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5-06 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依纲据本,说教材

  1、教材简析:《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抒发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极其不稳定,甚至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态或心理障碍。他们还不大懂得怎样面对人,怎样面对生命,如何面对挫折,人活着的价值何在……鉴于此,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进而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积累“企盼、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准确获取语言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②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凯勒不怕困难、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4、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5、教学难点: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及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的运用:教是为学服务,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

  1)阅读感知法:遵循语文阅读的整体性原则,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

  2)问题导思法:用问题的方式导读文本,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3)启发式教学:以启发、点拨、诱导的方式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4)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扩大教学容量,优化学习效果。

  2、学法的渗透: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讨论交流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此讨论交流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让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品评积累法:学习中,对精彩的语言进行品评积累,把文章的精华装进大脑变成活材料投入周转,将会终身受用。

  3)角色体验法:变换角色,换位思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利于感知,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学应为现实生活服务。

  4)读写结合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读写训练中,使学生的学习达到质的飞跃。

  三、优化组合,说程序

  (一)课前准备阶段

  ①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把握文章大意。

  ②教师:制作课件,准备阅读材料。

  (二)课堂学习阶段

  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2分钟)以古今中外获得成功的残疾人士导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这一程序的目的在于明确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了解作者,其作用是定向。

  导语设计如下: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一一《命运交响曲》……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付出艰辛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残疾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打出课件,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简介作者。]

  2、检查预习,达标测评。(3分钟)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完成教学目标中积累词语的要求,这一程序主要针对中差生设计。

  [打出课件,展示“注音释词”题目,提问。]

  3、速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前提下快速阅读文章,筛选主要语言信息,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一体两面的结构特征。这一程序要鼓励、指导学生全员参与。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学生速读课文后先独自思考。2)小组讨论交流、明确。教师可做适当提示,如:课文写了什么人?写了哪几件事?

  [打出课件,展示有关内容。]

  4、深层研读,体察文意。(15分钟)此程序在于引导品味、积累语言,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

  1)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小组合作研讨,课堂交流,学生归结,教师补充,尔后打出课件,展示有关内容。]

  2)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学生在文章中圈点、勾画、批注,品味、积累语言,并自由诵读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学生品评、积累的语句可能有: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人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2)“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出。

  (3)“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作者在执著痴想后体悟到的“爱”的情感。

  ……

  5、归纳小结,过渡迁移。(1分钟)

  [打出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引出下面的拓展阅读。]

  6、延伸拓展,角色体验。(8分钟)此程序目的是扩展学生视野空间,并进行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生命可贵意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打出课件,展示阅读材料。欣赏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屏幕显示歌词。换位思考,自由发言。]

  设问:假如你是潘子洁,在父母为你托起了这第二次生命后,你对生命是否有更深的理解?假如你是潘子洁,你正在这间教室里和你的老师、同学和作家海伦·凯勒共同探讨生命,请你对远去的父母说说,你将如何对待生命?

  7、结束语。(1分钟)这堂课就要结束了,但是,我们的生命还在继续,我们对生命的思考、探索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会在现在和未来闪光。

  8、布置作业。(1分钟)这一步目的在于“读写结合”,深化课堂教学。

  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并把自己的感受写成500字的读后感。(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可以从莎莉文老师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海伦凯勒的角度考虑。)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教材分析】

  单元地位:

  《老人与海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章。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主要内容: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吴庆恒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来临,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食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文本结构: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情感丰富,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情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场景图,配以音乐渲染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我在这里着重说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着重理清课文的脉络,切实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拟定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是:揣摩作者是如何将海鸥对老人的真挚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二、说教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法上我设计整合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用质疑法阅读课文,运用勾画、批注、圈化、朗读、想象的方法,品味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知识的接受,点燃他们热情的火花。

