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2024-11-23 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1

  我说课的内容是《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下面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等方面,向各位老师说说我的这节课将要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

  首先,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情的分析。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北师大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最后一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跑步比赛等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梳理归纳,并提炼数量关系,感受模型思想。建立了这个模型,不仅在解决生活中的行程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课的学习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让学生由第一学龄段的“情景问题串的学习”过渡到第二学龄段的“解决问题的数模学习”。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他们抽象思维还不健全,可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生活经验,只要引导孩子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就能认识到运算规律的存在。这一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要求相吻合。路程时间和速度是小学阶段常见的几个关系量中单独拿出作为新授内容讲解的数学模型,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理解了量的意义,明确了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路程、时间和速度”目的就能达到。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等常见的量,理解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模型思想,并体会速度的提升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和主动学习知识的情感提升。

  重点:建立“路程÷时间=速度”的数学模型。

  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会书写速度的单位。

  其次,我说说学法指导和教法设计

  1、学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下,我准备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并以四人小组形式,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根据学习任务单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2、教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出发,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情景激趣法,通过创设学生身边的各种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同时配合启发式谈话法,比较质疑法,讲解法等展开教学。

  3、学与教的思考

  (1)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本节课我的教学预设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首先表象感知“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量就是速度,然后深度理解“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行驶的路程”,最后才是建构三者之间的数学模型。

  (2)体现数学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所以,如何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价值,体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是我本节课重点思考和将要践行的教育理念。

  (3)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课标》要求我们:“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鉴于此,本节课我将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积极、有效、科学地进行探究,学习。

  (4)体现学科综合型

  综合其他学科知识在数学学科的体现和应用,既有物理学科对速度的两层定义,同时有语文学科的诗歌创作,还有地理历史学科的古代蓟州是现在北京等知识点,这也是我本节课的创新思考之一。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使学法和教法收到实效,我设计了“创设情境,揭示主题”“自主探究,建构模型”“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总结回顾,情感提升”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1、从刘翔比赛的多媒体动画切入,引入速度的感念;

  2、通过刘翔和其他两位对手的比赛,引导学生得出: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相同比路程,并让学生质疑:路程、时间均不同如何比较?

  设计意图:设计精彩的开头,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过程顺利展开。设疑提问,揭示主题,促其产生学习的内需。

  (二)自主探究,建构模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准备组织学生进行三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1、活动一

  【设计意图】创设校园中女生比赛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生活中往往路程时间均不同,怎么比较速度?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调动已有经验,联系除法知识,鼓励学生尝试总结出路程÷时间=速度这个数学关系式,然后通过画线段图初步感知“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2、活动二

  (1)速度的单位

  【设计意图】速度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对于9岁的孩子们来说较难以理解。通过计算得出:飞船的速度是8千米,人的速度也是8千米,这样的半成品单位,迫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并质疑,启发学生不得不在原来的表达形式上进一步完善单位,即复合单位来表达速度,从而达到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效果。随后结合生活中的人的速度,飞机的速度,电闪雷鸣等四幅情境图,再学生例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速度。

  (2)速度的定义

  【设计意图】在突破速度单位这个难点之后,我准备再采用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对速度自主归纳其精准定义,让学生逐步达到由表及里的深层次学习效果。

  3、活动三

  【设计意图】继续创设校园中男生跑步的情景,有了前面五次对速度的计算,加之对速度概念和单位的深层次理解,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进一步得出要求路程和时间的另外两个关系式。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唐朝时,从长安(西安)到蓟州(北京)约1200千米,马车不停歇的走60小时才能到达,马车的速度是多少?

  2、现在高铁的速度约为300千米/时,去北京需要几小时?比之前坐马车节约几小时?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时空穿越的时间情景串,巩固三个不同的数量关系式,感受祖国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品质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让学生在知识层次上得到提高,还让学生在情感受到了一强烈的震撼,深刻体会到速度提升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数学知识对生活的作用。

  (四)总结回顾,情感提升

  1、学生回顾知识获得的基本活动经验,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收获。

  2、诗展示:

  以前,老师想你们的时候,翻过绵延不绝的山岭,走过几个昼夜;

  现在,老师想你们的时候,收拾好行囊坐上高铁,经过两三小时;

  未来,老师想你们的时候,()。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感慨,达成共识:速度改变世界,知识创造未来!激发学有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增强责任感,在情感上受到更大的鼓舞。

  最后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突出比较速度的三种方法,以及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留下深刻印象。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八第10题。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 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

  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先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测,做好铺垫

  1. 填一填。

  132×24=3168

  3168÷132=( )

  3168÷24=( )

  2.“小明上学走了6分钟,小红上学走了8分钟,谁走得快些?”

  “小明家离学校360米,小红家480米,那谁走得快一些呢?”

