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4-15 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分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上册第五课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阅读的材料诗是美的载体,诗的排列形式的美,音韵节奏的美,创设意境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儿童诗还有独特的质朴美。本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通。教学时要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内蕴美,引领孩子去品读,去感受,去体验。

  二、 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情节简单,富有童趣,孩子们较欢迎。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情而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形象的感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1、唤起想象,体验情感美

  在审美化阅读教学中,唤起想象后,学生才能拥有广阔的天地,才能调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获取相应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诗文,鉴赏意境美

  于漪老师说过:诗歌是灵动的,充满了诗人的智慧和灵秀。因此,教学生阅读,千万不能支解,不可嚼烂,千万不能将秀气和灵气教去了。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就使他们失去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本课教学中以图画的展现,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情境,品味诗文,感受其中蕴含的美。

  3、朗读吟诵,感受节奏美。

  诗歌的语言是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读起来琅琅上口,悦心悦目。童诗中有精练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是最适合孩子朗读吟诵的短文。

  4、创编诗歌,享受创造美

  对课文第三小节进行朗读感悟后,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在思绪飞扬中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篇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求得发展,品尝成功的喜悦。

  出示文中句子: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学生分小组热烈地讨论着。

  在儿童诗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去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通过儿童诗的学习,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一份创造美的热情.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本节课是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的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网页主题和网页的风格与创意,旨在引导学生对于网页规划从概念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由于本节属于网站设计的第一课,且侧重理论,所以,教师在教授本节课的时候,应该多采用实物展示与实际演示的方法,使授课的过程更加清晰直观。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中生,他们在学习本节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上网浏览的基本技巧,熟悉如何从网络上获取各种信息,如何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并且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也学习了多媒体的相关知识,因此具有客观评价作品的审美能力。但是他们之前并未接触过网站设计,因此对于如何设计网页并不熟悉。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网页主题的特点;能够设计出属于自己风格、具有创意的网页。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大量的实例展示,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学会规划网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浏览、欣赏、对比优秀主题网站的内容、结构、风格、质量,使学生掌握网页规划的要点,初步确定自己网页的主题及设计方案。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网页主题的确立、网页的风格与创意设计设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网页风格设计的要素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展示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在多媒体上出示格式各样风格和类型的网站,并提出问题: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式各样功能的网站也大批的涌现出来,大家现在看到的网站分别属于什么类型?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中展示出的网页,能够回答出有教育类网站,视频网站,购物网站以及搜索引擎等。之后我会继续追问:之所以能够准确的说出网站的不同类型,是因为这些网站在设计的时候都采用了不同的主题,那么如何去确定网页的主题,使之清晰明了呢?引入本节课课题——《网页规划》。

  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将不同网站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观察,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同时,也能从中发现本节课的要点——网页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与本节课课题很好的契合在一起。

  (二)任务驱动,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将延续导入中提出来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吸引人的网页,首先就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那么在确立了网站的主题之后,就可以确立网站当中的哪些要素?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可以回答出:确定内容重点、明确信息获取方向、规划栏目设置及确立作品风格基调。之后我会在多媒体上面展示20xx年和20xx年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比赛中获奖的几个网页名称,请学生观察这些网页的主题,提出问题:确立网页主题的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且结合教材,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

  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入手,能够将确定网页主题的主要因素,通过小组讨论和阅读教材的方式,由学生试着总结知识点,既能够使学生加深对于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又为接下来创建属于自己风格的网页奠定了基础。

  之后我会通过现场演示,和学生一起体会建立属于自己风格的网站的过程:

  打开网页制作软件,一边操作一边总结:

  (1)为网页设计一个有特色的符号或图表;

  (2)统一色彩的基调;

  (3)使用统一字体。

  .学生认真观看教师操作,边观看边思考建立网页风格的过程,并且通过阅读教材当中"知识拓展"的内容,了解创意思考过程中的5个阶段。

  通过具体的操作演示,学生能够在观看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将风格创意与网页的建立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了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三)巩固提升

