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做什么事最快乐》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一只小青蛙想弄清楚做什么事最快乐,便去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妈妈。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青蛙产生了做什么事最快乐的疑问。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分别写了小青蛙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做什么事最快乐和得到的回答。第五自然段写小青蛙问妈妈做什么事最快乐。第六自然段写妈妈的回答。
这篇童话以对话的形式叙述,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可以懂得啄木鸟、水牛、蜜蜂对人类的贡献,体验如何跟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感悟到“做什么事最快乐”的真正内涵,教育自己今后怎么做人、怎么做事。
这篇童话在本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
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本课教时安排为二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认识到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感悟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青蛙妈妈的话,懂得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想象力丰富,好表现,喜欢生动形象的表演,针对这一特点,我创设童话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做什么事最快乐。
三.[说教学方式]:
1、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中感悟,通过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体会文本。
2、教学方式:本课采用创设情境——读中感悟走进文本——畅所欲言走出文本——发挥想象演义文本的教学过程安排教学。
3、教学手段:电脑课件
4、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的、开放的学习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师评,让不同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先出示注音词卡“快乐”,让学生准确认读。提问:“你们有哪些快乐的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作出自由的回答。接着,画面出示一只小青蛙和一个大大的问号:“你们看,这儿有一只小青蛙,也在想着这样一个问题,做什么事最快乐呢?”画面出示课题。师微笑说:“让我们跟着小青蛙一起去找答案吧!”
二、读中感悟,演绎文本。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借助拼音朋友认识汉字宝宝,提出识字要求,然后再读课文朗读感悟直接切入重点段第2自然段,通过师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体会文本,抓重点词句,感悟文本,总结学习方法,最后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再次体会文本。
三、畅所欲言,拓展文本
通过学习最后一段,青蛙妈妈的话,小青蛙知道做什么事最乐,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做什么事最快乐吗?使学生对课文深化理解,然后拓展延伸,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的想法改变了吗?你做什么事最快乐,最后安排了让学生当一回小记者,采访老师和身边的小伙伴做什么事最快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由于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觉得学生应该能很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个苹果》,它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篇课文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动人故事——防炮洞里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常干渴的情况下分吃一个苹果,最后还剩下了一大半,生动地体现了战友之间深厚的关怀与友爱之情。根据教材内容与单元主题,我认为本课的教学应该在落实读书、识字等常规目标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让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及当时的背景深入理解、感受志愿军战士相互关怀的深厚感情,进而使他们懂得“团结才有力量”这一深刻道理。
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课堂尹始,我将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曾经有过口渴的感受吗?能说一说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吗?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切身经历,将会很自然地进入“干渴”的体验,那种“嗓子冒烟”的感觉就必然成为理解课文思想情感的重要基础。然后我将采用“激将法”,这样对学生说:“你只是几个小时最多不过半天没喝到水,那算不上什么干渴,连续几天几夜喝不到一滴水,而且还要打仗,那才叫真正的干渴呢!。想一想,那会是什么样的滋味?”学生对此可能感到难以置信,紧接着我将给他们播放一个电影《上甘岭》的片断,然后我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这就是当年志愿军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敌机的封锁,防炮洞里的战士们已经连续几天几夜没喝到一滴水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苹果》这篇课文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学生有了这样的间接性体验,对干渴的滋味感受得就会更加深刻,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高年级阶段阅读叙事性文章要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事情的梗概。”逐步具备“略读”的能力。依据课标的这一要求,我将趁热打铁,在学生有了“干渴”的具体感受之后,让他们带着下边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件什么事情?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回答起来并非容易,学生需要通过扎实的阅读,才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回答,不仅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将为精读阶段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随着学生的概括回答,我将通过相机引导,揭示出事情的基本脉络:火线运输员把路上捡到的一个苹果送给连长,这时防炮洞里的战士们已经几天没喝过一滴水了。这一个苹果先后在8个人手中转了两圈,第一圈原样回到了连长的手里,第二圈还剩下大半个。教师随机板书。
第一圈——原样回到手中第二圈——还剩下大半个
整体感知阶段将随着完成识字任务。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上不必花费过多的工夫。本课的生字只有3个,其中有两个字容易写错,一个是“卸”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左边的竖是一笔到底,不要断开。另一个是“熏”字,要提醒学生不要跟“重”字混了。
3、仔细品读,体会情感。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个苹果》一文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是一篇渗透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细节部分进行仔细品读,从中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相互关怀、团结友爱的思想情感,不仅会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激励学生树立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的价值观,从而使语言文字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实现和谐统一。为此,我将以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细节进行品味:第一个问题是“一个苹果在8个人手中转了整整两圈还剩下大半个,难道是他们不渴?”借助这一问题把学生阅读的目光引到有关“干渴”的细节上来。课文中这样的细节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如写连长干渴的语句:“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我连出击开始,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品水了,只有前天晚上,营长给了我一块两寸长的萝卜,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再如写步话员小李干渴的语句:“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这些天一直没休息,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再像写通讯员小蓝干渴的语句:“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等等,对于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要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出战士们的干渴,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运用恰当的语气读出“干渴”,实现“读悟合一”。第二个问题是“既然战士们那样地干渴,为什么他们不肯吃掉这个苹果?他们心里当时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是对第一个问题的进一步深化,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去感受志愿军战士相互关怀、团结友爱的伟大胸怀。
