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解题导入:
俗话说:“科技改变生活,知识改变世界。”当今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而在20世纪初的浙江余姚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很长时期内,信客沉重的脚步成为乡村和城市联系的纽带.“他们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的“信客故事”,去解读信客的平凡人生.
此导语的设计,使学生从感性上对信客生涯有一个整体印象。
二.探究感悟:
此环节是通过三个逐层推进的小组活动,来完成对整篇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
我利用早读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解决了生字、词,熟读了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为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活动一:“焦点访谈”要为信客做一期特别节目,题目暂定为“平凡人生”。请同学们客串编导,速读课文,小组交流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位信客的人生历程。
附:
老信客的一生:有信→失信→后悔弥补
信客的一生:从业缘起→信客生涯→转行之后
此活动使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感知文意,并把握了全文的脉络。
活动二:“创意大比拼”___人生
“焦点访谈”栏目组对“平凡人生”这个题目不太满意,请同学们伸出援助之手,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出最佳创意。
要求: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
(师提供事例,抛砖引玉)
苦涩人生
工作劳苦:终年跋涉;
生活贫苦:收入微薄;
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此活动使学生立足文本,抓住典型事例,对人物形象进行多角度把握,并为揭示信客品质做好必要的铺垫。
活动三:“小人物-----大精神”
由两个问题引出:1.如果时光倒转,你会做信客吗?
2.你认为信客应具备哪些品质?
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作结,归纳“信客品质”:
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此活动使学生不仅感悟到信客精神品质,而且也能审视自己,达到德育的目的。
此环节三个活动,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轻松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交流,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读赏析:
品味语言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我选了臧克家的《老马》做比较阅读。
(播放配乐朗诵《老马》)
比较:两篇文章在主题上同为赞美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美德,但语言风格不尽相同。
除了《老马》语言的朴实,《信客》的语言又多了些什么?
我重点指导学生从本文中画出佳句、诵读佳句、点评佳句,并作必要的点拨: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作者个性气质、不同的语言习惯决定着不同的语言风格,我们可以从表达(记叙、描写、议论等)和修辞等多方面赏析语言,看看课文是如何通过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精神和性格的,又是如何通过精彩的句子提升文意的。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秋雨散文“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的语言风格。
比较阅读可让学生了感受到不同的语言风格,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二)“学以致用”,接下来我趁热打铁,请同学模仿本文语言,为两信客写“墓志铭”。全班展示交流后,师出示“墓志铭”示例。
写“墓志铭”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
为了引导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我还提供了余秋雨的相关资料及作品,编排作品名,连接如下:“《行者无疆》,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特别是《文化苦旅》,推荐学生阅读,扩展视野,并巩固本课所学。
五.总结感言:
苍凉孤寂原是生命的一种底色,信客的人生充满了坎坷磨难,但历史的沧桑演绎着一个不变的真理:好人终有好报!
祝天下所有任劳任怨、宽厚善良、默默奉献的人们一生平安!
