妨低些,但训练一定要扎实,要求一定要严格。就低年级而言,语文教学应该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强识字、写字的训练上,放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质上,本课重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蜂、蜓”两个生字。我利用媒体出示生字,指导学生朗读,找出两个生字的共同点,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书上当堂练写,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认真书写。

  第五环节:讨论延伸,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最后讨论,《蜗牛的奖杯》是在讲蜗牛变化的故事吗?(教师要说明这也是一个童话故事,它是要让我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的,不是讲有关蜗牛知识的文章。)课文是根据杨啸的寓言诗《蜗牛的奖杯》改写的。(课件出示原文内容),请学生课后查找阅读。简单介绍《毛驴办学》、《狐狸和宝镜》、《螃蟹的恳求》、《猪的诉状》等。

  六、说教学板书设计:

  针对这一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7、蜗牛的奖杯

  有力的翅膀 坚硬的外壳

  得意洋洋

  自由飞翔 慢慢爬行

  这样的板书,我主要以蜗牛的身体及心理的变化过程,体现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清楚,学生对课文内容就一目了然了。

  七、总结陈词:

  我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领导、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引用资料: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蜗牛在歌曲里是如何做的?让学生明白道理!即: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知识:学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认识米 用米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三课时,是“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中的内容。新课标在第一学段中明确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认识米 用米量》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的基础上又认识的常用的长度单位。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是量化把握物体长度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以及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材通过让学生感受到用厘米尺量黑板太麻烦,从而自然地引出米尺。接着又通过画、比、量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建立了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得出“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作单位”的结论。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具体内容,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学会用米尺进行正确的测量。

  2、通过画、比、量等一系列数学活动,积累学生测量长度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估测能力、合作能力,养成细心认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3、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让他们在课堂上“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验数学的乐趣。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米进行正确的测量是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法

  为让学生掌握1米的长度,学会用米量,我放手让学生操作体验、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画、比、量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进行学习。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则通过观察活动、估测活动进行学习,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估测能力、合作能力,养成认真细心、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说教法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更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演示法。对米尺进行演示,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与学生一起用肢体表示出1米的长度,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说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米尺、绳子等实物。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一起参与互动,共同探究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一段录像:一生拿着10厘米长的直尺在讲台上量黑板边的长度,另一生拿着20厘米长的直尺在教室里量教室到底有多长。他们累的满头大汗,忙得不亦乐乎。

  这样,学生会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不合适”,进而思考“比较长的物体,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这样设计,即能引起学生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例4首先解决认识米的问题。我打算分这样几步完成:

  1、认识米尺

  多媒体课件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1米=100厘米,为估量物体长度意识的培养做好铺垫。知道米用“m”表示。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页“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一下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拓宽知识面。

  2、画一画

  在黑板上用米尺画出1米的长度。加深对米的认识,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3、比一比

  (1)从学具盒里拿出自己的米尺,和老师的米尺比一比。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伸开双臂,和同桌的米尺比一比,发现伸直双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再次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这样设计,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突破了重点。

  4、小儿歌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后,我会和学生来一首互动小儿歌:

  师:伸开你的1——米。(伸出1根手指)

  生:伸开我的1——米。(伸开双臂)

  师:抖抖你的1——米。(抖抖双臂)

  生:抖抖我的1——米。(学着老师的样子抖抖双臂)

  新课标说明:教学活动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知识“人身体上的测量工具”,满足有能力学生的学习欲望。

  5、找一找

  接着,我又设计了找一找活动, “睁大双眼,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使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中数学现象的眼睛。

  例4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用米量,是本节课的重点。我是这样突破重点的:

  小组合作,教师适时指导。

  1、量出1米、2米、3米长的绳子。(第1、2小组合作完成:第1组同学拉绳子,第2组同学量,一对一。然后,第2组同学拉绳子,第1组同学量,一对一)

  2、先估测,然后量出黑板边的长、教室的长是几米。解决课始录像上的问题。(第3、4小组合作完成:第3组同学量黑板边的长,第4组同学观察结果。然后,第4组同学量黑板边的长,第3组同学观察结果。)

