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分析
《我的劳动感受》是《品德与社会》学科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生长与他人”的第一课。这一组教材的专题是“我的家乡(社区)”,直接体现的是“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结果。”
由于过去对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教育只是停留在道德认知的层面上,同学对劳动意义的认识肤浅,感受匮乏。本课通过身体力行的不同劳动,重在让同学“零距离”接触,真切体验和感受劳动过程。进而同学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规范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同学的学习实际水平,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同学在校参与劳动,感受、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同学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2、让同学了解学校内的各个工作岗位,培养同学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理解;
3、让同学在劳动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劳动过程的情感,让同学“零距离”、有意识地参与劳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要求每位同学参与一项劳动,可以涉和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劳动。
2、让同学写一篇劳动体验日记。
二、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的优秀教案思路应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因此,在本堂课的优秀教案中,我以同学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同学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和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沛体现同学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同学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劳动的“苦”与“乐”,使同学形成新的劳动价值观,逐渐协助同学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同学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激起同学的兴趣;在学法上,让其主动参与劳动,自身去感受劳动的苦与乐,体验劳动的乐趣。
四、说教学程序
《品德与社会课程规范》倡议教师应是同学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优秀教案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播放歌曲《劳动最幸福》,同学欣赏,谈话导入。
1、你觉得歌中小蜜蜂、小喜鹊劳动时心情怎样?(随即板书:幸福、快乐)。
2、是呀,劳动有收获让小蜜蜂、小喜鹊发生了幸福、快乐的感受,那么我们每个同学劳动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我的劳动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播放的动画歌曲有趣、生动,一下子激发并唤起同学对劳动的兴趣和过去曾经的劳动过程和体验,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谈劳动,重感受。
1、出示课余时间在小朋友们劳动时拍的照片,让同学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我们班谁的身影,他在干什么?心情怎么样?
2、找几个在照片上劳动的小朋友询问:你当时劳动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累吗?经过你们的劳动,学校变得干净了,你高兴吗?
3、平时你还参与过哪些劳动,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赶快拿出你的劳动体验日记和朋友们交流交流。
4、课件出示一则劳动体验日记,同学欣赏。
5、师小结:是呀,这就是我们的劳动感受,累,并且高兴,累,但很幸福。是吗?(随机板书:累,并幸福着)。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应该着重引导同学讲出劳动时的感觉和劳动后最终的感受。累,并幸福着。正是因为劳动这种独特的感受,才干鼓舞小朋友为着最终“幸福”的感觉而克服劳动过程中的种种不良情绪和感受,体现了教育的有效性。)
(三)现场采访,了解他人的劳动。
1、同学们,你们劳动的感受是“累,但幸福”,我们学校也有很多的劳动岗位,很多的劳动者,你们想了解他们的劳动感受吗?想,就请把你的问题准备好。同时课件出示:采访问题提示。(同学主要讨论采访时该怎样提问,教师指导同学在采访时要注意礼貌,并协助同学归纳采访问题。)
2、请出学校管理学校电路、多媒体的教师—孙瑞炎老师,让同学们做现场采访。采访后,说一说自身的感受!
3、老师对采访的情况作了总结:是呀,孙老师的感受也和我们一样,虽然很忙、很累,但看到你们在一天天地健康生长、慢慢幼稚,他还是感到了一种幸福!
(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课程资源在老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互动、传送和升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学发生经历,感受经验,形成新知。在这个环节中,小朋友们通过现场采访孙老师的劳动感受,不但深化了自身的劳动感受,也从另一个侧面使小朋友们有机会走近老师,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实现了师生互动。)
(四)现场劳动,体验真实。
1、刚才,我们听了班上同学的劳动感受,也现场采访了老师的劳动感受。既然劳动能让我们快乐、幸福,那么我们就在课堂上尝试一下吧!
