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夏感》,现在我想从六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材
《夏感》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彩四季”的第三篇课文,该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不仅陶冶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操,而且体现了新教材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编辑思想。梁衡先生笔端的《夏感》是他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感。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教学《夏感》这篇散文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把握写景文的写作方法。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刚接触初中的文章,阅读的兴趣较高,课堂中的表现比较积极,思维也很活跃。这也有利于课堂中形成互动参与的气氛。
但对于文本的感悟,他们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对于文化、生命的意识和认识正在逐渐形成中,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因此应该继续培养他们感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阅读、思考、感悟的能力
三、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重点提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语言优美,饱含情感,描写景色特征细致,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新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再联系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学习本篇散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出示幻灯)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清行文层次,把握所感内容。
学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由于初一新生对写景抒情类的散文接触较少,虽然刚刚学完《春》和《济南的冬天》,但学生对景中情 ,情中景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审美意识还有待加强,我就将教学的重难点放在了从对夏的赞美,延伸到对活力、激情和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出示幻灯)
四、说教法
新大纲中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要教学方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为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
1、品读法。是一片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同时字里行间又充满了阳刚之气、磅礴之势,特别适合学生的朗读。教材的单元要求也指出:“要在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因此,在朗读的基础上,应当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品析,以读促品,以品促读。
2、情境教学法: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条件创设相应的情境,缩短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便于体验感悟,深化认知。
3、自读点拨法。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为辅。
五、说学法
1、诵读法。朗读时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能使学生对课文了解得更透彻,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
2、勾画法。在对课文的分析中,勾画出重点词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这使学生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读书习惯。
3、自主、合作、探究。这学法能促进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能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六、说设计
(一)导入
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 、服务学的指导思想,我准备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达到学习目的。这几个步骤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其间穿插图文声多种信息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形象性,让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习《夏感》正值深秋时节,落叶纷纷,寒气袭人,学生们早已淡忘了夏日的繁茂与火热,为了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我巧设问题:看一看,这是属于哪个季节的事物。(展示图片) (夏季) 你喜不喜欢夏季呢?为什么? (出示幻灯),来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夏天走进课堂,活生生的再现在学生的心中。我再根据他们的口语表达情况,适时适当的给于激励性评价,进而通过这样的一句话:“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一看梁先生喜不喜欢夏”导入新课。(出示幻灯)
(二)感情朗读
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检验课前的预习效果,我出示了作者的照片,请同学来介绍作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效果,加深对作者的印象。
为了朗读课文顺利进行,扫清字词障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运用了这样的一张幻灯片,作者介绍、生字词(出示幻灯)让学生通过认读, 解释词语,看拼音写汉字,同桌合作检查等活动增强学生积累词语的意识,巩固本课字词认知基础。
检测预习这一环节要适当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感受课前充分预习便会在课堂获得成功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梁衡的这篇散文以磅礴的气势,倾吐着夏日的“升腾”之气,是一篇很适合朗诵的美文,于是我决定以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精彩范读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对朗诵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让学生对老师的范读进行评价,进而总结朗读这篇散文的技巧和方法。由学生范读,师生评价,大家齐读来推动散文朗诵达到高潮,让学生沉浸在夏日美的境界中,感受夏日的“升腾”之气,进而能够初步感知散文的整体内容。
(三)、品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说说“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夏天”。(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学生自由读课文,寻找相应信息。学生可能找到的词语:
第1段:紧张、热烈、急促;
第2段:被金色主宰了的;热
风浮动的;飘着熟透了的麦香的;气势磅礴的;滚动的、升腾的;
第3段:色彩金黄的;春华秋实之间的;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迸发出旺盛的活力的;暑气蒸腾的;蓬蓬勃发的;
第4段:紧张旋律的;辛苦的;忙碌的;收获的;
第5段: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的;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
2、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呢?
讨论归结:从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等方面描写。
(板书)3)文题是“夏感”,那么作者的“感”是什么?
