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子拜师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子拜师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分四部分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情。第一部分写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品行。作者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2、目标设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研读课文深入感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二、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孔子为什么拜老子为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学无止境”的意思。再以“孔子拜老子为师的经过如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流程
分四步进行:猜谜导入——检查预习——读中感悟 学习品行——拓展延伸
【猜谜导入】
课件逐一展示孔子的相关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猜猜是哪位名人。在学生猜出孔子后再向学生展示2009年9月28日孔子2560年诞辰祭孔大典图片。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一个小故事。
设计的意图:帮助学生对孔子的了解进行系统整理,使学生了解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对后人产生的影响。
【检查预习】
1、认读词语
出示课文中的好词和易读错的词语如“风尘仆仆”的 “仆”应读二声学生容易读成三声,要求准确响亮的读出来。先指一名学生,再全体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读音。
2、理解词语
因为引导学生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出示词语: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止境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以及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养成查字典、问家长、联系生活或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习惯,同时也为后面理解课文重点句段做准备。
3、读准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要求准确、流利,能加上自己的感情更好,其他学生作评委,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易错难理解的词语大多都在其中,检验学生将词语放入课文能否读准,读流利。让其他学生做评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4、质疑问难
学生交流预习课文时还弄不明白的问题。如:课文中对人物的称呼,孔子成老子“老聃”,孔子自称“孔丘”,而老子又称孔子“仲尼”,这些学生可能会提出,如提不出老师提出。通过课件向学生解释古人名、字、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初步了解古人名、字、号,也为后面感悟人物品行做准备。
5、了解老子
让学生说出孔子是拜谁为师?谈谈对老子的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老子的作为及影响有所了解。
【读中感悟 学习品行】
这是本课的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
1、理解“学无止境”
从文中找出孔子要拜师的原因,课件显示。文中共有两处。一处是第一自然段写到“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这句话意思学生比较好理解。还有一处是第二自然段老子问孔子“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孔子回答“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让学生先说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意思,再联系实际谈谈。如:爸爸、妈妈、老师……他们不断学习的事例。将两个原因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 “要想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就要不断的学习。”
设计意图:由拜师目的切入,明白学无止境的意思,领悟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进而引入下一环节拜师的经过。
2、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品行
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让学生抓重点词句,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切入:为了让自己懂得更多,成为知识更加渊博的老师,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他拜师的经过如何呢?请同学们用心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感受深刻处做记号。
设计意图:学生自读感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交流感悟
先是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针对学生交流分成三部分进一步引导体会。
一是拜师途中,这部分主要体会孔子不畏艰辛,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
课件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先出示地图和网上搜集的一段新闻“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拜孔之行两个大学生骑自行车从洛阳到曲阜的报道”。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从曲阜到洛阳路途之遥远,步行之艰难。然后问“在2000多年前,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孔子一步一步走了几个月,这一路上他是怎样度过的呢?”学生会说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课件将字体变红。因为预习时学生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就让学生轻声读这两个词语,想象仿佛看到孔子在什么时候赶路,教师创设情景:肚子饿了的时候,孔子……困了的时候孔子……刮风、下雨的时候孔子……并想象等到达洛阳后孔子的样子,用文中一个词形容就是“风尘仆仆”,这样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感悟、想象,使学生体会到孔子不畏艰辛,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再让学生说说从“终于”一词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说拜师途中的艰难,也有可能体会到孔子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洛阳的高兴心情,都可以,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二是孔子与老子的对话,这部分通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让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有礼和老子的谦和有礼以及对晚辈的爱护。
先是出示文中对话部分,指名朗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进行引导,注意“你是——”引导读出“纳闷”的语气。课件将“迎候”和“等候”字体变红,引导学生区别这组近义词的差别,说说从人物的对话中能体会出孔子和老子具有怎样的品行。然后带着谦虚有礼的语气齐读对话部分。
再出示加上旁白的对话。了解“拜访”和“拜见”的差别,说说从人物的心理、动作描写又能感悟到人物怎样的品行。再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动作,展开想象两人合作进行对话表演。
朗读形式是指名读教师示范指导、师生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表演读的方式进行。
三是学习的过程
倒数第二自然段简短的两句话,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好理解。重点抓住“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写出了孔子认真求学的态度,“毫无保留地传授”写出了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3、评价人物 升华情感