  3、先估测,然后量出组里小朋友的身高是1米()厘米,或者说是()厘米。(第5、6小组合作完成:第5组同学给第6组同学量身高,一对一。然后,第6组同学给第5组同学量身高,一对一。)

  最后,学生汇报交流。

  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此时,整节课进入高潮。

  三、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新课标明确表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课本第8页练习一第4题的内容,我自编了一个数学小故事: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小红在公园跳绳,累了,她就坐在椅子上休息。这时,跑来了一只小猫,依偎在她的脚边。根据故事进展,出示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依次判断一根跳绳、一把椅子、小猫身高比1米长还是比1米短。

  四、总结全课,鼓励学生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米,知道1米=100厘米,会用米量黑板边长、教室长、小朋友的身高,大家学到的本领真不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课堂上学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3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能够灵活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难点在于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链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法和学法。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二、教法和学法

  1。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前准备好教具和学具:小棒和橡皮筋。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教学伊始,复习上学期数的组成,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并抛出问题“你们能不能估计一下现在草原上有多少只羊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会不会估数?”这一问题密切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且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油然而生。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既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为6部分来进行教学:

  1、教学例1:数100根小棒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学生数感的建立主要依赖于生活实际,故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小棒,并合理地利用这些素材,有层次地进行教学。

  2、展示学生数的过程,发现归纳

  通过学生自主地数出了100以内各数,体会到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为脱离实物抽象数数做准备。让学生数出100根小棒,又要让人一眼看出是100根。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能用自己认为的方便、快捷的

  方法数数,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100里面有10个十的知识点。考虑到在操作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象以往一样,数出一大堆,影响对知识的理解,这里要特别强调小组间的合作与互助,而且在学生汇报时要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数小羊

  利用前面学习的十个十个数的知识,让学生数出主题图上的小羊。

  4、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和数的组成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以及数的组成这两个知识点,为了强化这一知识点,我安排了一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实物数出35根小棒,要求学生边摆边说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接着摆到42,当摆到39的时候问: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个一再摆一个是多少?有几个十?四个十就是几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2)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从56数到63,再数到72,数到59的时候和数到69的时候,强调上述问题。通过以上两个层次让学生边操作边数数的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脱离实物,手口一致,强化训练。

  想一想,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边说边用手势比划出来。

  (4)对口令游戏。师生互说、生生互说,可以进行数数游戏,也可以进行数的组成的训练。组织学生做这个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个环节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转化一下学习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动笔的机会,使学生从另一个层面上理解数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完成第33页下面的“做一做”。这个环节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转化一下学习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动笔的机会,使学生从另一个层面上理解数的组成。

  2、出示百球图

  3、接数数的游戏

  四、全课小结,自我评价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生:会数100以内的数,知道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了100以内数的组成。

  五、生活中100以内的数

  1、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名话:

  师:好,我们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100以内的数,你能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名话吗?

  2、师(数学生):哎,同学们讲出了这么多呀!那同学们数数我们今天来上课的学生有多少人?(指名领着数。)

  师:在数数的时候要边点边数才不会错。同学们表现这么棒!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那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个听课的老师?

  通过学生用学的数说一句话,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促进了数感的培养。

  六、布置课外任务

  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多极了,咱们在课堂上可没法说完,课后请你们找一找,或者数一数,家里哪儿有100以内的数。

  师:在短短的40分钟里面,同学们经过动手动脑,不仅学会了数数,也学会100以内数的组成。时间过得真快,又要和同学们说再见了。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

  1.单元教学要求:掌握和改进跨越式或其它姿势的跳高技术;着重学习跳高助跑与起跳的协调配合,采用多种练习手段发展跳跃能力,培养自我锻炼和评价的能力。

  2.单元重点:腾空技术; 难点:助跑与起跳的结合;3.教材搭配:本教材以跨越式跳高为主教材,与速度素质练习为辅教材相搭配。我认为,教材搭配合理,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符合全面发展的原则,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在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都安排了自编操和舞蹈游戏,充分展现了当代学生的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使他们在欢快的音乐中陶冶美的情操,受到美的教育。

