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山奇松》优秀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黄山奇松》优秀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6单元20课《黄山奇松》,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独特姿态,十分有趣,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⑴认知目标:学会本课5/7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⑵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⑶情感目标:
a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
⑷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⑸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课件,板画,幻灯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据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朗读、绘图理解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三为主”教学思想和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看、听、读、写、练促读的教学思路。可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真正体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五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课时
⑴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教师边播放录象《黄山风光》视频,边辅之以优美、生动的导语: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人赞叹,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板书课题)
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导语和优美的黄山风景视频,创设出黄山独特景色的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并沉浸在课文所设置的氛围中,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首先产生那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⑵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黄山松树的特点。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整体上初步感知了画面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并理清了文章思路,从而使学生的思路与作者思路相吻合,为深入了解课文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图文结合,以读为主,品词析句,积累和运用语言。
这节课可用上节课学生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其他重点问题作为学习的切入点,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活力才能被激发,学生的能动作用才能得到发挥,自觉的持久的内驱力才能形成。
⑴激趣引读,初步感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课前演示《黄山风景》的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此时,我们徜徉在黄山中,尽情尽兴地欣赏着……课件的演示激起了学生对黄山奇松的浓厚兴趣,无需教师更细致更深入地分析、讲解,即可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水平,并为学生铺设好了情绪场,为后续的学习激发深层的兴趣和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主动学习,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真正落实“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新课标指出:“教学的实质是学生精神的升华,个性的解放,创造性的核裂变。”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方法自学,张扬个性的阅读,其收获是丰富多彩。
⑵图文对照,研读体悟
教师如把材料嚼得太细,学生无须咀嚼,就直接把老师所讲的吞咽下去,结果是食而不知其味。学生成了装学问的容器,而绝不是独立思考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提供服务。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这一教学难点时,我分别出示了三大名松图,学生由图引路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进一步去读书、去思考,去对照,去辨别,去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品味。
进行比较朗读,特别是文中第2自然段写三大名松动人姿态的语句。通过比较,揣摩出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当,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把理解和表达结合起来。
⑶学当导游,训练口语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背诵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如果为了背诵而单调机械重复,学生难免兴味索然,如果让学生当导游去介绍,一则口语交际,二则背会课文,三则气氛热烈,何乐而不为呢?学生在当导游的同时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习了表达,学习了倾听,学习了评价,促进了发展。
⑷抓住特征,拓展深化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让学生掌握方法,有利于终身学习。知道课文松树的写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读促写。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⑸赞叹,延伸课外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因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的不同,对课堂的所得也有所不同,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他们充满个性地自由进行综合学习,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
1、摘抄描写描写祖国风景名胜的篇章,这有助于拓展与文本关联的知识积累、紧密联系了本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
2、仿照一棵奇松的写法写一种花。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板书设计
迎客松虽然……却……
黄山奇松陪客松……如同……
(千姿百态)送客松……好像……
学完重点段后,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重温课文内容,并要求学生说说文中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并说说文中的松树的写法,谈谈自己的体会。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板书复述全文,深化感知。
总之,我力图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做到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分析让学生讲,情景让学生悟,学法让学生去总结,最终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创造。
《黄山奇松》优秀说课稿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谭文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1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情感训练的美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受年龄限制,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平和能力仍有限,对黄山松树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
板块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黄山四绝”的图片引入课文,配以优雅的乐曲。
2、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我提出导语:对于黄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黄山四绝”是否有听说过?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却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来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这样设计将思维由黄山引到黄山四绝再到黄山奇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
板块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字音易错的字,如宾、卧。宾容易读成bing,in和ing不分,卧由于即墨方言土语的特点学生容易将圆口O发成扁口。
字形易错的字,如陡、卧。陡容易将双耳旁写成双人旁。卧左边部分的笔顺易写错。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3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我分为两部分,分别出示主话题。
第一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松树?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带着问题小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讨论。让学生划出描写三种松树的相关句子。
3、指名学生回答自己所划句子,然后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松树?为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或者动情地朗读课文当中的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展示黄山三松的图片,让学生对号入座,指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尽量复述。让学生在对号入座这样的小游戏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让学生再美美地整体读一遍这三部分句子,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尝试背诵它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黄山上只有这三种松树吗?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有的学生会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处处”看出来,有的学生会从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态”看出黄山松树的姿态之多,还有的学生会从标点省略号中看出来还有很多种姿态的松树作者没有写。
2、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自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板块4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试扩展第三自然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性。
2、学生自读课文,体味作者语言,说说作者是怎么将三松的奇美写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这样的方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三绝”,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写其中一绝。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积累中共鸣,整合中深化。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这样设计板书:
黄山奇松
陪客松
处处迎客松千姿百态
送客松
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黄山奇松》优秀说课稿篇3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多媒体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下面我就围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以《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拓展性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借助多媒体资源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二、说教法
多媒体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课件,阅读课文内容,探究问题。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思考问题,以读感悟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又便于引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去。
(二)、质疑启思,发现问题。创设情境,引入到本课的重点内容
播放四绝的图片,在这四绝中,人们却对黄山松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完后,让他们再看课题,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学生回答:奇)那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黄山松奇在哪里?)这样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对本文的学习产生兴趣。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并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奇松,他们奇在哪里?(学生读后讨论)这样让学生人情入景,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
(三)、重点引读迎客松
这一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课件图文结合,让学生找出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通过找句子,再找词语来完成。学生交流讨论后,从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然后再用激情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其中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从指导他们读好词语着手,然后再读好句子,最后读好写迎客松的整段文字。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从着手句子到品读词语,最后到整段文字。从品词析句中,进行感情积淀,为感情朗读服务。
(四)、自学另外两种松,选择一种你更喜欢的介绍给大家。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简单归纳了一下学习迎客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等方法,自学另外两种松,然后再把你较喜欢的一种松介绍给大家,并说明它到底奇在哪里。最后读出这两种松的奇。在这一环节,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展示了他们的个性,并通过小组讨论,来增强他们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观看其它松的图片及录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交流讨论你想象中的其它形态的松。用直观的方法让他们身临其境,便于更深地理解本文。
(六)、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回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复述本文所学的内容,加深理解。而情境的创设更有利于本环节的实施。
(七)、课后延伸,拓展训练。让学生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刻的松,仿照本文写松的方法,把它写具体、生动。学完课文后,更有利于指导写作。
【《黄山奇松》优秀说课稿3篇】相关文章:
《黄山奇松》课文教后记12-17
描写黄山奇松的词语03-21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5篇)02-25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5篇)02-25
黄山奇石说课稿11-10
《黄山奇石》优秀教学反思【5篇】04-04
黄山奇石优秀作文(精选25篇)05-27
黄山松作文600字04-22
黄山奇石课件设计05-06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