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琵琶行》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叙事长诗,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本课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鸣,把握人物形象和诗歌社会意义。这是情感目标。
2. 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了解运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气氛,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这是知识目标。
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这是能力目标。
(三)教学重点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但很多时候有些人只对吃鱼感兴趣对抓鱼并不感兴趣。所以我的理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欲。”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才能真正完成教学目标。针对此,我选择教学突破口是:由诗眼入文,巧设疑问,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
(四)教学难点
由于音乐是无形的,听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难摹写的。但这篇文章却很好的表达了出来。因此授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
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感受“声中之情”“文中之情”。文章的难点就是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音乐来感知听者、演奏者内心感情,并将两者融为一体的。
二、说学情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结合注释在课前预习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说教法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把学生原有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理念,我主要采用了“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教为主导,以学生学为主体,通过提问设计、板书设计,师生讨论分析等来掌握本诗的特点和思想情感,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第二课时:主要是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尝试用文字描摹音乐的成果;第三课时:,结合导学案处理相关练习内容。)我今天说课内容选取的是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对于新授课来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我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导入语: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共传知音的传说;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
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畔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见证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偶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信手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二)具体研习
1、 听课文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然后学生反复朗读课
文,回答问题。(文章主要通过“乐声”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这也是全文的主旨句,我将围绕此句做文章,打破逐段讲解的老套路。)
1、全文最富有感情最能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引出下问。)
2、“沦落”是什么意思?文中“沦落”的人有哪些?
(明确:琵琶女和白居易。)
3、 (谁解沦落人?)(引出对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学习,分别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文中人物,读出应有的情感。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遭遇。)
4、“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是”同在哪里?
(一个是朝廷官员,一个是江湖的歌妓,一个是高朋满座,一个是门前冷落,反弹琵琶求其相同点。)
明确:同在经历、心境、都来自京城、怀才不遇??)
5、是什么将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明确:音乐)
6、 (谁识琵琶声?)这是怎样的音乐?
(转入对第二段的研习,学生齐读,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对音乐的描写尤有独到之处。出现了很多名句,可以让学生先挑出来读读。然后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a,作者在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b,音乐有什么特点?c随着音乐的变化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d琵琶女的演奏收到了什么效果?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a,诗人善用比喻,用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些诗句都是用生活中具体的声音作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b,音乐时而厚重时而清脆,时而悠长时而短促,极富变化。c,悲愤、哀怨、凄楚??d,“此时无声胜有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都让人感到那琵琶声中既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听者的共鸣。
(三)课外延伸
学生刚接触这类文章可能还不能充分领悟其中的内涵,因此为了加深他们的兴趣,继续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这类文章的能力,我会让学生课外进行比较阅读。此外学生还可找描写音乐的文章和诗歌,如《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等。
(四)作业
家庭作业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现在的音乐类型丰富,学生也有自己所钟爱的音乐,因此我让学生课后学习运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的手法,就自己喜欢的一段音乐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体、字数不限。
五、说板书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节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⑴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⑵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⑴布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
⑵点拔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3、教学重、难点:
重点:⑴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
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⑴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标出疑难。
二、说教法、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
2、重点提示、分析。
3、学法指导:要体现文言文教学之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字词句句落实。
4、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程序
利用多媒体课件,边读边引导分析。
㈠检查预习
1、分组读课文
2、字词正音(课件1)。
陶 弘(hóng) 景 晓雾将歇(xiē) 丹阳秣(mò)陵
夕日欲颓(tuí) 与(yù)其奇者
[说明]:以诵读和给较难识记的字词正音,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同时帮助同学对有关字词的识记。
㈡导入
1、导语(课件2)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窗外的一瞬间,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葱笼,鸟的飞翔……无不让你心旷神怡。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说明]:此设计帮助同学们在头脑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2、解题(课件3)
答 谢中书 书
①答:回复。
②谢中书:见课文注解①。
③书: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我国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
3、作者简介(课件4)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他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山林,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4、背景提示(课件5)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写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说明]1、题目易误,故作解释,并交代文体。
