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说课稿 篇1
学情分析
《心愿》是小学语文冀教版二年级第四册第四单元生活哲理中的最后一课。文章通过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表达了强强、苗苗以及槐树妈妈的共同心愿——希望槐树籽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变成一片片树林,每个人都在为建设大西北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是对生字、词的掌握。第二课时即本课时是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了前面几篇童话故事后,孩子们不仅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有了一个进步,而且在情感方面也有了一些见解,本课时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坚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之一。
教学目标:
一、在知识目标方面涉及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围绕“心愿”理解课文
二、在情感目标方面涉及如下: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懂得开发建设大西北的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及产生对童话故事的喜爱之情。
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处于低年级阶段,我用儿童熟悉的歌曲“种太阳”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建设大西北,应是大家的事,人人有份,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课文,让学生参与课本剧,结合小组讨论及绘画等方法来充分达到寓教寓乐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理解槐树妈妈、槐树籽及强强和苗苗的心愿——建设大西北,而孩子们对此并不熟悉,这也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下列方法: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以读为主。
复习生字、词后,由“种太阳”导入,展开话题“我的小小心愿”在学生积极“热身”后,导入课文。在这里主要以读为主,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朗读,“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积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接着读课文,品味人物心理状态,这里我用到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组比赛朗读,对于重点词句要细细品味,如:“盼望”的心情很难体会恰恰朗读在此发挥了作用,再如“您怎么不送我们走呢?”“我们”语气加重,要读出焦急的心里,还有“树叶辛苦地干了一春一夏,应该先送它们”反复读,既读出槐树的生长特点又体会到人性化的品质,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我本课时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二、突破重、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接下来课文说了强强和苗苗两个孩子的愿望——绿化大西北,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开发大西北还是一个很陌生的话题,这是本课教学难点,在此,我制作了课件,通过直观的刺激,让孩子们直接看到大西北的面貌,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说一说对大西北有了一个怎样的了解,也更容易地了解到为什么要建设大西北,又结合朗读课文、分析课文,通过强强和苗苗的行为体会建设大西北的迫切性,让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同时一个转折词“可是”把学生的情绪带入低谷,而两个孩子积极想办法,又让学生们了解到强强和苗苗的愿望很迫切,也隐含着开发大西北的迫切,这种迫切也是课文的难点之处,需反复朗读体会,因此前几段的朗读模式远不能调动起孩子们情感,于是我让孩子们参与课文剧,表演此部分的故事情节,去深入体会强强和苗苗的心理变化,既印象深刻又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
课文最后用槐树妈妈的想像引申出建设大西北的迫切愿望亦是本文的重点之处,在此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并勾画出表现迫切实现愿望的动词,如:飞跑,抖动,跳(愉快)摇晃等,让学生模仿快乐的场面,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快乐情景。
三、感情升华,能力拓展。
在想像的同时进一步感情升华,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假如你是强强和苗苗,你会怎么为大西北作贡献呢?”小组讨论,使学生更加融入故事,体会故事内涵。“你有什么心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自己想怎样做?”组织学生大胆发言,由课上引进生活,使语言教学更生活化。
四、教学评价的意义
学习的最大乐趣在于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在教学中,我会积极表扬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把孩子们喜欢的卡通漫画贴画送给他们,对于没有来得及回答的学生,给予精神上的肯定,鼓励他们不要气馁再接再励,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在正确的道德行为中寻找积极的一面,最终使学生在他的道德探索中得到真理。
板书设计:
15 心愿
作业的设计:
作业是对学习的一个巩固加深的印象,但枯燥乏味的作业大大降低孩子们的自主性,因此,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安排学生较感兴趣的作业:
选择一个你比较喜欢的作业:
1、画一幅你想像的未来大西北的画,讲给大家听。
2、续写课文最后一段“槐树籽娃娃已经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
3、大西北的小朋友们收到强强和苗苗这些远方的小朋友寄来的树种和草籽后,会怎样写信来感谢他们呢?