  4.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1)视步体会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方法,让学生们都能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使用方法90%以上的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助跑以及助跑与踏跳相结合的技术动作。

  (2)通过素质练习,提高学生的速度和灵敏的身体素质。

  (3)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沉着、冷静、勇敢果断的良好品质。

  5.本次课重点:正确的起跳动作;难点:助跑与起跳的结合;6.与前后课次的联系:

  通过把上次课中练习的"快速跑素质练习"和"准备活动中原地正踢腿"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作为导入"新教材的引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完整的跨越式跳高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的组织与教法、学法

  1.教学的组织:

  (1)本次课所用器材:A.四套简易的跳高设备,并把横杆换成橡皮筋;B.两根接力棒、两根跳绳、两根标枪;

  (2)组织方法:在主体部分的教学时,我采用分组轮换与分组不轮换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3)这种分组形式的优点在于:能够统一调动各小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按预定的时间进行主、辅教材练习内容的轮换。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场地和器材,提高了练习效率,又能使学生的运动负荷达到一定的水平。

  2.教法:

  (1)先学、再练、后教结合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采取以"先学、再练、后教"为主,并结合启发和讨论的教学法。"先学"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各种感观,去感悟"新动作",并使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动作表象;"再练"就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表象的基础上,针对该动作学生自由结合,展开讨论,总结动作要点,并大胆尝试练习;"后教"就是教师结合各组学生的练习情况,以错误动作为突破口,有效地对"新教材"进行讲解示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尝试练习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表扬,也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2)小组商量讨论或友伴结合练习法

  针对所学教材关键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以提出问题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友伴结合的方式,针对提问展开激烈讨论,发表出各自的看法,通过交流,相互商讨,得出一致想法,并派代表发言,也可以边讲边示范,教师便给予指导或纠正。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勤于动脑,善于表达的好习惯,最终能够使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发展。

  (3)学生间的榜样演示法

  结合现如今的表少年学生模仿能力强,好动及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教师采取学生做演示动作的方法,利用个别同学的榜样示范,激发起其他同学的好胜欲,调动起学习兴趣。

  (4)指导纠正法

  在练习过程中,通过应用全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同学们自觉地学习其规范、优美的动作。

  (5)障碍练习法:

  运用助跑3——4步,结合起跳的方法,尝试跨越一定高度,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为下节课教学做好准备。

  3.说学法:

  (1)水平段练习法:

  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若干水平段小组,各小组设定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做可以保持不同水平段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兼顾部他学生的学习需要。

  (2)大胆尝试练习法:

  将学生按不同水平段,分成若干练习小组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组同学要大胆尝试新动作的练习,教育他们不要害怕失败,并使他们认识到,在遇到困难或新生事物的时候,要学会大胆尝试,只有那样才会有战胜困难及适应新生事物的机会,如果边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就更谈不上战胜。要学会相信自己,并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出取得成功的最佳方法。

  (3)游戏练习法:

  将教学寓于游戏中,以比赛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并注重在练习中将个人与集体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这个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都有显著作用。

  (4)互学互练,互帮互助法

  同学之间,谁练习的好,其它同学应加以学习,谁练的不好,则加以注意,一个同学练习,其它同学应及时提醒和适当帮助,对于有进步的同学还要给邓必要的掌声以姿鼓励。这个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与人为善、合作共事的优良品质,培养他们对集体、关心集体、与人为善、合作共事的优良品质,培养他们对集体的荣誉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环节(课前10分钟):媒体网络教学,学生自己操作,培养他们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环节(2分钟):课堂常规,导入准备活动;(三)环节(8分钟):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做各种准备活动;(四)环节(30分钟):主体部分:A前15分钟男生分组练习跳高、女生接力游戏;B后15分钟男女生练习内容交换。

  (五)放松练习(5分钟):运用各种韵律舞蹈及舞蹈游戏,进行最后的整理放松,既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及美感,又使他们在一种"开心、愉快"的氛围内,身心得到放松。