——热爱自然,赞美劳动。
再读课文,感知文段内容
教师通过提出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整体认知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培养学生在语言材料中快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发现散文内容的把握和记叙文有所不同,需要把抽象的词语和内容具体化,积累经验,提高努力,终身受益。
(三)赏析语言:
这篇散文的迷人之处在于他的语言魅力,,学生在《春》《济南的冬天》中已经学会语言品味的方法,在这一课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以达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共同发现美,品味美 ,我也充分利用计算机(出示幻灯)化抽象为具象,化枯燥为生动的优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形象感知和语言品味。
问题:作者是如何描写夏天的景色、色彩、旋律的呢?
明确: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句子,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我欣赏的佳句是——, 它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同时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填空式的问题设计,使得学习行为指向更加明确,旨在面对全体学生,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勾画出文中词语,将学习的主动性放在学生身上,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仿写练习:
?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叶圣陶先生说:“文学鉴赏就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能获得晶莹的宝石”。为了强化语言品味的成功意识,鼓励创新,让读与写结合。我决定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今后写作奠定基础。(出示仿写练习)
(五)比较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老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创造性地拓展延伸,本课我设计的是比较阅读:峻青散文《海滨仲夏夜》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去比较1、写景顺序2、写景手法
七、说板书
说课稿 篇2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题是:(手指课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领域,本册教材承担着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任务。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探索它的面积公式的方法又是探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基础,可见本节课知识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必备知识。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不但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主要体现在(点击课件显示教材内容)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讨论交流,从而获得数学知识。
课程标准这样描述: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基于对学生的研究和已有知识的分析,我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索并发现、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在经历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探索发现、
归纳总结及培养空间观念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
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以上目标的制定有层次、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重点:为了促进目标的达成,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有的学生已
经知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因此,我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
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将成为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同时,我将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使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教学全过程,以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如果有最好能展示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了3个平行四边形,一把直尺、面积格、三角板和剪刀。(应出现在课件上)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为了能更好地凸显主动建构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特设计如下四个环节。(点击课件出现四个环节)
(点击课件)环节一:激趣引入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的快乐。在新课开始,我结合学生喜爱的动画慢羊羊、喜羊羊和、懒羊羊分地的情景导入:村长慢羊羊给喜羊羊和懒羊羊各分了一块土地让它们种菜吃,(点击课件出现P80页的两块地,并出现问题:这两块地的面积哪一个大呢?)可它们都认为慢羊羊分的不公平,这可把慢羊羊气急坏了,它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想找同学们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故事引入,自然引出本课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主题的思考。在这样一个浓厚的引入氛围中,就为学生的参与加大了马力,为学习新知丰富了情趣。
点击课件)环节二:探究发现
本环节分步六完成:
第一步:回忆旧知,引出课题(点击课件)
依据学生对上述故事感兴趣这一可贵资源,我将以故事的问题为主线,进一步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帮助慢羊羊想办法。
同学们,要想知道这两块地的大小其实就是比较它们的什么?,喜羊羊分的地是长方形,以前我们学习过长方形的面积,在最初的时候人们使用最原始的方法拿一个个面积单位去密铺,最后数一数用了几个面积单位,这种方法比较麻烦,经过大量的实践,人们找到了求面积的另一种方法:公式计算法,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我板书公式,要想知道喜羊羊分得面积是多少,必须知道长方形的什么?经过测量长方形的长是6m,宽是4m,能算出这块地的面积吗?有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成果人们也会探究推出其它图形的面积,如懒羊羊的土地,它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就能求出这块土地的面积,也就能帮慢羊羊村长解决问题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通过回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所走过的路,指出探究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后迅速提出本节的研究任务,简洁明快,重点突出。