2、了解作者的生平,有助于体会作者寄于文中的情感。
3、背景提示,主要解决“书信”之常写内容与课文内容不同,给同学们带来的疑惑。
㈢正课
1、齐读课文。
2、疏通文意。
说课稿 篇3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是五级语文第九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记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业这个地方,西门豹发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便调查其中的原因,弄清事情真相之后,运用极其巧妙的方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育了官绅和百姓,破除了迷信。赞扬了他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好品质。教学中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西门豹非凡的智慧和管理才能,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2、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体会出西门豹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迷信的巧妙。
在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运用不同手段创设情境
1、问题情境
在这节课一开始,师生共同回忆了几个学生们上节课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西门豹为什么治邺?他是怎样治邺的?结果怎样?围绕问题,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交流等方式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努力寻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交流中,学生锻炼了动脑、动口的能力。同时,老师的提问随着学生的思路转移,并进行必要的点拔。这样创设了师生间的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空间。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学中课堂气氛较热烈。
2、生活情境
在课堂上我几次创设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文本内容的生活情境。如:假如你就是西门豹,面对我们这些漳河边的百姓怎样说:假如你此时就是那位差点被淹死的新娘、曾经失去女儿的老人、侥幸活命的官绅、普通的百姓,你会作何感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创设生活情境的主人,他们角色表演领悟到了西门豹的机智。在这种情境里,教师不必做人物分析,学生已经轻松理解了课文了。学生不仅学懂了课文,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品味人物语言理解感悟
在课堂上,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西门豹的语言,让他们透过语言文字,发现西门豹超常的智慧,感知西门豹平静的外表下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他惩恶扬善,崇尚科学的美好品质,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同时又学到了阅读方法,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语感,陶冶了情操。
三、开放的过程体现自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搭建展示平台。学习课文时采取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独立品悟的基础上彼此交流,相互补充,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学内容和学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材中习作内容的表述是“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可以写出完整的习作,但内容表达总是不够具体,显得空洞,表达不出真情实感来。
二、说教学目标:
本次习作练习需要两个课时,我在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的习作教学设计。结合单元课文学习内容和写法的引导,第一课时着重落实指导习作,初步完成表现父母爱的具体事例的重点片段。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写作水平,本课时我拟定了下面的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小结表现人物品质和特点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在习作中怎样能使事例更加具体、生动。
2、引领学生感悟生活中温暖的母爱与深深的父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学会沟通,学会理解。
三、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说、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有效地完成这次的习作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激趣法:通过谈话和图片展示,以及对例文修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
2、点拨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适当点拨、诱导。帮学生指出、归纳细节描写的多种方法,以及引导怎样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生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教师尽量少说,大量让学生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
2、互说互评法:学生讲好的故事,无论句、段、篇,哪怕是一个词,教师也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3、学生修改法:说中改、评中改,提高学生口头修改作文能力,在交流中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通过单元主题内容的回顾,揭示本次习作是表达“父母的爱”为主题内容的。
(二)写作方法指导。写作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还得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先展示一篇不太成功的习作,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性。然后阅读回顾本单元学习的细节描写的句子,体悟描写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对这篇习作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畅谈父母的爱、交流心声。从“你的爸爸有没有像例文中这样的?”引出话题,自由交流自己和父母相处的一件小事、一个瞬间,表达出我们内心最想和父母说的话。再结合生活中父母爱的图片,来触动孩子们心底最深、最浓的亲情。拓宽了学生对爱的认知,激发出他们内心对父母的温情,增进对父母的理解和爱意,更激发出他们想要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的欲望。
(四)学生自由习作。时间关系,要求学生只写出与父母相处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习作片段展示、作简要讲评。只要孩子们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有具体的事例展示出来,都要给予表扬。使他们更有信心完成整篇的习作任务。
(六)总结收获。
总之,整节课我都注意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尽量激活学生练笔的积极性,让学生乐说、善说,进而达到乐写、善写。
说课稿 篇5
坐井观天说课稿课件
一、 说教材
《坐井观天》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课文短小精悍,图文对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学生能够从中明白蕴涵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的实际,我确定这一课时的目标有三点;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3个生字。
2、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3、引导学生看事物全面化,要实事求是,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
三、说教学重难点
认识3个生字,课文4——7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依据新课标精神,我运用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读、说、练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1、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低年级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开始,我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走入课堂的欲望。
2、多种形式,认识生字、新词
本文有3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关,由简到难,第一关,学习生字,第二关,在新词中认识生字,第三关,在句子中巩固生字,这样学生从字、词、句中认识和巩固了生字。
3、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对本课的学习,我注重在指导朗读上下工夫,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首先,我安排了自由读,边读边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其次在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中,我采用了分角色读、讲读,让小朋友们体会到他们的感情。
