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
写的一篇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作者牢牢捉住“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整体到局部,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突出苏州园林的美。教学这篇课文计划要两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准确读写本文生字词,并解释生字词意思。能找出作者笔下苏州园林的特征。通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说明顺序,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二)教学重点
作者抓住什么来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二、 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有审美条件的审美艺术,因此可以充分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园林的图片,让学生对园林的认识有直观形象的感受,增强教学效果。
2.问答式教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师设计精辟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指导。通过圈点勾画法,指导学生动笔勾画文中关键词句,筛选文本信息。
2.合作、探究指导。鼓励学生交流信息,在思维碰撞中质疑,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计用时2分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能与天堂媲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拥有一批能体现江南诗情画意的古典园林,下面让我们欣赏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苏州园林图片)这些图片让我们看到苏州园林的美,而有一位作家更是用他的慧眼写下了一篇文章,用他精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引领我们去探访苏州园林之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
设计目的:俗语加上图片展示的情境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给予学生以苏州园林的直观印象,为课堂学习创设氛围。
(二)整体感知:(预计用时8分钟)
1.作者介绍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请学生准确读出并解释)
3.学生自读,教师多媒体出示两个问题设疑引导 (要求:运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圈画关键词句)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2)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的美是怎样的美?(提示:可用文中的句子,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设计目的: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时,能抓住要点,因此,这一环节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学生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完成教学目标1、2。
(三)品读课文:(预计用时20分钟)
1.学生听第1、2段录音
2.请学生朗读第1、2段
3.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
(1) 为体现“图画美”这一特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么操作的?
(2) 他们的设计成功了吗?
4.学生自读第3—9段,要求:画出能具体表现图画美的句子,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5.请学生展示自读、合作的成果
(1)请学生朗读体现图画美的段落,并以“我看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美”在 ”的句式来概括。
(2)教师根据学生所读段落,展示相关图片,并归纳学生所说,逐步补充板书
6. 对照板书,结合文本,思考:
(1) 第1、2段与第3、9段从结构上分析是什么关系?(总分)
(2) 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局部→逻辑顺序)
设计目的: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时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对文本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体验。此外,多媒体图片的展示为学生创设没的情境,文字与图片的结合,让给学生充分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完成教学目标3。
(四)拓展练习(预计用时6分钟)
1.多媒体出示学校相关图片,请学生观察并写几句话。(要求:突出说明对象特征。)
(五)课堂总结(预计用时2分钟)
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处处都突出“图画美”这一特征,作者的独特视角让我们知道写说明文就得紧紧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并且要善于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对说明对象进行说明,这样才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这也是下一节课中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预计用时2分钟)
1.完成《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的练习
2.回顾说明方法的种类和作用
五、说板书设计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一.总特征:图画美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说明顺序:整体 局部 (逻辑顺序)
设计目的:这一板书直观的体现本课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本课的印象。
说课稿 篇2
1、说教材:《藏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别具一格,内容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2、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体系,具备了对具体事物的认知能力,但学习缺乏稳定性,所以,针对这种趣味性较强的文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3、说目标:
1、认、读、记文章中的九个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藏戏特点以及形成程。
3、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
4、说重点:
1.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
5、说准备
1、通过网络查询藏戏的历史、剧目、图片、录像等
6、说方法
1、以读代讲,让学生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充分读文,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
2、创建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合作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说话、思考、总结能力。
7、说过程
一、播放录像,悬疑导入:即利用个开头的三个排比式反问句进行导入。“世界上……”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学生解决生字词,体会文章大意。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学生自主研读藏戏的形成部分,了解了一个年轻的僧人唐东杰步带着仅有七位姑娘组成的班子劝人行善积德,为民修桥造福,没想到竟然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藏戏的感人故事后,孩子们被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和七位姑娘的义举深深的打动了,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朗读出了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朗和七位姑娘的善举。
2、同桌间互相提问、阅读读文章中介绍藏戏特色的部分,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最后老师问,学生读,营造朗读气势,再次感受藏戏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文化的悠久。
3、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将藏戏的形成、特色进行汇总发言,不完整的学生间进行补充,教师适当引领和总结。在此穿插欣赏藏戏的图片。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难理解、易混淆字词的解释。预设问题解答。学生自主总结中心思想。
六、迁移应用、拓展探究:将藏戏和其他的剧种做对比,进一步感受藏戏的独特艺术魅力。
七、说板书设计:藏戏
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戴面具—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
八、说时间安排:
导课(3分钟)
阅读:(7分钟)
互动(25分钟)
训练(5分钟),
拓展(5分钟).
