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4-28 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排球技术中的4号位扣球技术,我将按照说指导思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场地器材以及说教学预期效果这七点来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指导思想

  本次课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在运动中尝试成功的欢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积极主动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及合作的学习能力。并以此建立学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突出学生为主体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排球技术中4号位助跑起跳扣球技术

  2、教学对象:高一(6)班的学生

  3、学情分析:该班有学生48名,且基本上都是处在青春发育期间,身体素质良好,模仿能力

  强,绝大部分学生对排球的学习热情较高,他们在初中阶段对排球已有过初步的了解和简单的接触,因此该班具备了学习排球4号位助跑起跳扣球技术基础。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分层教学办法让学生把动体和动脑充分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和创造性地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4、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教师配合的情况下,有80%的同学在4号位能够较好的

  运用三步助跑起跳击中从2、3号位抛来的球。

  (2)发展学生协调、灵敏、判断能力和弹跳能力等身体素质。

  (3)通过同伴的协同配合,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5、教材分析

  (1)技术特点:扣球是排球比赛中最具攻击性、最有效的进攻得分手段、扣球居高临下所以要

  具备一定的弹跳高度、腰腹力量、手臂挥击速度和手腕的控制能力;以及人与球的正确关系才能在激烈的网上争夺战中起到“一锤定金”的作用。

  (2)教材选择的依据:

  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规定,水平五学段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一到两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动作技能。

  ②根据该学校的实际情况了解,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排球技术的准备姿势和基本的移动步法以及基本的原地对扣等技术,对学习四号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有了一定的基础。

  ③随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一步的深入贯彻,学校体育活动蓬勃地开展起来。广大中、小学生都比较喜爱该项运动,许多中、小学体育课中都把排球作为教学

  内容,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也把排球作为学校业余训练的主要项目。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做出正确判断和及时的正确助跑、起跳、挥臂击球以及落地缓

  冲的连贯;难点,在起跳后在最高点击中球以及手碗对球的控制能力。

  三、说教法

  由于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为了能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手段是分层教学,我将采取讲解与示范法、分解与完整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三个方法进行教学。

  (1)讲解与示范法

  首先通过讲解指导学生掌握4号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的技术结构、动作要领,移动与击球的时机以及进行练习的方法等,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激发他们学

  习锻炼的积极性。其次通过老师的正确示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4号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技术结构以及动作的做法。

  (2)分解与完整法

  用分解法把4号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分解成准备姿势、助跑起跳、挥臂动作以及落地缓冲四个部分进行教学。然后再进行4号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进行完整的练习。这样,既能把复杂的动作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学习,又不破坏动作的完整性

  (3)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我将针对学生在学习4号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对来球判断不准确、人和球的关系不正确、挥臂动作变形等错误,做出相应的预防与纠正。

  四、说学法

  根据高中生处于发育期,学习能力强的特点,本课将以观察法(通过观看老师的动作示范,了解动作结构)、模仿法(通过模仿老师动作的练习,初步弄清4号位扣球的动作路线、方向)、练习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4号位扣球的各种练习,掌握技术动作)、合作学习法(通过原地对扣和扣球的合作练习,促进同学的协同合作,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成效)四种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扣球技术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了解技术结构最后通过反复练习来达成预期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程序

  1、课堂常规(2分钟)

  常规内容:①集合队伍、检查人数、着装,师生问好。

  ②宣布本节课的内容、任务、注意事项,导入教学

  要求:迅速排好队形,并保持安静整齐的队形,学生必须穿运动装。

  2、热身运动 (6分钟)

  热身内容:慢跑、有氧操。 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力求动作统一整齐到位。

  3、学习4号位三步助跑起跳扣球(32分钟)

  (1)我将讲解排球扣球动作的技术环节以及提出在扣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示范扣球的完整动作学生可以进行观察模仿。(6分钟)

  (2)学生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我将带学生逐步练习扣球助跑起跳和挥臂动作的练习。并在练习中纠正动作。(10分钟)

  (3)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每组一个半场进行扣球练习,刚开始练习时可以扣固定球,待动作稍熟练时可以扣从2、3号位抛过去的球。我会分组指导每一个学生在扣球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加以改正。(16分钟)

  4、放松整理(5分钟)

  (1)在结束部分集合整队,两人一组互相放松手臂、自己通过拍打的方式放松大、小腿,让学生的心率以及运动状态恢复到课前水平。

  (2)总结本课情况,表扬动作完成较好的学生,鼓励动作完成一般及较差学生,分析学习技术动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指出解决方法。