4、总结深化,点燃激情。
本篇课文在体材上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小小的一个苹果折射出志愿军战士团结友爱精神的伟大光芒,反映出人民军队无往不胜的根本原因。在对课文的细节进行仔细品读之后,我将抓住课文的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防炮洞里的战士为什么都哭了?此时此刻,你的感觉又是如何?通过思考回答,唤起学生对志愿军战士友爱之情的强烈共鸣,此时,他们内心的情感将会从理解发展到敬佩,再由敬佩升华为感动,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防炮洞里的一名战士,这种角色转化将把他们的内心感情,从而使情感目标的落实达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团结就是力量”。
5、升华情感。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一个苹果的转移为“明线”,以战友间的情感加深为暗线,紧紧抓住文中的细节部分进行品读,着力引导学生走进志愿军战士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将会时时感受团结友爱的巨大力量,进而使情感价值目标的落实同语言文字的学习达到高度和谐,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重点难点 四、教法学法 五、教学程序 六、板书设计 七、反思评价一、 教材分析(板书)(幻灯片)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内容。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本节的重点,又是全章的重点。学习它不仅是对已学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又是下一步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是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让学生用"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的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
二、教学目标(板书)(幻灯片)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意识,使他们会学。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猜想、归纳、证明,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发展学生合理的推理意识,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
(3)情感目标 通过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 (板书)(幻灯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得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究与应用;本节课的难点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即如何添加辅助线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方法的渗透。
四、教法学法(板书)(幻灯片)
在教法方面。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及八年级学生思维特征,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自主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二主方针。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在学法指导上,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终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抽象概括、总结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程序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定教学过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跟踪反馈
(四)、收获园地
(五)、布置作业
(一) 情景导入
图片欣赏—————生活中的四边形。在此引入问题:"这些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在学生回答后再次提问"怎样的四边形才是平行四边形?"在此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及其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导入新课创设了情景。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 探究新知
首先是"探究一" 教师结合图片和学生举例引导学生总结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 两组对边平行。在此明确定义: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探究一的设计意图是:从实例图片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提炼图形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义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探究二"首先是让学生实际动手"画一画",通过各自不同的猜想途径,加强其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感性认识,感受动手测量、动脑猜想的乐趣,培养猜想的意识。其次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寻找证明的方法。当学生有疑惑时,教师引导:我们目前证明线段、角相等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而图中没有三角形该怎么办?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需构造辅助线,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探究三"学生在完成证明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探究三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和引导,明确目前证明线段、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是证明三角形全等。通过完成证明、验证猜想的正确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和证明的必要性。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跟踪反馈
新课标指出"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及时适量的的巩固与练习仍然是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提升能力的必要途径"故而,我设计了层次递进的三道巩固例题。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学生弄清题意后,师生共同解题,由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并重点强调解答中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几何表述。通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收获园地 在此,引导学生思考回答:1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哪些问题? 2你的收获是什么?3你还想知道什么?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旨在通过评价反思引导学生概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小结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在本环节,我将课后作业的布置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数学练习即课后习题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通过及时地巩固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二是数学思考即写一篇数学日记,让学生将本堂课所获得经验体会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同学相互交流。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醒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强化数学知识的记忆,逐步拉近他们观念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面,请看我的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在此,我以直观、系统为主旨,针对本节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了重难点突出、简洁明了的课堂板书,配合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最大化的利用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体现了时代要素在教学中的运用。
