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过程:
熟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巩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③给生字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抄写词语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26科利亚的木匣
埋挖受启发
人长大步子变大一切在变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爱之链》写的是一个感人的英国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名叫乔依他是一个穷人。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去找工作的途中,帮助了一个老妇人,这位老妇人对他感激不尽,想付钱给乔依时,却被拒绝了,乔依说:“如果你想报答我,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
后来老太太开车到了一个路边的小饭店吃饭,又暗暗资助孕妇的故事。这篇文章是一首爱的赞歌。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严冬深夜中的爱的故事:失去工作的乔伊无偿地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的时候又受到了乔伊妻子的精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来一些钱悄悄地走了。文章赞扬了人间的互助互爱,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热情的手。爱是灯,指引方向,爱是诗,抒展心屝,爱更是一根心链,栓紧彼此心,串起一个个爱的故事。乔依不计任何报酬的帮助了那位老人。而老妇人帮助女店主是因为他也是一位善良的人,这世界充满着爱。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二、说思路
一上课,我就将“爱”大大地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看到这个爱字,你会联想到什么画面、故事或者人物?”紧接着我又把“链”字板书在黑板上,问道:“由这两个字,你又会想到什么?”“我会想到这条链子是用爱连接起来的。”教学就在这样融洽的气氛中以“爱的传递”为线索展开,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在激情对话中感悟爱,在觉悟阅读中提升爱,在倾情关注中寻觅爱,让学生沐浴“爱”的光辉,感受“人文”的回归,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教法
教学方法上,我力争体现以情境为动力,以朗读为主线,以对话为灵魂,以感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采用了“设境感知爱、初读感受爱、品读感悟爱、想象再现爱、拓展提升爱、补足珍藏爱、延续缔造爱”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深入文本,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悟人与人之间情谊与关爱的可贵,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学生活动中,我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独立自主学习感悟为主线,借助同伴合作和全班交流的有效学习形式,抓住字、词、句,深入文本,感受真情,体会奉献爱心终将获得爱心回报的道理。
四、说过程
(一)设境感知爱
[出示投影片]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挟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一条乡间公路伸向远方。这里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一切显得是那么寂静、荒凉。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请你自己读一读文章二至八小节]新颖而别致的导入,诱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品读感悟爱
1、寻觅“爱”
〔从事情本身入手,以第四自然段为突破口,让学生静心默读,抓住这些重点的字、词、句,深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 谈谈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以点带面,把相关的片段串联起来,在教学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既能很好地突破重点,又能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
〔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阅读、思考,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通过再次地用心体会,悟出了这些钱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有这样的心态,生活肯定会好起来的。〕
3、凸显“链”
〔反复多次的强调爱的接力,爱的延续,爱的传递,加深学生对“链”的理解。文章的篇幅较长,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找出课文中最值得讲的内容,把它读深读透,以点带面,把相关的片段串联起来,在教学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能很好地突破重点,又能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
(三)延续缔造爱
〔“课虽止,意犹存”,我在感悟爱后,增添了这样一个学习活动:此时此刻,你就是付出不求回报的乔依,你就是内心充满感激的老妇人,将要分别,你们会说些什么?〕
(四)名言延续爱
〔让生说关于爱的名言: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就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就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就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就因为爱,奇迹正在赶过来。就让我们一起把爱之链的故事延续下去吧!〕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阿蒙森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主人公伟大的精神品质;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重点难点:通过品读,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
三、说教法学法
理论依据: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品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环节:
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授。
由学生对“悲剧”之“悲”的理解引入新授内容。
(设计意图:以此引入新课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环节二:品读课文,合作交流。
(1)课文的题目是“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剧,为什么又说是“伟大”的呢?品读课文,说说“伟大”体现在哪些地方?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2)作者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个性思维。)
(3)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环节三:学生质疑,集体讨论解答。(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通过品读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通过对情节内容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环节四:课堂小结
环节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是否比以前更深刻的理解了“英雄”一词的含义了呢?能说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吗?