  本篇课文感情真挚,文字流畅,课文中描写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特别适合学生读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采用以读悟情的方法,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写应成为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读写应有机结合。因此,我在教学中趁热打铁,进行了读写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小练笔。让学生把在学文中的真情流露记录下来。又配合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体会出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读文时的感情的表达。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上的是《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奠定情感

  首先我以回顾性的方式进入这节课,提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哪些事啊,那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回答: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由此为新课开始奠定一个情感基调: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浓浓的亲情。

  【设计意图】:以复习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开门见山,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课文,收效良好。

  (二)仔细研读,入文解疑

  这个环节我又分成三步:

  第一步:以“亲人”引入

  学生自读14~19自然段,思考: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先让学生在读后说说自己整体的感觉,先对文章大体思想有个认识。再用谁是你的亲人?怎样的人算亲人?那海鸥和老人、动物与人类之间有血缘关系吗?等问题来指导学生找出那句直接点出了海鸥是老人的亲人的话。

  第二步:以“爱”为主线,围绕“意想不到”展开

  在这个步骤我先请一生朗读课文16、17两段,其他同学思考:海鸥们做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划出相关的句子,并作批注。接着,学生反馈找到的句子,交流点有四处,主干问题是:①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并讲自己的体会。②当中重点词是什么意思?③指导朗读。

  第三步:总结“震撼的情”

  老师先提问是什么原因会发生这样“意想不到”的事呢?再用过渡语讲解省略号单独成段的作用,既讲解了省略号单独成段的作用,又给这部分作了很自然的结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第二部分是整堂课的重点,其中的第二步——围绕“意想不到”展开部分是重点中的重点。教学中我提出了一个大问题——海鸥们做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作批注。这种充分地让学生自读自悟的形式,特别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预感,真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情感性,让每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们的总是不同的阅读感受。语文教学应该是以读为本,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理解内容,那样的阅读教学会是残缺的。教学中我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加上采取不同方式的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目的。

  (三)品味送别,想象写话

  1、这部分先用师生配合读的形式再次有感情地读读15~17自然段。再用课件出示

  (1)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天堂里的老人,回忆与“儿女们”海鸥相伴的一幕幕,面对悲痛欲绝的海鸥,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学生分成两大组伴着音乐想象写话)

  2、伴乐,生写,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读懂作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四)、总结全课,情感延伸

  最后我总结全课:同学们,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铜像(出示课件图片),并且解说:20xx年1月18日,海鸥老人的塑像在翠湖公园揭开面纱,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肩上翩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同学们,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与海鸥相依相伴,是缘于一个字,那便是──爱,海鸥与老人相知相随,也是缘于一个字──爱,这老人与海鸥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人爱自然,自然也才会爱人,地球也才能永远充满爱,充满和谐。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来关爱动物,都和动物和平共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四、说板书设计

  本板书的设计彰显了行文思路,凸显了文章主旨,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内容。

  21、老人与海鸥

  老人关爱海鸥 喂海鸥

  唤海鸥 无私的爱

  谈海鸥

  亲人般美好的情谊 (爱)

  海鸥送别老人 翻飞盘旋

  肃立注视 震撼的情

  白色旋涡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处理

  1、教材简析

  本课旨在让学生知道尊重父母是基础,孝敬父母是根本,知恩图报才是真,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二)能力目标: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感受家庭亲情。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以及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感谢父母的关爱和抚养,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并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这里渗透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3、教学构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大人讲我小时候”,第二部分“无悔的奉献”,第三部分“感受家庭温暖”。这三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第一部分是情感体验基石,第二部分是情感构建链接,第三部分是情感权利和责任的融合;这种“块块”互链构建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的爱心与亲情,感受家庭的温馨。

  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二、教法、学法

  教法:我尝试着运用“四步四活动”的教学步骤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一、回忆爱——夯实情感基石;二、感受爱——交流情感所得;

  三、走进爱——感受温馨家园;四、分享爱——促进情感共鸣。学生的活动为:同桌互助、小组交流、小品表演、制作卡片四步。使整个课堂营造出一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感体验到逐步升华的氛围。 学法:《课程标准》强调:“实践性”,即“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我引导学生运用以下学法:自学品味、同伴互助、情景再现、合作探究,将“三维目标”落在实处。