七、反思评价
按照"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整节课还应做到全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同伴,彼此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在教学中应始终坚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加强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主旨,同时努力推行"成功教育、快乐教育"的理念,把握评价的时机与尺度,实现评价主体和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卷入"到"做"数学的活动中,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法、说重难点、说教学程序、说板书及反思评价几个方面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想法,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委评老师批评指导。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老师,我今天要讲的课文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看电视》
《看电视》是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课由一幅图、一首儿歌组成,其指导思想是通过看图辅助学生理解诗的大意,通过诗歌帮助学生认识生字,体现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词学句意图。
根据新课标要求1、2年级能使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册使学生认识550字,掌握其中250个,每课认字13个左右。
【教学要求】
1、知识思想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14个字,会写6字。
2、情感方面:
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能力方面:
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难点】
辨认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受到教育。
那么,采用什么方式完成识字,突破难点呢?
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借助图画,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同时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尝试、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依据本课的教材特点,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使学生学会识字,这也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猜谜揭题:
我首先,以情激趣,“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猜谜语,好不好?”这样做其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初步感知:
新课标要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我为学生创造了自主感知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小组互相请教,解决疑难。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什么,有哪些是不能解决的。突出了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朗读感悟:
为了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依据教材特点,体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字学词的教学理念,结合诗句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说说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先同桌读,在小组读,说说奇妙在什么地方?联系自己家的情况,用“因为……所以……”造句。这样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4、巩固阶段:
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我采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玩“摘果子”的游戏,看谁摘的果子多,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5、课堂练习:
我设计四人小组开展词语接龙比赛,看哪组的词语最长。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融合沟通。
6、实践活动:
给爸爸妈妈做一件事,谈谈感受。
7、指导书写。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简析
(一)教材解读
《藏戏》一文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二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中华民风民俗”,通过本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与略读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这两课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感受到了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了作者怎样谋篇布局。
《藏戏》一课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了解藏戏的特点以及艺术特色。教师还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资料帮助学生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与赞叹之情。
(2)激发学生对祖国戏剧艺术、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四)教具准备:中国各种地方戏剧的录音片段
(五)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备课前我仔细阅读了教材和教参,对本课的情知因素进行充分挖掘,在教学时,我努力尝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课文中蕴含的内容、表达的思想。以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运用已有学习经验、方法,去独立、自主学习略读课文,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三、说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读书、思考、说话时间。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了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
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有一点需注意,低年级学生喜欢竞赛、表演的形式,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的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
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在《藏戏》一课教学时我准备主要运用了默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朗读形式。
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这种朗读方式最适宜略读课文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藏戏》一课时,我根据本篇课文的课型特点及学生学情情况,引入本课课题后,让学生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然后带着课前导语中的要求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学生在默读中最易集中思考问题,很快学生就交流出了问题的答案,自学了文中的字词,学生在默读中放飞了阅读理解的思维,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男女生读,在《藏戏》一课教学中,我就是将师生合作读穿插了教师与男生合作读1自然段和8——16自然段,教师与女生合作读2自然段和17—18自然段,教师与男生一齐合作读3自然段和20自然段,师生共同合作读21自然段。师生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这样的朗读方式不但让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还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合作中增强了竞争意识。
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如《藏戏》一课,课文开头前三个自然段用反问和排比句式概括强调了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表达方法新颖独特。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学生交流理解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后,播放一段藏戏视频让学生欣赏到了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之后,我又让学生齐读课文开头三个自然段、结尾21自然段,用这样的朗读气势再次感受藏戏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文化的悠久。
