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3-28 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学重点的设定

  《方块字里探春秋》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红红的中国结》的内容。本课教学分3课时。下面我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品味方块字独有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初步培养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二、说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1、基于我对课程标准的研读。本单元是根据课标内容“我是中国人”第3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编写的,围绕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展开,重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从小感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2、基于我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本单元以展示文明、传播文明、发扬文明的线索按排了四个教学主题,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的内容。《方块字里探春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教学侧重让学生认识文化遗产,从独具魅力的方块字入手,让学生追寻汉字的历史演变,找寻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精髓,品味方块字独有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浓厚气息。

  3、基于我对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标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道汉字的基本演变过程。(2)简单了解我国古代重要文化先贤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及思想。(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初步培养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4、基于我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认识了3千多个常用汉字,对汉字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教学,是对汉字理解的适当提升,让学生加深对汉字艺术美的理解,领悟中华文化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三、说解决教学重点的方法

  1、说教法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也是品德与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我根据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时,采用字谜激趣、联系旧知、情境渲染、小组合作、朗诵诗歌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参与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寓教于乐,顺学而导,顺学而教。

  2、说学法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本课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与活动性的统一。学生主要采用搜集资料法、合作探究法、联系旧知法、活动竞赛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了解汉字演变的历程,学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3、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我制作汉字字体变化的了课件,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跟汉字相关的资料,如绕口令、对联等。

  四、说突破教学重点的过程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范例,是供师生共同创造的文本。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处理教材上做到有取有舍,围绕“品味方块字独有的艺术魅力,体会中华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浓厚气息”这一主旨,我将分三个环节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1、探究汉字的演变历程

  上课一开始,我用“字谜激趣法”组织学生猜字谜。首先出示甲骨文“鸟”字,让学生猜猜是学过的哪个字。其次组织学生用不同的体态表现不同的汉字,猜猜是哪个字。这样从关注字“象形”这一特点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有趣地参与到活动中。再结合已搜集的资料,知道汉字最初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字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过程,有悠久的历史,汉字不仅是表情达意、互相交流的工具,它还承载着我们祖先的思想和智慧。(板书:历史悠久)

  2、探究汉字的艺术美

  (1)出示一段绕口令,请学生先用家乡话念,再用普通话念,最后进行比赛,比一比谁念得快,念得准。学生在绕口令活动中,感受汉语方言虽多,但都能用汉字进行交流,在领略汉字音韵美的同时,懂得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赏对联,知道对联的一些特点,然后对对联,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氛围中感受汉字的意境美。(3)运用情境渲染法:先让学生边听古典音乐,边引导从作品的点画、结构、章法、神采等方面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然后讨论、交流自己喜欢哪个字,为什么喜欢,感受书法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接着出示中国印,合作探究“京”的内涵,最后让学生结合资料说说自己喜欢的字的内涵,如“龙”、“福”“虎”等字。这样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神韵美,在于传递着华夏文明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板书:内涵丰富、创意无限)(4)诵诗歌《赞汉字》,表达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拓展自主探究空间

  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将课内学习延至其他学科或其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用短短的一节课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设计了作业超市,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艺术形式,拓展自主探究的空间,为后面的学习内容做好准备。

  (1)作业超市:学习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艺术形式,制作探究活动计划表

  A、名著欣赏 B、剪纸艺术 C、茶道 D、传统戏曲

  E、饮食文化 F、国画欣赏 G、制作中国结 H、刻印章

  五、说突出教学重点的板书

  8、方块字里探春秋

  历史悠久

  形态美

  内涵丰富 意境美

  神韵美

  创意无限

  (这样板书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页-26页的内容。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4/7平均分,第(1)题是平均分成2份,第(2)题是平均分成3份,第(1)题的算式是4/7 ÷2,被除数4/7的分子式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4/7 ÷3,被除数4/7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无论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就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我认为这节课应该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分数除法算理探究中,渗透转化思想。

  三、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1)求下列各组数的倒数。

  (2)把2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把1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并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提问:4/7表示什么意思?(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

  2、把4/7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图上的哪一个部分平均分成2份?得多少呢?

  3、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

  1)把这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占这张纸的2/7。

  2)4/7里有4个1/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7,是2/7。

  4、怎样列式计算呢?(板书:4/7÷2=)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齐来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一))

  三、大胆猜想,举例验证K12教育空间

  1、提问:想一想,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4/7÷2=2/7吗?你能提出你的大胆猜想吗?

