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4-19 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My Schoolbag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承接Unit1My Classroom, 继续讲解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相关联的话题。本单元主要是围绕各种教材图书而展开的一系列话题。本课时旨在学习生词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tory-book, notebook, schoolbag和句型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教材以Zoom和Zip的交流为载体,来呈现新词和句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二.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在其认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他们接触英语不久,学习一般靠直觉和体验,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对语言记忆以机械记忆占大多数。并且此段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好表现自己,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模仿能力。所以本节课组织了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巩固读、听的能力,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主要生词: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tory-book, notebook, schoolbag

  2.能够听懂Let’s do部分的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3.会唱歌曲“Books and Pencils”

  情感态度目标:1.在学习教科书的名称时要让学生了解课本的重要性,要求他们爱护课本。

  2.采用游戏教学和活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各种教材图书的名称: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tory-book, notebook, schoolbag;句型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

  难点:单词math的发音。

  五.说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设计,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教具:单词卡片, 本课时涉及的各种教材图书各一本,书包一个,文本语音材料,制作课件ppt. 学生需要准备标签纸若干张.

  六、说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其认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四年级学生接触英语不久,学习一般靠直觉和体验,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对语言记忆以机械记忆占大多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多的采用实物情景进行直观的教学,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按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能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又比较生动地为学生创设了语言环境,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七、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口、动手、动脑综合发展多方面能力的各种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 热身

  通过吟唱三年级上册Unit 1 Hello B部分Let’s chant歌谣,营造学习氛围,由歌谣里的school和bag两个单词引出本课话题My Schoolbag. 教授新词schoolbag,告诉学生这是由school和bag两个单词组成的一个复合词。拿出一个装有本课所涉及教材图书的书包,告诉学生This is a schoolbag.并且说明是准备送给贫困山区小朋友的礼物。在本节课的小组比赛中每得一分就可以在送礼物的路途中翻过一座大山,看看哪个小组最快地将礼物送到山区的学校。

  2.呈现新知

  带领学生一起来看看这份礼物。拿出数学书,对学生说This is a math book 教授math book , 提醒学生注意math的发音,并且说明这个单词里的th的发音和mouth, thanks这两个单词里的th的发音相同。 用上齿咬住舌尖,再用力把气流从上齿和舌面之前挤出来。出示单词卡片,并将其贴在黑板上。同法学习本课其他生词。注意不同教材图书的书写方式。每学一个生词时,都用Let’s do部分的 TPR动作表示出来,让学生也跟着动一动,说一说。学完了所有生词之后,问学生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引导学生回答I have 6. 再通过师生问答,适当扩展句型,这样学得活、用得活,学了就会说,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有趣,享受到学习的兴趣。教学中以听、说为主,要求学生敢于开口说话,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听说能力。

  3. 操练巩固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先以“猜猜看”的游戏来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以此保持他们学习单词的兴趣。接着用自编的Let’s chant歌谣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趣、轻松、活泼的氛围去复习新词和句型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自编的对话。然后再以TPR活动来巩固本课的第二个内容Let’s do部分。最后,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标签纸,在上面写好英文名称贴在自己的书本上。这样就练习了单词的书写。游戏是学生酷爱的活动,所以本环节设计了四个情景游戏,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以致用,强化新知,巩固新知,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在每一项活动后及时予以评价,给优胜组加分。

  4. 反馈练习。

  完成课件中的练习,既训练了听力,也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5. 归纳总结

  根据板书的提示,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最后,以本单元C部分Let’s sing的歌曲“Books and Pencils”

  结束本节课。

  6.布置家庭作业

  1)听Let’s learn部分录音,读给家长听。

  2)以小组为单位用本课所学新词改编C部分Let’s sing的歌曲,看哪个小组编的'最朗朗上口。

  八.板书设计:我遵循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原则

  Unit 2 My Schoolbag

  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tory-book, notebook, schoolbag(单词卡片)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I have 6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垂线与平行线》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单元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射线和直线的,为以后学习角的概念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能够画出他们,并且掌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学生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空间观念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有所提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同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这样安排有利于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会向同学们展示用双手捏住线的两头,拉紧,并询问同学们这条线可以看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直的线都有哪些?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通过示范呈现图形以及引导学生回顾线段有哪些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起线段和射线、直线的联系性。)

  (二)探究新知

  1.射线、直线的认识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从生活现象出发教学射线和直线,体会特征。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用尺度量。本册教材以线段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继续教学射线和直线。射线和直线都是把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几何图形,小学生理解“无限延长”往往有些困难,如果不能理解把线段无限延长,就难以建立射线和直线的表象。因此,教材在教学射线和直线时,作了如下安排。

  (1)从生活现象引入。

  在一幅美丽的夜景图里有许多灯光,这些灯光各自从一点出发向天空射去,射得很远很远。结合文字介绍:这些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图形显示和文字描述相结合,引入了“射线”,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射线的特征——向一端无限地延长。

  (2)突出射线和直线的几何图形。

  在学生对射线有了形象感知以后,继续引导他们观察数学现象,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配合这句话,教材画出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两个端点都涂上红色;其中一个端点保持不动,另一个端点随着线段无限延长。这样,学生就形成了射线的表象。

说课稿 篇3

  说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4.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说难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条幅、flash课件、题卡、小黑板。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说教法: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南湖小学开展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读书是我们每个同学喜欢的一件事。(出示宣传纸,这个你们熟悉吗?这两周同学们都在选订自己的你们都已选订了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了吗?张老师也特意向小朋友选择了几种适合你们阅读的课外读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课外读物宣传纸,谁来说一说他们的价钱分别是多少?一年级李明的妈妈给他六十元要求他选订两份读物,都只订半年?你们认为他可以订哪两样?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学生汇报:哪个同学愿意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1:他可以订中国儿童报和红领巾