  四、设计意图

  我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坚持“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原则,让学生的“知识构建直线发展,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学习过程愉快践行,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螺旋式上升”。读、品、思、议、演、悟结合,培养了学生辨别是非,认识真假,与人合作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

  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导入新课。这首歌来自20xx年春节联

  欢晚会。学生边聆听音乐,边欣赏全家福。音乐因其美妙深得学生喜爱,图片因其温馨唤起美好回忆。

  (一)、“回忆爱”——分享童趣的温馨

  1、学生讲童趣

  面对全家福,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回忆起童年美好的生活,产生了讲述自己童年趣事的愿望。我因势利导,先采用了同桌互助法,边欣赏全家福,边互讲呵护情。然后我选取了“幸福一家人”、“陶醉大自然”、“勇敢小天使”、“上进好少年”四幅照片在全班展示并讲述。在大家的讲述中,父母的呵护,成长的快乐,家庭的温馨,无间的亲情伴随全家福一一定格。

  2、总结:在温馨甜蜜的气息中小结,深化对家的认识。

  (二)、“感受爱”——畅谈父母的贡献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普遍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担负起责任,是本课的难点。在难点的化解上,我采取了“收集资料感知、体味父母明理、案例分析深化”的三步曲来突破难点。

  1、一步曲:收集资料感知——填写表格

  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在家观察并详细记录父母每天做的事,倾听父母做事的感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会主动走近他人和关心他人。在学生填写完表格后,教师引导学生去甄别“哪些事应当自己做,而不能由父母所包办?”议论中,大家明确了在家中的权利和义务,

  应与父母一起营造温馨的家。这个活动,认知来源于生活,反馈于课堂,最后再指导生活,从肤浅的感性,到深刻的理性,认知螺旋上升了。

  2、二步曲:体味父母明理——“夸夸自己的父母”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我组织了“谁不说我的父母好”的小组演讲。有了第一步的细心观察做铺垫,大家的演讲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勤劳善良、省吃俭用、宽厚仁慈是父母共同的名片。同学们会明白,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我们回报的太少,我们要向乌鸦学反哺之义,向小羊学跪乳之恩。

  3、三步曲:案例分析深化——

  让学生参与到小芳的故事的讨论中:“小芳有家吗?小芳的爸妈爱她吗?”通过分析,不仅巩固了前一课的内容“家有亲人,有亲情”,得出“爱”也是一种责任的结论;而且懂得了:借助法律是保障自己权力的有效途径。

  (三)、“走进爱”——让爱永住我家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家庭温暖,重在让他们感悟和体验。这部分,我主要采用情景再现来教学。学生先自由组合剧组,再筛选优秀节目展示。

  1、表演情景剧:《快乐的周末》

  2、感受家庭温暖。

  家庭情景再现,学生产生了共鸣:“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地,也是心灵的寄托处”,从而理解家庭功能。

  3、朗诵诗歌,扬起爱的风帆。

  在欣赏了有趣的表演,体会家庭温暖之后,全班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谢》。

  4.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小结内容

  (四)、“分享爱”——制作温馨卡片

  1、制作家庭温馨卡

  这一活动,我借用了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让学生在充满亲情的音乐中动手制作:一个个风铃,一张张信笺,一只只千纸鹤,一束束鲜花,在学生手中完成。

  2、送温馨卡给父母,以拉近两代人之间的距离,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据课后的调查:温馨卡有托人赠送的,有鸿雁传书的,更有借助电子邮件的,不一而足。

  3、拓展“家”的外延:因为有了血缘,我们和父母组合成温馨的小家。其实,我们还有更大的家,那就是学校、社区、国家乃至地球,我们必须以超出血缘关系的博爱之心,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人人献出一份爱,才能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大家庭。