  (3)布置课外作业,指定学生将器材送回器材室,宣布下课。

  六、说场地器材

  场地:排球场两块。器材:排球25个。

  七、说教学预期效果

  1、预计完成动作较好者占45%,完成动作一般者占35%,完成动作较差者占20%。

  2、预计全课平均心率约为120~130次∕分,全课最高心率预计在第32~36分钟出现160次∕分。预计练习密度约为35%~38% 。

说课稿 篇2

  人教版四下第十八课《永生的眼睛》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记叙了琳达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将她的眼睛角膜捐赠给了盲人,琳达感到不理解,在父亲的劝慰下,她的态度有了转变,而且在父亲与世长辞后,亲自捐献了父亲的眼睛角膜,14岁的温迪为外公的举动而感到骄傲,并决定自己死后也要捐赠眼角膜。课文赞扬了为别人的健康、幸福而无私献身的崇高精神。上学期,学生已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时候初步感受到器官移植的重要性,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一定能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给学生以高尚情操的熏陶、高尚行为的指引。

  根据教学预案,说说设计的意图: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开头,体会我痛失母亲的心情。

  2、出示警官的话,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配乐朗读,展现琳达痛失慈母后的悲痛情绪,从而调动学生情感,促使其“移情”考虑问题。逝者已去,作为女儿此时最应做的莫过于让母亲静静离去,而一位警官的突然造访,却使得事情的发展显得扑朔迷离。故事讲到这儿,戛然而止,要求学生去读文本,有效地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也为“父亲同意角膜捐赠,我反对角膜捐赠”的冲突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体会“我”对角膜捐赠的反对

  自由读文,找出能够体会“我和父亲”态度的语句并交流。

  设计意图:采用一个“欲擒故纵”的教学策略,在此处将父亲对器官捐赠的态度与我的态度进行对比,突出了我对捐赠事件的强烈反对,从而预设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为本课的后续教学设作好铺垫。

  三、快读课文,感受“我”态度的转变

  1、找出体现我同意“角膜捐赠”的语句。出示: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2、引导质疑,梳理主问题:是什么感动了我,让我同意角膜捐赠?

  设计意图:找到恰当的教学切入口是组织好通篇教学的关节点,更是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索引和文眼”。在本课的教案中,紧抓“我”对“捐赠器官”一事的态度为线索,前一环节充分渲染“我”的反对态度,本环节展现“我遵从父亲遗愿”捐赠角膜,这样就制造出最大的心理冲突,此时将我的态度作一前后比较,引导学生质疑,“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梳理出本课研究的主问题“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器官捐赠?”这样学生的探究就展开了。

  四、精读课文,探究“我态度转变”的原因

  1、默读5至8自然段,划出有关的语句,想想是什么感动了我,让我同意角膜捐赠?

  2、交流体会。

  ▲句子一:“琳达,”爸爸坐到我身边,平静地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抓住“平静”、“最珍贵”、“有意义”等体会爸爸关爱他人的品质令我感动。

  设计意图:父亲的话说给谁听?父亲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父亲的话是缘于“我”对父亲要捐赠死去母亲的眼角膜的不解和痛苦,“我”的不明白被父亲的话释然,“我”的痛苦难忍被父亲的平静和真诚所抚慰。这一环节,使学生能最终领悟琳达情感转变的精神力量的来源,还会对你、我以及温迪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句子二:“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父亲接着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通过资料补充、联想、多元朗读等体会爸爸给予他人的幸福、快乐、自豪,令我感动。

  ▲句子三:孩子热泪盈眶,她跑到外公的身边,紧紧地拥抱他。

  抓住“热泪盈眶”、“紧紧地拥抱”等,通过朗读、拓展想象体会温迪的感动,感受父亲对“我”的影响。

  3、小结。出示: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理解父亲还留下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进入了探究与体验相结合的阶段。在“心理冲突”的推动之下,学生要在本环节中完成对“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器官捐赠”这个问题的探究,但本文是一篇人文性比较强的文章,仅采用“探究的方式”来解读显然是不够的,应当在探究的过程中展开体验式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层解读和对人文思想的深度领悟。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也就是说一定要探究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本环节,或许让学生找到体现“我态度转变原因”的语句并不难,但他们在寻找过程中所经历的“思维、感悟”过程,却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也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师必须引领学生“钻到文本里面去”,也必

  须引领学生将“所得”倾吐于自己的表达之中。教师紧抓“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器官捐赠’”这个主问题,学生就会顺着问题追究下去。学生寻找理由,教师从旁引导,以移情体验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新鲜,同时也很乐意参与。通过读句子、说体验等活动,促使学生能多元化地理解文本、进行想像和表达,体悟文本的人文内涵。

