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设计理念
《咏鹅》是一首儿童十分熟悉的古诗,不少孩子在幼儿时就会诵读。诗文韵律优美,节奏感强,富有想象力,非常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在执教《咏鹅》教学活动时,我主要利用孩子的直觉记忆力和潜意识,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快乐吸收,感受诗的意境。在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快快乐乐地学古诗。
二、说教材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所写的一首诗,从儿童的眼光看鹅的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充分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本首诗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这三个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叫的神态。第三、四句写鹅在水中嬉戏的情景: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白鹅戏水图”。全诗极富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体味到童年生活的乐趣。
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认识一个部首。会写本课的5个字,做到正确、工整、结构匀称。
2、能力目标: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白鹅头饰
三、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
四、说学法
教学中,学生看、听、咏、唱、演等多种感官参与,通过直观欣赏、配乐朗诵、感知意境、自由歌颂、趣味识字、创新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读读、想想、议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智慧。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引趣
由此引出唐朝的时候大诗人骆宾王,并向学生讲述他写古诗《咏鹅》的原因,通过简介作者迁移兴趣,引入自读古诗,进而板书课题
二、由画入境,感知全诗大意,学习生字。
1、首先教师播放动画,借助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受,形象感知诗中描绘的景色。看完动画后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同学们,刚刚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引导孩子们更细致的去观察。让学生说一说鹅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的脖子是怎样的?它们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它们的小脚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怎么游的?并鼓励学生进行表演。
在这个环节我通过让孩子们观看动画,回答问题,朗读古诗,使孩子们感知了古诗大意,了解了鹅的样子、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同时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3、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读:(1)带拼音读一读;(2)组词读一读;(3)当小老师读一读……
记:(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如:动作法、联想法、猜谜法、部件法等;
4、结合图理解“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向天歌”
三、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教学中我请学生认真听录音朗读体会,在听完录音的基础上,再通过分句跟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集体诵读、比赛读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会有节奏的朗读古诗,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四、课间休息:涂色练习。
诗歌有声有色地描写了白鹅玩水的情景。白的鹅毛,红的鹅掌,清澈的绿水,相映成一幅色彩鲜艳的白鹅戏水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动动手、涂涂色,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减少了许多繁琐的讲解。同时,化诗为画,画中领悟,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更有利于入情入境,突破难点。
五、趣味游戏巩固识字:
学生年龄虽小但好胜心强,我先以“和鹅宝宝交朋友”的游戏激发学生参与识字的兴趣,然后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比赛来加强学生对古诗字词的记忆,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六、活动延伸:歌表演《咏鹅》。
音乐能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升华,在本环节我融进了艺术教学,在《咏鹅》这首古诗新唱中,引领孩子进入美丽可爱的大白鹅角色,感受白鹅戏水的欢乐,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诗的意境。
六、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主张为学生
七、板书设计:
咏鹅
简笔画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多种形式呈现了古诗内容,随文板书,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他们活泼,对此非常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接受能力想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大班幼儿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且处于语言迅猛发展时期,但对数量词的掌握、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为了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我想通过幼儿最喜欢的游戏,让幼儿在掌握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数量词,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纲要中的语言领域目标要求及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语言智力游戏提高幼儿对学习数量词的兴趣。
2、提高幼儿在活动中快速倾听和应答的能力。
3、引导幼儿练习正确使用数量词。
这三个目标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通过语言智力游戏,提高幼儿对学习数量词的兴趣上,”从第一、四环节的逐步深入,将知识进行迁移,将重点逐渐攻破,活动将难点定在“正确使用数量词,”从以下几点突破:
1、让幼儿参观“物品展览馆”,讨论图片上物品名称。
2、做游戏“玩转盘”“造火车”
为了完成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一)、环境创设与区域活动相结合
为了让幼儿不再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而转为主动吸收,我整合了区域活动,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更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发发展,因此,我在区域中准备了:美工区:投放白纸、彩笔。阅读区:投放数量不等的物品名称的图片。
(二)、知识经验准备:利用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丰富词汇和生活经验。
(三)、物质准备:
1、老师、幼儿、家长共同搜集各种物品名称图片布置一个“物品展览馆”
2、转盘,上面贴有各种数量不等的物品名称图片
3、各种数量不等的物品名称图片反贴在黑板上。
这些准备,一是丰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便于幼儿在和同伴讨论中大胆、自主、快乐的交流,二是能在活动中突破难点,便于幼儿理解。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
教师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游戏的活动价值,采用游戏组织教学,运用了观察法、游戏法、讨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师说教的传统形式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在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理念,将各领域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语言领域中渗透社会领域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玩转盘和造火车游戏中让幼儿感受数量的概念,在音乐游戏开火车中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设适宜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听听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数量词。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
与活动的兴趣(6分种)
带幼儿参观“物品展览馆”,启发幼儿相互讨论,图片上都有什么?
