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初中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初中 篇1
一、教材分析:
《丑小鸭》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童话。 这个单元的文章都以“成长”为主题,有的记录了作者成长的足迹,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长的历程,都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丑小鸭》这篇童话记录了一只丑小鸭的成长历程,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我个人认为本文最大亮点在于它的思想价值: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并不一定都是天鹅,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但我们却可以选择如何生活。心中一定要有梦想,并为实现这个梦想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所以我想在教学设计上围绕这一核心展开,让学生在丑小鸭身上受到启迪,
二、学情分析及设计意图:
《丑小鸭》是大多数同学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奇遇一直是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故事情节并不陌生。 但课文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语言优美富有情感。这些如果没有老师的巧妙引导,学生很有可能不会领悟,甚至熟视无睹。所以我想教学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深入体会丑小鸭的经历和情感。以体验、感悟为主要学习手段,让感性教育去呼唤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引发他们对文本内涵的深层把握。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将课内的收获向课外延伸和拓展,应该能达到让学生汲取童话思想精髓的目的。
重点:把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定为重点。
难点: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有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创意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学生与文本对话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线。所以我在本课设计上注重凸显生本对话”把学习语言,感悟形象,品味人生相融合。为此我将整篇课文的教学分成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感知全文,梳理情节 第二板块——品读体验,感受形象,第三板块——拓展延伸,升华移情
第一个板块里,我主要通过让学生理脉络抓主要情节讲故事的方式,力求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从而完成教学的第一个层次:文章写了什么。新课标启示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也要看学生在阅读中的再造想象是否丰富深入,尤其是针对文学性强的课文。所以让学生把自己假象为课文中的主人公,以第一人称讲述,学生必然会在讲述中加入个人的理解和想象。这一设计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意图是给学生提供另一种视角观照文本,让学生在移情、换位中感受丑小鸭的心路历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不能完全放手,要描述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故事串起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二板块里,我力图抓住文本中关键词句的品读来把握丑小鸭的性格,理解丑小鸭的形象。通过对教材的挖掘,我把丑小鸭这一形象定义为:面对困境不屈服,苦难中怀有梦想;明确目标不放弃,成功时拥有谦虚。我想如果引导学生能感受的丑小鸭的这一性格特点,整篇童话的思想内涵也就得以彰显。我把这个目标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放在第一课时,在对丑小鸭的经历有了整体把握之后,我引导学生关注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之前面对自己的处境,它一直选择离开这个核心点,当然这个离开既有被迫的无奈,也有主观的意愿。但对丑小鸭而言都是摆脱不满现状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它从老太婆家的那一次离开意义重大,是丑小鸭不甘于安逸追求美好生活的开始。因此我抓住”我要走到更广大的世界里去”这个关键句子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丑小鸭的性格进行思考。所以我在此处先设计了讨论的环节: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之前的经历中为什么要选择离开呢?在所有的离开当中你最欣赏哪一次?由此分析丑小鸭为什么要到更广的世界里去。学生自然会理解丑小鸭面对困境不屈服,苦难中怀有梦想的性格。
第二步我放在第二课时完成,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丑小鸭有了梦想不断追求的精神,从而理解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进而理解这篇童话思想内涵。在这个环节里,我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把突破重点词句作为理解形象的关键。二是注重引导学生移情体验,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情感。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如果把这样的词语做放大处理,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丑小鸭第一次看到白天鹅时”不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我抓住这个词设问: ①兴奋的表现是什么?②丑小鸭为什么这么兴奋呢?③此刻丑小鸭的心里会怎么想?④读出兴奋的感觉。这样抓住重点词有的放矢地引导品悟,学生就能轻松把握丑小鸭对白天鹅的向往之情。 下文中对丑小鸭实现梦想之后心态的把握,我也是借助”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的藏字做文章,进而挖出丑小鸭成功时拥有谦虚的品格。
二是注重引导学生移情体验,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情感。在体会丑小鸭拼死也要飞向天鹅以及变成白天鹅之后的情感时,我把较多的时间放在引导孩子感悟体验上。我在此处设计了两次反复朗读的环节,就是力求让学生感受的丑小鸭的执着。并安排了一次移情体验的过程。 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面对周围的赞美,想到他曾经受到的嘲笑歧视,想到他曾经漂泊无依的生活———,一定有很多感受,此刻如果你就是那只丑小鸭,你会想什么,做什么?(衣锦还乡,骄傲地展示自己的美————)追问:丑小鸭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类比或对比中,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丑小鸭的谦虚地心态。