二、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提倡开放性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必须"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 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与文本中的主人公融为一体,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学<<藏戏>>一课时,当我让学生自主研读了课文4—7自然段阅读了藏戏的传奇形成,了解了一个年轻的僧人唐东杰步带着仅有七位姑娘组成的班子劝人行善积德,为民修桥造福,没想到竟然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藏戏的感人故事后,孩子们被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和七位姑娘的义举深深的打动了,借此良机,我在此教学环节,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促进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 在愉悦中积极朗读,都朗读出了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的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朗读出了七位姑娘的善举,教师根本不需做过多的人文内涵的挖掘,学生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已非常到位。用心、用情去读,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文中人物也会让学生长久记忆。这样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了实处。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就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教师的范读可以让学生知道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再加上儿童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学生读书的能力也便逐步形成了。最后再让学生一遍遍入情入境地朗读创设出良好的情境,就能根据课文内容激发情感,宣染课堂气氛,从而把教师的心传递给学生,使作者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情交融在一起,进而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示范朗读,能够创设意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面对一首首优美的诗文,教师若能入情入境地范读,学生定会如沐春风,陶醉其中;如若一篇篇感人的故事,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就会激发情感,如临现场。我在教学《藏戏》一课的重点部分8—20自然段,学生在教师的激励点拨、释疑解惑中交流体会了藏戏的艺术特色和课文中作者所采用的相呼应的有详有略的表达方式,我让学生在前面的多种形式的默读、快速读、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读、齐读……之后,又采用了师生合作读的朗读方式,教师读1、2、3自然段,学生朗读与1、2、3自然段相对应的段落,即:师读第1自然段: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师读第2自然段: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生读17—18自然段。师读第3自然段: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的呢?生读20自然段。学生在教师抑扬顿挫的反问语气及强烈的排比句式朗读中受到了感染,教师表帅的作用创设出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特色和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在此教学环节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读,敢于取舍以使长文短读,突出重点,凸显了略读课文的课型特点,让学生随着教师朗读,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详有略的描述,想象出了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四、预设教学程序: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资料,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xx》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可作范读)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 )的面具;②( )的舞台;③( )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3.补充阅读短文,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阅读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4、教师读1、2、3自然段,学生朗读与1、2、3自然段相对应的段落,即:师读第1自然段: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师读第二自然段: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生读17—18自然段。师读第三自然段: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的呢?生读20自然段。
5.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
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6、作业:试着编广告词,向人们宣传藏戏。
板书设计:
7、藏戏
戴面具表演
不用舞台
历史悠久 程式固定
唱腔、动作丰富
演三五天毫不稀奇
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篇目是《当雾霾降临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教学过程三方面来说一说我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当雾霾降临时》是九年级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确遵守自然规则对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室内外活动中安全事故的防范方法,培养他们应对突发性安全事故的技能。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雾霾天气的危害,尊重和珍爱生命,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二)行为技能训练目标
能够有效的做好雾霾天气中室内外活动的防护工作。
(三)知识经验积累目标
了解雾霾及其危害;掌握雾霾天气中室内外活动的防护方法。
本文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重难
点:
认识雾霾的危害,掌握雾霾天气中室内外活动的自我防护办法。
二、说方法
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达成教学目标。本文教学,我将主要采用阅读互动法和活动演练法指导教学,让学生在“互动与活动”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
本文教学的总思路是:
激趣导入新课——阅读互动,探究雾霾;活动演练,应对雾霾——趣读“平安歌谣”——展示学习收获——课堂小结。
具体过程:
一)让学生观看央视“雾霾篇”广告,以此导入新课。
采用广告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雾霾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了解雾霾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探究雾霾危害;通过活动演练,让学生掌握应对技巧。
本环节,我将分三步达成教学目标。
第一步:让学生速读“案例写真”,让他们说说本案例带给他们的启示。
我通过引导阅读,重在让学生明白雾霾会影响健康,认识到加强自我防护的重要性,为下面学习“平安常识”作铺垫。
第二步:让学生速读“平安常识”,采取“我来问,你来答”的形式,相互检查对雾霾的定义、来源和危害的了解是否准确全面。
我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检验学习效果,意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迅速达成“知识经验积累目标”。
第三步:分组活动:细读“应对技巧”和“平安沙龙”,结合“平安演练一”的要求,每一组自编自演一个情境剧,宣传应对雾霾的技巧。
自编自演情景剧,意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应对技巧,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和运用知识,具有本地化、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以上三步设计,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考雾霾、应对雾霾,用活动强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引导学生趣读“平安歌谣”,牢记应对技巧。
四)展示学习收获。
本环节,我将指导学生把课内外学到的防雾霾知识制成展板,在校内外进行防雾霾知识普及。这样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活动巩固防雾霾知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以上教学设计,我侧重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以互动促进学习,以活动促进运用,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以达成课标预定的目标。
谢谢大家!