本课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过程,教师仅作点拨引导,而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讨论探究为主,旨在实践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颜色变变变》是大班科学领域的一节探究活动新《纲要》提出:“幼儿园科学教育要紧密联系幼儿生活进行,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探究的对象”。在孩子的世界里,对颜色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兴趣。蓝天、白云、红花、绿叶,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多彩的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大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为幼儿解开了这个疑惑,帮助幼儿了解了红、黄、蓝三原色其中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出另一种颜色的神奇,感受颜色变化的奇妙,激发幼儿探索、发现颜色变化的欲望,丰富有关颜色变化的经验,体验变化的乐趣。
二、说幼儿
新纲要提出:“大班幼儿在探究的领域活动中,对身边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兴趣所在及他们的知识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的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的过程,他们都有了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的年龄特点,活动中我采用了幼儿亲手操作环节,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中。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三、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特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分别为:
1、让幼儿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感受三原色的变化;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对颜色变化的发现。
根据活动目标,活动重点定位于:幼儿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探索颜色的变化
难点为:幼儿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调配颜色。
四、活动准备
为了让活动进展的更顺利,我做了如下的活动准备:
每组幼儿一个调色盘,一张记录表和一支笔。还在最后环节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个制作陀螺用的硬纸片和若干牙签
五、说教法
活动中,我采用的教法有: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让孩子观察颜色由无到有的变化过程
谈话法:主要体现于调色和记录结果的小结评价。谈话法促进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从中也围绕目标渗透了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观察法:幼儿动手操作调色,探索颜色的变化时,教师通过观察,幼儿调色之前的协商分工情况,观察幼儿的调色和记录过程,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六、说学法
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观察法: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头引题激趣环节,幼儿观看小魔术演示,观察了颜色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继而又观察了教师示范调色和记录的方法,为下一环节的操作及记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依据。
实物操作法: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材料进行操作,感知、探究颜色的变化过程。 讨论法:幼儿积极参加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七、说活动过程
1以魔术表演的形式进行导课,激发幼儿兴趣 让幼儿通过观看表演、观察其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提问: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把疑问留幼儿,让他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
2、幼儿亲手操作 通过观看老师小魔术表演,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动手操作,这时,老师通过直观的演示法,把操作步骤教给孩子,让孩子在观察中得到启发,同时,老师又没有面面俱到的把所有问题都帮孩子解决,而是留有一定余地的让孩子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老师只示范调配了一种颜色,其他的让孩子自己调配。如果老师把所有的颜色都调配出来呈现给孩子,等孩子们自己变颜色的时候,可能新鲜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3、谈话小结 可以请每个幼儿都能分享一下自己探索颜色多变性的秘密,可以用语言表述的形式分享给同伴们。把自己的探究的结果告诉大家: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色;他们通过语言交流增进孩子们的交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从中渗透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创设浓烈的师幼互动氛围。
4、游戏:《我的陀螺转起来》 孩子们利用刚才变出来的颜色给陀螺上色,这个环节,很多孩子会有意识去寻找漂亮、鲜艳的颜色,有的把三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小朋友找不到漂亮的颜色了,他们开始寻求帮助,向别人借自己想要的颜色,所以合作交流再一次体现。而且,通过这一次,他们一定懂得,下次应该怎样操作才能调出漂亮的颜色。最后在愉快的音乐中快速旋转自己制作的陀螺,让幼儿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讲的是玲玲收 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从而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脑筋”这个词语。
2、体会人物的心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三、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四、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课题
(二)初读学字词
(三)通读理课文
(四)指导写生字
五、教后反思:
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对这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
(一)清清楚楚抓主线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脏作品)——更满意(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同时借助课文中的三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
(二)扎扎实实教字词
因为这是第一课时,字词教学无疑是一个重点,因此,我将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都化在了这个环节上。其实,上课伊始从导入部分就开始了生字教学,在与新朋友玲玲认识的过程中,既完成了生字“玲”的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其余的生字我采用了从词、句到字的教学模式。即先让生字宝宝出现在具体的词语、句子环境中与小朋友见面,再单独认读。因为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种模式更易于学生接受,学生记得更快更牢。又因为二年级小朋友已有一定的识字经验,因此各个生字的教学又各有侧重,如“催”侧重于形象记忆字形;“筋、收拾”重点正音;“脏”通过看偏旁猜一猜引出它的另一个读音;而重中之重是“叭” 与“趴”的区分,不但在字音上重点指导,而且通过演示、动作从字义上进一步理解。把生字放在句子中教学,既便于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同时对这些长句先行进行朗读指导,又可以为后面学生读通课文扫除障碍,何乐而不为。我觉得这样的字词教学还是比较扎实有效的。
(三)认认真真读文本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活动主题就是“重视低年级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与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当然,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整个教学过程也暴露了许多的缺点和不足。如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过于严重,牵引的痕迹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课堂评价语言也比较苍白,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课堂评价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因为课堂是千变万化的,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将成为我今后教学工作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谈生命》,我说课的流程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