  学生可能会得到“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结论,举例验证。

  师:大胆地猜想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考方法,但还要经过科学的验证。

  2、课件出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可以列出算式吗?

  四、激发矛盾,再次探究

  1、提问: 4/7÷3这道题与刚才那几道有什么不同?(分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

  如果要算4/7÷3刚才的方法还能用吗?

  师:看来我们要换一个思维方式探索能普遍运用的方法。

  2、提问:把这4份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用课前准备的图形分一分、涂一涂。涂好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分。

  3、你是怎样分的?

  (把4/7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4/21。)

  4、把4/7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4/7的几分之几?求4/7的1/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板书)

  5、对照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把4/7平均分成3份,就相当于求4/7的1/3,结果都是4/21。因此,中间我们可以用等号连起来。你们看,这样,原来的除法算式就转化成了什么算式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样有什么作用?

  师: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

  6、小结:同学们真能干!会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以旧学新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小结:这就是分数除以整数的常用的方法,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法是怎样的?那么0能不能作除数呢?所以,这里还要补上一个条件(0除外)。

  7、在今后的分数除法计算中,我们常用这种方法。因为无论分数的分子能否被整数都可以进行计算,不受什么条件限制,它的应用更普遍。当然,分数的分子如果正好能被整数整除时,我们也可以应用第一种算法计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题时要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

  五、巩固提升

  1、引导学生完成填一填,想一想。(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完成试一试。

  六:课堂总结:谈一谈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说课稿 篇3

  体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特意提出要培养学生正常的身体姿势,根据小学生低年级儿童的心特点和生理特点,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小学生对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兴趣,喜欢做游戏,善于模仿,愿意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集体活动,在此的基础上,我制定了节体育课。

  一 、教学内容:

  游戏: 看数抱团;小足球:脚背正面运球。

  二、教学目的:

  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和锻炼的好处,并在合作中增强竞争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要求:

  知道脚背正面运球的动作方法,初步掌握运球动作技能,会跑动运球。

  四、教学重点: 脚背正面运球的中部;

  教学难点: 摆小腿脚背面轻推球抬头观察。

  五、教学任务:

  1、 使学生掌握跑动运球的动作,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2、 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与协作。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教学法,集体练习法。

  七、教学原则:

  符合生理特征的原则,适应学生心理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八、教学过程:

  这节课因为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兴趣和爱好非常广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又对单调持久的动作容易感到疫劳和厌倦,为了能把这节课上的更好,我运用了游戏加入训练的方式设计教学过程,下面我通过四个部分来加以说明这节课的内容。

  1、愉悦身心:学生成四列横队站立,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然后做准备活动,做徒手操,发展学生的节奏感及表现力活动身体各关节。

  2、育心强体:进行集中注意游戏的练习,《看数抱团》,目的是从课的开始就使学生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注意力集中了,有利于全课教学的任务能够更好的完成。

  3、增知促技:脚背运球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直关教学的方法和集体练习的方法来进行直线运球的练习,发展身体协调与连贯性,培养学生的跑动运球能力,设计游戏式运球项目‘十字路口’增加难度又有娱乐性,锻炼学生在跑动运球中抬头观察能力。

  4、恢复身心:学生跳起轻松愉快、优美欢快的集体舞进行放松活动,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本课。

  九、 场地器材:

  足球场,足球八个,标志桶八个。

说课稿 篇4

  【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文明礼仪的解读,让学生了解为人处世必须遵循文明礼仪。

  2.情感目标:通过《弟子规》的贯穿,来让学生了解在校的文明礼仪有哪些要求。通过小品和场景再现,让学生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通过快板及照片回放总结学生对于在校文明礼仪的认识。

  3.行为目标:通过对文明礼仪的认识,规范学生自身的衣着、姿态及言行。

  【活动背景】

  预初的学生刚跨入中学校门,常有许多不注重文明礼仪的地方。同学之间时常发生小摩擦,小口角。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让学生能从细节中真正把握在校文明礼仪的要求。

  【活动准备】

  1、准备小品《坐能成名》;

  2、准备场景再现“抢汤”;

  3、准备快板;

  4、准备举手快答的抢答题;

