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地位
上承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下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趋势,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紧密联系。
内容
涉及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济理论、运行方式、发展模式等,内容多,比较抽象、难理解。
意义
从二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改革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1.挑战:高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翻转课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这无疑是个挑战。
2.机遇:新课改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必要性;高一新生有极大的可塑性。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原因;知道二战后联邦德国、日本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材料,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数字材料)获取信息,理清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调整至20世纪90年代经济出现新特点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德国和日本各具特色的经济模式,体会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重点:
1、二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及历届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
2、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难点:
⒈理解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等经济理论。
⒉理解美国“新经济”时代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
四、说教学方法:
教法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用,提高效率;
学法
课前: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学习包,自主梳理、归纳
课中:小组合作探究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美国资本主义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首先开始进行国家干预经济的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何发展?在不同时期,美国经济政策是如何变化的?所谓的“新经济”是什么?
一、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1)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程度提高
美国联邦政府建立起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并兴建了大批企业,其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主要经济部门,保证了战时经济的迅速增长,也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
(2)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
1941---1945年,联邦政府在美国基本建设费总额中出资三分之二,在军事工业总投资中占三分之二。战争中,联邦政府采购了80%的重工业产品和50%的一般工业产品。二战结束时,联邦政府拥有全部原子能工业、96%的橡胶企业、71%的飞机和引擎企业,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战后初期,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工业生产占2/3,黄金储备占3/4;小麦、玉米占1/3,棉花占1/2;煤、石油和钢占60%多,汽车占84%;并拥有全世界民用飞机的84%,为资本主义世界之首。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表现: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政府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2)特点:政府干预经济不是实行工业国家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和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和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3)实质:虽然美国政府建立了国有企业,但美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
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伴随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美国快速完成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从20世纪50年代起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1、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的发展
(1)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认为避免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充分就业,
(2)政策:政府把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目标,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3)结果:
每当经济危机发生,政府便动用财政、通货膨胀等反危机手段,减轻危机的破坏程度。这些手段虽然有效,却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2、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政策
(1)经济状况: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胀并存的困境。
(2)经济政策: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
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政府提高利率、紧缩银根,认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只是一时见效。
(3)结果:只是一时见效,但无法解决“滞胀”问题,凯恩斯主义失灵。
3、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政策
(1)经济理论: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
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
供给学派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度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2)经济政策:
里根采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用大规模消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
(3)结果:
1982年底,美国经济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了缓解。但是,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大幅度增加国防开支,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4、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
(1)经济政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2)结果:解了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三、美国的“新经济”
1、时间: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期间
2、原因:①把平衡预算……,通过缩减……
②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
③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
3、表现:①创下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纪录
②通货膨胀问题被解决
③巨额财政赤字消失,出现了50年以来首次巨大的财政盈余
④失业率降到30年来的最低
⑤企业利润大增,市场繁荣,出口猛增,股市繁荣
4、新特点:
①“新”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
②“新”字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
③“新”在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用技术创新,用供给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5、本质(局限性):
①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支配地位,
②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支配地位,
③美国社会依然是一个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
美国“新经济”没有背离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循环的规律,2001年又进入新的一轮经济衰退期