第二步:大胆猜想,调动思维(点击课件)
假设大家手中的1号卡片就是懒羊羊的土地,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猜想:(1)长×宽,通过让学生指确认也就是邻边相乘。(2)底×高,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这两种猜想量出平行四边形图形的有关数据,分别求出它的面积。经过学生测量计算出现两种结果,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引领学生回到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来检验,用面积格测量。通过鼓励学生的大胆猜想,调动学生的思维,两种猜想思路,两种猜想结果,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了他们跃跃欲试的情绪。
第三步:不同数法,渗透转化(点击课件)
接下来请同学们在1号卡片上铺上面积格,请你数一数它占了多少小格?经过学生尝试发现学生会有不同的数格方法,有先数整格的,然后把不满一格的拼成一个整格,还有把三角形部分整块平移动变成长方形的,我及时抓住后一种方法,让学生到展台上演示,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时提出问题:这位同学是把什么图形转化为了什么图形?转化前后面积变不变?为什么?怎样才能确保转化为长方形呢?经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的思路会更加清晰,道理会更加明白。
第四步:动手操作,利用转化(点击课件)
在学生明白了这种方法后,请同学们利用上面一剪一拼的方法,动手操作,利用面积格把手中的2号平行四边形求出来。经过这一操作学生掌握了转化方法,但转化前后图形的关系还需梳理,这时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转化前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和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第五步:思维飞跃,抽象公式(点击课件)
学生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知道:转化前后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和平行四边形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有了前面充分的直观操作,足以让学生寻求计算方法了,至此我提出了新的任务,以促使方法上的飞跃。
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的,能不能不剪拼直接求出3号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利用直接测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然后相乘,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我肯定同学们的发现,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我会再提出问题:谁能讲清楚,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动手、动脑,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测量、计算、思考,从思维上实现了从感性到抽象的飞跃,悟出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可以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的探究的结果。老师的适时点拨和问题质疑起到了虎龙点睛,把思维引向深刻的效果。
第六步:前呼后应,解决问题(点击课件)
至此公式的顺利推导,字母公式的简洁表示都已经水到渠成,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使环节更加完整,我让同学们利用推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公式,给出图形的数据计算赖羊羊土地的面积,并与长方形喜羊羊的土地面积比较,从而得出面积相等的确切答案,为慢羊羊彻底解决问题,慢羊羊开心的笑了,同学们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点击课件)环节三:指导看书。
课堂上我及时指导学生看书,找出计算公式并填写完整,并让学生读一读得出的结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点击课件)环节四:巩固运用
数学规律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课堂训练。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依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练习要求,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层次的练习:
(1)基础练习:算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点击课件出现对应的练习题)
每节课的基础练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个练习,巩固新知,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对应的底和高。
(2)变式练习(点击课件出现对应的练习题)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给出底或高的长度,算出它的高或低。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增加了逆向运用的练习题,体现了学习知识的灵活性。
(3)综合练习(点击课件出现对应的练习题)
下图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在这条平行线之间,还可以画出几种形状不一样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此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深化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4)拓展练习(点击课件出现对应的练习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思考问题创设一个更大的空间。我……………………………………………………(说清楚拓展到什么程度,怎么拓展的)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使课堂回味无穷。
以上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会新知的同时,形成技能。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理念。
(点击课件)环节五:全课总结
课堂总结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在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和学习方法后,我进行及时总结,总结中有知识的概括,有探究方法的回忆,更有数学思想的渗透。这样做既有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渗透。
五、说板书设计
(手指板书)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捷性,把数学思想方法孕含其中。从整体来看,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心,又凸显了清晰的课堂结构。
