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种群的特征,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来加以介绍。
一、教材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教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该内容是学生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群体水平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要的意义。教材讲述了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种群的特征,为学习本章重点内容之一种群数量的变化打下基础,为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学习埋下伏笔。教材着重讲到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以及种群的其它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其中还涉及了探究活动、模拟实验,我将新课教学安排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分类,步骤和要点。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种群的特征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分类,步骤和要点,特别是样方法的细节。标志重捕法则要会进行相关计算。
2、技能目标——通过模拟调查种群密度,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能了解本节课的实践价值,比如害虫的数量控制、牲畜的养殖量的确定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前面第1-3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个体水平看,生物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自身的稳态,完成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而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从第4章开始我们要转变视角,从微观到宏观,即以群体为研究对象。
2、模拟调查,亲身体验:通过教材中蒲公英的密度调查问题,初步让学生形成种群调查的两大方法,逐个计数和估算法,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用估算法来统计、如何减少误差、如何处理边线上的数量,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估算法的步骤、细节。
3、归纳小结:对于种群密度各种调查方法的适用对象,注意要点逐一讲解、板书。
四、反思
课不足之处:板书的注意了休息,但不够美;,从时间上看,如果讲述过程更快一点,留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结就更完整了。
从本次活动来看,我还是有收获的,本节内容在高考中考试频率比较低,也不太好讲出亮点,按以往的教学,可能一节课会将种群的其他特征都讲了,本次经过反复琢磨,讲述的方法有提高,比原来有新意,所以只要做有心人什么内容都能讲出色彩。
【《种群的特征》说课稿】相关文章:
《种群的特征》说课稿11-13
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03-29
种群的特征说课11-12
《种群的特征》说课11-12
种群的特征教案设计11-21
种群的特征课文教学反思12-02
种群的空间特征的练习题07-21
《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07-01
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