四、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1、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1)形成:二战后,英国政府信奉凯恩斯主义,实施国家干预,主张不采用经济计划的方式,而是采用经济政策进行调控,形成了一种混合市场经济。
(2)发展:1979年英国政府放弃凯恩斯主义,实行货币主义政策,推行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
(3)特征: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国家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1)法国经济发展的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建设福利国家
(2)计划指导型混合经济模式的特征:
①计划与市场结合、国企与私企并存
②政府制定计划对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
(3)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的主要内容:
①扩大国有经济成分
②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对经济实行计划指导和调节
③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模式的建立: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
(2)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特征:
①介于计划与市场之间,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②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3)主要内容:
①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②实现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③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开
(4)实践成效:
①战后迅速恢复,成为西欧经济“火车头”
②20世纪60年代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③70年代顺利渡过经济危机
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
(1)模式的形成:
①战后初期实行“统制经济体制” ;
②50年代中期后,逐步确立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2)特征:政府对经济干预远远大于市场经济
(3)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
①实施产业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②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
③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4)实践成效:
①20世纪50—70年代发展速度最快
②8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③进入90年代尽管日本出现“泡沫经济”,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但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没有动摇。
课堂总结: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民主制度,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自我调整,干预经济的一个成功案例,这种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引起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系列新的变化。
说课稿 篇2
一:说设计思路:
文明礼仪是展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更是衡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尺。《幼儿园工作纲要》明确指出,我们要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为了促进幼儿学习文明礼仪,增强自身素质,做一个文明小市民,我将通过适当的语言引导,游戏竞赛,绘画表现等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其符合目的性的发展,所以设计了这节礼仪活动课《争做文明小市民》。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点,对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社会领域提出:教师教学目标要以社会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因此,我认为,在整个活动中要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起一个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和孩子们一起活动,一起感受,下面我将从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动的目标。
(1)情感上: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力上: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认知上:提高对社会公德的判辨能力,萌发做文明市民的美好愿望。
(4)重难点:根据目标,把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设为重点。我把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萌发做文明市民的美好愿望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结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地制宜的选择材料,我做了一下两方面的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水彩笔,白纸,对错牌,记录板,小红花。这些都是为了更直观的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活动过程。
知识的准备:幼儿对我们生活的城市有一定的了解,对有一些礼仪也有一定的认识。
四: 说教法,学法:
《纲要》中强调,幼儿是中心,整个教育活动要以幼儿的学习兴趣特点,尤其是幼儿已有经验来进行,在活动中教师要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来参与整个活动,根据本班的幼儿特点,我分别运用了提问法,直观演示法,游戏竞赛法。
(1)说教法1,提问法: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问幼儿,并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我的提问并不需要单一的答案,而是改成开放式的提问如:"你觉得家乡美吗?哪里美?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等类似开放式的问话,这样,既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能力,也能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多给予他们说的空间。
2,课件演示法:配合谈话,把视频呈示给幼儿,来表现家乡的美丽,既激发了幼儿的观察力,又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多给予他们看的空间。
3,游戏竞赛法:游戏应该是我们幼儿园的主要活动,结合大班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竞赛环节,不仅能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多给他们玩的空间。
(2)说学法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幼儿为主题,围绕主题,突出重点,抓准难点,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游戏竞赛法,练习法。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谈话,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倾听能,口语表达能力。
2,游戏竞赛法: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正是体现了纲要的精神。具体游戏是根据手上的对错牌判断图片中人的行为正确与否。
3,练习法:这里指的是绘画表现,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有的知识、观念,并培养相应的技能技巧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中围绕目标,动静交替,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过程:
(一) 谈话,导入活动。
需要过渡, 提问:我们的家乡叫什么名字?你们觉得家乡美吗?哪里美?(这样直接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二) 观看视频,启发幼儿说出感想。
1,教师播放视频,幼儿欣赏。
2,提问:片中有哪些景点,你还知道哪些景点?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想?
3,教师小结城市的美景。(让孩子直观欣赏,初步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三) 观察本地市民行为图片,引导幼儿分辨是非。
1,提问:看了视频,图片,我和你们一样,都觉得我们生活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越来越美吗?
2,过渡语:城市的美丽和我们每一个都分不开,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这座城市,爱护我们的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的好市民,才能使我们生活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平时,我见过不少这里的市民,我把他们的行为拍了下来,请你们来当评判员,看看他们做的对不对?
