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十二生肖》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材的内容,这是一节工艺制作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教材的要求是:用彩泥制作十二生肖。也可以用剪纸或用拼贴的方法表现十二生肖。我根据教材要求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用彩泥制作十二生肖。第二课时用剪纸或用拼贴的方法表现十二生肖。这里,我将第二课时内容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剪纸或拼贴制作,不仅是让学生们接触传统剪纸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在学习中体会手能创造美的乐趣,用剪纸或用拼贴的方法表现十二生肖,将童稚娱乐活动融于美术学习活动中,做到在玩中学,在玩中创造,寓教于乐。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是新课标实验教材,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认知领域: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十二生肖的有关知识,在制作拼贴十二生肖的过程中,学习变形、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2、学习纸条造型的方法,通过教学,把握用纸条造型的方法,能生动地拼贴生肖图。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以及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用纸条拼贴的造型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四、教学难点。
把握纸条造型的技巧,拼贴平整、牢固,图形不会发生变形扭曲。
教具预备:彩色水笔、硬纸板、铅笔、纸、刀片、直尺。
五、教法、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贵在爱好,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没有爱好的教学只会把课堂引入呆板、沉闷的死胡同,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学生愉快而又轻松地学到知识。那么,怎样抓住学生的爱好设计出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呢?为了真正让美术课活起来,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及思维特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预备采用“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以及“示范教学法”。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我采用“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我还用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学生,通过这些教法、学法,指导学生用纸条拼贴的造型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增强美术课的综合性和个性化特点。学生们通过学习,制作出自己喜爱或自己的生肖造型,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六、教学流程
(一)、谜语先导,目标定向
俗话说“情感产生爱好”。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我在教学用谜语导入“一人有一个,你有我有大家有,全班有几个?正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同学们你们猜一下,这是什么?(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集中学生的留意力,使学生对这节课布满好奇心。)
在学生回答“是十二生肖后”,我告诉学生:
“这是生肖,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生肖,像老师我就是属——虎,而小朋友们是属什么呢?(由此引出板书——十二生肖)
接着,让学生交流十二生肖的 排列顺序:现在有谁能告诉老师十二生肖的是怎么样的?(这里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比如像老鼠排第一,牛反而排在后面……)
再出示十二生肖的彩泥制作作品,让学生辨认十二生肖。
最后师生合作,动手排列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1、鼠 2、牛 3、虎 4、兔 5、龙 6、蛇 7、马 8、羊 9、猴 10、鸡 11、狗 12、猪
(二)、听讲故事,竟猜生肖
我通过讲一个贪财的知县老爷在自己夫人生日和自己生日时,要手下送礼的故事,让学生猜猜知县老爷的生肖和他夫人的生肖。(在此插入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并会牢记本堂新课内容。)
(三)、演示创作,明确方法
1、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己最喜欢的生肖。在动手做之前,请学生看一幅画。(在黑板上出示十二生肖的制作范画,这样能让学生更直接地知道自己本堂课要做什么,并且能引起他们制作十二生肖的欲望。)思考回答,有谁能知道老师这幅画是怎样做成?
