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一)》说课稿

2024-08-30 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一)》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一)》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主要是整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开展“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模式的教学。

  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足球净胜球数)、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进行新的评价体系(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问题(几组有理数加法的符号与绝对值特征)、是否主动参与讨论(同号与异号的特征)、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概括);

  省:在特殊实例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概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在实例讲解和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心得、反省得失(如:解后思)。

  信:在本节课的探究法则与运用法则中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如在教师用数带正号球的方法得出(+2)+(+3)= +5后,学生按照此思路可以很快得出(—2)+(—3)等其它情形。又如以口答形式判断几组有理数加法的和的符号和在最后以“挑战老师”的形式判断一句话的正误)。

  同时本节课在运用“正负抵消”和数轴探讨有理数法则时,教师只对第一个或前两个进行指导和示范,其它的留给学生独立得出或合作完成。

  另外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里面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三、说学法:

  本节课同号两数相加学生易理解,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前面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为本节课提供了学习的前提;

  第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合作和交流的能力,通过探究和合作获得成功基本上可以实现课程目标的;

  第三、范例讲解和随堂练习始终是学以致用的有效方法。范例讲解与随堂练习都是学生强化理解法则、正确运用法则的地方。范例讲解时应引导学生步步说理,随堂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小组评价、来克服解题时的错误,有必要教师给与规范矫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将“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法运用到教学中,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简述如下)

  1、 引入新知——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今年恰好举行了世界杯,所以通过足球净胜球问题引入教学,情境活泼、自然。在学生回答(—1)+(+1)=0和(+1)+(—1)=0时渗透“正负抵消”的思想引入讨论整数加法的几种情形。

  2、 探究新知——行

  (1) 类比小学学习加法的“实物数数法”(1用一个 表示,—1用一个 表示,那么2就用两个 表示的方法)和“正负抵消”法形象直观得出一组有理数加法的结果,教学时除(+2)+(+3)教师示范得出外,其他几例均可学生自主得出,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时及时给与积极的评价。

  (2) 联系前面数轴,运用数轴也可以形象得出上述四组数的结果。在教学时要强调加法的“叠加性”,此处学生易出错。如在讲(—2)+(—3)时学生虽然明白—2表示从原点出发往西移动2个单位,但在加上—3时易犯“又从原点出发”的错误,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先讲点的移动再移动然后用数学式子表示,在此基础上出示其它几个算式,让学生运用点的移动说明运算结果;二是联系孩提时学数数(数手指)的方法进行类比。在此处的教学师应加强引导,在讲完第一个式子的表示过程后其他三个让学生依照刚才教师的方法和思路独立完成,在学生发表见解时师可以让其他学生给出矫正和评价。

  3、 得出新知———省

  在前面形象得出结果的基础上教师诱导学生从四个例子中发现一般的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2)+(—3)=—5

  (+3)+(—2)=+1

  (+2)+(+3)=+5

  (—3)+(+2)=—1

  (—4)+(+4)=0

  问: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一个有理数同0相加,和是多少?

  在引导学生观察前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当中的讨论中,在讨论中师可诱导学生先看式子的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的关系,再诱导学生看和的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关系。如果学生有困难,师可引导学生分类:同号类、异号类、相反数类,观察符号与绝对值特征,再请学生发表自己或小组成员的见解。此处应肯定学生朴素的语言特别应表彰有独特见解和说得完备的学生。最后师生一起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4、 运用新知———信

  此处的“信”主要是指在运用法则解决问题时对照法则“步步说理”,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法则用好法则的信心。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时更要着重强调、矫正、理清思路和步骤。然后师生一起“解后思”:在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此处又是“省”),在随堂练习时教师关键是反馈矫正、积极评价,

  5、 联系实际、小小拓展;

  为落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此处可安排两道实际应用题:如:请根据式子(—4)+3举出一个恰当的生活情境;(此例有很多好情境,教师应对举例举得好的学生给与积极评价)。又如: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温度为—150度,白天比夜间高27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6、 教学小结、知识回顾:

  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谈在这节课的得与失、感到困惑和疑难的地方、运用法则的关键和步骤等等。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再提炼。运算时的基本思路:①确定类型、②确定符号、③确定绝对值。

  7、课外作业

  为进一步巩固知识,布置适当作业。教师还可提问供学生课外思考以挑战老师:学习完今天的知识后,老师认为“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加数”,老师的说法正确吗?请聪明的你举例说明。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一)》说课稿 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数学中的《有理数的加法(一)》。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数轴表示及大小比较之后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对有理数运算的初步探索,也是后续学习有理数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的基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是第三章《有理数》的第二节内容。有理数的加法是数学运算的基本技能之一,它突破了小学阶段仅限于非负整数加法的限制,引入了负数参与运算,使得数的`运算体系更加完整。教材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加法运算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要求有所提高。他们已经掌握了非负整数的加法运算,但对负数参与运算还感到陌生和困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直观演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有理数加法的概念,理解其运算法则。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学习进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异号有理数相加时绝对值相减的算理,以及结果符号的确定。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法则;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通过“小明从家出发,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他最终离家多远?”的实例,引出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

  同号有理数相加:通过数轴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同号有理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绝对值相加。

  异号有理数相加:同样利用数轴,让学生探究异号有理数相加时,和的符号如何确定,绝对值如何相减。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发现。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即“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拓展延伸:介绍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计算、海拔高度计算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一)》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数学中的《有理数的加法(一)》。本节课是初中数学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性质及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三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数轴表示以及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理数的加法是后续学习有理数减法、乘法、除法以及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有理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有理数的运算特别是涉及负数的情况还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逐步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能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异号有理数加法的处理,特别是确定和的符号及绝对值的大小关系。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数轴、图形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约5分钟)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温度的变化、收支情况等)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讲授(约20分钟)

  讲解同号有理数加法的法则,通过数轴演示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法则的含义。

  引导学生探究异号有理数加法的`法则,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等形式,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总结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强调确定和的符号及绝对值的大小关系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约15分钟)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

  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总结提升(约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和注意事项。

  强调有理数加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作业,包括基础练习和拓展思考题,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并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

  •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一)》说课稿】相关文章: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03-08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11-20

《有理数加法》说课稿03-08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07-16

《有理数加法》说课稿02-10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11-09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06-11

人教版《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06-23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范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