3,展示ppt,幼儿讨论,分组,并进行分组举牌比赛。
4,总结出文明市民的标准。(守法,讲卫生,爱护公物,举止文明,帮助他人,健康生活。。。)(通过分组游戏竞赛的方式,对社会公德有一定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并总结出争当文明市民的标准。)(四) 学做一名好市民。
1,讨论:如何做争当文明小市民。
2,那我们把刚才说的画下来,贴到我们的作业栏,提醒别人也要做文明的市民!(孩子们把自己所想的在纸上表现出来,对之前的活动有一个巩固,也有一定的拓展。
六、说活动的评价和反思本此活动,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发展特点来设计的。
活动中的亮点就是:我遵循了《纲要》中"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和精神,满足了孩子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当然,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社会公德也不是一节课可以学会的,这需要我们老师,家长,整个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希望教师多设计这样的活动课程,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根据人美版美术实验教科书十七册第九课《小区规划畅想》改编的。我任教的是乡镇中学,面对的绝大多数是农村的学生,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对于他们会更亲近。他们长期生活在农村,很少接触大城市,对城市的环境和生活不了解,所以我要指导他们来建设自己生活着的村庄,让家乡的环境变得更美。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将围绕“环境”这一主题学习多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村庄进行调查,分析生活环境的布局是否合理、配套设备是否齐全,在这里生活是否舒适、方便,环境是否优美、有利于人的健康等,大胆畅想未来的、理想中的生活环境,并绘制出(或制作出)村庄规划设计。活动自始至终围绕如何创建出人文、绿色、现代的生活环境进行。活动要充分体现出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性。通过对环境的调查、规划、宣传、设计,能够增强学生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村庄的自然条件,求得人与自然的平衡,使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良性循环。本课的学习主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个性的创造力。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多维的、整体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富于个性的、大胆创新的设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有益健康,体现人文性,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环境艺术方面的知识,认识到村庄空间的合理规划、实际的使用功能及个性化的空间安排等是村庄规划的重要内容。
2、初步理解和认识“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这一观点,理解村庄建设应体现“人文、绿色、现代”的特点。
3、学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技法,绘制村庄平面规划图或选择不同材料进行立体规划设计。
(三)教学重点
畅想村庄环境,探索村庄环境的平面布局与立体规划设计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
在村庄建筑、设施、绿化等规划设计中,对其功能意识、整体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完美结合的体现。
(五)教具准备
文明生态示范村的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其他平面规划图和立体模型。
(六)学具准备
绘图可用水粉、水彩、彩色铅笔、马克笔等;模型制作可用橡皮泥、卡纸、色纸、木块、海绵及其他材料。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绝大多数是农村的学生,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对于他们会更亲近,但对城市小区规划及建设不甚了解。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玩,对于自己村庄生态村的建设会体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这贴近他们的生活。
三.说教法
我将采用引导观察.分析讲解.动手实践.启发式和问题教学法。利用图片资料.录象资料.规划图和立体模型来教学更直观更灵活,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审美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说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下构建学习主体结构。采用实地考察.合作交流和探究法进行学习。
五.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周围环境及整个村庄环境进行调研并收集资料。
1.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周围环境及村庄进行调研并收集资料。让学生对所居住的生活环境有所了解。
2.在老师的带领下考察与我校只有一墙之隔的营头村,注意它的民居和周围环境。了解其他村庄的环境,同时在老师的提示下有所启发。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大屏幕展示我们海棠湾镇文明生态村——江林村的数码相片、录像资料,以及不同地域生态村、小区环境的图片,导入课题《文明生态村》。
1.欣赏图片和录像,比一比,谈一谈不同地域的生态村、小区环境是怎样的。
通过欣赏图片和录像引发学生思考。
2.展示或描述自己居住的环境是怎样的。
对课前准备的资料进行分析,激发兴趣。
(三)解决问题
思考与讨论:谈一谈你居住的环境在哪些方面给人们带来了舒适和方便,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学生回答并讨论,最后阐述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示:据我观察,我们镇的乡村环境除了生态示范村——江林村好一点,其余的不尽人意,到处是不平坦的泥土路,虽然比以前宽了一点,但沙尘满天飞;村里虽然有了临时小菜市场,但品种很少;村里的树木参差不齐,路边没有绿化带和路灯;没有自来水;建筑物横七竖八,村路七拐八弯;交通方面没有公交车,主要的只有三轮摩托车。人类文化的活动极少,现代性更是谈不上。
(四)开展文明生态村规划与建设研讨会
提问:你认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应该是怎样的?结合实际,具体谈一谈未来文明生态村应如何规划与建设?