  五、出示结尾,抒写真情

  设计意图:文章以母亲为女儿骄傲而戛然而止,留下了许多悬念:温迪后来真的做到了吗?她离开人世后,谁为她办理捐赠手续呢?她的女儿还是……?呈现原文结尾,还故事以完整,更震憾人心的莫过于此,这是一个悲壮而美丽的结局。这样设计安排,旨在激发学生的强烈情感,在对温迪一家尤其是对温迪的深深敬佩之余,获得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追忆!通过抒写交流“我”的内心世界,真切体会到琳达当时痛并幸福着的感受,使人物更加真是丰满,情感更加真切感人。

  六、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亲人的生命终止了,但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焕发着生命的光彩。所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永生的眼睛,还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再读课题。设计意图:课文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学完课文后,须画龙点睛。通过温迪和外公的事实,加入相关资料的链接,让每个学生懂得作者一家以及更多的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和热心帮助他们延续生命的态度。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美术论文《《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

说课稿 篇4

  各们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18课《雷雨》。本课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雷雨》是第四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感受生活的乐趣。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位美感。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情特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初读课本,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描写雷雨前的段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准备采用“情景教学”、“自主阅读”两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此时品尝着课文原汁原味的语言,培养着学生语言的感觉;通过读,课文规范的语言储藏到学生的头脑中。

  三、【说过程】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教法学法,设计如下教学过程,分三步进行《雷雨》第一课时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通过猜谜语,引出雨,再通过对雨的了解,引出雷雨,循序渐进,娓娓道来。关于雷雨你知道些什么?(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课堂开始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进入文本,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后,马上进行第二步的教学。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首先,我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字画出来,文字是语言的基础,在低年段语文中认字写字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我在这一环节安排了识字训练。我先出示要认的四个字,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读,再把生字带入到词语中,让学生更好的识记。还重点讲解了“垂“字的写法。

  其次在学生识记完生字新词后我再请三位学生读。这次读的要求不但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而且在读的同时给学生布置了听和思考的任务,让他们思考,朗读的课文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我觉得读要体现层次性和目的性,扎扎实实地读好每一遍课文,让学生在每一次朗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朗读感悟课文:本课时安排了品读雷雨前的段落。

  自由读1-3自然段: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此时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那种紧张气氛--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也赶来凑热闹。

  这种气氛真的很难言传。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用得很妙。但我估计小孩子从这个压字感觉不到闷热。我想还是得让他们进入到情景中去(所以在这里出示课件,雷雨前的景象)。这时教师同时用语言去营造这种情景,渲染这种气氛。“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像巨石一样向你压下来了,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叫。”“夏天的午后,天气非常炎热,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越压越低,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叫。”这时我要求同位互相读。互相说。小组比赛读,进一步品读文本。了解雷雨前的景象。我就这样突破了教学难点。在体会风大这个环节里,让学生角色换位,当一当小树。有经历,才有感受。没经历,此时就去创造经历吧。我这样鼓励孩子们后。再让孩子们分角色演。进一步感受雷雨前的这种景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在品读这个环节,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为了检验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相机出示“压,乱,垂,虹”这几个要认的汉字,检验学生是否养成随文识字的好习惯,在最后几分钟安排了写一写指导,描红静心书写”垂”字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还在激情引趣上下了一定的功夫,让学生能主动愉快学习,让学生学会感受自然、体验生活、爱好语文。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一年级的阅读课怎么上?崔峦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年级的阅读课最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能读出感情。其次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依据以上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情境激趣,趣中学字,读中悟意。

  二、依据理念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新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是一篇童话,课文饶有趣味地讲了小公鸡和

  小鸭子的不同习性,以及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这篇童话语言简明易懂,学生借助图画读几遍就能了解大致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鸭子嘴巴扁、会游泳,小公鸡嘴巴尖、不会游泳,并从中受到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

  三、依据理念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时三维教学目标分别为:

  1.是认识12个生字,在学习生字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

  2.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学习语言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巩固识字的方法,体会朗读的方法。

  4.从课文中受到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

  四、说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情境,设计游戏,分解朗读要求,分散识字难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五、说说教学策略方法

  1、 创设情境法。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切身投入到情境中去。

  2、 趣味识字法。用赛读排火车等方法巩固识字。

  3、 以读促悟法。指导朗读,边读边悟。

  六、说说教学准备

  1.(1)小鸡小鸭头饰(2)小鸡、小鸭的相关知识。(3)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2.(1)了解小鸡、小鸭(2)预习课文(学生)

  七、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头饰)喊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板书:小公鸡 小鸭子