第三板块,延伸拓展
对《丑小鸭》的主题挖掘,仅仅满足于对丑小鸭的形象的内涵把握上,让人感觉从丑小鸭的经历到孩子们的生活,从丑小鸭的故事情节,到深刻的人生道理,似乎也存在着“中间地带”。所以我引进了《安徒生的故事》这一材料,这就从主题挖掘上,引导学生去关注丑小鸭和安徒生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到丑小鸭、安徒生的经历带给人生的思考、启迪。在这个基础上为了更多的了解积累他人成长经历,为了更深刻的理解“丑小鸭”的人生隐喻,我设计师生互动,讲述你知道的其他“丑小鸭”的故事这一环节,在让学生在类比中加强认识并自我激励。
以上是我对<丑小鸭>一课一些粗浅的想法,难登大雅之堂。只供抛砖引玉之用。
额外想说明的是,预设与生成之间还是有距离的。我为了检验一下自己的预设效果,把丑小鸭一课提到前面先讲,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时间仓促,没有来得及再次修正。我想今天的说课只是研究的起点,我会继续深入钻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本课的教学设计。
说课稿初中 篇2
一、 教学材料的分析
在分析教学材料的时候我吧他们分为三个方面来讨论:(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一些简单的初等函数,今天学习的这个正弦函数是我们高中阶段最后的一类初等函数,它是刻画生活中周期现象问题的典型的函数模型,与教学大纲中的从实际出发相吻合。在初中的时候我们也学习了一些三角形及其诱导公式的知识,这些知识为我们的正弦函数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今天我们要正式的学习正弦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为以后学习余弦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2)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上把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维度。接下来我将从这三个角度来说明我的教学目标。:我将会用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图像、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简图作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作图能力、渗透数形结合与转化划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和合作的能力作为我们讲课时的过程与方法,最后通过作图,使学生感受波形曲线的流畅美、对称美。使学生体会事物周期变化的奥秘。(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节课是在教学生如何画正弦函数的图像,所以用五点作图法画函数的图像时本节课的重点。而引入正弦函数的图像时所用的正弦线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遗忘。吧正弦线重拾起来,并且将它引入正弦函数图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生学情的分析
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个体存在着不确定性。所以面对这各种各样的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时候,我们硬度他们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准确的理解他们。(1)从学生知识层面看:通过初中正弦函数值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基础 ;通过必修一函数图像的学习,对作图也有了一定的认识。(2)从学生能力层面看: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推理、概括能力,以及了解了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具备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数形结合的意识和思维的深刻性还待进一步加强。(3)从学生情感培养方面看:思维较活跃,对具体形象的实例比较感兴趣,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学习抽象知识具有抵触情绪,缺乏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课内容蕴含着数形结合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素材。所以我决定采用启发式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我的教学活动,并使用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基于以上的种种,我决定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将教学分成以下几个层次: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问题驱动、探索新知,3,实战演练、巩固新知,4,总结反思、提高认识,5,任务延后、自主探究。
在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中,我通过给同学展示一个生活中见过的例子,让学生观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探索新知,在这一方面我通过旧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技能,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会怎么解决新问题,通过学生的实践来获得新知识使他们印象深刻。并有我讲出本节课的重点“五点作图法”3,实战演练、巩固新知,学习了新知识后我们得通过实际演练,归纳总结,让学生迅速熟悉“五点作图法”在给与一些变式让同学自己动手去实践。接着4,总结反思、提高认识,在这部分内容中,我决定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然后我去补充他们遗漏的那些内容,再次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5,任务延后、自主探究。在这块设计中就是给学生留一些课后习题,以及对于不同个程度的学生来说,不同难度的思考题,让他们依据自己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的增减练习。
五、教学结果的反思
本节课操作性较强,学生活动量较大新课从试验演示入手,形成图像的感知后,升级问题,探索正弦曲线的准确做法,形成理性认识,问题设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用多媒体课件可生动的表现出图像的变化过程,更好的突破难点。
本节课所画图像较多,能迅速准确的画出函数图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重在学生动手操作,不要怕学生出错,通过画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模仿能力。开始比较慢,尤其是五点法每个点都要准确的找到,然后画出图像。通过后面知识的学习实践证明,本教学设计科学、高效,教学目标达成度良好。
说课稿初中 篇3
各位老师好,我是3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压强》,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讲了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对全章有重要的意义.