分成若干小组,也可同村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介绍本组的构思。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示:高质量的文明生态村环境首先应具备合理的建设规划,包括美观的建筑造型、齐全的配套设施,环境宜人,生活方便,有益健康,体现出人文、绿色、现代的特点。
(五)设计与制作
用绘画、剪贴或用电脑设计等方法,试着做文明生态村规划图。也可几个同村同学一组,合作完成文明生态村规划立体设计。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播放乡村小乐曲,教师巡视辅导。
提示: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时,既要考虑整体的艺术性,也要符合实际使用功能,根据本地区的生活特点、地理环境进行设计。在空间安排上根据人们居住、健身、出行的要求,划出不同的活动空间,同时,注意绿化、标志性雕塑、优美的公共设施,使人与环境得以高度的和谐,使村庄的设计规划独具特色。
(六)展示与评价
鼓励学生将自己或本组最满意的设计展示给大家,自评后请大家给予必要的评价。
虚心使人进步,从不同的意见中提高自己。
(七)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并答疑。
鼓励学生平时注意多观察、勤于思考。只有不断进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生谈感想,并提出自己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总结经验,不断进取。
六.板书设计
建设文明生态村
1.生态村的艺术性和特点 3.合理的建设规划要则
2.生态村设施的使用功能 4.设计与制作的要求和方法
挂图
学生作品展示区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梦圆飞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简洁生动的语言,清楚的条理,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从“送行……发射……问候……圆梦”四个方面介绍了“神州五号”升空的整个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的情怀。
此文文质兼美,情溢字里行间,特别是第二第三部分内容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训练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2、借助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3、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二、三段是教学重点,要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三、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导向、导法、导学、导练,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从情景入手教学,先丛形式到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从内容到形式,注重情景的教学,注重学法的指导,注重读写的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和感悟。最终获得知识、情感和能力三大丰收,达“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宗旨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读题入情,回顾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航天英雄杨利伟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重任——去实现我们千年的飞天梦。让我们激动、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能……(齐读:梦圆飞天)让我们扬眉吐气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一定能……(齐读:梦圆飞天)
2、回顾旧知:送行—射—问候—圆梦 (师板书)
(二)精读感悟,感受成功。(感悟课文第二部分)
过渡: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课文是怎么样记载神舟五号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的?
1、出示发射图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2、自由读课文6-15自然段,动笔画出喜欢的地方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3、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4、同桌或四人一小组交流互动:发射前怎样?发射时怎样?发射后怎样?(交流发言)
5、指导读,加深感悟。(点名读,分角色读)
6、句子练习:
面对腾空而起的“神舟”五号,我__________。(学生写出来)
(三)激情问候,欣赏美景。(体味课文第三部分)
过渡:发射成功了,让我们听听来自太空的问候吧。
1、找一找:杨利伟在太空发回问候的段落.
2、请轻声的读一读。我们该抓住哪个中心词语读好这段话呢?好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看谁读得最好?
3、指名读,师生评价:(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4、对比读(男女生比读)。
5、在与家人的通话中,杨利伟告诉儿子,他看到了我们美丽的家了,我们同学想不想也看到呢?好,就让张老师也圆你们一个梦吧! (播放课件,欣赏美景)
6、这样美妙的景色确实让入神游向往啊!你们能通过读的方式读出来吗?(指名读和齐读)
7、确实很美,这么美的画面,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如果杨利伟叔叔来我们的班级,和我们坐在一起,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四)总结全文,激励学生
今天我们知道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了,神舟六号也已成功,神舟七号的发射更是指日可待。让我们读响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振奋的话语。(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让我们预祝我们的祖国在航天事业上越走越完美,也希望我们同学能承载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起航。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搜集有关“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的资料在班级中介绍。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该简洁明了,让人一目了然,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5、梦圆飞天
送行——热闹
发射——壮观 (喜悦、自豪)
问候——豪迈
圆梦——喜悦
说课稿 篇5
一、本课教材:蹲踞式跳远(第三次课)——水平二
二、指导思想:根据体育健康标准的要求,本课在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本身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实践、去尝试、去体验的过程,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对中年级学生来讲,由于刚刚接触蹲踞式跳远,教师应该以掌握基本技术动作作为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参与、探究、感悟,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动作概念、和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和竞争意识、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三、学情分析:
1、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男女生
2、 知识、技能基础: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二年级学习过屈腿跳高),但在知识的理解、技术的掌握以及学习的方法、兴趣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多体验、多实践。
3、 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特点:心理素质处于思维的活跃期,思路比较敏捷,活泼好动、乐于思考、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较强。身体素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呈现出下肢力量发展不均衡的特性。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蹲踞式跳远的四个环节以及各个环节的要求。
技能目标:让90%以上的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踏跳技术(准确性)以及腾空后成"蹲踞式"动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在活动中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建立良好、和谐人际关系。