我们应该记住英雄们的名字,让他们成为我们心里的一个路标,一盏明灯,引导我们也能够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甚至是生命!
这里,我引用美国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而发表的电视讲话里的一段话,来表达我们对英雄们的敬仰和哀悼: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课件展示)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在我们的心里雕刻并矗立起了五位英雄的形象,他们的名字是:
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课件展示)
请大家一起来读,让这些英雄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吧!
(设计意图: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深刻理性地认识理解更多的人和事,能够更好地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学生的记忆,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环节六:
1、搜集并整理南极相关资料。
2、结合课文内容,阅读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英国公众的绝命书,完成一篇阅读笔记。
(作业和板书作业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和知识面而设计,学生可根据或阅读或写感受,自由选择。板书围绕伟大和悲剧而设置。)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教材中介绍的是PowerPoint20xx中的自定义动设置,而该版本低,不是现在普遍使用的版本,且机房中统一安装的是20xx版,所以本课教学改用了20xx版。当然,教学内容也做了重新设计,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的《喜洋洋和灰太狼》作为教学素材,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本课的基本目标还是使学生学会在 PowerPoint 中设置自定义动画的方法。20xx版中的自定义动画共分为四个类别,我只选择了“进入”、“强调”、“动作路径”做为本课的教学内容,不选择“退出”。是因为“退出”与“进入” 类别是相对应的,学生通过自学不难理解该类别动画,作为学生往后自学的内容再合适不过了,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本课时中有多点时间通过操作熟悉调整动画的属性的方法。使学生对自定义动画多些了解,为往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二、教学目标
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后,才会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更浓厚的兴趣和意识,这时再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也就有了可靠的支持。考虑到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
1.使学生掌握在PowerPoint中设置自定义动画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学习,提升学习电脑的兴趣和能力。
3.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演示讲解、个别指导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适时地给予学生启示。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有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应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所以我使用以上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所收获而不放弃思考。
四、学习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是这样学习的:1、通过自读学案,完成简单任务;2、发现问题,接受提示,独立操作解决问题;3、相互讨论,合作解题。赋予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为的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在相对自由的学习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
兴趣,是牵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的首要条件。因此,我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今天,黄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礼物。(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课件。)播放完后接着问:两个礼物,大家更喜欢哪一个礼物?学生好动,通常会说,喜欢第二个,再提出问题:这些动画是怎么做的呢?再揭示课题《自定义动画设置》:黄老师告诉大家,刚才的动画是用幻灯片软件制作的自定义动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PowerPoint20xx中的自定义动画设置。
紧接着,教学“强调”动画、“进入”动画、“动作路径”动画。教学内容是按先易后难的顺序来安排的,这样做可使学生容易进入。
(一)教学“强调”动画
让学生从自学最简单的操作开始,为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更有兴致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1、播放动画效果
开始我展示静态的幻灯片,然后给学生讲故事:在一个晴朗上午,喜羊羊和懒羊羊来到了山坡上玩,喜羊羊在开心地击打着它漂亮的腰鼓,而懒羊羊也在一旁开心地玩着风车。可不一会儿,懒羊羊的风车坏了,喜羊羊却只顾自己玩得开心,不管懒羊羊,村长又不在,懒羊羊哭了。只要我们帮助它,让风车转动起来,它就不哭了。
2、学生观看学案,完成操作
①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学案
②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③让已经完成操作的学生帮助未完成的同学
3、学生口述操作步骤,教师演示操作步骤
①选中风车
②右击鼠标,选择“自定义动画”
③单击“添加效果”按钮,选择“强调”,“陀螺旋”
④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选择“观看放映”
4、全体学生同时放映幻灯片。
(二)教学“进入”动画
1、展示图片
师:懒羊羊的风车修好,可喜羊羊因为太贪玩,不注意休息,感冒了,可村长还没回来,喜羊羊就到村门前的红绿灯等村长。(教师借机进行安全教育。)
2、教师演示基本操作步骤
师:现在绿灯了,村长怎么没有过马路啊?我们来帮帮村长过马路。
①选中慢羊羊爷爷,将其拖放到门口前
②右击鼠标,选择“自定义动画”
③单击“添加效果”按钮,选择“进入”,“飞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演示修改动画属性的操作,主要是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
3、学生操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②让已经完成操作的学生帮助未完成的同学
学生完成基本操作后,会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疑问:
③慢羊羊走得太快了,怎样让它走点慢点呢?
