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说课稿初中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1
探究
教学任务:研读课文,通过反复阅读课文、课堂讨论来解释、分析、解决问题;对本文学习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解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学生活动: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逐个解决;最比较困难的问题要学会层层剥开,最终彻底地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但也要在巧妙地评价引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最基本的规律;要努力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来解释文本,理解文本的丰厚内蕴,让学生克服架空分析和抽象演绎的毛病;特别要引导学生在分享、交流、切磋、以及相互评判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要合理引导,要恰当评价,要有效归纳。
就本课的教学而言,作为教师要特别善于因引导学生将大问题划分为小问题。比如,我们在讨论别里科夫的现代意义的时候,就可以分解成以下的一些列小问题:
标题中的“套子”到底是指什么?“套子”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结合文本来做解答。
全城的人为什么都怕别里科夫?为什么别里科夫能辖制全城?
课文结尾写到:“我们埋葬了别利科夫,可是还有多少这类套中人留在世上,而且将来还会有多少套中人啊!”这里包含着怎样的深刻含义?
作品的开头和结尾所写到的村长的老婆马芙拉有什么作用?
如果把作品的标题换成《别里科夫传》好不好?为什么?
4.提炼
教学任务:总结反思,提炼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总结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学生活动: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自己所学得的东西,学会与同学分享。
教师指导:关键是要让学生生成自己的个性化的东西,要总结提炼出原理性的指示,方法性的知识,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一定要明白,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教师要力求使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可以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写学习后记或学习反思。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的时候,也应该采取多样化的策略,让不同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
比如,为了促使学生在课外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性阅读,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作业(或周记):
别里科夫葬词;别里科夫日记;别里科夫遗书;别里科夫之死;别里科夫祭文。
又如,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别里科夫性格的现代意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课外思考: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存在“套子”吗?还需要“套子”吗?请您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
1.不能提出问题,或者是不能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不能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解,因而对问题的探究也就不具体不深入;
3.不能结合文本来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
4.不能通过科学的归纳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
(二)应对策略
总的来说,“因材施教”是教学的根本大法。教师的教学策略就是要随机应变,相机诱导。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
1.引导学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从自己没有读懂的、有困惑的地方去提问;
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受最新鲜、最深刻的地方去提问;
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让学生谈阅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感受”中去寻找和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的“思考与练习”来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解释、分析、解决问题
从分解概念入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寻找蛛丝马迹,发现和选择有利于解答问题的材料;
扣住问题解释和分析材料,以求对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出更具体更深入的分析;
善于将学生提出的零散的琐碎的问题组织起来,使之围绕主要的核心的问题展开讨论。
3.引导学生总结提炼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来概括提炼有价值的原理性知识;引导学生从学习策略的教学来概括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比如,如何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分析人物性格,要抓住文本中的具体的细节,要善于把握人物性格的核心,要结合作品分子作品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分析人物命运则要注意扣住情节结构来理解人物命运的曲折变化,挖掘人物不幸命运的深刻的原因。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2
一、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叶圣陶先生没有按照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介绍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使读者随着作者那赞赏和眷恋的笔触领略了人工营造的优美园林所体现的自然美和人工美。根据教材编辑意图,初中第四册的阅读教学,主要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而作为本单元的重点课文的《苏州园林》,编者把它编排在单元之首,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为说明文这种体裁学生在初一时就已接触过。(如初中第二册第三单元)所以,对于本文的学习既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又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它对本册的第二单元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因此,从教材的编排位置来看,它体现了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教学规律,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作为初二的学生,已完成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衔接与过渡,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正逐渐形成,说明文已学过一个单元,有了一定的说明文语感,同时也初步掌握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如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等,但仍需继续加强巩固提高。
据此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要求,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整体感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C、理清思路,把握本文的总分结构特点和说明顺序。
D、掌握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E、在诵读中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2、能力目标:
A、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B、培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赏析品味文章、段落、语句的能力。
3、德育目标:
A、引导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主要特色,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祖国秀美园林、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B、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难点:
《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它介绍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所以,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据此,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本文的总分结构特点和说明顺序。由于本文作者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同时他是苏州人,对苏州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从他曾说过的“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两句中就可知晓,正因如此,他才写出《苏州园林》这样极富特征而又语言生动的文章。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在诵读中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作为老师,必须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朗读,所以应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在品味探究中,我准备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懂得学习,懂得发现问题,然后采用“探究学习法”,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合作式、探究式、研究式的学习方法,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并稍加点拨在阅读和仿写中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从而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此外,苏州园林之美,闻名全国,誉满世界。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借助课件将一幅幅苏州园林的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直观感,便于理解课文。同时,根据课文内容和初二学生的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思路,通过圈点评析,帮助学生找出中心句、说明方法等,引导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多角度地训练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让他们养成合作、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确定以下学法指导:A、预习课文的方法。B、朗读文章的方法。C、质疑的方法。D、赏析品味语言的方法。