五、教材的重、难点:
重 点: 踏跳的准确性。
难 点: 腾空后积极提膝收腿成"蹲踞式"。
六、教学程序设计:
1、 开始部分:除常规教学外,队列队形——图形站队(三角形、方形、圆形等)。
2、 准备部分:安排了呼啦圈游戏,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成个人或集体合作练习。最后还安排了一个辅助练习,走三步起跳、落地动作练习(体会起跳腿积极上摆与摆动腿靠拢)。通过练习,进一步使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同时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 主体部分:
(1)、利用语言、图片导入本课主教材——蹲踞式跳远。A先让学生复习上次课学习的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的技术动作,再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更直观的领悟和理解跳远的重难点。B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与观察教师动作,去体验蹲踞式跳远的完整动作,学生按顺序进行展示练习。
(2)、教学中在保证掌握动作的基础上,练习中为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小垫子设置障碍,让学生跳过小垫子落入沙坑;为让学生体验踏跳的准确性,让学生在小垫子后面起跳,脚触垫子或踩垫子为犯规;为解决空中成"蹲踞式"问题,可以采用增加垫子高度的方法,另外也可以用垫子将踏跳与腾空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练习;最后让学生体验完整的蹲踞式跳远动作。
(3)、辅助教材——呼啦圈游戏。利用呼啦圈进行,各组在教师的提示下先进行障碍设置,设置完成后按照教师讲解的游戏方法进行游戏比赛;再游戏时教师为提高学生兴趣和比赛的观赏性可以增加一定难度和趣味性。教师在组织比赛的时,还要担任指导、监督和裁判任务,根据时间游戏可做2—3次。
4、结束部分:放松活动――"我与奥运"。组织学生每人一个呼啦圈,教师结合奥运主题,采用呼啦圈摆放"五环"、"20xx"、奥运会倒计时"281天"等方式进行放松。要求全员参与、反应灵活。
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财产留给谁》。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三部分。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财产留给谁》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节的授课内容。财产继承权是一种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为了使活着的公民能够按着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财产,也为了使后人能够有序的继承财产,国家制定了财产继承法律制度。青少年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继承遗产,既要遵循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课程依据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的“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部分,使学生知道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遗产的含义及其必备的条件,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及法定继承的顺序、范围、遗产分配原则;遗产继承方式、遗赠。
(2)能力目标
学会协商解决遗产继承问题,受到侵害要依法维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让学生培养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协商解决遗产继承问题的品德。
4、教学重难点
(1)“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此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遗产继承法律制度,学会依法继承遗产。
(2)“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重点,此部分的主旨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继承问题,学会依法维护继承权,同时又要发扬传统美德。只有提高继承人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才能减少争议,化解矛盾。
二、说教法学法
鉴于本课的法律性较强,名词术语较多,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应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由于本节的案例较多,知识点也多,我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实现信息与技术的整合。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容量大、教学直观、形象具体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小品角色扮演法:以课本晓军一家的遗产继承案例的情节变化为主线,通过精心设计和改造,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得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乐于学习。
3、讨论法:通过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争辩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4、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将教材新知识设置于一系列问题情景之中,通过该情景设置条件的变化和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不断猜想、思考、讨论、归纳以获得问题的解决,逐步弄清本课所涉及的主要知识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
1、导入
以人的最终归宿--死亡为线索,引出人死之后“财产留给谁”的课题。
2、教学过程
(1)继承人、被继承人、遗产、继承权、法定继承人的概念
让学生阅读课本,结合材料,找出材料中的继承人、被继承人、遗产等,再通过幻灯片的放映,加强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的了解,以便于为下面的案例做铺垫。
(2)遗产具备的条件
通过对材料一后面晓军爷爷的话的讨论,引出活着的人不产生财产继承,什么样的财产不能继承,最后概括出合法遗产的条件。
(3)法定继承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的'原则
小品扮演,通过晓军一家人对于谁能继承,继承多少这些问题上争执,让学生对爷爷和奶奶的说法、母亲的说法进行讨论,引出法定继承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的原则。
(4)遗产继承
通过设计律师到我家的情景小品,引出遗嘱继承,以及它的特点。
(5)遗赠、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当我们对财产继承发生纠纷时的解决办法
通过设计家庭纠纷,引导学生分析爷爷奶奶的遗嘱是否有效,姑姑的做法是否正确,得出遗赠;讨论晓军的母亲的做法,得出未成年人具有继承权,当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怎么办;学生讨论对你的启发,得出当我们在财产继承发生争议时既要遵循法律,又要弘扬传统美德。
3、教学反馈
教学过程完成后通过幻灯片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检验教学效果。
4、课后练习:创新配套练习里的题目。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月亮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三篇。本组课文共四篇,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有关,可以说是“春光篇”,其训练重点是要充分利用色彩鲜艳,画面形象,逼真的插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从中受到熏陶。本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是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3、通过学习课文,加深对家乡的热爱,动手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图。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月亮湾的美丽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呢。
二、说学情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生字、新词,能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已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具备了初步的独自感受课文的能力。加上本课时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情境,学生应该能够轻松掌握。