  请学生在学习了本节课知识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网站:确定网站主题,并根据网站的主题以及受众特点设计网站的风格。学生从网站主题、网站的主要浏览群体、网站风格描述、网站标志设计、色彩基调、字体等方面进行网站设计。

  进一步巩固对网页规划设计知识的掌握,同时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

  我的作业是:浏览配套光盘中《学生范例》栏目里的作品,就信息表达方式的特点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记录在电子学习档案袋中。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心中那盏灯》选自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五单元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的是一位父亲忍着寒冷为儿子做灯笼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本课分为3个课时教学,今天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揣摩人物细节,根据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拓展,懂得父亲用爱制作冰灯给儿子的一生留下幸福的回忆,并体会出父亲的爱。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体会描写父亲做冰灯的语句,反复揣摩人物细节,在朗读中提升情感,体会出父亲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激发情感”的思路,采用多媒体课件,以“直观教学、以读代讲”等方法,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朗读中感受人间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2、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品读感悟”的方法学习课文,让学生在读、思、议、辩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导入。

  2、让学生画出能够让自己感受到爱的句子并与大家交流。

  (二)引导探究,读中感悟(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我分四步进行)

  1、交流句子,引导学生读一读描写人物言谈举止的句子,感受真爱的力量。

  2、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父亲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找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重点理解“悟”字。)

  让学生通过读、思、议、辩去感受父亲那种伟大而无私的爱。

  3、抓住人物语言,体会思想感情

  父亲把脸扭过来,有点尴尬地说:“我也想给你做个玻璃灯笼,可哪里有玻璃呢?后来我就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吧,这不,冰冻了一晚上我正给你做着呢?”

  用字理知识让学生理解“尴尬”一词,从而理解句子含义。

  运用字理知识来析词,避免了繁琐机械的词语解释,攻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4、想象身临其境,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但是,我的心里却一直珍藏着那盏冰灯,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①师:那是一盏用冰做成的灯,是父亲用心打磨的灯,所以这也是一盏用(生)_________做成的灯。(心)

  师:那是一盏用冰做成的灯,凝聚着父亲对孩子的爱,所以这也是一盏用(生)________做成的灯。(爱)

  师:那是一盏用冰做成的灯,凝聚着父亲对孩子的情。所以这也是一盏用(生)____________做成的灯。(情)

  向学生渗透提出问题后,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了问题。

  ②师生联读:

  师:那是一盏用“_________”(情)做成的灯,所以我觉得(生)“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师:那是一盏用“__________”(爱)做成的灯,所以我觉得(生)“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师:那是一盏用“________”(心)做成的灯,所以我觉得(生)“那是一盏最美的灯”。(通过联读,更深化了中心。)

  (三)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文化随笔”单元。《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

  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法分析

  1、理论依据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三步教学法

  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3、具体操作

  ⑴立足课本 整体感知 ⑵跳出课本 拓展延伸

  ⑶品评鉴赏 培养能力 ⑷举一反三 迁移应用

  五、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高一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但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

  2、学法指导

  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分析

  1、课文感知

  提问: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

  2、拓展延伸

  品评: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区别“忍”字与“眼”字的区别?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删去“借问”与“牧童”两词句子更简洁,是否更好?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括号内可以填什么字?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否为句子增删文字或调整语序?