语文说课稿 篇2
我今天要说的是出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蜡烛》一课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叙事性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恶丑的两个极端,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从中了解到反法西斯同盟的军民的战斗友谊,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对记叙文的文体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他们是第一次接触通讯这一文学体裁。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本课内容和特点,我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1)知识技能:a认识战地通讯的特点;b理解“老妇人”的人物形象。
(2)过程方法:a把握记叙的要素,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b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老妇人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2)文中“蜡烛”的特殊含义。
二.设计说明:
总体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平等对话提高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2)做到三个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听说与读写相结合、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相结合。
设计思路:课前热身→情境导入→整体感知→人物赏析→质疑研讨→情感升华
三.教学流程:
(一)课前热身
学生交流1)通讯的相关知识;2)课前搜集到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的了解。
(设计说明:两项交流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从文章背景、文体知识两个方面为下面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投示阴暗背景下的燃烧着的留泪的蜡烛,同时播放充满悲凉氛围的音乐,师导入:
往事如烟,岁月如梭,一切有形的东西已被时间磨蚀得锈迹斑斑。二战的炮声已经离我们远去,然而情感的东西能常驻人们心中。这枚燃烧的蜡烛将带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感受那战场上感人的一幕。
(设计说明:通过视听手段创设情景,为本课的学习作了情感铺垫,教师的语言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注意体现记叙的六要素);
2.文中的哪个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好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调动学生初次读文的探询心理,训练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在题目设计上注重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中来。)
(四)人物赏析
1.老妇人为红军战士都做那些事?
学生:援助—安葬—悼念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在于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从内容上理解老妇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对通讯的特点也有所了解)
语文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区教研室领导提供的这次与在座各位专家交流讨论的机会。我叫王久明,是新牟小学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大家也看到了,体态稍胖,年龄奔四了。
我执教的课题是《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是我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今天的发言分两大方面。第一:谈谈我对略读课文的认识。第二:谈谈我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一、自己对略读课文的认识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精读课文教学的多,研究略读课文教学的少。基于这点,我边实践边做了一些深入的思考。
教材中,课题序号上带小花的都是略读课文。每个单元组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也是两篇。我数了一下,咱们本册教材共28篇阅读课文,略读课文就是14篇。也就是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半对半。从教材的编排上,不难看出略读课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略读课文承担的教学任务看,它也同样重要。每组两篇略读课文,紧紧地跟在精读课文之后。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的迁移,使学生在讲读课文中所学到的各种方法,在此有一个充分的实践机会,是精读课文的练兵场,它和精读课文共同承载着深化单元训练重点的任务,比如说,第二单元总的情感目标是: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总的能力目标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彩色的翅膀》这篇略读课文,就是对“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的”一个补充、深化,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的一个实践和训练。
为什么罗嗦这么多来讨论略读课文的重要性呢?因为前几年我自己就不很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你想,没有生字、词的教学任务,也不考试,让学生自己读读就是了。但现在想想,那真是错误的。
二、谈谈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继续领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综观本课教学,我注意了五个方面问题:
(一)、充分预习
我觉得五年级的学生了,都应该养成一个预习的好习惯了。这对讲读课文很重要,对略读课文更重要。学生充分的预习可以克服略读课文篇幅长、教学时间短的不利因素。学生在预习时,就已经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从而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明确任务
本节课,我从课前的连接语入手,让学生迅速地提炼出两个学习任务,即教学目标。第一个学习任务,是个次要目标。即,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要把昆虫带往宝石岛。这个目标设立有两个意图,其一,训练学生快速默读,培养学生迅速提取、整理重要信息的能力。其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大体内容。由于是次要目标,也不难。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的时间比较短,只要掌握了就可以了。
