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2-25 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歌曲《小小足球赛》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这是一首描绘孩子们踢足球的少儿歌曲,旋律既轻快活泼,又带有抒情性,歌曲节奏多变,画面感强。如“你在前面攻,我在后面守”,呼喊声“注意,射门”,感叹词“哎呀呀”“哈哈哈”等,都使歌曲充满童趣,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充满快乐与紧张气氛的足球赛场景。全曲为大调式,不方整的一段体结构,前八小节节奏平稳,旋律轻快流畅。中间的十二小节,节奏富有变化,歌词描绘了踢足球时场上场下的精彩场景。最后一句,念白与演唱相结合,滑音的运用使歌曲形象十分鲜明,连续的衬词将歌曲推向高潮。整首歌曲情绪热情欢快,充满了童趣,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二、说教学目标:

  1、能准确而生动地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2、能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参与歌曲的表现。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歌曲中的休止符与切分、附点等节奏。

  四、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有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赛场图片,营造运动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可联想的音乐空间,促进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

  2、听唱教学法:采用听歌曲范唱,按节奏读歌词和反复听琴模唱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提高学生音乐模唱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歌曲。

  (二)说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模式,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采用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什么运动?然后实物展示。再问问学生在足球赛当中,每当进球和没有进球时的情绪分别是怎么样的?然后打开PPT出示两句旋律,老师分别唱出这两句旋律,并请学生分别说出哪条旋律是往上进行的?哪条旋律是往下

  进行的,然后让学生通过唱这两句,来感受旋律向上和向下进行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

  (二)听赏歌曲。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初步聆听歌曲来感受歌曲的速度和表现的情绪。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

  (三)、学唱歌曲,在学唱歌曲阶段,我让学生采用节拍的强弱规律念歌词。然后采用听唱法分句教唱歌曲。

  (四)情感处理。学生认真聆听,思考歌曲中应该在什么地方唱得跳跃,什么地方唱的连贯。第一、二乐句跳跃,做抱着足球神气的走步动作,第

  三、四乐句连贯,做连贯的左右摆动。“注意”“射门”的地方领唱,后面齐唱。在领唱同学小过门的地方大家一起拍手,好像啦啦队在给队员加油一样。

  (五)表现歌曲。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表现和演唱歌曲,我采用首先是身体律动演唱歌曲,然后分角色演唱歌曲包括:红队、绿队、解说员、拉拉队、观众。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我把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作为目标,将情境融入到整个教学环境中,用两旋律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旋律的不同行进所表现的不同情绪,以此同时还解决了歌曲演唱的难点。

  整节课中我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学生学唱歌曲后,让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出能够生动地表现出比赛场面的演唱形式。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激烈、紧张、而欢快的场面。在学生以学会歌曲后,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演唱,这一环节,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所带来的美的感受。

说课稿 篇2

  这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计时法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教学的',为学生今后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材有层次地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1、感知一天有24小时;

  2、了解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方法。

  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实际,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一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过程,学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能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2、数学思考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计算、类推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是: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是:

  使学生理解和发现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互换。

  为了较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创设情境、媒体演示、指导观察、组织交流等方法,以使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学法上重点教会学生观察、比较、体验、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实现师生间动态的对话,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鉴于以上分析,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 联系实际教学24时记时法。

  生活中经常应用24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首先,以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引入,他们知道一天的两个6时可以用普通计时法区分,个别同学会用18时记录,接着,在生活中寻找类似18时的时刻,然后老师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引出课题。

  (2) 设计了较好的教学形式。

  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是有些困难的。我首先提问:你认为一天是从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的?借助课件,学生感受了一天里时针的转动过程,知道一天时针转两圈,是24时,在转的过程中,选择有些时刻让学生动作表演,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一天是24时的理解和体会。

  其次,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同桌讨论:钟面上的内圈和外圈的数所代表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差12,这为后面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打好基础。

  再次,就是能根据教学的实况和进程来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动态生成的关系。原来在讲解两种计时方法的互换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我本来是做了比较多的铺垫。但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孩子对这两种记时方法的互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所以我就临时做了改动:这部分内容就让孩子们自己去讲,通过生生互动,他们把自己的课外知识和课内感悟进行交流,这样等于让他们去当小老师,这就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让孩子们更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再就是在归纳、小结两种记时方法怎么进行互换(这个环节,我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他们自己来讲,这样,或许孩子们能听得更清楚.