以上是我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说课,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3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为宗旨,以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协调性,增强机体机能,增进心理健康为目的。安排技巧组合为本课主要内容,教师通过不断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地去看、学、练、比。使学生始终处于想学,乐意去练的状态中。在课中,学生掌握了所学的运动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也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学练空间,使学生充分地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二、 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初三体操教材中的《头手倒立》,本课是技巧单元教学计划中的第一次课。
体操教材是中学阶段的基础教材,体操动作来源于生活与生产,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会体操技能不仅增强了体质,同时还可以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体操技能是在克服困难中取得的,这对于提高练习者的自信心,培养刻苦顽强的精神,战胜自我,促进心理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头手倒立是体操中的倒立类动作,对上肢、腰部肌肉的力量以及对身体倒置时控制直体的能力方面要求都比较高。倒立的力学原理是支撑面的大小与重心的高低有关,因此倒立动作,首先要有稳固的支撑面,并且使直身体重心稳定控制在支撑面内。学生以前未曾接触过身体处于倒置状态并且要求控制身体平衡的情形,对于新鲜事物大家都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教师在课堂中适时调整学生的活跃气氛,及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通过以上的教材分析我确定了以下重点与难点:
重点:建立相对稳固的支撑面,控制身体重心的位置,学会自我保护。
难点:如何将身体重心稳定的控制在头、手建立的支撑面内。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我校初三年级男生比较喜欢体育活动,身体素质普遍较好,班级纪律好,集体荣誉感强,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为本堂课奠定了好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头手倒立的动作技术结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头手倒立的动作要领,懂得头、手成等腰三角形建立稳固的支撑,形成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2、技能目标: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头手倒立状态下的平衡,大部分的同学能在同伴的保护帮助下完成直体倒立动作。
3、情感目标:在集体的环境中能体现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展现创新意识和自信情感,有乐于表现自我的欲望。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以及教学目标和重点与难点的确定。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以及解决重点与难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
五、教法与学法
激发兴趣、活跃情绪 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合作探究、发展能力
教师主要采用:(1)讲解示范法。(2)预防和纠正错误法:如我通过动作要领的明确,防止学生错误动作的出现,以及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我通过巡回观察,对发现的错误动作及时的纠正、讲评。(3)积极性评价法:如我在观察学生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动作做的比较好的,我就马上让他为同学做示范,使他获得成功的喜悦,鼓舞士气并且用“做的非常好”“太棒了”等词语来激励他们。(4)分层递进法:如在整堂课中我先要求同学在保护与帮助下完成屈体头手倒立的动作,对技术好的同学我先加以引导,完成直体的动作练习。对个别同学强化动作要领,使一部分学生成为练习的“领头羊”。
学生主要采用:(1)观察法 (2)小团体练习法:如几位同学之间相互配合,通过相互之间的探讨完成老师的课堂练习的内容。
(3)小团体评价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通过观察同伴的练习情况,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及我讲解的动作要领,对动作优劣作出评价,加深对动作的印象,提高动作质量。
(4)自我评价法:如我在看完一个同学练习后,对那位同学提出:你在练习中感觉动作做的如何?再由同学自己对练习的动作与标准动作进行全面的体会与评价,总结自己练习的情况,明确自己练习的侧重点。
导学自创、培养兴趣
教师主要采用:(1)演示、启迪引导法
(2)积极性评价法:如在学生自编动作的练习过程中,如我看到了同学比较有新意或有创意的,我就用“这位同学做的很漂亮!”、“他这个动作多有创意!为他的精彩表演,掌声鼓励”等语言来鼓励。
学生主要采用:(1)观察法 (2)模仿自创练习法。
小结评价,课后延伸,评讲练习得失、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动脑思考。
六、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及教法与学法的确定。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 激发兴趣、活跃情绪
教学步骤:
课堂常规、队列对形目的:加强组织纪律,明确教学任务。
快速反应练习、徒手操目的: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兴奋性。组织队形 (二) 合作探究、发展能力
主要内容:新授-- 头、手倒立
教学步骤:
1.我边演示边引导学生用头颈部写自己的学校名称和姓名。 学生先做完的先报告,教师留意观察。
2我出示小黑板,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练习内容,并完整示范动作,动作标准到位,同时也讲述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以及练习的要求。
3.学生练习头手倒立2-3次。要求:根据动作要领在保护与帮助下认真练习。
4.我巡回观察学生动作,集中队伍对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讲解,强调头手应建立等边三角形,重心控制在头手建立的平面内。
5.根据教师的动作要领练习,同学轮流进行保护与帮助。使练习者的身体重心基本控制在头手建立的平面内。
6. 同学们练习认真,相互之间讨论动作要领。若存在不懂的问题主动请老师辅导帮助。
7.我巡回观察后对普遍并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学生对照自己的动作体会得失。
目的:
教师先示范动作让学生产生表象,在教师的言语激励下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感悟动作,通过老师的讲解动作要领后,能让感悟动作要领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练习中存在不足的同学能找到原因。通过再次练习及教师的巡回辅导,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的目的。
(三) 导学自创、培养兴趣
主要内容:头、手倒立练习的延伸
教学步骤:
1、在学生取得成功感觉的同时我通过设问——你们能用头手倒立及其他动作进行动作的组合。
2、让同学们互相讨论,自我尝试自己的组合练习。
3、我巡回观察学生练习,并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启发。
4、我集中队伍,指挥各组派代表到中间示范自己的动作组合,通过对动作的观看给学生进行打分。
5、我引导学生是否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动作再改进一下呢?