2、在学生明白是用纸贴上去的后,让学生明白制作步骤: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在此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纠正并进行总结板书。)
(板书:步骤:一、选画;二、在硬纸板上画稿;三、截取纸条; 四、粘贴 )
3、在黑板上演示制作过程,并具体说明每一个步骤。指出特殊该留意的地方:如1、剪纸条时必须用直尺画了以后再剪,每条的粗细应基本相同,不能相差太远。2、拼贴时纸条要竖立着,不能歪斜,拼贴的制作要害,必须要细心。(这种现场演示的做法,能让学生更直接地接受所学内容,更轻易把握制作技法,并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接受把握制作技法)。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还充分考虑到学生参与的“面”与“度”,通过让学生自己回忆、感受,再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相信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个性能得到张扬,能力也能得到极大提高。
( 四)、指导制作 培养能力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我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拼贴比赛,拼贴自己最喜欢的十二生肖,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通过比赛,使整堂课的教学形散神聚,学生的情感也在教师一步一步引导中、学习活动一步一步拓展中得到升华。
( 五)、品评欣赏 培养情趣。
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组的最佳设计作品,教师做小结性讲评。为了能让美术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除了精心设计导入和各种教学活动外,在评价过程中我首先让设计者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经验,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动参与者,这样既使美术教学与生活融合,也能让学生对这堂美术课留下深刻印象,喜欢美术课。
(六)、总结:
1、总结学习情况。
2、布置课外作业。
利用课外时间,拼贴全家人的生肖图有顺序
美术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窗外的景色》。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窗景是绘画中常见的题材。因为,窗景显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吸引了人们,是窗景构成的画面吸引了人们。不同的窗景反映着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志趣和审美理念。这主要靠窗外的景色、窗台的摆设、窗户周围的环境判断出来的。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掌握一定绘画和制作的技能、技巧,创作窗外景色的命题作品比较容易,难在窗外景色特点的表现。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欣赏图片、照片了解窗子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及形状。
2、学生根据想象,运用不同的绘画制作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设计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
本课的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想象表现窗外的景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注重美术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采用创设情境法、观察发现法、鼓励法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欣赏图片、照片中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创新精神。以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共同探究制作方法,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明确创作形势和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下面我将按教学环节介绍一下在教学中具体实施的情况。
一、 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学校窗景照片。
今天,我们就来创作一幅表现窗外景色的作品(出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认识窗子的结构。先使学生了解窗子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有窗框、窗台、窗帘、窗玻璃。再请学生谈除了常见窗子的样式,你还见过哪些样式的窗子。在学生交流窗子的样式后课件出示窗子的样式,开拓学生的视野。为的是学生在创作中窗子的样式不会单调。
2、启发学生想象,创造景色。《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所以,我首选请学生谈透过窗子经常能看到的景色。例如; 学生汇报景色有我们的生活情景、常见的楼房等。再通过欣赏课件出示景色图片“四季的变幻、日夜的更替”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想象透过窗子想看到的景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下一步的创作奠定基础。
3、学习制作方法。 通过分析范画,引导学生分析运用的表现方法有a、绘画b、剪贴。明确作品中运用不同方法采用的技巧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4、进行创作。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和方法,创作自己最理想的窗外景色。
三、作品展示 体验成功
在《新课标》的评价建议中指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我主要采用了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各小组在展示作品中互评、汇报创作构思、合作感受。教师鼓励表扬,肯定各组的成功。
四、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用纸立体的方法,制作能打开的窗子。
本课每个环节力争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创作窗外景色的乐趣,使整节课的气氛“和谐、民主、愉快、轻松”。
美术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_____课《……》。(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本节是在学习了……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 ……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特点之二是:……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简单叙述即可,主要是教学手段)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当然这就应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叶老师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
三、说学法:(略述)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并依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 时,可通过演示,创设探索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重点叙述)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数学科学史上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最好是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六、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 》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大家辛苦了!
美术说课稿 篇4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四个方面来谈一下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欢迎各位专家给予指导。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结构:本课采用突出重点人物,重点分析经典作品的方法,着重介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最具有代表性的五位美术家。每位美术家单独一节。另有“相关链接”,介绍同时期的其他一些重要美术家和经典作品,以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艺复兴美术的理解。从而赞赏美术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进而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2、本课内容的重点是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即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作品,要求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对三人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研究。
3、本课的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人文主义,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
4、教学目标:⑴ 学习欣赏西方经典美术作品的方法,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⑵ 加深对欧洲文艺复兴这一伟大历史时期的认识,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
5、教具:课本、教案、学案、多媒体
学具:课本、白纸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达到了一定层次,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强烈的好奇心,正经历着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的转轨期,感性的东西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具有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学生感官体验的审美愉悦,创设浓郁的学习气氛,通过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参与、合作,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推测,使学生的认识过程从直观的感性体验和想象上升到理性的思维阶段,“授人以渔”,提高其自主鉴赏的能力,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欣赏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达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北朝 刘勰)的学习效果,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法及学法
教法、学法的选择应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落脚点应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根据教材的特点、要求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其心理特点,我准备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法与学生合作式学习法相结合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同时辅以练习反馈、变式训练等经典做法。让学生
在活动中渗透教学主题,在参与中领悟教学内容,
在体验中培养健康情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态度
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应用中获得实践能力,
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在联系中拓宽知识领域!