《当雾霾降临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雾霾天气的危害,尊重和珍爱生命,培养自保护意识。
(二)行为技能训练目标
能够有效的做好雾霾天气中室内外活动的防护工作。
(三)知识经验积累目标
了解雾霾及其危害;掌握雾霾天气中室内外活动的防护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雾霾的危害,掌握雾霾天气中室内外活动的自我防护办法。
教学难点:能在雾霾天气中采取正确的自我防护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活动演练相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百度“雾霾”,搜集相关知识,做好信息卡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央视《雾霾篇》广告(幻灯),导入新课。
师:1、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先来看一则广告。
2、问:看完广告,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它反映了一个什么环境问题?
3、从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当雾霾降临时,人们就像生活在一个笼子里,它让人呼吸不舒畅,心情很压抑,学习、生活,户外活动都会受到影响。
今天这节课,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去探究这个问题。(再次推出课题)
二、研读文本,探究雾霾影响;活动演练,掌握应对策略。
一)阅读“案例写真”,说说阅读启示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第45页,快速阅读“案例写真”思考:这则案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幻灯)
指名发言后,教师小结:雾霾会危及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那么,什么是雾霾?雾霾对人有哪些影响呢?
二)快速阅读“平安常识”,小组间采取“我来问,你来答”的形式检查对雾霾的定义、来源和危害的了解程度。(幻灯)
学生的边问答,教师边推出幻灯强调以下知识:
1、明确几个定义:
雾,是指肉眼可见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的悬浮物,是空气温度过大时产生的天气现象。
霾,是指大量烟、尘等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产生的现象。
可吸入性颗粒(PM2.5),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
雾和霾同时出现就形成雾霾天气。
2、弄清雾霾的危害:
影响交通,防碍出行。
破坏生态,影响健康。
师:雾霾危害如此大,我们该如何应对雾霾,保护自己呢?
三)分组活动:细读“应对技巧”和“平安沙龙”,结合“平安演练一”的要求,每组自编自演一个情境剧,宣传应对雾霾的技巧。(幻灯5)
师:(先评价平安演练是否实用和全面),刚才,同学们用生动的故事诠释了一些日常应对雾霾的技巧,教材中还有一首歌谣也帮我们总结了应对雾霾的方法,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趣读平安歌谣,牢记应对技巧吧。
三、趣读平安歌谣,牢记应对技巧。(幻灯)
雾霾天气少开窗,戴上口罩保健康
避开人群少逗留,洗脸漱口清鼻腔
师:感谢几个小组精彩的表演!同学们,通过本节学习,我们掌握了很多防雾霾的知识,下面,让我们把课内外学到这些知识办成一期展板,向更多的人普
及防雾霾知识吧。
四、展示学习收获。
师:请看要求:(幻灯)
1、把课前搜集的雾霾知识分类贴上展板
2、根据本节学习内容,每人设计一句防雾霾宣传语,丰富展板。
五、师生交流学习小结。
师生;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不仅了解雾霾的危害,也掌握了应对雾霾的技巧,希望同学们在雾霾来临时,能正确运用本节学所,积极应对雾霾,加强自我防护。(幻灯)
说课稿 篇7
教学目标
1. 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好《妈妈的心》,通过学习歌曲《妈妈的心》表达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
2. 学会用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3. 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并了解其在音乐中的作用、意义,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歌声抒发情感,体现孩子们对祖国妈妈那种天真纯洁的爱。
教学难点
在演唱实践中准确表达休止符的意义。
教学准备
手风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若干(或自制打击乐器)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比较法、合作式……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上课时要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四四方方一片红云,闪闪烁烁五颗金星。"小朋友们,你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呀?(出示图片国旗)它可是我们祖国妈妈的象征呢!到今年为止,我们的祖国妈妈已经有64周岁了,可是她却越来越美丽!(配乐欣赏祖国山河风光图)我想用歌声来赞美我们的祖国妈妈,表达我快乐的心情!