  (3) 扎实、灵活地安排练习形式。

  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先是学一种练一种,随学随练,再就是巩固练习时,以做一做,画一画,抢答题等形式把两种计时法放在一起加强练习,同时还注意与生活相联系,让他们用两种计时法生活举例,带他们去超市,按24时计时法改写后,又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点拓展内容)。这样练习,层层递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记时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另外,我还安排了 你知道吗,和简单介绍原始人以及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的课外内容,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内容,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最后课余时间用二十四时计时法设计周末的时间安排,做到学以致用,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口算除法》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表内乘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口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除法的估算和笔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以及掌握算法的多样化。

  四、教学难点:

  如何使每位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

  五、教法:

  1、引导自学法。

  2、引导发现法。

  3、组织讨论法。

  4、组织练习法。

  5、创设情境法。

  6、引导探究法。

  六、学法:

  1、自主发现法。

  2、小组合作交流法。

  七、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敢于尝试,应用新知。

  4、知识外延,拓展训练。

  主要教学过程:

  1、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理解算理,用故事导入法创设一则乐于助人的小故事,创设三个问题情境。

  2、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60÷3的不同口算方法,重点理解这种口算方法的算理。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在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通过“说”来加深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

  3、尝试让学生用所得的新知解决第二个问题。“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4、知识的拓展、外延,(练习)。

  八、作业

  课后练习。

说课稿 篇4

  一、(首先我来说说)设计意图

  大家都知道,水果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一种食物。在我们生活中,水果随处可见,它们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几种来。如:常见的苹果、香蕉、橘子、葡萄、梨等。虽然他们知道的不少,但对水果的营养及对人身体的好处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认为有必要使幼儿对水果有正确的认识,加深对水果的喜爱,激发幼儿爱吃水果的情感,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我觉得选择本次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必要性。小班幼儿富有好奇心,会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也能运用多种感官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特征。设计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感知水果的特征,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二、活动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定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目标为:

  (1)能够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了解其颜色、味道等特征。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自己探索水果,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2)在活动中幼儿能运用多种方式观察水果,并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爱吃水果的情感,体会到多吃水果对人体的好处。水果富含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让幼儿了解这一点,养成爱吃水果的好习惯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准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做如下三方面的准备。

  (1)物质准备:几种常见的水果若干、神秘纸盒一个、画有水果轮廓的作业纸、水彩笔 (2)经验准备:幼儿对水果有一定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第一环节是)引导幼儿观察几种常见水果的外形特征。谈话导入活动。今天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水果宝宝,小朋友们看看是谁呀?

  (1)依次出示苹果、香蕉、桔子、梨,我们向它们问个好吧?引导幼儿说出完整的句子,“你好苹果、香蕉、桔子、梨宝宝!”

  (2)让幼儿数一数有几种水果。这里巩固了幼儿对数字“4”的认识。

  (3)引导幼儿认识水果的颜色及形状。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供幼儿观察,以便幼儿能够准确的认识水果的颜色及形状。

  2、(第二环节是)鼓励幼儿练习剥香蕉、桔子皮等,并品尝多种美味的水果。

  (1)(首先是)说说水果的吃法。这些水果怎么吃?香蕉、桔子要剥皮以后才能吃;苹果,梨要洗净或去皮之后才能吃。

  (2)(然后)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桔子并品尝多种美味水果。

  (3)(同时)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品尝了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苹果:酸酸的、甜甜的;香蕉:甜甜的;桔子:酸酸的;梨:甜甜的、脆脆的。

  (4)教育幼儿多吃水果身体棒。 水果中有丰富的营养,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水果不感冒,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强壮。

  (5)(最后)教育幼儿不乱扔果皮,果核。引导语:我们吃剩的果皮、果核应该怎么办?

  这一环节,是让幼儿品尝水果。在此环节中,幼儿能自己独立的剥桔子、香蕉,并能把好吃的食物与同伴分享;品尝完后,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准确的说出水果的口味。此时在幼儿品尝水果的同时,告诉幼儿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维生素,多吃水果能够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让幼儿的对水果的认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活动结束时幼儿能将果皮、果核丢进垃圾箱。

  3、(第三环节是)游戏:摸水果

  引导语: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小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待会儿老师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如果你猜出了你所摸的水果,那这个水果就是你的了。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最愿意参与的活动,此环节中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一活动也巩固了幼儿对水果外形特征的认识。

  4、(第四环节)给水果宝宝穿衣服

  引导语:果园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所有的水果宝宝都没有了颜色。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愿意帮助别人了,现在我们帮水果宝宝穿上衣服,好不好? 请幼儿给画好轮廓的水果涂色。

  在这一环节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给水果涂上合适的颜色,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水果颜色的认识。

  在本次活动中运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中认识了水果的外形及口味。通过游戏‘摸水果’巩固幼儿对水果的外形特征的认识。

  给水果宝宝穿衣服巩固幼儿对水果颜色的认识。幼儿的已有经验得到提升,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4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2.【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9篇

3.【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五篇

4.【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九篇

5.【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6.【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

7.【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八篇

8.【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