对于本课的教学时数,拟两课时完成。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1、激趣导入:先让学生与我一齐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背完问:“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儿的景色吗?”明确:杭州西湖。然后再饱含激情地说以下的话:同学们,如果有一个地方能囊括天下的美;如果可以在那个地方见到江南大才子文征明的工巧设计;如果这个地方可以融精致优雅、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于一体;如果可以在这里看到奇山异石、深壑邃洞、天然清秀、明净深幽——那么,这个地方会是哪里呢?(稍停顿时一下,让学生猜一猜。)对,一定是苏州园林。
确实,苏州园林之景,如诗如画,无不令人心向神往。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林》,跟随叶圣陶先生去领略那苏州园林醉人的胜景吧!(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苏州园林的美景,课件一)(这一导语的设计,以优美的语言描绘苏州园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向往之情,从而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走进文章的画面中。)
2、板书课题、作者,然后让学生介绍所了解的作者的情况和写作背景。(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因为初一时已接触过叶圣陶的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那么让学生介绍作者,应不是难事,如忘记,可适当提醒。)
3、抽查学生掌握生字词情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有助于积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请学生说说学习说明文应从哪几方面入手?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等。
(二)、自主学习,内容呈现,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读准字音。
2、以导游的身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比一比看谁复述得最好,不能复述的地方做上记号,别人复述时注意听。学生复述后,教师应点评,多鼓励,少批评。
3、朗读课文,注意语感、读书的节奏、感情的抒发。
(三)合作学习,师生互动:
1、让学生找出概括苏州园林的共同点的句子和各段落的中心句。
2、请学生将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讨论研析,教师巡视给予点拨引导。
3、学生画出描写苏州园林美景的语句,共同欣赏。
(四)探究学习:思考题:
1、苏州园林给作者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苏州园林有什么整体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苏州园林?
4、划出3—9自然段的中心句,想想与前文有何密切关联?
5、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请圈出本文有“图画”之意的词,然后再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归纳板书。1、2、3题难度不大,估计学生能很快就能找到所以,尽可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4题前一问题容易解决,关键是后一问题,先选两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这一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从而掌握本文是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展开的,条理清晰。5题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讨论后再明确。)
(五)赏析品味语言:
1、完成练习二,让学生懂得写说明用词既要准确,又要生动。
2、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六)质疑:
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本题就是要让学生各抒已见,独立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一句中的“蔓延着”与“蔷薇木香”搭配不当。
(七)小结:
1、让学生说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收获。(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收获,那么他们也就懂得了学有所得的道理。)
2、教师小结见板书。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晰有序,实在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希望同学们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艺,力求学以致用。(板书的设计意在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再现总分的结构形式。)
(八)迁移训练: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出示课件四:
1、仿句训练:“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讲究……讲究……讲究……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要求:仿照本段,利用总分总的格式写一段话,要求分说用一组排比句。
2、运用你所学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简单介绍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具,要求说出它的特点。
(九)作业:课后查找有关中国园林的图片和资料或文章,共同交流欣赏。
附板书: 苏州园林
亭台轩榭的布局 (分) (总) (分) 角落的修饰
假山池沼的配合 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
花草树木的映衬 (主) (特点)(次) 色调的处理
近景远景的层次 顺序
语文说课稿初中 篇3
一、说教材
《望岳》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板块第一课。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学习本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为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学生还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理解杜甫的胸襟和气魄,提升学生的人文认知。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主张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感悟诗的意境。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的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远大的胸襟抱负。
教学重难点:背诵诗,感悟诗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怀。
三、说教法学法
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我力求做到:创设情境→知识内化→拓展深化
让学生达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个性展示
在语文教学中我力求达到让语文回归到学科的本质属性中来,突出其工具性与人文性,让语文学科回归到一种真实和质朴的状态,不花哨,不走形式,不摆空架字。语文应该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是生动的,立体的。更是我们汉语言所特有的美及蕴含的丰富内涵。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思维过程的真实展现,一种从不会到会的的过程。从教者到学生一节课都不会是完美的展现,而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问题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更引起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继而寻求到一种较为合理的解决手段。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本决定不了读者,那么教师也决定不了学生,而是学生决定教师。因此我渴望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讲解,引导,到放手,梯度式的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掌握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从歌曲《我爱你中国》的歌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产生一
种对于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怀着这样的心情走进课堂,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打下基础。
(二)复习:杜甫其人,创作背景。为深入体会内涵做铺垫。
(三)简要的教学过程:
讲读第一联,突出写作特点及蕴含感情。
师生合作研读第二联,体会用字的精妙及修辞方法.
自主学习第三联,多角度进行赏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问题的能力。深入探究第四联,体会其中的哲理,深入理解作者伟大的胸襟抱负,及伟大的人格。最后教师进行小结
五、总结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在情境感悟中体味诗人的酣畅豪情;在自主探究中构建自己的诗歌鉴赏;在诵读中展示学生的个性与才华,从而营造出一种较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继而提升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
【关于语文说课稿初中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