第二个学习任务是个重点目标,即:抓住关键词句,交流读文后的体会,这个目标的落实,正是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的前提。我整堂课的教学,主要围绕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展开,花大气力来落实这个重点目标。教学中,我让学生认真读课文,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静静地看,细细地品,找到最能体现出战士热爱海岛的词语句子,然后,紧紧地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去体会,真正感受到战士对海岛对祖国的热爱。
(三)、写出批注
为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遍默读,边读边要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这个过程就是写出批注的过程。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讲“不动笔墨不读书”,教育他们,读书过程中,一定要边读边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并把读书的感受写在旁边,留下思考的痕迹,也就是写出批注。这是一种很好的引领学生潜心读书的方法。让学生边读书边写批注的做法,我已经在自己的班级中坚持三年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突出重点
在学生交流自己读书体会的环节中,我也很好的领会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精髓,那就是——突出重点。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战士热爱海岛的?”学生可以从文章中找到很多有关战士热爱海岛词句。对这么多词句的体会,在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重点指导理解句子时,我主要引领学生深入地理解了一个句子,就是“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这个小瓜”。首先帮学生唤起自己照料婴儿的回忆,体会到照料婴儿怎样不容易,然后创设几个情景,如,当下暴雨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当刮大风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当严重干旱时,战士们又是怎么做的?让学生体会到战士照料小瓜如何像抚养婴儿一样不容易,从而更进一步地使学生体会到战士爱海岛的思想感情。
重点指导“朗读”时,也是抓住了一个句子,就是战士怎样吃瓜那段。教师通过让学生做动作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体会,然后再指导学生个人读、齐读,读出了战士自豪、喜悦、激动和不舍之情。这样,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达到了训练朗读,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之目的。
另外,我想说的一点是,在教学环节的编排上,我也时刻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本课有些四字词语也很美,像碧空如洗,波涛起伏;还有插叙的知识。但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不宜贪多求全,这些地方就不用讲,而可以让学生在写课内读书笔记的时候再做简单的指导。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一堂课,要围绕教学重点安排各个环节,对落实教学目标作用不大的环节完全可以删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得,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哪一样都蜻蜓点水,造成训练不扎实、不到位的后果。
(五)、读写结合。
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一个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在引导学生深读了课文, 深刻地体会到战士们是如何去改造海岛、建设海岛的爱国深情后,我又用富有诗意的语言,鼓励学生乘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去想今天的海岛又是什么样子,以“海岛新景象”为题写一段话。我想,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内心一定涌动着许多属于自己的感想,大有不说出来不快的感觉。此时,我
们刚好就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倾吐的平台,使学生从文本里跳出来,积极调动自己储备仓库里原有的读写知识,以“写”促使“想象”,又用想象促使写作内容不断丰富、生动,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想象能力。这更是学生自己对文章内容的一个总结和升华,更深刻地感知了课文。这一点是很难得的。
今天这堂课在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还有欠缺,学生对课文读得力度还不够,对有些语句的理解也不到位等。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很多问题也感到迷茫,希望能借此机会向大家学习,希望老师们多批评多指正。
最后衷心祝愿在座的各位同仁好友:身体健康 百事可乐 千事顺心 万事如意!谢谢大家忍受到现在,谢谢!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1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情感训练的美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受年龄限制,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平和能力仍有限,对黄山松树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
板块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黄山四绝”的图片引入课文,配以优雅的乐曲。
2、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我提出导语:对于黄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黄山四绝”是否有听说过?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却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来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这样设计将思维由黄山引到黄山四绝再到黄山奇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
板块2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字音易错的字,如宾、卧。宾容易读成bing,in和ing不分,卧由于即墨方言土语的特点学生容易将圆口O发成扁口。
字形易错的字,如陡、卧。陡容易将双耳旁写成双人旁。卧左边部分的笔顺易写错。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3 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我分为两部分,分别出示主话题。
