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4-18 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妈妈的爱》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以“妈妈”为主题的一首诗歌,《妈妈的爱》是一首叙事抒情诗。它从儿童的视角,以清新、明快、朴实的语言风格,叙述了妈妈爱“我”的几件小事,讴歌了无私的母爱。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根据以上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读词激趣,唤醒情感

  开课时,我首先写出孩子们很熟悉的“妈妈”一词,让学生用不同的感情来朗读,例如:“亲切、深情、甜美、热情……”,在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后,顺势导入,并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学生纷纷把妈妈爱自己的各种事例讲给大家听。让每名同学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人人都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抓住重点、品词析句、升华情感

  教授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能自己学会的内容,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进行主体课文讲解时,老师先让学生默读此诗,再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们很自然的就联想到了妈妈及妈妈的爱,而不是简单的由老师来说出答案。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节进行朗读,学生朗读起来感情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了。并通过此小节的重点学习,总结出几点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此方法来自主学习其他各小节。在此环节的处理上,缺点是,老师没有很好的进行学情分析,因此有部分同学在用此方法学习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只是走过场而已。

  三、结合语文天地,拓展延伸,抒发感情

  有机渗透“语文天地”的学习。在本课中,我把“语文天地”中的夸夸自己的妈妈和“金钥匙”有机的渗透到本节课中,并不是唯一不变地、呆板地去学习。让“语文天地”也变得活起来。

  而写话一直是学生掌握知识薄弱的环节,所以在安排为妈妈送上节日的小诗时,降低以诗歌的形式写话的难度,仿照书上诗歌的形式进行仿写,这样学生的仿写也不至于枯燥无味,从而保护了学生的兴趣。从学生们的作品来看,此写话训练效果还是不错的。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音乐课葫芦丝教学。葫芦丝,是我国云南特有的优秀少数民族乐器之一。在众多的乐器中,我选择了葫芦丝进课堂,其理由如下:

  1、葫芦丝音色婉转、柔美,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它很轻巧,便于携带,外出演出,比赛或自娱自乐都十分方便。

  3、它简单易学,入门容易,能很快见到学习成效,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且价格便宜,是大多数家庭所能接受的,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它是当今最适合引进校园的乐器。接下来,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 说教材

  八年级的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其他吹奏乐器的演奏技巧,有了一定的器乐演奏基础,八年级再学习葫芦丝的演奏,相信会更容易掌握。本节课我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葫芦丝基础教程》中的一章,包括三方面内容:初步认识葫芦丝;介绍葫芦丝基本演奏方法;学会演奏简单乐曲。在这堂课上,我选用了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竹楼情歌》,把学习葫芦丝基本演奏方法融于旋律优美、短小精悍的乐曲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增强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演奏的欲望。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掌握葫芦丝的构造、演奏姿势及基本演奏方法;

  2、通过演奏《竹楼情歌》培养学生的实践演奏能力,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3、体验演奏的乐趣,树立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地演奏《竹楼情歌》并达到一定表现力。

  二、说教法

  在葫芦丝教学中我遵循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优化教学过程,采用示范、分解、欣赏、讨论、启发、对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葫芦丝。

  三、说学法

  以兴趣为学习的动力,以游戏、探索为学习的方法,运用比较法、实践法、合作法、自主探索葫芦丝演奏技法,在听、想、看、说、演等多种形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热爱。

  四、 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具体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引发兴趣,导入教学

  1、听音乐进课堂,教师范奏葫芦丝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述关于葫芦丝的美丽传说,让学生觉得手中这件小小的乐器更加神奇,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葫芦丝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学习演奏葫芦丝

  1、认识了解葫芦丝

  1)教师提问:葫芦丝结构和音色有什么特点?各部分名称怎样称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玩乐器,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来发现相关信息,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在学生自己探究的基础上,我再简介葫芦丝各部位名称:吹嘴、葫芦、七个音孔、主管、附管以及七个音孔名称。当学生发现和自己观察的结果不谋而合时,无形中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2、掌握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方法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通过自我探究,师生交流、互动等方法引导解决。

  1)明确葫芦丝演奏基本要求及指法。

  2)气息训练。

  3)学生尝试吹奏5612356,发现问题。

  4)练习51、21、12、23、36等两个音的连奏巩固演奏方法。

  3、学习吹奏《竹楼情歌》练习曲片段

  512151233— — — 512151122— — —512353356— — —533131161— — —

  1) 教师范奏《 竹楼情歌》,并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配以相关伴奏音乐及与音乐相符的画面背景。学生此时不仅为音乐所表现的美好意境所吸引、陶醉,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且会有一种亲近的感觉,产生迫不及待想演奏的愿望。