  3。迁移训练

  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试着根据自己写作的体会举一两个例子证明这个论断。

  七、本课板书

  《咬文嚼字》 朱光潜

  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文字更改可以改变作者思想感情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字的好坏要看表达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简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锤炼文字,重在把握当时、当地的心情与情景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创作要大胆发挥想象

说课稿 篇5

  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四课《轮轴的秘密》,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轮轴有什么作用;二是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轮轴这种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但对轮轴的概念和省力现象的理性分析是缺乏的。所以本课从回忆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水龙头开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观察水龙头的构造上来,从而了解了什么是轮轴。接着教材通过组装一个轮轴的实验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通过本课教学力求达到如下目标:科学概念(知道什么是轮轴和轮轴能省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的层层推进探究轮轴是能省力的且轮越大越省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体会和感悟轮轴是如何省力的,知道游戏中也含有科学道理)。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经历轮轴的研究过程,建立轮轴的完整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的原理。

  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我做了以下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每组):1盒钩码(系线)、2套不同的轮轴装置、2把螺丝刀、2瓶水(系线)、2张记录表。

  教师材料:学生材料1套、教学课件、水龙头2个、2套轮轴装置。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的教法学法是

  教法:直观演示法、启发诱导法、总结概括法

  学法:动手实验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在教学本节课时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感受到轮轴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深入探究,揭发秘密

  动手实践,体验真理

  拓展整理,总结新课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2个实物水龙头,让学生分别拧开,让他们体会两次活动的感受,学生发现第二次拧比较容易,经过观察发现原来在水龙头上加上这样的东西手容易用力,很轻松就拧开了,紧接着给同学们介绍水龙头这部分是轮,这是轴。进而揭示轮轴定义:我们把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由此进入新课《轮轴的秘密》。 (通过实物展示法、概括法让学生初步认识轮轴的定义,并且知道轮轴就在我们身边,通过亲身体验法,感受到轮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深入探究,揭发秘密

  出示轮轴装置,让学生认识轮轴的各部分名称,如果在轴上挂一定数量的钩码作为阻力,轮上挂钩码看成用力的大小,那么在轴上挂3个钩码,轮上挂几个能够使轮轴处于平衡状态?学生开始猜测,按照学生所说做相应的演示,直至轮轴平衡。如果在轴上挂6个、9个甚至更多钩码,轴上应挂几个?让学生将猜测结果填入试验单一,为了验证猜测学生提出做实验,经小组讨论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开始试验。实验发现每次轮轴平衡时轴上钩码总比轮上的多,以此得出轴上用力比较省力的试验结论。

  紧接着老师又拿出另一套轮轴装置,让学生仔细观察两套装置,发现两个轴的大小相同,轮的大小不一样。如果阻力一样,两套装置的用力一样吗?学生说不一样,是这样吗?你们想怎样证明,生提出作对比试验,并提出试验时应注意的变量与不变量。为实验更准确,结论更有说服力还提出了多次试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通过观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轴大小一样时,论越大越省力。(此环节通过讨论法、对比实验法、观察分析数据法小组共同合作得出轮轴是个省力的装置,应用轮轴工作起来更方便,且轴大小一样时,轮越大越省力,让学生知道选择工具时应择优。)

  (三)动手实践,体验真理

  ( 课件出示螺丝刀)螺丝刀是轮轴吗?哪个是轮?哪个是轴?学生举出拧螺丝的例子说明螺丝刀是轮轴,刀柄为轮,金属部分为轴。老师给予肯定 :螺丝刀的确是轮轴,只不过它的轮和轴为了人们使用的方便变长了。 想不想玩 “吊水瓶”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游戏让学生再次理解轮轴的定义。老师向大家推荐两种玩法!第一种玩法是把水瓶系在螺丝刀的轴上,转动轮,把水吊起来。第二种玩法是把水瓶系在轮上,转动轴,把水吊起来。学生提出玩时的注意事项,老师提出两个要求:第一,每位同学每种玩法都要玩一次!第二,吊水时必须把水瓶口吊到与桌面基本相平为止。 游戏后学生发现第一种玩法比较省力,并应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这个游戏就是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学生在游戏中又一次体验到轮轴省力,深刻认识到它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感知知识来源生活,应用生活。)

  (四)拓展整理,总结新课

  (出示组合式水龙头)为什么加了这个东西,水龙头就能够轻松的拧开?学生们通过本课所学知识,知道了这就是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加上轮,在轮上用力更省力。 这就是轮轴的秘密,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物品应用了轮轴原理,让学生找到他们的轮与轴。(联系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奥秘,从而喜欢科学,喜欢探究。)