第一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松树?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带着问题小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讨论。让学生划出描写三种松树的相关句子。
3、指名学生回答自己所划句子,然后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松树?为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或者动情地朗读课文当中的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展示黄山三松的图片,让学生对号入座,指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尽量复述。让学生在对号入座这样的小游戏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让学生再美美地整体读一遍这三部分句子,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尝试背诵它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黄山上只有这三种松树吗?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有的学生会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处处”看出来,有的学生会从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态”看出黄山松树的姿态之多,还有的学生会从标点省略号中看出来还有很多种姿态的松树作者没有写。
2、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自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板块4 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试扩展第三自然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性。
2、学生自读课文,体味作者语言,说说作者是怎么将三松的奇美写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这样的方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三绝”,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写其中一绝。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积累中共鸣,整合中深化。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语文说课稿 篇5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XX》,以下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和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步骤来说一说这篇课文。
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
《XXX》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X册第X组的一篇讲读/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表现了/赞扬了/告诉我们.。【如果是寓意性的文章只要说出故事蕴涵的道理就行,不必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本组课文围绕着“XXX”的话题展开,主要的训练目标是.【见单元导语,一般是体会句子含义、表达方式等】,本篇课文是本组的首篇/中间/结尾课文,起到引出/深化/总结主题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的三位目标设计体系,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正确认读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1)、(2)是任何课文都固定的,直接拿来用就行。】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理解(什么道理).。 【目标(3)主要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分析课文内容及中心,其中部分可以讲课文的重点,比如《詹天佑》一文就可以说是体会修筑铁路时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当然如果你说具体了,可以把第一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省去,第三句就看是是么类型文章,寓意性的说理解的道理,其他的就说反映人物品质,说明文就不用这一句了】
(4)理解文章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等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活动(或性格品质)的写作方法。
【目标(4)主要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我列举了三句常用的话,这个根据单元提示中的训练目标具体确定。】
(5)激发学生./培养学生.。
【目标(5)主要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很容易确定。】 其中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教学重点一般是目标(4)或者(3),或者两者结合一下,这样比较保险】,教学难点定为【根据我看过的N篇教案,教学难点一般是理解理解题目含义、理解末尾句含义等,不过这个最好和教案上的保持一致,要背!】。
接着,我来说一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关键.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点拨启示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主要采取“质疑问难法”、“交流讨论法”、“圈点勾画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方法可以根据具体课文调换,但必须得在你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这些方法。】
我再来说一说教学过程,这也是我今天说课的重点。
这个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说大标题)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在多媒体上播放/呈现.,然后请学生谈一谈(设计问题) 从而引出课题XXX,并在黑板上书写。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依据直观性的教学原则,通过情境设置的方法导入,这样做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又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设计意图一定要说,内容可以结合你的教学设计调整,一般要说清楚你设计的依据、设计的目的或者起到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请学生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并在多媒体中展示自读的要求:
1.边读边划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完成自读之后,教师再留出一些时间供学生思考问题,接下来在多媒体上呈现字词练习,以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然后,师生交流初读感受,教师指名一些学生来回答问题,同时带领学生划分段落,并进行概括总结。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解决字词、感知全文,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读环节的流程基本可以按照这一思路,当然这主要是符合记叙文的设计,其他文体可以将第三个问题稍加斟酌即可。】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部分探究)
【如果是讲一课时的内容,把标题换成部分探究】
这一环节中我又分成几步展开。
第一步,请学生默读课文(或者是其中的某某自然段),找出的句子。
【核心问题的设计要符合文中重点语句的表现内容,可以是有深刻含义的或者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
第二步,教师指明学生来读一读找到的句子。接着教师在多媒体上呈示其中几个重点的语句供全班同学谈论,这些句子包括:.等(列举一二)。然后可以让学生展开同桌间或者四人小组间的句子品析,交流品读后的感受。
第三步,教师请同学谈谈对句子的理解,并询问学生是如何进行感悟的,从而引导学生 通过分析关键词、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句子。比如(找出一句范例,提出引导问题)
第四步,教师总结,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个性化阅读与交流阅读相结合,引导学会说呢个自读自悟,学会表达与分享观点,从而感受文章丰富的内涵。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首先教师对文章的内容与中心进行总结概括,随后展开全班讨论,询问学生从文中感受或者启悟到什么,并结合实际谈。
【如果是第一课时的说课设计,此步可以省略】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我们知道,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汇合点,是对
课堂内容的巩固与内化,因此,我设计如下课后作业:
必做题:1、摘抄本文的.好词美句并背诵积累
选做题:2、课外阅读同类型的其他美文,做好读书笔记
3、根据课文仿写作文______ 以上几个作业紧紧围绕语言文字,从积累到运用,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最后,我来说一说板书设计。
这个板书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而且使全文的脉络清晰整齐。
【如果不要求写板书,此步只要说一下大致的结构布局就行,但不能省略这一步。】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语文说课稿 篇6
《早》是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吴伯萧先生访问三味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
文章形散神聚,写放灵活。不光记录访问的所见所闻,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对书屋的工笔描写与对梅花的写意描写结合,把现实的静态描写和对历史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和直抒胸臆相结合,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不朽精神,这些,最是值得引导学生仔细的读悟品。
基于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我认为学生对腊梅的“早”和对与鲁迅的“早”的沟通,对学生来讲有些抽象,借物喻人所包涵的深刻道理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要把握一定的“度”,并且加以引导和突破。
鉴于以上对教学对象和教材的分析、认识,本课设置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其中,目标1中“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1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目标3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分两课时组织教学。
第一课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指导朗读的同时结合生字新词理解的检查和指点。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条理和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采用抓住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老师的“导”和学生的“读”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段落(1-5)自然段进行“读悟品”,理解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进而指点学生沟通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二者的联系,感受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伟大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领悟“时时早,事事早”,做“东风第一枝”的人生道理,从而突破文本的教学难点。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梅花“早”开——鲁迅刻“早”——时时早,事事早——东风第一枝
二、精读感悟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循着作者目光,去追寻鲁迅幼学足迹,以课题切入:作者瞻仰三味书屋,接触到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物,又由此想到了什么?
2、读悟花香。
抓住第二自然段中花香一句引导学生感受:是因为作者的内心是沉浸在对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崇敬之情中,才会由花香联想到书香、读书声,这是作者的内心世界的表现。
3、学习“三味书屋”的陈设描写。
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严密的方位叙述,同时学习作者在叙事时,适时地加入自己的联想,以充实所叙之物的方法;抓住联想的内容,印证上一环节“作者是怀着追寻鲁迅先生幼学足迹的心情”这一说法。也可由第二自然段相关环节直入此处的联想的解读。
4、读悟蜡梅“早”。
围绕对梅的“早”的感悟,设计先让学生自由读文,求得整体把握后,再划出文中反映梅花特点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蜡梅的品质——早,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训练一下朗读。
5、读悟“早”的来历,沟通4、5自然段的联系。
