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本课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本节课就“图形与几何”进行讲解。根据大纲要求,有关本节课内容需要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三视图,并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2.在教材中的位置:
《三视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第二节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高中进一步学习空间几何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平行投影、正投影、中心投影以及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
2、本班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高,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突破。
三、说目标
1.通过探究与学习,理解视图、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三视图画法,能够进行三视图与几何图之间的转化。
2.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通过对三视图的分析,(采用实物模型)以小组探究的方法掌握三视图的基本画法,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外显,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三种视图才能确定一物体,启发学生认识问题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注重引导与启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法和体验学习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掌握学习重点。由于本节课知识相对较抽象,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所以在教授过程中采用直观的演示法来突破知识抽象性这一难点。对于较简单的理论概念,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效率,采用讲授法。
2、学法: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了尽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学画三视图时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以古诗《题西林壁》导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设计意图】切入主题,激发学习兴趣,另外也能展现学科间并不是孤立的,有其互益性,数学也可以充满文学是色彩
2、讲解“视图”的概念
结合上次课所学的“正投影”的概念延伸到“视图”的概念。
【设计意图】新知与旧知结合,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
3、用图片展示三视图在生活中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通过三个方向的视图,就可以确定一物体,引出对三视图的研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三视图的组成
4、通过直观的动画演示,说明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与此同时讲解“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概念;将三种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及大小关系的推演过程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用直观的动画演示来完成这一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5、本节课重点内容为掌握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将学生分为十组,每组4-5人,将“四棱柱”“三棱柱”“圆柱”“圆锥”、“球体”的实物模型分发给各组,其中每两个组所发模型相同,向学生说明任务要求。
活动任务:小组成员讨论,探索如何将立体图的三视图画出来。五分钟之后,从所画立体图相同的两个小组选出一组将小组成员讨论出的三视图画到黑板上,另一组在此过程中仔细观察,并对其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所画三视图情况,引导学生总结画三视图的步骤(正投影、找位置、定尺寸)及应注意的问题。
老师重点说明画三视图时的细节问题,如看不见的边用虚线表示、尺寸的确定与实物一一对应(严谨性),总结寻找画几何体三视图的规律(柱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为矩形、圆柱和圆锥的俯视图都为圆形,但圆锥俯视图中间有一黑点、球的三视图都为圆形)。
【设计意图】画三视图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组合作探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6、在PPT中由逆推法逐一呈现主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和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让学生说出相对应的几何体,训练学生由视图到立体图的转换能力,进一步说明确定一个立体图形需要三种视图来描述。
【设计意图】几何体与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用逆推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方法,易于学生接受
7、课堂小结
视图的概念
三视图的概念
三视图的位置关系及大小关系
画三视图的步骤
【设计意图】梳理归纳本节课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加深记忆
8、情感价值观教育
猜猜他们是什么关系?
看问题不能只看单方面,同学之间相处也是一样的,要从很多方面看待同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你看到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模式
六、说板书
七、说评价
1、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反馈情况,以及学生小组讨论后所画三视图的情况,判断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2、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加入了小组之间互评的评价方式
本节课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重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八、说特色
1、打破学科界限,将语文与数学,工程学与数学相结合
2、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化抽象为具体
3、将信息技术灵活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
4、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配相应的任务,如将较简单的画出“球体”的三视图分给能力稍差的小组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
倍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次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目标如下: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和探索中亲身感受,从而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倍”的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谈话、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拍手游戏,帮助学生温习乘法中“几个几”相关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民主导学、自主探究。通过媒体展示情境图,首先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信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引出倍的概念,如胡萝卜有2根,水萝卜有3个2根,我们说水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3倍。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进一步深化对倍的理解。同时通过引导使学生发现“1倍”的关系,即小白兔的只数与小灰兔的只数相同,所以说小白兔的只数是小灰兔只数的1倍。其次,通过新知应用的五道习题进一步强化和拓展了学生对倍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拓展思维涂一涂,由图转化到数,实现了对新知识的升华,渗透了数形思想。
第三个环节是检测导结:通过对学生学情的检测,及时了解课堂的效率,发现不足及亮点。认真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同时通过激励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小组协作能力。
说课稿 篇3
一、对课文的理解与思考
《鸟情》是九义小语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记叙小作者悉心照料一只小喜鹊,小喜鹊和“我”结下深厚感情以至于开学的第一天,喜鹊“小花”飞到教室找“我”的故事。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从“我”对“小花”的照顾爱护、从“小花”对我的感情中,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关心、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二、对本课教学的希望
1、充分对话。努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
A师生对话时,教师是把学生当作“知识源”,而不是盛知识的容器。多一点赏识、表扬、肯定和信任,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B生生对话时,注意平等,避免出现一部分学生是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是对话的“奴隶”。
C与文本对话时,努力使学生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激发学生原汁原味的独特感受。
2、以学定教。教学中不是学生配合老师,而是老师配合学生,老师的作用更像是给猜谜的人提示一下朝哪儿猜,为学生提供一点线索,揭露出一点端倪,鼓励学生去发现。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在教师、学生和课文三者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老师甩掉牵在手上的绳子,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
三、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学生粗浅的认识及生活经验的欠缺可能会使思维受阻,或者表达的意思很凌乱,体会情感只停留在文字表面的内容上。