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将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活动过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运用,在活动中创造,我们的课堂自然会充满不竭的活力。
四、教学过程:
1、以疑激趣,导入新课:(3分钟)
我国宋代学者张之厚说“学则需疑”“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课堂教学的导入,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带入情境的作用。优秀的教师从踏入教室的最初几句话起,就应像磁铁般地吸引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状态,为魅力课堂的形成打下基础。我拟引用恩格斯对文艺复兴的评价开场并设疑:恩格斯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产生了哪些巨人?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导入新课。
2、补充知识,奠定基础:(5分钟)
欧洲文艺复兴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对人类产生的精神与文化政治的影响,它的文化价值,是极为珍贵的。美术是其精神财富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几位经典的美术大师,是构成文艺复兴文化的主体。但是,与其他课的欣赏不同之处在于,本课六位美术家(尤其是“三杰”),必须放在文艺复兴的大环境与人文主义的思潮的大背景中,才能获得真谛。因此,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在这个环节设计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补充有关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板书:一、历史背景),为下面进一步欣赏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是“人文主义”(板书:人文主义),即争取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和发展,主宰宇宙的不是神而是人。这与欧洲中世纪的否定人生、否定现实、提倡禁欲主义的宗教世界观,是针锋相对的。
3、分别赏析,横向比较(30分钟)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部分,我设计采用先对“三杰”分别赏析,然后再对其进行横向比较,使学生不仅能够感受他们各自作品的艺术魅力,更能通过比较的探究,把握其艺术个性。
首先设疑:本课中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板书:“三杰”)是指哪三位美术家?
⑴ 达芬奇的绘画 (板书)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完成教师的台阶式设疑:
①恩格斯提到的第一个巨人就是达芬奇,为什么?
②你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③运用已有美术知识尝试分析《最后的晚餐》(板书)。教师提示:主要从形象、情节、构图、透视四个角度探究。(板书:形象、情节、构图、透视)
④有没有同学能画出焦点透视的示意图。(说课演示:画焦点透视的示意图)
学生经过互相交流、共同探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或需要补充的再提出来交流,教师及时肯定和补充。问题④是我设计的让学生动手画的环节,请能画的同学画到黑板上,其他同学各自画在准备的纸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并选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展示。目的就是提供条件让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通过成功表现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健康成长的沃土。
(2)米开朗基罗的绘画(板书)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完成教师的台阶式设疑:
①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表现的内容?
②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如何造就天地、人类等万物的呢?
③ 尝试分析《创造亚当》(板书:《创造亚当》)一图的艺术特色。教师提示:从内容、形式、对比因素等方面入手。(板书:内容、形式、对比因素)
④ 文艺复兴借用了古希腊罗马的语言唱出新的文化的赞歌,在《创造亚当》一图中有没有体现?如何体现的?
通过不同组学生展现自己的分析结果,交流,教师参与,得出结论。
本环节的设计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设置适当的台阶,让学生产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的成就感,以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营造交流的、融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⑶ 拉斐尔的绘画(板书)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拉斐尔的《椅中圣母》(板书),教师提示:从构图、形象、色彩、形式对比因素(直线和曲线)四方面进行。然后交流、补充、总结得出结论。(板书:构图、形象、色彩、形式对比因素)
⑷横向比较:(板书)(分钟)
在师生共同分别赏析了“三杰”绘画作品,体味了其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设计这一个环节,让学生横向比较这三幅作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的作品所折射出的人文主义的光辉、高超的艺术技巧、以及每个人的艺术个性特征,提高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进而综合认知的能力。教师设置四个角度进行提示,让学生思考:
①作品尽管表现的都是宗教题材,但表现的形象却都是活生生的人,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②作品都选择了人物或事件最富有戏剧性、概括性和表现力的瞬间。
③作品都选择了适合内容的有意味的形式。
④艺术家的个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达芬奇的深湛、含蓄和富于理智,米开朗基罗的雄健有力、充满激情,拉斐尔的优雅、和谐、秀美等。
4、拓展知识,加深理解:(3分钟)
要求学生课后欣赏“三杰”的其他作品和课本介绍的其他美术家的作品和成就,加深对文艺复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5、课堂小结:教学过程结束。(4分钟)
本课的设计,主要依据认识发生论和诱思探究理论原理,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做一个有爱心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的教师。要使每节课都眉目分明,山青水秀,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这是我个人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了,谢谢!