说课稿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与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特点和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讨、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三门球是具有攻二防二的独特竞技体系的新型球类运动,由奔跑、投射、跳跃、抱拦、摆脱等动作构成技术体系,包括进攻和防守两大部分,进攻技术包括射门、传接球和摆脱等,防守技术包括防守对手、封抢打断球以及抱拦等。它对发展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有较大的价值。由于对抗激烈,攻守转换快速突然,防守阵营的联合转化不断,需要在各种距离和复杂状况下运用各种方式射门,必须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和体能。而棱形球体反弹方向捉摸不定,攻守转换的瞬息变化,对于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性有明显作用。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水平四七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之前的体育锻炼以及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身体素质,同时朝气蓬勃,想追求成功,敢于挑战冒险。但由于个体差异大,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有强有弱,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既要鼓励素质好的大胆创新学习,又要考虑弱势群体,引导他们掌握技术的同时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四、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说出三门球的基本规则,80%的学生能正确进行三门球的练习和比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练习,学练结合,发展力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过程中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
了解、运用三门球的基本技术动作。
【难点】
在比赛中正确运用基本技术动作。
六、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为了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快乐为主线,以学练为宗旨”的主题思想,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发现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游戏竞赛法等。
七、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我的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在导入部分我会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外形比较有特点的球,大家看看,有谁知道这是什么球吗?都不知道吗?那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这个球是三门球的比赛用球,球体是成三角状,三门球是在综合了橄榄球、手球等多种球类运动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种让三个队同在一个设置有三个等距离球门的圆形场地上用手打球,以将球有效的射入对方任何一个球门得分为目的而建立起具有攻二防二的独特竞赛体系的新型球类运动。大家有没有兴趣来一起参与到这项新的运动中来?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涨啊,那么我们马上就进入到我们今天的三门球教学—三门球的技术。
我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参与到新项目的学习中来。
(二)准备部分(4分钟)
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准备活动我将采用游慢跑和配乐韵律操练习:
首先带领学生围着田径场慢跑一圈。
其次配乐韵律操,在体操队形下进行练习,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跟着做。
这样安排,一是旨在提高学生注意力。二是使学生的生理机能活动能力从相对较低水平逐渐调动起来,为人体进入活动状态作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并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把徒手操配上音乐,乐与律的结合,造成艺术的氛围,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三)基本部分(33分钟)
1.全体参与,初步体验
我会将全班分为4个小组,每两个小组一块场地,在直径为25米的圆形场地上进行三门球体验比赛,比赛中不予许抱拦,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身熟悉的技能进行比赛,强调安全,在参与中体会三门球这项运动的乐趣。
2.在学生对三门球产生兴趣的基础上介绍有关三门球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对三门球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初步熟悉该运动的特点。
3.小组讨论如何能把球穿准,能够取得比赛的胜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比赛的刺激让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4.第二轮比赛开始,教师加入上一轮比赛暂时落后的小组,在比赛中运用三门球基本移动、持球、射门、传接球等基本技术,并引导学生积极尝试运用,教师加入无形中提高的比赛的竞争性,提高的学生的兴趣,通过参与比赛的形式把需要学习的技能一一展示出来,既能达到示范动作的效果,又能充分展示动作的使用方式和时机。
5.在学生们兴趣正浓之时我会顺势提问,“刚刚老师在比赛中都运用了什么技术?这些动作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动作相似”?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练习、掌握、运用,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缺陷,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
6.通过小组讨论,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适当纠正学生的动作,让学生迅速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
(10分钟以内试讲设置如上练习步骤)
7.为了检验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我将安排第三轮比赛,重新分为3组,在45米的圆形场地进行比赛,按照三门球的规则进行,体验三球的乐趣与魅力,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完成比赛,我会为大家鼓劲加油,并担任裁判工作,把课程推向高潮。
8.经过三轮比赛,学生总结在比赛中最常用的技能,以及取胜的关键点,并且小组推荐学生代表分享经验和心得。养成互相交流,团结互助的好习惯。
(12分钟或15分钟可设置全部练习环节)
(四)结束部分(5分钟)