(过渡句)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
二、说学情
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较强的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学生之前已经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是明显的这一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五、教学方法
(过渡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合作交流法、观察归纳法。·
(过渡句)接下来我将着重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图片:展示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穿与不穿滑雪板站在雪地上,让学生观察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穿滑雪板的人不会陷到雪地里面。再举出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可以在沙漠中行走,而不会陷进沙里,蚊子口器那么小为什么容易刺破皮肤,以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板书)
【设计意图】这样的问题,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我将分别演示两组实验,让学生观察两次实验的现象以及试验中有哪些因素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1)在同一块海绵上放两个小桌,甲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2)保持与上一次乙实验相同,丙实验把小桌反过来放在海绵上,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
我将引导学生根据两次实验的现象,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并说明:上述实验中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定义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板书)并让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P=F/S,单位N/m2。(板书)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有名称:帕斯卡(Pa)(板书),并且1N/m2=1Pa。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这样不仅使他们印象深刻,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最后讲授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板书),我通过出示一些生活实例的`图片:推土机的宽链条、美工篆刻刀的刀头、火车上的破窗锤、火车轨道下面铺设的枕木,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派代表组回答。学生会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出:推土机的链条和火车轨道下面铺设的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篆刻刀和破窗锤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我将总结: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
新课讲授完,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一道练习题,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解决: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这个题目,也能将本节课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在小结时,我会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我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既能让我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在作业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方式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
七、板书设计
(过渡句)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知识点由易到难的排布,重难点突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抓住本节课的核心。
说课稿初中 篇4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格。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 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人格是彭聃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中第十二章的内容。人格是个性心理特 征的一个方面,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人格与心理现象中认知、情绪情感、 动机、能力等其他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通过对人格这一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提高自我 反省、自我教育的能力;丰富知识,优化自己的性格;从小事做起,不断完善自 己的性格。
——教材内容:
1、人格的含义、特征、结构(气质 性格 自我调控系统)
2、比 较重要的几个人格理论(特质理论:奥尔波特 卡特尔 艾森克 大五人格 类型理 论:内—外向人格 斯普兰格六类型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3、人格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人格对人格品质有深刻的认识
2、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格的含义,结构和人格理论并能分析人格的成因
3、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掌握一 些自我修养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培养相应的人格行为,从而学生形成良 好的人格素质,养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人格的特征、气质的分类、气质和性格的关系及人格的形成原因。
难点是人格的特质理论,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关于人格的理论很多,不容 易记忆且容易混淆提出者与相对应的理论。
二、 说教法
1、引入法(林黛玉 张飞 班上的个别同学),让同学们可以结合实际生活 体会什么是性格,同时可以激发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讲授法 这是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让学生能够比较系统 的掌握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3、课堂讨论法 针对性格的形成原因进行讨论并提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1、认真听讲 学生想要学好一节课首先要集中精神,认真听讲,理解什么是 人格,明白人格的特征,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记忆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
2、思考讨论 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学生应该利用这宝贵的课堂 时间积极思考人格的形成原因这个问题,提高自己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与同学们交流合作的能力,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3、总结应用 最后,学生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一能加强对知识 的记忆,二能帮助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来自我分析并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用同学们熟知的林黛玉为例子,引发学生听讲的兴趣,然后 用一个小游戏让每个学生写几个最能反应自己特点的词,这样直接把学习内容与 学生自己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新内容讲解 经过导入这一环节,相信每个学生都很想知道究竟什么是人 格,自己是什么人格,这时候来系统而详细的讲解本节课的内容。首先告诉学生 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学习时好注意抓重点,理解难点。对于人格的概念、结构、 人格理论这些内容,主要是结合一些例子详细的讲授,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认真听 讲,认真思考,积极配合,这样教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与学生活动的统 一。气质与性格的对比讲解,提醒学生注意区别。