一、教材分析
《谈生命》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主题是“对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认识,意在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冰心老人的《谈生命》是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文质兼美,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兼具,是一篇很好的学习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基于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能力目标:品析、探究含蓄深沉的语言,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难点:由于文中“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比喻具有很强的隐喻性,哲理深邃的语句也十分丰富。因此,我把品味精美的语言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已有的生活体验:初三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语言的积累较之低年级学生有较大的优势。而且他们已经学习了七年级上册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八年级下册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九年级下册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等文章,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都是在告诉我们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学生对于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理解。所以,他们对于本文的学习,对于“生命”的认知,应该更具有“可生成性”。而且,他们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对于这道人生的“考题”应该能有更多的兴趣,更多的感悟,也有更多的话可说。
已有的知识基础:
三、教学模式
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主题的目的。本堂课我采用“四步读书”法,这是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用的一种模式。即:朗读——咬文嚼字通思路,精读——融情于景明主旨,品读——语言美妙动我心,拓读——课堂延伸进生活。具体步骤是: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
4、美读课文,赏析文中的优美词句;
5、拓展延伸,联系实际反思感悟。
这种模式意在加强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创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
四、教学设计
本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哲理句较多,因此在让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板块:
(一)导入——热情洋溢激兴趣(预设3分钟)
让学生欣赏钢琴曲《生命》片段,同时展现一组关于生命的画面。通过听美妙的音乐,欣赏生机盎然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冰心的《谈生命》。(板书题目)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音乐和图片让学生对生命有鲜活的感受,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命体悟,使学生产生急于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朗读——咬文嚼字通思路
1、以读课文第一句“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切入,请学生在背景音乐《生命》的伴随下,自由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寻找:生命像什么?通过这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迅速理清作者的思路。(板书层意) (预设8分钟)
2、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范读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课文各部分的朗读感情基调。如: “‘生命如一江春水’部分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生命如一棵小树’部分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导学生学会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预设5分钟)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通过反复朗读,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三)精读——融情于景明主旨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先由小组讨论,然后全班展示,不明了的地方老师和同学共同解决。)
预设问题: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
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出你的理解。(预设5分钟)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分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预设5分钟)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旨方面起什么作用? (预设3分钟)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此环节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本部分评价重点放在小组合作这一环节上。
(四)品读——语言美妙动我心((预设8分钟)
本文是一篇精美的散文,美文需要品读鉴赏,方能领会其精妙。要求:从用词、修辞、内涵等方面找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进行点评。可采用以下方式:
我最喜欢的一个词是:
我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是:
我最欣赏的一个段落是: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并说明理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老师适时给与中肯的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欣赏的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五)拓读——课堂延伸进生活
这一板块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冰心用散文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大家愿不愿意寻找一种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这一活动由课内而课外,由书本而人生,拓展学生的阅读,让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定向驰骋。(预设4分钟)
活动二:多媒体投影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罗阳的视频片段,然后反思自己的生活,说一说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预设4分钟)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内涵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
五、板书设计
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说,注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反思是我这节课设计的出发点。让更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是我这堂课的追求。因此,板书设计简单,主要是突出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确朗读的感情基调,帮助学生分析课文,感悟课文。
六、课堂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朗读、理解和表达。朗读分三个层次: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出感情。理解要注重学生生命的个性化,拒绝“唯一标准”,提供多把“尺”,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自我理解,赞赏学生独特的见解。表达分三个层次:
1.语言基本通顺,条理较清楚。2. 语言流畅,条理清楚。3. 语言优美,有创意的表达。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对学生及时鼓励,给与肯定,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评价方式多元化,淡化教师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七、课程资源开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基于此,本节课中我重点进行以下资源开发:
1.在导入新课时,我运用网络资源:优美的音乐和富有生命力的图片,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谈自己的感受,以此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在拓展延伸这一板块中我设计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积累的资源,比如背名人名言、诵名家诗文、展示生命图片、唱关于生命的歌曲、讲珍爱生命的故事等等,感动中国的人物片段直观形象,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后布置学生上网搜寻关于生命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对其中的名言警句进行积累背诵,以扩大学生的积累面,开拓学生的视野。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漫画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教材作文训练中的想象作文。它与本组课文的学习专题“生活中的启示”紧密相关。在这次习作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内容,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了说话和作文的思路:可以是从一件小事中得到启示,也可以从一句名言警句中得到启示,还可以从一幅漫画说起、写起。意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并能自觉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行动为生活之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2、教学目标:
①读懂漫画,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交流,交流漫画中所得的启示,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训练。
②采用多种形式促使学生针对漫画多交流、多讨论、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挖掘孩子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形成文字。
③学会读生活之书,能自觉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行动为生活之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3、教学重点:依据课标“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具体”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结合画面展开联想,既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又写明从中得到的启示。
4、教学难点:针对学生有口说不出的特点,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将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运恰当地用到实际中去。
二、说学情。
这节课是继口语交际课后的习作指导,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再加上他们大部分都特别喜欢看漫画书,所以理解漫画中的情节对他们来说应该不难。但因是首次接触漫画习作,他们不知该从何说起。所以,要求他们用连贯的口语表达出漫画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还要用书面语言把其中的内容描述出来,并写出从中得到的启示,这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就更难了。
三、说教法。
学生大都特别爱看漫画,可是很少对漫画内容多加思考,更不用说深入研究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手段,引导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从而完成习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漫画引入,激情引趣。
分析漫画,展开联想。
联系生活,得到启示。
明确要求,确定题目。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五、说教学过程。
1、漫画引入,激情引趣(课件演示)。
为了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我选择了由学生喜爱的漫画入手,希望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且在学生欣赏时,我巧妙提醒关键点,让学生能大致明白每幅漫画的主题。再以其中一幅画为例,告知品味漫画的方法,从而激发孩子的思维,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紧接着我趁热打铁,出示本节课要细细品味的漫画,直接导入新课。
【原理与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喜爱的漫画入手引入新课,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热情,为下面的习作教学作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2、分析漫画,讨论交流。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观察、叙述画面内容;再引导他们透过画面展开联想,丰富画面内容;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透过画面看到画外,升华画面内容。学生通过对漫画进行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讨论后,便能够说出自己所认识到的东西了,这也就是作文中要写的内容。这样剥笋式的交流互动,既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又可以丰富每个同学的语言和思维,初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原理与理念】学生初次接触漫画习作,一时不知如何开口。采用先扶后放的方式,引孩子上路,既降低了难度,又激发了孩子的表达欲望,打开了孩子的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好了铺垫。
3、明确要求,试写初稿。
在对漫画有了充分认识之后,我让学生细读习作要求,明确写法,进一步攻克重点。为了让孩子习作起来更顺利,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后,我又引导孩子命题,进一步确定文章中心。一切准备就绪,我便安排学生动笔习作了。习作过程中,我巡回观察,对有困难的同学及时进行个别辅导。扫清了一切障碍,学生便会文如泉涌了。
【原理与理念】“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是课程标准上的要求。前面所有的指导都是为此处的写服务的,学生会写,这才是习作教学的终极目标。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欣赏漫画的方法,授之以渔,我采用了简单明了的条理式板书,只呈现了欣赏的步骤,即:仔细观察展开联想联系实际。
【原理与理念】设计清晰明了的板书,能进一步理清孩子的思路,进而让孩子掌握所有看图作文的方法,以达举一反三之功效。
说课稿 篇6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而学好语言的关键是先要打好识字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借助语言环境识字,将识字教学融入阅读教学。我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采用以读代讲,来帮助学生们理解课文内容及体会角色心理和人物的个性特点。另外,指导学生说了课文的方法是一个可以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而表演不失为一种优化的选择,在实现学生主体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灵的感受。整个过程中尽量做到了简简单单的教语文,扎扎实实的求发展,完完全全的为学生。
二、紧扣特点,说教材
<从现在开始>是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的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我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采用以读代讲。猫头鹰、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得到了大家的拥戴,课文蕴含着与人相处要尊重别人的道理。教学目标:识字: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学会欣赏认字,在写字中体会汉字的形体美。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生活情趣和道理,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初步培养语感。明理:对童话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重难点:1随文识字,加强写字指导。2通过朗读指导,体会角色心理读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三、联系实际,说策略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一法为主,多法想辅”的教学策略,优化结合,采用教法和学法如下:说教法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把几种小动物轮流当万兽之五时给动物下了不同的命令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学生自由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语文的基础,真正做到扎扎实实的求发展。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动画图片及新颖的板书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完完全全为学生,来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