2、分工合作,布置劳动任务:第一组:叠衣服;第二组:缝纽扣;第三组:剥花生;第四组:整理教室。(课件出示课本P42页“劳动须知”)
3、同学进行劳动。
4、刚才的劳动,你遇到困难了吗?你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同学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我预设同学可能会说:①原先我觉得“穿针线”是很简单的工作,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呢!②叠衣服时需要耐心才干叠好。③我在剥花生时,发现有些壳特别硬,我怎么也剥不开,后来我就用东西把它砸开了。④拖地板真累,现在我知道妈妈平时干家务很辛苦。)
5、展示劳动效果:整齐的衣服、缝好的衣服、一盘花生仁、干净整洁的教室。当你看到这些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6、劳动让你有什么收获呢?(课件出示:课本P45页“劳动的收获”)让同学说一说。
7、师小结:同学们在劳动中学会了方法,开动了脑筋,培养了能力,所以劳动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给我们发明出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从劳动中得到更多的快乐,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板书:忙,但有乐趣!)
(新课程强调,同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性的发展不只是一种依靠道德知识灌输的单向传送过程,而是依靠同学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经历、体验、建构的高效率的品德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以同学个体的亲身经历、主题体验为前提的,离开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同学德育的自立建构,提高品德课堂效率就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激活同学主体,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的创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发明性,引发和深化同学的感受和体验。本课堂我以“劳动感受”为主线贯穿课堂,通过“谈自身的劳动感受”、“访问他人的劳动感受”、“当堂劳动体验感受”这些亲身经历或互动体验活动,实现了同学的主题道德教育与构建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累,并幸福着!
我的劳动感受: 幸福 快乐
忙,但有乐趣!
(本堂课我引导同学从自身的劳动经历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劳动的“苦”与“乐”,获得了对劳动的真实感受,从中得出了劳动的最终感受:累,并幸福着!忙,但有乐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上板书,让同学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的感受。)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数式的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是我个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等实际情况而在教学中加以设计的一节课。代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课题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变形规则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既是算术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着导航作用,即:对于代数我们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数式求值的书写格式,能区分易混淆语言,清楚代数式求值过程中易出错的地方,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式训练进行拔高。
2.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代数式的值的概念。
教学难点: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书写格式训练知识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根据课标的要求,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属于了解内容,所以本节课较多的时间用在代数式求值知识的运用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和活动系列,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并不断地制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脑、嘴、手动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并通过小组讨论、组际竞赛等多种方式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流程 设计思路与媒体应用分析
(一)回顾以前做过的题目,引入课题
(二)探索交流,获得新知
引导学生回忆回顾以前做过的题目的过程,点出课题并总结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立刻就有同学回答。板书课题并投影显示概念。
掌握了代数式的值的概念,
三、例题教学
例1 当n分别取下列值时,求代数式 的值
(1)n=-1; (2)n=4;
(3)n=0.6
例2 已知a=-2. b= 1/3 ,求代数式 2ab-6b2 的值
例3. 已知 ,求代数式 的值。
四、知识实际应用
例4. 如图,用10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有一边靠墙的长方形的饲养场,设饲养场的长为x米,
(1)用代数式表示饲养场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
(2)当x分别为40米,50米,60米时,哪一种围成的面积最大?
x
五、思维拓展
按右下图示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n值为3.
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______。
六、课堂小结
1. 什么叫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
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
2. 求代数式的值的步骤:
①指出代数式中字母表示的数;
②抄写原来的代数式;
③ 用字母代表的数替换代数式中的字母;
④对所得到的算式进行计算,求出代数式的值.