  【班会流程】

  一、引入主题

  由主持人请出同学扮演的“吴教授”,请他为我们讲解如何成为有礼仪的中学生。

  二、文明礼仪的三个方面

  1、衣着礼仪

  (1)《弟子规》的内容

  (2)照片对比,学生发言

  (3)自我检查衣着是否规范

  (4)诵读《弟子规》

  2、站姿坐姿

  (1)《弟子规》的内容

  (2)同学讲解

  (3)小品《坐能出名》

  (4)同学示范坐姿站姿

  (5)大家一起练习坐姿站姿

  3、交往礼仪

  (1)《弟子规》的内容

  (2)场景再现

  (3)同学讨论

  (4)场景再现

  (5)快板总结

  (6)师生礼仪讨论

  (7)照片重现

  三、尾声

  (1)举手快答

  (2)教师总结

  (3)《新弟子规校园篇》诵读

  【主题班会说课】

  《知书达“礼”》主题班会说课稿

  预初年级

  这个主题班会的对象是预初的孩子。预初学生刚踏进中学的校门,许多学生对中学的生活还不习惯,对中学的要求还不明确。许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不太注重对自身文明礼仪的培养,教室里走廊上也经常发生摩擦与矛盾。因此我希望用《弟子规》作为一个导引,让他们能从中发现自身文明礼仪的不足之处。

  本节班会共分四个板块1、衣着礼仪,2、站姿坐姿,3、交往礼仪4、尾声构成。

  第一板块衣着礼仪。这一部分主要是以《弟子规》中对日常衣着的规范来引出两组衣着整齐与衣着不整照片的对比。让同学谈谈对衣着不整的看法。并且由此推及到自身,看看自身有没有什么衣冠不整的地方,进而及时改正。

  第二板块主要是站姿坐姿的培养与训练。以《弟子规》的内容引入,请同学解释其含义。并请学生观看一个《坐能成名》小品,了解张九龄以坐而成名,推及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并根据要求全班一起练一练站姿与坐姿。

  第三板块交往礼仪。用《弟子规》中的内容引入。请同学看一个场景再现,中午打汤时同学之间相互争吵不谦让。让同学们来讲讲其中有哪些不符合礼仪规范的地方,谈谈后果会如何。听完同学发言之后再来一个良好的文明的打汤场景再现。从场景再现的讨论中让学生了解如何才是良好的同学间交往的礼仪规范。并由两名同学表演一段快板来总结弟子规中有关交往礼仪的内容。接下去请学生自己谈谈有哪些师生之间的礼仪规范。然后播放一组学生做得好的师生礼仪,让学生了解除了要遵循与同学之间的礼仪外更要遵守师生之间的礼仪规范。

  最后班会的结尾安排了两个集体活动。一、“举手快答”,安排学生将之前学到的文明礼仪用抢答题的形式加以巩固,并在这一抢答的环节中注重自身的文明礼仪。二、全班诵读“新弟子规之校园篇”,以此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提出新的要求。

  完成这次主题班会后,反思整个过程有以下的感受。一、学生对某位同学扮演教授讲授《弟子规》的形式乐于接受,活跃了一定的课堂气氛。对于一些小品及场景再现出自他们自己的生活,学生显得比较积极。二、同学在参与抢答的过程中,热情度比较高,也都能将文明礼仪表现出来。三、由于时间比较紧,学生年龄较小,所以主持人对场面的掌控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不够强。在设计的讨论环节中同学们各抒己见的范围不够广,思考的内容还不够完整。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课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这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较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了《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课文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紫藤萝瀑布》是现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结构: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中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编排意图: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浅到深进行编排,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通过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又可和《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进行比较,扩展阅读。更好地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基础知识:

  1、注意下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迸、伶仃、穗、淀、绽、苞、伫、虬、酿、璞。

  2、培养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精心构思与艺术概括能力。

  分析理解:

  1、透过文章对花的描写,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2、结合练习二,品味佳言美句,并能作适当分析。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踊跃举手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

  3、欣赏能力。

  心理目标

  1、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

  2、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认同感。

  3、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德育目标

  情感渗透:领会本文在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及原因

  重点:

  1、揣摩作者的感情

  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难点:

  1、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

  2、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3、揣摩语句、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也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

  4、揣摩作者的感情又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

  5、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3、班级人数多(83人以上)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胆小、怕羞、自卑。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它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的器官。”鲁迅也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再说学生对紫藤萝花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发现点拔教学法

