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上的汇报内容是《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习方法分析、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设计思想、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分析、归纳总结等八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1. 本节内容是依据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所出的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第二课时。
2. 本节内容主要包含“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第二节主要就是常用文本加工软件的使用。
3. 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是基本知识,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
4. 新课标对本章明确要求: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由此可见本节课的作用。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本信息的加工。2、熟悉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常用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范文选择合适的软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作品的加工,从而掌握WORD的各种常用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
6.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熟悉和掌握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什么样的加工是恰当的加工,如何利用恰当的加工软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加工,更好地表达信息的主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首先,高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再加上前几节课合作的基础,基本上都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其次,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基本的文本处理知识,但是掌握得不好,对WORD文字编辑能力还不熟悉。
另外,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兴趣爱好、原来初中学校条件等因素,从而计算机基础水平层次不齐,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问题。因而在教学中可能会有个别学生跟不上,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案例展示法:教师展示案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从而进行设计。
2、主动式任务驱动法:通过“提出任务和注意点—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实践——归纳交流”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
四、学习方法分析:
1、 自主学习:在常见文本类型和任务驱动这一块,由于学生文本编辑基础不好,所以由老师提供“素材”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及讲解和然后实践操作,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2、协作学习:同学间可相互协作完成任务,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
五、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
1、计算机教室
2、天寓电子教室及加工好的WORD范文。
六、设计思想:
这节课的设计是以新课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起点水平和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讲练结合结合。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不断演示,让学生理解,熟悉各种操作。
七、归纳总结:
以上是我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设计方向。在整个课堂中,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书本知识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但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课堂考虑不充分,比如:讲的知识点多了,可能很多同学跟着教师做完后,自己做时就有困难,还有时间的把握欠缺。当然还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多指教,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说课稿】相关文章: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说课稿11-15
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说课稿11-02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说课稿11-05
信息、信息技术说课稿11-0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说课稿11-05
信息技术获奖说课稿(通用6篇)04-28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15篇)06-01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编辑(说课稿)11-25
初中信息技术桌面“显示”属性的设置说课稿11-04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新闻报道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