  2) 问学生:我们该怎样去表现乐曲的意境?启发学生尽可能用乐器把美的声音表现出来。

  3)实践练习。运用多种形式的演奏方法、教学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练习时首先小组组合作探究找出乐曲中的异同,然后从一拍到一个小节再到一个乐句,由易到难逐层分解学习,因为前面环节有些两个音的连奏已经练过,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

  4)分组学习。分别学习前一句和后一句,比一比,哪一组学得又快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在竞争情境中,很快就学会了。最后,再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学吹另一乐句。这样,同学们兴味盎然、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乐曲的演奏,初尝了成功的喜悦。

  (三) 巩固表演

  课程进行到这里,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进行展示表演,这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在这个环节中,我及时将课堂化为舞台,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我采用邀请小组成员模仿接龙、小组合作演奏、小组分别演奏等表演形式,表演结束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给与更多肯定和鼓励。既体现了全体参与,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又巩固了教学效果,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气氛。

  (四)拓展延伸、想象创作

  学会演奏葫芦丝并不是最终目的,此时,我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课外改编《竹楼情歌》,自由创编乐谱并演奏。同时通过课外创编,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演奏知识,使葫芦丝演奏延伸到课外,教师也要在课外加以指导。

  (五)结课

  多媒体播放葫芦丝演奏的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教师小结:同学们,葫芦丝音乐如此美妙,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将它推行世界。同学们在《竹楼情歌》的乐曲演奏中结束新课。

  五、说反思

  本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强。葫芦丝那优美的音色已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体验成功的过程更加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并用鼓励、诱导等手段让学生充满自信,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克服困难。就让我们以葫芦丝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作为一种有效手段,让悦耳的声音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动听的旋律在新世纪的阳光下激情飞扬!以上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3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

  二、说教材:

  《最大的“书”》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 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文中涉及到许多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借助图片让学生对岩石有个形象、直观的印象,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应避免上成科学课。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教学中,还应把握文中对话多的特点,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释疑,并初步感受对话出现的三种不同的.形式。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通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教学课文1-8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全文,练习朗读,在朗读感受对话的不同句式,激发探究自然的兴趣。

  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刨”“岩”,并联系语境理解“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初步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等词语的意思。

  三、说教学程序及其中的教法、学法。

  (一) 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1、直接板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鼓励学生读题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起到导向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师巡视,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读。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2、出示生字,检查自学

  (1)逐个出示 “地质勘探队员 岩石 一册 厚厚的 脚印 波痕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检查读,并随机进行指导:

  地质勘探队员:你知道地质勘探队员是干什么的吗?

  宝藏:宝藏的“藏”是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cang,什么时候读cang。

  给“宝”找朋友。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随机正音。

  【在这一环节,我以“扎实、朴实”为目标,重视字词教学,努力在字词上抓落实,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读了课文,你解决刚才的疑问了吗?

  5、在学生反馈“‘书’为什么加引号?”中指导板书:岩石,并指导练写“岩”。

  (三)研读课文,再次释疑

  1、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来。

  2、交流反馈:

  (1)预设一: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出示句子,结合课文插图,形象直观地理解岩石一层一层地就像是厚厚的书。

  (2)预设二:有字。“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最大的“书”(第一课时)说课稿

  a、书上有哪些字?

  b、对于这句学生理解有困难,我并结合课前收集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结合教师引读、合作读来练习朗读。

  (3)预设三:有图。出示句子:“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出示化石图片,辅助学生理解地质勘探队员说的话。

  课件出示"我知道"之一)学生读一读。看始祖鸟的化石

  指导朗读。着重读好感叹句的语气(可引导学生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后为什么加叹号?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会是什么心情?)