6、学生根据其他同学的练习组合得到启发后,再次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改进,并面向全体进行展示。
目的:
采用步步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激励学生。通过对头手倒立动作的练习,把以前学过的动作加以综合,让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才智的空间。让他们在创编中巩固练习内容,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通过各组表演,同学们能在观看中得到启发,同时产生新的想法,在下一次的练习中表现的更为出色。教师的示范为学生作新一层次的提高,让他们感悟动作,为课堂练习在课后的延伸作铺垫。
(四) 结评价、课后延伸
教师:评价在本堂课的练习中最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多动脑思考,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学生:虚心接受老师的'引导,自我评价,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讲解、演示“点头Yes,摇头No”的游戏规则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头颈的放松活动。并口令指挥。
学生:听清老师的讲解内容随口令一起练习。
师生:相互道别,收拾归还器材,结束本课。
说课稿 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简单了解火箭的特点、用途,以及怎样飞上天。
2、培养幼儿的现代科技意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3、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幼儿自我探索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软件、吹好的气球(用小夹子夹住气球口)若干、火箭模型、笑脸娃娃若干、收音机。
2、布置火箭模型展室,火箭模型发射准备。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尝试一:观察火箭
教师带幼儿在音乐声中走进展室自由地观察火箭模型。
基本部分:
教师取一火箭模型和孩子共同讨论其外形特征。
(长长的、圆圆的、一节一节的)
尝试二: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刚才在玩火箭时,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根据刚才的观察提出有关火箭的多种问题,并以赠笑脸娃娃作为奖励。
解决幼儿提出的问题
火箭头为什么是尖的?
提问:小朋友折的纸飞机为什么是尖的?(飞得快)得出答案。
火箭的用途
火箭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把地球上的东西运送到太空、宇宙和月球上去。
发射人造卫星。
发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运载炸弹。
火箭的种类、特点:
通过看课件A(不同类型的火箭图片)了解火箭的种类和特点。
尝试三:讨论火箭怎样上天:L
A、人驾驶?B、装发动机?C、燃料?
尝试四:实验“气球上天”
幼儿把气球里的空气放掉,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气球上天)。
讨论:气球为什么上天?(空气从气球喷出,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推着气球上天)
小结:科学家利用这种原理,让火箭飞上天。
看课件B(火箭上天一节节脱落的动画)
通过老师科学的讲解和生动的动画,让孩子明白问题
火箭为什么是一
节节的(减轻火箭飞行时的重量)
火箭不是人驾驶的。
火箭是怎样飞上天的。
观看课件C(中国人火箭发射实况)知道火箭是中国人发明的,培养幼儿的现代科技意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讨论:你长大了想制造什么样的火箭。
延伸:
尝试五:到室外,请幼儿操作火箭模型发动机,并喊倒计时,一起发射火箭模型。
附说课:
我大胆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孩子运动起来,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节活动围绕着孩子提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充分发挥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根据教学目标和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了设计。
一、开始部分:我以培养幼儿自主探索意识为主,把活动室布置成火箭模型室,近了火箭和孩子的距离,创设了轻松的氛围,为孩子的大胆尝试作了铺垫。
二、基本部分:我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访就是幼儿控索、尝试、表现自我的过程。在问题的解决上,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实验、观看课件等一系列尝试活动,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幼儿的控索欲望。在重能难点的处理上,我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幼儿不可触及的高科技产物和深奥的科学原理变得具体、生动、简单易懂。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全等优点,使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一个个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
三、结尾部分:我特意选取了中国火箭发射实况让幼儿观看,通过宏伟壮阔的发射场面,使孩子们心灵受到震撼,真正感受到中国人是了不起的,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意识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四、延伸部分:我运用真实的火箭模型、发射场面,进一步感染
幼儿,使孩子们在欢呼声中,更加激发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尝试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运用,对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孩子的能力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课稿 篇5