因为学生熟悉的慢羊羊通常是走得比较慢的,这样设计为的就是引发学生的思考,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极积主动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4、教师提示,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①提示:请大家注意观察“自定义动画”面板
②学生观察,尝试操作、解决问题
③指名上台演示,教师加以讲解
④学生完成最终操作
(三)教学“动作路径”动画
1、播放课件
师:村长过了马路,给喜羊羊看了一下病,发现喜羊羊病得很厉害,连忙喊来沸羊羊把喜羊羊带去医院。
2、教师演示基本操作步骤
师:怎么还没到医院就停下了?喜羊羊病得很厉害啊!可等不了,得赶紧把车开到医院啊!
①选中小汽车
②右击鼠标,选择“自定义动画”
③单击“添加效果”按钮,选择“动作路径”,“向左”
默认的动画效果会使小汽车停在狼堡前,这时顺势问:不是要去医院吗?怎么到了狼堡就停下了?这很危险啊!
此时,有些学生会小小紧张,接着提出要求:想想办法,帮帮沸羊羊。
3、学生观察、讨论、操作, 尝试解决问题
4、教师演示、讲解关键操作步骤
5、学生完成最后操作
最后,课堂小结:
师:喜羊羊到了医院,病治好了。又可以开开心心地玩了。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什么?
生:《自定义动画设置》
接着放映自定义动画效果的作品,告诉学生:自定义动画效果还有很多种,等着我们去发现,我们可以把我们学习的动画效果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作为给同学、给自己的“六一”礼物。(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创作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生动机。)
在本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合作讨论,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教授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全课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也给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动机。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实验室常用的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质量是学生认识各种物质必须具备的基本物理量之一,天平的正确使用又是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是探究物质的属性――密度等有关内容不可缺少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做好准备起着重要作用。
1、教材分析: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基本概念,但在初中
不要求做过多过深的讲解,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所以教材中直接给出了质量的概念及名称符号m,对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教材是通过图片来说明的,这种知识的呈现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关于物体质量的测量仪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不少经验积累,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它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学生必须知道调节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初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识目标,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对常见的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质量的单位及其性质。
②.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根据该班学生组合,考虑到部分复读生对知识点一知半解,而新生茫然不知,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活动展开教学。
2.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自学讨论、问答、练习、记忆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说过程
教学程序的设计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1.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些同种物质构成的不同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再由展示图片说明泥团捏成泥人、冰化成水、做太空旅行的红旗,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的改变并不影响其所含物质的多少,即物体的质量不改变,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然后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问答、练习等方法掌握质量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其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对常见的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2.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秤,和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加强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经验积累。而托盘天平是初中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结合多媒体使学生掌握了托盘天平的构造、注意事项和正确使用方法。
四、说反思
1.通过教学设计,学生对于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掌握较好。
2.在学习使用托盘天平时,学生提到“右物左砝”的`操作方法是不正确的,由于学生现学知识的限制,对托盘天平的原理(在第九章简单机械中学习)本节教学设计中没有涉及,因此会产生这种误解。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我没有在本节课中讨论,而是在第二节实验课上,让学生们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游码相当于小砝码,每向右移一个格,相当于在右盘加一个小砝码,按照习惯“ 左物右砝”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值加上游砝的读数,“右物左砝”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值减去游砝的读数。
3.如果课堂驾驭能力强一些,学生的能力好一点,教学过程更加紧凑一些,能让学生拿着想真实的托盘天平掌握学习目标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说课稿 篇6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语文的主要任务应从传授知识、训练能力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所以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要据此设计展开。
一、说教材