三、说教法、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感情朗读相当重要。因为感情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陶冶美的情操。所以我要求学生反复研读,抓住题旨,紧扣住“美丽”一词来读,在读中悟和感受文章的美。在教学中,根据内容和目标的需要,寓讲于读,采用“以读为本,读中理解、强化感受、淡化分析”的教法。学生通过“看看画画、读读课文,找找语句,说说体会”的方法来学习本课。这样不但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校精神,学生不但注意力高度集中,且在具体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复习检查
这一环节我通过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复习旧知识。
(二)精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此段我指名让学生读,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美丽”一词来理解。
2、精读第二自然段
此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所以我采用“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的方式进行教学。
(1)出示挂图,并对学生说:小朋友们请看,美丽的月亮湾出现在我们面前了。请你仔细地观察,图上画了什么?此时,我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的顺序观察图画,并让学生说出画了哪些景物。
(2)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去学习。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那么,它究竟美在哪儿?请小朋友们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地方,再读一读,数一数。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如:第一句写了月亮湾名字的由来,让学生抓住“月牙一样”边读边想象,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感受月亮湾山清水秀、红绿相映,充满生趣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出示背诵提示语让学生背诵此段,这样就易记多了。
(设计理念:语文学习是个具有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加之学生的知识、能力及个性品质往往呈现多样性的特征,因而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既注重学生的共性发展,也注意到学生的个性特征。)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我先指名让学生读,再让学生说一说你的耳边好像听到了什么?从人们采茶时的欢乐,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月亮湾人民的勤劳。
(三)总结全文
我以这样的提问总结全文:如果你的家在月亮湾,现在你只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设计理念:以提问总结全文,既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又让学生很好地体会了本文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作业
我合计了这样的作业:你的家乡哪儿最美?如果你喜欢写作,就拿起笔来写一写,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首小诗;如果你喜欢绘画,就用笔来画一画;如果你喜欢摄影,也可以拍几张照片在全班交流交流。
(设计理念: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或写作,或绘画,或摄影等多种形势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说板书
略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一起游戏快乐多》。本课从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合作,感受与伙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目标为以下三个: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喜欢和同学一起学习和游戏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养成活动中守规则、团结合作、注意安全等良好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游戏时有勇气尝试挑战,知道游戏时要团结合作,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4、过程与方法:用实践体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等方法经历活动过程,初步感受集体活动中规则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二年级的学生仍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
三、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孩子们将准备一两件自己喜爱的物品。我将准备西瓜、橘子。以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下五个环节:
(一)歌曲导入,缩近距离
(二)合作交流,感知分享
(三)共同体验,分享快乐
(四)回归生活,体验快乐
(五)故事延伸,共享快乐
下面我依次为大家进行介绍。
(一)歌曲导入,缩近距离
课前,引导学生唱《拍手歌》,上课伊始,随机引出话题:“同学们,听到大家愉快的歌声,老师的心情也变的轻松愉快起来。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有一份快乐和别人分享,你将有两份快乐。(教师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快乐。”这样一开始,就和学生拉近了距离,与学生融合在一起。
(二)合作交流,感知分享
这时我会适时引入活动一“我们的分享日”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突破。首先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接着我会引导学生畅谈感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好东西和别人分享才快乐。最后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比感知分享的快乐。我会先将准备好的西瓜让一个学生吃,接着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分吃橘子。让学生分别畅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共同体验,分享快乐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我准备这样引入活动二:“同学们让我们在小组内共同合作一起来画一画、拼一拼,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形成新的作品。”
在小组展示后,我将相机提问“孩子们,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如何?”最后出示萧伯那的语言进行总结(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从个体之间的分享扩展到集体生活中。
(四)回归生活,体验快乐
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学生感悟到分享是一种快乐的基础上,我将随机出示课本33页的图画,“俗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不,这些孩子碰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假如你帮助了他,他会怎么想?”这样,让学生懂得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把自己的东西分给他人一些,或者借人用一用,也是一种分享。最后我还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和别人分享快乐的事情。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分享的理解。
(四)故事延伸,共享快乐
新课程一个特点就是给学生留有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这一环节,我会先给学生讲《盲人点灯》这个故事的开头,而后让学生去猜测故事结尾。在此,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明确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不仅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
六、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出了这样图文并茂的板书。它暗示着愿分享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中。
七、教学理念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热门】说课稿模板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