  由于本课为散文,语言优美,初中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课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拔——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以发现法、点拔法贯穿全课。特别是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指导上,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点拔为主。点拔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点拔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读写结合法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际的辨证途径。”因此,感知、理解、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以课堂训练或课外练笔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练习的设计就是围绕这一教法而设计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多种方法的综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学法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本课的练习设计就是围绕这一学法而设计的。

  四、说程序——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利用工用工具书,把预习提示上的生字词或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导入复习旧课导入:同学们,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发现,抒情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受到某种事物的触动,或经历了某种心灵的震憾之后有感而发的。叫学生回答刚刚学完的《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它们的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导入,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紫藤瀑布》的作者又是因什么有感而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欣赏一幅紫藤萝花的画面1、复习旧课,把握新课的阅读要点。让学生了明确本文文体特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看画面,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花,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初读课文(粗读)

  1、看画面、听录音。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

  2、教师适当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几个易读错的字,如:淀、绽、伫、迸溅、虬、穗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入学习重点和难点——1、揣摩作者的感情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突破

  1、充分利用“预习提示”发现解读这篇课文的钥匙:

  ①写作背景——异常的悲痛郁闷是产生感悟的基础;

  ②中心——生命的永恒;

  ③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抓住重要语句:

  ①“我不由提停住了脚步”。(既是心灵被震撼的明证,又造成了悬念。);

  ②“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时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正所谓“释怀”!)

  ③……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释怀”到感悟,作者重获得轻松与活力。

  3、作者异常悲愤郁闷的心情与紫藤萝盛开的景物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和内在联系,是理解作者“睹物释怀“的关键。

  4、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

  5、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时鼓励、肯定学生,以实现本课教学的各项目标。

  6、多媒体较好帮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的命运,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再读课文(精读)

  1、指导精读,揣摩语句。

  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

  ②、结合练习二体会写景的精彩之处。

  2、讨论:

  ①.“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

  ②.“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

  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1、初步欣赏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句。2、以读促学,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4、通过学生质疑来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探究发现: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1、让学生学会发现、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事。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道理。

  2、学以致用。

  知识迁移能力强化

  1、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另加一个能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例如: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生的力量。

  2、作文:去留心观察一下小草、小花、小鸟……想一想,从它们那里能得到什么启示,请你仿照课文,写一篇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感情吧。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总结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补充强调。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熟读课文。

  3、课外练笔。

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地位、作用

  本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B 中的Unit 4 《Buying fruit》.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 “认物”,主要学习句子What are these /those ?They are … .本单元出现了八个单词,除了一个“grapes” 这个水果单词是第一次出现,其余七个单词在3A 中均已出现过。今天这一课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学习并进行句型What are these /those ? They are ….的操练。所以今天的内容主要是呈现并操练八种水果单词,顺便结合第一课时的句型What are these /those ? They are … .以及商场里的常用购物用语Can I help you ? I’d like some … . How many kilos ?等语言进行交际活动。

  (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新课标以及大纲要求,结合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认知目标:

  (1) 能正确听、说、读、写词汇apples、bananas、peaches 、grapes、 oranges 、pears.

  (2)进一步正确听、说、读、词汇 pineapples mangos watermelons

  (3)正确听、说、读、句型 What are these /those ? They are ….

  How many kilos ? … kilos ,please .

  2、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3、情感目标: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意识,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听、说、读、写词汇 apples、bananas、peaches 、grapes、 oranges 、pears.

  (四)教学难点:

  正确听、说、读、句型 What are these /those ? They are ….

  二、三、说教法、学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英语教学一开始,就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采用情景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交际法等进行教学。

  1、 情景法

  情景法强调语言在情景中的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使教学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进行。学生在轻松的情景下,容易学到知识与运用知识。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象、声音、文字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更生

  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

  3、 交际法

  学习英语,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际。英语要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作为交际工具来学,做到学用统一。在教学中,我遵循这一原则,提供较真实的情景。如:学完本课内容后,我让学生扮“售货员”,练习买水果,活学或用所学知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本堂课主要以现代化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我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及购物这个话题的实际应用性,设计了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同时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设计各种小游戏,猜猜看等多种形式的演练,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四、说教学程序

  Step1 Free talk

  师生交流,既复习旧知,又很好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下面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Step 2 Lead in