  [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走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时间少,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二)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交通工具的速度。

  教师肯定学生介绍正确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并说明各种交通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让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

  2.“单位时间”的介绍。

  (1)课件显示一些教师收集的速度。

  刘翔跨栏每秒跑8.5米 火箭燃气每秒喷射约为2千米

  猎豹奔跑每分钟行1800米 声音每秒传播340米

  蜗牛每小时行8米 光每秒传播30万千米

  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片,8.5米/秒。师问:“那有多快”?学生兴致高涨地说:“滴答一下,就8米多”。师说:“是啊!滴答一下,刘翔就从讲台的右端,冲到门口了。”学生哈哈笑起来。课件又出示:猎豹的速度1800米/分,有什么感受?生说,“更快!”学生很自然地换算出了猎豹的速度30米/秒,比刘翔还快!师又说:“同样是滴答一下,猎豹就从教室的一端跑到操场去了!”学生又呵呵起来。师又问:“你们见过速度慢的吗?”学生说:“蜗牛”。课件出示:蜗牛,8米/时。学生说:“刘翔一下,蜗牛要爬一小时”。大课件出示: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而声音的速度每秒只有340米。这就是为什么在电闪雷鸣时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得多。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况中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能用数学术语表示这些关系。

  (2)、能力目标:用路程、速度与时间、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深刻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课件、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及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谈话:上周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从学校到家里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回家,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A)生拿出自己准备资料,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

  (B)举手发言

  生1:我家到学校大约1500米,第一天我用走的方式,用了15分钟。第二天我坐公交车用了8分钟。今天我坐爸爸的轿车只用了3分钟就到学校了。

  生2:我家到学校大约480米,走了8分钟。我坐爷爷的三轮车只用了5分钟。……

  (2)师:肯定学生的做法

  (3)据刚才同学们提供的信息,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C)生3:坐轿车最快。

  (D)生4:我想补充:我认为应该是同一条路,那么坐轿车可以最快到学校。

  (E)那是因为轿车的速度是最快的。

  (这时候学生对速度的概念还是模糊的)

  (4)师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让生在实践中学会感受路程、时间这些抽象概念,为新课学习铺垫。

  (二)引导探究感悟新

  知(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到P45。从这些图上你能读到哪些信息?

  (A)生1:马车的速度是最慢的,飞机的速度是最快的。

  生2:我知道轿车约80千米/时表示的是:每小时行80千米。

  (2)你们会读吗?全班一起读。

  生3:我还发现现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了,这样我明年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北京看奥运了。

  (当这位学生讲到这里时,同学们都笑了,对这节课的研究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课件出示:

  (1)金老师开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B)四人小组先讨论。(C)全班交流:

  生1:80千米/时表示的`是:每小时行80千米也就是1个小时行80千米。

  生2:那2个小时就是2个80个千米。

  (3)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D)生1:用乘法算:80×2=160(千米)

  (4)你们能说出80和2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

  (E)80×2=160(千米)

  速度时间路程

  (这时我把"×"和"="填上去,于是数量关系出现了:速度×时间=路程)

  课件出示:

  (2)金老师如果是骑自行车,速度是225米/分,1小时可以行多少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并同时提醒同学们单位之间的转化(1小时=60分钟)

  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225×60=13500(千米)

  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5)你们能不能改变这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第1小组和第3小组改成求速度的,第2和第4小组改成路程的)并解答且要求写出数量关系。

  全班交流,投影展示数量关系:

  225=13500÷60

  速度=路程÷时间

  60=13500÷225

  时间=路程÷速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进一步对速度这个概念的理解。

  (三)小结

  (1)在这节课里同学们的收获应该不少吧,谁想同学们分享一下?还存在哪些问题不理解?

  (A)生1:知道了什么叫路程、时间、速度。

  生2:我学会了求路程、时间、速度的方法

  生3:只要记住路程相当于两因数的积,速度相当于一个因数,时间相当于另一个因数。就可记住了它们的关系。(我觉得这也这节课的亮点之一,因为学生很好的联系了学过的知识。)

  (四)尝试应用深化练习课件出示:

  (1)基本练习(连线)

  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800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用来跑步的时间为多少?

  A:15分钟B:900秒C:1刻钟

  或者

  A:1800÷120表示()

  B:1800÷15表示()

  C:120×5表示()

  (2)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和返回时各用了2小时。

  A: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B: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原理

  (3)拓展练习(卡片出示)

  出示一块路牌,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43千米/时,从绍兴出发过5小时能否到达上海?

  (能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

  (4)布置课后作业:请大家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课刚开始时使用的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自己提的问题吗?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习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第8和第9题认为还是第9题简单,决定把第8和9两题合并起来,如果能理解第8题,那应该可以理解第9题。

  板书设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80×2=160(千米)

  速度×时间=路程

  225=13500÷60

  速度=路程÷时间

  60=13500÷225

  时间=路程÷速度

  1小时=60秒

  1刻钟=15分钟

  KM是指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5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堂关于《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的说课设计。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涉及到基本的数学概念,更是解决实际生活中速度、距离和时间问题的基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部分,它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算术运算和简单比例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速度的概念,并通过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直观、具体的例子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对比例和比例关系有初步的认识,这为学习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课设计时需要特别关注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时间管理和效率意识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基本关系式。

  难点:灵活运用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当问题涉及单位换算时。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提升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一段关于运动员跑步比赛的动画视频,引出速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讲授:

  讲解速度的定义,强调速度=路程/时间。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引入单位换算的概念,讲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单位统一。

  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设计几个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实际问题,如“小明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行驶,他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5公里外的学校?”

  小组汇报,教师点评,强调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巩固练习:

  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

  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培养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总结提升: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速度、路程、时间关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

  七、板书设计

  标题:《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速度定义:速度=路程/时间

  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注意事项:单位换算

  练习题示例:

  基础题: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提高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并涉及单位换算。

  拓展题:结合生活情境,设计复杂问题,考察综合应用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这节数学课的说课设计,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评委和老师的宝贵意见,谢谢!

  • 相关推荐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说课稿】相关文章: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09-08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10-04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09-04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0-10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04-08

《路程和时间与速度》说课稿08-10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范文08-06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通用12篇)10-31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精选9篇)05-23

小学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的说课稿范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