范唱:
5 5 6 5 | 5 3 5 5 6 | 5 — |3 3 5 3 | 3 1 2 2 3 | 2 — ||啦…… 啦……
学生跟老师学唱旋律,指导学生用自然舒服的声音唱好这条旋律。
二、寓教于乐:
看,有一位小朋友也想来赞美我们的祖国妈妈,请你仔细听听,他是怎么赞美我们的祖国妈妈的?歌曲是活泼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
1.聆听《妈妈的心》歌曲范唱
学生交流反馈。
要求:知道歌曲的情感,掌握歌曲的情绪。
你能用上这个节奏给歌曲伴奏吗?
2. 节奏
X — | X — | X — | X — ||
3. 拍手
教师先自己用双手示范打节奏,学生模仿,再提问:除了双手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打这条节奏?(薯片筒(小鼓)、三角铁、打响舌……)4. 让学生尝试用各种方式打节奏。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这个节奏来给歌曲伴奏。
提问:音乐停顿在歌谱上是怎样表示的?
出示四分休止符,师讲解:()乐曲中有休止符就表示红灯,看到谱上有"0"休止符要记住"红灯停一停",这一拍要唱在心里。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出示节奏:
X 0 | X 0 | X 0 | X 0 ||
拍手 握拳
5. 仔细观察这条节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跟我们刚刚学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
指导学生学会带有四分休止符的节奏型。
你能用这条节奏来给歌曲伴奏吗?
这么好听的歌曲,你们愿意用它来歌颂我们的祖国妈妈吗?
6. 学唱第一段。
聆听琴声伴奏,学生用 "m" 轻声哼唱旋律。 (注意唱好休止符,提醒学生"红灯停一停" .)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学生随琴声伴奏,对老师的口型,在心里默唱歌词。
让学生随琴声伴奏,轻声地唱歌词。
6. 自学第二段
重点学唱结束句,说说这句跟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不一样?
对比旋律,指导学生唱好结束句。
7.完整跟琴声轻声唱全曲
让我们一起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来赞美我们的祖国妈妈吧!
8.用你喜欢的方式给自己伴奏
三、创造表现
播放《爱我中华》学生围成圈,随音乐律动。
四、小结
完整演唱这首歌
教学反思:
由学生最喜欢的妈妈引题,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情绪高涨,还为学生感受祖国妈妈的爱拉近了距离体现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四分休止符时,并不是一味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歌曲中发现,体会它的用法及意义。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合作能力。这样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效果。从能力方面,在学生演唱、表演本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创造、表现,并加以拓展延伸,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了知识领域;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不仅爱自己的妈妈,更升华到爱祖国妈妈,情感得到升华。
说课稿 篇8
一、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体育与健康》六年级用书。分腿腾越(第四课次);身体素质练习(复习)。
二、指导思想
本节课依据《体育课程标准》运动技能领域水平标准,结合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体育与健康》六年级用书。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为总目标,以学生的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体差异以及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腿腾越的学练过程。
三、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腿腾越是六年级的支撑跳跃类教材。“山羊分腿腾越”是一项技术动作复杂,难度较大,对身体协调能力、力量等要求较高的体操类跳跃项目,对发展学生的腿部、腹部、肩带等部位的力量及爆发力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发展速度、灵敏性、协调性及身体的配合及控制能力,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及帮助的技能,树立安全意识。此教材单元计划设计为6次课,本节课是第4次课。由于分腿腾越的运动负荷不是很大,学生身体素质有待提高,因此辅助教材搭配身体素质练习,以提高学生运动的负荷,培养学生在比赛中积极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
四、学情分析:
我教六年级的体育课程,因此对整体学生的身体及学习情况比较了解,三个班学生年龄都在12岁左右,普遍存在身体体质、运动技术有待提高的现象。六年级学生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山羊分腿腾跃动作,重点改进推手、挺身动作。发展灵敏素质及身体协调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巡回指导及学生的分组练习、评价等多种学习方式,促使知识在师生间、生生间的做到有效沟通,促进学生不同能力的均衡提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积极参与、注重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建立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推手迅速 挺身动作明显
2.难点:落地平稳
七、教学手段: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明确本课复习重点。
2. 加强教师巡视时针对学生个体问题进行的有效指导。
3. 用激励性语言,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 通过对学生动作进行技能评价,使学生认识自己掌握技术动作的程度,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
八、教学方式与方法
1.教学方式:采用分组不轮换的组织方法。
2.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法、分组互学法和游戏参与法。
九、教学资源:
1.田径场地一块。要求:平整无杂物,确保运动安全。
2.器材:山羊4个、大体操垫4个、踏跳板4个
十、教学流程:分为四个部分
开始部分1-2分钟、准备部分7-8分钟、基本部分24-26分钟、结束部分3-5分钟
下面我分别介绍一下每一个部分的内容
(一)开始部分(1-2分钟)
教学步骤:
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并安排好见习生。要求学生积极思考,积极体验,大胆尝试,挑战自我,同时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加强合作与交流。
目的:加强组织纪律,明确教学任务。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二)准备部分(7-8分钟)
教学步骤:
1. 徒手操及辅助练习
组织队形:体操队形
教法:共六节,每节4*8拍,由师、生交替口令,教师领作。
目的:是学生身体各个关节得到充分的活动,通过让学生喊口令,培养学生口令的能力。
2. 小游戏:跳山羊
教法:教师讲解并示范跳山羊动作,强调安全,保持好距离。提醒学生做体前屈时(直膝),要低头,身体尽量稳定,不要晃动。
组织形式:学生两人为一组进行练习。
目的:为学习技巧做好身心准备,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基本部分(24-26分钟)
1.分腿腾越(16-18分钟)
教学步骤:
A、教师讲解示范动作,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提示保护帮助方法。
B、复习助跑踏跳。要求:推手位置准确。
保护帮助:保护者面向练习者站在起跳板一侧,当练习者踏跳的时候双手扶住练习者的腰部进行保护帮助。
C、学生分组进行完整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提示保护帮助到位,注意推手、挺身动作。
保护帮助:保护者站在跳箱正前离跳箱有一臂距离。当练习者踏跳支撑时保护者对练习者做双手顶肩保护动作,主要是防止练习者失去重心,使练习者保持平衡。
D、请掌握动作较好学生示范,师生重点观察推手、挺身动作及完整动作的稳定性。
E、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改进推手、挺身动作,提高落地稳定性。教师巡回指导,提示进行保护帮助,注意安全。
F、学生进行小组内相互评价。优秀:推手挺身动作明显,落地稳;良好:推手、挺身及落地稳做到两项;合格:能够独立完成完整动作。
G、根据个人能力选择不同高度山羊的练习。要求:注意安全保护到位。
H、教师小结教学情况,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2.身体素质练习(8-10分钟)
教学步骤:
A、按规定路线(以跳箱组成障碍跳跃线路)进行跳跃练习
B、障碍跳跃线路学生创编结束动作
C、学生自行设计障碍路线进行比赛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巡回指导、评价、监督。
目的:培养学生控制身体能力,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组织队形:两列纵队
(四)结束部分(3-5分钟)
教学步骤:
A、在音乐伴奏下,教师领做放松操,学生模仿练习。
B、教师总结讲评。
C、师生道别,归还器械。
目的: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逐渐恢复学生机体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十一、教学效果预计: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预计课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运动密度30--35%。
【【精华】说课稿八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