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5-08 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内容。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①)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本章第一节的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是比较低,线粒体较小,在高倍镜下,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较难观察到,所以教师要准备好示范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的

  ①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测叶绿体和线粒体。

  ③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④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2、能力目标

  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巩固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②制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准备20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新鲜黑藻叶,1%的詹那绿染液。

  2.课件制作:制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等的幻灯片。

  【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限制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及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第二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引出新课。

  组织学生观看一张某玩具厂忙碌的车间的动画片。提出问题:

  ①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个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产生出来的?

  ②细胞内也存在类似工厂的各种车间吗?

  ③细胞内的各种“车间”是怎么样的?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以及对细胞的观察,展开讨论,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这些车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等,它们统称为细胞器。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设置这步的理由是①学生对微小的细胞总有一种神秘感,通过亲自观察细胞来解决自身的疑惑对学生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探究的学习兴趣和激情;②训练了学生制做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③知道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形态;④对微观世界的细胞有了初步的认识。

  具体作法如下

  (1)先引导学生制作黑藻叶片细胞及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记载和描述观察现象,针对该试验提出如下问题:①描述观察到的黑藻细胞的叶绿体分布和形态。②植物的叶子为什么是绿色?

  ③描述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分布和形态。然后依次讨论与交流。

  (2)总结:在显微镜下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正是由于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大量叶绿体,所以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可以看到被詹那绿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线粒体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细胞器的分工。

  (1)指导学生带着思考题阅读P44~47的课文内容。思考以下内容:

  ①胞内有哪些细胞器?

  ②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

  ③它们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吗?

  (2)播放电镜下线粒体的幻灯片

  引导观察:线粒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它的内膜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功能?它的结构和功能是怎么样相适应的?为什么成人的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3)播放电镜下叶绿体的幻灯片

  引导观察:叶绿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它的内膜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功能?它的结构和功能是怎么样相适应的?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吗?

  (4)继续播放电镜下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幻灯片

  引导观察: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它们有什么功能?

  (5)分别播放动植物细胞亚细微结构模式图,简要介绍其他细胞器。

  这样设置的原因是:

  ①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经过阅读使学生对各种细胞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有利激发学习的兴趣。

  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观看、比较、讨论,加深理解有利掌握细胞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

  ④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⑤为完成后面的达标图表做充分的准备。

  4、概括反馈:①设计达标表格,引导学生完成。②应用该表格进行小结。③推荐相关网站,以解决课后遇到的问题。

  这样设置的理由是

  ①通过完成表格,归纳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④拓展了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课堂小结]

  请4~5位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自己掌握的情况。

  请教师重新出示“八种细胞器的比较表”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比较表”对本节内容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

  本P50基础题1、2、3。

  【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质基质:

  二、细胞器: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器官。

说课稿 篇2

  ⑴读邓稼先的故事谈感受

  ⑵阅读教材P41男青年因见义勇为二牺牲的故事。完成教材提出的问题

  活动提示: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邓稼先的工作责任和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体会男青年见义勇为的正义感,以及女青年不思感恩和回报的羞耻感。

  ⑶当我们遇到不道德行为时,我们会长生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相信同学们已经学会区分和评价社会上的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明白到的是鼓励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指导学生阅读张学良的故事

  回答:张学良的事迹体现什么样的情感?什么是爱国情感?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蜗牛》,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蜗牛》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由四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我所知道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运动,饲养蜗牛。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寻访、饲养、观察、记录和研究蜗牛,达到认识蜗牛的生活环境、身体构造、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的目的。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本课将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蜗牛的过程,培养他们热爱小动物。开好了这个头,对学生以后的探究动物来说意义非常大。

  3、教材的处理

  本课内容学生在学习前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有所了解,如果还按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根据农村学校的条件,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大胆地选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有效学习的能力。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

  4、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蜗牛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观察蜗牛的过程,学会用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5、教学重点、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难点是学生观察活动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处理。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说学生 对学生来说,喜欢动物是与生俱来的。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了解但又没有仔细关注过的小动物。学生观察的困难在于能否找到蜗牛身体的各部位,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观察蜗牛的爬行状态。

  因此,在课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参与观察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蜗牛的特征。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方法。声像并

  茂的多媒体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师生合作法,主要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答困惑或疑惑。课堂上,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教师充当倾听者和组织者。