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
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的学,达到自能读书,不侍老师讲的境界,这样学生主体精神被大大的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表演等学习方法,真正过到教是为了不教,这种简简单单的教语文这种新理念。
四情感互动,说流程五形象直观,说板书
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界首一中的数学教师张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版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直线与角》的第1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开篇,在此之前,学生习惯于数字运算,从本章开始由数量转入到空间形式,从具体运算转入到逐步进行演绎推理的学习。而本节又是几何教学的入门课,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几何产生兴趣,是学习本节的关键,为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心里准备。
2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结合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3 教学难点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许多图形知识,但大都是直观形象的,主要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在本节教学中关于体、面、线、点以及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的教学也应从直观教育入手,不易较多上升理性认识。因此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深浅尺度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 学生情况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也正是由代数运算向几何推理过渡的较好时期。在小学学习的有关图形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从本节开始进行几何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界首一中开展“现代化小班教育”的远程实验班,通过前阶段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和分组讨论的经验,这为我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三 教学目标
初一几何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结合起来,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中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的贯彻更为关键。因此,结合本节教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了解体、面、线、点以及几何 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的能力,拓展空间观念;了解学 习几何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了解几何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进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小组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集体观念。
四 活动设计
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更好的得到贯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创新教育、主体教育、成功教育等教学观,采用自学、讨论、精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学生发现问题、思维受阻、缺乏勇气时进行引导。
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回顾、自学、讨论、精讲、练习五个阶段。 1 回顾 内 容 方 式 师生活动 1本学期前三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 有理数的性质与运算 第二章 整式的概念与加减运算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小结:
这些知识属于数与式的运算,像这样的知识称为代数知识。 2 在小学里也学习了与图形有关的知识(如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等),像这类与图形有关的知识,我们称为几何知识。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共同探讨一些简单的几何知识。 ppt展示 展示几种常见几何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口答,教师归纳 教师引导 此阶段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体会几何与代数的关系奠定基础。
2 自学 内 容
方 式 师生活动
请大家阅读课本第95页至96页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 描述体面线点的意义;
2 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3 几何学研究物体的哪些性质? Ppt显示自学提纲 学生独立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通过此阶段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 讨论 内 容 方 式 师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
1 交流自学
心得
2 探讨点线面体的关系;
3 体会几何与生活的关系。 Ppt显示讨论主题 学生分组讨论,组长主持,学科代表流动指导,教师巡回辅导 此阶段教学,学生行动、思维都较为活跃,为情感目标的落实提供机会。此时教师应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防止主题偏离。
4 精讲 内 容
方 式 师生活动
结合讨论情况,教师精讲:
1几何学的起源: 几何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介绍欧几里德与《几何原本》
2 几何学的研究对象: 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三种性质;
3 点线面体的关系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4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5 学习几何的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动画展示 足球→球体 茶杯→圆柱体… 利用几何画板的跟踪功能显示点线面体的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在此阶段,结合学生讨论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进行精讲,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从而突出重点。
5 作业 内 容 方 式 师生活动
1 列举出三个你生活中反映点线面体关系的实例;
2 查阅欧几里德与《几何原本》的有关介绍;
3 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几何成就; 课外进行, 通过图书资料和因特网查阅 学生自主进行 可分散,可协作 通过学生完成练习,体会几何与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培养,通过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成就也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六 设计说明
1、板书设计 几 何 几何来源于生活…… 几何研究物体的…… 点动成线 …… 屏幕展示 这样设计便于突出知识目标。
2、每个学生都具备创新的幼芽,关键在于要不断扶植和巩固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于一定方法来实现他们的愿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提出不同要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3、在教学中,加强几何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也有利于激发学习几何的兴趣。 以上使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谢谢大家!
【【精品】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