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3-13 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会用直尺画角。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学难点:通过角的特征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可热闹了。看,今天在校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角”,你发现它了吗?请你快把书打到38页,看看“角”藏在哪里呢?(汇报)

  2、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是太强了,那么现在请你也用你的大眼睛好好看看,在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表面上藏着角?你还在哪里发现过角?你能说出来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个角?

  3、 那你愿意到数学王国里认识“角”这个好朋友吗?(板书)

  二、 初步认识认识

  1、 不管“角”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哪里你都能找到,那么在数学的大家庭中的“角”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想看看吗?

  2、 拿起你的三角形,找到这个点摸摸,说说什么感受?这是角的顶点。(读)现在请你摸摸这两条边,什么感受,这就是角的边,(读)一个角有几条边?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读)

  3、 请你用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给你同桌介绍一下角的各部分名称。

  4、 你能指出黑板这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5、 练习。你能在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吗?

  三、活动:既然角已经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现在让我们站起来,摆个有角姿势。

  四、 做一做

  1、(出示不规则纸)我们玩的高兴可是这张什么也不是的纸先生不高兴了,他也想和角成为朋友,我们能帮他找到角吗?我们可以动手折一折,就能折出角,每折一次要把纸按平,然后再折。

  2、请你把折好的角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折出的角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角也是有大有小啊。(指名贴三个)你能比一比黑板上哪个角大吗?纸先生高兴了,现在把你的纸先生放在桌位里吧。

  3、我们还可以用两条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个活动的角呢。这图钉就是角的顶点,这就是两条边,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做一个活动的角。

  4、谁愿意和我比一比谁的角大?(两条边开叉的越大,角越大)

  5、看看这两个角谁大?虽然这个角的边很长,但是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边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只和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

  四、画角

  1、角已经和我们成为好朋友了,让我们来画画角吧。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读)

  2、请你认真看。教师画,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能画出一个角。(强调向不同方向)

  3、画角时要牢,先画定点再画边,现在请你画角。

  4、展示。

  五、拓展

  1、我们手里都有三角形,请你拿出来,它有几个角?给你一把剪刀,你能让变成四个角吗?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给你三根小棒,看看能摆出角吗?

  六、全课小结

  1、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还有什么问题想要问老师吗?

  2、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从结构上说,这篇文章属于总分总的结构。第1------3自然段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第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部分又分别从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三个层面来写;第9------11自然段则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点。一方面,课文大量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表达方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了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与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这篇课文处于第四组中,这一组的主题是“珍爱我们的家园”,其学习要求是“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难点一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二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法

  本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保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文,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逐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为了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更为了与教法密切配合,我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掌握,让他们自主学习,以情感朗读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填空 ( )的土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各抒己见。紧接着,我便直接揭示课题,与学生一起进入学习新课文的情境中。

  (二)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主读文,并想想课文中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把相关的内容找出来,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初步达到“在读中体会”的学习目的。

  (三)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通过上一环节的初步学习,学生基本明白:全文可分三部分。因此,本环节的学习任务便是抓住“神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土地的意识。在第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部分作者用大量事实告诉人们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并指导情感朗读,在朗读中体会。紧接着,我设计了“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发新一轮的探讨,让学生再次研读课文,自主感悟,使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最后,我还与学生一起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感受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第三部分的教学我出示这两个句子“①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②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土地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我还是用朗读来提升学生的认识。

  (四)再读课文,突破难点

  课文寓意深沉,内涵丰富,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如,我抓住“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任何降临大地上的事……孩子身上”“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这些内涵丰富的语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生活事例和经验来理解,使教学的难点在学生深刻的体会中得以突破。

  (五)拓展延伸,加深体会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本文的一个巩固。对此,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西雅图在转让土地的回信中要求白人们要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那么这里的人们做到没有呢?”此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兴趣,而这正是我的目的。于是我便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编的《新课程学习指导》中的P29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加深认识与体会,巩固本文所学。最后,我还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我们自己的土地我们是怎样对待的呢?引发学生的思考,让环保的意识深扎在学生的心中。