  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究,观察交流,

  (三)、画蜗牛,加深认识,

  (四)、课外延伸。

  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开课时我选择适合三年级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谜语导入:(出示谜语),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产生了了解蜗牛的欲望,从而揭示课题------探究《蜗牛》。

  自主探究,观察交流

  1、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这个环节,我首先出示一组蜗牛的视频,学生观看后,提问:哪里能找到蜗牛?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你们仔细观察过蜗牛吗?通过观察得出: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2、观察蜗牛的身体

  (1)首先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观察蜗牛的方法。

  (2)教师介绍放大镜的用法,并告诉学生观察的方法:按一定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观察时要有耐心,静静地观察,不要打扰它的活动。

  (3)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教师提出问题,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依次观察头部、腹部和尾部,让学生重点观察蜗牛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在观察时,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比较、补充。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一到两个组中去,对小组提出的问题和优点给予帮助和表扬。这里比较好的体现了小组合作与师生合作的理念。

  (4)让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3、观察蜗牛的运动 观看蜗牛爬行的视频。提问:蜗牛有脚吗?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呢?蜗牛没有腿、脚。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叫腹足。蜗牛在爬行的时候,会留下痕迹,让学生讨论黏液对蜗牛爬行的作用。

  4、饲养蜗牛 老师介绍饲养的方法、注意事项及蜗牛的食物。 画蜗牛,加深印象 让学生用简笔画出蜗牛的外形,并标注各部位名称。 课外延伸 让学生课外饲养蜗牛,观察蜗牛的活动并写观察日记 让学生观察研究动物从教室走向广阔的学习生活,从而使40分钟的科学课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跳板”。 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说反思

  这节课我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收集了大量的蜗牛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探究蜗牛生活环境与蜗牛的运动时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在观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短缺的实物实验材料致使缺乏情感的交流和碰撞,不能锻炼学生的直接感官与动手能力,这时我采用视频的形式,来弥补它的不足。

  总之,本课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视学生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让“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单元,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本节课将要复习本单元中除了计算之外的部分。具体复习目标及重点、难点如下:

  复习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能灵活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金属锈蚀条件及防锈措施,增强节约金属资源的意识。

  复习重点、难点 :

  1、金属的化学性质。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对化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九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复习方法:

  通过目标明确复习方向;通过知识再现回忆旧知,在熟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知识网络;再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把“双基”落实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法指导

  我们知道,教学的宗旨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再现,变定向思维为发散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以通过复习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生本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所以在教学程序上,我把本节课分为以下四个活动,分别为:考点梳理;典例分析;反思与交流;巩固与提升。

  第一个学生活动是考点梳理。通过学生背书回顾考点、查阅资料完善考点、小组交流质疑、全班集中释疑、及时巩固识记等几个环节使学生对本内容的考点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第二个活动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典例分析。在这个活动中,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典型例题: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除杂,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过滤后的固体成分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重点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活动中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展示方案、介绍分析过程、展示学生思维)、质疑评估、教师点拨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尽量做到在教学中“一切依靠学生”,体现生本理念。而第二、三两个例题仍然采取类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较好的培养了学生诸方面的能力。

  第三个活动是反思与交流。通过学生的独立反思,小组交流。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本节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不足,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稳步提升。

  第四个活动是巩固与提升。通过精选的习题练习,重点习题的展示、交流、点拨,基本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保康县化学组通行的生本课堂“学—探—展—练”四步教学模式,基本课堂中“一切依靠学生”的理念,切实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中诸多细节需要改进,如:学生展示过程中有重复展示导致浪费时间的现象,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待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中弱势群体的关注度不够,小组评价中激励效果不够明显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为新版高一教材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概括重点,提取精要。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

  一、借助课文有关语句,概括内容要点。

  二、把握课文的内在联系,提高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恰当的概括来自对课文的正确理解,只有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概括能力。

  本文是一篇访古游记,涉及内容多,文化底蕴丰富:有地理、有历史、有人物、有古迹遗物,有文献资料;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有分析议论、安排有序、毫无杂乱之感。看似各自独立的两部分,却又“形联”“神系”,浑然一体。“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在文章中一直表现得十分鲜明,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好文章,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在理清文章记游线索的基础上,能用简洁的语言对文章的内容、思想进行概括。

  ②在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基础上,能对一些关键段落在内在结构进行思考、分析,理解赵长城和“胡服骑射”(防御外族入侵和学习外民族长处)的关系,理解汉城堡和昭君墓所反映的两种民族政策以及作者对此的不同态度。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演绎、归纳、类比、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3)哲学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运用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从不同方面(或记叙的内容,阐明的观点,表达的思想感情)进地概括。

