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温馨的港湾的说课稿

2021-02-22 说课稿

  《家,温馨的港湾》是七年级第四单元第七课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第一节。本课的主要内容以“爱家庭”为中心,由“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和“不忘父母养育恩”两个层次构成,知识点比较简单: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

  课前,我调查了几个同学:

  你知道要孝敬父母吗?知道。

  你知道怎样孝敬父母吗?知道。

  你真正做到孝敬父母了吗?没有。

  为什么有了认知,却没有出现相应的行为?认知与行为脱节了。

  人的道德行为的发生受情感的引发和调节,因此要转变一个人的行为,就必须先转变他的情感,正是道德情感的缺失,使得学生的认知与行为相脱节。

  道德情感是什么?

  道德情感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直白一点,道德情感即心理体验。要想让学生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一定要让学生去感受、关注、去参与、去体验。

  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激发学生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感作为首要的目标。

  道德情感的形成机制是什么?怎样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这里面恐怕有很大的学问。我仅从心理学角度,结合自己的这堂课,谈谈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道德情感的形成

  道德情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从低到高一般有以下四种水平层次:

  1.接受。接受是指学生对情境刺激予以配合及投入的反应,它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引起对相关内容的注意。

  2.移情。移情是位于他人的立场和关系上体验他人的情感状态而引发自己与之一致性的情感。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将心比心。

  3.确信。确信是指学生在接受与移情的基础上,对某一感知事物的价值作出判断后在感情上予以充分认可的一种情感体验。

  4.内化。内化是指学生在确信的基础上,将事物的价值观、信念予以理性处理,提升到一个系统的层次,以此来指导自身行为。

  二、怎样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一)、以境育情,接受情感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情境能激发相应的情感。如,参加婚礼时,我们情不自禁的高兴;遇到悲伤的事情,我们会不自觉的心情沉重。情境不同,情绪不同。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可利用图片、录音、录像、表演,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以拨动学生心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

  本节课,我需要和学生在一种温馨的氛围里共同分享、共同成长,歌曲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好方法。所以我选择了《我爱我家》这首歌导入新课,歌中稚嫩的童声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悠扬的旋律给人一种轻松、温馨的感觉,创设出宽松、愉快的氛围,符合本节课的感情基调。

  温馨照片的直观展示,能够让学生马上联想到自己的家人,联想到家的温馨,让学生自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第一框“我有一个温馨的家”的学习中,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展示家庭照,感受家的温馨。

  另外,我也准备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万一学生没有敢展示的,自己可以抛砖引玉;

  如果学生踊跃展示了,自己还有没有展示的必要呢?有。

  为什么一定要展示自己的照片呢?

  (二)、以情育情,将心比心

  教师的真情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氛围的营造,主要依靠教师的情感投入和人格魅力、多媒体的视听感官刺激以及群体间的移情感染,其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情感投入的多,情绪氛围营造的就好,就越能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老师自己曝光自己也算是一种情感投入吧。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对老师的事情非常感兴趣,小到老师的穿衣打扮,兴趣爱好;大到老师的言谈举止、性格脾气,都会成为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老师小时候的照片可以让最不爱学习的学生瞪大了眼睛:“啊,原来老师小时候是这个样子的!真好玩!”,这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当我介绍完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用颤抖的语言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时,学生们不约而同的为我鼓起了掌声,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想在此时此刻,这种通过文字媒介传递的真情在教学中起了巨大的情感催化作用,使师生之情融合在一起,我感觉孩子们的心和我离得很近很近,我想,孩子们也会有这种感觉吧!

  这就为为第二框吐露真情,畅谈父母养育恩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三)、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设计教学方法。

  在学习第二框“不忘父母养育恩”时,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一段音乐,随着轻柔的音乐,敞开心扉,说一说父母是怎样关爱自己的,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感受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从而理解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在其他班讲这节课的时候,我没有让学生闭上眼睛,也没有播放背景音乐,而是让他们想好了之后,自愿回答。结果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意起来回答。

  后来,我就反思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最终找到了一个原因: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小学生的眼里,老师就是权威,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获得老师的表扬与认可,可是在初二学生眼里,老师已不再是权威,与老师相比,他们更愿意获得同辈群体的承认和赞许。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初一有一个学生没完成作业,老师问:“你的作业呢?”,他回答:“忘在家里了”“老师,他撒谎,作业在他抽屉里,还没写完呢”同桌马上从他桌洞里把作业翻了出来。但如果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初三,估计同桌打死他也不会告诉老师。这就是学生心理微妙的变化。

  各种各样的顾虑使得没有人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自己内心的小秘密。万一自己的小秘密说出来被同学嘲笑怎么办?被人嗤之以鼻怎么办?被人看不起怎么办?虽然,每个人心中都铭记着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但又有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使自己在说与不说之间徘徊犹豫。

  如何让学生打消顾虑、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内心珍藏的秘密呢?我想到了心理咨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冥想法”。

  所谓冥想就是放松及集中精神的过程。

  冥想能够让人的身心放松,能够清除脑子里所有分散精神的东西,不让大脑出现太多的杂念、顾虑;能够让人放下原有的心理戒备,只注意目前的任务指向。催眠就是利用了冥想的有关原理。

  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缓缓的音乐,抛却原有的顾虑、杂念,专心回想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效果还是不错的,很多同学情不自禁留下了泪水。

  这提醒我们,教学方法的设计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符合学生的学情。

  (四)、小组讨论,正反对比,确认情感

  在第二个环节中同学们总结出了孝敬父母的很多方法,树立了正面榜样。

  但中学生追求个性、自由,有时又很任性,伤害了父母自己却毫无察觉,甚至觉得问心无愧。因此我设计了第三个板块:反思自我,通过播放著名演讲大师邹越富有震撼力的演讲,引导学生从反面反思自我,联想到自己对待父母的不足之处。正反对比,相信学生对于孝敬父母这个问题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心意卡片,内化情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孝敬父母的强烈愿望,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思写下来,能够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更好的指导自己的行为。

【家,温馨的港湾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家,温馨的港湾说课稿11-03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12-14

家是温馨避风的港湾散文10-01

家是永远温馨的港湾感悟随笔11-03

家是温馨港湾,母爱是甜蜜小船04-28

家是温馨的港湾作文200字参考06-19

家,爱的港湾04-05

家是永恒的港湾07-27

家是港湾的诗句12-21