七、布置作业 究竟如何引入新课呢?如果直接点题引入新课,可能较为平淡,引发不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这或许对生参与这节课学习的积极性略有影响。因此,我在一开始便用回顾以前做过的题目的方式,为引出课题打下伏笔。
从实践的角度下定义,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而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
以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都是老师讲解例题然后学生演练,学生往往被动接受,忽略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标。本课改为学生运用新知自主探索,教师协助指引。演练过程中学生往往不会想到代数式中字母取值的不确定性,而在代数式求值过程中忽略强调字母取值的条件,待他们板演后与同学们一起检验,对演练有误的同学提示更正,对正确的同学加以表扬。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演算完后会很容易就发现答案,这个设计为引出下一题打下伏笔。
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快会回答出答案。
添括号补乘号等是多数同学都有可能忽略的问题,师生共同分析比较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这里设置的几个题目,既有来自于数学知识本身,也有跨学科间的联系。通过对问题的解答,进一步巩固了代数式的值的概念,还加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然设问,符合常理,进一步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问时遵循了学生的思维规律,并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若学生配合较好,可以继续探究,并适当加大难度。这里包括例题共设计了四道题,前三道题既有趣味性,又复习了本节课的内容。第四题是一个动手实验的题目,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思想。
总结性提问的问题包括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对这节课进行评价,学会反思。
课外作业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板 书 设 计:
一、代数式的值定义 四、思维拓展
二、例题教学例1 、例2. 例3 五、课堂小结
三、知识实际应用例4 六、布置作业
五、“求代数式的值”一课的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代数式的值”,它是冀教版七年级新教材第五章第4小节的内容,是前一部分用字母表示数及列代数式等知识的完结与提升。为将来学习函数,感受数字与字母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力图落实“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深化——反思升华——检测评价的教学流程,初步落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小目标分层推进的策略与研究“来与老师们共同探讨,以便更好的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
新课标要求我们合理选用教学素材,优化教学内容。所以我在教学中,选用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并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忠实于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在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教材,对于课堂和课外练习一部分取材于课本,而概念的引入却有别于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教学方法合理化,不拘泥于形式。在教学中,通过问题串与活动系列,实施开放式教学,随处可见学生思维间碰撞的火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教学环节设计,还是课外作业的安排上,我都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关注人的发展,意到个体间的差异,注意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感悟,都有着各自的数学体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8页的教学内容。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11~20 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一方面巩固了11~20 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准备。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个例题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和观察,根据一幅图列出四道算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弄清四个算式的关系。第二个例题是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好准备,同时还介绍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计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道理,熟练计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本节课设计是按照我校高效课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师先揭示课堂教学目标,然后学生通过自学,完成检测性的练习。在后教环节教师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指导学生解决,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达标练习。
(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我们的教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学会通过观察、操作,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会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景 激趣引思
师:同学们,瞧我们的数学列车开来了,今天就让它载着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游玩,好吗?在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难题,你们有信心依靠自己的智慧克服这些困难吗?那我们出发咯!
复习题:1.看图列四个式子。
2.填空。 1个十和3个一是( )。
第二部分:自主尝试 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5:10加几的加减法。
1.10加几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隧道口一边放10根木棒,一边3根
(2)讨论算法。为什么10+3=13,你是怎么算的?小组可以互相说一说。
(3)归纳学法。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2.相应的减法。
师:刚才我们看着木棒图列了两道加法算式,那你们还能根据木棒图列出减法算式吗?
师:那为什么13-3=10呢,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十几减几等于( )。
师:那为什么13-10=3呢, 这么难,怎么算?(十几减十等于几。)
(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图
板书:11+2=13 2+11=13
13-2=11 13-11=2
2.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师:小朋友们,目前在我们学习的算式中,只有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先看加法算式,在加法中,加号前面的数叫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教师边讲边板书)
师:在减法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请学生齐读,并指名说)
第三部分:巩固深化 拓展创新
口算(88页 1.2题)
摘苹果 (课件出示苹果树,其中有6个苹果上打乱顺序写着13.14.10.3.4.7)
师:又红又大的苹果你们想吃吗?小猴说每人只能摘3个苹果并根据这3个数字写出四个算式才算成功。请小组讨论,看谁的办法多!
教师板书算式。
数字七色花
(师贴出7个花盆图,分别写上算式10+7= 14-4= 11+3= 13-2= 19-10= 15-2= 3+12=)
(教师把写有8个数字的卡片发给8个学生,分别是17.10.14.11.9.13.15.16)
播放音乐,学生贴花。
拿数字16的学生发现没有相对应的花盆,大家能不能想一想应该给他准备一个什么样的花盆呢?
第四部分:总结收获 回味快乐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乘着数学列车去了数学王国,一路上,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说练习作业安排和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练习安排的是教科书第88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1—5题。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例5和例6的小棒图和相应的加法减法算式。这样安排突出重点,简单大方。
五、本节课反思
讲完本节课我感觉在教学例5时,如果能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效果会更好,使学生进一步能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更好地明白一幅图片能列四道算式的算理。
在做巩固练习的第一个题看图写四个算式时,数字大,不因该叫学生口头列式,因该是让学生在本上写出4个算式,这样学生就有事情可做了。本节课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不断提高。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五、学法指导
1、收集有关材料,对有关知识有初步了解。
2、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
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总的来说,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
所以,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并以仿照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
我把本课题分为两节课,下面主要讲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
→→→
(空气)说课稿,标签: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化学说课稿,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内容: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提出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1/5的?