深入到故事中,把自己当成青蛙或小鸟,练习分角色朗读、表演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青蛙对天大小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4、拓展练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会跳出进口来看吗?看到了什么,开会说什么?这样留给学生思维的创造空间,培养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正确地引导。学会续编故事。
说课稿 篇6
站在这里,能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在此我首先感谢信息中心的领导们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是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的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4课《多彩的世界》,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大家多多指导。
一、教材分析
《多彩的世界》是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色彩的搭配和运用的方法。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软件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经过前面的学习,孩子们已经能够运用画图软件基本工具,画出一些简单的图形,但是还没有色彩,本课就自然而然的安排了为图画着色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涂色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和创新能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铺垫和延伸,并且贯穿于以后整个画图知识的教学中,将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画图知识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绘画工具的用法,培养学生绘画兴趣,提高绘画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色彩的搭配和运用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自主创新、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上,而教学难点则应放在让学生掌握对漏色的处理方法和色彩的搭配及运用的方法上来。
同时,需要准备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需要着色的图片等教学用具。
二、教法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教学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兼顾分层教学法、情境激趣法、赏识教育法、直观演示法、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法并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新课程理念。
同时,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所喜闻乐见的机灵狗、智慧老人、妙妙等卡通人物,作为故事人物穿插其中,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在深入剖析教材的基础上,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趣味导入,揭示课题——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实践运用,提高发展——展示作品,自主总结”等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一)趣味导入,揭示课题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生动合理的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课堂。课的开始,我首先出示这样一些问题,引领学生回顾一下所学过画图软件的有关知识,从而为今天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
同学们,快看呀,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遇到麻烦,这天它醒来一看,发现快乐王国变成了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原来是小朋友们不爱护环境,太阳公公把颜色收走了。太阳公公说,“只要小朋友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给快乐王国涂上丰富的色彩,就能找回颜色了,今天可是最后期限了。”机灵狗着急死了,它想让快乐王国重新拥有漂亮的颜色,可是它看到画图软件中有这么多工具,不知道该用哪个进行涂色?同学们你们能帮助机灵狗给快乐王国涂上漂亮的颜色么?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地、主动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为封闭的图形填充颜色的方法。新课标倡导教学过程应由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为了解决这个重点问题,我设置了这样的环节来进行教学:
同学们,要想帮助机灵狗为快乐王国找回色彩,就必须完成以下几个任务,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吧!
任务一: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名字为“长方形1”的图画,结合课本上的提示,尝试着看看如何为这个长方形涂上漂亮的颜色呢?
任务提出后,同学们会结合课本上的提示思考讨论,同时我播放操作动画,演示智慧老人对大家的提示:要为图形涂上美丽的色彩需要使用“用颜色填充”工具、“调色板”。让学生自已动手实践,看看谁最先掌握为图画涂色的方法,这样意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很多学生有可能已经接触过,通过观看操作动画,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操作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少讲多练,让学生接着为已经准备好的其他图画涂色,避免教师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的教学模式。
在学生掌握了为封闭图形涂色的方法后,我会引导学生共同来归纳总结“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从而让学生加深印象,形成技能。同时提示学生要给图形更换颜色,只要重复上面的操作就可以了。
任务二:接着我又让学生打开桌面上名字为“长方形2”的图画(这个长方形未完全封闭),我让学生尝试着用上面的方法为此图形涂色,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经过操作,学生们惊奇的发现,在为这个图形涂色时,颜色溢出到图形的外边了,把整张画纸都涂上了色彩。
我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呀? 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原因,学生们会发现这个图形有缺口,没有封闭。
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用颜色填充”工具只能为封闭的图形填充颜色,为不封闭的.图形填充颜色时,颜色会溢出到图形的外部。
任务三:紧接着我又出示了这样一个学习任务: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处理漏色的问题,为不封闭的图形涂色呢?
通过讨论,学生很快的发现,如果一个图形未封闭,在给它涂色之前,必须先用画图工具栏中的工具把图形补充完整,让其成为一个封闭的图形,再用“用颜色填充”工具和调色板为其涂色。
然后,我让学生打开前几节课画的“高楼林立”的图画,让学生用刚才所掌握的知识,为这幅图画涂上美丽的颜色,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掌握技能。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对于个别同学遇到的问题,可以让小组中会操作的同学传授方法,开展合作学习。对于大部分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则进行启发引导,并操作演示。
(3)在孩子们涂色时,大家发现调色板中只有28颜色,这样大家就有了疑问:有些自己想涂的颜色在颜色盒里找不到怎么办呀?此时,我就使用电子教室,采用直观演示法,向学生演示操作:自定义颜色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颜色进行涂色了。同时告诉学生,大自然有着它自己的神奇和规律,一年四季,各有不同,花草树木,各有所属,在涂色的时候,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图画涂上合适的色彩。
的确,对于色彩的搭配和使用,确实不是在一节课中学生所能掌握的,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此环节可以达成教学目标1)
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解决了问题,学生的角色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好奇心也随之得到满足,通过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使得所有学生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水平。
(三)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经过前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为图画涂色的方法,而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实践运用,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为快乐王国涂上美丽的颜色。我以童话情境展开教学:机灵狗说:“同学们,你们大家都掌握了为图画涂色的方法了,请大家抓紧时间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快乐王国找回颜色吧,我都快等不及了!”此时我给学生这样的提醒:“大家不要忘记快乐王国是因为小朋友们破坏了环境才被太阳公公收回颜色的,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环保的、美丽的呢?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你们心中最美的快乐王国吧!”在涂色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教师也可作适当指导!