美术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内容和作用
《纸筒人》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第8课的内容,它属于造型表现的范畴。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用各种材料制作出自己喜欢的立体造型。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美,从造型活动中体验乐趣的学习态度,是一节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美术课。
(2)、教学目标
根据四年级学生现有的美术技能与水平,我设计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各色纸张及其它废弃材料设计、制作纸筒人。
过程与方法:
通过纸筒人的设计和制作,进一步提高剪、折、卷、粘的技能,能利用各色纸张及其它废弃材料为自己构思,培养学生在工艺制作过程中的思维,创造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立体造型活动,知道废旧利用,变废为宝,进一步理解“美源于生活”,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立体造型设计相对难一些,我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范例、
教具等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重点的把握与难点的突破。从而设计这样的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完成纸筒人的设计、制作。通过赏析、教师的简单示范、学生的动手表现解决。
本课的难点是纸筒人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示范和学生的大胆创作解决。
(设计理念:教学关键在于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学会设计,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也是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下面我开始分析学情。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已经不满足于接受单纯地听老师的话,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距,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但它们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对复杂的事分辨不清,对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虽然知道,但往往不能自觉执行,自控能力较差。
四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他们已初步认识线条、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并学会使用各种绘画工具,也能够体验不同表现手法的效果,懂得分析对象的造型特点并寻找适合的方式表现,具备一定的造型基础,但对想象和创新的理解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在本课中采用了如下教法:
二、说教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动手操作法、提问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直观教学法更直观生动,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本课内容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动手操作法、提问探究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突破本课重难点,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设计理念: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怎样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下面我将说学法:
三、说学法
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作品欣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法来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掌握剪、折、卷、粘等方法来制作纸筒人。(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完成本课教学内容。)
在分析完教材、学情、教学法之后,我将对最关键的教学过程环节进行说明。
四、说教学过程预设
1、首先是导入新课(直观导入)
上课时,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带来的是什么?展示示范作品,从而
导入新课。(设计理念: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课题:《纸筒人》
2、其次是新授部分
(1)、(提问探究法)用课件展示几个不同的纸筒人的画面,提问:这些纸筒人都运用了哪些材料?是什么形体的?是哪种造型?(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观察来说一说。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
(2)、(动手操作法)准备好材料,学生做游戏,请同学们看一看,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把纸筒人组合起来。谁做得又好又快?(设计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师生一起总结出纸筒人的制作方法:(板书制作方法)
卷制纸筒;设计剪制;组合粘贴。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步骤,作为参照,(设计理念:让学生更好地去创作。)
3、然后是动手实践,大胆创新(小组合作)
(1)出示制作要求:大胆创新,合理利用材料,进行装饰。作品新颖,要有创意。(设计理念:这样设计是在提醒学生自己创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不能照抄照搬去临摹,起到一定的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2)实践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潜能生完成作品。提示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和卫生。(设计理念:可以使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动手实践后成功的喜悦。)
(3)进行讲评作品。作品制作完成后,每一小组派代表来讲台前
进行展示,请同学们看哪个小组做得好?装饰得美?(设计理念:激发学生欣赏和讲评的积极性。这也是审美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
4、最后是对本课进行如下小结:
通过上面的环节学习,我设计这样的小结:希望同学们以后要注意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创造出更美的作品。意在引导学生懂得“美源于生活,创作来源于生活”的实践体验。
五、教学效果预估
通过各个环节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计:创作技能好的学生会创作出新颖别致的作品;稍差一点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也能创作出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美术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3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 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初一学生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 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
教学难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二、 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甘苦。
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 桌面整理" 的活动,看谁分块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于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2、 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 花瓶与人头" 的图案画,使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学生进行分割练习的欲望。
3、 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 人" 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c)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立完成一张作品。
三、 说教学过程
本节有三个高潮一开始导入和中间讲解 (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学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学生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 桌面" 上即整洁、 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学生怎么布置这个桌面。(学生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讲评)这是桌面的分块与布置,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同时板书:木散为器 帛裁成衣 (5分钟)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割与构成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1、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d)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与构成" ,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