此环节中,教师为
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同伴之间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在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
(二)、游戏:玩转盘(8分钟)
转盘上是一些图片、上面分别画着数量不等的苹果、书本、眼镜、尺子、树、电视机等物品,幼儿自己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指针指到哪张图片,幼儿就说出它的名称并在前面加上数目和单位,如:一辆汽车等。
此环节让幼儿分组进行,每组一个转盘,尽量让每个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参与活动,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三)、游戏:造火车(8分钟)
一名幼儿做“火车头”,“火车头”拍手念儿歌“嗨嗨,我的火车就要开”小朋友就问“哪里开?”
火车头回答“***小朋友那里开”,被“火车头”点到名字的幼儿到黑板前翻一张图片并快速说出图片上的物品,前面要加上数量和单位,如:五头牛等,说对的幼儿站在“火车头”后做一节车厢,说错了,坐回座位,“火车头”重新寻找车厢。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正确运用数量词,并提高幼儿在活动中快速倾听和应答的能力。
(四)、听游戏音乐“开火车”(3分钟)
幼儿随音乐自由组成几节火车做动作,并随音乐将火车开出活动室。
五、说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准确运用数量词。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和一年级下册认识半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同时为三年级学习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与一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2、学情分析
“时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整时,半时),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二年级的学生天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这样就使学生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认识时间的情况也是各不一样的,因此,我精心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学生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会读、写几时几分。
情感目标: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 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
难点: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学具。
二、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设计,有以下4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二)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学习中来,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
复习旧知,认识钟面
让学生说出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认读已经学过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师:(课件: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小组内交流汇报。(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通过学生观察和交流可以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 个小格。
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这一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的第一个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加法、刚学过的乘法等各种方法来计算出12个大格里有60个小格,让接下来的认识分针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础。
活动二:认识时
课件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学生发散思维,任意说出时针从几到几也是1小时,激发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得到张扬。
(课件演示:1时多)现场操作演示时针指向几时多,并学生说出时针是指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果时针指向学生不确定,可以延长指针,让学生明白确定时针的指向。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灵活的现场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加明确时针的不同指向,为后面学习认识几时几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三:认识分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说边演示。
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
分针从12走向任意一个数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60分)
认识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关键,因为学生前面对钟面上有60个小格有了掌握的各种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所以很会学以致用,利用乘法或者5个5个相加等各种学生喜欢的方法,得出分针走1圈是60分,比较轻松的突破了这一关键点。
活动四:认识时、分的关系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前面掌握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和分针走一圈是60分,以及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时=60分。这里没有让学生动手拨钟表,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考虑到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如多媒体演示更加生动,直观,在学习中寻求最佳的学习方式,以期待最优的学习效果。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动手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让学生拨出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10时40分。
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注意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时间观念。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三、说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时=60分
钟表图 钟表图
5时25分 9时5分
(5:25) (9:05)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课是《长城》。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一、说教材
《长城》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领略祖国风光的秀丽与壮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风光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本着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1、信息技术整合法
学生基本上没机会亲眼见过长城,教学之前,我将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长城的视频、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以读促讲,读中感悟。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一共设计四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始,我展示世界各国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并有感情地朗读,如: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游览长城之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听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设疑:长城究竟是一处什么样的建筑,让那么多伟人都来赞美呢?借机出示长城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长城的特点。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长城文化的兴趣。为本节课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最想用哪个词来形容长城。
2、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能从整体上理清文章脉络,感知文章内容。
(三)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长城远景”教学
在教学长城远景一段时,我准备一幅长城远景图。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长城像一条长龙的特点。而对于数字“一万三千多里”,我用具体的实例:二十年前,有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508天,以此引导学生领会长城的长。并知道这样写,使文章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长城的雄伟壮观。
2、“长城近景”教学
学习长城的近景,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图片了解了“垛子”等之后,我设计一个让学生动手画长城示意图的环节,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古代劳动者的智慧。这样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学习观察方法
在前面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以及认真阅读文章,知道了长城的特点。由此,通过两幅插图的对比,总结本篇课文的观察方法。
4、“联想”教学