  小结:这神秘的化石犹如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语文课要给学生留下什么?首先是语言。如何留下呢?杨再隋先生说的好:要充分的、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所以以上环节,我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结合图片,读通、读懂、读顺、读好,留下语言。】

  (四)回归整体,练习朗读

  1、出示1-8自然段,师生分角色朗读,指导独好川川的问话。在多次分角色朗读中感受川川的爱提问题。

  2、读到这,你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刨根问底,指导书写“刨”。

  (五)设疑结课,延伸兴趣

  1、川川又提了哪些问题呢?地质勘探队员又告诉我们哪些知识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保持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持续的必要条件,正由课标中强调的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以上的结课设计以问题激发学生再探究的欲望,将阅读兴趣不断延伸。】

  板书:

  最大的“书”

  岩石

  但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以上只是我的教学预设。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我的教学设计,使“教案”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案”。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货比三家》是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11课《购物小窍门》中的第一个子话题,本主题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购买一些日常用品。围绕怎么卖这个主题,本主题呈现了以下内容:第56、57页通过对相同的商品在不同商店的价格比较,让同学们知道,相同的商品有的地方会卖得贵些,有的地方会买的便宜些,告诉同学们购买商品一定要注意商品的价格。通过填写生活冲有关购物方面的俗语,引导学生有无意识关注到有意识关注,并第58页告诉同学们在购买商品时还要注意商品的质量,并介绍了判断商品质量的一些方法,如仔细看商品标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当自己的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保护自己。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商品广告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学生虽然每天都要和商品、商店打交道,但多数时候是在家长的指引下,学生自身的消费观念还是比较淡薄,购物时不文明的现象比较普遍,还经常被某些生意人坑害。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还不成熟,消费比较盲目,对商品的质量好价格缺乏必要的关注,欠缺有关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薄弱,不知道如何保护自身的消费权利。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知道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教学难点是:具有初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三、教法学法

  1、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逐步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2、通过调查、比较同样的商品,价格会因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了解一些购物窍门,选购物美价廉的商品。从体验活动中掌握一些购物的窍门。通过回忆消费经历,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知道应选购价廉物美的商品。

  能力目标: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购买简单的学习及生活用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备初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

  当权益受到侵害时,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某种商品在不同商店或超市的价格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找一找,聊一聊

  1. 说一说课前老师布置的情况调查,学生汇报。

  2.找一找记录中,

  你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发现的问题)

  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价格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3、聊一聊大家在商店购物时,看到过的听到过的一些俗语,了解这些俗语的意思。(学生交流)

  4、聊一聊同学们在购物的时候有哪些小窍门。(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经历)

  5、聊一聊“三无食品”,食用后的危害。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收集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记录,课上相互交流,采取现场展示的形式,归纳自己分析的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既展现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又突出了集体的智慧。

  活动二:看一看、辨一辨,说一说

  1.看报道,去年市场上发生的劣质婴儿,学生大胆谈出感想 。

  2.分辨什么叫“三无”产品,什么叫安全产品。

  3、说一说如何避免购买“三无”产品?买到了又该怎么办呢?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六、设计意图:

  教学要积极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必修一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古代记叙散文单元。学习本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艺术。本文记述的是秦晋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两国人马自动撤退的故事。

  关于文言文的学习,《课程标准》有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二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

  依据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知识。

  2、能力目标: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烛之武高超说辞艺术的赏析。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就是让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同学们自觉主动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分析,共享学习成果。高中的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大部分同学对文言文有一种畏惧心理,缺乏兴趣。本文是高中第一篇文言文,老师更要做好引导,使学生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因此,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讨论分析法学习本文。

  情境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获得感同身受的效果。讨论分析法就是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去感悟,老师可合理启发补充。

  学法上,除了诵读法,归纳法外,还要采用提要钩玄法,抓住关键词语,探求精深的道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但教有法而无定法,还要依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丰富课堂,在教学中需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以阅读课文、归纳文言知识为主;第二课时以分析课文、鉴赏人物形象为主。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介绍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为了国家安危不计个人恩怨,这需要怎样的胸襟?孤身一人深入秦军大营,这需要怎样的勇气?以一番说辞巧妙化解亡国之危,这需要怎样的智慧?读完《烛之武退秦师》,你就会找到答案。)此导语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诵读感知、疏通文本

  文言叙事特有一种简洁之美,学习时要注意反复诵读,悉心体会。

  1、听读全文,纠正字音

  2、自读全文,同时提出要求:圈点勾画不理解的句子。

  3、疏通文本,解决不理解的字句子。

  4、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

  (三)讨论分析,鉴赏课文

  1、理清思路: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

  2、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他是怎样出场的?