  四:说作业

  生活当中的轮轴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一找,并思考这些轮轴帮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学,学会用科学道理解释生活现象)

  五:板书设计

  轮轴的秘密

  轮上用力比较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板书图文并茂,简洁,重点难点突出,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真诚的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水面的秘密》是青岛版科学五四制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科学》中的第三课,本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假设、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通过进一步研究,知道水的表面张力是有限度的,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并对其他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做初步探究。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实践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操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孩子们从小就喜欢戏水、玩水,从中认识了水的性质,了解了水的.特性,知道水有浮力。体验到了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还有的孩子玩过吹泡泡的游戏,但很少有孩子想过,吹起的泡泡为什么都是圆形或椭圆形的?同样的问题是,虽然学生对水有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但对水的表面张力了解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

  因此,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了解水的表面张力概念;知道水的表面张力有限度,了解自然界、生活中的张力现象及应用;了解其他液体也有表面张力的现象。

  能力目标:能针对水面现象提出问题;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我精心准备了以下分组实验材料:

  分组实验材料:

  铁盘10个、方形塑料杯10个、回形针100个、硬币10枚、玻璃球60个、木块1块、食用油3杯、牛奶3杯、果汁3杯、笔1支、抹布10块、实验记录单1张。

  在本课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并做了如下设计:

  环节一:游戏导入,初识水的表面张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对于刚接触科学学习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水的表面张力概念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因此本课开始时,我通过“水中玩回形针”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回形针停留在水面上的样子,让学生初步认识表面张力的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并引出课题。

  环节二:深入探究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引出张力概念。

  本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一个是“硬币装水实验”,另一个是“在装满水的杯中放玻璃球实验”。在“硬币装水实验”中,先让学生滴一滴水,观察水表面的样子,再滴满水观察水表面的样子,这样设计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水面的变化,感受水的表面张力。“在装满水的杯中放玻璃球实验”也是同样道理。这两个实验将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水的表面好像有一层薄膜一样,包裹着水,并为引出水的表面张力概念做铺垫。

  环节三: 认识水的表面张力是有限度的,容易被破坏。

  为了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水的表面张力是一种非常轻小的力,是有限度的。我特地设计了继续往硬币上滴水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发现,硬币上的水太满就承受不住,会溢出来。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的表面张力是有限度的,进一步认识到回形针不能停留在水面上的原因是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

  环节四:了解自然界中、生活中张力的现象及应用。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关于水的表面张力现象,这一环节给了学生畅所欲言的好机会。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图片“蜘蛛和苹果”,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滴之所以半球形状,与表面张力有关,为学生交流生活中的经验提供铺垫。在学生交流已有的认知后,通过课件展示荷叶的露珠、小孩挂泪珠、水黾等图片为学生做有益补充。再次总结提升,同时,课件出示:水的表面张力的应用资料,将学生对表面张力的认识提升一层,知道水的表面张力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帮助。

  环节五:了解其他液体也有表面张力现象。

  在学生认识到水有表面张力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我特地设计了“探究其他液体也有表面张力现象。”这一环节。为学生准备牛奶、果汁、食用油三种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其他液体,开阔学生思路,引导他们进行探究,认识到其他液体也是有表面张力现象的。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探究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首先,从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及章节的地位来说:《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是初中物理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以及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而且是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它既符合学生有易到难,有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而且为下一步学习电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说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是电学的教学重点,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推导出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简单的图像题。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分析与论证提高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3、通过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欧姆定律的形成过程,学习科学家坚忍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实际运用能力,强化学以致用的思想。

  三、 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并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这一章内容的第二节,起着呈前启后的作用,为了后面知识的学习,所以我认为: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表达式是本节的重点;公式的变形公式R=U/I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

  针对于这连个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的教学,了解学生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下面我将从学情加以分析