俗语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作者的联想这部分教学中,先让学生放开读,读到动情之处批注自己的感受,并以“哪些地方你感触最深”的形式汇报。如“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学生会用自己的体重来比较。“多少”“才”等词语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赞叹。汇报完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并延伸:“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让学生再次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体会作者对伟大的劳动人民的赞叹。学生通过交流,引起了和作者的共鸣,便产生了朗读的欲望。于是,我再次让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达到对课文的理解。
4、升华主题
文章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抓住气魄雄伟引导学生读出自豪和骄傲之情。以“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呢?”切入点,让学生深入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由分到总,升华主题。
5、拓展练习
导入此课时,我以国家元首的题词为契入点,结束时我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来为长城题词,让学生来抒发自己对长城的赞美之情,以此结尾,整个课堂结构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说课稿 篇5
教材:小学人美版美术第四册第2课《绘画游戏》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人美版美术第四册第2课《绘画游戏》。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绘画游戏》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图形进行联想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具体目标为:
1.了解本课绘画游戏的'基本方法。
2.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3.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教学难点定为: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二、学情分析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体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我主要通过“形的联想”、“走迷宫”、“迷宫探宝”等游戏环节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探索再到创新这样一个过程。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游戏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我还设计了 “摸奖”的游戏来奖励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充分凸显美术活动的学科特点,同时也让这些图画带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教学。在轻柔的音乐声中,稳定学生情绪,提示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具,为上课做好准备。
(二)谈话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有趣的绘画游戏。想不想一起去玩一玩?”这一谈话直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形的联想”游戏。在这一游戏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从常见的圆形、三角形再到不规则的图形展开联想,并通过添画的方法来创造新形象。使学生在联想添画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图形、不同的方向都会带来不同的联想。为后面学生对“迷宫路线”随意形成的图形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添画服务。
(四)“走迷宫”游戏。在这一游戏环节中,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线条随意画,请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伸出手指跟着一起弯弯绕绕地画线,感受线条的连贯性和随意性,同时也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五)“迷宫探宝”游戏。在这一游戏中,因为学生有了先前对图形的联想、添画经验,我就尝试先让学生来“探宝”,并利用小组探讨、交流、演示的形式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再出示教师的范例,使学生感受不同个体联想、添画的内容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起来联想、添画,感受绘画游戏的神奇、有趣。另外,我设计了一个看图思考的练习,向学生出示四幅“迷宫图”,让学生说说哪张迷宫图最容易让我们添画,从而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创作。
(六)作品欣赏。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我分别引导学生从画家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中感受画面的神奇、有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了解线描装饰和涂色装饰的两种方法,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七)学生练习。在这一环节中我鼓励学生用走迷宫、联想、添画的方法自己来创作一幅神奇而有趣的画,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说说画画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在学生创作的同时,展示一些配有音乐的图片、作品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作,体验绘画游戏带来的快乐。
(八)活动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通过展示学生作业,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感受不同作品丰富的想象力和趣味性。然后教师再总结、评价,鼓励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积极想象,大胆创新,实现美术活动的价值。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网络世界”,“第三章网上搜索”中的第二块内容。本章内容分3课时。《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在学生熟知了网络基础知识,互联网中的常见术语,IE的基本设置以及熟练掌握了通过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速地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第2课时的教学。在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巩固了第一课时中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搜索引擎及关键词,同时也有机地形成了学生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组合以及鉴别的能力。(注:本课原题目称之为《下载软件》,主要内容为从http、ftp站点下载软件,教材中关于下载问题讲的比较零散,我是将此内容作为一个专题来讲的,命名为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下载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基本掌握下载的四种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探究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高中学习生活的情感
重点:四种下载方式
难点:四种下载方式和小组的配合
二、说教法
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大约是30%)的情况下,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法中适时地给予学生启示。
三、说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采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8-10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今后的网页设计中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大屏幕展示一个电子课文网页,(关于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有教学过程、练习题及答案)
创设一个情景:因为我们在学习此过程中的时候有些同学对这部分知识理解的不透彻,或需加深理解,有些同学需要找一些练习题来做,-------引出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和资料的保存整理
(二)新课
1、介绍“下载”的概念
下载:把互联网中的有关的信息资源保存到自己计算机的过程
2、四种下载的方式
(1)保存网页:注意保存时的类型(WEB页,全部;WEB档案,单一文件;网页,仅HTML和文本文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类型
(2)保存图形:最好能重命名
(3)保存文字:注意保存的载体为一些字处理软件,易犯的错误为选中文字并复制后,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直接粘贴。
(4)下载文件:注意“在文件的当前位置打开”的含义
方法一:左键单击
方法二:右键->目标另存为
方法三:下载工具,网际快车
*教师演示四种下载方式,其中下载文件只演示前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只简单提及,由学生自行探索。
*学生完成任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并下载有关“三角函数方面的资料”
要求:(1)、由小组合作完成;
(2)、建议的分工模式:组长负责建立共享文件夹,各组员将收集到并经过筛选、整理等处理的信息存入此文件夹中,最后由组长负责合成。软件不限
*学生代表演示资料
3、总结学生演示内容并补充讲解
(1)归纳法,尤其要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并得出结论
(2)信息的搜索、筛选、整理和汇总的要点与注意点
(3)小组合作的配合
如还有时间: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找一些喜欢听的歌曲下载
【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