②通过" 分割与构成" 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
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d)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与构成" ,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
②通过" 分割与构成" 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
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美术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二十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首先,我在充分分析教材和学情的情况下,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因为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中的学习内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感受雕塑的魅力,了解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评述能力。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在网络环境下教学。
下面我向大家逐一介绍本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影音导入,激发审美期待。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兵马俑缺乏感性方面的认识,对雕塑特征和艺术手法全然不知,而且秦朝距离现在历史比较久远,所以学生觉得本课内容枯燥乏味,不容易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首先利用计算机教室的广播系统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兵马俑的音乐——《兵马俑幻想曲》(播放课件)。学生们都沉浸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接着向学生展示一段秦代战争的影视片段。(播放课件)气势磅礴的音乐和规模宏大的影像场面结合在一起,立刻把学生带到了久远神秘的秦朝时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求知欲也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初步欣赏,整体感知秦俑魅力。我在本课教学网站上给学生准备了丰富的资源。(播放课件)包括秦始皇简介、俑的知识、兵马俑简介的视频和许多秦始皇陵的图片。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在整体感知中,使学生了解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功绩,真正体会到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特点。
有了整体的感知顺势进入第三个环节——细细品味,了解雕塑艺术特征。在这一环节中主要利用计算机教室的广播系统,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汇报兵马俑的艺术特征。通过学生交流总结出:兵俑发丝清晰可见,细致入微。五官眉目清晰,表情丰富细腻。铠甲甲丁历历可数,衣服褶皱生动。表情、动作各不相同等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秦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和雕塑的魅力。并从中体会到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不同之处。
第四个环节——探索评述,激发爱国情感。有了欣赏的基础,我试着让学生对兵马俑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感受,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对兵马俑的评价。然后让学生在教学网站上查找一些国际名人们对秦兵马俑的评价。(播放课件)学生通过对这些评价的阅读,自己对兵马俑又有了新的认识,他们都想把新的想法表达出来。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特意设计了留言板,学生可以在上面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再次尝试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两次评价不但使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和评述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激发了学生爱国和珍爱国宝的情感。(播放课件)这些都是同学们在课堂上对兵马俑作出的评价。
为了使学生更多的了解我们伟大祖国丰富的艺术遗产,进入第五个环节——课外拓展,感受祖国文化博大精深。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播放课件)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我国目前已经有多少处名胜古迹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我的说课结束。恳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美术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八课《画自己》。本课属于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内容与学生身心特点相融,与美术语言相通,凸显了新课标的精神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以人为本,以我为美,生活中的我就是美的塑造者。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独特之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今天我主要从绘画层面,从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提高审美表现力和观察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自我的信心,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心中的“我”,可能是类似童话故事中主人公,也可能是现实的“我”。绘画偏重于主观的感受因此如何用具体绘画的形式语言去展现出来却抓不住特点。而且本课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创作人物画。好在一年级学生从上学期开始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勾线、涂色、剪贴、撕画的技能,他们敢动手、爱提问,喜欢想象,大多数同学能自信、大胆、自由地用美术形式和语
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就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了解自己的外形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形象思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观察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学会能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并用简练流畅的线条画出自画像并加以装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自己、夸自己,提高自信心,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己,能够运用较好的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难点: 初步把握人物的形态特征,能够用绘画表现方式提取生活经验进行情趣化、个性化的表现。
五、教学准备
上好本节课,课前师生需作如下的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大信封、镜子、画纸、油画棒、大相框 学生:小镜子、画纸、勾线笔、照片、油画棒或彩笔(蜡笔)等
六、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观察法、发现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己的外貌特点,激发学生想要表现自己的愿望。演示法:演示法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基础技法,由于学生年龄小,又是初次对人物进行写生,演示是必要的。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话“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本课还采用了游戏法、合作交流法、互动评价法等,突出教法学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努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
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游戏活动更能激发学习的热情,合理的情境创设又使他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小有所获。特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 游戏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白雪公主》中巫师问魔镜的一段视频,谈话激趣,孩子们童话故事中谁最漂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皇后是怎么问魔镜的?