  四、学情分析

  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的形象来支持。而且我所执教的这个班级,从总体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有待改进,而且态度不认真,没有上进心,理解能力差,如何夯实基础,提高学习效率,已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并根据学生的现状,为了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 教法

  物理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物理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物理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六、学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课程改革形成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良好态势。其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物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转变学生物理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索研究的启发式物理方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 复习导入——引入概念探究新知——形成概念精讲例题——深化概念中考链接—巩固新知总结反思——提高认识课堂检测——及时反馈,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七、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引入概念

  1、由上一节探究的两个关系引入欧姆定律:

  2、用欧姆的故事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二)探究新知——得出公式

  I=U/R U=IR R=U/I

  (三)精讲例题----学会应用

  在这里我精心设计了一道生活中的题目: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 学习热情,同时也达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四)中考链接—联系中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并且把课本的例题熔入即时训练题中,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

  (五)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欧姆定律及其有关概念;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物理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六)课堂检查——及时反馈

  学生经过以上几个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欧姆定律的相关内容及简单的应用,为学生学习和自己教学提供更好的信息,为此我有针对性的设计题目进行课堂检查。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第一节《数一数(一)》P19—20页教学内容,在我校三年级使用。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

  本课教材内容《数一数(一)》,实际上就是对“千“的认识和感受,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来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这是进一步学习 “万”及以上数的认识和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本课内容是普通学校教材,主要针对的是普通学校学生,主要包括了四个知识点,第一个问题由拨计数器的情境出发,从序数的角度,由千以内的数和一千之间的关系引出对“千”的认识。第二个问题结合拼摆小方块的活动,体会“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直观感受“千”的大小。第三个问题就是结合数数活动进一步感受“千”的意义,掌握三位数的数数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试一试”,集合估计和对比想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针对普通学生这是2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安排解决前三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听障学生来说课时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课只有30分钟,尤其是第三个问题数数更是难点,遇到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时的转化更是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并且在教学第一个问题“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的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数数分散了难点,提前做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体会“千”的由来,体会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即“满十进一”的道理,初步发展位值概念和数感;掌握千以内三位数的组成;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计数器的操作与课件的直观演示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涂一涂等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上三个目标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目标的确定适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

  4、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义;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本课紧紧围绕着重点,通过诱导准备、新知探究、迁移运用三个主要环节,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

  5、教学难点:

  计数单位“千”概念的建立与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

  因为“千”是新的计数单位,又比较大,尤其听障学生在生活中对千以内的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比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不够清楚,表达能力也较差,所以对四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也是本课的难点,不给定义,只需理解就可。

  二、说学生:

  本班共7名学生,年龄在9——15岁之间。整体上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都较差,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才能进行。其中A类生4名,有较强的学习意识,B类生3名,需要老师的不断关注, 1名学生听力特别好,语言清晰能正常的沟通交流。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本课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诱导启发法、讲解法。

  本课创设了生活图画情境与问题情境,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较抽象,利用计数器与课件中方块动画的直观演示,既直观又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听障学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课堂上必须通过老师不停的诱导、启发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二)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本课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为此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方格图等

  四、说教学思路:

  本节课安排了五个环节。1、诱导准备;2、探究新知;3、迁移运用;4、回顾总结;5、拓展延伸。

  (一)、诱导准备:

  首先让学生看图读话,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以及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其次顺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课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就是9——10, 99——100, 999——1000的变化过程

  本环节借助计数器上的拨珠活动,帮助学生从序数角度体会到“千”的由来,同时也强化了“满十进一”的道理,这一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概念的体会。同时这也是下一步学生具体数三位数时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几十九加1、几百几十九加1的训练,为下一步数数分散难点提前做好铺垫。

  2、探究二:里面有多少个?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猜想,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然后进行汇报,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观察课件演示活动,依次得出结论。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感受一千个笑脸图、一千元人民币、一千米的长度(学生亲身跑过)来进一步体会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本环节主要借助课件展示的数方块活动让学生认识“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今后学习三位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三)、迁移运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题:看图说数、用图摆数和填空题。