本课是第五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情感,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引起我们的共鸣。今天我所选的《羚羊木雕》一文就是一篇选取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的文章,描写细致,中心突出,故事情节紧凑。本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少年的心灵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他们也疼爱自己的子女,但有时却忽视了子女的友谊,忽视了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亲情,同时更加珍爱友情。
“代沟”是现代中学生常常感到困惑的话题。“亲情”与“友情”发生矛盾也屡见不鲜。因此,本文所写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在当今社会日益强调个性张扬的环境里,如何看待亲情与友情,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如教材中的“我”与万芳的友谊、“我”与父母的冲突,确实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教师的眼光不能只局限在如何解决教材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处理这些矛盾的某些必须坚持的原则,而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二、说学生
首先,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少年过渡时期,她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是有待形成时期。本篇文章价值观念倾向明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其次,学生在阅读中还是为读而读,缺乏阅读的技巧,对阅读中的感受还是被动的接受。为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读会写“抹、犄角、怦怦、逮、树杈、攥着、寒颤”等字词;
(2)把握课文的情节和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通过文中的人物描写分析归纳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
(1)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
(2)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矛盾冲突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本节课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我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让他们采取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同时以“各抒己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二)学法:本节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将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计划地完成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播放无印良品的《朋友》,上课铃响,切换出“课题幻灯片”
2、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我可以问大家一个问题吗?你曾经送给好朋友礼物吗?……送的是什么能告诉我吗?……他喜欢吗?……他收到后脸上是什么表情?.……赠送朋友礼物不仅让朋友高兴,也让我们自己感到幸福.可是,有一件礼物却给两个好朋友带来了伤害.是什么呢?是一只羚羊木雕.)。板书<羚羊木雕>张之路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获得真实的体验,形成真实的情感,让课堂与生活不再分离,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课堂中。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在学习之前,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出示幻灯片(一)检查预习(个别提问后齐读)抹攥逮怦怦树杈寒颤;(二)
要求学生采用默读法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及时设计了三个问问题,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成。通过问题一:本文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羚羊木雕价值的二字词,并做上记号。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来,之后我又继续再三追问:你为什么找这个词来说明羚羊木雕的价值?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说明它的贵重呢?父母的哪些行为说明此物贵重?如此贵重的羚羊木雕,爸爸把它送给了我,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学生在交流体会中自然地就感悟到了这时来自父母的亲情啊。而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本文围绕羚羊木雕写了哪些事?一方面引导学生准确的把握了文章的主要事件,同时又让学生明确了“我”与父母发生矛盾的原因所在。通过第三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涉及哪些人物?又让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了深层次的把握与理解,也为下一教学环节做了准备。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体验中交流、在交流中获得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一环节既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文章内容,又为下面即将进行的人物形象分析开启了方便之门。
(三)精读课文,探究学习。
这一环节,我把重点放在把握人物形象上,我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运作、神态描写句,思考:从这些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并用“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妈妈、万芳、“我”是______的人”的句式说话。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和情节判断出来的。然后鼓励学生尽量用文中的词语或短句多角度进行表达。
[设计意图]在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的基础上,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人物形象分析的能力,并指导学习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四)深入探究,各抒己见。
开展:人物评论会,请你就这一场家庭矛盾,议议谁是谁非(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通过学生的交流,我的小结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理解自己,自己也要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学会和父母、他人共处,学会生活的道理。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而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每个学生而言他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同时,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听到学生的声音,尤其是不一样的声音。因此,我设计了“评论会”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完全解放学生。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交流;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这一环节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我的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