生: 设悬疑
师:在童话故事中就是白雪公主最漂亮,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在我们的世界里到底谁最漂亮呢?
生:回答
师:让我们也一起来问问魔镜好吗?
(出示课件——魔镜)
生:一起念咒语,魔镜魔镜,我们的世界上到底谁最漂亮? ⑷猜一猜
师:(利用课件制作的魔镜先生说话)魔镜给了两张画图给我们,答案就是 ,(课前老师先准备好画本班两个学生的画)
生:
⑸揭示课题:小朋友,你们也想像他们俩一样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吗?
我们一起来问问魔镜,魔镜魔镜,我也可以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吗?
(课件出示——魔镜提出的要求:如果小朋友也想成为最漂亮的人,那么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样子亲手画下来,寄给我,让我挑一挑吧!)
师:小朋友,你们也想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可是你们会把自己的样子画下来吗?
生:回答
师: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画自己》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景的创设中,参与游戏活动,激发兴趣,轻松愉快调动积极性。齐读课题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主题与内容】
2、深入探究 感受特点 明确绘画方法
(1)、刚才同学们为什么一下猜出同学的名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此时教师再出示一孩子自画像与本人让孩子作比较,让孩子说一说在孩子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课件时机出示人物五官、脸型的分类、与各种不同表情的认识,以及装饰的独特。
总结: 表现好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
【设计意图: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像特征,突出人物的主题特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
(2)、接着小组合作
照一照、说一说、演一演、想一想
① 照一照: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型、发型与五官的特点。 ② 说一说: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脸部特征。
③ 演一演:小组间互相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④ 想一想:怎样用画笔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看,说,演,想分段分步步骤的寻找脸部特征,捕捉人物的形象的主要特点,遵循儿童注意的广度与深度的规律,初步从感觉向造型表现转化】
(出示课件——欣赏作品)
(3)、欣赏作品:欣赏大师与学生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画自己的。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大师与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从感觉向造型表现进一步转化,同时抓住一年级孩子善于模仿的特点,模仿绘画的方法,做到润物细无声。】
(4)、了解画自己的方法与步骤(让学生自己排序) ①?? 脸型(明确自己的脸型)
②添画头发和五官(抓住特点,添表情)
⑤ 色(装扮自己)
3、教师演示 领悟技巧
请小朋友帮助老师,让你们的眼睛做老师的镜子,你说我画,可以吗?说说老师的脸型是什么样的?再观察老师的发型和五官有什么特征呀?
②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画纸上按步骤分步画自己的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讲解与示范可以帮助学生将脑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具象化,为学生的下一步创作提供“拐杖”】。
4、自由创作,体现个性。
⑸学生创作:作画前要求小朋友再照一照镜子,可以对着镜子做表情的欣赏,看看哪个表情是最漂亮的,再开始作画。
要求:
①再仔细观察自己脸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情)
②可以给自己添画漂亮的服装,装扮自己。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创作的自由空间】
5、剪贴“大合影”感受友谊与集体感
把自己的自画像剪出来,贴到“大镜框”里,做成一个“大合影”寄给魔镜先生。猜一猜魔镜先生会说什么?(再一次出示魔镜以及魔镜的回答:你就是最美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真正体现课程标准:“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体现人文关怀和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本课的学习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给长相不佳的学生以自信,使学生体会到“我”是独一无二的,我的存在就是一种美。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和集体感,有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6、拓展延伸
课后,让学生根据画出的自画像,用简单的一两句话介绍自己,让同学评一评。
【设计意图:将课堂加以延伸,并将语言表达与绘画相结合加强学科间联系,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八、教学反思
在导入的时候我利用童话故事创设情境贯穿整堂课,在创设的轻松氛围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式的活动中了解自我外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然后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达到发展自我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整堂课以学生为本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展现自我。这时让我意识到不再是老师身份而是成了学生的合作伙伴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
在作业展示、互评中当学生兴奋把自己手中的自画像剪下来贴到大镜框时,一件件充满童稚的艺术品展现在我面前时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说,这个是我呀,这个是我呀??我被感动了虽然不是最完美的,但却每一幅都具有了感染力。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美术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标记知识点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 、章法、皴法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 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
A、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
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敷彩的语言表现方式。
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宣誓》,指导学生从明暗、空间、透视、构图等几个方面了解具象艺术的其他表现方法。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学生活动:A、分析并总结《荷拉斯兄弟宣誓》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段。
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2)意象艺术 :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达利《记忆的永恒》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德国马尔克的《蓝马》齐白石的《虾》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
B、提出问题:观察分析以上作品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语言表现手段?