  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12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电磁铁》。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 教学材料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来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电磁铁》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学习了电和磁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电磁铁与电和磁的关系。电磁铁实际上就是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的一个装置。由于本课要探究的知识点比较多,所以我分两个课时来完成,我设计的是第一个课时,这个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组装一个电磁铁。

  第二部分,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第三部分,了解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说学情

  通过两年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已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等。

  3、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电磁铁以及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那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做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要会学科学、用科学。意识到电磁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

  4、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组装一个电磁铁,应用自己组装的电磁铁去验证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观察分析等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动口、动手、动眼、动脑,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导线、铁钉、电池节数、大头针

  四、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我播放一个生动形象的视频来导课,让学生观看后会感受到

  电磁起重机的神奇。(这样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能为下面的知识做铺垫)

  2、动手制作。

  电磁起重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磁力呢?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电磁铁吧。学生认真观察电磁铁的结构,说说你们组会做了吗?从而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合作做电磁铁。便用比一比的方式看看那组做的磁力大。(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小组分工是否合理、操作是否得当。对于他们的成果,要给足时间,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在交流中,学生会发现有的组的电磁铁吸的铁钉多,有的组吸的铁钉少。

  3、动手实验。

  探究电磁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放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首先由学生对这个问题作出猜测,学生可能会说跟电池的节数、导线的粗细、和线圈的缠绕圈数有关。这时,我及时设疑,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呢?学生就会建议用实验来验证。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选取两种猜测来验证。从而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分工协作,动手实验,再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小组成员分工是否得当、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等,对存在问题的小组及时帮助、纠正。对于学习小组归纳的结论,要给以充分展示和讨论交流的时间)。最后归纳出正确结论:电磁铁大小与电池的节数和线圈的缠绕圈数有关。

  4. 实践运用。

  我借助一组图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电磁铁的应用非常广泛。(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5.自主小结。

  通过想一想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的方式来总结本文知识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又培养他们总结概括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电磁铁

  电池的节数

  磁性的大小有关

  线圈缠绕的圈数

  我的板书设计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总结概括的作用。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第6章第一节第三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并且能用合适的方法预防计算机病毒。本课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既好奇又迷惑,所以,教师在讲授本节课的时候,多采用举例、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操作。

  二、说学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中学生使用电脑的生活经验已经很丰富了,虽然他们对计算机病毒可能不知道本质是什么,但具备的生活经验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病毒的定义和特点。而且他们的思想已经接近成熟,动手操作能力也比较强了,是有能力进行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所以在讲解查杀病毒时教师要大胆放手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操作中获得新知。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能利用合适的方法预防计算机病毒。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的方式,学生能利用一款防病毒软件查杀计算机病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将本节课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会正确预防计算机病毒,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以及合理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设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及查杀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操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设置疑问的导入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提出问题“人被传染病毒后可能会出现发烧感冒等现状,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够回答出电脑死机、蓝屏等现象,之后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归纳,我们发现,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对电脑产生一些破坏,那计算机病毒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特点呢?引入这节课课题——《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及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内容做了铺垫。

  (二)任务驱动,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会先在多媒体呈现1999年上万台计算机受到CIH病毒感染的例子,让学生观看案例并且提出问题:“你们能够发现计算机病毒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观看实例,能够发现病毒会损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等特点,此时我会顺势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并向学生强调其本质是指令或程序代码。之后组织学生讨论自己遇到过的病毒引发故障的例子并将结果填入到表中。

  通过案例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并能将学生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感知到病毒是指令或代码的本质。通过讨论自己遇到过的病毒引发故障的例子,分析原因和处理方法,初步感知病毒的特性为以后学特征做铺垫。

  接下来我会仔细和学生一起探讨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以及预防:

  首先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教材的这一部分给出的十分的清晰,所以这个知识点我将会以强调重点,作区分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各个特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加深他们对病毒特点的理解。向学生强调损坏数据、重新启动都属于破坏性的表现。而表现性指计算机可能会自动弹出图片、文字或者格式化硬盘。除此之外,隐蔽性强调的是病毒存在很长时间都不容易被发现,潜伏性更侧重于潜伏时间久、传播范围广。传染性指的是像感冒病毒一样会传染。可触发性更加侧重于它的触发条件,如日期、格式等。最后,非授权可执行性指的是在未得到用户允许时获取系统的操作权。

  教师通过提炼出关键词的形式让学生对病毒特性之间的区别有进一步的了解,加强印象。

  接着是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在本节课中,此环节的知识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我会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向他们提出要求“查找常用的病毒,以及常用的杀毒软件。并且组内相互配合,在各自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并查杀病毒”。

  教学中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我们将在教学中利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交流的能力。让他们经历查杀病毒的过程并能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促进迁移、加深印象。

  (三)巩固提升

  完成教学后,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我会向学生提问:提问学生除了杀毒软件,日常中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病毒带来的危害呢?学生结合课本和生活经验回答出:不下载来历不明的文件,不随意使用别人的U盘,不使用盗版软件等。此时鼓励学生日常使用电脑时一定要正确使用,及时预防和查杀病毒,避免电脑受到损坏,通过这种方式也有利于本节课情感目标的实现。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我的作业是让学生给家里的电脑安装一款杀毒软件,并且扫描查杀电脑上的病毒。引导学生在课后的时候进行学习,将知识及时应用到生活中去,延伸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说课稿 篇6

  一 处理内容简析 今天上课的内容是《宾语从句》和《动词不定式》。这是我初三复习专题系列的其中一部分。众所周知,这两部分的知识在中考中所占的比分大约在六到八分的比例。主要的考试形式出现在“选择填空和改写句子”中。虽然比分不大,但是学生掌握并不太难,而且英语和中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样的,浩瀚无边,点滴积累。 给学生说清《宾语从句》和《动词不定式》的语法道理比较简单,难得是分清用法,练习不错就不容易了。为了让学生真正搞懂弄通,本人从三个方面下手。

  一 制作幻灯投影,加大数量,增加密度。

  二 语法概念入手,浏览历年中考试题。

  三 回家作业,自拟专题训练 二 预期效果 由于学生层次不齐,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所以做到使每个学生都在短短的一节课上通过复习,巩固使用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刻意设计了专题训练题目,让学生回家去做,估计作用要大一些。在下一堂课上作检查,发现问题,逐一指导。

说课稿 篇7

  背景分析:

  《好饿的小蛇》故事内容简单,画面形象有趣。故事中很多拟声词"啊呜"、"咕嘟"的反复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小蛇滑稽、贪吃的模样深深吸引着孩子,适合小班孩子的模仿与表演。整个教学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教师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蛇"饿、贪吃"的特点,引导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体验小蛇的贪吃,模仿小蛇的稚笨与好玩,并支持幼儿用简短的词语、短句去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测与想象,强调发生在小蛇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带给孩子们的童真与童趣,让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终体验到趣味阅读的快乐。

  一、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学说句式:好饿的小蛇,扭来扭曲在散步。

  2. 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语句创编活动。

  3. 感受故事的幽默与滑稽,体验语言游戏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围裙一条,图片(小蛇、苹果、香蕉、葡萄、苹果树),袜子人手一只,蔬菜园情景布局,蔬菜等教具若干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故事的幽默诙谐

  2、难点:创编故事

  四、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学习句式首先我准备了装饰成草地的围裙,穿在身上,孩子们都很好奇,老师这是要干什么呀!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来,接着我从口袋里拿出小蛇,很自然的引出了故事。(插入图片)配合着ppt一边做动作使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我是这样做的(插入视频)故事的最后一张图片是:小蛇吃了苹果的猜测,对于本次活动起到直接影响,对后面的各种水果的猜测会起到引领与借鉴的作用,所以我有目的的让孩子多观察一下画面,包括语言上的提示:这是一种什么水果呢?什么水果是圆圆的,有柄的?什么水果吃起来甜甜的、脆脆的?……孩子很顺利地猜出苹果以后,教师马上揭晓答案,给予孩子猜测成功的肯定与表扬,激励其他孩子猜测的积极性,然后把吞了苹果的小蛇亲热地称呼为:苹果蛇,为后面关于小蛇其他有趣称呼做好铺垫。