  四。本次课的设计特点:

  (1)本次课自认为特点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教学首位,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才能的培养,始终贯穿"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最后能在一种"快乐"的氛围内,以一种非常自然、轻松的心态来结束本课。

  (2)本次课在设计上肯定还会有许多不足之处,这还得需要实践的检验才行,衷心希望老师们多提高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9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内 容。这一节主要介绍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是在第一节介绍城市个体内部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区域中的城市体系进行的进一步研究。教材从城市等级的划分到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再到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由点到面,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二、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对不同等级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掌握了相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材料,多举一些当地实际的案例。这样既可活跃课堂的气氛,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三、 设计思想

  本节课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自行归纳出城市的服务功能、服务范围与城市等级的关系。

  教学方法:以启发引导教学法为主,兼有案例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

  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标准,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划分标准的不同

  2、利用城市地域结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学会分析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

  4、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掌握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城市等级影响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城市空间分布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去体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难点: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形成与嵌套

  六、教学过程

  教学纲要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第二节不同等级 城市的服务功能 播放一组城市景观图片,然后定格在辛口镇、三明市区、上海市区三个城市(乡镇)的图片上。让学生找出这三幅图片的不同,引出城市是有等级大小之分的,不同的城市服务也有差异。

  多幅景观图片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的划分

  2、城市的服务

  3、城市的等级与 城市服务的种类、范围、级别的关系

  4、影响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因素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城市等级体系

  2、城市的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

  3、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

  4、实际应用

  划分标准:城市人口规模

  (强调:不是根据土地面积,也不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

  举例说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不同

  划分类型: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判断辛口镇、三明市、上海市分别属于哪一等级

  课件展示三明市区图,让学生举例出三明市为三明地区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务?

  (强调城市的服务范围不是固定的,无明确的界线)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26页活动,判断活动中三个城市的等级,进而找出三个不同等级城市在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服务级别上的不同

  最后得出结论

  分析案例2,要求学生归纳出上海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丰富的资源

  补充案例:石家庄、大庆

  对比三明和上海的等级和规模,讨论:三明将来能否变成跟上海一样的城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举我国行政区划图上的城市系统)

  让学生观察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图,总结出城市的空间分布与城市等级的关系

  补充:门槛人口的概念

  举例:小吃店和超市的门槛人口

  城市服务范围与商店服务范围相似

  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图,由图总结出规律。对其形成过程和假设条件只需简单了解。

  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结合相关的练习 附后)

  通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

  讨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浅显易懂,学生也较感兴趣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总结规律,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归纳的能力

  营造宽松愉悦的讨论氛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

  通过情景读图、信息整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

  1、城市的服务范围与城市等级

  2、影响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因素

  加强本节知识联系

  七、板书设计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的划分

  2、城市的服务

  3、城市的等级与城市服务的种类、范围、级别的关系

  4、影响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因素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城市等级体系

  2、城市的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

  3、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

  4、实际应用

  巩固练习:

  1、下图中,各级城市与R1、R2、R3所示服务半径对应正确的是( )

  ①集镇――R1,县城――R2,地级市――R3

  ②南渡镇――R3,溧阳市――R2,常州市――R1

  ③北京市――R1,上海市――R2,黄浦区――R3

  ④省城――R3,县城――R2,乡镇――R1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读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荷兰人在圩田上规划设计居民点是运用 理论的成功典范。

  (2)政府在圩田上规划的一个居民点体系,该居民点体系共由A、B、C三级居民点构成,其中最高级的是 ,最低级的是 。

  (3)A、B、C三级居民点中,数目最多的是,服务范围最广的是。

  (4)下列是A、B、C三级居民点的部门组合,把居民点代号填在相应组合后的括号里。

  ①生活用品、烟草、报刊、饮食店、加油站、邮局等 ( )

  ②纺织品、家具、钟表、书刊、医院、中学、剧场等 ( )

  ③百货商场、医院、珠宝店、高等学校、旅游公司等 ( )

  (5)在安排各级居民点空间位置时,充分考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同级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大致 ,高级别的居民点布局在低级居民点的 ,原因是 。