  这一环节紧紧围绕本课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数位间的关系及变化,观察性、操作性较强,学生比较有兴趣,达到了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回顾总结: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本课学到了什么,这既是对本课知识的一个回顾总结,也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的极好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最后,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我简短地介绍一下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我设置了五个环节,分别是情境创设—数学活动—应用拓展—巩固深化—总结回归。

  1、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的儿童乐园,一方面是为了切合教材,另一方面是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通过有音乐的ppt,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最佳学习状态。

  2、数学活动:我设计了两个小部分。一是初步感知。二是数数交流。首先在初步感知里,让学生通过看图,自由探索交流,目的是满足其好奇心,让他们能定下心来进入接下来的学习交流。二就是数数交流。就是让他们从乐园里找出与老师手上卡片物体数量一致的物体。由于这是一年级的第一节数学课,刚接触学生,所以并不马上能说很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于是在我的教案里,我设计了AB计划。A计划就是,如果答案有错的话,说明有些同学还不没掌握数数的方法。因此要展开讨论,怎样才能数得又对又快?让学生思考,并请他们提议。最后总结一定要按顺序数。B计划就是,如果答案都全对的话,也不能太掉以轻心。因为这只能说明大家数数能力良好,但不一定就又对又快,因此设置一个“摘苹果”游戏,增强趣味性的同时也能检测学生数数能力,并训练其数数速度。

  3、应用拓展:应用拓展这环节的目标是让学生运用点子图来数数,并初步体会其对应关系。因此我把这环节分成两个个小部分。一是大笨象难题。二是猜猜小圈圈。大笨象难题里,先在ppt里展示一只大象,然后又一只,最后不断叠加到10只。让他们数数。这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视觉刺激效果,从而引导他们把具象的东西转化为抽象的东西来清点就更快更准。接下来马上就是猜猜小圈圈。先是准备5张画了圈的卡片,然后让他们看看黑板上的10幅图里,哪张图片对应哪张卡片。在家教时发现学生作业上因为画圈大小不一而被老师扣分。所以我接下来就弄个小变式。请学生上黑板前对应其余五张没有圈圈卡的,补上圈圈。画圈最后从他们画圈的方法上加以指导,比如说圈圈都是多胞胎,个个都要一样大小才好看等等。

  4、巩固深化: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约15到25分钟。加上孩子才刚入学,则可能更难维持了。这时课上了一半,是注意力最易分散的时候。所以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去维持。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火车钻山洞的游戏,分组进行。运用游戏法,寓教于乐,既集中了学生注意力,又能锻炼学生数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5、总结回归:第一节数学课,让学生喜欢上了就是一辈子的事情。现在新课改对于数学其中的教学理念是数学生活化,因此上完本节课,就引导学生试着探索生活上的数学,让学生从第一节课就能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

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首先,从教材角度,《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性质。

  本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领悟作品的情感。《虞美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写得凄婉悲凉,深刻表达词人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且篇幅短小,又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诵读本单元其他作品奠定良好基础。

  二接下来,从学情角度,我发现在诗歌鉴赏时存在三大问题:1忽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2缺乏鉴赏兴趣,对鉴赏技巧把握不足;3对作品要表达的情感把握不准或分析不透。

  三基于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重在让学生解读诗歌,分析运用的艺术手法,理解作品情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四在教法学法中,秉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以及根据学情我制定了情境教学法、诵读教学法、运用文言导读法及分析讨论探究法,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解决本课的相应问题。

  五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如下环节:导入、知人论世、反复诵读、逐句赏析、能力拓展等。

  1在导入中,通过播放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及介绍项羽、虞姬的凄美爱情故事,为学生理解本词奠定幽怨凄婉的感情基调。

  2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文如其人,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往往与作家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息息相关。