  二、巩固句式,复述故事在幼儿已经初步理解了故事的基础上,以具有递进性三个问题,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蛇?2、小蛇在干嘛?3、它发现了什么?使幼儿巩固: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的句式。并回忆故事内容,简单复述故事中的词语,句子。紧接着我把袜子套在手上,从身后慢慢拿出,运用袜子小蛇配合动作按顺序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插入图片)在再一次和幼儿讲述故事的时候,孩子对于小蛇吞咽小树这样一种大胆的行为,觉得特别有趣。而且,关于"小树好不好吃"的讨论,让孩子对于小蛇的"调皮与淘气"的记忆再次变得印象深刻起来,孩子快乐地随这我的的语言引导与动作提示,一起模仿表演小蛇吞咽小树的动作,然后打着饱嗝、抚摩肚皮帮助消化、最后快乐满意地睡觉……孩子在这一系列的模仿表演中,不仅理解到故事中小蛇的滑稽与贪吃,也为后面的完整欣赏故事、理解故事风格特点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发散性语句创编活动第三个环节是故事的创编活动,我创设蔬菜园的情景,投放很多好吃的蔬菜水果, "这条袜子小蛇真有趣,你们也来变成小蛇吧"当每个小朋友的手上都戴上了袜子以后,很自然的每个小朋友都融入了自己是小蛇的角色。(插入视频)四、结束部分

  棒棒糖变成了小蛇,到超市里去,会变成什么蛇呢?在幼儿想的过程中,自然的结束了本次活动。

  五、反思亮点:

  1、元素的巧妙构建: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在故事讲述中,我巧妙地渗入了多种元素:肢体语言元素(如"扭来扭去""在散步"),情景元素(发散性趣味游戏),这些元素将整个故事的学习理解过程进行了有效的串联,充分挖掘出原着故事中诙谐、幽默的情感元素,让幼儿在倾听、欣赏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使整体课程层层递进,环环精彩。

  2、课程整体环节设计上,我注重师幼情绪、情感的吸引与融通。如:当我从口袋里引出主人公小蛇时的那种神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如:蛇宝宝与大蛇之间似乎不经意的碰碰头、抱一抱、拉拉手、跳一跳等,让孩子们不由自主的和小蛇成为亲密的朋友;这种情绪与情感的吸引与融通,充分满足了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及语言表现的欲望。

  3、活动细节的精巧设计:

  1、教具选择来源于生活:我上课的道具是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不经意的一些小物品:围裙,袜子。一条围裙稍加装点就是一片草地,一个小口袋就是小蛇的家,袜子套在手上,神形活现的小蛇砰然出洞,这些教具简单新颖,摒弃了传统教学中教具量大,繁琐的缺点,变繁为简而又充满无尽的情趣。

  2、将身体作为一个支架,围裙穿在身上,把物品粘在围裙里面,所有的物件通过粘帖瞬间跃于眼前,过程神奇而风趣,当每一件物体从我身上变出来时,孩子们的眼神是那么的惊讶和惊喜,被我和道具深深吸引了。

  3、创编环节:幼儿创编遵循其思维开阔发展的科学原则,从有形的蔬菜园到无形的超市,层层推开幼儿思维创想的空间,为其更广阔的后期创想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这节课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学习是快乐,在孩子的快乐学习中,我也倍感快乐和幸福!

【关于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2.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3.关于说课稿锦集七篇

4.【推荐】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5.【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6.【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7.【必备】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8.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上一篇:数学说课稿 下一篇:数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