四、尝试解决
阅读教学,“读”占鳌头。本文以一个“情”字贯穿全文,字里行间,随处可见“我”对“小花”的关爱之情,“小花”对“我”的眷恋之情。因此,在教学时,我想以读为主线,层层推进,紧紧抓住这一“情”字,来突出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只要热爱动物,善待动物,人与动物就会和谐相处,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大致分为初读、精读、赏读三个板块。
以情促读。教师充分把握课文情感的纽带,用富含情感的导语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引导学生入情、悟情,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深厚的情感,深刻体会“小花”对“我”的浓浓的情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以读悟情。阅读中,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都应该以读为凭借物,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在读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本课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读中,倾听文本,质疑文本,解读文本,让自己的心灵与文本撞击,在撞击中触动,真正读出自己的心得感受。
移情入文。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与课文对话,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从而发现他人,发现自我,在动态阅读中超越文本。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和时间赛跑》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从爸爸的谈话中、从太阳落山、鸟儿的飞行中,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我"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作者慧眼独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经意的时间流逝问题,以祖母去世,"我"哀痛万分,通过父母对我的启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时间变成了可以觉察到、并在行动中可以抓得住的东西,从而点明了中心,使人们认识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获得成功,是一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好教材。
本节课训练重点是理解文中父亲说的话、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文章最后一段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本课难点是通过文中具体事例明白时间可以争取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这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和我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特点,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读文体验并展开探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感受时间的珍贵,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定向——探究体验——反思升华——自主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学生会提出: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样等问题,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为以下三个问题:(出示问题)1、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要和它赛跑?
2、"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3、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
问题确定后我让学生选择最想探究的问题,自由结合组成探究小组并迅速确定每个人的角色。这样就为下边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具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难免碰壁或者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有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明白了:如果时间能停下来,外祖母就不会去世;如果时间能停下来,爸爸还会拥有童年,"我"也会回到昨天,我更不会有一天也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如果时间能停下来,明天还会看到今天的太阳,鸟儿还会飞过今天的飞行路线,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并从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事例中体会到了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学生在对文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谚语的探究理解中体会到了时间的珍贵。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有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我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4)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理解过程重,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
(1)用悲痛的语调读第一自然段,体验作者的悲痛和时间的无情;
(2)用稍慢、无奈与沉重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时间的短暂与无情;
(3)用稍快而又兴奋的语调,体验我跑赢时间奋和喜悦。)由于这三个问题相对独立,内涵辐射全篇,教学顺序可根据学生会报情况进行调整,以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要扩大学生阅读面,所以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理解体验后,我再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并谈自己的理解,这样课堂上你争我辨,气氛活跃,既开拓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探究体验后,我再引导学生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并结合实际进行反思升华,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1、作者写出了这好的文章,可见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如果他不和时间赛跑,他会在文学上取得成功吗?
2、假如有一天你也和时间赛跑,努力学习,并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了成功,你是不是也会感到和时间赛跑其乐无穷呢?
3、说说自己和别人浪费了时间的一两件事,并就此谈谈你的感受学生通过反思,明白了不珍惜时间就不会事业有成,和时间赛跑是人生中的最大乐趣,而且懂得了今后该如何珍惜时间,为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奠定了基础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布置作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我安排如下作业:(出示作业)
(一)、以《时间你是我的亲密伙伴》为题,谈谈你浪费或珍惜了的时间及感受。
(二)、从报刊、电视、网上或生活中搜集:哪些人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他们有哪些动人事迹?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一分钟可以做那些事。
四、说板书设计
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我相机板书,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3、和时间赛跑
外祖母去世:哀痛万分(起因)
和时间赛跑:兴奋无比(经过)
假若……就……(结果)
这个板书一方面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展示了文章叙述顺序,为下一组了解文章的顺序这一训练重点做好了铺垫,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珍惜时间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和情感态度的转变过程。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内容
《草船借箭》是人教社新编的第12册第四组教材的首篇重点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的好课文。
二、教学目标
本组教材读写的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时,应当把这一练重点有机地融进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知道草船借箭这件事有它的前因后果,文中每个细节也有它的前因后果。让学生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分清事情前因后果的方法,并能在学习本组教材的后两篇课文中加以运用,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并领会其在作文上的作用。基于此,教学目标为: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杰出的才干和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2.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会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从重点词入手读懂课文、探究课文的读书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围绕上述的第1、2、4进行。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重点项目,和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导读法”教学。导之以读、导之以思、导之以说、导之以写、导之以疑。
3.采用实物演示法教学。实物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变阅读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为“清清楚楚一条线”。
四、学法指导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三种方法学习课文。
【关于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