  3诵读是本课的重点、亮点,包括自由诵读、小组竞赛朗读、听名家朗读、全班齐读,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营造愁情氛围,加深感悟。同时,利用词眼导读法赏析本词,为此我设置了“李煜之愁有哪些”、“如何展现愁情”这几个问题,既交代了本课的鉴赏思路,又组成的板书的主要框架。

  4逐句赏析中,我试图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从炼字、意象、运用的艺术手法等角度理解词意,揣度词人的无奈、忧伤、凄凉之感,同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个性化解读。

  5赏析重点是本词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品味本句运用的修辞及其作用。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6基于此,我设置两个能力拓展,①让学生展示关于名家写愁的句子,设计意图,提高课堂参与意思,增加文学知识积累。②列举几首运用文眼导读法进行鉴赏的例子,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让学生明白,诗眼是读诗悟情的一扇窗户。

  7对本词进行基本解读后,让学生归纳本词主旨,来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接下来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特有的时代、特有的经历铸就了不朽的作家,不朽的作品,要热爱诗歌、热爱生活。

  8接下来是本课作业的预设,①背诵本词②吟唱愁情。目的巩固本课基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9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词内容一目了然,便于提纲挈领的把握主旨。

说课稿 篇10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更深对社区服务者工作的了解使学生能更深的了解他们为社区所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工作,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谢之情。并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劳动,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具体行动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尊重理解与关爱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调查访问了解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认知目标:知道不同的社区工作者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自己的应该做才是尊重他们 了解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社区劳动者在为我们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不同的社区工作者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尊重他人的工作,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谢之情

  教学过程:

  活动一:假如没有他们……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对为我们服务的社区劳动者进行调查访问,感受到社区劳动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身边的这些服务者们。(出示课件:堆满垃圾的小区一角)你们知道这时我们需要谁为我们提供服务吗?你能想象得到,假如没有了清洁工的劳动者,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学生回答后,师出示课件)接下来,请你们想象一下,假如他们的劳动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可把填空换成教材85夜的三幅图)

  假如没有小区保安劳动, 。

  假如没有理发师傅, 。

  假如没有了农村科技人员, 。

  ……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谈话:通过刚才的想象,现在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估计:①我们离不开这些服务者。②他们太辛苦了,我要对他们说声谢谢。③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

  对策:出示小区满是垃圾等图片,并说明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

  过渡: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对未来如何畅想? 是他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使社会洒满阳光!

  活动二:情景表演 学会谢谢

  1、谈话:在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的人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以前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劳动者的存在对我们有多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你该怎样做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是呀,一声声感谢温暖了人们的心,它象一座座沟通人与人之心灵的桥梁,使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

  4、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他也常常在说谢谢,你们看他真的会谢谢吗?

  (出示学生生活场景)

  师:看了这个学生的生活片段,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分小组自己选择一个小片段表演出来。(小组活动,设计场景表演)

  师;哪一组先来,学生表演老师适时地提问:为什么你会这样做呢?(学生表演)

  5、师:看来我们对人表达感谢的方式还有很多种,你们还想到了什么更好的方式来表达你内心的感激之情呢?

  6学生小组讨论:以自己的方式向为我们服务的劳动者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画画,表演等形式)

  7、总结: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学会感谢,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动作,无处不闪现着爱的火花,让我们将这份爱不断传递,我相信,只要有你有我有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中将处处充满亲切的问候和真诚的感激,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充满爱的和谐家园中生活、学习!

  8、课后延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为你提供服务的社区服务者表示感谢。

  教学反思:要让现在的学生懂得尊总他人的劳动,因该是很难的,这些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怎么会了哪么容易解劳动者的艰辛呢.所以要逐渐灌输这种思想。

【有关说课稿集合十篇】相关文章:

1.有关幼儿说课稿集合十篇

2.有关说课稿集合十篇

3.有关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4.有关语文说课稿集合十篇

5.有关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6.有关师说说课稿集合十篇

7.有关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

8.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集合十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小学数学《田忌赛马》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