  (2)总体把握课文的特点,体会本文文采兼备,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

  二、说教法

  本文篇幅较长,内容有一定的深度,有限的课时,很难做到“讲深讲透”,又有效概括要点的训练,因此,教学过程中,关于本文的教学重点(包括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让学生有一个总体了解,通过预习,概括两部分各自不同的内容要求,加以分析归纳,从而划出不同层次(可参照课后练习二进行)。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找出关键性语句,重点放在第一节的分析,应让学生体会本文“形联”“神系”的特点。“神系”即本文紧紧围绕中心,使各部分密不可分。应让学生明白,本文无论写赵长城,颂武灵王,还是写汉城堡,强调和平往来,或是写青冢,颂昭君精神,都不是无端。发思古之幽,隋”,而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和分析民族关系的历史,认识历史上发生的众多民族纷争,都是统治阶级之间矛盾冲冲突的产物,而各族人民从来都有友好相处的愿望,友好往来从采都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三、说学法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指导学习时,应从实际出发,灵活使用课后练习一、二、三题。先课前预习,逐段口头概括,再把几段合起来概括,并讨论不同概括孰优孰劣,答案可以灵活掌握。体会各层次之间的不同逻辑关系。如第一节写阴山南麓的自然环境,从经济地理、政治地理和军事地理等不同角度说明为何成为民族纷争(风浪最大的地方)的焦点。第⑦自然段四个复句构成的句群的逻辑关系,以达到总体把握的目标。

  教学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注意本文文采兼备,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散文家的笔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文化素养,提高写作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旧知,介绍本单元及本文的学习重点,介绍。

  “概括”的两方面意思,概括要点训练的基础、前提和方法。

  2、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通过“孟姜女哭长城”和“昭君和亲”的历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体会作者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看法、态度。

  3、课堂活动。

  (1)检查预习,轮流交换对课文进行逐段口头概括,再讨论比较各自的优劣,引导完成课后练习二。

  (2)引导体会本文艺术上的特色。

  以“一段最古的长城”为例,体会第①②⑤等段散文家的笔调体会描写、拟人、比喻、引用文献资料的作用,富有文采的形象的表现力;第③④⑦⑧等段的考据,使文章有说服力。既有文采,又有考据,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而又文采兼备。

  (3)引导分析写赵长城和“胡服骑射”的段落,体会文章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问题,作者的写法,对比议论,抒情赞颂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筑赵长城是为了防御外族入侵,“胡服骑射”是学习外民族的优点,及两者都是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正确做法。

  (4)概括总结。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充分的讨论,肯定优点,指正失误,给出课后练习的规范答案,引导对比优劣,同时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允许不同见解的存在。

  (5)知识运用,能力巩固。

  结合练习册相关练习,指导运用第一节的分析方法,学习第二节“在大青山下”,应注意汉城堡和昭君墓所反映的两种民族政策及作者对此所持的不同态度。

  (6)能力迁移。

  布置学生选择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史观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写出一篇短文。

说课稿 篇6

  一、指导思想

  本课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中,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育课也应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性,让学生在欢乐中精神得到熏陶,身体得到锻炼,技能得到发展。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小学水平二教材《前滚翻》。《前滚翻》是《大纲》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技巧动作的基础,也是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一种基本方法。学好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对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拼搏的优良品质具有促进作用。教学重难点是团身紧、方向正、滚动圆。本课的辅教材是发展双足跳能力,这也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从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运动基础较薄弱,侧重于感性。学生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奇、好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示范、启发、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

  四、设计思路

  1、教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提问作答法、自学体验法、讲解示范法、反复练习法、巡视纠错法、语言激励法等来达到传授知识、掌握动作技能的目的;通过同学间“伙伴”协作式的帮教、探讨、展示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练习的自信心和主动积极地学习精神,提高动作质量。

  2、学法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尝试、竞争等学法,通过主动体验,边学边练,练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运用不断尝试、反复练习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动作技能。最后通过游戏竞赛把本节课的两个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合作观、竞争观,达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3、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安排热身操,其目的是活动筋骨,避免运动损伤,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下一步教学做好生理、心理准备。