2、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内容: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N2O2CO2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空气)说课稿,标签: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化学说课稿,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N2O2CO2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
说课稿 篇5
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加以说明: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指导思想,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讨、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蹲踞式跳远是一种简单的、适合初学者学习的技术动作,也是新课改之后的必修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运动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增强学生体质。
三、学情分析
水平四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加速期,在体育课中比较容易兴奋,又容易抑制,他们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在生理方面,初中学生身体肌肉、骨骼、韧带都处在快速增长期,正是开展体育锻炼的黄金时期。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蹲踞式跳远动作过程及特点,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教与学,发展学生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助跑要快,有节奏,踏板果断。
难点: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六、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示范法、纠正错误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分组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及要求,安排见习生。在宣布内容时我会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各位同学大家好,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前面有一条不是很宽的沟,想要过去,你会怎么办?好!我们一个一个来说,有直接跨过去的,有走步跨的,也有同学说倒小布加助跑冲过去的。那如果沟比较宽,哪种办法更好?顺势导出今天蹲踞式跳远的学习。
教学意图:课堂常规的进行是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有一个身心转换的过程,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而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准备部分
1.拉网捕鱼游戏
方法:
教师组织作为网的同学手拉手结成网,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池子”里尽量避免被网捕捉到,被捕捉到或出界的同学要到“池子”外规定地点做五个俯卧撑。
组织教学:见习学生和老师一起担任游戏的裁判。
教学意图:采用游戏的方式热身,不仅可以达到提高身体机能兴奋性的目的,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徒手操:头部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手腕脚踝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呈体操队形散开,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
教学意图:徒手操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活动各个关节,韧带,降低肌肉的粘滞性,预防肌肉损伤。
3.诱导练习
学生原地跟着教师的口令做五次单脚跳进行摸高诱导练习
教学意图:通过诱导练习能促使练习学生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从而过渡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蹲踞式跳远。
(三)基本部分(30分钟)
主教材的练习:
1、示范
提问:该动作分为哪几个技术环节?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得出有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
组织教学:双轨式队形
教学意图:好的示范不仅会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还会在脑海里建立初步的动作表象,为后面动作的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整个过程分为几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建立一个初步的动作概念。
2、讲解
动作要点:助跑积极、踏跳果断、屈膝团身、落地缓冲
教学意图:能够让学生对动作有了更进一步认识。
3、练习
(1)定助跑标记,明确助跑节奏练习。
(2)蹬伸、顶头、送髋起跳练习,体会起跳的高度。
组织教学:男女生分为两组,一部分跳沙坑,一部分跳软垫
(3)全程助跑起跳练习
教学意图:之所以采用这样的练习方式,一方面是能够让学生掌握助跑和起跳的衔接整体动作,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突破,练习的过程中 ,我会巡视指导,对练习中容易犯的错误进行进一步讲解和强调,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4、检验—优生展示
(1)以男女生两个小组为单位,组内各推选一名代表分别进行展示
(2)评价:表扬鼓励
教学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通过各种评价方式来鼓励学生,帮助她们树立自信。
辅教材的练习:
组织教学:两人一组在田径场草坪上采用推小车的方式进行10米距离的比赛,对于胜出的进行口头表扬。
教学意图:以发展上肢力量为主,达到促进学生全身协调发展的目的。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呈体操队形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教学意图:结束部分的进行能够让学生预防肌肉酸痛,缓解疲劳,放松身心,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
八、场地器材
体操垫五块,标志物5个,优盘,小音响,铁锹各一个,田径场一片。
九、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 为30-33%;平均心率: 120次 每分钟-135次每分钟;强度:中等偏上。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乡下孩子》是一首非常美丽的儿童诗。课文以儿童的笔触描绘了乡下孩子的日常生活,语言生动而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作者通过对乡下孩子游戏、劳动等童年生活的丰富描写,抒发了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真挚感人。全诗共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生活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的情景;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欢快游戏的情景;第三小节写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欢乐;最后一小节是对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幸福成长的赞美。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认真听讲,能积极发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发表个人观点,最大的特点是想象丰富。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胆子小,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在课堂上变现的不够积极,基本处于听众的状态。