(五)回归文本,评读思考。
作者的思想倾向是什么?作者主要是歌颂友情。但只是责备父母吗?结尾句析读。教师小结:生活如大海,一个小小的矛盾也会激起层层风波,使家的港湾不再宁静。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呼吁父母理解的同时也应努力地去理解父母,唯有这样,在风浪中漂泊的满载着理想与希望的那叶方舟才能顺利地到达温馨的港湾。总结后把话题回到学生课前提出的矛盾上,发表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此回归文本,进一步使学生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从而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
(六)课外延伸。
作业:
1、想象“我”要回羚羊木雕回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课文续写。
2、搜集关于友谊的名言。
[设计意图]:第1题将评论会进一步引向深入,多角度地开拓学生的思维。第2题引导学生积累课外知识。
(七)板书设计(略)[设计意图]:将板书设计成新颖、独特,首先刺激了学生的感观,其次让学生清楚地对本文作了一个回顾,进一步理解文章主题。
六、说教学反思
在整个的学习活动中,我力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与老师的交流,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体现他们的积极思维,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感受,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发表意见。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合作精神,使学生既学习了必要的语文知识,又提高了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语文又运用了语文,实现了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的基本目标。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甜甜的泥土》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告诉人们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这篇文章立意新奇,它打破写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常规立意,把主题放在歌颂人间的至亲至爱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上,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样能得到人间的关爱,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这样给人新鲜独特之感。另外,它结构严谨,妙用对比手法。小说以一包奶糖为线索,通过送奶糖、吃奶糖、埋奶糖、化奶糖,使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同时通过多处对比手法的妙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成功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塑造人物的性格的写法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b、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能力
c、培养学生善于挖掘材料、巧于立意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爱我家庭、爱我社会的人生观。
三、学情分析:
《甜甜的泥土》是一篇以反映当代生活现实为题材的作品。许多学生通过电影、电视等已经接触过一些类似的生活画面。很多人已经形成了共识:“离异的孩子渴望得到爱",”“离异的孩子不幸”“后妈可怕”。对生活是美好的认识不够,在生活中充满爱,即使是离异的孩子同样可以得到人类的关爱.
四、教法指导分析:
《甜甜的泥土》是一篇具有时代色彩的文章,教师在指导学习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学空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本文时,要充分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全文内容,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形成共感.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合作、探究,解决学生的疑惑.使用激趣法、归纳法、问题导引法、分组讨论法和诵读法,效果会更好一些。
五、学法指导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文时,除了自己运用工具书,自学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外,更重要的是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并能积极发问、主动发言、认真进行讨论探究、认识小说的人物性格,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感悟文章立意。
六、教学过程分析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认识过离异的孩子吗?你知道他们的生活处境吗?他们是怎样对待生活的,今天我们学习《甜甜的泥土》这一课,让我们感受一位离异孩子的人生观。(说明:悬念能激起人的好奇心,使人产生求知欲望,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查工具书,自学生字知识
(说明:此设计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防止学生的依赖性思想又能发挥工具书 的作用,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理解课文内容,发现疑难。
(说明:这是教学的关键,通过这一环节让教师了解学生,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困难,便于在交流中增加注意力度,变学习为主动探究,自发学习。)
〈3〉、互动交流
(说明:此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师生互动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
〈三〉、探究练习:
1、 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说明:此设计主要是指导学生运用小说的常识,进一步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加深对文章立意的感悟,同时加深对小说的认识。)
2、 问题:小说之中的“她”是怎样一个人?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对王小亮的至爱亲情?
3、 问题:王小亮从后妈那里得不到应有的爱?后来他从哪里得到母爱?
(说明:问题1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悟母女血浓于水的亲情,问题2设计为了让学生感悟文章的立意,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题)
<四>、 总结反馈: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指出不足之处,再次强调学习要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建议课后对其不足之处采取弥补措施。
【【必备】说课稿锦集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