  五、说板书

  板书的设计应简单明了,能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课的板书我设计如下:

  大地与人的关系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空气、动物 对土地的热爱

  热爱大地 珍惜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我不能失信》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的主题是“名人故事”。本组共有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事例展示名人在平凡的小故事中不平凡的一面,赞颂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个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

  因为《我不能失信》是本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迁移运用前三节课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抓住描写宋庆龄的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自主阅读、自主品味、自主感悟宋庆龄的可贵品质,然后引导学生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能力,从而达到自主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是自己在做人做事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简介宋庆龄生平

  (1)你们认识、了解宋庆龄奶奶吗?谁来说一说?

  (2)教师简介宋庆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庆龄奶奶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学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宋庆龄的生平,然后揭示课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可以为下面的学习做铺设。)

  (二)初读感知

  1、你们知道这篇是什么课文吗?(略读课文)

  2、学生自渎“阅读提示”,找出“阅读提示”里所提的问题。

  3、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把不懂的字、词、句画出来,并想一想: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不懂想问大家或有那些问题想考考大家。

  4、 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

  5、朗读课文(齐读、小组分自然段读)。

  6、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自由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题,交流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

  (三)感悟课文内容

  1、精读品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说明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描写宋庆龄诚实守信的语句。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反复读一读,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小组交流

  交流要求:

  (1)先朗读自己画的词、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讨论怎样才能读出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格。

  3、全班交流

  (1)小组指名汇报: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宋庆龄诚实守信?

  (2)全班交流。

  4、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真正地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展示交流感受、分角色感情朗读,轻松地感悟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扩展延伸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读了本文有什么感想?

  2、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

  3、 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对宋庆龄崇敬,渗透语文的人文性,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是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受到启发,明白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从而转化内在的行动。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影片《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的歌词。1952年10月,朝鲜上甘岭战役打响了,志愿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血肉之躯,以钢铁般的意志打退了敌人的无数次进攻,守住了阵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这首歌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文既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歌,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诗歌共有六节,可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1、2节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勾画出了一幅祖国美丽富饶、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第3、4小节由景转而写人,以年轻一代的精神面貌,勾勒出一幅祖国人民朝气蓬勃、团结一心的英雄画卷;第5、6小节是对祖国山川的赞美,表达了人民热爱和平、建设强大祖国的美好心愿。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一)知识与技能

  1、读通诗歌,整体感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在小组、集体的交流、反馈中进行探究,教师适当地引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和保卫和平的美好愿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更使学生在读中促理解,在读中体会诗歌意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作者相互交流。

  2、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通过让学生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3、注重了学科的整合,课内外知识的延伸,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跨学科的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我的祖国》,用音乐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置身于欢愉的气氛中,愉悦身心,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学习生字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以及识字的能力。其次,通过老师有感情的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初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三)读诗歌,理解感悟

  主要让学生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他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小节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师相机引导,充分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在读中促理解、促感悟。如学习第1、2小节时,引导学生深情地、赞美地、怀念地朗读,从而体会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故乡深情的怀念、赞美。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首先设计了一段导语,引导学生谈谈有关祖国最近的一些大事,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正以更美丽、更强大的英姿展现在世界舞台上。其次,设计了一个“为祖国添光彩”的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最后,师生共同深情地对祖国说一声“祖国妈妈,我爱您”。这样设计,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既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绘画、写作、唱歌等方面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实现了学科整合,又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内容、编写意图、地位:

  友情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因素,也是保持健康心理的必需,中学生非常看重它,但在这方面又往往困惑顿生。因此,友情的.内容具有其独立的地位,是这一课的落脚点。本课从五个方面给学生以认识和实践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优化。总之,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交友夕夕相关。

  2、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与突破

  (1)重点:按大纲的要求,本框五个教学要点都是为了"怎样发展真挚的友情"这一教学重点服务的,并无轻重这之分,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突击两个方面:

  <1>以真诚换取友情。"真诚"的表述在第一框就有了,这里再次提出,我认为必须将它转化为较具体、可操作的内容。因此,我将其处理为围绕"怎样对朋友表达真诚"问题,通过故事、动画、图片等手段帮助理解。

  (2)难点:成全朋友的好事,为朋友的成功和进步而高兴也是一种宽容。学生的思维定势一般是:宽容是能原谅别人的过错,能允许别人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存在。我们通常所指的宽容一般也限于此范围,故这一点学生学习时会有困难。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古谚、典型事例(第谷成全开普勒事例)并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阐释宽容的本质涵义:宽容即心胸宽广、有气量。通过讨论学生的实际问题(如:当朋友比自己强时,应该怎么做)既扩大学生认识事物视角,又能给他们以教育。

  3、教学目标及实施途径: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实际,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方面:懂得怎样发展真挚的友情,尤其掌握对朋友表达真诚、宽容和讲原则的一些具体要求并指导自己的言行,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男女同学的友情。

  <3>觉悟方面:让学生懂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宽以待人的交友美德、提高学生对真挚友情的鉴别力,学会广交益友。

  <2>教学过程注意课堂秩序;

  三、说教学基本程序

  1、[创设情境,引生入境环节]

  (展示图片)"友情图"(伴VCD歌曲《朋友》)学生困惑。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图看书思考:关于友情,本节课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是什么?

  (学生互问互答)[问]怎样发展真挚友情?

  [答])P49-51 5点)(1)以真诚换取友情;(2)以热情培育友情;(3)以宽容维护友情;(4)以原则纯化友情;(5)以恰当方式表达男女同学的友情。

  2、[师生交流尝试成功环节]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渗透估算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以课本主题图为教学情境,自然提出数学问题,在口算的过程中交流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口算的多样性,同时也比较、发现最优化、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算理。在练习、解决问题中体会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一环节,创设“先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去哪玩?引出鸟岛主题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学生生活中现实、有意义的生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产生迫不急待的积极的“探究心向”。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获得经验。重视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学会与人交流数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这一环节练习的设计遵循“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开放性练习,既联系了已有知识,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四)、课堂总结、体验成功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方法、学习结果、情感等进行全面总结,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同时,进一步系统、完善知识结构。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本课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整理与提高中的内容,教材之前在一年级上学期就安排了10以内、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一下安排了百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下学期安排了千以内数的认识,尤其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学习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是为本课学习做准备的,教材安排了千以内数的读与写,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内容,与本课学习内容息息相关,通过本课教学,主要要掌握万以内的写数读数、比大小,以为为以后的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况

  二年级的学生在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已经学习了《千以内数的认识》,应该说他们对三位数的读法、写法和组成都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本班级的学生也掌握的不错,但还是会出现类似把“三百十”读成“三百一十”的错误读法,或者是把“二个百”说成“两个百”这样的不规范表述,但是经过老师的指点他们还是能够自觉改正的。在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学习,他们对数位顺序表的认识也扩大到了万数,认识了10000,知道10000的组成和读写,也能够较熟练的读写不含0的四位数,知道数的读写都是从最高位读起、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依次读写下去。但在我们学习过程中对含有0的数并不陌生,比如学生都知道用2、0、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四个三位数,他们也明白0不能放在最高位上。还有类似200、101等这样末尾有0 ,中间有0的数也不陌生。学生有着如此丰富的读数、写数经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上主要研究四位数、甚至是拓展到五位数中末尾有0、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积极参与课堂,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课堂习惯,同桌合作学习的习惯,有些也是一对一结对而坐,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班级里的好同学可以带动、帮助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了何时0要读,何时0不读,也许给学生一个含有0的四位数学生也能读,但是他们对于末尾有0、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的规律还是较难概括的,所以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让学生从不断读数来丰富经验,循序渐进的找到末尾有0、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的规律,总结规律,验证规律,拓展他们的认知。