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最后部分是结束部分,包含的内容有: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2.课堂小结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通过放松环节帮助学生恢复疲劳,为下节做好身心准备。教师的针对学练情况给予鼓励、肯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提出的希望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要求。学生表现良好,积极主动参与,达成我的教学目标。
八、教学预设
本课的练习密度:35%-40%;平均心率:130-14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上;学生表现良好,积极主动参与,达成我的教学目标。
九、场地器材
三门球10个、栏架4个、录音机1台、磁带2盒、田径场。
说课稿 篇4
根据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在京剧方面的学习能力,本人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通过赏析京剧有代表性的选段,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京剧,珍视京剧的思想感情。
2.教学内容:
①赏析并了解京剧四大行当的细分。知道梅兰芳,裘盛戎等表演艺术家
②从京剧的“四功”体现出的艺术美、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3.教学重点:感受京剧的唱腔美、念白美、做工美、武打美。
4.教学难点:赏析并学唱《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片段、《驸马爷不必巧言讲》,感受京剧的唱腔美。
5.课前准备:
①课前调查问卷,掌握学生对京剧的了解程度,确立教学目标。
②布置学生分组查找生、旦、净、丑方面的知识或剧照以及自己喜欢的京剧表演艺术 家的资料
③根据师生搜集的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6.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渗透在教学中说说教学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意图方法及评价
一.导课设问:
如果将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搬上京剧舞台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想像,教师点出《大钟楼》剧照。以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为切入点,传递京剧改革最新信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导入课题。
谈话法
二.新课教学
第一环节:赏析京剧行当的细分,了解京剧表演艺术家 。
第二环节:赏析京剧“四功”所体现出的艺术美
①感受唱腔美
②感受念白美
③感受做功美
④感受武打美A先让学生观看京剧 动画。 B师生共同欣赏大家收集来的的各行当的剧照
1.欣赏并学唱《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片段和《驸马爷不必巧言讲》2.学念京白韵白,听辩“念引子”,“数板
3.了解“起霸”
观赏《天女散花》
4.观赏《沙家浜》最后一场《聚歼》”
了解京剧行当的绚丽多姿。知道梅兰芳,裘盛戎等表演艺术家 。
1.唱腔“丰富多彩,流派纷呈”。
2.念白”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3.做功具有程式化舞蹈化的特点。感受“梅兰芳”的做功美---“翩似惊鸿,宛若游龙”享有国剧“美神”之誉。
4.武打与舞蹈结合,重意不重形被称为“武之舞”。
1创造情境法
2谈话法和讨论法
3启发式教学法
4实践法
形成性评价渗透其中三.课题小结“京剧的魅力在哪里”。师生交流激发学生热爱京剧,珍视京剧的思想感情讨论法
四.课题拓展
分发诗歌材料2以《京剧印象》为题写一篇音乐小论文1进一步感受京剧的博大精深,以此深化课题。
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第二课《我很整洁》。根据主题目标的要求,要根据生活条件不同,整洁的标准也会有差异,在评价儿童整洁与否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要使不整洁的孩子太难看,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导孩子懂得整洁的孩子人人都喜欢。
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期,好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益。好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我们现在的学生生活的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优越的,家长们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我们看到的孩子几乎个个干净漂亮,几乎每天都有新衣服。但孩子们年龄小,刚刚脱离幼儿园保姆式的环境,有很多孩子不会照顾自己,管理自己,于是放学时,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小花猫”。本课的教学内容有着很强的生活性,因而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现状。应在适应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自觉地认识不足,产生养成好习惯的愿望。
学习对象分析:
1、本课我注重学生学习方面能力的培养,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空间,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其中。
2、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对品德与生活课浓厚的兴趣,喜欢和同伴进行活动与交流、喜欢游戏活动、喜欢在活动中展示自己,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发现、提升记忆,旨在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的。
3、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说教法 :
1、课堂教学活动化
2、情境教学法
教学目标:
1、体会仪表整洁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
2、能保持手、脸、牙、头发等身体各部位的整洁。
3、能保持整洁。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清洁手、脸、牙、头发等身体各部位的方式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在活动后及时整理自己,保持整洁。
课前准备:动画片《邋遢大王》片断、儿歌《洗脸歌》《洗手歌》等动画歌曲、
学习过程:
一 、看一看——整洁的孩子人人爱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你们看他是谁?
[播放动画:邋遢大王]
边看边思考:你们喜欢和小邋遢交朋友吗?为什么?
2.小结:看来大家都喜欢和干净整洁的孩子交朋友。一个人如果干干净净,仪表整洁,就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3.提问:在我们班中,有很多干净整洁的同学,请同学们看一看、找一找,说说我们班哪位同学很整洁呢?
二.学生交流,
1、欣赏《洗脸歌 》
(1)追问:大家一起看一看,从哪儿能够看出她(他)很整洁呢?
(2)提问:看来,我们可以从身体的各个部位、所穿的服装观察一个人是否整洁。
(3)请同桌两位同学互相看看是否整洁为,找一找对方哪里做到了干净整洁?为同桌同学带上整洁花。
(4)小结:看来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很注意做个整洁的孩子,你们可以自豪地大声说:“我很整洁!”