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孔子和老子是怎样的人以及自己内心的情感。再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孔子和老子的敬佩之情,并教育学生学习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拓展延伸】
问谁能背出孔子的名言指名背诵,并出示孔子名言。告诉学生:如果能将孔子的名言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就更了不起了。
设计意图:激发课后学习的欲望。
【课后练习】
1、布置课后搜集、背诵孔子名言。
2、搜集阅读孔子、老子的其他小故事。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孔子、老子,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老子
学无止境
远近闻名 学问渊博
谦虚好学 谦和有礼
谦逊有礼 爱护晚辈
认真求学 诲人不倦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
孔子拜师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 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 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巫老师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 说教学过程
巫老师的这一节《孔子拜师》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复习生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1. 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 质疑导向。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巫老师就此引导学生质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的,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
3. 探究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 根据提出的问题,巫老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探究,探究定向后,巫老师又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巫老师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巫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版书,版书设计做到简洁明了,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词句:如(1)“风餐露宿”;(2)“日夜兼程”;(3)“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即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巫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等。
4. 学习升华。经过学生的探究体验,最后巫老师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孔子拜师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二、说学生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孔子离他们是比较遥远的,对那个年代的生活情况不是很了解,无想想象,所以会有学生说到挖草根,吃树皮。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只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因此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知识理解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从对话中,从文本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和不怕辛苦。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孔子的好品质,我选择了上课文的二三四段,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去感悟,重点感悟孔子的谦虚好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字词的理解还是句子的理解都体现了这一点。
二、说教法: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以孔子的品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探究并体验,配合板书,最后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第二段是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孔子谦虚好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在这里要把学生引入文本,和文本对话,在阅读中去发现,去感悟,去体会。
首先我紧扣课题,由“孔子还有哪些好的品行”这个问题开始,激起孩子们走进文本的阅读期待。以学生的自读为主,让他们在放声诵读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整体感知课文的第二段,并请他们把能表现孔子良好品行的句子划下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学会读书,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觉:“你找到了孔子的哪些好品质”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文本获取知识的过程。
接下来是重点感悟孔子的不怕辛苦,在教学这个重点去的时候主要是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的特点,通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本。让学生找一找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紧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关键词,体会孔子拜师路上的艰辛。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孔子可能是怎么样的?于是学生想到了他走得渴了,可能会去喝河里的水,想到累了睡在露天,可能会冻得发抖。学生还感受到了晚上行路的时候,他可能会因为没有灯光而摔跤,可能会碰到野兽,还可能会被荆棘划破!通过让学生交流他们所想象到了生活场景,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把自己的感受溶入到文本中,读中悟,悟中读,在读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孔子当时路途中的艰难困苦。为下文理解“风尘仆仆”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孔子的谦虚好学!
第三是角色朗读,语境体验。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学习母语尤其要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这篇课文语言流畅,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对话很有意思,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分角色读读孔子和老子的话,将学生从旁观者推向了与文本对话的位置,成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表情朗读显现出来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
整堂课下来,感觉必竟和学生的生活离得太远了,所以学生在理解风餐露宿、风尘仆仆等词时,体会还不是很深刻,在有些地方显得有点乱,学生的感受不是很深刻。如果上好此类课文,有待于我们以后进一步去实践研究。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证。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们学科组全体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 相关推荐
【孔子拜师说课稿】相关文章:
《孔子拜师》教案10-10
孔子拜师教案06-30
孔子拜师教案02-25
孔子拜师教案03-08
《孔子拜师》优秀教案09-17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07-21
孔子拜师课后反思08-29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05-12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04-10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