说课稿 篇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走近父母》的第一节——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作为八年级的开篇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步入八年级后,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比七年级时更成熟了,而在人际交往中与父母、老师之间的相处,渐渐出现了所谓的“代沟”问题。这正是第一、二课所讲内容。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就为学好以后的有关解决“代沟”问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二、说学情

  进入八年级后,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对父母依赖性的减弱、“自主意识”的增强,必然会导致与长辈的沟通和理解问题。所以学好本课知识意义及其重 大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的特点,我采用情境创设法,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以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应用亲身体验法,引导学生例举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体验父母的爱。还有案例分析法,用正反案例作为对比,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真正理解父母的爱。

  四、说学法:

  新课程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了自主探究法,小

  组合作法,分析归纳法。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学习状态下掌握相关知识。增强明辨是非能力,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和学生朗读《游子吟》,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从而引出本课课题——走进父母。

  (二)学习新知识:

  1、故事交流悟孝敬——父母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学生活动:由同学代表介绍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并谈感受。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也让学生萌生一种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教师活动:多媒体显示有关孝敬父母的资料。

  (1)孝敬父母的例子:

  ①为照顾生病的母亲,独自撑起一个家的9岁女孩倪东艳。

  ②38岁的田世国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了母亲的生命,演绎了一段当代孝子的佳话。

  ③40岁未曾结婚的吴义,默默服侍瘫痪在床的母亲。

  ④张晓4岁丧父,同年母亲重病卧床。他自小就挑起家庭重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精心侍奉瘫痪在床的母亲,并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业,用自己14年的行动实践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2)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例子:

  ①谭之平事迹----。

  ②张建霞事迹----。

  ③张公兰事迹----。

  要求学生讨论这些事例,让学生明确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

  (3)古代二十四孝图(图片)。

  通过这些图片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通过对以上资料和图片的了解、讨论,最后总结出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从而突破本课难点问题。

  2、点点滴滴是孝敬——孝敬父母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1)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情境(一):

  ①小军是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每天一回家就马上学习.最近学校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要求学生在家能帮助父母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小军不屑地说:“学习成绩优秀就是孝敬父母,其他都是多余的”。

  ②小刚是一名七年级学生,在学校里活泼开朗,可回到家却不愿和父母讲在学校的事,有什么心事也不愿和父母讲,总是一个人独自呆在屋里。问他为什么,他说:“父母只会唠叨,和他们没什么好说的”。

  ③在课堂上,老师批评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赡养父母的错误行为。小明说:“我以后工作后,每月都会给父母生活费”。每月给父母生活费就是孝敬父母吗?

  ④北京的一位80岁老太太,有五个儿子,每个儿子都会给她生活费,但是她还是把五个儿子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他的儿子每星期要回家看望一次。

  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上几种情境,并谈自己的做法。教师给予恰当点评。

  (2)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情境(二):你遇到下列情境时会怎么做?

  ①父母生病时___________

  ②和父母在有些问题的看法上出现分歧时_________

  ③面对父母的批评教育时___________

  教师点评学生的做法并概括出应怎样孝敬父母,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问题。

  ①孝敬父母,就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②孝敬父母,就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③孝敬父母,就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在衣食住行上首先想到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④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我们长大以后,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探讨了孝敬父母这个话题,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四)布置作业:

  为父母写一封信,让父母聆听自己的心声。这一作业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用本课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最后播放歌曲《感恩的心》,使本课知识前后照应,让学生怀着感恩的心结束本节课。

  六、说板书设计

  第一课 走近父母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1、 心存感恩之心

  2、 心怀感恩之行

  七、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借助多煤体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激发学生兴趣,力求使学生在积极、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高效学习。从而让学生懂得心存感恩之理,付感恩之行。

【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2.【精选】说课稿集锦十篇

3.精选说课稿集锦十篇

4.【精选】说课稿集锦十篇

5.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6.【精选】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7.【精选】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8.精选说课稿范文十篇

上一篇:幼儿园语言说课稿 下一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