一、设计意图
在幼儿的生活中,有许多有教育价值的东西。国庆假期前,我们初步了解到,有的幼儿假期将随父母外出旅游,于是我们充分利用了幼儿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抓住幼儿国庆外出旅游的机会,要求在家长的帮助下,把外出照的相片、和土特产带回班上布置了一个展览会,成为一种教育环境,使幼儿有充分的、和教育资源接触的机会。这就很自然的产生了谈话活动《在祖国各地旅游》这一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我班幼儿语言表达已有一定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谈话水平,使他们能流畅地围绕主题,有重点的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的进行讲述,并结合本班德育方面的目标,在明确了设计意图后,制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谈话,能用连贯的语句讲清自己在旅游中的所见所闻与感受。
2、要求幼儿注意的倾听同伴谈话,能迅速的掌握别人的谈话内容,向同伴学习谈话经验。
3、在回忆性谈话中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情感。
三、说教材近期,班上的幼儿与父母在国庆假期外出旅游,带回许多的照片、土特产。我们利用教育资源在班上布置了一个展览会,幼儿时常在这里摸一摸、看一看、讲一讲。班上掀起一阵旅游热。而在选择幼儿谈话的内容必须是幼儿知识经验范围之内的,是根据幼儿在参观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上课、游戏、看电视等中获得知识经验进行的。因此知识经验越多,谈话内容便越丰富。所以我根据本班近期教育的内容和幼儿近期熟悉的、感兴趣和印象最深的话题,这个话题刚好反映幼儿经历过的来选择内容。谈话课活动《在祖国各地旅游》这一教材符合以上的要求。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教材。
班上的幼儿谈话积极性已明显提高,能主动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闻、想法。但幼儿在同伴谈话时不注意倾听,经常干扰谈话的正常进行。而幼儿正确运用谈话规则,能使幼儿的谈话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要求幼儿注意的倾听同伴谈话,能迅速的掌握别人的谈话内容,向同伴学习谈话经验成为活动的重点。
活动的难点是积极参与谈话,能用连贯的语句讲清自己在旅游中的所见所闻与感受。这是因为幼儿在谈话时,为了使别人能明白自己所说的内容,就要努力把意思说清楚、明确。这就要求幼儿对事物有一定的分析、综合的能力,在讲述时,会选择恰如其分的形容词进行描述。这对幼儿来讲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活动准备
1、为了增强谈话效果,提高幼儿讲的兴趣,我布置了展览会。这可以使幼儿在有声有色的讲述过程中,使幼儿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与教育。
2、旅游风景照、纪念品、土特产。这些直观材料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如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可以使幼儿的知识更加准确和丰富;更可以唤起幼儿对某些事物的回忆。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在教学中幼儿更好的进行学习,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主要采用了直观法、示范讲解法、游戏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
因为幼儿时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法能保证幼儿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生动的直接感知来获得知识,使教育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示范讲解法。老师范讲能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并在谈话内容及语言表达上起到示范作用。
3、游戏法。在谈话过程中,如何使幼儿都积极发言,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幼儿对游戏本身有兴趣,用游戏法来刺激幼儿主动发言,克服困难,积极发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六、说活动程序
本活动程序设计以下环节。
1、 创设情景,引出话题,激发幼儿谈话兴趣。
“今天,我们班办一个展览会。谁能告诉我这是一个怎样的展览会?”
“在国庆假期小朋友与父母外出旅游,带回许多的照片、土特产,现在就请你们讲一讲在祖国各地旅游的事情。”
在此环节,话题用情景引入,可以提高幼儿谈话的积极性,启发幼儿对话题有关经验的联想,作好谈话的准备。
2、 幼儿自由结伴,围绕话题,开展交流。
在让幼儿自由交谈的环节中,老师要求幼儿围绕话题讲自己在旅游时的感想。这个环节有两个作用,一是给每个幼儿充份表达的机会,因为全班30人以上的谈话环境,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到集体面前谈谈自己的有关想法。如果幼儿在活动中缺乏表达的机会,他们会降低参与的积极性,有可能导致在下个环节出现幼儿记忆力分散等等现象。二是给幼儿个别或小小组交谈的机会,这样的谈话和在集体面前谈自己的想法是有区别的。因此可以增加幼儿不同的谈话经验。
3、 鼓励幼儿在集体中交流旅游时的所见所闻与感受。
提问:(1)、旅游时你看到些什么,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2)、哪些事情是你第一次经历的?(3)、你带来了什么纪念品或土特产?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逐步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感想。不仅帮助幼儿学习围绕话题谈话,而且能够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倾听、对话等方面的学习,提高了幼儿语言交往的能力。
【【热门】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