  生2:他可以定中国儿童报和少先队小干部

  生3:……(老师有顺序的板书,整十数和两位数放在一起)

  他有这么多的选择,这些都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

  生:把两份读物的价钱加起来看是否超过六十元。

  下面我们就对第一种订法进行验证,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当然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好: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

  生1:我是用口算的方法想出得数的,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验证的。

  生3:我是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的。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4:我是用竖式的方法来验证的。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道理,我们暂且保留自己的意见,那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第二题进行验证。

  生汇报:

  师;看来学会用竖式的方法也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呢?(用竖式计算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请他边写边介绍)

  生:首先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加,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放的是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的叫竖式,又叫笔算。下面我们再用课件演示一下。大家看明白了吗?那么列竖式应该注意些什么?先学生说再同桌之间在说一说。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列竖式的方法小组内每人选择一道题验证一下好吗?

  指名板演,学生汇报时说计算过程。同桌互相检查看谁写得更好,指导书写。

  我们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数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今天我们就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那我们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现在我们再用我们最漂亮字体,最整齐的竖式验证一下最后这种方法,好不好?我们小组评一评,比一比看谁的写得又快又好又漂亮又整齐。

  (算理是个位是3个一加上5个一;十位是2个十加上2个十;只有相同数位上的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所以才能相加)每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在说明注意什么时,学生能归纳出相同数位对齐,在对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有些迷惑。老师首先肯定两种都可以,同时说明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算法的优化。并列举从个位加比十位加方便快捷。从而顺得成章地得出结论。同时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让学生读理解重点词语。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老师这里也有好多小朋友用竖式做的题目,出示错题。请小朋友们当当小老师,来批改一下。

  17+20=19

  50+26=56

  3+54=84

  你能说出错误的原因吗?

  看了这些同学写的题目,你们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大家都说得挺好,看下面的问题看谁做得最好。

  四、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数学知识。

  老师家有一位邻居强强,他非常喜欢运动,他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和足球,共用去多少钱?你能帮他算一下吗?

  五、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表现可真棒,不仅帮李明选择了许多方法,而且还自己创造和学会了新的计算方法(笔算加法),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问题留给大家,李明要定《少先队干部》和《少年科学画报》这两种刊物到底够不够?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解决好吗?

  五、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回击,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本文层次清晰,结构明了,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2、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学习楚王与晏子之间的三次较量,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4、教学难点: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及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

  二、说教法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的,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重点学习楚王与晏子的三次较量。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主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时地点拨,抓住课文中关键的、重点的语句(词语)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再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晏子使楚》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晏子这个人物。最后,再进行一点知识的拓展,出示有关晏子的另外一个小故事,让学生继续去体会晏子语言的艺术性以及人物的个性。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考虑到五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再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如下的学习方法:

  1、 自读品悟法

  2、 小组研讨法

  3、集体交流提升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晏子出使到楚国,却受到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是如何一一应对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循循引导,潜心会文

  1、师: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大屏幕出示相关语句)让学生读一读,说说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知道”、“瞅”、“冷笑”、“打发”、“笑嘻嘻”等词语理解,感受楚王的骄横、傲慢、阴险。

  3、师: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地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大屏幕出示相关语句)让学生读一读,说说体会,说说晏子每次说话妙在哪儿?

  4、引导学生抓住:“严肃”、“为难”、“拱手”、“面不改色”、“也许”等词语理解,同时抓住这些重点句子体会晏子说话的巧妙,进一步感受晏子这个人物,感受他的能言善辩,爱国情怀、高超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对晏子的喜爱之情、敬佩之情。

  4、带着对晏子的这种喜爱、敬佩之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观赏《晏子使楚》的影像资料,进一步感受晏子的人物形象

  师:今天,我们一直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晏子这个人物,其实关于《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还有一段影像资料,你们想看吗?(想)下面,让我们跟随这段影像资料进一步去感受晏子这个充满智慧的人物。

  (四)课外拓展

  师课外拓展练习: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 。”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而我恰恰相反)

  (五)布置任务

  继续搜集有关晏子的故事或是找《晏子春秋》这本书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侮辱) 反击 (尊重)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梯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几何图形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点教法:

  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合;

  ②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

  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件出示“神七”发射实况

  2、谈话引出课题

  梯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创设“神七”发射的情境,在学习新课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由好奇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动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直接切入主题:对于梯形的面积你们打算怎样找到它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探寻知识的意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为新课的展开起好前奏。〉

  2、动手操作前让学生先对梯形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可有意识地参加到小组中去合作、辅导〉

  4、分小组展示汇报,教师深化点拔。

  教师板演推导过程。

  5、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6、应用公式,尝试计算梯形面积(出示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计算)

  〈这一环节意在通过让学生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去体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假想,共同探讨,互相验证,更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散、活动中发展的过程,真真正正地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学习例3

  (1)、借助教具演示,理解“横截面”的含义。

  (2)、弄清渠口、渠底、渠深各是梯形的什么?

  (3)、学生尝试计算横截面积。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这一环节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推向高潮,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从中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深化,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请两名学生板演。

  2、课件出示练习题。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总结,反思体验

  回想这节课所学,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谈学习方法,教师小结强调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点突出。

【关于说课稿合集五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合集4篇

2.关于说课稿合集九篇

3.关于说课稿合集8篇

4.关于说课稿合集7篇

5.关于说课稿合集10篇

6.关于说课稿合集6篇

7.关于说课稿合集六篇

8.关于说课稿合集9篇

9.关于说课稿合集5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