  结合图片,说说是怎么认出他们的。(他们长得不一样。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

  (“和”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那么,小公鸡是怎样对待小鸭子的?小鸭子又是怎样对待小公鸡的?)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介绍新朋友的方式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顺势借助图片说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点。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思考: 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填空。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小公鸡在草地上__________,小鸭子__________。小公鸡就捉虫子给小鸭子吃。 小鸭子到河里____________,小公鸡也到河里,差点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了他。

  设计意图: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带问题听读课文,不仅可以在整体上感知全文,还能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2.检查生字。师:小公鸡和小鸭子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能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字词: 一块儿 捉不到 急得直哭 淹死 偷偷 地 忽然 身边 (1)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儿化音“一块儿”;“偷偷地”中“地”读轻声;“身边”的“身”读前鼻音。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朗读。

  (4)齐读。

  设计意图:在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识字是重难点。为激发学生识字的乐趣和自主性,采用“圈一圈、比一比、排一排”等各种方式认识、熟悉生字。这样能较好地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三)再读课文,仔细品读

  1.小公鸡帮助小鸭子(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

  (1)小公鸡他捉到了很多虫子,心情怎样?(高兴极了。)

  (2)指导朗读,读好句子“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读出高兴的.心情。

  (3)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虫子。)

  (4)想象:小鸭子捉不到虫子,会有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句子“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读出着急的语气。

  (6)想象对话: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呢?

  (7)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8)填空:这是一只( )的小公鸡。

  2.小鸭子帮助小公鸡

  (1)小组带问题交流:小公鸡和小鸭子又来到哪里?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了什么?

  (2)指导朗读。小鸭子会怎么劝小公鸡?读出劝说的语气。

  (3)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拨水。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鱼。)

  (4)出示句子:

  句1:小公鸡不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句2: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①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②加了“偷偷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中读出了什么?(小公鸡是悄悄跟着的,小鸭子不知道小公鸡下了水。)

  ③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个句子。(读的声音太大,小鸭子就听见了)

  (5)小公鸡不听小鸭子的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6)小鸭子是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

  (7)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

  句1: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

  句2: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

  ①这两句读完后,你的感受一样吗?你从加点字中读到了什么?

  (小鸭子奋力地游,速度很快,他很着急。)

  ②有感情地朗读有加点字的句子。

  ③小鸭子捉鱼给小公鸡吃,小公鸡遇到危险时,小鸭子赶快去救。

  填空:你觉得这是一只()的小鸭子?

  3.观察插图,想象对话。

  小公鸡被小鸭子救了以后,心里会怎么想?他会对小鸭子说什么?小鸭子又会对小公鸡说什么?

  填空:小公鸡________地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小鸭子________说:“__________。”

  4.小组合作表演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第一学段的学生能通过阅读,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词句比较,体会情感;角色体会,感受内涵。从而让学生获得教益。

  (四)总结全文

  小朋友,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①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②我们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

  设计意图:读后要有所收获,因此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五)布置作业

  1.演一演。和同学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讲一讲。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通过演一演、讲一讲,使学生再一次巩固知识,并且得到内化。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学习有机物,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在学生初中已对乙醇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中注意从结构的角度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在高中化学必修2的有机部分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因此,我认为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们并不需要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也不需要过多的知识迁移,更系统性的有机物学习将在高二的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完成。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桥梁,它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烃的知识,又为后面其它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本章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结构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化学常见的基本反应类型的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也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它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通过高一化学将近一年的学习,同学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但部分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在实验分组时注意将各种不同层次及不同特点学生组合搭配,互相帮扶,鼓励各小组学生主动与老师、同组同学以及组与组之问多交流,形成浓郁的学习研究氛围,完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看,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想从“被动接受型”慢慢向“自主学习型”转变。他们学习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加,学习动机比较稳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乙醇的结构式、物理和化学性质;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②了解羟基的特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官能团”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②进行观察与思考,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力。

  ③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学习乙醇的分子结构,体会物质的微观结构之美。

  ②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③通过乙醇用途的介绍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假酒、乙醇汽油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④介绍酒和酒精的有关知识,体会化学化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美。另外,酒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危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美与丑的辩证关系的教学。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乙醇分子结构的确定和乙醇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乙醇的性质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对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我设计了三个突破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多媒体技术展示来确定,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了归纳演绎的学习方法;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动画演示的办法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③在烃的衍生物的教学中,抓住官能团的教学中心点与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受反应条件的影响两条主线。

