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函数的使用》说课稿

2020-12-29 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为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三章电子表格第四节“函数的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编写的目的就是通过Excel电子表格实例中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和求最小值四个函数的使用,让学生能够利用函数独立完成简单表格的数据计算。本节在Excel这一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Excel的核心内容之一。函数是进行表格数据计算最方便、有效的工具,也是学习Excel的最终目的之一。因此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知识目标:

  1、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结构。

  2、学生掌握求和、求平均值、求最大值、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情感。

  教学重点:求和、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函数的使用。

  教学难点:函数通用格式及单元格范围的选定。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在讲授过程中,如果仅讲授理论知识和例子中的操作,不可避免地会使学生觉得过于沉闷、无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解决与自己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表格,让学生通过表格功能来解决身边的问题。因此,我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以演示教学法、合作练习法、提问引入法为辅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课堂活动目的,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中函数的使用方法。

  三、学法指导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文字处理基础,但是对于表格的处理可以说还比较陌生。我们的职责并不仅仅要讲授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要教会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我针对学生都比较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引导学生使用函数对本班“期中考试成绩表”的进行相关计算。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学生合作交流,计算自己的考试成绩这一学习过程,再加上其它一些课堂练习,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从感性上认识到了电子表格中函数的用途。

  四、教学流程

  1、导入课题

  “期中考试结束了,同学们想知道自己的成绩吗?成绩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利用这一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出示“期中考试成绩表”,让同学们利用刚学过的公式法来计算自己成绩的总分,同学们的积极性一定很高!都会忙着去算!但此问题用公式去做会让学生感觉到比较麻烦。利用这一点,教师总结:对于这个问题如果用公式去做,写起来比较麻烦,并且容易出错,引出利用Excel提供的函数完成计算,可以避免这样的麻烦。由此引出课题——函数的使用。

  2、新课

  提出函数之后,简单描述函数的概念,主要强调一下函数的结构:例如“=SUM(number1:number2)”,并进行解释。同时让学生注意:(参数的格式要严格;符号要用英文符号,以避免出错。)

  活动一(SUM):向同学演示一下求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布置任务:让学生用这个函数去计算一下自己的成绩!并和公式法比较一下哪一个更简单。(教师巡视)

  完成之后教师提问:这么多同学的成绩能不能利用自动填充功能简化重复的求和操作?

  有些学生会想到利用填充柄进行相对引用填充!这样复习一下EXCEL中的重要工具——填充柄。

  活动二(自动求和与粘贴函数): 问题:不用手写能否求和呢?学生可能感到很惊呀?这时教师提出用EXCEL中的自动求和与粘贴函数求和更方便快捷。同时给同学们演示使用方法,然后让同学们去体验一下。(教师巡视)通过实践和比较,同学们切身感受到自动求和与粘贴函数的使用方法更方便快捷。

  活动三(AVERAGE):教师介绍学生操作,求平均值函数是AVERAGE,它的使用方法与SUM函数完全相同。并布置任务;打开“期中考试成绩表”请在工作表下面加入“科目总分”及“科目平均分”两项,并且用刚学到的SUM和AVERAGE求出来!也可使用粘贴函数,但要提醒学生注意选择数据区域的问题。让学生去体验AVERAGE的用法同SUM函数一样,同学之间可以交流,看计算结果是否相同,学生操作时教师到下面巡视。

  操作中一些同学在用AVERAGE求学科平均时,可能把总分也包括进去。

  教师小结: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强调如何更正,并给学生们演示。这样,纠正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同时学生们会认识到区域选择的重要性。然后让同学们把自己的错误改正,让他们体验自己错在了哪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活动四(MAM与MIN):教师介绍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分别是MAX和MIN。并布置任务:在“期中考试成绩表”下面添加“最高分”、“最低分”,然后利用两个函数求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这次学生在实践计算过程中会吸取上一次的教训,注意到区域的正确选择,计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从而掌握求最大值函数和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

  3、课堂练习。

  让学生打开准备好的“第一次月考成绩表”,让学生观察并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所有同学的总分、平均分、学科最高分。看谁算的最快!算出成绩之后同刚才计算的期中考试成绩表比较一下!你的成绩进步了吗?

  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到常用的几个函数的使用方法。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4、能力提高

  教师展示“期中考试成绩表”,并提问:

  (1)你能按同学的总分排序吗?

  (2)你能根据示例算出其他科目的及格人数和优生人数吗?

  你能解决上述问题吗?组织同学们讨论。

  之后教师演示解决办法。

  教师寄语:Excel给我们提供了十几类不同计算类型的内部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不同的数据计算,对于更多的函数要想学精,还需要专业的学习,初中阶段我们就学到这里,希望有兴趣的同学今后深入学习。

  5、小结及作业

  回顾本课所学 讨论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通过这两次成绩的计算、分析、比较,你有什么打算?

  教师总结并布置任务: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四个函数的使用方法,关键是函数的结构的数据区域的选择一定要正确。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帮助老师完成成绩表的输入、格式化及计算等工作。为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 函数的使用

  一、求和函数

  1、函数格式:=函数(number1:number2)

  2、使用SUM函数

  3、使用自动求和粘贴函数

  二、求平均值函数

  三、求最大值、求最小值函数

  六、教学评价

  Excel函数的使用内容较多,比较抽象,操作比较复杂,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接受还比较困难。但只要把学生身边的事情联系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多使用就能掌握熟练,上课时与学生亲切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会为每节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这方面还要注意,要发自内心的去表扬学生,要真情流露,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初中《函数的使用》说课稿】相关文章:

余弦函数的性质说课稿11-06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函数说课稿04-07

对数函数说课稿11-04

二次函数的图像说课稿11-04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通用5篇)05-28

二次函数说课稿02-17

正比例函数说课稿12-20

对数函数的说课稿(精选5篇)05-30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说课稿04-07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