  三、说教法

  在教法上我运用了讨论法,在每个任务单出示后,都给同桌说读法和写法的机会,在交流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讨论,让他们说说如何读含有0的四位数。学生的表述可能不是很完整,老师我承接学生的意思帮助他们补充完整,以整理出规范的读、写数的方法。本节课中我还用到了猜想-验证法,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读法,再带着这种读法去读更多带有相同特征的数,来验证这类数读法的规律。

  四、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的。我的每个任务单中都有同桌互相读书和独立思考读数的任务,或者是独立写数,同桌互相说出写数的方法。尤其是对于班级里一些一一结对而坐的同桌来说,在生生互助的过程中既提升了优等生的能力,又能及时帮助中下学生理清概念,梳理读法和写法,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课开始,我创设了去超市采购商品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出示了学生经验丰富的万以内(不含0)的数的读写,并通过读数,回忆总结读数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第一个任务单,既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是开始帮助他们梳理读数的方法。

  2、借助任务单,体验0的读法

  在第二环节,我是围绕着一个任务单开展教学的:任务二:1、读出下列各数。2、和同桌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读的?这四个数分别是2100、5308、3003、4070,学生应该能读出这些数,可能也会说出他们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有0 ,但是0的位置不同就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加以区别了。有的0是在末尾,有些0是在中间,还有些是中间和末尾都有0。接下去,就是分类进行学习讨论,总结方法。

  末尾有0、中间有0、末尾和中间都有0的读法学习我的处理是差不多的,都是先让学生读出这件商品的价钱,再说一说你是怎么读的,然后带着她说的这种读法再去读一组数来验证末尾有0的读法是否正确。在找规律-验证规律-总结规律这样的过程中来丰富学生读数的经验,以总结读含有0的数的方法。为了拓展,每个层次中,我还放入了几个五位数,让学生体会到即使数字再大,方法还是不变的。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还重视了数位顺序表的使用,在新授时,由于这些数的数位还是比较多,为了学生更清晰更准确的读数,我给出了数位顺序表,其目的还在于让学生养成心中有数位顺序表,读书时要根据数位顺序来读的习惯。尤其是在拓展部分,比如40001,是一个五位数,如果很唐突的让学生读这个数,他们很可能读出四千零一,但是如果建立了数位顺序表,就知道这是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应该从万位读起。

  3、通过读法的建立,顺延到写法归纳

  本节课应该说读数的学习时间占的比例较大,通过大量的读数,丰富学生的经验,把这种经验顺延到写数中,应该说读和写有着形影不离的关系,从会读到会写是一种相通的能力体现。我是通过几座高峰的写作来学习数的写法,并小结了,写数时,从最高位写起,中间或末尾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代替。

  4、通过拓展,体现能力

  本节课最后我安排了写数,分别写出一个零也不读的,只读一个0的,通过这个拓展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写数能力。

说课稿 篇8

  【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创意说明】

  本设计用两个形式精粹、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动对全文的阅读品析,以期达到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成长,我们将陆续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长的文章。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中国现

  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生。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伟人的成长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朗读带。

  结合课前导引了解课文展现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

  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根据课题划分文章段落。

  3、拓展延伸:

  ⑴ 铺垫性问题: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

  (切入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

  学生读、圈、议,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

  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调皮跳荡着的童心,更欣赏到了散文“绚丽之极趋于平淡”的最高境界。

  ⑵ 主问题:三味书屋的乐趣与作者在百草园事所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

  (引导学生用心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自觉把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

  学生读、圈、议第一部分,教师可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

  小结:正是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人、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所以少年鲁迅才对它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才有了离别时的难舍。

  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领悟作者深情。

  学生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讨论后各抒几见。说“异”说“同”都行,有道理就可以。

  4、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资料整合平台】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室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幼时……,稍长……。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9年回国,1918年《狂人日记》,1927年定居上海,1936年病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宁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侯(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2.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3.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4.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四篇

5.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6.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

7.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8.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

9.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