这样的设计,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了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展示作品,自主总结
当学生们为快乐王国涂上了漂亮的颜色后,我会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展示作品,让大家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来汇报一下自己在本节课中都学到了什么,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大家来共同帮其解决。
最后回归课题,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努力,你们帮快乐王国的找回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你们真伟大!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更加的爱护环境,用神奇的画笔描绘出更加多姿多彩的世界!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掌握更多的知识,去帮助别人!(通过三、四环节的教学可以达成教学目标2、3。)
四、板书设计
附板书设计:
这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体现了直观性、系统性、针对性、启发性的原则。本课始终围绕“多彩的世界”这一课题展开教学,板书详细展示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同时也给出了每一种操作的具体方法,学生们通过板书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总之,本节课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都应该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也能够完成课前所预设的各个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多彩的世界》这节课的一些简单设想,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您的聆听和指导,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嘱咐》是浙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回忆母亲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递给我的,而无声的嘱咐又是母亲用眼睛传递的。根据教材分析,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8个生字;理解25个新词语。能找出“仗着、凝望、觉察”的近义词,初步分辨“吩咐、嘱咐”“快乐、快慰”的词义差别。
3、感受母亲勤劳善良的美德,领悟母亲的教育。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教法
这是一篇歌颂母亲的散文,教学时以教材为媒介,创设师生、生生平等的对话平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与文本和作者对话、跟同伴合作交流、和教师互动中,关注人文,知道母亲无声嘱咐"我"的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所以,我决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学时,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感悟母爱的伟大。
2、善待质疑,提倡学生多提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一个学生掌握知识并不在于他懂得多少你说的知识,主要在于他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3、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作了课件,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是一举多得的方法。
二、说学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学生先自读课文几遍,自学完以后,能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加注在书上。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母爱的伟大的。学生抓住每个重点句子了解这样意思,再进行归纳合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下的印象深刻。
三、说教学程序
本次教学过程有五个环节组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充分感悟伟大的母爱。
环节一:出示课题,简析母爱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词语,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板书:嘱咐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课题就是《嘱咐》,你能通过自己的预习来说说这是怎么样的嘱咐?板书:的嘱咐
(意图:这个环节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为自己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还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了铺垫。丝丝入扣。)
环节二: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是的嘱咐?并指导朗读。
(意图:根据这个引题来激发学生深入地学习课文。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他们的预习来引入新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随机交流:
(1)母亲的三次目光各表示什么意思?想象母亲嘱咐"我"的话。如:当"我"帮妈妈给菜苗浇水、锄草、捉虫时,妈妈的眼睛闪着光芒,妈妈可能在嘱咐"我":
(1)孩子,你真乖,长大了也要勤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孩子,记住,劳动最光荣;
(3)孩子,只有劳动才会得到幸福。
(2)母亲粗壮的手臂高高举起,为什么落在"我"身上却一点也不疼?(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对"我"的疼爱。比如说对“落”字的理解,为什么不用“敲”、“打”等,它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她只是让我懂得道理。)
(3)母亲疲倦了,目光应该是暗淡的,为什么会有亮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母亲的优秀品质。)
(4)"母亲用发烫的手轻轻托起我的下巴,嘴角露出一丝快慰的笑意",母亲为什么事而快慰?(一为自己助人为乐而快慰;二为儿子会关心他人而感到快慰。)
(5)母亲为什么不用话来嘱咐"我",而用无声的眼睛嘱咐"我"?(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读书不多,不善言辞,说不出多少道理,但心地好,勤劳,伟大。)
……
(意图: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肯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育机智,正确地指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与尊重学生提出的新异看法,即时给予赞扬与鼓励,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与主动性。同时,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一环节,突破教材局限,设计了想象说话练习,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一次的开发,使教学内容新鲜而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阅读又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也是个性化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来指导朗读,让学生把各自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环节三:关注人文,体验“母爱”。
(1)出示《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2)讲述老师的亲身经历,有一位平凡却伟大的母亲把老师拉扯大等事迹再次感悟学生。
环节四:表达心愿,升华“母爱”。
孝敬父母,疼爱子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学习了课文之后,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吗?想一想,边听音乐边慢慢谈。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播放一段时间后再加以交流,先进行感情渲染。)
(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还指出:"我们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大胆走出教材,积极汲取文本之外的有用信息,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教学服务。")
环节五:布置作业。
“一切尽在不言中”,回家后,同学们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意图:让学生诉说发自内心的话,这是情感碰撞后真实情感的流露,升华了"母爱",也让学生深深地懂得母亲的伟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
五、说板书设计
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
【【精华】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