  四、教法分析

  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如乙醇与金属钠的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增加几个探究实验(如乙醇的溶解性实验;乙醇、水和钠的实验;乙醇与重铬酸钾、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等),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实验→疑问→思考→引导→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2.讲授法: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新教法不断出现的同时,讲授法也在不断地完善。而且不论是哪一种

  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点评、总结。

  3、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法:通过动画模拟乙醇的分子结构以及化学反应中分子中的断键情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

  5、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酒的资料收集、酒后驾驶的检验、酒精汽油的推广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6、自学、讨论法:通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阅读课本、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总结乙醇的用途。

  五、学法指导

  1、学好烃的衍生物知识,应抓住有机物分子的关键部位(官能团及其邻近原子),分析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本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

  2、在理解掌握乙醇的断键本质的基础上,注意分析理解乙醇羟基和乙基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3、要注意反应条件(外因)的影响,着重把握乙醇的消去、氧化反应及其条件和产物。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搜集的有关酒类、酒精和乙醇的知识,由教师加以简单分类评析,并以酒的简史,结合我国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乙醇的物理性质

  【展示】无水乙醇。让学生观察、体验乙醇的色、态、味。利用“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俗语和“茅台酒故意碎瓶”的故事加深乙醇挥发性的认识。

  【学生实验】乙醇与水、乙醇与碘单质、乙醇与苯的溶解性实验,学生体验乙醇的溶解性。

  无水酒精、75%酒精分别与无水硫酸铜的实验

  【学生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教师提问】消毒酒精、药酒、酒精去油污的原理、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

  (3)乙醇的分子结构

  a. 学生回忆并写出乙醇的分子式:C2H6O

  b.结构:让学生根据乙醇的分子组成推测乙醇的结构,写出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简式。

  (A) CH3-CH2-O-H (B) CH3-O-CH3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判断出(A)式中有1个氢原子与其它5个氢原子不一样,而(B)式中的6个氢完全相同。

  【演示实验】无水乙醇和Na 的反应。检验生成的气体。

  【探究结构】提问:如何利用此反应推测乙醇的结构?

  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并用实验验证。再告诉学生,1 mol无水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得到0.5 molH2,进而让学生判断出乙醇的结构简式为(A)式CH3CH2OH 。

  【动画演示】电脑投影展示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学生看模型写出乙醇的结构式。小结得出乙醇分子是乙基CH3CH2-结合着羟基-OH。简介官能团的概念。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决定乙醇的化学性质。

  比较分析乙醇与乙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同点。(为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打下基础)

  (4)乙醇的化学性质

  a.乙醇和Na反应

  【学生实验】再次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钠与乙醇、水反应现象的比较

  实验现象比较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

  钠的现象

  声的现象

  气的现象

  实验结论

  反应方程式

  【动画演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

  分析、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实验中的体现。

  练习写出其它活泼金属K、Mg、Ca等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乙醇和氧气反应

  ①燃烧:展示一个酒精灯,点燃。学生书写反应方程式。酒精可以做燃料。

  思考题: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产物是CO2、H2O?

  ②催化氧化

  【视频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将灼热的弯曲成螺旋状的铜丝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复多次。

  【学生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重点观察液体气味和铜丝颜色的变化试着解释可能的原因。

  【动画演示】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乙醇的结构变化。

  总结醇发生催化氧化的结构条件。

  【演示实验】乙醇分别与重铬酸钾、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说明检验酒后驾驶的方法。

  【归纳小结】 和学生共同归纳本节的知识,重点归纳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用电脑模拟演示,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自学讨论】通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阅读课本、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总结乙醇的用途。

  【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乙醇反应的物质还很多。下一节,我们将学习乙醇和乙酸的反应。在选修课中,我们将接触到更多的以乙醇为原料转化为其他物质的重要变化。

  【课堂练习】课后练习1、2

  【课后拓展】收集查阅资料回答:(3、4任选一个)

  1、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先把线头放在火上烧一下,以除去漆层,并立即在酒精中蘸一下再焊接。要在酒精中蘸一下的原因是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工业酒精为何不能勾兑成饮用酒?

  3、根据收集的有关酒的资料,结合老师的简单分类和本节学习的知识,选择 研究小课题,进行探究。(酒的发展史,酒的酿造、酒的结构与性质,酒文化,酒的用途)

  4、小论文:试论饮酒的利与弊(1000字左右)

  七、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课堂参与积极性评价、操作实验能力的评价、化学用语规范表达的评价

  2、终结性评价:习题检测评价(课堂练习及作业分层次)、课后研究论文放入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多元化:学生自评、组内同学互评、教师点评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2.【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3.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8篇

4.【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

5.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

6.【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7.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8.【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9.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上一篇:说课稿初中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