  分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两点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

  3、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

  烛之武的说辞共125个字,语言非常精炼,含义丰富,可分为五层:(学生讨论,理解内容,分出层次)

  1)站在秦国立场上,博得秦伯好感,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可能。

  2)说明亡郑利晋,保郑利秦,动摇秦亡郑信心。

  3)进一步利益诱惑,使秦舍弊求利,放弃原有做法。

  4)再以历史上晋对秦的背叛,离间秦晋联盟。

  5)从历史说到将来,指出晋的贪婪将威胁到秦的发展。

  4、鉴赏人物形象

  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郑 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

  佚之狐——识人才的伯乐。

  烛之武——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

  秦 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 政治手腕了得。

  晋 侯——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有政治家的风度。

  5、人们评价烛之武时,有的说他是一个“志士”,有的称赞他是一个“勇士”,有人指出他首先是一个“辩士”,也有人说他具备这三种人的特点。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提示:本题为开放题,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观点示例:

  ⑴ 志士: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⑵ 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⑶ 辩士: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寥寥数语就说服了秦君,凭三寸之舌劝退强敌,可见,烛之武是一位辩士。

  所以说,《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展示的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使学生迅速的抓住课文要点和文章的结构脉络。在板书上我力求节俭明了,既点名本课的重点,又方便学生理解。秉持着这种理念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烛之武退秦师

  开端——秦晋围郑——出使缘由

  发展——临危受命——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

  高潮——劝退秦师——智勇双全,不卑不亢

  结局——结盟、协防、撤军——不辱使命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假如你是一位外交官,接受一个任务——利用美日邦交矛盾,瓦解美日联盟,你会怎么做?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鞠躬!

  反思:文言文的学习有“文”“言”两个方面,本设计“文”“言”并重,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第二册的第七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元日》。

  这首诗描绘了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的热闹气氛。表现出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这一课是一首七言绝句,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这为本节课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我打算设计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一是使学生能够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

  二是通过学习,领会作者通过本诗所要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作者以新年的热烈为背景,抒发自己情感的方法。

  (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语文学科课程教学的理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理解诗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积极投入,乐观自信的改革精神。

  (说教法.学法)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实现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打算选用讲授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达到深入理解和体会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准备)

  为了保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在课堂教学前做好以下一些准备工作:

  一、做一个教学课件,其中包括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春节的热烈场面的图片、诗句内容的解析等内容。

  二、课前设计一个预习:让学生收集作者的资料和创作背景,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本内容的教学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实施教学。

  (说教学过程)

  根据“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和《语文课程标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打算按照以下六个环节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第一个教学环节:通过预习检测导入教学

  一上课,我就提问:课前我们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和查考有关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元日是什么意思?与我们今天什么日子相对应?这时学生们会根据预习的知识积极回答: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这时我会给予积极评价,然后继续引导:那么在我们今天的“元日”这一天你们会在做什么,想什么?学生会各抒己见。在大家对元日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就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下面我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一首描写元日的诗,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元日,又在这一天想到了什么。揭示课题:元日(板书)

  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学生课前预习为背景,从谈话法入手,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第二个教学环节:补充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

  我准备提出问题:诗人是谁,你对诗人有多少了解。学生结合预习的成果回答问题之后,我就继续提问:那么你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多少呢?通过学生自己说,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以检查出预习的情况。在学生介绍完之后,我就学生的介绍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一些适当的补充,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个教学环节:逐句讲授和理解诗句内容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整首诗的内容,更好的体会作者在古诗中抒发的情感,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1、回忆学法,阅读理解,初步感知诗句的意思

  首先我打算提问: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并帮助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古诗的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好知识储备。在得到先读准字音,接着读通诗句,然后理解意思,最后展开想象的答案后,我将给予积极评价。接下来要求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时强调读准音。

  2、自主探索,理解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内容

  (1)自由朗读结束后,我打算提问:要读懂古诗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学生说出自己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后,我就接着问: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这时会有学生提出疑问,比方说屠苏的意思不理解,我就请其他同学为她解答。对于这些敢于提问和帮助解答的同学我都会给予表扬和肯定。针对大家都不理解的内容,我以启发式引导,帮助学生去理解。

  通过这样的相互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2)在扫清词语的障碍之后,我请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同学负责一句诗句的理解,并提出小组比赛的要求:同学们对诗中的词有了一定的理解,我们接下来把词语与诗句联系起来,看看哪组同学能解释清楚诗句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竞赛气氛,充分调动班级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我将给予启发性指导。

  第四个教学环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内容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我将出示春节的热闹场面的图片,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请同学试着结合图片,更直观形象的说整首诗的意思。

  第五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体验作者表达的情感

  1. 描述诗描绘的场景。我让学生找出古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词句,有学生回答:燃爆竹,饮屠苏,迎红日,换新符。接着我会提问:这样的过节会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学生会立刻回答:热闹。