(板书:我很整洁)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或同伴身上整洁的地方,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照镜子:那么,我们有哪里现在不是很整洁,我们再来照镜子,两个人一组,做对方的“镜子”,帮助对方整理好衣着,翻好衣领、扣好扣子等。
3.提问:这次经过照镜子和整理衣服,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有没有第一次照镜子没有得到整洁花的同学?这次让你的“镜子”看看你哪方面比刚才整洁了,请他(她)为你带好整洁花。
(板书:我很整洁)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或同伴身上整洁的地方,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4.提问:这次经过照镜子和整理衣服,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有没有第一次照镜子没有得到整洁花的同学?这次让你的“镜子”看看你哪方面比刚才整洁了,请他(她)为你带好整洁花。
(板书:我们都带整洁花)
5.小结:看来,大家都愿意做一个爱整洁的孩子,都愿意受到大家的欢迎,仪表整洁还能够显示出这个人很有礼貌、很有修养呢!
(板书:整洁的孩子人人夸)
三、 正确的洗手方法
1.视频让孩子都跟着学习。
2.提问:正确的洗手都掌握住了,我们再来练习一边。
3.师说:爱整洁的孩子人人夸,怎样才能做个爱整洁的孩子呢?
4.学生结合下面的组图交流。
四、课堂检测
1、出示图片:每天做的和经常做的。
2、完成课本P35 每天做到的把圈涂满,经常做到的在圆圈里打个对号。
3.小结:我们每天都要洗手、洗脸、洗脚、刷牙、梳头,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经常做到勤剪指甲、勤洗澡。干净整洁的孩子人人爱,那么我们从小要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
说课稿 篇6
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在前面学习了《农业的区位选择》之后,讲述“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对这两种种植业做具体分析,是对前面内容的加深和升华。同时本节与下一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并列关系。从宏观上看,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加深和升华,又是后面知识的.对比和参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并以美国商品谷物为例归纳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的特点及其区位因素。加强读图分析能力,提高归纳和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通过了解我国在解决粮食问题上的巨大成就来增进爱国情感。珍惜粮食,树立科技兴农意识。我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有:其一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能力,其二是课标要求。
在本节课中,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学生的地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足,而归纳总结能力又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其二,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域特点必须结合具体的区域实际,内容比较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构成本节的难点。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对于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大家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打算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比较法。之所以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是因为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展示季风区水稻生产的场景,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新知。而比较法是我们地理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和记忆。
对于新课的讲授,我是这样安排的。
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多媒体展示两幅不同的图片,其中之一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另一幅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请学生对这两幅图片展示的内容进行农业分类。学生会归纳为“种植业”和“畜牧业”。这样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快速、高效地把学生引入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中,二是为下一堂课《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作一个简单的铺垫。
接下来探究学习新课内容,探究学习要求学习内容有适当的阶梯性,我们本地的学生对水稻种植没有生活体验,如果让学生直接进入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的分析,阶梯太大,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障碍。对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课堂延伸,增加体验。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水稻种植的相关资料或向长辈询问水稻种植的生产过程,去市场调查大米的产地。
第二步,步步设问,搭架攀梯。引用几条水稻农谚,如广东农谚“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四川农谚“立夏小满正栽秧”,江苏农谚“立夏浸种,芒种栽秧”,问“为什么这三省的水稻插秧时间会不一样?”引出各地气温条件的不同对水稻种植的影响,“水稻的生产还需要哪些自然条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你认为水稻的种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回忆,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有一个表层的、感性的认识。
第三步,读图分析,训练能力。(多媒体演示)四幅地图,分别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亚洲气候类型分布”“亚洲人口分布”“亚洲地形分布”,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在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读图分析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得出结果。读图识图能力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培养。
第四步,阅读思考,拓展思维。多媒体展示三段资料,分别为“我国水稻种植的历史”“我国南方居民的饮食习性”“我国人口与耕地对比表”,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由于涉及面扩大了,掌握并超越了课本知识,知识面大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资料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五步,组织归纳,把握重点。由学生小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避免出现课上热热闹闹,学生课后心中空空荡荡。
第六步,学以致用,内化知识。对比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同时,多媒体展示美国的地形、气温、降水、土地等自然区位因素的相关资料,由学生运用上述和自己补充的资料说明问题。并联系乡土地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如何协调学生“演员”和教师“导演”的作用。即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课堂的探索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现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的作用有机结合。预期学生能达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
【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