抓住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抓住重点句“从那以后……”展开朗读感悟,深化认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沟通蜡梅的“早”和鲁迅的“早”两者的联系,从蜡梅“早”放——书桌刻“早”——时时早,事事早——的确要早,感受文章借物喻人的用意,进一步解读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6、读悟末节。
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东风第一枝”,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一个“早”字引申开去,劝诫学生珍惜时间。
三、拓展延伸。
1、向学生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感受《三味书屋》浓浓的书香气息,引领学生追寻鲁迅幼学足迹。
2、布置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如:《少年闰土》等。
3、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四、课外练笔。
要求: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场所。、
语文说课稿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b,p,m,f个声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单韵母的拼音。
3.学会音节的四声,要求带调拼读音节。
重点难点:
1.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2.练习带调拼读音节。
教具准备:
1.b,p,m,f四个声母的教学挂图。
2.h,p,m,f四个声母卡片。(写在四线格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认读六个单韵母。
2.指名抽读带调的单韵母。
3.听音抽取自制的小卡片。
二、导入揭题。
汉字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声母,还要学习声母和韵母的拼读方法。声母一共23个,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四个声母。
三、学习声母b,p,m,f 。
(一)学习声母b 。
1.出示教学挂图第一幅问:图上画着谁她在干什么(图上画着一个小女孩在听广播)
2.出示声母卡片b,告诉学生"b"的音就是把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就行了。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启发记忆字形。
把b与收音机重叠,问:b的一竖像收音机的什么东西(像收音机的电线。)b的半圆像收音机的哪一部分(像收音机的机体),学生回答后,教读顺口溜:b b b,听广播。
5.指导书写。
①出示声母卡片b,让学生观察它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②指导写声母b,先写丨,后写半圆,两笔写成。竖要从上格的中间起笔,右半圆
写在中格,要写得饱满,即触着第二,三条线。
(二)学习声母p 。
1.出示教学挂图第二幅图问: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在泼水)
2.出示声母卡片p,告诉学生泼水的"泼"读的轻短些,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二个声母p的读音。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区别b与p的发音。
a)教师示范(拿纸放在嘴边)启发学生注意,b)老师发b的音时纸会怎样(纸不c)动)发p的音时纸会怎样(纸会动)
d)学生自己练习发b,p的音。
5.启发学生的记忆字形。
把p字与图中的盆重叠,问:声母p像什么引导学生观察p的一竖像一盆水泼出去时,水顺盆边往下流,所以这一竖是向下的,右半圆像个盆。学生回答后结合顺口溜记忆字形:p,p,p把水泼。
6.指导书写。
①出示声母卡片b和p,让学生比较它们在四线格里的异同点。(都有一竖和一个半圆形,b的一竖向上,p的一竖向下,半圆形都写在中格)
②指导写声母p.先写|,后写半圆,两笔写成。竖要从第二条起笔,写到第三格的中间,右半圆写在中格,也要写得饱满,即触着第二,三条线。
(三)学习声母m 。
1. 出示教学图片第三幅问: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两个小朋友在玩"摸人"的游戏,一个孩子躲在门后,另一个孩子朝两扇门摸去。启发学生把"摸"读得轻些短些就是声母m的音。
2.出示声母m卡片,齐读,个别读并正音。
3.启发记忆字形。
出示教学图片和声母m,问:m像什么!(像两扇门)学生回答后结合顺口溜记忆字形:两个门洞m m m 。
4.指导书写。
出示声母m卡片,让学生观察后说出m字有三笔都写在中格上。先写一竖,接着写两笔左弯竖。
(四)学习声母f 。
1. 示教学图片第四幅,问: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托着的是什么(老爷爷手里托着工艺品佛像)启发学生把佛像的"佛"读得轻些短些就是声母f的音。
2.出示声母卡片f. 老师示范发音,提醒注意老师的牙齿和嘴唇。(发音时上牙齿轻轻地放在下唇上,猛放开就是f的音。)
3.学生挨次序仿读,老师逐个正音。
4.启发记忆字形。
出示卡片f问:这个声音像老爷爷手里的什么(拐杖)回答后结合顺口溜记忆字形:一根拐杖f f f 。
5. 指导书写。
①观察声母t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②指导写f.分两笔写,第一笔占中上格,一横写在第二线上。
四、巩固练习。
1.听顺口溜录音。
顺口溜:b b b听广播,p p p把水泼,两个门洞m m m,一根拐杖f f f;b p m f我会读,b p m f我会记。
老师领读两遍,然后一边拍手一边齐读。
2.抽读b p m f四个声母的卡片。
3.猜字母游戏。
①像一根拐杖的声母怎么读(f)
②一竖在上,右下半圆像收音机,是什么声母(b)
③一竖在下,右上半圆像个盆,是什么声母(p)
④两个门洞是什么声母(m)
五。指导读书。
【教学回顾】
能掌握b p m f的发音,会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复习巩固声母b,p,m,f 。
2 学习声母b,p,m,f与单韵母的拼音。4
教学准备:
1 声母b,p,m,f卡片和a,i,u三个单韵母的卡片。
2 单韵母a四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b,p,m,f四个声母的卡片和ɑ,i,u三个单韵母的卡片。
2.听音抽取卡片o(火柴盒里的卡片)
3.抽读带调的单韵母卡片。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学习拼音。声母和韵母交朋友,拼成一个新的音就叫拼音。
三、学习声母b,p,m,f和单韵母ɑ,i,u相拼。
1.出示课文中拼音:老师示范拼读:b ɑ>bɑ。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边读边教拼音口诀:前者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3.教bɑ的四声。
①出示音节b ā7>bā7 b>b b ǎ2>bǎ2 b>b和四幅插图,学生试读,老师正音。
②拼读看图说词。
bā7 八个的"八",b拔草的"拔"。
bǎ2 打靶的"靶",b爸爸的"爸"。
4.出示下列音节,训练拼读。
b b
p u p i
m m
f
四、指导读书。
1.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老师巡回检查。(要求用手指读。)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全班齐读。
【精选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