  首先播放FLASH 动画。

  设计思路: 每一堂课的开头很重要,要在上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这样便容易开展下面的内容。flash动画可爱。活泼,最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学唱歌曲迎合了儿童的心理需求,从而促使他们在轻松自如的情况下,主动地学习。而且以动画作为课前的预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Step3、 Presentation

  1、复习各种水果单词。

  2、结合单词句型操练时,屏幕出示各种色彩鲜艳的水果,我对每一种水果都设置了超链接,以便一个单词教完以后。再回到该页面,接着教另一种水果。因为有些单词在3A 中已经学过,所以操练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

  3 、在教授单词 peaches, watermelons时,一只卡通的猴子伴着敲 鼓声出现在大家面前,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致,所以很容易引出新授单词。

  Step 4、Play a game

  1、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guess”的游戏,采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的“水印”效果,让图画变得模糊,让学生猜:What are these /those?.接下来一个游戏,我把各种水果呈现出来,然后把相对应的单词字母顺序打乱,让学生重新编排,这一环节让学生不仅在听、说、读方面得到练习、巩固,在写的方面也得到了训练。 根据多媒体音、形、色、像图文并茂的优势,提供不同的时间,给 学生创设了学习练说的机会,这样的练习,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体验到了知识收获后的满足。

  2、电脑演示,学生练习,引出单词grapes

  Look at this word, what’s meaning!(学生答"葡萄")

  I can draw many grapes with computer.

  Look! This is a grape.(进入"画图",画出第一粒葡萄)

  These are two grapes.(复制葡萄)

  Can you draw?学生上台操作

  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同时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有机整合。

  接下来是屏幕出示一首小诗,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形状,色彩很明显的各种漂亮的水果,让学生模仿着自己编消小诗.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计的小诗,既是对新授句型的意义巩固,同时,也是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Step 5、Practise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朋友生病要买东西为线索,引出有关“购物”的对话,师生练习,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model,让学生明白该怎样进行语言训练。同时,小组活动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维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学生的语言训练,并把语言训练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体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新的教学思想与理念

  Step 6、Homework

  这一活动的设计,是对本课教学的有利巩固,人人参与调查,体现了教学应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教学理念,而同时在体现这一理念的同时,又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都获得了锻炼。

  五、说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

  板书要求清晰、明了,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里将本课的主要内容呈现在黑板上,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运用对话.

说课稿 篇7

  一、内容简析

  《长城》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内容,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确立重难点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远看长城,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在传统课文中,属于一篇看图学文,如何依据新课标的思想,又汲取传统教学的所长,成为确立本文重难点时我思考的一个问题。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着重于通过图画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顺序及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二课时的教学侧重通过看图学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在反复诵读、感悟想象中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思路

  进行这堂课的设计时,我采取了以图为主线,结合课外搜集的有关介绍长城的相关信息,组织学生阅读,品味课文语言而达到理解感悟课文的设计思路。

  1、看图解词,感受“长”:

  第一段教学紧抓“长”的特点,首先由看图入手,借助媒体呈现画面,直观感受远观长城蜿蜒曲折、雄伟壮观的特点。再抓“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句形象的比喻,还是由图入手,借助形象直观的画面,通过理解关键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具体形象、含义,达到辐射文段的效果。接着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感悟长城的“长”,了解课文表达的特点。使长城长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直观化、具体化。

  2、图文结合,感悟“坚、巧”:

  第二段教学着眼于感悟文本,解决疑问,图文有机结合,理解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在学生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大胆上台当“小导游”,向“游客”(全班同学)介绍长城构造特点。随机出示有关长城的结构示意图图片、课件。在读、议长城特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了解“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加深理解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

  3、看图想象,品味“智、奇”:

  第三段教学先透过画面内容,结合课外资料拓展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延伸画面,具体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努力,是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再通过反复品味文中重点词句,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感受、理解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以此激发学生情感。

  4、以情激情,披情入文:

  教学初始,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简单交流各自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紧扣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充分地运用语言激情、文本感悟激情、学生朗读激情、相关资料渗透激情等多种策略,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学生每谈到一处,都可以回到课文最后这两句话,反复吟诵,力争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不断加深情感体验,使学生口里读出感受,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真正做到披情入文。

【【精华】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相关文章:

1.【精华】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2.【精华】音乐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3.【精华】说课稿模板七篇

4.【精华】幼儿园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5.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6.【精华】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7.【精华】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8.【精华】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上一篇:小学说课稿 下一篇:幼儿园中班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