  2.联系作者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回忆作者的介绍: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3.体验作者当时当地的心情。在这个环节,我就作者的背景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在这个热闹,祥和的节日里,你作为政治家你会有怎样的想法,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在学生通过情境体验作者的情感后,揭示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本诗就是作者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第六个教学环节:通过朗读背诵进行巩固性训练

  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我将设计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1、读一读: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2、背一背: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看看哪个小组能根据理解将古诗背诵出来。 最后我采用归纳式的课堂总结:

  课堂的小结应该组织学生自己来完成,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体现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自主学习,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位置。让学生总结学习的体会,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得失。

  最后,让我来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出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的说课结束了,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7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尊重与被尊重的权利,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

  2、能力:

  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3、知识: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各有所长,要互相沟通,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和同情。

  教学重点:

  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尊重与被尊重的权利,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

  教学重点的分析:

  1、从课程标准说明:

  《我们都是一样的》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同在蓝天下”,而《我们都是一样的》为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教学用书明确提出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从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说明:

  让学生体验被他人轻视、忽略的感受,明白互相尊重的重要性,再通过故事《大山的回应》告诉学生尊重是相互的,,然后从故事《是谁搞的恶作剧?》“走近曾宇”,明白人有所短,也有所长。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呈现的情境全都源自学生的生活,学生容易感受、体会、明白,从而完成教学重点的任务。

  教学重点解决方法与过程: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个精致的小纸箱,作为班级的“悄悄话”信箱。

  2、请学生将自己被人轻视、嘲讽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投进信箱里。

  3、制作精盖美的“贴心卡”。

  4、课前收集一些名人平易近人、尊重他人的故事。

  活动一 “悄悄话“”信箱

  1、教师扮演知心姐姐,让学生写下一次自己被别人瞧不起时的心理感受,并将它投入悄悄话信箱。

  2、教师随机抽出几张读出来,但要隐去主人公的名字。并将学生感受最深的体验写在黑板上。

  3、知心姐姐发问:当你遇到画面上的情形时,你的心理是怎样的?你最希望别人怎么做?

  4、小组讨论: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自己不懂尊重别人,行吗?

  5、听故事《大山的回应》

  (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回忆自己或感受别人被人瞧不起的经历和感受,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能更好地理解互相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心理需要。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白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活动二 猜一猜:是谁搞的恶作剧?

  1、听录音故事:《是谁搞的恶作剧?》

  2、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认为是曾宇的为一方,认为不是曾宇的为另一方,双方讨论并派代表说出各自的理由。

  3、小组讨论:如果是曾宇同学搞的恶作剧,我们该怎样帮助他?

  4、(看图“走近曾宇”),看同学们是怎样帮助曾宇?

  (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听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驳论会作准备。全班分为两组来讨论,双方的观点和立场不同,能活跃课堂,让学生尽可能说出自己的观点,不论是认为是曾宇做的还是认为不是曾宇做的,都能让学生意识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沟通,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活动三 你能和他成为朋友吗?

  1、(看书本3-4的四幅图)你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吗?

  2、小组讨论:遇到下面情况的人,你能和他成为朋友吗?

  你的家境好,他的家境差;

  你的学习好,他的学习差;

  你的身体好,他的身体差;

  你体能健全,他身有缺陷;

  你灵巧,他笨拙。

  如果做成朋友,你应该怎样做?

  (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道理,通过“你”和“他”的家境,学习,身体,体能的差异的比较,如果能成为好朋友,就要学会互相沟通,尊重、理解、宽容作同情。)

  活动四 讨论:应不应该叫外号?

  请同学说说哪些外号是你不愿意接受的?

  当别人叫你不喜欢的外号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好办法?写一写,说出来。

  (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让学生说说当别人叫你不喜欢的外号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自己的经历来谈感受,从而明白给别人取外号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活动五 小小故事会

  请学生讲述课前收集的名人尊重别人的故事。

  (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收集和讲述名人尊重别人的故事,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向名人学习由此而得到启示。)

说课稿 篇8

  一、活动思路:电是小朋友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也是小朋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朋友对电脑、电视、电冰箱、电灯……等非常熟悉,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提到,我们在活动区中投放了电线和小灯泡等材料,当小朋友自己通过连接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时显得特别高兴,有些小朋友能在游戏的时候会向我提出:“为什么小灯泡能亮起来?”这样的问题,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科学实验活动,通过两个实验来完成知道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纸、毛线等材料不导电,以及安全用电常识等目标。