  学习体验。

  (1)、教师导入本节内容。

  设计目的:教师采用引导导入法让学生回顾自己平时在家玩过的游戏,回忆起自己对前滚翻的印象。

  (2)、分组练习、亲自体验。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相关安全措施要求,让学生自己体验、尝试。

  设计目的:新课程教学提出要让学生广泛地体验、尝试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因此本环节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在体验中培养对体育的求知欲。

  知识探究。

  (1)、学生根据自己尝试、体验后的感受及生活经验,同小组伙伴展开讨论。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共同讨论交流,尝试寻找前滚翻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意识。

  (2)、教师参与其中,提出问题,听取学生的交流分析;并结合学生展示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讲解示范技术动作,学生认真学习观察,分小组进行练习。

  设计目的:教师参与其中,契机引导,并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和鼓励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反复练习。

  设计目的:学生根据本小组的练习情况对技术较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培养学生间团结互助的精神。

  (4)、共同探究,探究不同开始姿势的前滚翻。

  设计目的:在已有的前滚翻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启发学生探究其它开始姿势的前滚翻,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巩固提高。

  通过游戏竞赛,把本节课的两个内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设计目的:在学生体验探究学习之后,教师安排竞赛游戏,通过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和巩固所学知识,并使学生的双足跳跃能力得到了发展提高;通过小组竞争,增强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从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放松小结。

  通过音乐放松,恢复身心;教师总结回顾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行为向课外延伸。

  五、教具的选择和使用

  小体操垫10床、标志杆12根、橡皮筋若干

说课稿 篇7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研究、实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感悟、发现。

  一、说教材

  运动与身体变化是一次引导学生采用实验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的问题来自于学生日常的体育活动,可以激起学生相关的体验和感受。教材从多个角度进行安排,不仅引导学生研究时间长短不同的同种运动会使身体状况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且组织学生探讨在同样的时间里进行不同的运动身体状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等数学活动,并把这些数学活动作为得出实验结论的基本手段,培养了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在“引申反思”部分让学生向体育老师调查怎样根据学生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科学安排体育活动,再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测量在不同的运动前后每分钟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最后,教材还安排了“你知道吗?”,介绍运动使脉搏跳动加快的原因,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从整体上看层次分明,综合性强。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具有初步估计一组数据平均数的能力与分析数据的能力。

  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与态度方面:培养探究、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

  学习难点: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分好4人小组,确定小组长为记录员。

  2、学生自己查找有关运动和身体状况变化方面的知识。

  3、教给学生正确的测脉搏的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个实践活动,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中,坚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教育思想,对课本的编排稍做了调整,整个设计突出实验性,围绕整个实验让学生讨论、分析、发现。由于考虑课上要进行数次的记录、统计,这节课要在比较宽敞的多功能教室开展,同时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和卡通音乐,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集娱乐与学生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学习研究于一体,有动有静,既发展了学生的身心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说程序设计

  1、情景呈现、激发共鸣

  课的开始我给学生看一段小明和小红参加体育活动的录像。因为小学生天性爱动,个个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我从学生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话题入手,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直观地初步观察出身体运动前后的变化,为亲身体验对照埋下伏笔。学生看了视频后会特别兴奋,就如同自己的写照,对于运动后的身体变化如身临其境,有感而发,当学生说出:运动----身上会出汗、脉搏跳动加快、呼吸加快时适时板书。这时顺势导入课题:运动与身体变化(板书)。

  2、合作交流、实验讨论

  这一活动分别从“运动时间的长短对身体状况的影响”和“不同的运动对身体状况的影响”两个角度来按排。

  (1)教师讲解测脉搏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前的脉搏次数,按4人小组的安排把自己一分钟的脉搏次数报告组长,组长记录在书上98的统计表(可能存在个别不会或测不出的可请同学或老师帮忙,并告诉学生三年级学生安静时的脉搏跳动大约每分90次左右)。

  (2)教师由扶到放,让学生原地跑步30秒,停下来各自测出1分钟里脉搏跳动的次数,组长再做记录。休息3分钟左右,再一起原地跑步1分钟,注意要和上次腿摆动的速度差不多,然后再测脉搏,组长记录。最后全组学生一起计算三次脉搏次数的平均数。再根据各小组的数据和其他小组的汇报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变化,讨论由个人--小组--全班的变化情况,引导求平均数更能证明这一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这部分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用一个小组学生的平均每分钟脉膊跳动次数的变化来说明运动对身体状况的影响,比用某一个学生的一分钟脉膊跳动次数的变化来说明更加合理,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他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跳动加快,做同一种运动,运动强度越大(时间越长),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越多。板书:同一种运动---时间不同---脉搏跳动不同