三、说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③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试写儿童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教学难点在了解乡下有趣的事情,并能仿照书上的诗句创编小诗。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有表达个人观点的强烈愿望,因此,本节课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点播和指导,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情境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
五、说教学流程
1.开门见山,直奔课题,学生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激起兴趣,培养书写习惯,自然进入课堂。
2.复习巩固生字词。二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识字,课上通过小老师领读、指名读等形式巩固生字词,又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小主人,学习兴趣浓。
3..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他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让学生反复诵读,扫清阅读障碍,积累感性材料,完成教学目标1、2。
第一遍:听老师读课文,在心中树立读书的标准与目标。
第二遍: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做到读对、读好、读美。
第三遍:检查朗读效果。
4.精读课文,感受乐趣。
(1)在学习第一节时:让孩子们回忆自己幼小时在妈妈怀里、爸爸背上时的感觉,再抓住“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指导学生朗读和换起孩子回忆幼小时的情景,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他们感受到在父母关爱下的幸福、快乐,从而把这种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在理解第二、三节时,抓住想象点:想想孩子们会怎样捉蝴蝶?捉到了蝴蝶,会编织什么美丽的故事呢?他们用草叶会吹出什么样的曲子?进行想象说话,学生思如泉涌。在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来指导朗读。
5.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1.说说乡下还有哪些趣事呢?
2.模仿说一说:割一篮青草,()。采一束野花,能干()……
6.拓展阅读
采用本节课学到的“读——想——创”的方法阅读儿童诗《小脚丫》《梦中》,感受儿童诗的乐趣。
六、说板书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总结性作用。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幼儿在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开展线描画教学,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一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针对本学期美术特色活动的要求,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3、白纸,黑色水彩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幼儿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幼儿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幼儿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说活动程序:
共有5个环节:
1、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的花纹,引导幼儿说出鱼儿身上花纹的特点。
(导入活动,观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然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说课稿 篇8
1、说教材
本堂课我所说的内容是原地正面推铅球,原地正面推铅球是小学6年级第三部分投掷部分的内容,它在整个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必修课之一,动作要领是面对投掷方向,左脚在前,脚尖稍向内转,右脚在后,膝关节微屈,用前脚掌着地,右肩向右扭转,然后右腿用力蹬地,同时送右肩,挺胸抬头将球推出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通过推铅球等投掷项目的练习不仅可以发展人体的上肢、背部、下肢的肌肉力量,同时还可以发展人体的速度、爆发、灵敏、协调能力。在本堂课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改变过去的单纯的技术性教学,而向趣味性转变,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但锻炼了身体,学会了运动技能,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为学生树立终生体育的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师的示范以及讲解以及通过图画的运用,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正面推铅球的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反复的练习,从而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动作,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协调性等多种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的优良品质。
3、说教学程序设计
我把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 开始准备部分
导入课堂常规 体育委员整队,汇报人数,师生问好
教师安排本堂课的基本内容 安排见习生
接着是热身活动 在热身活动中我安排了两个内容 首先由教师领着学生慢跑3分钟 第二个内容是健美操的练习,教师带领学生在动感的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练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以方便下面的练习。
第二部分 基本部分
(1)正面推铅球技术的教学
教师在正面推铅球教学中应注重的技术教学,这是正面推铅球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掌握技术要领,面对投掷方向,左脚在前,脚尖稍向内转,右脚在后,膝关节微屈,用前脚掌着地,右肩向右扭转,然后右腿用力蹬地,同时送右肩,挺胸抬头将球推出 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应及时给予学生错误动作的纠正,配合以正面推铅球的体育挂图,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另外在教学中应注意安全,因为推铅球是一个危险的运动。
(2)游戏竞赛
第三部分 结束部分
在这个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放松
在这个部分我通过播放柔美缓慢的音乐带领学生进行拉伸放松练习
从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两个方面让学生充分放松。
【【精品】说课稿模板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