  二、课堂实录:第一个实验是:什么东西能导电?我请请小朋友来玩“会发光的小灯泡”这个游戏,不过这次的材料和活动区使用的材料有点不同:不光有铜丝、铁丝,还有塑料线、毛线、纸绳,请小朋友自己试验一下,哪种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并把你的试验结果计下来。小朋友听到我的这个要求,小朋友马上行动起来,每个小朋友拿了一张记录纸做起实验来,那认真劲还真象一个小科学家,有的小朋友还问我:“老师,为什么还有毛线呢?”实验后小朋友得出结论: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所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塑料、毛线、纸等东西不能导电。我们平时见到的电线都是用金属类的材料来做的。接下来是第二个实验:那根电线能导电?请小朋友拿一根电线,看看它们能不能使小灯泡发光?这时小朋友选择的电线可不是一样的了,有两边露出铜线的、有一边露出铜线的、有两边都没有铜线的,经过小朋友自己的操作,有的小朋友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有的小朋友选择的电线就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于是我就针对这一现象请小朋友进行讨论:为什么有的电线也不能使小灯泡发光呢?并得出结论:电线的外面包了一层塑料的外衣,塑料是不导电的,有的电线把两边的塑料去掉了露出了里面的铁丝,所以就能导电,小灯泡才能发光,有的电线两边的塑料没有去掉,塑料是不导电的,所以小灯泡就不会发光了。紧接着我又进行提问引出讨论:为什么要用塑料把铁丝包住呢?电既然是很危险的,为什么人们还要去使用它? 经过了一些实际操作和讨论,小朋友们对于电的特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然后我拿出为小朋友准备的一些材料请小朋友来当“小小工程师”,用电线、电池做一个小手电筒,孩子们可高兴了,三五成群的组成一组,一边制作一边争论,因为别的小朋友没有采纳小纽纽的建议,小纽纽还着急的直跺脚呢。当曾辉那组的小朋友先制作出小手电筒时,他们高兴的拍起了手庆祝自己的成功。

  三、 课后自评:本活动有三个目标:1、知道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纸、毛线等材料不导电。2、了解电的用途,以及安全用电常识。 3、对科学小制作感兴趣。

  为了使小朋友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电的特性,我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一的目的是让小朋友知道电线是由什么材料作成的,所以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不同的材料,有能导电的,还有不能导电的,目的就是请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试一试什么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从而能够感受到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不是金属类的材料不能导电的道理。所使用的记录纸将每种线的实物贴在了表格中,小朋友一目了然,在实验的时候也便于记录,小朋友只要画出 和 就可以了,降低了难度。实验二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验证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我为幼儿准备了三种不同的电线,一种是剥掉塑料皮的,一种是没有剥掉塑料外皮的,另外一种是只有一边剥掉塑料皮的。这个实验是通过小朋友自己操作发现问题,经过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验证了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的材料不能导电的道理,而且知道了电线只有在剥掉外皮的情况下才是导电的。为了使小朋友对电的特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设计了讨论:“为什么要用塑料把铜丝铁丝包住?”和“电既然很危险,为什么人们还要去用它?”通过小朋友的发言,使小朋友明确电是很危险的,用塑料把铜丝、铁丝包起来,电就不会漏出来就不会对人们产生危险,但即使这样小朋友平时也不要随便去摸电线、电源插座。电对人们的用处是很大的,只要合理的利用它是不会有危险的。经过了以上几个步骤以后,小朋友对于电的一些特性已经有所了解,在活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小制作的活动为小朋友准备了电线、电灯泡、小开关、胶带、电路图等材料,请小朋友自己来制作一个小手电筒,从而提高小朋友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兴趣很浓且情绪高涨,积极的进行实验操作,讨论的时候也能积极发言,所以教师在知道教育目标、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兴趣点,在准备教育活动的时候也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幼儿的操作活动、操作材料,既要紧贴教育内容,又不能难度太大,否则幼儿就会失去兴趣。这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一点点艺术。

【有关说课稿范文8篇】相关文章:

1.有关体育说课稿范文

2.有关《微笑》说课稿范文

3.有关《田忌赛马》说课稿范文

4.有关小学英语说课稿范文

5.有关语文说课稿范文

6.有关教师说课稿范文

7.有关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

8.有关问银河说课稿范文

9.有关大学说课稿范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