  (3)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那同样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跳动次数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组织学生做两个可爱的运动项目。青蛙跳(双脚蹦)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伴随着轻盈的音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历实验、统计、求平均数、分析的过程。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他们发现,做不同的运动,运动强度大的(运动剧烈),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就多。板书:不同的运动---相同的时间---脉搏跳动不同

  3、联系生活、引申反思

  (1)让学生谈谈对两次实验的感想、收获或疑惑。

  (2)简单的小结后,伴随着轻柔的音乐,给大家阐述“你知道吗?”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相联系,引导学生较全面了解运动科学方面的知识。

  (3)播放视频:体育组华老师跟大家讲体育课上三年级学生脉搏跳动的正常范围与有关体育运动健康的知识。

  安排这部分内容是因为学生虽然通过自身的运动感知了运动后身体的一些变化,但对运动的合理量及运动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却不知道,通过阐述和录像能直接解开学生心中的疑团。

  4、拓展应用,课后延伸

  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把平均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人们通常通过去掉一个最高分和去掉一个最低分再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评价某一事件更加客观。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运动后,除了会引起脉搏跳动的变化,肌肉的发热,还会引起呼吸等其他的变化,激发学生去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说课稿 篇8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的第一框 《体味文化》。 本次说课分为四个内容: 说教材、说教法、 说学情学法、 说教学过程。

  首先是说教材口包括三个内容: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口

  1、 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说课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 3)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体味生活》n

  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感受文化的力量, 认识文化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臼觉参与积极的文化生活, 提高文化素养, 学会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 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点, 在 《文化生活》中起着探究引导作用, 后面三个单元的知识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并深入的, 因此本单元在本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而 《体味文化》 作为第一课第一框则是基础中的 基础 口

  本课内容从文化 “万花筒” 入手, 从具体到抽象, 由浅入深, 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 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 以此为基础,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o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的概念, 理解文化的内涵, 理解文化的力量囊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 如校园、 社区、 网络等, 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 通过全面、 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g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 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客 憧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3教学的重、 难点

  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文化的内涵即 “文化是什么”。 之所以文化的内涵是重点是因为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 具备一定文化素养、 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 但并未觉这就是文化; 其次, 通过 《经济生活》 与 《政治生活》 的学习, 学生了解了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 有助于了解文化现象, 但要从本质上把握文化还有很大难度n

  教学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文化的作用即 “文化的力量”。 把握文化的作用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口

  2、 接着说说教法o

  在启发式教学法思想的指导骗 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l) 情景教学法: 提出 “文化是什么” 的问题, 让学生从最常见的文化现象去发现、 思考, 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的兴趣;

  (2)案例分析法: 分析感悟具体事例, 归纳新理念= 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实际和日己的生活体验, 加深对文化及其特色的理解n(3) 综合探究法: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增强互动, 提高学生求知欲o在初中阶段, 学生对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 对文化的意义、 作用还不了解D 因此在教学时, 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经历收集、 理信息的过程, 让他们去发现, 去感悟, 再提炼, 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口

  在此学情的前提下, 主要有以下几种学法=

  (1) 自主探究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臼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因此, 鼓励发现生活中与文化有关的现象, 切身感受文化。

  (2) 分析归纳法= 学生通过对图片感受和材料以及对生活中有关文化现象的分析归纳材料所体现出的要点, 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发现现象o

  4、 教学过程

  采用情景教学法,钱钟书说过:“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基你问我什么是文化, 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口” 引出文化是什么这一疑问n 让同学们进行思考讨论n

  经过五分钟的导入后, 将进入本节课的新课教学。

  问题情景1

  课件展示三组图片o

  引导学生分为从时间、 空间、 地域上来思考文化有什么特点d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从时间上看, 文化现象无处不有客 从空间上看,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从地域上看,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问题情境2

  课件展示三幅自然景观图片, 让学生判断屈于文化现象的是。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得出: 文化活动是社会现象, 而不是自然现象。

  课件展示= “狼孩” 资料, 让学生判断狼孩是否具有文化。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得出: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 不是犬生的, 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口 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 离不开生活、 实践和教育n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口

  问题情境3:

  给出两幅艺术品和历史文物的图片。 并引导学生: 文物、 艺术品、 书籍、 光盘、互联网中承载着大量的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 除此以外, 还衍生出了文化产业、文化产品o

  学生结合课本得出: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o

  由以上归纳出文化的特点

  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o

  3、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人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n

  4、 本质: 是精神现象D

  过渡: 让学生思考,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当我们看电视、 电影或者小说的时候, 被其中的某个场景感动的热泪盈眶或者热血澎湃, 这是为什么n

  案例探究2:

  课件展示: 视频于丹论 《子贡问政》

  通过视频思考讨论得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而信仰就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可见文化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d 这就是: 文化的力里: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里,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d这种影响 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口 〔双重性)

  最后教师归纳小结

  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而不是政治现象、 经济现象, 是一种社会现象, 而不是自然现象n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对个人、 民族、 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n 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涵义以及发展文化事业, 特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q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4册第五课快乐的舞蹈中的歌曲教学《金孔雀轻轻跳》。

  2、教材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节拍为2/4拍,一段体结构,属五声F宫调式,曲调清新优美,节奏舒展,多在XX XX| X-|为主的节奏中以三、五度跳动进行,自然,流畅,好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清新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孔雀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知识与技能:感受傣族风情,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演唱《金孔雀轻轻跳》。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孔雀的美。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傣族的风情,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难点:从音乐中感受孔雀优美的形象和从容的步态;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5、教学准备:

  图片、打击乐器、音乐、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同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的问题不大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三、说教法

  1、情境导入法:学生听《火车开了》以旅游的形式和老师一起跳起来,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2、旋律模唱法:教师分乐句弹奏出歌曲旋律,要求学生用“la”音模唱出与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又能培养学生音乐记忆力。

  3、手势感受法:为了突破歌曲的难点,最后两乐句在音高上不同,我采用了孔雀手势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认识化难为易,也体验到音乐课中的趣味感。

  四、说学法

  1、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重在让学生通过闭目聆听音乐,从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再

  跟琴模唱找出歌曲较难唱的乐句,分析视唱化难为易,最后亲自尝试,完整并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群体合作法。在创编舞的过程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其独特的才华,鼓励他们互相帮肋、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发挥其群体力量,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达到共同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音乐常规

  学生《火车开了》以旅游的形式和老师一起跳起来,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猜谜的形式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一首关于孔雀欢舞的歌。

  3、新课学习

  (1)、介绍傣族的风情

  (2)、学习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接着老师用琴声带领学生用“la”音模唱旋律,找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两乐句:“6 33| 12 2| 16 12| 2 -|”和“6 33| 12 2| 31 61| 1 -|”。

  (3)、按节奏读歌词,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理解歌曲,简述歌曲大意。

  (4)、难点乐句教学:请学生试着打一下两乐句的节奏。两乐句旋律上的不同主要通过孔雀手势法来感受。这样充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5)、大胆尝试,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在熟悉节奏旋律后,解决了难点的基础上,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已是轻松自如了。在此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唱歌:齐唱、分组唱、分男女生唱、个别演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才能。

  (6)、成立简易乐队。在唱好了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用一些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利用碰铃、响板为歌曲伴奏。老师用碰铃示范,碰铃主要用在打击长音处。学生分组练习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伴奏。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

  (7)、创编活动:美的旋律、美的歌词更需要美的舞姿。然后重点把傣族的几个基本动作给学生示范一次:孔雀鹤立、孔雀开屏、傣族舞语汇,鼓励学生三五个一组,互相启迪、创作,老师指导、观察,请一些创编的好的同学在前边来表演,音乐再次响起,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各尽其能、各得其乐、各有所获。整节课都让学生处于愉悦之中。

  (8)课堂小结:从歌声中我们可以看出傣族人民不仅喜欢唱歌跳舞,而且他们与小动物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可见他们很爱小动物。希望我们的小朋友们也能够和大自然中的动物和平相处,好好的爱护和珍惜我们的动物朋友。

  六、说预期效果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傣族风情,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意识。90%的学生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80%的学生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孔雀的美。

【【推荐】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相关文章:

1.【推荐】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

2.【推荐】说课稿范文汇编7篇

3.【推荐】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

4.【推荐】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

5.【推荐】说课稿范文汇编八篇

6.【推荐】说课稿范文汇编6篇

7.【推荐】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8.【推荐】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

上一篇:美术说课稿 下一篇:美术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