学生活动:A、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展示的作品给与鉴赏和分析。
B、学生讨论并回答:变形、夸张、重组、概括、提炼。
老师总结: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3)抽象艺术 :主要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冷抽象: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理性抽象”
热抽象: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荷兰画家 蒙德里安的《红黑黄兰构成》捷克画家 库普卡的《牛顿色盘》
B、提出问题:我们从这两幅作品中分别看到了什么形象? 两幅作品在运用美术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A、鉴赏作品B、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也就是我们什么形象也辨别不出来。
完全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
4、自我评价练习:
教师活动: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若干幅让学生来辨别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
5、课堂回顾总结:
教师活动: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B、提问:美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元素是什么? 语言表现手段是什么? 美术语言的表现形态分为哪三类?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复述回答
教师活动: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具象艺术”,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研究具象艺术的有关内容,希望同学们做好预习。
6、板书设计: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特 征: 具体性和形象性。
美术语言的内容: 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 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 、章法、皴法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2)、意象艺术;(3)、抽象艺术;
美术说课稿 篇10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熟悉工具,认识颜色;应会:不同风格线色的表现。
2、隐性内容与目标:创新精神,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具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选择油画棒、水彩笔,或水粉颜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入:课本小朋友的作品,你觉得漂亮吗他们分别用了什么工具完成的你知道那些画材可以使用(蜡笔、油画棒、水彩、水粉等)
二、感受:
1、师生共同欣赏一组以线条与色块构成,抽象风格的绘画作品。例如蒙德里安、米罗,重点分析一个作品。教师“刚刚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或色彩”“你觉得画画的人心里在想什么是很高兴很恐怖还是有点伤心哪些笔触让你有这种感觉的”
2、“除了艺术家表现的笔触与线条,你还能使线条和色彩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体验:从看一看、调一调开始,进入教学。教师与学生一起以游戏的心情,观察色彩的变化,对水粉有初步的认识。学生认识不同的色彩,了解蜡笔、油画棒、水彩笔、水粉这些画材的相关工具及使用方法。提供工具,让学生试用,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很均匀地去涂色某一个笔触,引发学生对奇妙的色彩世界的探究。
了解:学生认识不同的色彩,了解油画水彩笔画出来的效果有何不同——油画棒粗力,水彩笔柔和匀净。
三、创作:看看哪个小组能够合作创造出最多种涂色方法小组合作完成。
四、欣赏:举起来,欣赏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同学的作品,评论交流自己的绘画体验。联想“这样画出来的痕迹使你想到什么”这样的笔触适合表现什么”五、小结:尝试着用不同力度、不同疏密的点、圈、线等笔触体会不同的涂色方法所带来的不同的画面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欣赏上一课小组合作的同学的作品,评选出优秀作业:并且请这些同学上来介绍自己创造的涂色方法,说说“这样画出来的痕迹使你想到什么”这样的笔触适合表现什么”
二、感受:
1、欣赏画作,体会色彩的感情,说明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你快乐,你的线条也会跳舞;你悲伤,你的色彩也会暗淡。
2、灵活地开动脑筋,结合线、色等造型因素进行组织创造;
三、创作:以个人为单位,比比看谁涂得更好看:创作一幅自由的色彩画。
教师辅导:不应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学生,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要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勇于尝试。相比较而言,应更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而不是结果,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四、评价:让学生介绍自己画中采用的涂色工具和方法,选出好看的作品。
五、课后作业:鼓励同学回家后与父母家人欣赏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可爱的家。
【美术说课稿模板十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