接下来,当讲到人格形成的 影响因素时候,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在这一环节,学生主动思考,并合作解决问 题,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不同的教法配合不同的学法,最后达到教学目标。
讨论完之后,这节课的时间基本上就结束了,留给学生作业,分组写篇文章分析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及怎样培养良好的人格。然后把这块知识留给下一节课来 讲。
3、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要求 学生平时注意培养提高自己的人格素质,学以致用。
4、板书设计
一、人格的概念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二、人格的特征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独特性、稳定性 统合性、功能性 现代特质理论—大五人格
三、人格的结构
说课稿初中 篇5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安全用电》是在学习过电路、电路计算、家庭电路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教材中所谈到的对人体的安全电压、触电事故的发生需要前面所学知识为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旧知识的应用又是新知识的探索。
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是让学生“学会生存”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面对电气化普及的社会,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在以后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学生能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规范日常用电行为,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初三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了解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了解触电事故的发生,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重点、难点的确定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根据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点,考虑到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略
本节内容由人体触电讲到安全用电,实质是围绕一个电压、两种情况、一个原则讲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安全用电意识的目的。我采用这种脉络式的板书,便于教师总结归纳,也便于学生学习的系统化、网络化。
说课稿初中 篇6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为篮球(复习原地运球,学习直线运球)和接力跑游戏,均选自省编中学《体育与保健》教材第一册内容。球类是学生喜爱得运动项目,它具有良好得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中学篮球教材由基本技术、简单战术和教学比赛三部分组成,基本技术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比重较大。初中阶段重点是学习各种基本动作,尤其是在初一教材里基本技术动作所占得比重最为主要。选择直线运球技术作教材,是根据初一学生得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情况。因此,将本课直线运球得重点确定为运球时得按拍部位,难点为控制球。初中得接力跑教材分迎面接力跑,圆圈接力跑和接力区交接棒得接力跑,本课利用篮球和呼拉圈在篮球场地中进行接力跑,进一步增加接力跑得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力跑游戏得重点定为提高学生得快速跑能力和灵敏素质等。根据以上认识特制定以下三方面得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了解本课得练习方法,明确篮球原地运球、直线运球得技术原理及作用,能正确区分原地运球和直线运球得不同之处。认识篮球运动得目得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康。2)90%以上得学生明确本课目标。
2、技能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85%以上得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75%以上得学生在一定速度中能正确运用直线运球技术,提高手对球得控制支配能力。2)发展学生得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及快速反应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得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得优良品质,强化学生得爱情感,提高想象、交往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2)95%以上得学生对情感目标得接受。
二、说教学程序:
在课得结构上,从"身心协同"得基础观点出发,依据初一学生得身心特点,采用"收心热身、愉悦心身---育心强体、磁智促技---稳定情绪、恢复心身"得三段结构。
1、在收心热身、愉悦心身阶段,用我国男篮健儿在奥运会上得优异表现引入教学主题,通过开口螺旋形跑,活跃气氛,集中学生得注意力,紧接着成闭口螺旋形跑至站位做球性练习,通过球性练习能使有关肌肉、关节、韧带得到充分得活动,而且与要学得技术动作有机结合。因学生水平各异,最后一个球性练习为自由创想展示练习,给学生自我展示得机会,从而调动学生得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得主动性。这部分用时为9分钟。
2、第二阶段,首先,运用各种变化得原地运球练习,改进提高原地运球技术动作及控制球得能力,在运球中要求学生养成观察前方得良好习惯,重点强调正确得身体姿势和脚部动作,为主教材教学做铺垫。在学生情绪已活跃得基础上学习新教材,进入直线运球教学,我用启发性得语言和直观对比,使学生能较清楚地认识到"球得反弹角度与手按拍有直接关系"等道理,并运用不同信号手段组织学生进行直线运球练习,然后安排学生进行直线运球追逐,使教学步骤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递进、对比探索、激发兴趣达到初步掌握技术动作得目标。练习中我突出要求学生相互观察、相互纠错、共同提高,充分体现和谐互助得精神。在这阶段中,我还注重在练习队形图形上进行变化,一方面充分利用篮球场原有得线路,另一方面克服重复练习带来得枯燥感。这部分用时20分钟。
在接力跑游戏得按排上我设计了一组以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得为主题、益智健体得接力游戏。在场地得布置上,我用奥运会五环营造团结友谊、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得氛围,运用游戏竞赛法,激发学生练习得积极性,并在每一次竞赛间隙都设计一些有关奥运会得知识得问题让负队学生回答,一方面以激发学生得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给负队一次充分发挥集体得智慧获取胜利和成功得机会,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启迪心智、发展思维、强身健体、体验成功得现代体育教学观念。这部分用时12分钟。
3、第三阶段,围着五环放松,后运用"笑与不笑"游戏,以达到稳定情绪、恢复心身得目得。最后进行小结,对本课得练习效果进行讲评,对学生得成绩给于肯定和表扬,提出今后注意事项,从而结束本课教学。
三、说教学特色:
1、本课以"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作为指导思想,以发挥学生得认识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得基本活动能力为目得,充分发挥教师得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得主体地位,始终在师生得共同活动中愉快、轻松、活泼地进行教学,力求体现"大容量、高密度"得教学特色,以达到最优化得教学效果。
2、整堂课始终在一个篮球场地中进行,布置简单清楚,器材实用,富有喻意,坚持"一场多用、一线多用、一材多用得指导思想。
四、课得预计:
本课平均心率预计:130--135次/分;最高心率为:170次/分;出现在约三十八分钟时,即接力跑教材时;估计练习密度为40--45%左右。
【【实用】说课稿初中锦集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